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731863U - 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731863U
CN218731863U CN202223021285.6U CN202223021285U CN218731863U CN 218731863 U CN218731863 U CN 218731863U CN 202223021285 U CN202223021285 U CN 202223021285U CN 218731863 U CN218731863 U CN 21873186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mounting surface
terminal
contact end
conn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021285.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远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gor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gor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gor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gor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021285.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73186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73186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73186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连接器,包括第一绝缘外壳、第二绝缘外壳、第一信号端子、第二信号端子及柔性接触件;第一绝缘外壳具有第一安装面,第二绝缘外壳具有第二安装面;第一安装面和第二安装面呈夹角分布;第一信号端子固定于第一绝缘外壳,第一信号端子的至少部分相对第一安装面裸露,以形成第一接触端;第二信号端子固定于第二绝缘外壳,第二信号端子的至少部分相对第二安装面裸露,以形成第二接触端;柔性接触件具有导电性,柔性接触件连接于第一接触端与第二接触端之间。通过使用柔性接触件,使得第一信号端子和第二信号端子可以顺利连接,且连接方式比较简单,工艺要求较低,利于降低成本。

Description

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器接插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连接器。
背景技术
当前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用电器件步入生活的方方面面。随着用电器件的增加,连接器也随之产生。连接器主要用于连接两个器件,以使两个器件之间可以传输电流、电压和温度等信号。
如图1所示,目前的L形连接器,包括第一本体1、第二本体2和端子组,端子组包括第一端子3和第一端子4,也即第一端子3和第二端子4成对设置。为实现第一本体1和第二本体2的电连接,每一对第一端子3和第二端子4中,第一端子3的一端连接于第一本体1,第一端子3的另一端连接于第二端子4的一端,第二端子4的另一端连接于第二本体2。
然而,目前的L形连接器,在具有多个端子组情况下,为避免相邻端子组发生干涉,排列在内侧的端子组的尺寸较小,排列在内侧的端子组的尺寸较大。因内侧的端子组的尺寸较小,因此,内侧端子组中,第一端子3和第二端子4的接触点距离第一本体1和第二本体2都比较近。在焊接第一端子3和第二端子4的接触点时,因空间有限,导致焊接器具难以靠近接触点,操作非常困难。
从上可见,现有的L形连接器的端子间存在连接难度较大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的L形连接器端子间连接难度较大的问题,本申请提出了一种连接器,通过采用柔性接触件连接端子,降低了连接器的端子之间的连接难度。
本申请提供一种连接器,包括:第一绝缘外壳、第二绝缘外壳、第一信号端子、第二信号端子及柔性接触件;第一绝缘外壳具有第一安装面,第二绝缘外壳具有第二安装面;第一安装面和第二安装面呈夹角分布;第一信号端子固定于第一绝缘外壳,第一信号端子的至少部分相对第一安装面裸露,以形成第一接触端;第二信号端子固定于第二绝缘外壳,第二信号端子的至少部分相对第二安装面裸露,以形成第二接触端;柔性接触件具有导电性,柔性接触件连接于所述第一接触端与所述第二接触端之间。
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接触端相对第一安装面凸起,第二接触端相对第二安装面凸起;柔性接触件设有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第一接触端固定于第一连接孔内,第二接触端固定于第二连接孔内。
一些实施例中,柔性接触件包括柔性基板和导线,导线设于柔性基板上;柔性基板的一侧固定连接于第一接触端,柔性基板的另一侧固定连接于第二接触端;导线的两端分别电性连接于第一接触端和第二接触端。
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信号端子和第二信号端子的数量均为多个;多个第一信号端子形成多个第一接触端,多个第二信号端子形成多个第二接触端;导线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导线的一端分别接触多个第一信号端子,多个导线的另一端分别接触多个第二信号端子。
一些实施例中,柔性接触件为片状金属件,片状金属件为导电金属制成,且具有可弯折性能。
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信号端子和第二信号端子的数量均为多个;多个第一信号端子形成多个第一接触端,多个第二信号端子形成多个第二接触端;片状金属件包括多个金属片,多个金属片固定为一体,且任意两个金属片之间相互绝缘;多个金属片的一侧分别固定连接多个第一信号端子;多个金属片的另一侧分别固定连接多个第二信号端子。
一些实施例中,多个金属片通过绝缘材料注塑成一体。
一些实施例中,连接器还包括第一电源端子和第二电源端子,第一电源端子固定于第一绝缘外壳,且至少部分相对第一安装面凸出;第二电源端子固定于第二绝缘外壳,且至少部分相对第二安装面凸出;第一电源端子相对第一安装面凸出的部位与第二电源端子相对第二安装面凸出的部位接触。
一些实施例中,连接器还包括绝缘防护壳,绝缘防护壳的一侧固定连接第一安装面,绝缘防护壳的另一侧固定连接第二安装面;第一安装面、第二安装面和绝缘防护壳构成防护腔室,第一接触端、第二接触端、柔性接触件、第一电源端子凸出第一安装面的部位、第二电源端子凸出第二安装面的部位均位于防护腔室内。
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绝缘外壳还包括第一连接面,第一连接面与第一安装面相背设置;第二绝缘外壳还包括第二连接面,第二连接面与第二安装面相背设置;第一信号端子设有第一插接孔,第一电源端子设有第一电源插孔,第一插接孔和第一电源插孔均相对第一连接面裸露;第二信号端子设有第二插接孔,第二电源端子设有第二电源插孔,第二插接孔和第二电源插孔均相对第二连接面裸露。
一些实施例中,连接器还包括第一防护件,第一连接面设有安装槽,第一防护件固定于安装槽内,第一插接孔和第一电源插孔均相对第一防护件裸露。
一些实施例中,连接器还包括第二防护件,第二防护件套设于第二绝缘外壳的外周上。
本申请提供的连接器,第一接触端和柔性接触件的连接处靠近第一安装面,该连接处没有其他部件遮挡,使得连接第一接触端和柔性接触件的器具有较大的操作空间,便于快速连接第一接触端和柔性接触件。第二接触端和柔性接触件的连接处靠近第二安装面,使得连接第二接触端和柔性接触件的器具具有较大的操作空间,便于快速连接第二接触端和柔性接触件。因此,本申请中,通过使用柔性接触件,使得第一信号端子和第二信号端子可以顺利连接,且连接方式比较简单,工艺要求较低,利于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是现有技术中提供的L形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所示连接器的分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中所示连接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3中所示连接器的第一绝缘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3中所示连接器的第二绝缘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3中所示连接器的柔性接触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3中所示连接器的另一种柔性接触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3中所示连接器的第一防护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2中所示连接器的另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00-第一绝缘外壳,101-第一安装面,102-第一连接面,103-第一安装孔,104-第三安装孔,200-第二绝缘外壳,201-第二安装面,202-第二连接面,203-第二安装孔,204-第四安装孔,300-第一信号端子,301-第一接触端,400-第二信号端子,401-第二接触端,500-柔性接触件,501-第一连接孔,502-第二连接孔,510-柔性基板,520-导线,530-金属片,540-绝缘材料,550-减重缺口,600-第一电源端子,610-第二电源端子,700-绝缘防护壳,800-第一防护件,810-第一贯穿孔,820-第二贯穿孔,900-第二防护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请参阅图2至图4,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连接器,包括:第一绝缘外壳100、第二绝缘外壳200、第一信号端子300、第二信号端子400及柔性接触件500。具体的,第一绝缘外壳100和第二绝缘外壳200可以为胶芯或者塑料等绝缘材质制成。第一信号端子300和第二信号端子400均为导电金属制成,第一信号端子300和第二信号端子400均为杆状。
一并参考图5,第一绝缘外壳100具有第一安装面101。一并参考图6,第二绝缘外壳200具有第二安装面201;第一安装面101和第二安装面201呈夹角分布。具体的,第一绝缘外壳100和第二绝缘外壳200均为长方体块状,第一安装面101为第一绝缘外壳100的一个端面,第二安装面201为第二绝缘外壳200的一个端面。具体的,第一安装面101和第二安装面201之间的夹角可以为30度、60度以及90度等等。图中所示第一安装面101和第二安装面201之间的夹角为90度。
参考图4,第一信号端子300固定于第一绝缘外壳100,第一信号端子300的至少部分相对第一安装面101裸露,以形成第一接触端301;第二信号端子400固定于第二绝缘外壳200,第二信号端子400的至少部分相对第二安装面201裸露,以形成第二接触端401。柔性接触件500具有导电性,柔性接触件500连接于所述第一接触端301与所述第二接触端401之间。具体的,柔性接触件500的一侧固定连接第一接触端301,柔性接触件500的另一侧固定连接第二接触端401。
具体的,参考图5,第一绝缘外壳100设有第一安装孔103,第一安装孔103沿第一绝缘外壳100的长度方向延伸,且贯穿第一安装面101。第一信号端子300固定于第一安装孔103内。参考图6,第二绝缘外壳200设有第二安装孔203,第二安装孔203沿第二绝缘外壳200的长度方向延伸,且贯穿第二安装面201。
第二信号端子400固定于第二安装孔203内。
柔性接触件500顾名思义具有柔性,因此柔性接触件500可以随意弯折。本申请实施例中,使用柔性接触件500分别连接第一信号端子300的第一接触端301和第二信号端子400的第二接触端401,因柔性接触件500可以随意弯折变形。柔性接触件500也可以利用自身可弯折变形的特性,将第一接触端301和第二接触端401连接起来,以使第一信号端子300和第二信号端子400之间可以传输信号。
图中示出柔性接触件500弯折90度,将第一接触端301和第二接触端401连接。实际上,柔性接触件500也可以弯折角度,以适用于更多不同排布的第一信号端子300和第二信号端子400。柔性接触件500的弯折范围介于0度至360度之间。例如可以弯折10度、30度、40度、60度、80度、120度、140度、200度、270度、300度、350度等等。
从上可见,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接触端301和柔性接触件500的连接处靠近第一安装面101,该连接处没有其他部件遮挡,使得连接第一接触端301和柔性接触件500的器具有较大的操作空间,便于快速连接第一接触端301和柔性接触件500。第二接触端401和柔性接触件500的连接处靠近第二安装面201,使得连接第二接触端401和柔性接触件500的器具具有较大的操作空间,便于快速连接第二接触端401和柔性接触件500。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使用柔性接触件500,使得第一信号端子300和第二信号端子400可以顺利连接,且连接方式比较简单,工艺要求较低,利于降低成本。
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4,第一接触端301相对第一安装面101凸起,第二接触端401相对第二安装面201凸起。参考图7,柔性接触件500设有第一连接孔501和第二连接孔502;第一接触端301固定于第一连接孔501内,第二接触端401固定于第二连接孔502内。
具体的,第一接触端301伸进第一连接孔501内,然后采用焊接方式使第一接触端301固定于第一连接孔501内。第二接触端401伸进第二连接孔502内,然后采用焊接方式使第二接触端401固定于第二连接孔502内。此种连接结构,连接稳定性较强,确保信号稳定传输。第一接触端301和柔性接触件500的连接处靠近第一安装面101,该连接处没有其他部件遮挡,第二接触端401和柔性接触件500的连接处靠近第二安装面201,使得焊接工艺更加简单,工艺成本更低。
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接触端301与第一安装面101平齐,第二接触端401与第二安装面201平齐。此时柔性接触件500无需设置第一连接孔501和第二连接孔502,而是通过粘接或者焊接方式,使得柔性接触件500与第一安装面101和第一接触端301面面接触固定,以及使得柔性接触件500与第二安装面201和第二接触端401面面接触固定。由此实现第一接触端301和第二接触端401通过柔性接触件500实现电连接。此种连接结构较为简单,且节省加工工艺,降低成本。
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信号端子300和第二信号端子400的数量均为多个;多个第一信号端子300形成多个第一接触端301,多个第二信号端子400形成多个第二接触端401。多个第一接触端301和多个第二接触端401通过柔性接触件500一一对应的连接。其中各组第一信号端子300和第二信号端子400可以传输不同的信号。例如一组第一信号端子300和第二信号端子400传输电压信号,另一组第一信号端子300和第二信号端子400传输电流信号,第三组第一信号端子300和第二信号端子400传输温度信号等等。使用连接器的工作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每组第一信号端子300和第二信号端子400传输的信号。图中示出第一信号端子300和第二信号端子400的数量均为八个,则该连接器可以同时传输八个电信号。
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4,多个第一接触端301中的至少部分沿第一绝缘外壳100的厚度方向错位部分在第一安装面101上。例如图中所示八个第一接触端301,分为四组,每一组有两个第一接触端301,每一组中的两个第一接触端301位于第一安装面101的同一高度。任意两组第一接触端301位于第一安装面101的不同高度上。由此,可以节省空间,使得第一绝缘外壳100的体积尽量小,进而可以减小第一绝缘外壳100的重量。另一些实施例中,多个第一接触端301也可以按照其他方式排布,例如全部对齐等,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计。
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4,多个第二接触端401中的至少部分沿第二绝缘外壳200的厚度方向错位分布在第二安装面201中。例如图中所示八个第二接触端401,分为两组,其中一组有两个第二接触端401,另一组有六个第二接触端401。两组第二接触端401分布在第二安装面201的不同高度上。由此,可以节省空间,使得第二绝缘外壳200的体积尽量小,进而可以减小第二绝缘外壳200的重量。另一些实施例中,多个第二接触端401也可以按照其他方式进行排布,例如全部对齐等,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计。
相对应的,参考图7,柔性基板510设置多个第一连接孔501和多个第二连接孔502,多个第一接触端301一一对应的固定于多个第一连接孔501内,多个第二接触端401一一对应的固定于多个第二连接孔502内。图中所示为八个第一连接孔501和八个第二连接孔502。柔性基板510成90度弯折,大致为L形。多个第一连接孔501在柔性基板510上的分布与多个第一接触端301在第一安装面101上的分布一致。多个第二连接孔502在柔性基板510上的分布与多个第二接触端401在第二安装面201上的分布一致。也即多个第一连接孔501至少部分错位分布,多个第二连接孔502的至少部分错位分布。
可以理解,当第一信号端子300和第二信号端子400的位置发生改变时,柔性接触件500上的第一连接孔501和第二连接孔502的位置也相应发生改变,导线520的位置相应发生改变。由此,可以快速制备出不同型号的连接器,适用性较强。
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7,柔性接触件500包括柔性基板510和导线520,导线520设于柔性基板510上;柔性基板510的一侧固定连接于第一接触端301,柔性基板510的另一侧固定连接于第二接触端401;导线520的两端分别电性连接于第一接触端301和第二接触端401。
具体的,柔性基板510可以为聚酯亚胺或者聚脂薄膜制成,导线520可以为粘接至柔性基板510上的铜箔层。也就是说,柔性接触件500可以为柔性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circuit board,FPC)。柔性电路板重量轻、厚度薄,且柔性较好,可以降低连接器的整体重量,以及确保第一信号端子300和第二信号端子400可靠连接。
第一信号端子300和第二信号端子400的数量均为多个时,导线520的数量也为多个,多个导线520的一端分别接触多个第一信号端子300,多个导线520的另一端分别接触多个第二信号端子400。导线520的数量为多个,也即需要使得铜箔层可以分成多路,具体可以采用刻蚀方法在铜箔层制出每一路导线520。也即,多个第一信号端子300和多个第二信号端子400一一对应的通过多个导线520连接。
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7,柔性基板510两侧均设有减重缺口550,其中柔性基板510一侧的减重缺口550的位置依据多个第一连接孔501的错位分布情况设置。具体为,将距离柔性基板510的一侧边缘较远的第一连接孔501的一侧至边缘处的部位去除,以形成部分减重缺口550。另一部分减重缺口550的位置依据多个第二连接孔502的错位分布情况设置,具体为,将距离柔性基板510的另一侧边缘较远的第一连接孔501的一侧至边缘的部位去除,以形成另一部分减重缺口550。由此,既能使得柔性基板510可靠连接第一接触端301和第二接触端401,又能使得柔性基板510的体积较小,以节省材料,由此,同样大小的原材料上,可以加工出更多的柔性基板510,进而可以降低成本。
另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8,柔性接触件500为片状金属件,片状金属件为导电金属制成,且具有可弯折性能。具体的,柔性接触件500可以采用铜、铝、铁或者是上述几种金属的合金等制成,以确保柔性接触件500具有导电性。
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8,第一信号端子300和第二信号端子400的数量均为多个时,片状金属件包括多个金属片530,多个金属片530固定为一体,且任意两个金属片530之间相互绝缘;多个金属片530的一侧分别固定连接多个第一信号端子300;多个金属片530的另一侧分别固定连接多个第二信号端子400。
也即,多个第一信号端子300和多个第二信号端子400一一对应的通过多个金属片530连接。因多个第一连接孔501中至少部分错位分布,多个第二连接孔502中至少部分错位分布,因此,各个金属片530的长度可以根据第一连接孔501和第二连接孔502之间的距离确定,以能够稳定可靠连接对应的第一接触端301和第二接触端401为准。图8中所示八个金属片530中,具有四种长度,每种长度的金属片530均为两个,与第一接触端301和第二接触端401的分布情况相对应。当然,各个金属片530的长度也可以根据需求情况进行调整。由此,确保第一接触端301和第二接触端401可靠连接,又能节省材料,降低成本。
一些实施例中,多个金属片530通过绝缘材料540注塑成一体。该绝缘材料540具体可以为塑料等,由此,使得多个金属片530连接成一体,便于安装,且可以防止相邻金属片530之间导电,避免干扰各路信号的传输。
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2至图4,连接器还包括第一电源端子600,第一电源端子600固定于第一绝缘外壳100,且至少部分相对第一安装面101凸出。第二电源端子610固定于第二绝缘外壳200,且至少部分相对第二安装面201凸出;第一电源端子600相对第一安装面101凸出的部位与第二电源端子610相对第二安装面201凸出的部位接触。第一电源端子600和第二电源端子610连接,进而使得连接器可以与电源进行连接,以将电源提供电能供给至另一与连接器连接的器件。
具体的,第一绝缘外壳100还设有第三安装孔104,第三安装孔104沿第一绝缘外壳100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一电源端子600固定于第三安装孔104内,且至少部分伸出第三安装孔104,以相对第一安装面101凸出。第二绝缘外壳200还设有第四安装孔204,第四安装孔204沿第二绝缘外壳200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二电源端子610固定于第四安装孔204内,且至少部分伸出第四安装孔204,以相对第二安装面201凸出。
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2和图3,连接器还包括绝缘防护壳700,绝缘防护壳700的一侧固定连接第一安装面101,绝缘防护壳700的另一侧固定连接第二安装面201;第一安装面101、第二安装面201和绝缘防护壳700构成防护腔室,第一接触端301、第二接触端401、柔性接触件500、第一电源端子600凸出第一安装面101的部位、第二电源端子610凸出第二安装面201的部位均位于防护腔室内。绝缘防护壳700与第一绝缘外壳100和第二绝缘外壳200采用相同的材料制成,在柔性接触件500将第一接触端301和第二接触端401连接完成后,利用绝缘防护壳700将第一接触端301、第二接触端401、柔性接触件500、第一电源端子600和第二电源端子610防护起来,防止灰尘、雨水等异物与上述几个部件接触,确保连接器安全。
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绝缘外壳100还包括第一连接面102,第一连接面102与第一安装面101相背设置;第二绝缘外壳200还包括第二连接面202,第二连接面202与第二安装面201相背设置。第一信号端子300设有第一插接孔,第一电源端子600设有第一电源插孔,第一插接孔和第一电源插孔均相对第一连接面102裸露。具体的,第一安装孔103和第三安装孔104均贯穿第一连接面102,以使第一插接孔和第一电源插孔相对第一连接面102裸露。
第二信号端子400设有第二插接孔,第二电源端子610设有第二电源插孔,第二插接孔和第二电源插孔均相对第二连接面202裸露。具体的,第二安装孔203和第四安装孔204均贯穿第二连接面202,以使第二插接孔和第二电源插孔相对第二连接面202裸露。
具体的,第一插接孔沿第一信号端子300的轴向延伸,第二插接孔沿第二信号端子400的轴向延伸,第一电源插孔沿第一电源端子600的轴向延伸,第二电源插孔沿第二电源端子610的轴向延伸。两个器件需要通过连接器连接时,第一插接孔用于供其中一个器件的对应端子插接,第二插接孔用于供其中另一个器件的对应端子插接。例如,需要通过连接器连接的两个器件为电动自行车的电池和控制器,则第一插接孔用于供控制器的对应端子插接,第一电源插孔用于供控制器的接电端子插接;第二插接孔用于供电源的对应端子插接,第二电源插孔用于供电源的供电端子插接。由此,使得两个器件通过连接器实现连接。通过本申请实施例连接的两个器件,可以便于安装于拆卸,进而便于维修和更换。
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9和图10,连接器还包括第一防护件800,第一连接面102设有安装槽,第一防护件800固定于安装槽内,第一插接孔和第一电源插孔均相对第一防护件800裸露。
第一防护件800为橡胶制成的片状,第一防护件800设有多个第一贯穿孔810和多个第二贯穿孔820,多个第一插接孔和多个第一贯穿孔810一一对应且共轴,多个第一电源插孔和多个第二贯穿孔820一一对应且共轴。两个器件需要通过连接器连接时,其中一个器件的端子可以穿过第一贯穿孔810,进而插接至第一插接孔内;器件的接电端子可以穿过第二贯穿孔820,进而插接至第一电源插孔内。由此,既能防止水、灰尘等异物污染进入第一绝缘外壳100内,又能便于器件插接。
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3和图10,连接器还包括第二防护件900,第二防护件900套设于第二绝缘外壳200的外周上。第二防护件900为橡胶制成的环状件。第一绝缘外壳100的第一安装面101和第二绝缘外壳200的第二安装面201成90度夹角时,连接器大致为L形。实际使用时,第二绝缘外壳200的外周基本垂直于地面。设置第二防护件900套设于第二绝缘外壳200的外周,可以防止灰尘、水等异物沿着第二绝缘外壳200的外周流动至其内部。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

Claims (10)

1.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绝缘外壳、第二绝缘外壳、第一信号端子、第二信号端子及柔性接触件;
所述第一绝缘外壳具有第一安装面,所述第二绝缘外壳具有第二安装面;所述第一安装面和所述第二安装面呈夹角分布;
所述第一信号端子固定于所述第一绝缘外壳,所述第一信号端子的至少部分相对所述第一安装面裸露,以形成第一接触端;所述第二信号端子固定于所述第二绝缘外壳,所述第二信号端子的至少部分相对所述第二安装面裸露,以形成第二接触端;
所述柔性接触件具有导电性,所述柔性接触件连接于所述第一接触端与所述第二接触端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端相对所述第一安装面凸起,所述第二接触端相对所述第二安装面凸起;
所述柔性接触件设有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接触端固定于所述第一连接孔内,所述第二接触端固定于所述第二连接孔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接触件包括柔性基板和导线,所述导线设于所述柔性基板上;所述柔性基板的一侧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接触端,所述柔性基板的另一侧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接触端;所述导线的两端分别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一接触端和所述第二接触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号端子和所述第二信号端子的数量均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信号端子形成多个所述第一接触端,多个所述第二信号端子形成多个所述第二接触端;
所述导线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导线的一端分别接触多个所述第一信号端子,多个导线的另一端分别接触多个所述第二信号端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接触件为片状金属件,所述片状金属件为导电金属制成,且具有可弯折性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号端子和所述第二信号端子的数量均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信号端子形成多个所述第一接触端,多个所述第二信号端子形成多个所述第二接触端;
所述片状金属件包括多个金属片,多个所述金属片固定为一体,且任意两个所述金属片之间相互绝缘;多个所述金属片的一侧分别固定连接多个所述第一信号端子;多个金属片的另一侧分别固定连接多个所述第二信号端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金属片通过绝缘材料注塑成一体。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还包括第一电源端子和第二电源端子,所述第一电源端子固定于所述第一绝缘外壳,且至少部分相对所述第一安装面凸出;
所述第二电源端子固定于所述第二绝缘外壳,且至少部分相对所述第二安装面凸出;所述第一电源端子相对所述第一安装面凸出的部位与所述第二电源端子相对所述第二安装面凸出的部位接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还包括绝缘防护壳,所述绝缘防护壳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安装面,所述绝缘防护壳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安装面;所述第一安装面、所述第二安装面和所述绝缘防护壳构成防护腔室,所述第一接触端、所述第二接触端、所述柔性接触件、所述第一电源端子凸出所述第一安装面的部位、所述第二电源端子凸出所述第二安装面的部位均位于所述防护腔室内。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外壳还包括第一连接面,所述第一连接面与所述第一安装面相背设置;所述第二绝缘外壳还包括第二连接面,所述第二连接面与所述第二安装面相背设置;
所述第一信号端子设有第一插接孔,所述第一电源端子设有第一电源插孔,所述第一插接孔和所述第一电源插孔均相对所述第一连接面裸露;所述第二信号端子设有第二插接孔,所述第二电源端子设有第二电源插孔,所述第二插接孔和所述第二电源插孔均相对所述第二连接面裸露。
CN202223021285.6U 2022-11-11 2022-11-11 连接器 Active CN21873186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21285.6U CN218731863U (zh) 2022-11-11 2022-11-11 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21285.6U CN218731863U (zh) 2022-11-11 2022-11-11 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731863U true CN218731863U (zh) 2023-03-24

Family

ID=856166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021285.6U Active CN218731863U (zh) 2022-11-11 2022-11-11 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73186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722393A (zh) * 2023-07-13 2023-09-08 东莞市竣铂五金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拆换易接型大电流连接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722393A (zh) * 2023-07-13 2023-09-08 东莞市竣铂五金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拆换易接型大电流连接器
CN116722393B (zh) * 2023-07-13 2024-04-26 东莞市竣铂五金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拆换易接型大电流连接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599690B (zh) 一种转接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件
KR101903986B1 (ko) 전기 커넥터 및 회로 보드 어셈블리
CN110247235B (zh) 具有带有应变消除元件的接地端接部件的电气装置
CN109411937B (zh)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US10170862B2 (en) Electrical device having a ground bus terminated to a cable drain wire
US7695289B1 (en) Connector
CN218731863U (zh) 连接器
JP5872311B2 (ja) 電気コネクタ
US8075321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for mounting a ribbon cable on a printed circuit board
US6478586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conductive terminals that are provided with a dielectric coating
CN109687188B (zh) 一种fpc/ffc连接器
JP5787081B2 (ja) コネクタ装置
JP5736227B2 (ja) 基板間接続用コネクタ
CN214176262U (zh) 电连接器
CN211579118U (zh) 一种矩形连接器
CN219535110U (zh) 一种线缆连接器
CN218896836U (zh) 一种插座保护结构及电子设备
CN220209351U (zh) 接线器
JP4472721B2 (ja) コンタクトモジュールを用いたコネクタ
CN217562975U (zh) 线对板连接器
CN214099999U (zh) 电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CN221262767U (zh) 线缆结构
CN217544969U (zh) 一种连接器
CN212783870U (zh) 连接器、连接器组件及通信设备
CN2932725Y (zh) 电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