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918737U - 继电器静端子、端子组件和继电器 - Google Patents

继电器静端子、端子组件和继电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918737U
CN218918737U CN202223410459.8U CN202223410459U CN218918737U CN 218918737 U CN218918737 U CN 218918737U CN 202223410459 U CN202223410459 U CN 202223410459U CN 218918737 U CN218918737 U CN 2189187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vable
terminal
contact
relay
s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410459.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军
曹世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yco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yco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yco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Tyco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410459.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91873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9187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91873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omagne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继电器静端子、端子组件和继电器。继电器静端子包括:静端子本体、静触点和电连接部。静端子本体呈“n”字形,包括:第一侧板;第二侧板,与第一侧板间隔相对;和第三侧板,连接在第一和第二侧板的侧边之间。静触点固定在第一侧板上。电连接部从第二侧板的底部朝下延伸,用于电连接至主回路。静端子本体的第一、第二和第三侧板围成一个容纳空间,静触点用于与位于容纳空间中的动端子的动触点电接触。在本实用新型中,流经静端子的主回路电流会产生预定方向的磁场,且该磁场施加在动端子上的电动力的方向与弹性件施加在动端子上的接触压力的方向相同,以一起克服触点之间的霍姆斥力,从而能够防止动触点弹跳和被熔接的问题。

Description

继电器静端子、端子组件和继电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继电器的静端子,包括所述静端子的端子组件以及包括所述端子组件的继电器。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当继电器的动触点和静触点接触并承载短路电流时,动、静触点间的霍姆斥力会随着短路电流的增大而增大。线圈***产生的电磁吸力不能克服霍姆斥力,就会造成动触点弹跳,并导致动触点和静触点被熔接在一起。
此外,在现有技术中,继电器中的螺旋弹簧通常位于动端子的中间部位并在动端子的中间部位施加预定的接触压力。但是,动端子的两个动触点分别位于动端子的两端,而不是位于动端子的中间部位,这会导致在动端子与静端子接通和断开的过程中会出现动触点回弹现象。
此外,在现有技术中,在动触点和静触点出现熔接时,不能及时分开熔接的动触点和静触点,导致不能及时断开主回路,这降低了继电器的使用安全性和可靠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和缺陷的至少一个方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继电器静端子,包括:静端子本体、静触点和电连接部。静端子本体呈“n”字形,包括:第一侧板;第二侧板,与所述第一侧板间隔相对;和第三侧板,连接在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的侧边之间。静触点固定在所述第一侧板上。电连接部从所述第二侧板的底部朝下延伸,用于电连接至主回路。所述静端子本体的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和第三侧板围成一个容纳空间,所述静触点用于与位于所述容纳空间中的动端子的动触点电接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端子组件,包括:动端子和两个静端子。动端子包括动端子本体和两个动触点,两个动触点分别固定在所述动端子本体的两端上。两个静端子被对称地布置在所述动端子本体的两端。所述两个动触点分别位于所述两个静端子的容纳空间中并分别面对所述两个静端子的静触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继电器,包括:端子组件;固定座;移动座,可移动地安装在所述固定座上,能够相对于所述固定座在第一方向上前后移动;和弹性件,安装在所述移动座上。所述静端子被固定到所述固定座上,所述弹性件被压缩在所述移动座和所述动端子之间,使得所述动端子能够相对于所述移动座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浮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移动座用于推动所述动端子在与所述静端子电接触的闭合位置和与所述静端子电分离的断开位置之间移动;当所述动端子被推动到所述闭合位置时,所述动触点与所述静触点电接触,且所述弹性件在所述动端子上施加预定的接触压力,以使所述动触点与所述静触点可靠电接触;当所述动端子被推动到所述断开位置时,所述动触点与所述静触点电分离。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当所述动端子被推动到所述闭合位置时,主回路电流会沿“n”字形的静端子本体流动并产生磁场,且该磁场施加在所述动端子上的电动力的方向与所述弹性件施加在所述动端子上的接触压力的方向相同,以一起克服所述静触点和所述动触点之间的霍姆斥力。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弹性件呈人字形,包括:固定部,被固定到所述移动座上;和一对弹性臂,分别连接到所述固定部的两侧,所述一对弹性臂的端部分别滑动地抵靠在所述动端子本体的两端的、背对所述动触点的背面上,使得在所述弹性臂发生弹性变形时其端部能够在所述动端子本体上滑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移动座具有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条状主体,在所述移动座的主体上形成有横向贯穿的容纳腔;所述弹性件的固定部和所述动端子本体的安装部被容纳在所述移动座的容纳腔中;所述弹性件的固定部被固定到所述容纳腔的后壁上,所述动端子本体的安装部与所述容纳腔的顶壁和底壁滑动配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一对弹性臂分别从所述固定部的左、右两侧朝前倾斜延伸到所述容纳腔的外部;所述动端子本体的两端分别从所述安装部的左、右两侧延伸到所述容纳腔的外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在所述固定部上形成有固定孔,在所述移动座的容纳腔的后壁上形成有凸起,所述凸起与所述固定孔接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弹性件还包括一对卡扣弹片,所述一对卡扣弹片分别连接到所述固定部的上、下两侧;在所述移动座的容纳腔的顶壁和底壁上分别形成有卡槽,所述卡扣弹片被卡扣在所述卡槽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在所述动端子本体的上、下两侧分别形成有引导凹槽,所述动端子本体的上、下两侧的引导凹槽分别与所述容纳腔的顶壁和底壁滑动配合,以引导所述动端子本体相对于所述移动座沿所述第一方向浮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在所述移动座的容纳腔的前壁的左、右两侧分别形成有凸起的支撑部;当所述动端子被推动到所述断开位置时,所述弹性件的端部抵靠在所述动端子本体的背面上,所述支撑部抵靠在所述动端子本体的正面上;当所述动端子被推动到所述闭合位置时,所述弹性件的端部抵靠在所述动端子本体的背面上,所述支撑部与所述动端子本体不接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当所述动端子的一端的动触点与静触点出现熔接时,在所述动端子朝向所述断开位置移动的过程中,所述动端子本体以所述移动座的一侧的一个支撑部为支点发生转动;所述动端子的所述一端的动触点到所述一个支撑部的距离L小于所述动端子的另一端的动触点到所述一个支撑部的距离L;当所述弹性件施加在所述动端子的另一端上的弹性力F1与所述距离L1的乘积F1*L1大于被熔接的动触点和静触点之间的熔接力F2与所述距离L2的乘积F2*L2时,被熔接的动触点和静触点会被拉开。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在所述移动座上形成有多个容纳腔,所述多个容纳腔沿所述第一方向均匀间隔开;所述继电器包括多个端子组件和与所述多个端子组件中的动端子分别对应的多个弹性件;在所述移动座的每个容纳腔中安装有一个动端子和一个弹性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的继电器还包括:安装支架和线圈驱动组件。安装支架被安装在所述固定座的顶部上。线圈驱动组件被安装在所述安装支架的顶部上,用于驱动所述移动座沿所述第一方向前后移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线圈驱动组件包括:线圈骨架;线圈,缠绕在所述线圈骨架的外部;磁芯,设置在所述线圈骨架的内部;磁轭,固定到所述磁芯的端部并位于所述线圈的外部;衔铁,与所述磁轭活动连接,以能够相对于所述磁轭转动;和弹簧,设置在所述磁轭和所述衔铁之间,用于在所述衔铁上施加弹性复位力。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衔铁与所述移动座活动连接,从而能够通过所述衔铁驱动所述移动座沿所述第一方向前后移动;当所述线圈通电时,所述衔铁在电磁吸力的作用下发生转动,以驱动所述移动座向前移动到使所述动端子与所述静端子电接触的闭合位置;当所述线圈失电时,所述衔铁在所述弹簧的弹性复位力的作用下发生转动,以驱动所述移动座向后移动到使所述动端子与所述静端子电分离的断开位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在所述移动座的主体的顶部上形成有一个插槽,在所述衔铁上形成有一个腿部,所述腿部可移动地***所述插槽中,使得所述衔铁与所述移动座活动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继电器还包括辅助触头。辅助触头包括:辅助静触头,固定到所述固定座上;和辅助动触头,固定到所述固定座上并具有接触弹片。在所述移动座的主体的顶部上形成有凸起的推动部,所述推动部用于将所述接触弹片推动到与所述辅助静触头电接触的电接触位置或与所述辅助静触头电分离的电分离位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当所述移动座将所述动端子推动到所述闭合位置时,所述移动座的推动部将所述辅助动触头的接触弹片推动到所述电分离位置;当所述移动座将所述动端子推动到所述断开位置时,所述推动部与所述接触弹片不接触,以允许所述接触弹片自动复位到所述电接触位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当所述移动座将所述动端子推动到所述闭合位置时,所述移动座的推动部将所述辅助动触头的接触弹片推动到所述电接触位置;当所述移动座将所述动端子推动到所述断开位置时,所述推动部与所述接触弹片不接触,以允许所述接触弹片自动复位到所述电分离位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继电器还包括:外壳,用于容纳所述继电器的端子组件、移动座、线圈驱动组件、辅助触头、固定座和安装支架;所述静端子的电连接部、所述线圈驱动组件的线圈端子的电连接脚和所述辅助触头的引脚从所述固定座的底部伸出。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各个实例性的实施例中,流经静端子的主回路电流会产生预定方向的磁场,且该磁场施加在动端子上的电动力的方向与弹性件施加在动端子上的接触压力的方向相同,以一起克服动、静触点之间的霍姆斥力,从而能够有效地防止动触点弹跳和被熔接的问题。
此外,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前述一些实例性的实施例中,弹性件的两个弹性臂的端部分别抵靠在动端子的两端上并在动端子的两端上分别施加预定的接触压力,使得位于动端子两端的动触点不会出现回弹和被熔接的问题。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前述一些实例性的实施例中,在不增加线圈组件施加的电磁吸力的情况下就能够及时分开熔接的动触点和静触点,提高了继电器的使用安全性和可靠性。
通过下文中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目的和优点将显而易见,并可帮助对本实用新型有全面的理解。
附图说明
图1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继电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继电器的立体示意图,其中外壳被打开;
图3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继电器的立体示意图,其中外壳被移除;
图4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继电器的线圈驱动组件、移动座和端子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5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继电器的线圈驱动组件、移动座和端子组件的立体示意图,其中线圈驱动组件与移动座分离;
图6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继电器的固定座、移动座、端子组件和弹性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7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继电器的固定座、移动座、端子组件和弹性件的剖视图;
图8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继电器的移动座、端子组件和弹性件的剖视图;
图9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继电器的静端子的立体示意图;
图10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继电器的移动座、动端子和弹性件的立体示意图,其中一个动端子和弹性件与移动座分离;
图11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继电器的移动座、动端子和弹性件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2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继电器的移动座、动端子和弹性件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其中一个弹性件与移动座分离;
图13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继电器的动端子和弹性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14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继电器的静端子、动端子和弹性件的平面视图,其中动端子和静端子处于电分离的断开位置;
图15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继电器的立体示意图,其中动端子和静端子处于电接触的闭合位置;
图16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继电器的静端子、动端子和弹性件的立体示意图,其中动端子和静端子处于电接触的闭合位置;
图17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继电器的静端子、动端子和弹性件的平面视图,其中动端子和静端子处于电接触的闭合位置;
图18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主回路电流流经继电器的静端子和动端子的示意图;
图19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继电器的动触点和静触点发生熔接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在说明书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号指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下述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说明旨在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实用新型构思进行解释,而不应当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限制。
另外,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为便于解释,阐述了许多具体的细节以提供对本披露实施例的全面理解。然而明显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也可以被实施。在其他情况下,公知的结构和装置以图示的方式体现以简化附图。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总体技术构思,提供一种继电器静端子,包括:静端子本体、静触点和电连接部。静端子本体呈“n”字形,包括:第一侧板;第二侧板,与所述第一侧板间隔相对;和第三侧板,连接在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的侧边之间。静触点固定在所述第一侧板上。电连接部从所述第二侧板的底部朝下延伸,用于电连接至主回路。所述静端子本体的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和第三侧板围成一个容纳空间,所述静触点用于与位于所述容纳空间中的动端子的动触点电接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总体技术构思,提供一种端子组件,包括:动端子和两个静端子。动端子包括动端子本体和两个动触点,两个动触点分别固定在所述动端子本体的两端上。两个静端子被对称地布置在所述动端子本体的两端。所述两个动触点分别位于所述两个静端子的容纳空间中并分别面对所述两个静端子的静触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总体技术构思,提供一种继电器,包括:端子组件;固定座;移动座,可移动地安装在所述固定座上,能够相对于所述固定座在第一方向上前后移动;和弹性件,安装在所述移动座上。所述静端子被固定到所述固定座上,所述弹性件被压缩在所述移动座和所述动端子之间,使得所述动端子能够相对于所述移动座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浮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总体技术构思,提供一种弹性件,用于在继电器的动端子上施加接触压力。所述弹性件包括:固定部,用于被固定到继电器的移动座上;和一对弹性臂,分别连接到所述固定部的两侧。所述一对弹性臂分别从所述固定部的两侧朝前倾斜延伸预定长度,使得所述弹性件呈人字形,所述一对弹性臂的端部用于分别抵靠在继电器的动端子的两端上,以在所述动端子的两端上分别施加预定的接触压力。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总体技术构思,提供一种继电器。所述继电器包括:前述弹性件、端子组件、固定座和移动座。端子组件包括一个动端子和对称地布置在所述动端子的两端的一对静端子。所述静端子被固定到所述固定座上。移动座可移动地安装在所述固定座上,能够相对于所述固定座在第一方向上前后移动。所述动端子和所述弹性件被安装在所述移动座上,且所述弹性件被压缩在所述移动座和所述动端子之间,使得所述动端子能够相对于所述移动座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浮动。
图6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继电器的固定座6、移动座3、端子组件4和弹性件9的立体示意图;图7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继电器的固定座6、移动座3、端子组件4和弹性件9的剖视图;图8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继电器的移动座3、端子组件1、2和弹性件9的剖视图;图9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继电器的静端子1的立体示意图。
如图6至图9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中,公开一种继电器的静端子1。该静端子1包括静端子本体10、静触点110和电连接部14。静端子本体10呈“n”字形,并且静端子本体10包括:第一侧板11;第二侧板12,与第一侧板11间隔相对;和第三侧板13,连接在第一侧板11和第二侧板12的侧边之间。静触点110固定在第一侧板11上,例如被焊接或铆接到第一侧板11上。电连接部14从第二侧板12的底部朝下延伸,用于电连接至主回路(未图示)。
如图6至图9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静端子本体10的第一侧板11、第二侧板12和第三侧板13围成一个容纳空间101,静触点110用于与位于容纳空间101中的动端子2的动触点210电接触。
图10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继电器的移动座3、动端子2和弹性件9的立体示意图,其中一个动端子2和弹性件9与移动座3分离;图11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继电器的移动座3、动端子2和弹性件9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2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继电器的移动座3、动端子2和弹性件9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其中一个弹性件9与移动座3分离;图13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继电器的动端子2和弹性件9的立体示意图。
如图6至图1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中,还公开一种用于继电器的端子组件1、2。该端子组件1、2包括:动端子2和两个静端子1。动端子2包括动端子本体20和两个动触点210。两个动触点210分别固定在动端子本体20的两端上,例如,被焊接或铆接到动端子本体20的两端上。两个静端子1被对称地布置在动端子本体20的两端。两个动触点210分别位于两个静端子1的容纳空间101中并分别面对两个静端子1的静触点110。
图1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继电器的立体示意图;图2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继电器的立体示意图,其中外壳8被打开;图3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继电器的立体示意图,其中外壳8被移除;图4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继电器的线圈驱动组件4、移动座3和端子组件1、2的立体示意图;图5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继电器的线圈驱动组件4、移动座3和端子组件1、2的立体示意图,其中线圈驱动组件4与移动座3分离。
如图1至图1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中,还公开一种继电器。所述继电器包括:前述端子组件1、2,移动座3、固定座6和弹性件9。移动座3可移动地安装在固定座6上,能够相对于固定座6在第一方向Y上前后移动。弹性件9安装在移动座3上。静端子1被固定到固定座6上。弹性件9被压缩在移动座3和动端子2之间,使得动端子2能够相对于移动座3在第一方向Y上浮动。
图14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继电器的静端子1、动端子2和弹性件9的平面视图,其中动端子2和静端子1处于电分离的断开位置;图15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继电器的立体示意图,其中动端子2和静端子1处于电接触的闭合位置;图16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继电器的静端子1、动端子2和弹性件9的立体示意图,其中动端子2和静端子1处于电接触的闭合位置;图17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继电器的静端子1、动端子2和弹性件9的平面视图,其中动端子2和静端子1处于电接触的闭合位置;图18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主回路电流I流经继电器的静端子1和动端子2的示意图。
如图1至图18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移动座3用于推动动端子2在与静端子1电接触的闭合位置和与静端子1电分离的断开位置之间移动。当动端子2被推动到闭合位置时,动触点210与静触点110电接触,且弹性件9在动端子2上施加预定的接触压力F(参见图18),以使动触点210与静触点110可靠电接触。当动端子2被推动到断开位置时,动触点210与静触点110电分离。
如图1至图18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当动端子2被推动到闭合位置时,主回路电流I会沿“n”字形的静端子本体10流动并产生磁场,且该磁场施加在动端子2上的电动力F’的方向与弹性件9施加在动端子2上的接触压力F的方向相同,以一起克服静触点110和动触点210之间的霍姆斥力F3。因此,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各个实例性的实施例中,流经静端子1的主回路电流I会产生预定方向的磁场,且该磁场施加在动端子2上的电动力F’的方向与弹性件9施加在动端子2上的接触压力F的方向相同,以一起克服动触点210和静触点110之间的霍姆斥力F3,从而能够有效地防止动触点210弹跳和被熔接的问题。
如图1至图18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弹性件9呈人字形。弹性件9包括:固定部90和一对弹性臂91。固定部90被固定到移动座3上。一对弹性臂91分别连接到固定部90的两侧。一对弹性臂91的端部9a分别滑动地抵靠在动端子本体20的两端221的、背对动触点210的背面上,使得在弹性臂91发生弹性变形时其端部9a能够在动端子本体20上滑动。
如图1至图18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移动座3具有沿第一方向Y延伸的条状主体30,在移动座3的主体30上形成有横向贯穿的容纳腔302。弹性件9的固定部90和动端子本体20的安装部222被容纳在移动座3的容纳腔302中。弹性件9的固定部90被固定到容纳腔302的后壁上,动端子本体20的安装部222与容纳腔302的顶壁和底壁滑动配合。
如图1至图18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一对弹性臂91分别从固定部90的左、右两侧朝前倾斜延伸到容纳腔302的外部。动端子本体20的两端221分别从安装部222的左、右两侧延伸到容纳腔302的外部。
如图1至图18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在固定部90上形成有固定孔901,在移动座3的容纳腔302的后壁上形成有凸起311,凸起311与固定孔901接合。
如图1至图18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弹性件9还包括一对卡扣弹片92,一对卡扣弹片92分别连接到固定部90的上、下两侧;在移动座3的容纳腔302的顶壁和底壁上分别形成有卡槽312,卡扣弹片92被卡扣在卡槽312中。
如图1至图18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在动端子本体20的上、下两侧分别形成有引导凹槽201,动端子本体20的上、下两侧的引导凹槽201分别与容纳腔302的顶壁和底壁滑动配合,以引导动端子本体20相对于移动座3沿第一方向Y浮动。
如图1至图18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在移动座3的容纳腔302的前壁的左、右两侧分别形成有凸起的支撑部32。当动端子2被推动到断开位置时,弹性件9的端部9a抵靠在动端子本体20的背面上,支撑部32抵靠在动端子本体20的正面上;当动端子2被推动到闭合位置时,弹性件9的端部9a抵靠在动端子本体20的背面上,支撑部32与动端子本体20不接触。
图19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继电器的动触点210和静触点110发生熔接时的示意图。
如图1至图19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当动端子2的一端的动触点210与静触点110出现熔接时,在动端子2朝向断开位置移动的过程中,动端子本体20以移动座3的一侧的一个支撑部32为支点发生转动。动端子2的一端的动触点210到一个支撑部32的距离L2小于动端子2的另一端的动触点210到一个支撑部32的距离L1。当弹性件9施加在动端子2的另一端上的弹性力F1与距离L1的乘积F1*L1大于被熔接的动触点210和静触点110之间的熔接力F2与距离L2的乘积F2*L2时,被熔接的动触点210和静触点110会被拉开。因此,在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实施例中,在不增加线圈组件施加的电磁吸力的情况下就能够及时分开熔接的动触点210和静触点110,提高了继电器的使用安全性和可靠性。
如图1至图19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在移动座3上形成有多个容纳腔302,多个容纳腔302沿第一方向Y均匀间隔开。继电器包括多个端子组件1、2和与多个端子组件1、2中的动端子2分别对应的多个弹性件9。在移动座3的每个容纳腔302中安装有一个动端子2和一个弹性件9。这样,可以通过同一个继电器同时控制多个主回路。
如图1至图19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继电器还包括:支架7和线圈驱动组件4。支架7安装在固定座6的顶部上。线圈驱动组件4,安装在支架7的顶部上,用于驱动移动座3沿第一方向Y前后移动。
如图1至图19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线圈驱动组件4包括:线圈骨架41;线圈42,缠绕在线圈骨架41的外部;磁芯43,设置在线圈骨架41的内部;磁轭44,固定到磁芯43的端部并位于线圈42的外部;衔铁45,与磁轭44活动连接,以能够相对于磁轭44转动;和弹簧46,设置在磁轭44和衔铁45之间,用于在衔铁45上施加弹性复位力。
如图1至图19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衔铁45与移动座3活动连接,从而能够通过衔铁45驱动移动座3沿第一方向Y前后移动。当线圈42通电时,衔铁45在电磁吸力的作用下发生转动,以驱动移动座3向前移动到使动端子2与静端子1电接触的闭合位置;当线圈42失电时,衔铁45在弹簧46的弹性复位力的作用下发生转动,以驱动移动座3向后移动到使动端子2与静端子1电分离的断开位置。
如图1至图19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在移动座3的主体30的顶部上形成有一个插槽301,在衔铁45上形成有一个腿部451,腿部451可移动地***插槽301中,使得衔铁45与移动座3活动连接。
如图1至图19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继电器还包括辅助触头51、52。辅助触头51、52用于检测继电器的动端子2和静端子1之间的状态。在图示的实施例中,辅助触头51、52包括:辅助静触头51,固定到固定座6上;和辅助动触头52,固定到固定座6上并具有接触弹片52b。在移动座3的主体30的顶部上形成有凸起的推动部35,推动部35用于将接触弹片52b推动到与辅助静触头51电接触的电接触位置或与辅助静触头51电分离的电分离位置。
如图1至图19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当移动座3将动端子2推动到闭合位置时,移动座3的推动部35将辅助动触头52的接触弹片52b推动到电分离位置;当移动座3将动端子2推动到断开位置时,推动部35与接触弹片52b不接触,以允许接触弹片52b自动复位到电接触位置。
但是,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图示的实施例,例如,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中,当移动座3将动端子2推动到闭合位置时,移动座3的推动部35将辅助动触头52的接触弹片52b推动到电接触位置;当移动座3将动端子2推动到断开位置时,推动部35与接触弹片52b不接触,以允许接触弹片52b自动复位到电分离位置。
如图1至图19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继电器还包括外壳8,外壳8用于容纳继电器的端子组件1、2、移动座3、线圈驱动组件4、辅助触头51、52、固定座6和支架7。静端子1的电连接部14、线圈驱动组件4的线圈端子412的电连接脚412a和辅助触头51、52的引脚51a、52a从固定座6的底部伸出,以分别电连接至对应的回路,其中,静端子1的电连接部14用于电连接至主回路,线圈端子412的电连接脚412a用于电连接至线圈回路,辅助触头51、52的引脚51a、52a用于电连接至检测回路。
如图1至图19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中,还公开一种弹性件9,该弹性件9用于在继电器的动端子2上施加接触压力F。在图示的实施例中,该弹性件9包括:固定部90和一对弹性臂91。固定部90用于被固定到继电器的移动座3上。一对弹性臂91分别连接到固定部90的两侧。一对弹性臂91分别从固定部90的两侧朝前倾斜延伸预定长度,使得弹性件9呈人字形。一对弹性臂91的端部9a用于分别抵靠在继电器的动端子2的两端上,以在动端子2的两端上分别施加预定的接触压力。
如图1至图19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一对弹性臂91的端部9a适于分别可滑动地抵靠在动端子2的两端的表面上,使得弹性臂91的端部9a在弹性臂91发生弹性变形时能够在动端子2的表面上滑动。
如图1至图19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在弹性件9的固定部90上形成有固定孔901,该固定孔901用于与移动座3上的凸起311接合。
如图1至图19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弹性件9还包括卡扣弹片92,卡扣弹片92连接到固定部90。卡扣弹片92用于卡扣到移动座3上的卡槽312。
如图1至图19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固定部90呈板状,一对弹性臂91分别连接到固定部90的左、右两侧。弹性件9包括一对卡扣弹片92,一对卡扣弹片92分别连接到固定部90的上、下两侧。
如图1至图19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中,还公开一种继电器。所述继电器包括:弹性件9,端子组件1、2,固定座6和移动座3。端子组件1、2包括一个动端子2和对称地布置在动端子2的两端的一对静端子1。静端子1被固定到固定座6上。移动座3可移动地安装在固定座6上,能够相对于固定座6在第一方向Y上前后移动。动端子2和弹性件9被安装在移动座3上,且弹性件9被压缩在移动座3和动端子2之间,使得动端子2能够相对于移动座3在第一方向Y上浮动。
如图1至图19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静端子1包括静端子本体10、静触点110和电连接部14。静端子本体10呈“n”字形,静端子本体10包括:第一侧板11;第二侧板12,与第一侧板11间隔相对;和第三侧板13,连接在第一侧板11和第二侧板12的侧边之间。静触点110固定在第一侧板11上。电连接部14,从第二侧板12的底部朝下延伸,用于电连接至主回路。
如图1至图19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动端子2包括:动端子本体20和两个动触点210。两个动触点210分别固定在动端子本体20的两端上。静端子本体10限定一个容纳空间101,动端子2的两个动触点210分别位于两个静端子1的容纳空间101中并分别面对两个静端子1的静触点110。
如图1至图19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移动座3用于推动动端子2在与静端子1电接触的闭合位置和与静端子1电分离的断开位置之间移动。当动端子2被推动到闭合位置时,动触点210与静触点110电接触,且弹性件9在动端子2上施加预定的接触压力F1,以使动触点210与静触点110可靠电接触;当动端子2被推动到断开位置时,动触点210与静触点110电分离。
如图1至图19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当动端子2被推动到闭合位置时,主回路电流I会沿“n”字形的静端子本体10流动并产生磁场,且该磁场施加在动端子2上的电动力F’的方向与弹性件9施加在动端子2上的接触压力F的方向相同,以一起克服静触点110和动触点210之间的霍姆斥力F3。
如图1至图19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移动座3具有沿第一方向Y延伸的条状主体30,在移动座3的主体30上形成有横向贯穿的容纳腔302。弹性件9的固定部90和动端子本体20的安装部222被容纳在移动座3的容纳腔302中。弹性件9的固定部90被固定到容纳腔302的后壁上,动端子本体20的安装部222与容纳腔302的顶壁和底壁滑动配合。
如图1至图19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一对弹性臂91分别从固定部90的左、右两侧朝前倾斜延伸到容纳腔302的外部。动端子本体20的两端221分别从安装部222的左、右两侧延伸到容纳腔302的外部。
如图1至图19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在移动座3的容纳腔302的后壁上形成有凸起311,凸起311与弹性件9上的固定孔901接合。在移动座3的容纳腔302的顶壁和底壁上分别形成有卡槽312,卡槽312与弹性件9上的卡扣弹片92接合。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面所描述的实施例都是示例性的,并且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其进行改进,各种实施例中所描述的结构在不发生结构或者原理方面的冲突的情况下可以进行自由组合,这些变化理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内。
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说明,但是附图中公开的实施例旨在对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进行示例性说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限制。
虽然本实用新型的总体构思的一些实施例已被显示和说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理解,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总体构思的原则和精神的情况下,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改变,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以权利要求和它们的等同物限定。
应注意,措词“包括”不排除其它元件或步骤,措词“一”或“一个”不排除多个。另外,权利要求的任何元件标号不应理解为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Claims (22)

1.一种继电器静端子,其特征在于,包括:
静端子本体(10),呈“n”字形,包括:
第一侧板(11);
第二侧板(12),与所述第一侧板(11)间隔相对;和
第三侧板(13),连接在所述第一侧板(11)和所述第二侧板(12)的侧边之间;
静触点(110),固定在所述第一侧板(11)上;和
电连接部(14),从所述第二侧板(12)的底部朝下延伸,用于电连接至主回路,
所述静端子本体(10)的第一侧板(11)、第二侧板(12)和第三侧板(13)围成一个容纳空间(101),所述静触点(110)用于与位于所述容纳空间(101)中的动端子(2)的动触点(210)电接触。
2.一种端子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动端子(2)包括:
动端子本体(20);和
两个动触点(210),分别固定在所述动端子本体(20)的两端上;和
两个静端子(1),被对称地布置在所述动端子本体(20)的两端,
所述静端子(1)为权利要求1所述的继电器静端子,所述两个动触点(210)分别位于所述两个静端子(1)的容纳空间(101)中并分别面对所述两个静端子(1)的静触点(110)。
3.一种继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2所述的端子组件;
固定座(6);
移动座(3),可移动地安装在所述固定座(6)上,能够相对于所述固定座(6)在第一方向(Y)上前后移动;和
弹性件(9),安装在所述移动座(3)上,
所述静端子(1)被固定到所述固定座(6)上,所述弹性件(9)被压缩在所述移动座(3)和所述动端子(2)之间,使得所述动端子(2)能够相对于所述移动座(3)在所述第一方向(Y)上浮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动座(3)用于推动所述动端子(2)在与所述静端子(1)电接触的闭合位置和与所述静端子(1)电分离的断开位置之间移动;
当所述动端子(2)被推动到所述闭合位置时,所述动触点(210)与所述静触点(110)电接触,且所述弹性件(9)在所述动端子(2)上施加预定的接触压力(F),以使所述动触点(210)与所述静触点(110)可靠电接触;
当所述动端子(2)被推动到所述断开位置时,所述动触点(210)与所述静触点(110)电分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动端子(2)被推动到所述闭合位置时,主回路电流(I)会沿“n”字形的静端子本体(10)流动并产生磁场,且该磁场施加在所述动端子(2)上的电动力(F’)的方向与所述弹性件(9)施加在所述动端子(2)上的接触压力(F)的方向相同,以一起克服所述静触点(110)和所述动触点(210)之间的霍姆斥力(F3)。
6.根据权利要求3-5中任一项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件(9)呈人字形,包括:
固定部(90),被固定到所述移动座(3)上;和
一对弹性臂(91),分别连接到所述固定部(90)的两侧,所述一对弹性臂(91)的端部(9a)分别滑动地抵靠在所述动端子本体(20)的两端(221)的、背对所述动触点(210)的背面上,使得在所述弹性臂(91)发生弹性变形时其端部(9a)能够在所述动端子本体(20)上滑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动座(3)具有沿所述第一方向(Y)延伸的、条状的主体(30),在所述移动座(3)的主体(30)上形成有横向贯穿的容纳腔(302);
所述弹性件(9)的固定部(90)和所述动端子本体(20)的安装部(222)被容纳在所述移动座(3)的容纳腔(302)中;
所述弹性件(9)的固定部(90)被固定到所述容纳腔(302)的后壁上,所述动端子本体(20)的安装部(222)与所述容纳腔(302)的顶壁和底壁滑动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对弹性臂(91)分别从所述固定部(90)的左、右两侧朝前倾斜延伸到所述容纳腔(302)的外部;
所述动端子本体(20)的两端(221)分别从所述安装部(222)的左、右两侧延伸到所述容纳腔(302)的外部。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固定部(90)上形成有固定孔(901),在所述移动座(3)的容纳腔(302)的后壁上形成有凸起(311),所述凸起(311)与所述固定孔(901)接合。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件(9)还包括一对卡扣弹片(92),所述一对卡扣弹片(92)分别连接到所述固定部(90)的上、下两侧;
在所述移动座(3)的容纳腔(302)的顶壁和底壁上分别形成有卡槽(312),所述卡扣弹片(92)被卡扣在所述卡槽(312)中。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动端子本体(20)的上、下两侧分别形成有引导凹槽(201),所述动端子本体(20)的上、下两侧的引导凹槽(201)分别与所述容纳腔(302)的顶壁和底壁滑动配合,以引导所述动端子本体(20)相对于所述移动座(3)沿所述第一方向(Y)浮动。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移动座(3)的容纳腔(302)的前壁的左、右两侧分别形成有凸起的支撑部(32);
当所述动端子(2)被推动到断开位置时,所述弹性件(9)的端部(9a)抵靠在所述动端子本体(20)的背面上,所述支撑部(32)抵靠在所述动端子本体(20)的正面上;
当所述动端子(2)被推动到闭合位置时,所述弹性件(9)的端部(9a)抵靠在所述动端子本体(20)的背面上,所述支撑部(32)与所述动端子本体(20)不接触。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动端子(2)的一端的动触点(210)与静触点(110)出现熔接时,在所述动端子(2)朝向所述断开位置移动的过程中,所述动端子本体(20)以所述移动座(3)的一侧的一个支撑部(32)为支点发生转动;
所述动端子(2)的所述一端的动触点(210)到所述一个支撑部(32)的距离L2小于所述动端子(2)的另一端的动触点(210)到所述一个支撑部(32)的距离L1;
当所述弹性件(9)施加在所述动端子(2)的另一端上的弹性力F1与所述距离L1的乘积大于被熔接的动触点(210)和静触点(110)之间的熔接力F2与所述距离L2的乘积F2*L2时,被熔接的动触点(210)和静触点(110)会被拉开。
14.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移动座(3)上形成有多个容纳腔(302),所述多个容纳腔(302)沿所述第一方向(Y)均匀间隔开;
所述继电器包括多个端子组件和与所述多个端子组件中的动端子(2)分别对应的多个弹性件(9);
在所述移动座(3)的每个容纳腔(302)中安装有一个动端子(2)和一个弹性件(9)。
1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支架(7),安装在所述固定座(6)的顶部上;和
线圈驱动组件(4),安装在所述支架(7)的顶部上,用于驱动所述移动座(3)沿所述第一方向(Y)前后移动。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线圈驱动组件(4)包括:
线圈骨架(41);
线圈(42),缠绕在所述线圈骨架(41)的外部;
磁芯(43),设置在所述线圈骨架(41)的内部;
磁轭(44),固定到所述磁芯(43)的端部并位于所述线圈(42)的外部;
衔铁(45),与所述磁轭(44)活动连接,以能够相对于所述磁轭(44)转动;和
弹簧(46),设置在所述磁轭(44)和所述衔铁(45)之间,用于在所述衔铁(45)上施加弹性复位力。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衔铁(45)与所述移动座(3)活动连接,从而能够通过所述衔铁(45)驱动所述移动座(3)沿所述第一方向(Y)前后移动;
当所述线圈(42)通电时,所述衔铁(45)在电磁吸力的作用下发生转动,以驱动所述移动座(3)向前移动到使所述动端子(2)与所述静端子(1)电接触的闭合位置;
当所述线圈(42)失电时,所述衔铁(45)在所述弹簧(46)的弹性复位力的作用下发生转动,以驱动所述移动座(3)向后移动到使所述动端子(2)与所述静端子(1)电分离的断开位置。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移动座(3)的主体(30)的顶部上形成有一个插槽(301),在所述衔铁(45)上形成有一个腿部(451),所述腿部(451)可移动地***所述插槽(301)中,使得所述衔铁(45)与所述移动座(3)活动连接。
1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辅助触头,包括:
辅助静触头(51),固定到所述固定座(6)上;和
辅助动触头(52),固定到所述固定座(6)上并具有接触弹片(52b),
在所述移动座(3)的主体(30)的顶部上形成有凸起的推动部(35),所述推动部(35)用于将所述接触弹片(52b)推动到与所述辅助静触头(51)电接触的电接触位置或与所述辅助静触头(51)电分离的电分离位置。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移动座(3)将所述动端子(2)推动到闭合位置时,所述移动座(3)的推动部(35)将所述辅助动触头(52)的接触弹片(52b)推动到所述电分离位置;
当所述移动座(3)将所述动端子(2)推动到断开位置时,所述推动部(35)与所述接触弹片(52b)不接触,以允许所述接触弹片(52b)自动复位到所述电接触位置。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移动座(3)将所述动端子(2)推动到闭合位置时,所述移动座(3)的推动部(35)将所述辅助动触头(52)的接触弹片(52b)推动到所述电接触位置;
当所述移动座(3)将所述动端子(2)推动到断开位置时,所述推动部(35)与所述接触弹片(52b)不接触,以允许所述接触弹片(52b)自动复位到所述电分离位置。
22.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外壳(8),用于容纳所述继电器的端子组件、移动座(3)、线圈驱动组件(4)、辅助触头、固定座(6)和支架(7);
所述静端子(1)的电连接部(14)、所述线圈驱动组件(4)的线圈端子(412)的电连接脚(412a)和所述辅助触头的引脚(51a、52a)从所述固定座(6)的底部伸出。
CN202223410459.8U 2022-12-16 2022-12-16 继电器静端子、端子组件和继电器 Active CN2189187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10459.8U CN218918737U (zh) 2022-12-16 2022-12-16 继电器静端子、端子组件和继电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10459.8U CN218918737U (zh) 2022-12-16 2022-12-16 继电器静端子、端子组件和继电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918737U true CN218918737U (zh) 2023-04-25

Family

ID=860127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410459.8U Active CN218918737U (zh) 2022-12-16 2022-12-16 继电器静端子、端子组件和继电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91873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6528650U (zh) 抗短路电流触头结构
CN117352333A (zh) 电磁继电器
CN218918737U (zh) 继电器静端子、端子组件和继电器
CN107507739B (zh) 一种密封式触点组件
CN219066721U (zh) 弹性件和继电器
CN110970266A (zh) 电磁继电器
KR102155219B1 (ko) 아마츄어 관통형 온도감지 차단기
CN118213232A (zh) 继电器静端子、端子组件和继电器
CN214378242U (zh) 一种提升抗短路能力的直流继电器
CN118213233A (zh) 弹性件和继电器
CN112582218A (zh) 继电器
CN110556269B (zh) 电磁继电器
CN115692107A (zh) 一种快速响应分断的高压直流继电器
CN111463069B (zh) 电磁继电器
CN209895991U (zh) 一种多触点式继电器
CN219180430U (zh) 一种直流接触器的触头固定结构
CN210897173U (zh) 接地故障断路器的改进结构
WO1995012891A1 (en) Electromagnetically operated electric switching device
CN221226127U (zh) 一种提高短路环接触稳定性的高压直流继电器结构
CN107706052B (zh) 一种铁芯摆动式继电器
CN114388301B (zh) 继电器结构
CN221057329U (zh) 接触器辅助开关、接触器辅助开关组件和接触器
CN217933629U (zh) 电磁继电器
CN218826875U (zh) 一种快速响应分断的高压直流继电器
CN215118699U (zh) 一种机械联锁结构及多级接触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