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645645U - 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645645U
CN218645645U CN202222556261.4U CN202222556261U CN218645645U CN 218645645 U CN218645645 U CN 218645645U CN 202222556261 U CN202222556261 U CN 202222556261U CN 218645645 U CN218645645 U CN 21864564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fresh air
shaft
air outlet
heat exchan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556261.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sense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sense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sense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sense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556261.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64564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64564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64564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壳体,壳体设置有换热出风口和新风出风口,换热出风口和新风出风口间隔设置于壳体的前表面;换热模块,换热模块设置于壳体内,换热模块具有换热风道,换热风道与换热出风口连通;新风模块,新风模块设置于换热风道的一端;新风风道,新风风道设置于壳体内,新风风道与新风模块连通,新风风道上设置有新风口,新风口设置于新风风道朝向壳体前下方的一侧,新风口和新风出风口相对;导风组件,导风组件设置于新风出风口,导风组件上设置有卡扣,新风出风口的内壁上设置有卡槽,卡扣和卡槽卡接配合且卡扣可选择性地沿卡槽向外滑动至脱离卡槽。需要拆卸时,卡扣沿卡槽向外滑动至脱离卡槽,方便清洗导风组件。

Description

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风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空调器。
背景技术
空调器是应用非常广泛的一种家用电器,一般具有制热和制冷功能,在环境温度过低或过高时对室内空气的温度进行调节,为用户提供一个适宜的室内环境,有效地提高了用户的生活品质。
相关技术中,由于出风口有导风叶片或格栅等长时间不使用会有灰尘,现有新风出风结构固定在空调上,不能进行拆卸,具有一定的不便利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空调器,新风出风口的内壁设置卡槽和导风组件上设置卡扣,卡扣卡设在卡槽内,当用力向外拉导风组件,可使卡扣脱离卡槽,以将导风组件拆卸下来,方便清洗和维修。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设置有换热出风口和新风出风口,所述换热出风口和所述新风出风口间隔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前表面;换热模块,所述换热模块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换热模块具有换热风道,所述换热风道与所述换热出风口连通;新风模块,所述新风模块设置于所述换热风道的一端;新风风道,所述新风风道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新风风道与所述新风模块连通,所述新风风道上设置有新风口,所述新风口设置于所述新风风道朝向所述壳体前下方的一侧,所述新风口和所述新风出风口相对;导风组件,所述导风组件设置于所述新风出风口,所述导风组件上设置有卡扣,所述新风出风口的内壁上设置有卡槽,所述卡扣和所述卡槽卡接配合且所述卡扣可选择性地沿所述卡槽向外滑动至脱离所述卡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通过在新风出风口的内壁上设置卡槽以及导风组件上设置卡扣,当导风组件正常使用时,导风组件通过卡扣和卡槽的卡接配合可以固定在新风出风口处,当需要拆卸导风组件时,则只需用力向外拉动导风组件,可使卡扣沿着卡槽向外滑动至脱离卡槽,从而可以使导风组件拆卸下来,方便清洗和维修导风组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卡扣为弹性卡扣,所述弹性卡扣包括:固定部和凸起部,所述固定部与所述导风组件固定连接,所述凸起部朝向所述新风出风口的内壁一侧凸起且卡设于所述卡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凸起部朝向所述新风出风口的内壁一侧构造为三角形,所述卡槽构造为三角形,所述凸起部与所述卡槽卡接配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导风组件设置于所述新风出风口,所述导风组件相对所述新风出风口任意旋转。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导风组件包括:固定件和导风件,所述固定件固定于所述新风风道且和所述新风口相对,所述固定件的外壁上设置有所述卡扣,所述导风件设置于所述固定件且相对所述固定件任意旋转。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导风组件还包括:转轴和万向轴,所述转轴的一端和所述固定件连接且相对所述固定件可轴向旋转,所述转轴的另一端和所述万向轴活动连接且所述万向轴与所述导风件活动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万向轴设置有第一连接轴和第二连接轴,所述第一连接轴和所述第二连接轴垂直设置,所述第一连接轴的两端与所述转轴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且所述第二连接轴的两端与所述导风件转动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导风件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座,所述第一连接座的两端设置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轴的两端设置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为限位槽和限位柱中的一种,所述第二连接部为限位槽和限位柱中的另一种,所述限位槽和所述限位柱转动配合;和/或,所述转轴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三连接部的两侧设置有限位孔且中间形成有活动空间,所述万向轴设置于所述活动空间且所述第一连接轴的两端与所述限位孔转动配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万向轴朝向所述转轴的一端设置有第一缓冲件且与所述转轴过盈配合,所述万向轴背离所述转轴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缓冲件且与所述导风件过盈配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固定件包括:固定座和第二连接座,所述固定座和所述新风风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座包括:多个第四连接部和配合部,所述第四连接部的一端和所述固定座的内壁连接且另一端和所述配合部连接,所述转轴的一端和所述配合部配合且相对所述配合部可旋转;以及,所述转轴的一端设置有卡扣部,所述卡扣部和所述配合部卡接配合,且部分所述转轴配合在所述配合部内。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立体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导风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局部剖视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内部结构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新风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新风模块的内部结构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新风模块的局部结构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新风模块的剖视图
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导风组件的***图;
图1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导风件、转轴和万向轴的连接示意图;
图1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导风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万向轴与转轴的连接示意图;
图1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万向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空调器;
10、壳体;11、换热出风口;12、新风出风口;13、卡槽;
20、换热模块;
30、新风模块;31、离心风扇;
40、新风风道;41、新风进风口;42、新风口;
50、导风组件;
51、固定件;511、固定座;512、第二连接座;513、第四连接部;514、配合部;515、卡扣;516、固定部;517、凸起部;
52、导风件;521、第一连接座;522、导风叶;523、加强板;524、第一连接部;
53、转轴;531、卡扣部;532、第三连接部;533、限位孔;534、活动空间;
54、万向轴;541、第一连接轴;542、第二连接轴;543、第二连接部;544、第一缓冲件;545、第二缓冲件;
60、第二导风组件;61、第二导风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下面参考图1-图15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100。
结合图1-图15所示,空调器100包括:壳体10、换热模块20、新风模块30、新风风道40和导风组件50。壳体10设置有换热出风口11和新风出风口12,换热出风口11和新风出风口12间隔设置于壳体10的前表面,壳体10上还设置有换热进风口,室内风从换热进风口进入壳体10内部进行换热。
并且,换热模块20设置于壳体10内,换热模块20具有换热风道,换热风道与换热出风口11连通,换热模块20包括换热器,换热器位于壳体10上开设的换热进风口和换热出风口11之间,可以通过换热进风口吸入室内风,并且与换热器换热后通过换热出风口11排向室内,实现对室内温度的调节,保证空调器100的换热模式的正常运行。
以及,新风模块30设置于换热风道的一端,新风模块30设置有离心风扇31和新风进风口41,将离心风扇31设置于新风模块30内,离心风扇31可以从新风进风口41吸入室外新风,并且可以通过新风出风口12将室外新风排向室内,实现对室内空气质量的改善,保证空调器100的新风模式的正常运行。
其中,新风模块30主要用于室外新风进入到壳体10内,并且离心风扇31可以对进入的新风进行过滤,使进入到室内的新风清新健康,然后使新风进入到新风风道40后通过新风口42释放到室内,实现空调器100的新风效果。其中,将新风口42设置在空调器100的正前方,用户可以直观看到明显的出风口位置,可提升用户的视觉的体验,在视觉维度可体会到新风功能。
另外,新风风道40设置于壳体10内,新风风道40与新风模块30连通,新风风道40上设置有新风口42,新风口42设置于新风风道40朝向壳体10前下方的一侧,新风口42和新风出风口12相对。具体地,新风风道40位于壳体10内部,新风风道40朝向壳体10的前下方设置有新风口42,新风口42与新风出风口12相对。
如图2-图4所示,导风组件50设置于新风出风口12,导风组件50上设置有卡扣515,新风出风口12的内壁上设置有卡槽13,卡扣515和卡槽13卡接配合,并且卡扣515可选择性地沿卡槽13向外滑动至脱离卡槽13。如此,在导风组件50上设有卡扣515,新风出风口12的内壁设有卡槽13,使得卡扣515可以卡设在卡槽13内,从而使导风组件50可以固定在新风出风口12处。并且,卡扣515可以沿卡槽13向外滑动至脱离卡槽13,可以将导风组件50拆卸下来,方便清洗导风组件50。
由此,通过在新风出风口12的内壁上设置卡槽13以及导风组件50上设置卡扣515,当导风组件50正常使用时,导风组件50通过卡扣515和卡槽13的卡接配合可以固定在新风出风口12处,当需要拆卸导风组件50时,则只需用力向外拉动导风组件50,可使卡扣515沿着卡槽13向外滑动至脱离卡槽13,从而可以使导风组件50拆卸下来,方便清洗和维修导风组件50。
进一步地,卡扣515可以为弹性卡扣515,弹性卡扣515包括:固定部516和凸起部517,固定部516与导风组件50固定连接,凸起部517朝向新风出风口12的内壁一侧凸起,并且卡设于卡槽13。如此,卡扣515为弹性卡扣515,其中的固定部516固定连接在导风组件50上,凸起部517朝向新风出风口12的内壁一侧凸起,可以卡设在卡槽13内。需要拆卸导风组件50时,用力外拉导风组件50,可以使凸起部517发生变形并沿卡槽13滑动至脱离卡槽13,从而将导风组件50拆卸下来,并且,在导风组件50拆卸下来之后,弹性卡扣515可以恢复形变,即复位至原有形状,使弹性卡扣515具有复位作用,这样方便导风组件50的拆卸和再次安装,不会造成一次性利用废弃。
更进一步地,凸起部517朝向新风出风口12的内壁一侧构造为三角形,卡槽13构造为三角形,凸起部517与卡槽13卡接配合。如此,将凸起部517朝向新风出风口12的内壁一侧构造为三角形,即三角形中的尖角朝向卡槽13,使得凸起部517可以可靠地卡设在卡槽13内,并且,当用力外拉导风组件50时,可以使凸起部517的侧边在外力的作用下顺着三角形的卡槽13向外滑动,使凸起部517较为容易地脱离卡槽13,从而将导风组件50从新风出风口12处拆卸下来。而且,当需要将导风组件50重新安装在新风出风口12处时,利用弹性作用,使得卡槽13朝外的一侧挤压凸起部517,当凸起部517缓慢滑动至卡槽13内时,再次利用弹性作用,可以使凸起部517卡设在卡槽13内,因此,从而实现导风组件50与新风出风口12处可拆卸地连接。
如图5-图15所示,导风组件50设置于新风出风口12,并且导风组件50相对新风出风口12任意旋转。具体来说,导风组件50位于新风出风口12,用户可以操作导风组件50,使得导风组件50相对新风出风口12任意方向旋转,即360°任意角度的转动,实现任意角度的新风送风,从而起到导风的作用,避免新风直吹人给用户不良的用户体验,为用户提供良好的使用体验。
根据图10所示,导风组件50包括:固定件51和导风件52,固定件51固定于新风风道40,并且和新风口42相对,固定件51的外壁上设置有卡扣515,导风件52设置于固定件51且相对固定件51任意旋转。具体地,导风组件50包括固定件51和导风件52,固定件51位于新风风道40并固定在新风风道40上,与新风口42相对,使得从室外进入新风通道的风顺利从导风组件50进入室内。
以及,固定件51的外壁上设置有卡扣515,可以使固定件51通过卡扣515和卡槽13的卡接配合固定在新风出风口12处。而且,卡扣515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多个卡扣515沿固定件51的外壁周向间隔设置,对应地,多个卡槽13沿新风出风口12的内壁周向间隔设置,卡扣515和卡槽13一一对应,以使固定件51固定在新风出风口12处。
并且,导风件52设置在固定件51上,导风件52可以相对于固定件51进行任意角度的旋转,用户可以对导风件52进行操作,使得导风件52相对于固定件51任意角度旋转,从而调整新风的出风方向,满足用户的出风需求,实现任意角度的新风送风,有效改善用户的使用体验。
进一步地,导风组件50还包括:转轴53和万向轴54,转轴53的一端和固定件51连接,并且相对固定件51可周向旋转,转轴53的另一端和万向轴54活动连接,并且万向轴54与导风件52活动连接。如此,转轴53的一端与固定件51连接,可以采用卡接的方式,并且转轴53相对于固定件51可以周向旋转,即转轴53可以沿着自身的轴线方向进行360°的周向旋转。以及,转轴53的另一端与万向轴54活动连接,并且万向轴54与导风件52活动连接,即万向轴54连接于转轴53和导风件52之间,可以使万向轴54与导风件52一同相对于转轴53旋转,还可以使导风件52相对于万向轴54旋转。而且,转轴53相对于固定件51可以周向旋转,可以使转轴53、万向轴54和导风件52一同相对于固定件51旋转,使得导风件52相对于固定件51任意角度的转动,从而调整新风的出风方向,满足用户的多样需求。
其中,万向轴54设置有第一连接轴541和第二连接轴542,第一连接轴541和第二连接轴542垂直设置,第一连接轴541的两端与转轴53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并且第二连接轴542的两端与导风件52转动连接。如此,第一连接轴541和第二连接轴542相互垂直,形成“十字式”万向轴54,使得第一连接轴541的两端与转轴53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可以使万向轴54相对转轴53进行转动,以及第二连接轴542的两端与导风件52转动连接,可以使导风件52相对万向轴54进行转动。
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一连接轴541在其上下方向上竖直设置,并且第一连接轴541的两端与转轴53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可以使万向轴54带动导风件52左右旋转。以及,第二连接轴542在其左右方向上水平设置,并且第二连接轴542的两端与导风件52转动连接,可以使导风件52相对万向轴54上下旋转。如此,结合转轴53带动万向轴54和导风件52相对于固定件51可以周向旋转,从而可以实现导风件52相对于固定件51任意角度旋转。当然,第一连接轴541和第二连接轴542可以互换,即第一连接轴541的两端可以与导风件52转动连接,以使导风件52可以左右旋转,第二连接轴542的两端与转轴53转动连接,以使万向轴54带动导风件52上下旋转,同样可以实现导风件52相对固定件51任意角度旋转的效果。其中,上述的上下方向并非本实用新型中的空调器100的上下方向,由于导风组件50相对于壳体10的上下方向向下倾斜一定角度,所以上述的上下方向仅仅针对于导风组件50自身的上下方向而言。
进一步地,导风件52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座521,第一连接座521的两端设置有第一连接部524,第二连接轴542的两端设置有第二连接部543,第一连接部524为限位槽和限位柱中的一种,第二连接部543为限位槽和限位柱中的另一种,限位槽和限位柱转动配合。如此,第一连接座521可以设置在导风件52的中心位置,并且第一连接座521的两端设置有第一连接部524,以用于与第二连接轴542两端的第二连接部543转动连接。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524可以为限位柱,第二连接部543可以为限位槽,并且限位柱为圆柱形,对应地,限位槽为圆形槽,使得限位柱可以限位配合在限位槽内,并且导风件52相对万向轴54可以限位转动。在本实施例中,导风件52相对于万向轴54可以上下转动。此外,第一连接部524还可以为限位孔533和限位柱中的一种,第二连接部543为限位孔533和限位柱中的另一种,限位孔533和限位柱转动配合,同样可以实现导风件52相对万向轴54可以限位转动。当然,第一连接部524和第二连接部543还可以为其它限位结构,可以实现导风件52相对万向轴54可以限位转动的目的即可。
进一步地,转轴53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三连接部532,第三连接部532的两侧设置有限位孔533,并且中间形成有活动空间534,万向轴54设置于活动空间534,并且第一连接轴541的两端与限位孔533转动配合。如此,第三连接部532的两侧设置有限位孔533,并且第三连接部532的中间设有活动空间534,使得万向轴54的主体部分设置在活动空间534,并通过第一连接轴541的两端与第三连接部532两侧的限位孔533进行转动连接,从而可以使万向轴54在活动空间534内进行旋转。
由此,通过万向轴54中的第一连接轴541和转轴53的转动连接,万向轴54中的第二连接轴542和导风件52的转动连接,以及转轴53和固定件51连接,并且相对固定件51可周向旋转,可以使万向轴54带动导风件52一同相对于转轴53旋转,还可以使导风件52相对于万向轴54旋转。以及,还可以使转轴53带动万向轴54和导风件52一同相对于固定件51旋转,从而可以使导风件52相对于固定件51进行任意角度的旋转,可以根据用户的多样需求实时调整新风的出风方向,有效提高用户舒适体验感。
参照图15所示,固定件51包括:固定座511和第二连接座512,固定座511和新风风道40固定连接,第二连接座512包括:多个第四连接部513和配合部514,第四连接部513的一端和固定座511的内壁连接,并且第四连接部513的另一端和配合部514连接,转轴53的一端和配合部514配合,并且转轴53相对配合部514可旋转。
具体地,固定件51由固定座511和第二连接座512构成,固定座511与新风风道40固定连接,固定座511与新风风道40配合,衔接流畅,从而使得新风通过畅通无阻。以及,第二连接座512由多个第四连接部513与配合部514组成,多个第四连接部513绕固定座511的内壁间隔设置,第四连接部513的一端与固定座511固定连接,第四连接部513的另一端与配合部514配合,相邻两个第四连接部513之间存在夹角,夹角可以为90°,保证第二连接座512的结构支撑力的同时方便新风通过。另外,转轴53的一端与配合部514配合,转轴53相对配合部514可以任意角度旋转,实现不同角度的新风送风。
进一步地,转轴53的一端设置有卡扣部531,卡扣部531和配合部514卡接配合,并且部分转轴53配合在配合部514内。具体地,转轴53与配合部514连接的一端设置有卡扣部531,卡扣部531与配合部514卡接配合,实现对转轴53的固定,并且部分转轴53配合在配合部514内,进一步对转轴53进行固定,保证转轴53与配合部514的连接强度。以及,转轴53和配合部514卡接的同时不会影响转轴53的旋转。
更进一步地,万向轴54朝向转轴53的一端设置有第一缓冲件544,并且与转轴53过盈配合,万向轴54背离转轴53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缓冲件545,并且与导风件52过盈配合。如此,在万向轴54朝向转轴53的一端设有第一缓冲件544,并且第一缓冲件544与转轴53之间为过盈配合,可以使万向轴54相对于转轴53转动时产生摩擦力,不会使万向轴54和转轴53之间产生间隙,方便用户将导风件52调整至某一角度时,不会发生晃动。以及,万向轴54背离转轴53的另一端设有第二缓冲件545,并且第二缓冲件545与导风件52之间为过盈配合,可以使导风件52相对万向轴54转动时产生摩擦力,不会使万向轴54和导风件52之间产生间隙,防止导风件52发生晃动问题。
其中,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一缓冲件544和第二缓冲件545可以为软胶,可以起到有效的摩擦作用以及缓冲作用,防止转轴53和万向轴54之间随意晃动以及万向轴54和导风件52之间随意晃动,从而可以使用户将导风件52调整至合适的角度时,可以稳定地保持转动位置不动。此外,由于本实用新型中的万向轴54中的第一连接轴541和转轴53之间为上下连接,可以将第一缓冲件544设置为环形状,使得万向轴54可以带动导风件52在左右方向上任意角度旋转。以及,本实用新型中的万向轴54中的第二连接轴542和导风件52之间为左右连接,可以将第二缓冲件545设置为方块状或环形状,使得导风件52可以在上下方向上任意角度旋转。
并且,导风件52上设置有多个沿周向方向间隔设置的导风叶522,并且相邻两个导风叶522之间设置有加强板523,导风叶522和加强板523相对新风风道40的出风方向平行设置。如此,多个导风叶522沿导风件52的径向方向延伸设置,并且沿导风件52的周向方向间隔设置。以及,相邻两个导风叶522之间设有加强板523,使得加强板523形成圆环形,可以依次连接于多个导风叶522,不仅可以增强导风件52的结构强度,对多个导风叶522起到结构支撑,而且可以使导风叶522和加强板523引导新风的出风,当用户将导风件52旋转至某一角度时,例如,导风件52旋转至朝向换热出风口11的一侧,可以使新风吹向换热出风口11,使得新风和换热风混合,可以调节新风温度,从而可以均衡室内温度,有效降低室内温度差异的影响,同时还可以使新风吹出的距离更远更广阔。并且,将导风叶522和加强板523相对于新风风道40的出风方向平行设置,不会对新风产生阻力,可以有效提高新风出风量。
参照图1-图3所示,新风出风口12为圆形,换热出风口11构造为长条形状。也就是说,新风出风口12为圆形,这样设计使得新风出发口与导风件52相互紧密配合,并且导风件52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任意角度的旋转,实现任意角度的新风送风。又或者,换热出风口11为长条形状,实现大范围的出风。
根据图1和图5所示,空调器100还包括:第二导风组件60,第二导风组件60设置于换热出风口11,第二导风组件60选择性地打开换热出风口11。具体地,第二导风组件60位于换热出风口11,第二导风组件60可以根据用户的使用需求打开或者关闭换热出风口11。第二导风组件60打开时,经过换热的室内风通过换热出风口11排向室内,实现对室内温度的调节,保证空调器100的换热模式的正常运行。
以及,第二导风组件60包括:第二驱动件和第二导风板61,第二驱动件与第二导风板61驱动连接,第二导风板61可转动地设置于换热出风口11。第二驱动件可以驱动第二导风板61上下转动,根据用户的需求,实现不同角度的送风,对室内温度进行调节,保证空调器100的换热模式的正常运行。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空调器(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10),所述壳体(10)设置有换热出风口(11)和新风出风口(12),所述换热出风口(11)和所述新风出风口(12)间隔设置于所述壳体(10)的前表面;
换热模块(20),所述换热模块(20)设置于所述壳体(10)内,所述换热模块(20)具有换热风道,所述换热风道与所述换热出风口(11)连通;
新风模块(30),所述新风模块(30)设置于所述换热风道的一端;
新风风道(40),所述新风风道(40)设置于所述壳体(10)内,所述新风风道(40)与所述新风模块(30)连通,所述新风风道(40)上设置有新风口(42),所述新风口(42)设置于所述新风风道(40)朝向所述壳体(10)前下方的一侧,所述新风口(42)和所述新风出风口(12)相对;
导风组件(50),所述导风组件(50)设置于所述新风出风口(12),所述导风组件(50)上设置有卡扣(515),所述新风出风口(12)的内壁上设置有卡槽(13),所述卡扣(515)和所述卡槽(13)卡接配合且所述卡扣(515)可选择性地沿所述卡槽(13)向外滑动至脱离所述卡槽(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515)为弹性卡扣,所述弹性卡扣包括:固定部(516)和凸起部(517),所述固定部(516)与所述导风组件(50)固定连接,所述凸起部(517)朝向所述新风出风口(12)的内壁一侧凸起且卡设于所述卡槽(1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部(517)朝向所述新风出风口(12)的内壁一侧构造为三角形,所述卡槽(13)构造为三角形,所述凸起部(517)与所述卡槽(13)卡接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组件(50)设置于所述新风出风口(12),所述导风组件(50)相对所述新风出风口(12)任意旋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组件(50)包括:固定件(51)和导风件(52),所述固定件(51)固定于所述新风风道(40)且和所述新风口(42)相对,所述导风件(52)设置于所述固定件(51)且相对所述固定件(51)任意旋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组件(50)还包括:转轴(53)和万向轴(54),所述转轴(53)的一端和所述固定件(51)连接且相对所述固定件(51)可周向旋转,所述转轴(53)的另一端和所述万向轴(54)活动连接且所述万向轴(54)与所述导风件(52)活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万向轴(54)设置有第一连接轴(541)和第二连接轴(542),所述第一连接轴(541)和所述第二连接轴(542)垂直设置,所述第一连接轴(541)的两端与所述转轴(53)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且所述第二连接轴(542)的两端与所述导风件(52)转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件(52)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座(521),所述第一连接座(521)的两端设置有第一连接部(524),所述第二连接轴(542)的两端设置有第二连接部(543),所述第一连接部(524)为限位槽和限位柱中的一种,所述第二连接部(543)为限位槽和限位柱中的另一种,所述限位槽和所述限位柱转动配合;和/或,
所述转轴(53)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三连接部(532),所述第三连接部(532)的两侧设置有限位孔(533)且中间形成有活动空间(534),所述万向轴(54)设置于所述活动空间(534)且所述第一连接轴(541)的两端与所述限位孔(533)转动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万向轴(54)朝向所述转轴(53)的一端设置有第一缓冲件(544)且与所述转轴(53)过盈配合,所述万向轴(54)背离所述转轴(53)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缓冲件(545)且与所述导风件(52)过盈配合。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51)包括:固定座(511)和第二连接座(512),所述固定座(511)和所述新风风道(40)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座(512)包括:多个第四连接部(513)和配合部(514),所述第四连接部(513)的一端和所述固定座(511)的内壁连接且另一端和所述配合部(514)连接,所述转轴(53)的一端和所述配合部(514)配合且相对所述配合部(514)可周向旋转;以及,
所述转轴(53)的一端设置有卡扣部(531),所述卡扣部(531)和所述配合部(514)卡接配合,且部分所述转轴(53)配合在所述配合部(514)内。
CN202222556261.4U 2022-09-27 2022-09-27 空调器 Active CN21864564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556261.4U CN218645645U (zh) 2022-09-27 2022-09-27 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556261.4U CN218645645U (zh) 2022-09-27 2022-09-27 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645645U true CN218645645U (zh) 2023-03-17

Family

ID=854927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556261.4U Active CN218645645U (zh) 2022-09-27 2022-09-27 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64564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410023A1 (en) Air conditioner indoor unit
KR20140028191A (ko) 공기조화기의 실내기
US11022325B2 (en) Air conditioner
CN216744601U (zh) 空调室内机
WO2022247207A1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WO2023065681A1 (zh) 空调室内机
KR102362390B1 (ko) 공기조화기
KR20140028192A (ko) 공기조화기의 실내기
CN218645645U (zh) 空调器
CN113357811A (zh) 进风结构、新风装置及空调
KR20140049101A (ko) 공기조화기의 실내기
CN109945303B (zh) 空调室内机
CN218154484U (zh) 空调器
CN215112934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5112933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1177109U (zh)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3395599U (zh) 一种室内空调器
CN218209806U (zh) 空调器
CN1955568B (zh) 壁画式空调器用室内机
CN109269068B (zh) 空调器的壳体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5675502U (zh) 空调室内机、空调器
CN210861387U (zh) 空调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3040641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8154499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2005934U (zh) 空调室内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