CN218922420U - 一种高效尘气分离的双尘杯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效尘气分离的双尘杯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922420U
CN218922420U CN202221252013.4U CN202221252013U CN218922420U CN 218922420 U CN218922420 U CN 218922420U CN 202221252013 U CN202221252013 U CN 202221252013U CN 218922420 U CN218922420 U CN 21892242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ust
gas separation
cup body
cup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252013.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姜成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Chengzhixin Electric Applianc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Chengzhixin Electric Applianc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Chengzhixin Electric Applianc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Chengzhixin Electric Applianc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252013.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92242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9224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92242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20Air quality improvement or preservation, e.g. vehicle emission control or emission reduction by using catalytic converters
    • Y02A50/2351Atmospheric particulate matter [PM], e.g. carbon smoke microparticles, smog, aerosol particles, dust

Landscapes

  • Filters For Electric Vacuum Clean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效尘气分离的双尘杯结构,其包括形成有进风口和出风口的尘杯、及过滤部件,尘杯包括形成有分离腔的尘气分离杯体、及可拆卸连接在尘气分离杯体上并形成有集尘腔的集尘杯体,其中进风口和出风口分别形成在尘气分离杯体上;尘气分离杯体和/或集尘杯体上还形成有连通分离腔和集尘腔的集尘口,灰尘和气流穿过进风口进入分离腔螺旋运动,其中灰尘穿过集尘口并集收至集尘腔内,气流穿过过滤部件并自出风口排出。本实用新型将尘杯划分为两个相对独立的功能区,有效增大了尘杯的吸尘和容灰能力,提高耐用性,使用方便;同时能够单独取下集尘杯体进行冲洗,操作简单,有效减少尘螨在空气中的释放,提升用户使用体感。

Description

一种高效尘气分离的双尘杯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尘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效尘气分离的双尘杯结构。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一般常用的清洁设备,如除螨仪、吸尘器等,都是通过风机形成风压吸取待清洁表面的灰尘,并通过管道传输至尘杯中进行收集,以便集中处理。
然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现有的尘杯结构容易存在以下缺陷:
1、现有的尘杯受内部过滤部件的影响,自身能够容纳垃圾的空间受到压缩,用户需要频繁拆卸尘杯倾倒垃圾,使用不便;
2、内置于尘杯内部的过滤部件往往会沾染大量尘螨,因此用户在拆卸尘杯清洗时,过滤部件会暴露在外,过滤部件上的尘螨极易脱落并悬浮在空气中,对呼吸道***脆弱的用户构成健康上的威胁,降低用户的使用体感。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改进的高效尘气分离的双尘杯结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效尘气分离的双尘杯结构,其包括形成有进风口和出风口的尘杯、及与出风口相连接的过滤部件,尘杯包括形成有分离腔的尘气分离杯体、及可拆卸连接在尘气分离杯体上并形成有集尘腔的集尘杯体,其中进风口和出风口分别形成在尘气分离杯体上;
尘气分离杯体和/或集尘杯体上还形成有连通分离腔和集尘腔的集尘口,灰尘和气流穿过进风口进入分离腔螺旋运动,其中灰尘穿过集尘口并集收至集尘腔内,气流穿过过滤部件并自出风口排出。
优选地,尘气分离杯体和集尘杯体上下分布,灰尘自上而下螺旋运动并集收至集尘腔内。这样设置,能够驱使灰尘集中至集尘腔的底部,便于清理;同时,拆卸集尘杯体时,不会造成内部灰尘的撒漏。
优选地,进风口形成在尘气分离杯体的侧壁上,且尘气分离杯体上还形成有连通进风口的导流通道,其中灰尘和气流穿过进风口并沿着导流通道进入所述分离腔。这样设置,便于在分离腔内形成螺旋气流,实现灰尘和气流的快速分离。
具体的,集尘口靠近尘气分离杯体的底部设置,导流通道沿着尘气分离杯体的内壁自上而下螺旋延伸。这样设置,灰尘进入尘杯后会有向下切向运动的趋势,这样一来灰尘能够更快地穿过集尘口进入集尘腔内,降低灰尘被吸入电机的概率。
进一步的,尘杯结构还包括拦截设置在集尘腔与分离腔之间的挡灰部件,其中挡灰部件与尘气分离杯体和/或集尘杯体的内壁之间形成集尘口。
具体的,挡灰部件包括横设在集尘腔内并靠近集尘杯体的顶部设置的挡灰底板、自挡灰底板的边缘斜向上延伸并与集尘杯体的内壁相连接的挡灰侧板,其中挡灰侧板上形成集尘口。这样设置,有效防止集尘腔内的灰尘被再次吸入分离腔内,同时提高了过滤效率,有效提升过滤件等耗材的使用寿命。
优选地,集尘口绕着集尘杯体的中心线方向延伸设置。
优选地,出风口形成在尘气分离杯体的顶部,过滤部件为竖直延伸的圆柱状过滤网,且过滤网自顶部与出风口相连接、自底部与挡灰底板相连接。
此外,尘气分离杯体自底部敞开并形成插接端口,集尘杯体自顶部***插接端口并与尘气分离杯体相对锁定。
具体的,插接端口的内壁间隔分布有多个沿竖直方向延伸的导向槽、及与多个导向槽一一对应垂直连通的卡合槽,集尘杯体的顶部开口的外周形成有多个卡合部,插接时,集尘杯体与尘气分离杯体相对运动,每个卡合部沿着导向槽运动并与对应的卡合槽相对卡合。这样设置,拆卸和组装简单、方便。
由于以上技术方案的实施,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通过尘气分离杯体和集尘杯体的配合,将尘杯划分为两个相对独立的功能区,有效增大了尘杯的吸尘和容灰能力,提高耐用性,使用方便;同时能够单独取下集尘杯体进行冲洗,操作简单,有效减少尘螨在空气中的释放,提升用户使用体感。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高效尘气分离的双尘杯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高效尘气分离的双尘杯结构的半剖结构示意图;
图4为集尘杯体和挡灰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尘杯;10、尘气分离杯体;q1、分离腔;k1、进风口;k2、出风口;t、导流通道;k4、插接端口;c1、导向槽;c2、卡合槽;11、集尘杯体;q2、集尘腔;k3、集尘口;a、卡合部;
2、过滤部件;
3、挡灰部件;30、挡灰底板;31、挡灰侧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3所示,按照本实施例的高效尘气分离的双尘杯结构,其包括尘杯1和过滤部件2。
具体的,尘杯1包括呈圆柱状且相可拆卸连接的尘气分离杯体10和集尘杯体11,其中尘气分离杯体10形成有分离腔q1,集尘杯体11内形成有连通分离腔q1的集尘腔q2。
结合图4所示,尘气分离杯体10上分别形成有连通分离腔q1的进风口k1和出风口k2,其中过滤部件2与出风口k2相连接,集尘杯体11上还形成有连通分离腔q1和集尘腔q2的集尘口k3,当电机通过出风口k2在分离腔q1形成负压时,灰尘和气流穿过进风口k1进入分离腔q1螺旋运动,灰尘穿过集尘口k3并集收至集尘腔q2内,气流穿过过滤部件2并自出风口k2排出。
为了方便实施,尘气分离杯体10和集尘杯体11上下分布,灰尘自上而下螺旋运动并集收至集尘腔q2内。这样设置,能够驱使灰尘集中至集尘腔的底部,便于清理;同时,拆卸集尘杯体时,不会造成内部灰尘的撒漏。
具体的,进风口k1形成在尘气分离杯体10的侧壁上,其中尘气分离杯体10上还形成有连通进风口k1的导流通道t,其中灰尘和气流穿过进风口k1并沿着导流通道t进入分离腔q1。这样设置,便于在分离腔内形成螺旋气流,实现灰尘和气流的快速分离。
具体的,集尘口k3靠近尘气分离杯体10的底部设置,导流通道t沿着尘气分离杯体10的内壁自上而下螺旋延伸。这样设置,灰尘进入尘杯后会有向下切向运动的趋势,这样一来灰尘能够更快地穿过集尘口进入集尘腔内,降低灰尘被吸入电机的概率。
为了方便实施,尘气分离杯体10自底部敞开并形成插接端口k4,集尘杯体11自顶部***插接端口k4并与尘气分离杯体10相对锁定。
具体的,插接端口k4的内壁间隔分布有多个沿竖直方向延伸的导向槽c1、及与多个导向槽c1一一对应垂直连通的卡合槽c2,集尘杯体11的顶部开口的外周形成有多个卡合部a,插接时,集尘杯体11与尘气分离杯体10相对运动,每个卡合部a沿着导向槽c1运动并与对应的卡合槽c2相对卡合。这样设置,拆卸和组装简单、方便。
本例中,本实施例的尘杯结构还包括拦截设置在分离腔q1和集尘腔q2之间的挡灰部件3,其中挡灰部件3与集尘杯体11的内壁之间形成集尘口k3。
结合图4所示,挡灰部件3包括横设在集尘腔q2内并靠近集尘杯体11的顶部设置的挡灰底板30、自挡灰底板30的边缘斜向上延伸并与集尘杯体11的内壁相连接的挡灰侧板31,其中挡灰侧板31上形成集尘口k3。这样设置,有效防止集尘腔内的灰尘被再次吸入分离腔内,同时提高了过滤效率,有效提升过滤件等耗材的使用寿命。
同时,挡灰底板30呈圆形,且挡灰底板30的中心线与集尘杯体11的中心线重合,集尘口k3绕着集尘杯体11的中心线方向延伸设置。
此外,出风口k2形成在尘气分离杯体10的顶部,过滤部件2为竖直延伸的圆柱状过滤网,且过滤网自顶部与出风口k2相连接、自底部与挡灰底板30相连接。
因此,本实施例具有以下优势:
1、通过尘气分离杯体和集尘杯体的配合,将尘杯划分为两个相对独立的功能区,有效增大了尘杯的吸尘和容灰能力,提高耐用性,使用方便;
2、能够单独取下集尘杯体进行冲洗,操作简单,有效减少尘螨在空气中的释放,提升用户使用体感;
3、通过导流通道的设置,便于在分离腔内形成螺旋气流,灰尘进入尘杯后会有向下切向运动的趋势,这样一来实现灰尘和气流的快速分离,且灰尘能够更快地穿过集尘口进入集尘腔内,降低灰尘被吸入电机的概率;
4、将集尘口设置在挡灰侧板上,有效防止集尘腔内的灰尘被再次吸入分离腔内,同时提高了过滤效率,有效提升过滤件等耗材的使用寿命;
5、便于驱使灰尘集中至集尘腔的底部,便于清理,且拆卸集尘杯体时,不会造成内部灰尘的撒漏。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做了详尽的描述,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领域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高效尘气分离的双尘杯结构,其包括形成有进风口和出风口的尘杯、及与所述出风口相连接的过滤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尘杯包括形成有分离腔的尘气分离杯体、及可拆卸连接在所述尘气分离杯体上并形成有集尘腔的集尘杯体,其中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分别形成在所述尘气分离杯体上;
所述尘气分离杯体和/或所述集尘杯体上还形成有连通所述分离腔和所述集尘腔的集尘口,灰尘和气流穿过所述进风口进入所述分离腔螺旋运动,其中灰尘穿过所述集尘口并集收至所述集尘腔内,气流穿过所述过滤部件并自所述出风口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尘气分离的双尘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尘气分离杯体和所述集尘杯体上下分布,灰尘自上而下螺旋运动并集收至所述集尘腔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效尘气分离的双尘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形成在所述尘气分离杯体的侧壁上,且所述尘气分离杯体上还形成有连通所述进风口的导流通道,其中所述灰尘和气流穿过所述进风口并沿着所述导流通道进入所述分离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效尘气分离的双尘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集尘口靠近所述尘气分离杯体的底部设置,所述导流通道沿着所述尘气分离杯体的内壁自上而下螺旋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效尘气分离的双尘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尘杯结构还包括拦截设置在所述集尘腔与所述分离腔之间的挡灰部件,其中所述挡灰部件与所述尘气分离杯体和/或所述集尘杯体的内壁之间形成所述的集尘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效尘气分离的双尘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灰部件包括横设在所述集尘腔内并靠近所述集尘杯体的顶部设置的挡灰底板、自所述挡灰底板的边缘斜向上延伸并与所述集尘杯体的内壁相连接的挡灰侧板,其中所述挡灰侧板上形成所述的集尘口。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高效尘气分离的双尘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集尘口绕着所述集尘杯体的中心线方向延伸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高效尘气分离的双尘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形成在所述尘气分离杯体的顶部,所述过滤部件为竖直延伸的圆柱状过滤网,且所述过滤网自顶部与所述出风口相连接、自底部与所述挡灰底板相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效尘气分离的双尘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尘气分离杯体自底部敞开并形成插接端口,所述集尘杯体自顶部***所述插接端口并与所述尘气分离杯体相对锁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高效尘气分离的双尘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端口的内壁间隔分布有多个沿竖直方向延伸的导向槽、及与多个所述导向槽一一对应垂直连通的卡合槽,所述集尘杯体的顶部开口的外周形成有多个卡合部,插接时,所述集尘杯体与所述尘气分离杯体相对运动,每个所述卡合部沿着所述导向槽运动并与对应的所述卡合槽相对卡合。
CN202221252013.4U 2022-05-23 2022-05-23 一种高效尘气分离的双尘杯结构 Active CN21892242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252013.4U CN218922420U (zh) 2022-05-23 2022-05-23 一种高效尘气分离的双尘杯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252013.4U CN218922420U (zh) 2022-05-23 2022-05-23 一种高效尘气分离的双尘杯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922420U true CN218922420U (zh) 2023-04-28

Family

ID=860835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252013.4U Active CN218922420U (zh) 2022-05-23 2022-05-23 一种高效尘气分离的双尘杯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92242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48436C (zh) 多旋风收集器
US7900316B2 (en) Filter for a vacuum cleaner
US7318848B2 (en) Dust collector for a vacuum cleaner
EP3372137B1 (en) Three-tier cyclone dust bin filtration system and vacuum cleaner comprising the system
JP2004188175A (ja) 真空掃除機用サイクロン集塵装置
CN201755193U (zh) 手持式清洁***
WO2020015250A1 (zh) 手持吸尘器
EP3238589A1 (en) Hand-held vacuum cleaner
CN202173360U (zh) 吸尘器尘杯
CN218922420U (zh) 一种高效尘气分离的双尘杯结构
CN101242770A (zh) 真空清洁器的过滤器安装结构
CN101617926A (zh) 横向旋流分离式集尘装置
CN213696722U (zh) 一种双腔式尘气分离装置及具有其的除螨仪
CN202537412U (zh) 真空吸尘器用多级旋风除尘装置
CN101623184A (zh) 吸尘器的集尘装置
WO2020015251A1 (zh) 手持吸尘器及空气处理组件
CN209826544U (zh) 过滤组件及吸尘器
CN111317397A (zh) 手持式吸尘设备及尘筒组件
CN215533994U (zh) 一种用于灰尘分离模块的固体筛网及灰尘分离模块
CN216147985U (zh) 尘桶、集尘站及扫地机器人***
JP7340102B2 (ja) 二重ダストカップ逆コーン型分離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掃除機
CN216317353U (zh) 集尘组件和具有其的清洁装置
CN113995340B (zh) 集尘组件和清洁装置
CN218684097U (zh) 吸尘器
CN213488619U (zh) 一种集尘箱及扫地机器人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