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750622U - 车用ime结构件和驾驶设备 - Google Patents

车用ime结构件和驾驶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750622U
CN218750622U CN202222869411.7U CN202222869411U CN218750622U CN 218750622 U CN218750622 U CN 218750622U CN 202222869411 U CN202222869411 U CN 202222869411U CN 218750622 U CN218750622 U CN 21875062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e
layer
touch
composite membrane
vehi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86941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陆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BITL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BITL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BITL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BITL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869411.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75062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75062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75062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ject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车用IME结构件和驾驶设备,其中,车用IME结构件包括IME复合膜片、透光注塑层以及注塑层,IME复合膜片包括触控层,用于实现车用IME结构件的触控功能;透光注塑层注塑于IME复合膜片的外表面;注塑层注塑于IME复合膜片的内表面。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能够降低车用IME结构件的触控功能受损的风险,提高车用IME结构件的耐用性和表面平整度。

Description

车用IME结构件和驾驶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IME工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用IME结构件和驾驶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为实现汽车内饰件的去按键化,提高人机交互体验,常通过在车用内饰件内设置TP触控膜片的方式实现汽车内饰件的触控功能。在传统的设置方式中,车用内饰件主要包括装饰表层、注塑层以及触控层,具体地,需要在注塑成型作为主体的注塑层后,通过在注塑层的一侧表面进行内饰图案及纹理的印刷或喷涂以形成装饰表层,在注塑层的另一侧表面贴合TP触控膜片以形成触控层。因为触控层是车用内饰件的内表面结构,所以在车用内饰件后续的生产、装配以及维修等过程中,触控层易受外界磕碰而导致TP触控膜片的内部的电路受损,从而影响车用内饰件的触控功能。
此外,由于贴合工艺的精度还会直接影响到车用内饰件的内外表面的平整度,因此在加工形成装饰层和触控膜片后,还需要对车用内饰件的内外表面的外观进行检验,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车用IME结构件和驾驶设备,旨在降低车用IME结构件的触控功能受损的风险,提高车用IME结构件的耐用性和表面平整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车用IME结构件,包括:
IME复合膜片,所述IME复合膜片包括触控层,用于实现所述车用IME结构件的触控功能;
透光注塑层,所述透光注塑层注塑于所述IME复合膜片的外表面;以及
注塑层,所述注塑层注塑于所述IME复合膜片的内表面。
可选地,所述IME复合膜片包括自外向内依次层叠设置的装饰层和所述触控层,所述装饰层背离所述触控层的一侧表面为所述IME复合膜片的外表面,所述触控层背离所述装饰层的一侧表面为所述IME复合膜片的内表面;
和/或,所述IME复合膜片包括自外向内依次层叠设置的所述触控层和装饰层,所述触控层背离所述装饰层的一侧表面为所述IME复合膜片的外表面,所述装饰层背离所述触控层的一侧表面为所述IME复合膜片的内表面。
可选地,所述IME复合膜片还包括第一光学胶层,所述第一光学胶层夹设于所述装饰层和所述触控层之间。
可选地,所述装饰层包括:
印刷结构,所述印刷结构设于所述第一光学胶层背离所述触控层的一侧表面;和
透明PC膜片,所述透明PC膜片设于所述印刷结构背离所述第一光学胶层的一侧表面。
可选地,所述触控层包括自外向内依次层叠设置的透明导电发射子层、第二光学胶层以及透明导电接收子层;
和/或,所述触控层为透明自电容导电层。
可选地,所述透光注塑层的材质为PC材质。
可选地,所述注塑层为可透光构件;
所述车用IME结构件还包括电路板,所述电路板设于所述注塑层背离所述IME复合膜片的一侧,所述电路板朝向所述注塑层的一侧设有发光组件,用于朝向所述注塑层发射光线。
可选地,所述注塑层包括支撑部和导光部,所述导光部位于所述发光组件的出光路径上。
可选地,所述发光组件包括发光元件和导光件,所述发光元件设于所述电路板朝向所述注塑层的一侧,所述导光件自所述电路板朝向所述导光部延伸设置。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驾驶设备,包括前述任意一项所述的车用IME结构件,所述车用IME结构件包括IME复合膜片、透光注塑层以及注塑层,所述IME复合膜片包括触控层,用于实现所述车用IME结构件的触控功能;所述透光注塑层注塑于所述IME复合膜片的外表面;所述注塑层注塑于所述IME复合膜片的内表面。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在IME复合膜片的一侧表面注塑成型透明注塑层,并在其另一侧表面注塑成型注塑层,一方面能够提高车用IME结构件对IME复合膜片的防护性能,有利于实现IME复合膜片多样化的叠构设计,并能够降低IME复合膜片的触控层受外界冲击而损坏的风险,另一方面能够提高车用内饰件内外表面的平整度和耐磨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车用IME结构件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车用IME结构件的具体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车用IME结构件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车用IME结构件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0 车用IME结构件 13 第一光学胶层
10 IME复合膜片 20 透光注塑层
11 装饰层 30 注塑层
111 印刷结构 31 支撑部
112 透明PC膜片 32 导光部
12 触控层 40 电路板
121 透明导电发射子层 41 发光组件
122 第二光学胶层 411 发光元件
123 透明导电接收子层 412 导光件
124 透明自电容导电层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车用IME结构件100。
请参照图1至图4,在实用新型车用IME结构件100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车用IME结构件100包括:
IME复合膜片10,所述IME复合膜片10包括触控层12,用于实现所述车用IME结构件100的触控功能;
透光注塑层20,所述透光注塑层20注塑于所述IME复合膜片10的外表面;以及
注塑层30,所述注塑层30注塑于所述IME复合膜片10的内表面。
本实施例中,车用IME结构件100包括IME复合膜片10和设置在IME复合膜片10的内、外两侧表面的注塑层30和透光注塑层20,其中,IME复合膜片10能够实现车用IME结构件100的触控功能,以实现汽车内饰件的去按键化,提高人机交互体验,IME复合膜片10还能够展现车用IME结构件100的装饰功能,实现多样化的图案、字符设计;注塑层30注塑于所述IME复合膜片10的内表面,作为车用IME结构件100的骨架结构,能够为车用IME结构件100提供与内饰总成件的其他结构件进行安装的装配基础,并能够对车用IME结构件100和设于其内层的IME复合膜片10提供支撑和保护作用;透光注塑层20作为车用IME结构件100的外表层结构,能够对IME复合膜片10的外表面起到防护作用,且其作为可透光设置的结构件,还能够适配IME复合膜片10的装饰功能,与IME复合膜片10协同实现多样化的视觉光学效果,增加车用IME结构件100的美观性。
具体地,在车用IME结构件100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将IME复合膜片10放置在IME注塑模具中,再通过二次注塑,将透光注塑层20和注塑层30分别注塑在IME复合膜片10的外表面和内表面,以成型兼具装饰功能和触控功能的一体化的车用IME结构件100。并且,IME复合膜片10通常包括若干层叠的功能结构层,例如如下实施例中依次层叠设置的装饰层11和触控层12,而通过应用IME注塑成型工艺,还可以纠偏IME复合膜片10的各个功能结构层的断面段差,避免IME复合膜片10的内、外表面出现平整度不均的情况,有利于提高车用IME结构件100的良品率。
需要说明的是,现有技术中常通过在车用内饰件内设置TP触控膜片的方式实现汽车内饰件的触控功能。在传统的设置方式中,车用内饰件主要包括装饰表层、注塑层以及触控层,具体地,需要在注塑成型作为主体的注塑层后,通过在注塑层的一侧表面进行内饰图案及纹理的印刷或喷涂以形成装饰表层,在注塑层的另一侧表面贴合TP触控膜片以形成触控层。因为触控层是车用内饰件的内表面结构,所以在车用内饰件后续的生产、装配以及维修等过程中,触控层易受外界磕碰而导致TP触控膜片的内部的电路受损,从而影响车用内饰件的触控功能。此外,由于贴合工艺的精度还会直接影响到车用内饰件的内外表面的平整度,因此在加工形成装饰层和触控膜片后,还需要对车用内饰件的内外表面的外观进行检验,成本较高。
因此,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在IME复合膜片10的一侧表面注塑成型透明注塑层30,并在其另一侧表面注塑成型注塑层30,一方面能够提高车用IME结构件100对IME复合膜片10的防护性能,有利于实现IME复合膜片10多样化的叠构设计,并能够降低IME复合膜片10的触控层12受外界冲击而损坏的风险,另一方面能够提高提高车用IME结构件100的结构强度,从而有利于延长车用IME结构件100的使用寿命。并且,通过注塑工艺形成车用IME结构件100的内、外表面,还可以保证车用内饰件内外表面的平整度和耐磨性能,保证车用IME结构件100的外观效果。
请参照图1至图3,在实用新型车用IME结构件100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IME复合膜片10包括自外向内依次层叠设置的装饰层11和所述触控层12,所述装饰层11背离所述触控层12的一侧表面为所述IME复合膜片10的外表面,所述触控层12背离所述装饰层11的一侧表面为所述IME复合膜片10的内表面。
本实施例中,IME复合膜片10包括自外向内依次层叠设置的装饰层11和触控层12,用于分别实现IME复合膜片10的装饰功能和触控功能。具体地,装饰层11背离触控层12的一侧表面为IME复合膜片10的外表面,透光注塑层20注塑于装饰层11背离触控层12的一侧表面;触控层12背离装饰层11的一侧表面为IME复合膜片10的内表面,注塑层30注塑于触控层12背离装饰层11的一侧表面。如此设置,由于装饰层11更贴近车用IME结构件100的外表面,便能够展现更清晰的材质视觉效果,并且,触控层12更贴近车用IME结构件100的内表面,还有利于触控层12和车用IME结构件100的电路板40之间进行排线连接。
请参照图4,在实用新型车用IME结构件100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IME复合膜片10包括自外向内依次层叠设置的触控层12和所述装饰层11,所述触控层12背离所述装饰层11的一侧表面为所述IME复合膜片10的外表面,所述装饰层11背离所述触控层12的一侧表面为所述IME复合膜片10的内表面。
本实施例中,IME复合膜片10包括自外向内依次层叠设置的触控层12和装饰层11,用于分别实现IME复合膜片10的触控功能和装饰功能。具体地,触控层12背离装饰层11的一侧表面为IME复合膜片10的外表面,透光注塑层20注塑于触控层12背离装饰层11的一侧表面;装饰层11背离触控层12的一侧表面为IME复合膜片10的内表面,注塑层30注塑于装饰层11背离触控层12的一侧表面。如此设置,由于触控层12更贴近车用IME结构件100的外表面,因此能够使车用IME结构件100在其外表面被使用者触碰操作时,具备较高的触控灵敏度,从而可以提高车用IME结构件100的触控功能的使用效果。
请参照图2至图4,在实用新型车用IME结构件100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IME复合膜片10还包括第一光学胶层13,所述第一光学胶层13夹设于所述装饰层11和所述触控层12之间。
本实施例中,装饰层11和触控层12之间通过第一光学胶层13贴合固定。具体地,在IME复合膜片10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先分别制备具有图案与字符的装饰层11和具有触控功能的触控层12,再将装饰层11和触控层12通过光学胶进行贴合,而后通过热压预成型工艺形成IME复合膜片10。
需要说明的是,触控层12需要通过其内部的导电线路实现相应的电气功能,而在对触控层12进行加工时,会存在导电线路被损坏而导致触控功能失效的风险。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分别生产成型触控层12和装饰层11,再将触控层12和装饰层11进行热压预成型的生产方式,无需在触控层12上直接进行图案和字符的加工成型工艺,能够减少触控层12成型后的后段制程工艺,从而可以有效避免因导电线路被损坏而导致的触控层12的功能失效,由此可以提高IME复合膜片10的良品率。
请参照图1至图4,在实用新型车用IME结构件100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装饰层11包括:
印刷结构111,所述印刷结构111设于所述第一光学胶层13背离所述触控层12的一侧表面;和
透明PC膜片112,所述透明PC膜片112设于所述印刷结构111背离所述第一光学胶层13的一侧表面。
本实施例中,装饰层11包括印刷结构111和透明PC膜片112,透明PC膜片112是印刷结构111的加工基础。在一些实施例中,印刷结构111可以是通过多次丝印,并配合CAE及DOE技术,而在透明PC膜片112的一侧表面形成的油墨印刷层,用于实现车用IME结构件100的图案和字符设计,以使车用IME结构件100展现较好的装饰效果,其中,油墨印刷层的成型所使用的油墨为耐高温、无金属离子的油墨。进一步地,印刷结构111设于第一光学胶层13背离触控层12的一侧表面,透明PC膜片112设于印刷结构111背离第一光学胶层13的一侧表面,如此能够使印刷结构111设置在IME复合膜片10的内层,从而能够有效避免印刷结构111在后续制程中因剐蹭、碰撞等而破坏受损,从而有利于使车用IME结构件100长时间保持较好的外观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透明PC膜片112的厚度取值范围可以是0.120mm到0.250mm中的任一值,也即,透明PC膜片112的厚度可以是但不限于取值为0.120mm、0.140mm、0.160mm、0.180mm、0.200mm、0.22mm、0.240、0.250mm等。如此设置,一方面可以使透明PC膜片112的厚度不至于过小,以保证车用内饰件外表面的结构强度,且使透明PC膜片112满足后续的加工需求;另一方面可以使透明PC膜片112的厚度不至于过大而增加了装饰表层的厚度,从而有利于缩减车用IME结构件100的整体厚度,节省IME复合膜片10的材料成本。
请参照图2,在实用新型车用IME结构件100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触控层12包括自外向内依次层叠设置的透明导电发射子层121、第二光学胶层122以及透明导电接收子层123;
和/或,所述触控层12为透明自电容导电层124。
本实施例中,触控层12可以是设置为自外向内依次层叠设置的透明导电发射子层121、第二光学胶层122、透明导电接收子层123,且透明导电发射子层121、第二光学胶层122、透明导电接收子层123通过物理压合成型为一体结构,当然,触控层12也可以是设置为透明自电容导电层124。其中,将触控层12设置为透明导电发射子层121、光学胶层以及透明导电接收子层123的层叠结构,能够实现更为精确的触控功能,而将触控层12设置为透明自电容导电层124,则能够具备较低的生产成本。具体实施方式可以依照实际需求自行设置,在此不做限定。
进一步地,透明导电发射子层121、透明导电接收子层123以及透明导电发射子层121均包括基材和设于基材的透明导电电路,并能够通过透明导电电路的设计实现触控层12的触控功能。其中,所述基材的材质可以是但不限于设置为环烯烃聚合物材料、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或聚碳酸酯中的一种,所述透明导电电路的材质可以是但不限于设置为纳米氧化铟锡、纳米银、石墨烯及碳纳米管等透明导电材料中的一种或几种。由于所述基材和所述透明导电材料均具有较好的透光性,因此,相较于传统ITO技术所制备的TP触控膜片,本实用新型的触控层12在实现触控功能的同时,还能够具有较好的可视性,从而可以满足车用IME结构件100的光学效果需求。
在实用新型车用IME结构件100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透光注塑层20的材质为PC材质。
本实施例中,透光注塑层20的材质为PC材质,PC材质具有较好的可视性,从而能够展现IME复合膜片10所具备的材质效果和图案字符设计。进一步地,在透光注塑层20的生产过程中,还可以配合汽车内饰的需求,应用调配色粉等工艺,实现车用IME结构件100的多样化的视觉设计,以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请参照图1至图4,在实用新型车用IME结构件100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注塑层30为可透光构件;
所述车用IME结构件100还包括电路板40,所述电路板40设于所述注塑层30背离所述IME复合膜片10的一侧,所述电路板40朝向所述注塑层30的一侧设有发光组件41,用于朝向所述注塑层30发射光线。
本实施例中,车用IME结构件100还包括电路板40,电路板40作为车用IME结构件100的电子控制电路的载体,设置在装配内层背离透明触控层12的一侧,并且,电路板40朝向装配内层的一侧设有发光组件41,发光组件41的发光面朝向注塑层30设置,且注塑层30为可透光构件,以使光线能够穿过注塑层30而传递至IME复合膜片10处,以使车用IME结构件100能够展现多样化的灯光效果,提高车用IME结构件100的外观品质。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路板40还集成有触控层连接器、微控制单元、车用接收发模块、触控IC、电源管理模块等多个功能类组件,以和触控层12配合实现车用IME结构件100的触控功能。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电路板40还设有主连接器,用作车用IME结构件100的总成供电和通信结构。当然,电路板40还可以集成其他类型的功能类组件,以增加车用IME结构件100的功能性,具体实施方式可以依照实际需求自行设置,在此不做限定。
请参照图1至图4,在实用新型车用IME结构件100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注塑层30包括支撑部31和导光部32,所述导光部32位于所述发光组件41的出光路径上。
本实施例中,注塑层30包括支撑部31和导光部32,其中,支撑部31具有较好的结构强度,能够作为车用IME结构件100的内支撑机构,与内饰总成件的其他机构件进行装配;导光部32为可透光部件,且导光部32位于发光组件41的出光路径上,以使光线能够通过导光部32朝向透明触控层12传输。
在一些实施例中,装配内层设有多个导光部32,电路板40设有多个发光组件41,每一导光部32对应一发光组件41设置,有助于将对应发光组件41所散发的光线主传导至IME复合膜片10的对应图案或字符处,用以充分地展示每一发光组件41的灯光效果。
请参照图1至图4,在实用新型车用IME结构件100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光组件41包括发光元件411和导光件412,所述发光元件411设于所述电路板40朝向所述注塑层30的一侧,所述导光件412自所述电路板40朝向所述导光部32延伸设置。
本实施例中,发光组件41包括发光元件411和导光件412,发光元件411能够向外发出光线,以实现车用IME结构件100的灯光效果,导光件412自所述电路板40朝向所述导光部32延伸设置,能够将发光元件411的光传导至注塑层30,并通过注塑层30的导光部32传递至IME复合膜片10上对应的字符或图案区域。
其中,发光元件411可以是但不限于设置为发光二极管,发光二极管可以快速通过垂直贴片技术,贴装于电路板40朝向注塑层30的一侧表面;导光件412可以是但不限于设置为遮光套管,遮光套管在引导发光元件411发出的光线朝向注塑层30传播的同时,还能够避免不同发光元件411之间出现相互串光的现象,以使车用IME结构件100具备更好的灯光效果。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驾驶设备,该驾驶设备包括前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车用IME结构件100,所述车用IME结构件100的具体结构参照前述任一实施例。由于本申请提出的驾驶设备可应用前述所有实施例中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前述技术方案带来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车用IME结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IME复合膜片,所述IME复合膜片包括触控层,用于实现所述车用IME结构件的触控功能;
透光注塑层,所述透光注塑层注塑于所述IME复合膜片的外表面;以及
注塑层,所述注塑层注塑于所述IME复合膜片的内表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IME结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IME复合膜片包括自外向内依次层叠设置的装饰层和所述触控层,所述装饰层背离所述触控层的一侧表面为所述IME复合膜片的外表面,所述触控层背离所述装饰层的一侧表面为所述IME复合膜片的内表面;
和/或,所述IME复合膜片包括自外向内依次层叠设置的所述触控层和装饰层,所述触控层背离所述装饰层的一侧表面为所述IME复合膜片的外表面,所述装饰层背离所述触控层的一侧表面为所述IME复合膜片的内表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用IME结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IME复合膜片还包括第一光学胶层,所述第一光学胶层夹设于所述装饰层和所述触控层之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用IME结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饰层包括:
印刷结构,所述印刷结构设于所述第一光学胶层背离所述触控层的一侧表面;和
透明PC膜片,所述透明PC膜片设于所述印刷结构背离所述第一光学胶层的一侧表面。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用IME结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层包括自外向内依次层叠设置的透明导电发射子层、第二光学胶层以及透明导电接收子层;
和/或,所述触控层为透明自电容导电层。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IME结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注塑层的材质为PC材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IME结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塑层为可透光构件;
所述车用IME结构件还包括电路板,所述电路板设于所述注塑层背离所述IME复合膜片的一侧,所述电路板朝向所述注塑层的一侧设有发光组件,用于朝向所述注塑层发射光线。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用IME结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塑层包括支撑部和导光部,所述导光部位于所述发光组件的出光路径上。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用IME结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组件包括发光元件和导光件,所述发光元件设于所述电路板朝向所述注塑层的一侧,所述导光件自所述电路板朝向所述导光部延伸设置。
10.一种驾驶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所述的车用IME结构件。
CN202222869411.7U 2022-10-27 2022-10-27 车用ime结构件和驾驶设备 Active CN21875062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869411.7U CN218750622U (zh) 2022-10-27 2022-10-27 车用ime结构件和驾驶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869411.7U CN218750622U (zh) 2022-10-27 2022-10-27 车用ime结构件和驾驶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750622U true CN218750622U (zh) 2023-03-28

Family

ID=857028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869411.7U Active CN218750622U (zh) 2022-10-27 2022-10-27 车用ime结构件和驾驶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75062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85104B (zh) 用於收容電子設備之環保多層結構及相關製造方法
US10485094B1 (en) Multilayer structure with embedded sensing functionalities and related method of manufacture
TWI816691B (zh) 用於收容電子設備之多層結構及相關製造方法
CN206490662U (zh) 用于车辆的印有led的控制面板
JP5225178B2 (ja) 静電容量センサ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2667989B1 (ko) 감지 어플리케이션 및 그 제조 방법에 사용하기 위한 통합 다층 구조
CN105579938A (zh) 电容式曲面形状触摸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US20100182271A1 (en) Method for achieving a decorative backlit sensing panel with complex curvature
CN111212717B (zh) 成型品及包含该成型品的显示装置以及成型品的制造方法
JP2022153516A (ja) 湾曲した機能フィルム構造およびその作製方法
CN113778260A (zh) 触控指示盖板与应用其的电子装置
CN218750622U (zh) 车用ime结构件和驾驶设备
CN101150021A (zh) 薄形按键制造方法及薄形按键
CN108021296A (zh) 一体化智能表面结构功能件及其制造方法
KR200438047Y1 (ko) 광원 일체형 도파로 시트
CN218558760U (zh) Ime车饰件和驾驶设备
CN215264745U (zh) 一种双层薄膜结构的模内电子面板
US20220029062A1 (en) Light-emitting assembly, method for making sam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same
CN114347919A (zh) 一种装饰与发光一体化汽车外饰件
KR100790560B1 (ko) 초박막 키 패드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216562388U (zh) 一种隐藏式信标显示装置
CN217739882U (zh) 触控中央控制面板及车辆
CN218703059U (zh) 车用内饰件和驾驶设备
CN218939496U (zh) 一种灌孔式结构双面线路含lgf结构的薄膜开关
CN212515764U (zh) 一种触控功能片及电容屏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