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709592U - 一种污泥沉降设备及***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污泥沉降设备及***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709592U
CN218709592U CN202221839888.4U CN202221839888U CN218709592U CN 218709592 U CN218709592 U CN 218709592U CN 202221839888 U CN202221839888 U CN 202221839888U CN 218709592 U CN218709592 U CN 21870959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udge
inner tube
water
inner cylinder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839888.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明
冯薇
刘勇
卢祺
黄书培
李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ngelbart Wuhan Ecolog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Engelbart Wuhan Ecolog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ngelbart Wuhan Ecolog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Engelbart Wuhan Ecolog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839888.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70959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70959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70959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Landscapes

  • Treatment Of Slud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污泥沉降设备及***,污泥沉降设备包括外筒、内筒、进水管、吸泥管和排泥管,外筒内部为空腔,内筒内部为空腔,设置在外筒的内部,内筒顶部为开口,内筒与外筒之间形成过水通道,进水管设置在内筒侧壁,位于内筒中间位置,吸泥管设置在内筒内部,吸泥管一端设有吸泥口,吸泥口朝向内筒底部方向,排泥管设置在外筒体底部。可将污泥中轻质的污泥与重质的污泥筛分开来,并将重质的污泥沉积浓缩后循环利用,提高了污水处理的效果,使处理后的出水水质提高,还可使污泥龄得以延长,减少了使用的成本,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污泥沉降设备及***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污泥沉降设备及***。
背景技术
活性污泥法是一种废水生物处理技术,是以活性污泥为主体的废水生物处理的主要方法。活性污泥上栖息着以菌胶团为主的微生物群,具有很强的吸附与氧化有机物的能力,对污水和各种微生物群体进行连续混合培养,可形成活性污泥。利用活性污泥的生物凝聚、吸附和氧化作用,以分解去除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污泥与水体分离后,大部分污泥再回流到曝气池,多余部分则排出活性污泥***。
现有技术在污泥培养的过程中,污泥的质量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由于劣质的污泥吸附性差,从而易导致污水处理效果弱,出水水质差。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劣质污泥吸附性差,易导致污水处理效果弱,出水水质差的缺陷。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污泥沉降设备,包括:
外筒,其内部为空腔;
内筒,其内部为空腔,所述内筒设置在所述外筒内部,所述内筒顶部为开口,所述内筒与所述外筒之间形成过水通道;
进水管,设置在所述内筒侧壁,位于所述内筒中间位置;
吸泥管,设置在所述内筒内部,所述吸泥管一端设有吸泥口,所述吸泥口朝向所述内筒底部方向;
排泥管,设置在所述外筒体底部。
进一步地,此污泥沉降设备,所述进水管上设置有控制器,适于控制所述进水管的进水量。
进一步地,此污泥沉降设备,所述外筒底部为锥形。
进一步地,此污泥沉降设备,所述内筒底部为锥形。
进一步地,此污泥沉降设备,还包括:
排沙管,设置在所述内筒底部。
进一步地,此污泥沉降设备,还包括:
出水管,设置在所述外筒侧壁,位于所述开口下方位置。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污泥沉降***,包括上述的污泥沉降设备。
进一步地,此污泥沉降***,还包括:
生化池,所述污泥沉降设备安装在所述生化池内。
进一步地,此污泥沉降***,所述进水管连通所述内筒与所述生化池;
所述吸泥管连通所述内筒与所述生化池;
所述出水管连通所述外筒与所述生化池。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污泥沉降设备,包括外筒、内筒、进水管、吸泥管和排泥管,外筒内部为空腔,内筒内部为空腔,设置在外筒的内部,内筒顶部为开口,内筒与外筒之间形成过水通道,进水管设置在内筒侧壁,位于内筒中间位置,吸泥管设置在内筒内部,吸泥管一端设有吸泥口,吸泥口朝向内筒底部方向,排泥管设置在外筒体底部。
通过进水管将带有污泥的水体输送至内筒中,当内筒中的水体盛满时,由顶部开口流出,经过水通道流至外筒中,在水体输送过程中,由于水体由下向上流动,使水体中轻质的污泥随着水流上升流出内筒,而重质的污泥则沉积在内筒底部,沉积一段时间后重质污泥可通过吸泥管抽出回收继续使用,从内筒中流出的轻质污泥在外筒底部沉积积累形成污泥富集区,污泥富集区的污泥可通过排泥管排出外筒,由此可将污泥中轻质的污泥与重质的污泥筛分开来,并将重质的污泥沉积浓缩后循环利用,提高了污水处理的效果,使处理后的出水水质提高,还可使污泥龄得以延长,减少了使用的成本,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优点。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泥沉降设备,进水管上设置有控制器,通过控制器调整进水管的进水量,从而控制水流上升的流速,使得轻质的污泥能够跟随水流上升从内容顶端开口流至外筒中,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优点。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污泥沉降设备,外筒底部和内筒底部均为锥形,便于筛分后的轻质污泥和重质污泥分别在外筒底部和内筒底部沉积,使沉积后的污泥更加集中,便于吸泥管和排泥管抽取,具有结构简单,沉积效果好的优点。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污泥沉降设备,还包括设置在内筒底部的排沙管,可将重质污泥沉积积累后沉淀的颗粒物排出,提高了重质污泥的质量,使污水处理的效果得到提高,从而使处理后的出水水质提高,减少了使用的成本。
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污泥沉降***,包括生化池和污泥沉降设备,污泥沉降设备安装在生化池内,进水管连通内筒与生化池,吸泥管连通内筒与生化池,出水管连通外筒与生化池。
通过进水管将生化池中带有污泥的水体输送至内筒中,当内筒中的水体盛满时,由顶部开口流出,经过水通道流至外筒中,在水体输送过程中,由于水体由下向上流动,使水体中轻质的污泥随着水流上升流出内筒,而重质的污泥则沉积在内筒底部,沉积一段时间后重质污泥可通过吸泥管抽回生化池中继续使用,从内筒中流出的轻质污泥在外筒底部沉积积累形成污泥富集区,污泥富集区的污泥可通过排泥管排出外筒,外筒内的水体可由侧壁的出水管回流至生化池中,由此经过将水体在生化池与污泥沉降设备之间循环,可将污泥中轻质的污泥与重质的污泥筛分开来,并将重质的污泥沉积浓缩后循环利用,提高了污水处理的效果,使处理后的出水水质提高,还可使污泥龄得以延长,减少了使用的成本,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泥沉降设备的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提供的泥沉降设备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提供的泥沉降设备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泥沉降***的正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泥沉降***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外筒;2、内筒;3、进水管;4、吸泥管;5、排泥管;6、排沙管;7、出水管;8、生化池。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污泥沉降设备,包括外筒1、内筒2、进水管3、吸泥管4和排泥管5,外筒1内部为空腔,内筒2内部为空腔,设置在外筒1的内部,内筒2顶部为开口,内筒2与外筒1之间形成过水通道,进水管3设置在内筒2侧壁,位于内筒2中间位置,吸泥管4设置在内筒2内部,吸泥管4一端设有吸泥口,吸泥口呈喇叭状朝向内筒2底部方向,排泥管5设置在外筒1体底部。
通过进水管3将带有污泥的水体输送至内筒2中,当内筒2中的水体盛满时,由顶部开口流出,经过水通道流至外筒1中,在水体输送过程中,由于水体由下向上流动,使水体中轻质的污泥随着水流上升流出内筒2,而重质的污泥则沉积在内筒2底部,沉积一段时间后重质污泥可通过吸泥管4抽出回收继续使用,从内筒2中流出的轻质污泥在外筒1底部沉积积累形成污泥富集区,污泥富集区的污泥可通过排泥管5排出外筒1,由此可将污泥中轻质的污泥与重质的污泥筛分开来,并将重质的污泥沉积浓缩后循环利用,提高了污水处理的效果,使处理后的出水水质提高,还可使污泥龄得以延长,减少了使用的成本,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优点。
本实施例对内筒2和外筒1不做具体限定,为符合现实情况,本实施例中内筒2和外筒1采用圆柱形结构,内筒2尺寸小于外筒1尺寸。
本实施例中,进水管3上设置有控制器,通过控制器调整进水管3的进水量,从而控制水流上升的流速,使得轻质的污泥能够跟随水流上升从内容顶端开口流至外筒1中,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优点。
本实施例中,外筒1底部和内筒2底部均为锥形,便于筛分后的轻质污泥和重质污泥分别在外筒1底部和内筒2底部沉积,使沉积后的污泥更加集中,便于吸泥管4和排泥管5抽取,具有结构简单,沉积效果好的优点。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设置在内筒2底部的排沙管6,可将重质污泥沉积积累后沉淀的颗粒物排出,提高了重质污泥的质量,使污水处理的效果得到提高,从而使处理后的出水水质提高,减少了使用的成本。
本实施例中,在外筒1侧壁位于内筒2开口下方位置还设置有出水管7,当外筒1内盛放的水体过多时,可通过出水管7排出。
实施例2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内筒2和外筒1采用矩形结构。
实施例3
如图4和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污泥沉降***,包括生化池8和污泥沉降设备,污泥沉降设备安装在生化池8内,进水管3连通内筒2与生化池8,吸泥管4连通内筒2与生化池8,出水管7连通外筒1与生化池8。
通过进水管3将生化池8中带有污泥的水体输送至内筒2中,当内筒2中的水体盛满时,由顶部开口流出,经过水通道流至外筒1中,在水体输送过程中,由于水体由下向上流动,使水体中轻质的污泥随着水流上升流出内筒2,而重质的污泥则沉积在内筒2底部,沉积一段时间后重质污泥可通过吸泥管4抽回生化池8中继续使用,从内筒2中流出的轻质污泥在外筒1底部沉积积累形成污泥富集区,污泥富集区的污泥可通过排泥管5排出外筒1,外筒1内的水体可由侧壁的出水管7回流至生化池8中,由此经过将水体在生化池8与污泥沉降设备之间循环,可将污泥中轻质的污泥与重质的污泥筛分开来,并将重质的污泥沉积浓缩后循环利用,提高了污水处理的效果,使处理后的出水水质提高,还可使污泥龄得以延长,减少了使用的成本,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优点。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9)

1.一种污泥沉降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筒(1),其内部为空腔;
内筒(2),其内部为空腔,所述内筒(2)设置在所述外筒(1)内部,所述内筒(2)顶部为开口,所述内筒(2)与所述外筒(1)之间形成过水通道;
进水管(3),设置在所述内筒(2)侧壁,位于所述内筒(2)中间位置;
吸泥管(4),设置在所述内筒(2)内部,所述吸泥管(4)一端设有吸泥口,所述吸泥口朝向所述内筒(2)底部方向;
排泥管(5),设置在所述外筒(1)体底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沉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3)上设置有控制器,适于控制所述进水管(3)的进水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污泥沉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1)底部为锥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污泥沉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2)底部为锥形。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污泥沉降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排沙管(6),设置在所述内筒(2)底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沉降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出水管(7),设置在所述外筒(1)侧壁,位于所述开口下方位置。
7.一种污泥沉降***,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权利要求6所述的污泥沉降设备。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污泥沉降***,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生化池(8),所述污泥沉降设备安装在所述生化池(8)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污泥沉降***,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3)连通所述内筒(2)与所述生化池(8);
所述吸泥管(4)连通所述内筒(2)与所述生化池(8);
所述出水管(7)连通所述外筒(1)与所述生化池(8)。
CN202221839888.4U 2022-07-15 2022-07-15 一种污泥沉降设备及*** Active CN21870959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839888.4U CN218709592U (zh) 2022-07-15 2022-07-15 一种污泥沉降设备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839888.4U CN218709592U (zh) 2022-07-15 2022-07-15 一种污泥沉降设备及***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709592U true CN218709592U (zh) 2023-03-24

Family

ID=856266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839888.4U Active CN218709592U (zh) 2022-07-15 2022-07-15 一种污泥沉降设备及***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70959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56318A (zh) * 2022-07-15 2022-08-30 恩格拜(武汉)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污泥沉降设备及***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56318A (zh) * 2022-07-15 2022-08-30 恩格拜(武汉)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污泥沉降设备及***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890004193B1 (ko) 하향 유형 생물막 정화장치(下向 流型 生物膜 淨化裝置)
CN218709592U (zh) 一种污泥沉降设备及***
AU2005231684B2 (en) Tankage system incorporating adsorption clarification and parallel plate separation
KR101029589B1 (ko) 다중 스트로 여과막을 구비한 복합 수처리 장치
CN113697903A (zh) 零药剂短流程膜直滤***及污水处理方法
JPH10290993A (ja) 浄水処理装置
JP3491125B2 (ja) 浄水処理装置
KR102066016B1 (ko) 난분해성 오폐수 전처리시스템
CN216639004U (zh) 自循环加密颗粒污泥净水装置
CN216403946U (zh) 一种自循环连续流好氧颗粒污泥滤沉装置
CN114956318A (zh) 一种污泥沉降设备及***
CN109292968B (zh) 一种聚合氯化铝强化型好氧颗粒污泥膜生物反应器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
CN205258153U (zh) 一种气浮和过滤一体化装置
CN211896437U (zh) 一种电絮凝油水分离器
JPH07232196A (ja) 高度水処理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JPH08318287A (ja) 浄化槽
KR100453705B1 (ko) 침전 여과조를 이용한 오수처리장치 및 방법
CN110734173A (zh) 一种电絮凝油水分离器
CN212174645U (zh) 一种打印墨盒清洗废水处理***
CN205258183U (zh) 气浮和过滤一体化装置
CN204918084U (zh) 一种矿井水处理***
KR100323852B1 (ko) 현탁물질제거 및 난분해성 물질제거장치
CN221420759U (zh) 水处理分离装置
CN216426887U (zh) 膜直滤过滤器和零药剂短流程膜直滤***
CN220564452U (zh) 一种饮用水净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