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667577U - 一种锚固杆体结构及锚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锚固杆体结构及锚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667577U
CN218667577U CN202222331844.7U CN202222331844U CN218667577U CN 218667577 U CN218667577 U CN 218667577U CN 202222331844 U CN202222331844 U CN 202222331844U CN 218667577 U CN218667577 U CN 2186675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choring
concrete
anchor
rod body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331844.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覃英宏
黄春尼
韦耀琥
廖林勇
王文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Leway Civil Engineering Design Co ltd
Guangxi Coastal Railway Co ltd
Nanning Survey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Of Creec
Guangxi Jiyi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Leway Civil Engineering Design Co ltd
Guangxi Coastal Railway Co ltd
Nanning Survey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Of Creec
Guangxi Jiyi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Leway Civil Engineering Design Co ltd, Guangxi Coastal Railway Co ltd, Nanning Survey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Of Creec, Guangxi Jiyi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Leway Civil Engineering Desig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331844.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6675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6675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66757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iles And Underground Anchors (AREA)

Abstract

一种锚固杆体结构及锚固装置,该结构包括:锚固杆体,所述锚固杆体用于设置在锚固钻孔中;嵌入设置在所述锚固杆体上的锚固单元体,所述锚固单元体上设置有倾斜结构,所述倾斜结构用于顶撑所述锚固钻孔中的混凝土块;设置在所述锚固杆体上的形变部,所述形变部位于所述锚固单元体的一侧。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有效利用锚固钻孔内壁的反作用力,提升整体装备的锚固力,提高锚固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锚固杆体结构及锚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锚固杆体结构,属于岩土锚固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锚固装置。
背景技术
在针对岩土层的锚固作业中,若采用传统的扩大头锚固方案,将增加现场施工生产的成本;而当前用于与岩土层锚固钻孔配合的锚固装置存在锚固装置不稳定,锚固力较低等相关问题。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锚固杆体结构,其能够有效利用锚固钻孔内壁的反作用力,提升整体装备的锚固力,提高锚固性能,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能够有效利用锚固钻孔内壁的反作用力,提升整体装备的锚固力,提高锚固性能。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锚固杆体结构,该结构包括:锚固杆体,所述锚固杆体用于设置在锚固钻孔中;嵌入设置在所述锚固杆体上的锚固单元体,所述锚固单元体上设置有倾斜结构,所述倾斜结构用于顶撑所述锚固钻孔中的混凝土块;设置在所述锚固杆体上的形变部,所述形变部位于所述锚固单元体的一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方案,提供一种锚固杆体结构:
一种锚固杆体结构,该结构包括:锚固杆体,所述锚固杆体用于设置在锚固钻孔中;嵌入设置在所述锚固杆体上的锚固单元体,所述锚固单元体上设置有倾斜结构,所述倾斜结构用于顶撑所述锚固钻孔中的混凝土块;设置在所述锚固杆体上的形变部,所述形变部位于所述锚固单元体的一侧。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更为优选地实施方案,该结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锚固单元体上的混凝土分割部,所述混凝土分割部用于预分割外侧浇灌凝固后的混凝土块;沿所述锚固杆体的长度方向,设置在所述锚固单元体侧壁上的混凝土注浆管;所述锚固杆体的长度为0.1-100米。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更为优选地实施方案,所述混凝土分割部呈长条状,所述混凝土分割部沿所述锚固单元体的外轮廓线延伸设置。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更为优选地实施方案,所述混凝土分割部与所述锚固杆体的中轴线共面。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更为优选地实施方案,所述混凝土分割部成螺旋状设置在所述锚固单元体的外表面。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更为优选地实施方案,所述形变部呈环状,所述形变部罩设在所述锚固杆体上。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更为优选地实施方案,所述锚固杆体和所述锚固单元体为一体式结构设计;所述锚固杆体和所述锚固单元体为钢筋混凝土结构。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更为优选地实施方案,所述锚固单元体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锚固单元体排列设置在所述锚固杆体上,所述锚固单元体的中轴线与所述锚固杆体的中轴线重合。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更为优选地实施方案,所述锚固单元体呈圆球状、圆锥状、梨状中的一种。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更为优选地实施方案,所述锚固单元体的表面与所述锚固杆体的表面连接处为圆滑过度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实施方案,提供一种锚固装置:
一种基于第一个实施方案所述锚固杆体结构的锚固装置,该装置包括:锚固钻孔;设置在所述锚固钻孔内的第一个实施方案所述锚固杆体结构;与所述锚固杆体结构连接的锚固连接件,所述锚固连接件远离所述锚固杆体结构的一端伸出所述锚固钻孔;浇灌在所述锚固杆体结构与所述锚固钻孔内壁之间缝隙的混凝土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中,锚固杆体上嵌入设置有锚固单元体,所述锚固单元体上设置有倾斜结构,同时锚固单元体的一侧设置有形变部,形变部相对位于锚固杆体被拉拔的一侧。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在使用时,先将整个锚固杆体结构设置在锚固钻孔中,再向锚固钻孔中注入混凝土浆水,当混凝土凝固后,位于锚固单元体表面至锚固钻孔内壁之间的混凝土块与所述锚固单元体的表面抵触贴合。当对所述锚固杆体进行拉拔时,由于形变部的存在,锚固杆体和锚固单元体均具有拉拔方向上的运动趋势甚至为运动位移;当锚固单元体产生运动趋势或运动位移时,由于倾斜结构为倾斜抵触在混凝土块D上,即所述倾斜结构对于混凝土块的侧顶推力与拉拔方向的夹角为R,夹角R为锐角;在所述侧顶推力的作用下,所述混凝土块D将被顶开,并做作用在锚固钻孔内壁上,锚固钻孔内壁对锚固单元体产生侧反作用力;也就是说,当所述锚固杆体被向锚固钻孔外侧拉拔时,在倾斜结构的作用下,受到所述锚固钻孔内壁的侧反作用力,该侧反作用力沿锚固杆体长度方向的分力与拉拔方向相反,即实现利用锚固钻孔侧壁的反作用力提高整个锚固装置锚固力的效果。与此同时,由于相互作用力的增加,倾斜结构与混凝土块的最大静摩擦力增加,混凝土块与锚固钻孔内壁的最大静摩擦力增加,进一步提高了整个锚固装置锚固力的效果。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有效利用锚固钻孔内壁的反作用力,提升整体装备的锚固力,提高锚固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过渡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混凝土分割部的位置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锚固杆体结构整体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锚固装置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锚固单元体为圆锥状结构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锚固单元体为半球状结构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锚固单元体为梨状结构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锚固杆体1;锚固单元体2;倾斜结构201;过渡结构202;形变部3;混凝土分割部4;混凝土注浆管5;
锚固钻孔A;锚固杆体结构B;锚固连接件C。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上,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设置在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另一个元件上。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
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若干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须知,本说明书附图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申请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申请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申请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方案,提供一种锚固杆体结构:
一种锚固杆体结构,该结构包括:锚固杆体1,所述锚固杆体1用于设置在锚固钻孔A中;嵌入设置在所述锚固杆体1上的锚固单元体2,所述锚固单元体2上设置有倾斜结构201,所述倾斜结构201用于顶撑所述锚固钻孔A中的混凝土块;设置在所述锚固杆体1上的形变部3,所述形变部3位于所述锚固单元体2的一侧。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锚固杆体结构的技术方案。该技术方案中,锚固杆体上嵌入设置有锚固单元体,所述锚固单元体上设置有倾斜结构,同时锚固单元体的一侧设置有形变部,形变部相对位于锚固杆体被拉拔的一侧。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在使用时,先将整个锚固杆体结构设置在锚固钻孔中,再向锚固钻孔中注入混凝土浆水,当混凝土凝固后,位于锚固单元体表面至锚固钻孔内壁之间的混凝土块与所述锚固单元体的表面抵触贴合。当对所述锚固杆体进行拉拔时,由于形变部的存在,锚固杆体和锚固单元体均具有拉拔方向上的运动趋势甚至为运动位移;当锚固单元体产生运动趋势或运动位移时,由于倾斜结构为倾斜抵触在混凝土块D上,即所述倾斜结构对于混凝土块的侧顶推力与拉拔方向的夹角为R,夹角R为锐角;在所述侧顶推力的作用下,所述混凝土块D将被顶开,并做作用在锚固钻孔内壁上,锚固钻孔内壁对锚固单元体产生侧反作用力;也就是说,当所述锚固杆体被向锚固钻孔外侧拉拔时,在倾斜结构的作用下,受到所述锚固钻孔内壁的侧反作用力,该侧反作用力沿锚固杆体长度方向的分力与拉拔方向相反,即实现利用锚固钻孔侧壁的反作用力提高整个锚固装置锚固力的效果。与此同时,由于相互作用力的增加,倾斜结构与混凝土块的最大静摩擦力增加,混凝土块与锚固钻孔内壁的最大静摩擦力增加,进一步提高了整个锚固装置锚固力的效果。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有效利用锚固钻孔内壁的反作用力,提升整体装备的锚固力,提高锚固性能。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锚固杆体结构专门用于岩土层的锚固。在一般路边坡锚固或基坑锚固等场景中,锚固点为泥土为主;所采用扩大头锚杆及其相关使用方法,对锚固点进行锚固。由于扩大头锚杆需要在地下开挖用于容纳防止扩大头锚杆的腔体,如果将扩大头锚杆用于岩土层,在岩土层中开挖扩大头腔体的难度大,耗时耗力。但如果用传统的锚固装置(锚杆/锚索)直接在岩土层的锚固钻孔中进行锚固时,由于传统锚固装置主要由锚杆/锚索,加上承压底盘组装而成。当拉动锚杆/锚索时,仅有承压底盘上端的混凝土块参与该锚固装置的锚固作用,该混凝土块与锚固钻孔内壁之间仅有粘结力及摩擦力起到增加锚固拉拔力的作用;最终使得在岩土层的锚固效果极为有限。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恰恰是用来解决,仅在岩土层中开设等直径锚固钻孔情况下的锚固力度不足的问题。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锚固单元体上的倾斜结构,实现对锚固钻孔侧壁的侧反作用力的利用,提高锚固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倾斜结构倾斜面与所述锚固杆体中轴线的夹角R为锐角;进一步的,倾斜结构的倾斜面具有多种实施例:
倾斜结构的第一个实施例中,锚固单元体的倾斜结构为围绕设置在锚固单元体外侧的圆锥面结构,圆锥面结构的上端与锚固杆体的表面平滑过度,圆锥面结构的表面倾斜向远离锚固杆体中心轴线的一侧延伸;圆锥面结构的下端向锚固杆体中心线方向收拢直至与锚固杆体的表面平滑过度,进而实现类圣诞树的外形结构。在该实施例中,圆锥面结构上主要参与作用的倾斜面的斜率相同,能够等效的将对锚固杆体的拉拔力转变为统一的垂直圆锥面指向混凝土块的作用力。
倾斜结构的第二个实施例中,锚固单元体的倾斜结构为围绕设置在锚固单元体外侧的圆球面结构,圆球面结构的上端与锚固杆体的表面平滑过度连接,圆球面结构的表面倾斜角度逐渐减小至零后,又逐渐反向增大构成圆球面;圆球面结构的下端与锚固杆体的表面平滑过度连接。在该实施例中,圆球面结构上主要参与作用的倾斜面为上半球面,上半球面的倾斜角度沿圆周逐渐减小至零,即上半球面朝向拉拔方向一侧的第一受力面S1与锚固杆体中轴线的夹角为R1,上半球面远离拉拔方向的一侧的第二受力面S2与锚固杆体中轴线的夹角为R2,R1>R2;在该实施例中,当锚固杆体被拉拔并产生微小位移时,圆球面结构的倾斜结构,能够更好地将圆球面结构前进方向的混凝土块向锚固钻孔内壁方向挤压,进而使得锚固单元体和锚固钻孔之间形成牢固紧实的混泥土块,进而有效提高本实施例的锚固杆体结构的锚固拉拔力。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如图1所示,上述倾斜结构与锚固杆体中轴线之间的夹角为R
具体地进行阐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结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锚固单元体2上的混凝土分割部4,所述混凝土分割部4用于预分割外侧浇灌凝固后的混凝土块;所述锚固杆体1的长度为0.1-100米。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锚固单元体上设置的混凝土分割部,能够在浇灌凝结于锚固单元体周围的混凝土块上预先设置分割缝隙,当这部分混凝土块受到锚固单元体的顶撑力时,将在分割缝隙处裂开。整个混凝土块按照预先设计的方案分成多个侧混凝土块;以避免混凝土块在无预先分割缝隙的条件下,出现混凝土块均匀崩碎压溃的情况。若混凝土块被均匀崩碎或压溃,将极大的降低混凝土块的整体强度,即降低锚固单元体与锚固钻孔之间相互作用力的效果。也就是说,通过预先设置分割缝隙使得,混凝土块在受到锚固单元体的作用力后,分块裂开,更好的抵触在锚固钻孔的侧壁上,提高与本申请方案,锚固单元体相互配合的效果。
需要重点说明的是,在现有技术中,为了增强锚固装置的锚固效果,在锚固钻孔或锚固扩大头腔体中浇灌混凝土时,通常均要求凝结后的混凝土块具有高强度,高整体性;与此同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将采用等直径钢筋笼、变直径钢筋笼与囊袋组合的方式提高锚固钻孔或锚固扩大头腔体中混凝土块的强度。而在本申请的方案中,为了实现更为稳定的锚固关系,本申请方案,预先在混凝土块中设置分割缝隙,看似是破坏整个混凝土块的结构强度,实质上是利用分成多个的侧混凝土块能够更好的与四周锚固钻孔内壁贴合的特性,促进锚固拉拔力对锚固侧壁的作用力,进而提高锚固钻孔侧壁对锚固单元体的反作用力,最终在同等条件下,提高本实施例锚固杆体的锚固效果。
具体地进行阐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混凝土分割部4呈长条状,所述混凝土分割部4沿所述锚固单元体2的外轮廓线延伸设置。
具体地进行阐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混凝土分割部4与所述锚固杆体1的中轴线共面。
需要说明的是,混凝土分割部成长条状设置在所述锚固单元体的表面,混凝土分割部沿锚固单元体的表面,朝着锚固杆体的指向延伸设置。以此使得分割缝隙所在的平面与所述锚固杆体的中心线共面,当混凝土块受力从分割缝隙分割开时,整个混凝土块被分割成竖直形状的侧混凝土块。竖直状态的的侧混凝土块相对于崩碎、压碎状态下的混凝土颗粒/粉末,在拉拔方向上具有较强的结构强度,进而提高锚固杆体结构的锚固力。
具体地进行阐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混凝土分割部4成螺旋状设置在所述锚固单元体2的外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所述混凝土分割部成螺旋状设置时,混凝土块受力后,混凝土块沿螺旋状的分割缝隙分割成多个螺旋状的侧混凝土块,螺旋状的侧混凝土块与锚固钻孔内壁的接触面相较于上述竖直状态的侧混凝土块的接触面大,即螺旋状态的侧混凝土块的所述接触面在竖直方向向的投影长度大于竖直状态侧混凝土块的长度,也就是说,在同样的拉拔力作用下,螺旋状的侧混凝土块与锚固钻孔的结合面大,结合性能更好,能够有效提高锚固单元体自身的锚固抗拉拔力。
具体地进行阐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结构还包括:沿所述锚固杆体1的长度方向,设置在所述锚固单元体侧壁上的混凝土注浆管5。
需要说明的是,设置在锚固单元体侧壁上的混凝土注浆管,用于在锚固杆体结构放入锚固钻孔后,向锚固钻孔的底部注入混凝土浆;当形成混凝土块后;混凝土注浆管为混凝土块形成自然的分割缝隙,进而简化了整个锚固杆体结构的结构。
具体地进行阐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锚固单元体2上还设置有过渡结构202;所述过渡结构202位于所述倾斜结构201的端部,所述过渡结构202的倾斜面与所述倾斜结构201的倾斜面圆滑过度,且倾斜方向相反。
具体地进行阐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形变部3呈环状,所述形变部3罩设在所述锚固杆体1上。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锚固杆体结构上的锚固单元体为预制结构;当浇灌的混凝土凝固后,混凝土块与预制结构的粘结较弱;与此同时,由于形变部3的存在,形变部的一端抵触在混凝土块上,形变部的另一端抵触在锚固单元体上;当对锚固杆体施加拉拔力时,锚固单元体可稍微向形变部方向移动,并压缩形变部,锚固单元体与四周的混凝土块产生位移或运动趋势,进一步使得锚固单元体对混凝土块更好的产生力的作用,最终使得混凝土块按照分割缝隙分隔成多个侧混凝土块,借助侧混凝土块抵触在锚固钻孔上,利用锚固钻孔侧壁的支撑力。
需要重点说明的是,在现有技术中,一般使得伸入锚固钻孔/锚固扩大头腔体中的锚固装置与浇灌的混凝土形成牢固且稳定的整体,以达到能够提供最大锚固力的效果。但在本申请方案涉及的场景中,如若锚固杆体结构与浇灌的混凝土块构成整体,将极大影响本申请方案的使用效果,本申请方案的创新点在于锚固杆体结构与混凝土块之间具有一定的活动空间,使得锚固杆体结构与混凝土块之间具有一定相对位移,锚固单元体对混凝土块生成径向的分力,主动迫使浇灌凝固后的混凝土块沿分割缝隙分隔,最终达到通过侧混凝土块利用锚固钻孔侧壁支撑力的效果。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锚固杆体结构的技术方案,特别适用于岩土层的锚固,因为在岩土层上开设的锚固钻孔具有较强的结构强度,能够为锚固单元体提供稳定的侧支撑力,侧支撑力沿锚固杆体方向的分力,又进一步的可提高锚固拉拔效果。
具体地进行阐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锚固杆体1和所述锚固单元体2为一体式结构设计;所述锚固杆体1和所述锚固单元体2为钢筋混凝土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锚固杆体结构的制造工艺为:在模具中放入预制钢筋结构,所述预制钢筋结构包括锚固杆体钢筋结构和锚固单元体钢筋结构,所述锚固杆体钢筋结构与所述锚固单元体钢筋结构固定连接;通过向模具中灌入混凝土,该混凝土成型后得到锚固杆体结构。其中,所述锚固杆体钢筋结构位于所述锚固杆体内;所述锚固单元体钢筋结构位于所述锚固单元体内,且所述锚固单元体钢筋结构的局部凸出于所述锚固单元体的表面,用于与之后浇灌的混凝土块抵触受力连接,进而提高锚固单元体在与侧混凝土块受力作用时的强度,减少锚固单元体的形变,防止锚固单元体出现压碎崩碎的情况,最终提高整个锚固杆体结构的锚固强度及耐疲劳度。
具体地进行阐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锚固单元体2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锚固单元体2排列设置在所述锚固杆体1上,所述锚固单元体2的中轴线与所述锚固杆体1的中轴线重合。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例中,多个所述锚固单元体排列设置在所述锚固杆体上,单个锚固杆体通过多个锚固单元体,能够利用上锚固钻孔中,不同深度侧壁的支撑力,进而提高整个锚固杆体结构的锚固效果。
需要重点说明的是,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多个所述锚固单元体的中心点呈螺旋状排列设置在锚固杆体的中轴线的外侧,即,多个锚固单元体的中心点并不与锚固杆体的中轴线共线。当锚固单元***于锚固杆体中轴线的一侧时,该侧的混凝土块的厚度较薄,但对侧的混凝土块的厚度较厚;当多个锚固单元体呈螺旋状排列设置在锚固杆体上时,浇灌后所成的混凝土块,将同样具有厚度成螺旋状变换的特征。以使得本实施例中的混凝土块,具有较上一实施例中均匀混凝土块更好的锚固抗拉拔性能。
具体地进行阐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锚固单元体2呈圆球状、圆锥状、梨状中的一种。
具体地进行阐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锚固单元体2的表面与所述锚固杆体1的表面连接处为圆滑过度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实施方案,提供一种锚固装置:
一种基于第一个实施方案所述锚固杆体结构的锚固装置,该装置包括:锚固钻孔A;设置在所述锚固钻孔A内的第一个实施方案所述锚固杆体结构B;与所述锚固杆体结构B连接的锚固连接件C,所述锚固连接件C远离所述锚固杆体结构B的一端伸出所述锚固钻孔A;浇灌在所述锚固杆体结构B与所述锚固钻孔A内壁之间缝隙的混凝土块D。
实施例1
一种锚固杆体结构,该结构包括:锚固杆体1,所述锚固杆体1用于设置在锚固钻孔A中;嵌入设置在所述锚固杆体1上的锚固单元体2,所述锚固单元体2上设置有倾斜结构201,所述倾斜结构201用于顶撑所述锚固钻孔A中的混凝土块;设置在所述锚固杆体1上的形变部3,所述形变部3位于所述锚固单元体2的一侧。
实施例2
重复实施例1,只是该结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锚固单元体2上的混凝土分割部4,所述混凝土分割部4用于预分割外侧浇灌凝固后的混凝土块。沿所述锚固杆体1的长度方向,设置在所述锚固单元体侧壁上的混凝土注浆管5。所述锚固单元体2上还设置有过渡结构202;所述过渡结构202位于所述倾斜结构201的端部,所述过渡结构202的倾斜面与所述倾斜结构201的倾斜面圆滑过度,且倾斜方向相反。所述锚固杆体1的长度为0.1-100米。
实施例3
重复实施例2,只是所述混凝土分割部4呈长条状,所述混凝土分割部4沿所述锚固单元体2的外轮廓线延伸设置。
实施例4
重复实施例3,只是所述混凝土分割部4与所述锚固杆体1的中轴线共面。
实施例5
重复实施例3,只是所述混凝土分割部4成螺旋状设置在所述锚固单元体2的外表面。
实施例6
重复实施例1,只是所述形变部3呈环状,所述形变部3罩设在所述锚固杆体1上。
实施例7
重复实施例1,只是所述锚固杆体1和所述锚固单元体2为一体式结构设计;所述锚固杆体1和所述锚固单元体2为钢筋混凝土结构。
实施例8
重复实施例1,只是所述锚固单元体2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锚固单元体2排列设置在所述锚固杆体1上,所述锚固单元体2的中轴线与所述锚固杆体1的中轴线重合。
实施例9
重复实施例1,只是所述锚固单元体2呈梨状。
实施例10
重复实施例1,只是所述锚固单元体2的表面与所述锚固杆体1的表面连接处为圆滑过度结构。
实施例11
一种锚固装置,该装置包括:锚固钻孔A;设置在所述锚固钻孔A内的所述锚固杆体结构B;与所述锚固杆体结构B连接的锚固连接件C,所述锚固连接件C远离所述锚固杆体结构B的一端伸出所述锚固钻孔A;浇灌在所述锚固杆体结构B与所述锚固钻孔A内壁之间缝隙的混凝土块D。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他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锚固杆体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结构包括:
锚固杆体(1),所述锚固杆体(1)用于设置在锚固钻孔(A)中;
嵌入设置在所述锚固杆体(1)上的锚固单元体(2),所述锚固单元体(2)上设置有倾斜结构(201),所述倾斜结构(201)用于顶撑所述锚固钻孔(A)中的混凝土块;
设置在所述锚固杆体(1)上的形变部(3),所述形变部(3)位于所述锚固单元体(2)的一侧;
设置在所述锚固单元体(2)上的混凝土分割部(4),所述混凝土分割部(4)用于预分割外侧浇灌凝固后的混凝土块;
所述锚固杆体(1)的长度为0.1-100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锚固杆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分割部(4)呈长条状,所述混凝土分割部(4)沿所述锚固单元体(2)的外轮廓线延伸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锚固杆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分割部(4)与所述锚固杆体(1)的中轴线共面;或
所述混凝土分割部(4)成螺旋状设置在所述锚固单元体(2)的外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锚固杆体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结构包括:
沿所述锚固杆体(1)的长度方向,设置在所述锚固单元体侧壁上的混凝土注浆管(5);和/或
所述锚固单元体(2)上还设置有过渡结构(202);所述过渡结构(202)位于所述倾斜结构(201)的端部,所述过渡结构(202)的倾斜面与所述倾斜结构(201)的倾斜面圆滑过度,且倾斜方向相反。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锚固杆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形变部(3)呈环状,所述形变部(3)罩设在所述锚固杆体(1)上。
6.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锚固杆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锚固杆体(1)和所述锚固单元体(2)为一体式结构设计;所述锚固杆体(1)和所述锚固单元体(2)为钢筋混凝土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锚固杆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锚固单元体(2)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锚固单元体(2)排列设置在所述锚固杆体(1)上,所述锚固单元体(2)的中轴线与所述锚固杆体(1)的中轴线重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锚固杆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锚固单元体(2)呈圆球状、圆锥状、梨状中的一种;和/或
所述锚固单元体(2)的表面与所述锚固杆体(1)的表面连接处为圆滑过度结构。
9.一种基于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锚固杆体结构的锚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
锚固钻孔(A);
设置在所述锚固钻孔(A)内的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锚固杆体结构(B);
与所述锚固杆体结构(B)连接的锚固连接件(C),所述锚固连接件(C)远离所述锚固杆体结构(B)的一端伸出所述锚固钻孔(A);
浇灌在所述锚固杆体结构(B)与所述锚固钻孔(A)内壁之间缝隙的混凝土块(D)。
CN202222331844.7U 2022-09-01 2022-09-01 一种锚固杆体结构及锚固装置 Active CN2186675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331844.7U CN218667577U (zh) 2022-09-01 2022-09-01 一种锚固杆体结构及锚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331844.7U CN218667577U (zh) 2022-09-01 2022-09-01 一种锚固杆体结构及锚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667577U true CN218667577U (zh) 2023-03-21

Family

ID=855591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331844.7U Active CN218667577U (zh) 2022-09-01 2022-09-01 一种锚固杆体结构及锚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66757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8667577U (zh) 一种锚固杆体结构及锚固装置
CN115492096A (zh) 一种锚固杆体机构及锚固结构
CN101289856A (zh) 锥型金属地桩及其安装施工方法
CN111058442B (zh) 适用于两段式阶梯状锚孔的抗拉型锚固装置
CN1243184A (zh) 高压旋喷扩底桩的施工方法
CN2654686Y (zh) 一种大头预制桩
CN221321025U (zh) 一种拉结式外扩放大脚桩基础
CN111088795A (zh) 适用于两段式阶梯状锚孔的高抗型锚固装置
CN221345569U (zh) 一种微型挤扩锚杆
JP2002105956A (ja) Mc式拡底パイプアンカーの地盤装着
CN216515569U (zh) 一种深厚砂卵石地基加固的锚杆装置
CN201021497Y (zh) 一种沉管预制扩底桩
CN214616376U (zh) 一种多年冻土地区灌注螺纹桩用挤扩螺纹钻头
CN201021498Y (zh) 一种建筑用沉管灌注扩底桩
CN201074324Y (zh) 高层建筑扩底桩
CN201074327Y (zh) 一种适合高层建筑用沉管预制扩底桩
CN200964587Y (zh) 沉管灌注扩底桩
CN201087346Y (zh) 一种抗冲击力沉管预制扩底桩
CN201087411Y (zh) 一种建筑用沉管灌注扩底桩
CN201087412Y (zh) 一种沉管预制扩底桩
CN201137071Y (zh) 一种抗冲击力沉管预制扩底桩
CN205822177U (zh) 一种多段扩孔旋挖桩
CN201087351Y (zh) 一种抗冲击力建筑用沉管灌注扩底桩
CN201137086Y (zh) 一种高承载力沉管灌注扩底桩
CN201089900Y (zh) 一种抗冲击力建筑用沉管灌注扩底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