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882554U - 一种送风装置及无叶送风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送风装置及无叶送风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882554U
CN218882554U CN202222907420.0U CN202222907420U CN218882554U CN 218882554 U CN218882554 U CN 218882554U CN 202222907420 U CN202222907420 U CN 202222907420U CN 218882554 U CN218882554 U CN 21888255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air outlet
shell
slot
b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907420.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毅生
尹华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Invitop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Invitop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Invitop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Invitop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907420.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88255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88255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88255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送风装置及无叶送风设备,包括基壳、风机以及出风组件,基壳内设有风腔,基壳设置有与风腔连通的第一出风口,风机设置于基壳并且风机位于风腔中,出风组件内设有出风风道,出风组件设置有均与出风风道连通的进风口以及至少一个第二出风口,出风组件通过转动机构与基壳转动连接,并且第一出风口和进风口对接连通以使得风腔、第一出风口和进风口形成至少部分传输风道,转动机构位于传输风道之外,其中,风机的出风端朝向第一出风口,本设计能够简单地调节风流输出朝向,内部风流传输顺畅,降低风阻以及风噪,减少风流损耗,具有良好的出风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送风装置及无叶送风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送风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送风装置及无叶送风设备。
背景技术
市场上存在的无叶风扇设备中,其中一种无叶风扇设备,包括壳体以及出风组件,风机设置在壳体内,出风组件内设有出风风道以及与出风风道连通的出风口,为了能够调节出风方向,出风组件一般制造成下端开口的开环状(例如头戴耳机的形状),出风组件的下部两端均与壳体两外侧转动连接,出风组件的出风口沿其开环状轮廓分布,风从壳体吹向向出风组件两端后从出风口吹出,可通过摆动出风组件调节出风方向。该无叶风扇设备中,出风组件是相对整机居中设置,而为了适配不同客户对外观的需要,出现了一种出风组件是闭环环形,且出风组件靠前可转动设置的结构需求,而在该结构基础上若沿用上述出风组件的风向调节结构,将无法适配环形的出风组件,而且由于出风组件靠前,风道将会有一段弯折的部分,弯折部分若设计不妥当极容易出现较大的风噪,因此,设计难度在于如何在满足上述设计需求的前提下,保证无叶送风设备具有良好的出风效果。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送风装置及无叶送风设备,具有良好的出风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一种送风装置,包括:基壳,内设有风腔,所述基壳设置有与所述风腔连通的第一出风口;风机,设置于所述基壳并且所述风机位于所述风腔中;出风组件,内设有出风风道,所述出风组件设置有均与所述出风风道连通的进风口以及至少一个第二出风口,所述出风组件通过转动机构与所述基壳转动连接,并且所述第一出风口和所述进风口对接连通以使得所述风腔、第一出风口和所述进风口形成至少部分传输风道,所述转动机构位于所述传输风道之外;其中,所述风机的出风端朝向所述第一出风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送风装置,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送风装置,出风组件可以通过转动机构相对于基壳转动,从而调节第二出风口的朝向,而风机的出风端朝向第一出风口,并且转动机构位于所述传输风道之外,风流不会受到转动机构的阻挡,可以直接从第一出风口经过传输风道,再由进风口进入出风风道中,再由第二出风口输出,本设计能够简单地调节风流输出朝向,内部风流传输顺畅,降低风阻以及风噪,减少风流损耗,具有良好的出风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转动机构包括轴接部以及套接部,所述轴接部和所述套接部的其中之一设置在所述出风组件,相对应地,所述轴接部和所述套接部的另一设置在所述基壳,所述套接部套设在至少部分所述轴接部上,所述套接部的内壁面能够与所述轴接部的外壁面相对滑动以使得所述出风组件与所述基壳转动连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套接部包括均呈弧形的第一插块和第二插块,所述第一插块和所述第二插块各自位于所述传输风道的上下两侧,并且所述第一插块和所述第二插块绕所述出风组件和所述基壳的转轴周向延伸,所述轴接部包括均呈弧形的第一插槽和第二插槽,所述第一插槽和所述第二插槽各自位于所述传输风道的上下两侧,并且所述第一插槽和所述第二插槽绕所述出风组件和所述基壳的转轴周向延伸,所述第一插块滑动插设于所述第一插槽中并且所述第二插块滑动插设于所述第二插槽以使得所述套接部套设在至少部分所述轴接部上;其中,所述第一插块的侧壁设置有能够抵接于所述第一插槽的内壁的第一凸起;和/或,所述第二插块的侧壁设置有能够抵接于所述第二插槽的内壁的第二凸起;和/或,所述第一插槽的内壁设置有能够抵接于所述第一插块的侧壁的第三凸起;和/或,所述第二插槽的内壁设置有能够抵接于所述第二插块的侧壁的第四凸起。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内套壳,所述内套壳设置于所述基壳内并且所述内套壳与所述基壳连接,所述第一出风口贯穿所述内套壳,所述内套壳的外壁面与所述基壳的内壁面形成所述第一插槽和所述第二插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基壳包括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所述第一外壳和所述第二外壳连接以围合形成安置腔以及与所述安置腔连通的安装口,所述内套壳被限定位于所述安置腔中,所述出风组件部分穿设于所述安装口以使得所述套接部能够套设于至少部分所述轴接部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出风组件包括出风部件以及与所述出风部件连接的外套壳,所述出风风道和所述第二出风口设置于所述出风部件,所述进风口贯穿所述外套壳,所述第一插块和所述第二插块设置于所述外套壳。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外套壳与所述基壳之间设置有多级角度限位结构,所述多级角度限位结构用于使得所述出风组件与所述基壳之间具有至少两个转动限位状态,在其一所述转动限位状态,所述出风组件与所述基壳被限定于第一转动角度,在另一所述转动限位状态,所述出风组件与所述基壳被限定于第二转动角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多级角度限位结构包括卡口组以及卡扣,所述卡口组和所述卡扣其中之一设置在所述外套壳,相对应地,所述卡口组和所述卡扣的另一设置在所述基壳,所述卡口组包括多个绕所述出风组件和所述基壳的转轴周向设置的卡槽,所述卡扣能够与不同的所述卡槽扣合以改变所述出风组件与所述基壳之间的转动限位状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出风风道呈环形,所述第二出风口有多个,并且多个所述第二出风口沿所述出风风道的周向布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无叶送风设备,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公开的送风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无叶送风设备,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无叶送风设备,应用了上述任一实施例公开的送风装置,能够简单地调节风流输出朝向,内部风流传输顺畅,降低风阻以及风噪,减少风流损耗,具有良好的出风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送风装置其中一种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本实用新型送风装置其中一种实施例的第一转动限位状态的截面A-A的剖视图;
图3为图2中本实用新型送风装置其中一种实施例的局部B的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1中本实用新型送风装置其中一种实施例的第二转动限位状态的截面A-A的剖视图;
图5为图4中本实用新型送风装置其中一种实施例的局部C的放大示意图;
图6为图1中本实用新型送风装置其中一种实施例的第三转动限位状态的截面A-A的剖视图;
图7为图6中本实用新型送风装置其中一种实施例的局部D的放大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送风装置其中一种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9为第一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外套壳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基壳100;风腔110;第一外壳120;第二外壳130;第一出风口140;风机200;出风组件300;出风部件310;外套壳320;出风风道330;进风口340;第二出风口350;第一插块410;第二插块420;第一插槽430;第二插槽440;第一凸起450;第二凸起460;第三凸起470;第四凸起480;内套壳500;卡扣610;卡口组620;卡槽62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10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一种送风装置,包括基壳100、风机200以及出风组件300,基壳100内设有风腔110,基壳100设置有与风腔110连通的第一出风口140,风机200设置于基壳100并且风机200位于风腔110中,出风组件300内设有出风风道330,出风组件300设置有均与出风风道330连通的进风口340以及至少一个第二出风口350,出风组件300通过转动机构与基壳100转动连接,并且第一出风口140和进风口340对接连通以使得风腔110、第一出风口140和进风口340形成至少部分传输风道,转动机构位于传输风道之外,其中,风机200的出风端朝向第一出风口140。
其中,如图1、2、4、6所示的为基壳100的局部,基壳100可以呈柱状或者其它形状,从而形成风腔110,相应地,基壳100上可以设置有与风腔110连通的入风口,而风机200可以在常规的型号中选用,风机200的运作可以使得外界风流从入风口进入风腔110,而后从第一出风口140流向进风口340。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所述风机200的出风端朝向第一出风口140并不是限定风机200的出风端完全与第一出风口140正对,可以理解为风机200的出风端朝向第一出风口140的投影面积至少部分与第一出风口140重叠,而一般来讲,出风组件300位于基壳100的上方,风机200的出风端朝上设置。
本实用新型送风装置,出风组件300可以通过转动机构相对于基壳100转动,从而调节第二出风口350的朝向,而风机200的出风端朝向第一出风口140,并且转动机构位于传输风道之外,风流不会受到转动机构的阻挡,可以直接从第一出风口140经过传输风道,再由进风口340进入出风风道330中,再由第二出风口350输出,本设计能够简单地调节风流输出朝向,内部风流传输顺畅,降低风阻以及风噪,减少风流损耗,具有良好的出风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出风组件300可以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制成不同的形状,而出风风道330可以呈环形,第二出风口350有多个,并且多个第二出风口350沿出风风道330的周向布置,从而从各个第二出风口350输出的风流可以扩散到更广的范围,并且部分风流也可以朝向中部汇集,提高出风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转动机构包括轴接部以及套接部,轴接部和套接部的其中之一设置在出风组件300,相对应地,轴接部和套接部的另一设置在基壳100,套接部套设在至少部分轴接部上,套接部的内壁面能够与轴接部的外壁面相对滑动以使得出风组件300与基壳100转动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轴接部和套接部均位于传输风道之外,轴接部呈转轴状,套接部套设于轴接部上以咬合,并且套接部的内壁面与轴接部的外壁面相对滑动,从而出风组件300即可与基壳100转动连接。
具体地,轴接部可以设置在基壳100,套接部设置在出风组件300,而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轴接部也可以设置在出风组件300,而套接部设置在基壳100。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在出风组件300的两侧外壁面设置有朝向两侧延伸的转轴,而在基壳100的两侧的内壁可以设置有用于转动插设转轴的凹槽,从而实现出风组件300与基壳100转动连接,并且转动机构位于传输风道之外。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7所示,套接部包括均呈弧形的第一插块410和第二插块420,第一插块410和第二插块420各自位于传输风道的上下两侧,并且第一插块410和第二插块420绕出风组件300和基壳100的转轴周向延伸,轴接部包括均呈弧形的第一插槽430和第二插槽440,第一插槽430和第二插槽440各自位于传输风道的上下两侧,并且第一插槽430和第二插槽440绕出风组件300和基壳100的转轴周向延伸,第一插块410滑动插设于第一插槽430中并且第二插块420滑动插设于第二插槽440以使得套接部套设在至少部分轴接部上。
如图2、3所示,第一插块410插设在第一插槽430并且第一插块410的端部距离第一插槽430的底部仍然具有一定的滑动距离,第二插块420插设在第二插槽440并且第二插块420的端部距离第二插槽440的底部仍然具有一定的滑动距离。
而当出风组件300绕基壳100以其一时钟方向转动,第一插块410朝向第一插槽430的底部滑动,而第二插块420则相应地远离第二插槽440的底部滑动,出风组件300即可朝上抬头,从而调节出风角度,具体如图4、5所示。
而当出风组件300绕基壳100以另一时钟方向转动,第二插块420朝向第二插槽440的底部滑动,而第一插块410则相应地远离第一插槽430的底部滑动,出风组件300即可朝下低头,从而调节出风角度,具体如图6、7所示。
此结构连接牢固,并且不易对传输风道流动的风流造成阻碍,同时转动流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5、7所示,第一插块410的侧壁设置有能够抵接于第一插槽430的内壁的第一凸起450;和/或,第二插块420的侧壁设置有能够抵接于第二插槽440的内壁的第二凸起460;和/或,第一插槽430的内壁设置有能够抵接于第一插块410的侧壁的第三凸起470;和/或,第二插槽440的内壁设置有能够抵接于第二插块420的侧壁的第四凸起480。
第一凸起450和第三凸起470均可以使得第一插块410在第一插槽430中相对滑动时接触面积更小,有效接触面积小,直线度更容易保证,密封性更好,防止窜风,同样地,第二凸起460以及第四凸起480也可以使得第二插块420在第二插槽440中相对滑动时接触面积更小,有效接触面积小,直线度更容易保证,密封性更好,防止窜风。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还包括内套壳500,内套壳500设置于基壳100内并且内套壳500与基壳100连接,第一出风口140贯穿内套壳500,内套壳500的外壁面与基壳100的内壁面形成第一插槽430和第二插槽440。
利用内套壳500与基壳100的配合形成第一插槽430和第二插槽440,降低加工难度,提高生产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基壳100也可以一体结构形成第一插槽430和第二插槽440。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基壳100包括第一外壳120和第二外壳130,第一外壳120和第二外壳130连接以围合形成安置腔以及与安置腔连通的安装口,内套壳500被限定位于安置腔中,出风组件300部分穿设于安装口以使得套接部能够套设于至少部分轴接部上。
在装配时,出风组件300上的套接部先套设在内套壳500上,再将第一外壳120和第二外壳130连接,包围在内套壳500外周并且形成安置腔,套接部从安装口中伸出以与出风组件300连接,而第一外壳120和第二外壳130则限制内套壳500从安装口处脱出,具体地,安置腔的内壁的形状基本与内套壳500的形状匹配,从而内套壳500在安置腔中不易松动,并且内套壳500与安置腔的内壁形成第一插槽430和第二插槽440。此结构装配简单,降低加工难度,提高生产效率。
具体地,第一外壳120和第二外壳130可以通过卡扣610或者螺钉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出风组件300包括出风部件310以及与出风部件310连接的外套壳320,出风风道330和第二出风口350设置于出风部件310,进风口340贯穿外套壳320,第一插块410和第二插块420设置于外套壳320。
出风部件310可以包括风壳,在风壳内部形成出风风道330,而第二出风口350可以由多个,并且在相应的位置与出风风道330连通,而外套壳320则可以被进风口340贯穿,并且外套壳320突出于风壳的表面,以便于形成第一插块410和第二插块420,套设于轴接部上,此结构使得出风组件300绕基壳100的转动更加流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7、9、10所示,外套壳320与基壳100之间设置有多级角度限位结构,多级角度限位结构用于使得出风组件300与基壳100之间具有至少两个转动限位状态,在其一转动限位状态,出风组件300与基壳100被限定于第一转动角度,在另一转动限位状态,出风组件300与基壳100被限定于第二转动角度。
出风组件300与基壳100可以转动至不同的转动角度,例如第一转动角度或者第二转动角度,甚至第三转动角度或者更多,如图2所示位置,出风组件300与基壳100在第一转动角度的位置,如图4所示位置,出风组件300与基壳100在第二转动角度的位置,而如图6所示,出风组件300与基壳100在第三转动角度的位置,而后多级角度限位结构能够约束出风组件300与基壳100转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10所示,多级角度限位结构包括卡口组620以及卡扣610,卡口组620和卡扣610其中之一设置在外套壳320,相对应地,卡口组620和卡扣610的另一设置在基壳100,卡口组620包括多个绕出风组件300和基壳100的转轴周向设置的卡槽621,卡扣610能够与不同的卡槽621扣合以改变出风组件300与基壳100之间的转动限位状态。
具体地,卡扣610设置在基壳100上,而卡口组620设置在外套壳320上,随着用户施力使得出风组件300与基壳100的相对转动,卡扣610可以选择性地与不同的卡槽621扣合,而用户停止施力,卡扣610与卡槽621的扣合则能够约束出风组件300与基壳100转动,使用简单方便,转动稳定。
多级角度限位结构还可以包括磁块以及铁条,磁块设置在基壳100上,而铁条设置在外套壳320上,用户施力使得出风组件300与基壳100克服磁力而转动,用户停止施力磁块吸附在铁条上则能够约束出风组件300与基壳100转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无叶送风设备,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公开的送风装置。
本实用新型无叶送风设备,应用了上述任一实施例公开的送风装置,能够简单地调节风流输出朝向,内部风流传输顺畅,降低风阻以及风噪,减少风流损耗,具有良好的出风效果。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壳,内设有风腔,所述基壳设置有与所述风腔连通的第一出风口;
风机,设置于所述基壳并且所述风机位于所述风腔中;
出风组件,内设有出风风道,所述出风组件设置有均与所述出风风道连通的进风口以及至少一个第二出风口,所述出风组件通过转动机构与所述基壳转动连接,并且所述第一出风口和所述进风口对接连通以使得所述风腔、第一出风口和所述进风口形成至少部分传输风道,所述转动机构位于所述传输风道之外;
其中,所述风机的出风端朝向所述第一出风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机构包括轴接部以及套接部,所述轴接部和所述套接部的其中之一设置在所述出风组件,相对应地,所述轴接部和所述套接部的另一设置在所述基壳,所述套接部套设在至少部分所述轴接部上,所述套接部的内壁面能够与所述轴接部的外壁面相对滑动以使得所述出风组件与所述基壳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接部包括均呈弧形的第一插块和第二插块,所述第一插块和所述第二插块各自位于所述传输风道的上下两侧,并且所述第一插块和所述第二插块绕所述出风组件和所述基壳的转轴周向延伸,所述轴接部包括均呈弧形的第一插槽和第二插槽,所述第一插槽和所述第二插槽各自位于所述传输风道的上下两侧,并且所述第一插槽和所述第二插槽绕所述出风组件和所述基壳的转轴周向延伸,所述第一插块滑动插设于所述第一插槽中并且所述第二插块滑动插设于所述第二插槽以使得所述套接部套设在至少部分所述轴接部上;
其中,所述第一插块的侧壁设置有能够抵接于所述第一插槽的内壁的第一凸起;和/或,
所述第二插块的侧壁设置有能够抵接于所述第二插槽的内壁的第二凸起;和/或,
所述第一插槽的内壁设置有能够抵接于所述第一插块的侧壁的第三凸起;和/或,
所述第二插槽的内壁设置有能够抵接于所述第二插块的侧壁的第四凸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内套壳,所述内套壳设置于所述基壳内并且所述内套壳与所述基壳连接,所述第一出风口贯穿所述内套壳,所述内套壳的外壁面与所述基壳的内壁面形成所述第一插槽和所述第二插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壳包括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所述第一外壳和所述第二外壳连接以围合形成安置腔以及与所述安置腔连通的安装口,所述内套壳被限定位于所述安置腔中,所述出风组件部分穿设于所述安装口以使得所述套接部能够套设于至少部分所述轴接部上。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组件包括出风部件以及与所述出风部件连接的外套壳,所述出风风道和所述第二出风口设置于所述出风部件,所述进风口贯穿所述外套壳,所述第一插块和所述第二插块设置于所述外套壳。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壳与所述基壳之间设置有多级角度限位结构,所述多级角度限位结构用于使得所述出风组件与所述基壳之间具有至少两个转动限位状态,在其一所述转动限位状态,所述出风组件与所述基壳被限定于第一转动角度,在另一所述转动限位状态,所述出风组件与所述基壳被限定于第二转动角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级角度限位结构包括卡口组以及卡扣,所述卡口组和所述卡扣其中之一设置在所述外套壳,相对应地,所述卡口组和所述卡扣的另一设置在所述基壳,所述卡口组包括多个绕所述出风组件和所述基壳的转轴周向设置的卡槽,所述卡扣能够与不同的所述卡槽扣合以改变所述出风组件与所述基壳之间的转动限位状态。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风道呈环形,所述第二出风口有多个,并且多个所述第二出风口沿所述出风风道的周向布置。
10.一种无叶送风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送风装置。
CN202222907420.0U 2022-11-01 2022-11-01 一种送风装置及无叶送风设备 Active CN21888255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907420.0U CN218882554U (zh) 2022-11-01 2022-11-01 一种送风装置及无叶送风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907420.0U CN218882554U (zh) 2022-11-01 2022-11-01 一种送风装置及无叶送风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882554U true CN218882554U (zh) 2023-04-18

Family

ID=859533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907420.0U Active CN218882554U (zh) 2022-11-01 2022-11-01 一种送风装置及无叶送风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88255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576135A (zh) * 2023-05-06 2023-08-11 浙江贯洲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多维调节的风扇盒及使用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576135A (zh) * 2023-05-06 2023-08-11 浙江贯洲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多维调节的风扇盒及使用方法
CN116576135B (zh) * 2023-05-06 2023-11-10 浙江贯洲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多维调节的风扇盒及使用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8882554U (zh) 一种送风装置及无叶送风设备
CN109724171B (zh) 窗式空调器的密封组件和具有其的窗式空调器
CN211116729U (zh) 挂脖风扇
CN210118878U (zh) 窗式空调器的密封组件和具有其的窗式空调器
CN209763323U (zh) 窗式空调器
CN211822758U (zh) 新风模块的出风蜗壳、新风模块以及空调器
CN212005942U (zh) 一种柜式空调器
US11499568B2 (en) Centrifugal fan and centrifugal blower
WO2021219108A1 (zh) 一种可拆洗的空调室内机
CN108457903A (zh) 降噪蜗壳、后倾式离心风机和空调器
CN108468659B (zh) 蜗壳、离心风机和空调器
CN209944566U (zh) 窗式空调器
CN111059392A (zh) 一种新风接管组件安装结构
CN217327756U (zh) 风扇
CN214822485U (zh) 空调出风口结构及车辆
CN220828943U (zh) 空调器的导风组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3472722U (zh) 车辆空调出风口总成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19693436U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219492637U (zh) 台扇
CN218093488U (zh) 集成风机模块、集成灶
CN213066327U (zh) 空调器
CN218030741U (zh) 便携式风扇
CN211977193U (zh) 用于空调器的风道件、风道部件和空调器
CN218669862U (zh) 一种风机组件和空调柜机
CN217633919U (zh) 一种具有流量调节的温度控制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