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656476U - 铆接设备 - Google Patents

铆接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656476U
CN218656476U CN202223001050.0U CN202223001050U CN218656476U CN 218656476 U CN218656476 U CN 218656476U CN 202223001050 U CN202223001050 U CN 202223001050U CN 218656476 U CN218656476 U CN 2186564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iveting
working surface
unit
upper die
lower di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001050.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凤海涛
黄红
焦裕荣
甘骥峰
谢浩
陈阳阳
曹文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nshan Changying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unshan Changying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nshan Changying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Kunshan Changying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001050.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6564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6564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65647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trol Of Press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铆接设备,包括工作台,包括工作面,所述工作面上设有上料工位和铆接工位;下模单元,设置在所述工作面上,所述下模单元包括用于安装工件的安装面;第一驱动单元,设置在所述工作面上,所述第一驱动单元用于驱动所述下模单元在所述上料工位和所述铆接工位之间往复运动;上模单元,设置在所述铆接工位上方,所述上模单元包括用于铆接工件的作业面;第二驱动单元,设置在所述上模单元背离所述工作面一侧,所述第二驱动单元用于驱动所述作业面下压安装在所述安装面上的工件以实现铆接。本申请能够提高较大压力,实现快速高效的将多个零件铆接固定,保证固定稳定性和提高拉拔力。

Description

铆接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铆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铆接设备。
背景技术
电子消费产品一般含有金属外观件及作为骨架的低密度金属内构件,外观件和内构件常由不同金属材质构成,两者需要组装为一个整体作为其他配件的载体。不同材质的零件组装为一个整体常用胶水粘合。因胶水的均匀性无法保证,拉拔力低且波动范围大。黏合要经过点胶-加温压合-保压-烘干等一系列流程,耗时耗力,效率较低。
因此,十分有必要开发一种高压力铆接设备,以快速高效的将两个零件固定到一起,提高拉拔力及稳定性。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铆接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采用胶水粘结不同材质的零件,耗时耗力,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铆接设备,包括:
工作台,包括工作面,所述工作面上设有上料工位和铆接工位;
下模单元,设置在所述工作面上,所述下模单元包括用于安装工件的安装面;
第一驱动单元,设置在所述工作面上,所述第一驱动单元用于驱动所述下模单元在所述上料工位和所述铆接工位之间往复运动;
上模单元,设置在所述铆接工位上方,所述上模单元包括用于铆接工件的作业面;
第二驱动单元,设置在所述上模单元背离所述工作面一侧,所述第二驱动单元用于驱动所述作业面下压安装在所述安装面上的工件以实现铆接。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下模单元包括:
下模座,设置在所述工作面上;
下模,安装在所述下模座上,所述下模背离所述下模座一侧面设有所述安装面。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下模单元还包括:
第一导柱,设置在所述安装面上,所述第一导柱自所述安装面朝背离所述工作面一侧延伸设置;
定位销,设置在所述安装面上,所述定位销用于定位工件;
缓冲柱,设置在所述安装面上,所述缓冲柱自所述安装面朝背离所述工作面一侧延伸设置;
第一缓冲弹簧,套设在所述缓冲柱上;
其中,所述上模单元包括与所述第一导柱匹配的导孔。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铆接设备还包括:
第三驱动单元,设置在所述工作台背离所述工作面一侧面,所述第三驱动单元在所述工作面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铆接工位处,且第三驱动单元包括朝所述工作面延伸设置的输出端;
限位杆,设置在所述第三驱动单元的输出端,所述限位杆朝所述工作面延伸设置;
其中,所述工作台上开设有供所述第三驱动单元的输出端和所述限位杆穿过的通孔,所述下模座上开设有供所述限位杆端部***的限位孔;所述第三驱动单元用于驱动所述限位杆***所述限位孔中限位所述下模座。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下模单元还包括缓冲器,所述缓冲器安装在所述工作面上,且缓冲器位于所述铆接工位和所述上料工位旁,所述缓冲器用于在所述下模座移动至所述铆接工位或所述上料工位时与所述下模座接触缓冲。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铆接设备还包括滑轨,所述滑轨沿所述铆接工位指向所述上料工位方向延伸设置在所述下模座旁,所述滑轨面向所述下模座一侧面设有与下模座匹配的滑槽,所述下模座嵌入所述滑槽内沿滑槽滑动设置。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上模单元包括:
上模座,安装在所述第二驱动单元的输出端;
上模,安装在所述上模座面向所述工作面一侧面上;
压块,安装在所述上模面向所述工作面一侧面上,所述压块面向所述工作面一侧设有所述作业面;
铆压头,设置在所述作业面上与工件铆接点对应处。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上模单元还包括:
第二导柱,安装在所述工作面上,所述第二导柱自所述工作面沿朝向所述上模座方向延伸穿过上模座设置;
导套,位于所述第二导柱与所述上模座之间;
第二缓冲弹簧,套设在所述第二导柱上。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铆接设备还包括限位单元,所述限位单元包括:
固定柱,设置在工作面上位于所述铆接工位旁,所述固定柱自所述工作面朝所述上模座方向延伸设置;
支撑柱,设置在工作面上位于所述铆接工位旁,所述固定柱自所述工作面朝所述上模座方向延伸设置;
第三缓冲弹簧,套设在所述支撑柱上;
其中,所述固定柱、支撑柱和第三缓冲弹簧配合限位所述上模座的最低位置。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工作台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工作面上的支架以及架设在所述支架上的安装板,所述第二驱动单元安装在所述安装板上,且第二驱动单元的输出端朝所述工作面延伸设置穿过所述安装板与所述上模单元连接。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架上固定有第一传感器,所述第一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上模单元的高度,且第一传感器与所述第一驱动单元电性连接。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驱动单元上设有感应开关,所述感应开关用于检测所述下模单元是否移动至所述铆接工位或所述上料工位。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铆接设备还包括操作按钮单元,所述操作按钮单元位于所述上料工位旁,且操作按钮单元与所述第一驱动单元和第二驱动单元电性连接。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铆接设备还包括安全监测单元,所述安全监测单元包括对称设置在所述工作面两侧的第二传感器,一对所述第二传感器配合对所述工作面上方空间进行监测。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驱动单元为气驱液压缸。
区别于现有技术,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
本申请能够提高较大压力,实现快速高效的将多个零件铆接固定,保证固定稳定性和提高拉拔力;
本申请能够有效避免铆接过程中的安全隐患,提高安全系数;
本申请采用气动液压装置驱动铆接,能够在保证铆接的压力的同时,降低生产成本,同时满足不同作业环境的压力需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铆接设备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下模单元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工件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下模单元一实施方式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A-A面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上模单元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中B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压块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第一传感器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铆接设备一实施方式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工作台100;工作面101;上料工位102;铆接工位103;通孔104;
下模单元200;下模座201;下模202;安装面203;定位销204;第一导柱205;缓冲柱206;第一缓冲弹簧207;限位孔208;滑轨209;缓冲器210;
上模单元300;上模座301;上模302;压块303;铆压头304;导孔305;第二导柱306;导套307;第二缓冲弹簧308;
第一驱动单元400;
第二驱动单元500;
第三驱动单元600;限位杆601;
限位单元700;固定柱701;支撑柱702;第三缓冲弹簧703;
第一传感器800;
操作按钮单元900;启动按钮901;急停按钮902;
安全监测单元1000;第二传感器1001。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申请进行详细描述。但该等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申请,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该等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目前,电子消费产品中不同金属材质的外观件和内构件的组装常采用胶粘方式,要经过点胶-加温压合-保压-烘干等一系列流程,耗时耗力,效率较低。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申请人开发了一种高压力铆接设备,该设备能够提供较高压力,快速高效的将两个零件铆接固定,提高拉拔力和固定稳定性。
具体地,请参阅图1,图1是本申请铆接设备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该铆接设备包括工作台100,工作台100包括工作面101,工作面101上设有上料工位102和铆接工位103。
工作面101上设置有下模单元200和第一驱动单元400,下模单元200包括用于安装工件的安装面203;第一驱动单元400用于驱动下模单元200在上料工位102和铆接工位103之间往复运动。
可以理解的,通过第一驱动单元400能够带动下模单元200在上料工位102和铆接工位103之间切换位置,从而操作人员可保持在上料工位102进行上下料即可,简化了操作。
铆接工位103的上方设置有上模单元300,上模单元300包括用于铆接工件的作业面。上模单元300背离工作面101一侧设有第二驱动单元500,第二驱动单元500用于驱动作业面下压安装在安装面203上的工件以实现铆接。
可以理解的,当下模单元200在上料工位102上料完毕并移动至铆接工位103后,可以通过第二驱动单元500驱动作业面下压工件实现铆接。
具体地,请参阅图2和图3,图2是本申请下模单元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A的局部放大示意图。下模单元200可以包括下模座201和下模202,其中下模座201设置在工作面101上;下模202安装在下模座201上,下模202背离下模座201一侧面设有安装面203。
第一驱动单元400的输出端与下模座201连接,从而驱动下模座201在上料工位102和铆接工位103之间往复运动。第一驱动单元400可以为气缸,也可以是其他伸缩装置,例如液压缸、电动伸缩杆等,均能够实现本实施方式的效果。
为了实现对下模座201运动位置的监控,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驱动单元400内设有一对感应开关(图中未画出),一对感应开关分别用于检测下模座201是否运动至铆接工位103或上料工位102,感应开关可以与第一驱动单元400和第二驱动单元500电性连接。
可以理解的,当下模座201到达铆接工位103时,第一驱动单元400内部的活塞到达一感应开关位置,此时感应开关识别到活塞,即可标记此时下模座201到达铆接工位103,感应开关可以发送信号给第一驱动单元400和第二驱动单元500,第一驱动单元400接收到信号后停止工作,第二驱动单元500接收到信号后开始工作;相应的,下模座201达到上料工位102时同理,从而有效保证第一驱动单元400的驱动精度,同时便于实现自动化铆接操作。
为了避免下模座201的运动出现偏移,本实施方式中铆接设备还包括滑轨209,滑轨209沿铆接工位103指向上料工位102方向延伸设置在下模座201旁,滑轨209面向下模座201一侧面设有与下模座201匹配的滑槽,下模座201嵌入滑槽内沿滑槽滑动设置。
为了避免下模座201在运动至上料工位102和铆接工位103时对其他部件产生较大冲击力,本实施方式中下模单元200还包括缓冲器210,如图2所示,缓冲器210安装在工作面101上,且缓冲器210位于铆接工位和上料工位旁,每一工位处设有间隔设置的两个缓冲器210,当下模座201移动至铆接工位103或上料工位102时与对应端的缓冲器210接触缓冲。
为了保证工件在安装面203上的定位,安装面203上还设有用于定位工件的定位销204。请参阅图4,图4是本申请工件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工件可以包括需要铆接的两部分。安装面203上可以设有用于定位其中一部分的两个定位销204以及定位另一部分的两个定位销204,从而保证工件两部分均定位稳定,保证铆接精度。
为了避免铆接时上模单元300对下模单元200的冲击力过大,同时对铆接方向进行限位,下模单元200还包括第一导柱205、缓冲柱206和第一缓冲弹簧207,第一导柱205设置在安装面203上,第一导柱205自安装面203朝背离工作面101一侧延伸设置;缓冲柱206设置在安装面203上,缓冲柱206自安装面203朝背离工作面101一侧延伸设置;第一缓冲弹簧207套设在缓冲柱206上。
其中,上模单元300包括与第一导柱205匹配的导孔305,从而在上模单元300下压铆接时,第一导柱205与导孔305配合对上模单元300的下压方向进行限定,避免移位;同时,第一缓冲弹簧207对上模单元300施加弹簧力,起到缓冲作用。
为了避免铆接时下模单元200出现移位,本实施方式中铆接设备还包括固定装置。具体地,请参阅图5和图6,图5是本申请下模单元一实施方式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中A-A面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固定装置包括第三驱动单元600和限位杆601,第三驱动单元600设置在工作台100背离工作面101一侧面,第三驱动单元600在工作面101上的正投影位于铆接工位103处,且第三驱动单元600包括朝工作面101延伸设置的输出端;限位杆601设置在第三驱动单元600的输出端,限位杆601朝工作面101延伸设置。
其中,工作台100上开设有供第三驱动单元600的输出端和限位杆601穿过的通孔104,下模座201上开设有供限位杆601端部***的限位孔208;第三驱动单元600用于驱动限位杆601***限位孔208中限位下模座201。
可以理解的,当下模座201移动至铆接工位103时,第三驱动单元600可以驱动限位杆601伸出,使得限位杆601***下模座201的限位孔208内,从而实现下模座201的锁定;当铆接完成后,第三驱动单元600可以驱动限位杆601复位,从而解锁下模座201,使得下模座201可在第一驱动单元400作用下复位至上料工位102。
请参阅图7和图8,图7是本申请上模单元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7中B的局部放大示意图。上模单元300包括上模座301,上模302,压块303和铆压头304。
具体地,工作台100包括设置在工作面101上的支架以及架设在支架上的安装板,第二驱动单元500安装在安装板上,且第二驱动单元500的输出端朝工作面101延伸设置穿过安装板与上模单元300连接。
上模座301安装在第二驱动单元500的输出端,上模302安装在上模座301面向工作面101一侧面上;压块303安装在上模302面向工作面101一侧面上,压块303面向工作面101一侧设有作业面;铆压头304设置在作业面上与工件铆接点对应处。
其中,上模座301上开设有与第一导柱205对应的导孔305,从而实现上模座301升降运动时的限位。
请参阅图9,图9是本申请压块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和图9所示,本实施方式中,工件包括两个铆接点,压块303的作业面设有与两个铆接点一一对应的铆压头304。可以理解的,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铆压头304的位置和数量可根据具体待铆接工件的结构来进行设定,均能够实现本实施方式的效果。
为了能够实现较大的铆接力,同时降低铆接成本,本实施方式中第二驱动单元500为气驱液压缸,即采用气动驱动的液压结构;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根据具体工况选择其他伸缩装置作为第二驱动单元500,例如气缸、液压缸等,均能够实现本实施方式的效果。
为了进一步对上模单元300的升降运动进行限位和缓冲,本实施方式中上模单元300还包括第二导柱306,导套307和第二缓冲弹簧308。
其中,第二导柱306安装在工作面101上,第二导柱306自工作面101沿朝向上模座301方向延伸穿过上模座301设置;导套307位于第二导柱306与上模座301之间;第二缓冲弹簧308套设在第二导柱306上。
由于第二导柱306穿过上模座301设置,因此当上模座301升降时,第二导柱306能够将上模座301限定为竖直升降,同时第二缓冲弹簧308对上模座301施加弹簧力,从而实现缓冲作用。
为了避免上模座301下降至过低位置导致工件损坏,本实施方式中铆接设备还包括限位单元700,限位单元700包括固定柱701,支撑柱702和第三缓冲弹簧703。
固定柱701设置在工作面101上位于铆接工位103旁,固定柱701自工作面101朝上模座301方向延伸设置;支撑柱702设置在工作面101上位于铆接工位103旁,固定柱701自工作面101朝上模座301方向延伸设置;第三缓冲弹簧703套设在支撑柱702上;其中,固定柱701、支撑柱702和第三缓冲弹簧703配合限位上模座301的最低位置。
固定柱701和支撑柱702的顶端高度应当与上模座301的最低高度对应,从而在上模座301到达最低高度时抵住上模座301。固定柱701顶端可以设置弹性的头端以缓冲上模座301,当上模座301继续下降时,第三缓冲弹簧703和支撑柱702可进一步抵挡。
可以理解的,本实施方式中,上模座301和下模座201的运动应当是序批式的,即初始状态上模座301位于最高处,下模座201位于上料工位102,当下模座201上料完成运动至铆接工位103时,上模座301再下降进行铆接,铆接完成后,上模座301复位至最高处后,下模座201再复位至上料工位102进行上下料。若上模座301未复位至最高处,下模座201即开始运动,可能会出现两者相撞的情况。
为了避免上述情况,本实施方式中支架上固定有第一传感器800,如图10所示,图10是本申请第一传感器的安装结构示意图。第一传感器800可以固定在上模座301处于最高处时高度相同的位置,并可以与第一驱动单元400电性连接。第一传感器800能够检测上模座301是否回到最高处,并在上模座301回到最高处时,第一传感器800可以发送信号给第一驱动单元400,使第一驱动单元400可以开始工作移动下模座201。
本实施方式中第一传感器800可以为位置传感器,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传感器800也可以采用其他传感器,例如红外传感器等,第一传感器800也能够设置在其他位置,能够实现对上模座301的位置检测即可实现本实施方式的效果。
本实施方式中铆接设备还包括操作按钮单元900,操作按钮单元900位于上料工位102旁,且操作按钮单元900与第一驱动单元400和第二驱动单元500电性连接。
具体地,请参阅图11,图11是本申请铆接设备一实施方式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本实施方式中操作按钮单元900可以包括分设在上料工位102两侧的两个启动按钮901,当两个启动按钮901同时按下时,第一驱动单元400才能够开始启动,使得操作人员必须双手操作,避免突然启动造成安全隐患。
同时,本实施方式中操作按钮单元900还可以包括一个急停按钮902,当急停按钮902按下时,第二驱动单元500可以立即复位将上模座301移动至最高处,其他机构停止运动,待人员检查,排除异常情况后可以重新启动。
为了进一步避免铆接过程中的安全隐患,本实施方式中铆接设备还包括安全监测单元1000,请参阅图11,安全监测单元1000包括对称设置在工作面101两侧的第二传感器1001,一对第二传感器1001配合对工作面101上方空间进行监测。
可以理解的,在铆接过程中,一对第二传感器1001可以检测工作面101上方是否有人体或其他异物进入,若检测到人体或其他异物进入工作面101上方,一对第二传感器1001可以检测到并发送信号给第二驱动单元500,立即停止铆接。
本实施方式中第二传感器1001可以为光电传感器,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二传感器1001也可以采用其他类型的传感器,例如红外传感器等,均能够实现本实施方式的效果。
本申请铆接设备的运作过程如下:
初始状态时,下模座201位于上料工位102,上模座301位于最高处;首先在安装面203上安装工件,之后双手按压启动按钮901,下模座201运动至铆接工位103,感应开关监测到下模座201到达铆接工位103发送信号给第二驱动单元500;第二驱动单元500控制上模座301下压,从而带动作业面的铆压头304压紧工件铆接;保压一段时候后,第二驱动单元500自动带动上模座301上升;当第一传感器800监测到上模座301后,发送信号给第一驱动单元400和第二驱动单元500,第二驱动单元500停止工作,第一驱动单元400开始工作将下模座201移动至上料工位102,感应开关监测到下模座201到达上料工位102发送信号给第一驱动单元400,第一驱动单元400停止工作;操作人员在安装面203上拆装工件,完成后双手按压启动按钮901,重复上述步骤。
当急停按钮902被按下或者一对第二传感器1001监测到人体或异物位于工作面101上方时,第二驱动单元500立即复位带动上模座301回到最高处,待人工排查故障后,再重新启动。
本公开内容的上述描述被提供来使得本领域任何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者使用本公开内容。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对本公开内容进行的各种修改是显而易见的,并且,也可以在不脱离本公开内容的保护范围的情况下,将本文所对应的一般性原理应用于其它变型。因此,本公开内容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示例和设计,而是与符合本文公开的原理和新颖性特征的最广范围相一致。

Claims (15)

1.一种铆接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工作台,包括工作面,所述工作面上设有上料工位和铆接工位;
下模单元,设置在所述工作面上,所述下模单元包括用于安装工件的安装面;
第一驱动单元,设置在所述工作面上,所述第一驱动单元用于驱动所述下模单元在所述上料工位和所述铆接工位之间往复运动;
上模单元,设置在所述铆接工位上方,所述上模单元包括用于铆接工件的作业面;
第二驱动单元,设置在所述上模单元背离所述工作面一侧,所述第二驱动单元用于驱动所述作业面下压安装在所述安装面上的工件以实现铆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铆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单元包括:
下模座,设置在所述工作面上;
下模,安装在所述下模座上,所述下模背离所述下模座一侧面设有所述安装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铆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单元还包括:
第一导柱,设置在所述安装面上,所述第一导柱自所述安装面朝背离所述工作面一侧延伸设置;
定位销,设置在所述安装面上,所述定位销用于定位工件;
缓冲柱,设置在所述安装面上,所述缓冲柱自所述安装面朝背离所述工作面一侧延伸设置;
第一缓冲弹簧,套设在所述缓冲柱上;
其中,所述上模单元包括与所述第一导柱匹配的导孔。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铆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铆接设备还包括:
第三驱动单元,设置在所述工作台背离所述工作面一侧面,所述第三驱动单元在所述工作面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铆接工位处,且第三驱动单元包括朝所述工作面延伸设置的输出端;
限位杆,设置在所述第三驱动单元的输出端,所述限位杆朝所述工作面延伸设置;
其中,所述工作台上开设有供所述第三驱动单元的输出端和所述限位杆穿过的通孔,所述下模座上开设有供所述限位杆端部***的限位孔;所述第三驱动单元用于驱动所述限位杆***所述限位孔中限位所述下模座。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铆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单元还包括缓冲器,所述缓冲器安装在所述工作面上,且缓冲器位于所述铆接工位和所述上料工位旁,所述缓冲器用于在所述下模座移动至所述铆接工位或所述上料工位时与所述下模座接触缓冲。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铆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铆接设备还包括滑轨,所述滑轨沿所述铆接工位指向所述上料工位方向延伸设置在所述下模座旁,所述滑轨面向所述下模座一侧面设有与下模座匹配的滑槽,所述下模座嵌入所述滑槽内沿滑槽滑动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铆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单元包括:
上模座,安装在所述第二驱动单元的输出端;
上模,安装在所述上模座面向所述工作面一侧面上;
压块,安装在所述上模面向所述工作面一侧面上,所述压块面向所述工作面一侧设有所述作业面;
铆压头,设置在所述作业面上与工件铆接点对应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铆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单元还包括:
第二导柱,安装在所述工作面上,所述第二导柱自所述工作面沿朝向所述上模座方向延伸穿过上模座设置;
导套,位于所述第二导柱与所述上模座之间;
第二缓冲弹簧,套设在所述第二导柱上。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铆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铆接设备还包括限位单元,所述限位单元包括:
固定柱,设置在工作面上位于所述铆接工位旁,所述固定柱自所述工作面朝所述上模座方向延伸设置;
支撑柱,设置在工作面上位于所述铆接工位旁,所述固定柱自所述工作面朝所述上模座方向延伸设置;
第三缓冲弹簧,套设在所述支撑柱上;
其中,所述固定柱、支撑柱和第三缓冲弹簧配合限位所述上模座的最低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铆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工作面上的支架以及架设在所述支架上的安装板,所述第二驱动单元安装在所述安装板上,且第二驱动单元的输出端朝所述工作面延伸设置穿过所述安装板与所述上模单元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铆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上固定有第一传感器,所述第一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上模单元的高度,且第一传感器与所述第一驱动单元电性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铆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单元上设有感应开关,所述感应开关用于检测所述下模单元是否移动至所述铆接工位或所述上料工位。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铆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铆接设备还包括操作按钮单元,所述操作按钮单元位于所述上料工位旁,且操作按钮单元与所述第一驱动单元和第二驱动单元电性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铆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铆接设备还包括安全监测单元,所述安全监测单元包括对称设置在所述工作面两侧的第二传感器,一对所述第二传感器配合对所述工作面上方空间进行监测。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14任一所述的铆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单元为气驱液压缸。
CN202223001050.0U 2022-11-10 2022-11-10 铆接设备 Active CN2186564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01050.0U CN218656476U (zh) 2022-11-10 2022-11-10 铆接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01050.0U CN218656476U (zh) 2022-11-10 2022-11-10 铆接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656476U true CN218656476U (zh) 2023-03-21

Family

ID=855367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001050.0U Active CN218656476U (zh) 2022-11-10 2022-11-10 铆接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65647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500598B (zh) 一种卡簧的上下料装置
CN211161477U (zh) 一种便捷式冲孔折弯一体机
CN110605562A (zh) 一种压合设备
CN112246998A (zh) 一种电机转子冲片加工装置
CN210208499U (zh) 一种全自动铆压设备
CN218656476U (zh) 铆接设备
CN110605577B (zh) 一种打螺钉镦铆一体机
CN218639030U (zh) 压铆机
CN113635563B (zh) 压装装置
CN213317097U (zh) 一种自动冲切出料机构
CN214814057U (zh) 一种液压机用安全取料设备
CN210587985U (zh) 调整接头组件自动装配设备
CN211803438U (zh) 一种有效保护操作人或机械手安全的模具结构
CN114012024A (zh) 一种机械式解决多孔多位置铝型材自动上料压装的装置
CN108555163B (zh) 一种基于流水线的门板四角自动压铆装置
CN111112475A (zh) 一种有效保护操作人或机械手安全的模具结构
CN218098115U (zh) 额定推拉力测试设备
CN219170121U (zh) 一种高柔性齿轮轴系拆卸装置
CN216065060U (zh) 一种便于脱模的模具冲压设备
CN220739384U (zh) 一种压铆机上模换模装置
CN214866722U (zh) 一种合金车面自动铆打设备
CN217301159U (zh) 一种板材粘合装置
CN211957261U (zh) 一种适用于医疗机械产品线束加工用固定机构
CN213410122U (zh) 一种自动上料冲铆结构
CN215880639U (zh) 一种齿轮压装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