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607743U - 腰带 - Google Patents

腰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607743U
CN218607743U CN202222159523.3U CN202222159523U CN218607743U CN 218607743 U CN218607743 U CN 218607743U CN 202222159523 U CN202222159523 U CN 202222159523U CN 218607743 U CN218607743 U CN 21860774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kin
sheet
layer
flexible
circuit bo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159523.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曹俊岭
周彬彬
赵玉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KG Health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KG Health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KG Health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KG Health Technologies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60774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60774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ssag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腰带,包括柔性外套、柔性电路板及按摩组件,所述柔性外套包括近肤层和远肤层,所述近肤层上设有沿所述柔性外套的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一过线孔;所述柔性电路板上固定有发热层,所述柔性电路板设于所述柔性外套内,所述柔性电路板经所述第一过线孔穿出所述柔性外套,以使所述发热层设于所述近肤层的近肤侧;所述按摩组件设于所述近肤层的近肤侧,所述按摩组件包括设于所述发热层的近肤侧的传热支撑片、以及支撑于所述传热支撑片的近肤侧的电极片,所述电极片与所述柔性电路板电连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有利于提高电极片与皮肤之间的贴合度,保证了腰带的按摩效果。

Description

腰带
本申请要求于2022年06月19日提交中国专利局、申请号为202221590140.5、发明名称为“腰带”的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按摩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腰带。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自身的身体健康。人体的腰部含有很多重要的穴位,对这些穴位进行按摩可以对人体产生积极有益的健身、美体效果。
相关技术中,在腰带所朝向腰部的材料层上开设了开口,并使按摩组件的电极片与该开口的周缘平齐,以在用户佩戴腰带时,保证材料层和电极片的表面均能够贴合在腰部的皮肤上,但是,电极片与开口的周缘平齐并不利于电极片与皮肤贴合,有时按摩效果不佳,为此,现亟需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此做出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腰带,旨在解决现有技术的腰带的电极片与用户的皮肤之间的贴合度较低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腰带,包括柔性外套、柔性电路板及按摩组件,所述柔性外套包括近肤层和远肤层,所述近肤层上设有沿所述柔性外套的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一过线孔;所述柔性电路板上固定有发热层,所述柔性电路板设于所述柔性外套内,所述柔性电路板经所述第一过线孔穿出所述柔性外套,以使所述发热层设于所述近肤层的近肤侧;所述按摩组件设于所述近肤层的近肤侧,所述按摩组件包括设于所述发热层的近肤侧的传热支撑片、以及支撑于所述传热支撑片的近肤侧的电极片,所述电极片与所述柔性电路板电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过线孔呈长条状设置。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所述近肤层的近肤侧设有按摩区;所述按摩区靠近所述第一过线孔设置,或者,所述第一过线孔位于所述按摩区;所述发热层设于所述按摩区;和/或,
所述按摩组件覆盖所述第一过线孔;和/或,
所述电极片为柔性电极片。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所述近肤层上还设有沿所述柔性外套的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二过线孔,所述柔性电路板经所述第二过线孔穿回所述柔性外套内。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二过线孔为长条孔,或者,所述第二过线孔为半腰型孔或半类腰型孔。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所述近肤层的近肤侧设有按摩区;所述按摩区至少靠近所述第一过线孔与所述第二过线孔其中之一设置;或者,所述第一过线孔和所述第二过线孔均位于所述按摩区;所述发热层设于所述按摩区。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按摩区设有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按摩区沿所述柔性外套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发热层对应所述按摩区设置有至少两个;
所述发热层包括位于所述柔性电路板末端的末端发热层,所述按摩区包括末位按摩区,所述末位按摩区设置有末位过线孔,所述末端发热层穿过所述末位过线孔设于所述末位按摩区。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末位过线孔为半腰型孔或半类腰型孔;和/或,
其他按摩区均对应设置有所述第一过线孔和所述第二过线孔,同一所述按摩区内的所述第一过线孔和所述第二过线孔中至少一者为半腰型孔或半类腰型孔;和/或,
位于相邻两按摩区之间的柔性电路板粘接于所述近肤层。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过线孔呈长条状设置;和/或,
所述第二过线孔在所述柔性外套的长度方向上的宽度大于或等于5毫米,且小于或等于18毫米;和/或,
所述第二过线孔在所述柔性外套的宽度方向上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传热支撑片在所述柔性外套的宽度方向上的长度;和/或,
所述传热支撑片覆盖所述第一过线孔和所述第二过线孔。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二过线孔在所述柔性外套的宽度方向上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传热支撑片在所述柔性外套的宽度方向上的长度;
所述传热支撑片在所述柔性外套的宽度方向上的长度大于所述柔性电路板的宽度,所述传热支撑片固定安装于所述柔性电路板。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电极片包括刺激部、折弯部和连接部,所述刺激部支撑在所述传热支撑片的近肤侧的侧面,所述折弯部连接于所述刺激部的周缘,所述连接部连接于所述折弯部末端,所述连接部连接于所述近肤层的近肤侧的侧面。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所述连接部呈环状设置,所述按摩组件还包括环形压片,所述环形压片包括第一环区和设于所述第一环区内侧的第二环区,所述第一环区连接于所述近肤层的近肤侧的侧面,所述连接部夹设于所述第二环区与所述近肤层之间。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发热层设于所述柔性电路板的近肤侧;
所述柔性电路板的近肤侧还集成有电连接部,所述电连接部靠近所述发热层设置,或者,所述发热层包围所述电连接部;
所述按摩组件还包括电连接片,所述电连接片包括第一连接片、第二连接片和第三连接片,所述第一连接片位于所述传热支撑片与所述近肤层之间,所述第一连接片与所述电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片位于所述传热支撑片与电极片的刺激部之间,所述第二连接片与所述刺激部连接,所述第三连接片位于所述传热支撑片的周侧,所述第三连接片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片与第二连接片。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二连接片的形状与所述刺激部的形状相适配;和/或,
所述第一连接片的形状与所述刺激部的形状相适配;和/或,
所述电连接片为导电胶布或导电金属箔片,所述电极片为导电pu;和/或,所述按摩组件的环形压片为硅胶片;和/或,
所述第三连接片的长度与所述第三连接片所在侧所述传热支撑片的长度的比值大于或等于0.4;和/或,
所述电连接片的方阻小于所述电极片的方阻;和/或,
所述电连接片为导电胶布。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发热层设于所述柔性电路板的远肤侧;
所述柔性电路板的远肤侧还集成有电连接部,所述电连接部靠近所述发热层设置,或者,所述发热层包围所述电连接部;
所述按摩组件还包括电连接片,所述电连接片包括第一连接片、第二连接片和第三连接片,所述第一连接片位于所述柔性电路板的远肤侧,所述第一连接片与所述电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片位于所述传热支撑片与电极片的刺激部之间,所述第二连接片与所述刺激部连接,所述第三连接片位于所述传热支撑片的周侧;
所述柔性电路板上设有过孔,所述第三连接片穿过所述过孔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片与第二连接片;或者,所述第三连接片通过所述柔性电路板的末端侧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片与第二连接片。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二连接片的形状与所述刺激部的形状相适配;和/或,
所述第一连接片的宽度与所述第二连接片的宽度相等。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所述传热支撑片包括弹性支撑片和包覆在所述弹性支撑片外的石墨烯传热层;和/或,
所述腰带还包括柔性支撑层和柔性定型层,所述柔性支撑层设于所述远肤层的近肤侧,所述柔性定型层设于所述柔性支撑层的近肤侧,所述柔性电路板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柔性定型层的近肤侧;和/或,
所述近肤层为布料层。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腰带,通过在近肤层上设置第一过线孔,以供柔性外套内的柔性电路板伸出到近肤层的近肤侧,再将传热支撑片设置近肤层的近肤侧、及将按摩组件的电极片设置在传热支撑片的近肤侧,这样,保证了电极片能够凸出于近肤层的近肤面,这有利于电极片与腰部贴合,使电极片容易与皮肤贴合的更紧密,进而为皮肤提供更好地热敷按摩和电刺激按摩服务,保障了腰带对腰部的按摩效果,此外,发热层从第一过线孔穿出而设于近肤层的近肤侧,可使发热层的热量不经近肤层而直接传递给传热支撑片,可减小能量损失。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腰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局部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分解示意图;
图4为图3省略部分结构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中传热支撑片和电连接片的分解示意图;
图6为图1中腰带的剖面后的一视角示意图;
图7为图6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8图1中腰带的剖面后的正视图;
图9为图8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0为图9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1为图9中D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2为图9省略部分结构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中腰带省略部分结构后的分解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腰带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图14中腰带的局部分解示意图;
图16为图14中腰带省略部分结构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图16中E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8为图16中F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9图14中腰带的剖面后的正视图;
图20为图19中G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21为图20中H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22为腰带的近肤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23为腰带的柔性电路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柔性外套;11、近肤层;111、第一过线孔;112、第二过线孔;113、末位过线孔;12、远肤层;13、安装腔;14、按摩区;15、末位按摩区;2、柔性电路板;21、发热层;22、末端发热层;23、过孔;3、按摩组件;31、传热支撑片;32、电极片;321、刺激部;322、折弯部;323、连接部;33、环形压片;331、第一环区;332、第二环区;34、电连接片;341、第一连接片;342、第二连接片;343、第三连接片;4、柔性支撑层;5、柔性定型层。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腰带。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23所示,该腰带包括柔性外套1、柔性电路板2及按摩组件3。
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腰带还可以包括电池、电路板等常见的部件,在此不一一列举。
具体而言,请参阅图7,在本实用新型给出的一实施例中,柔性外套1用于作为柔性电路板2、按摩组件3等部件的载体,其可供用户穿戴,当用户将柔性外套1穿戴在腰部时,柔性外套1的靠近用户腰部的材料层在本申请中被定义为近肤层11,而柔性外套1的远离用户腰部的材料层在本实施例中被定义为远肤层12。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图14或图15,近肤层11相对的两侧中所靠近腰部的一侧被定义为近肤侧,而该两侧中所远离腰部的一侧被定义为远肤侧,同理,远肤层12以及下文所提及的传热支撑片31等结构的近肤侧和远肤侧的定义均可参照上文对近肤层11的近肤侧和远肤侧的定义,在此不一一展开描述。
具体地,请参阅图13,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近肤层11的周缘和远肤层12的周缘压合在一起,近肤层11和远肤层12共同配合形成有安装腔13,该安装腔13用于容纳柔性电路板2的部分结构及下文的柔性支撑层4和柔性定型层5等部件,以为这些部件提供稳定运行的环境。
为提高柔性外套1的穿戴舒适性,优选地,近肤层11和远肤层12均为柔性布料,即,近肤层11和远肤层12均为布料层。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设计不限于此,于其他实施例中,近肤层11和远肤层12也可以由其他材料所制成,例如但不限于硅胶、橡胶、PU、或皮革等材料。
请参阅图4、图10、图12、图15或图22,近肤层11上设有沿柔性外套1的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一过线孔111。
柔性电路板2上固定有发热层21,柔性电路板2设于柔性外套1内,柔性电路板2经第一过线孔111穿出柔性外套1,以使发热层21设于近肤层11的近肤侧。
具体而言,发热层21用于在通电时产生热量,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发热层21可以由集成在柔性电路板2的基板上的发热丝形成;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发热层21也可以为安装在柔性电路板2的基板上的陶瓷发热片;因该发热层21的具体实施方式有很多种,只要其满足在通电时产生热量的条件即可,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值得说明的是,在近肤层11上仅设置了第一过线孔111时,在实际生产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不同的组装流程将柔性电路板2安装在柔性外套1上,比如说,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以先将柔性电路板2的部分结构(该部分结构上固定有发热层21)固定在近肤层11的近肤层11上,再使柔性电路板2的另一部分穿过第一过线孔111而伸入到柔性外套1的安装腔13内,又比如说,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可以先将柔性电路板2的部分结构固定在柔性外套1的安装腔13内,再使柔性电路板2的另一部分结构(该另一部分结构上固定有发热层21)穿过第一过线孔111而伸出到近肤层11的近肤层11。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较佳地,第一过线孔111呈长条状设置。如此设置,是为了防止在柔性电路板2穿过第一过线孔111后,柔性电路板2的表面与第一过线孔111的壁面之间形成过大的间隙,防止了因第一过线孔111的口径过大而导致发热层21从近肤层11的近肤侧移动至安装腔13内。当然,本申请的设计不限于此,于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过线孔111也可以为其他形状,例如但不限于方形孔等等,在此不作具体限制。需要说明的是,当柔性电路板2上设有多个发热层21时,柔性电路板2需要多次穿出,即第一过线孔111也会设置有多个,此时,可使该多个第一过线孔111的形成均相同,也可不同;如可使第一个(第一次穿出的)过线孔为长条状,其他的为腰型状,等。
请参阅图1、图3、图14或图15,按摩组件3设于近肤层11的近肤侧,按摩组件3包括设于发热层21的近肤侧的传热支撑片31、以及支撑于传热支撑片31的近肤侧的电极片32,电极片32与柔性电路板2电连接。
具体而言,传热支撑片31用于将发热层21所产生的热量传递给电极片32,如此,使得本产品具备有为腰部进行热敷按摩的功能,同时,电极片32用于与柔性电路板2电连接,可通过柔性电路板向电极片32传输电脉冲,以将电脉冲通过电极片32传递给腰部的穴位,使得本产品也具备有为腰部进行电刺激按摩的功能。
可以理解,由于发热层21穿出于近肤层11的近肤侧,可使发热层产生的热量可不经近肤层11而直接传递给传热支撑片31,从而可降低能量损失。而且,第一过线孔111可对柔性电路板2起到限位作用,从而可防止发热层21在腰带的使用过程中发生移位等风险。
其中,传热支撑片31既可以对电极片32进行支撑,以使其凸出于近肤层,以有利于电极片32与腰部贴合;又可以将发热层21产生的热量传递给电极片32,使得电极片32具有热敷功能。
为提高皮肤接触电极片32时的舒适度,于本实施例中,电极片32为由柔性材料所制成的柔性电极片32,当用户的皮肤与柔性电极片32接触时,柔性电极片32可形变以更好地贴合在皮肤上。优选地,柔性电极片32为导电PU(导电聚氨酯)。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电极片32也可设置为其他结构形式,如硅胶电极片、金属电极片、陶瓷电极片、或组合电极片。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腰带,通过在近肤层11上设置第一过线孔111,以供柔性外套1内的柔性电路板2伸出到近肤层11的近肤侧,以使发热层21位于设置近肤层11的近肤侧,以降低能量损失。
再将按摩组件3的传热支撑片31设置发热层21的近肤侧、及将按摩组件3的电极片32设置在传热支撑片31的近肤侧,这样,保证了电极片32能够凸出于近肤层11的近肤面,这有利于电极片32与腰部贴合,使电极片32容易与皮肤贴合的更紧密,进而为皮肤提供更好地热敷按摩和电刺激按摩服务,保障了腰带对腰部的按摩效果。
而且,发热层21从第一过线孔111穿出而设于近肤层11的近肤侧,可使发热层21的热量不经近肤层11而直接传递给传热支撑片31,可减小能量损失。
请参阅图2、图3、图4、图15或图16,近肤层11的近肤侧设有按摩区14,按摩组件3设置在该按摩区14内。应当理解的是,按摩区14指代的是近肤层11上用于为用户提供按摩服务的区域,该按摩区14的具体认定方式可以为:按摩组件3在近肤层11上的正投影所占的区域。
当近肤层11上仅设置了第一过线孔111时,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过线孔111可以位于按摩区14中,发热层21设于按摩区14;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按摩区14靠近第一过线孔111设置,发热层21设于按摩区14。在上述两种实施方式中,均能够有效避免第一过线孔111过分远离按摩区14域,进而降低柔性电路板2从第一过线孔111延伸至按摩区14域的长度,有利于避免柔性电路板2的结构过多地暴露于按摩区14外。
较佳地,按摩组件3覆盖第一过线孔111。可以理解的是,基于按摩组件3对第一过线孔111的覆盖,避免了第一过线孔111显露于外,有利于保证柔性外套1内部环境的密封性,进而保证柔性外套1内部的零部件的运行稳定性,同时,第一过线孔111被隐藏也有利于提高柔性外套1整体的观赏性,也不用设置额外的遮蔽结构。
请参阅图4、图7、图11、图12、图15、图21或图22,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近肤层11上除了设置了第一过线孔111外,还设有沿柔性外套1的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二过线孔112,在柔性电路板2可经第二过线孔112穿回柔性外套1内。
如此,基于柔性电路板2在近肤层11上来回穿插,有利于提高柔性电路板2和近肤层11两者之间的连接紧密性,有利于避免柔性电路板2从近肤层11上脱落,进而保证发热层21与按摩组件3之间的热传递,和柔性电路板2与按摩组件3之间的电脉冲信号传递的稳定性。
值得说明的是,在近肤层11上同时设置了第一过线孔111和第二过线孔112时,在实际生产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不同的组装流程将柔性电路板2安装在柔性外套1上,比如说,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以先将柔性电路板2上固定有发热层21的结构固定在近肤层11的近肤层11上,而后再使柔性电路板2上位于发热层21两边的部分分别穿过第一过线孔111和第二过线孔112并伸入到柔性外套1的安装腔13内,便可完成柔性电路板2和柔性外套1之间的装配,又比如说,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又比如说,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可以先将柔性电路板2的一端固定在柔性外套1的安装腔13内,再使柔性电路板2的另一端依次穿过第一过线孔111和第二过线孔112,或使柔性电路板2的另一端依次穿过第二过线孔112和第一过线孔111,便可完成柔性电路板2和柔性外套1之间的装配。
为了防止在柔性电路板2穿过第二过线孔112后,柔性电路板2的表面与第二过线孔112的壁面之间形成过大的间隙,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过线孔112可以设计为长条孔。此外,也可以通过提高第二过线孔112的孔径,来达到方便柔性电路板2进行在近肤层11上进行穿插的目的,因此,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过线孔112也可以设计为半腰型孔或半类腰型孔。
可以理解,第二过线孔112为具有一定宽度(第二过线孔112的宽度是指该孔在柔性外套1的长度方向上的宽度)和一定长度(第二过线孔112的长度是指该孔在柔性外套1的宽度方向上的长度)的通孔,如第二过线孔112可为半腰型孔或半类腰型孔或矩形孔等。
在具体设置时,可使第二过线孔112的宽度大于或等于5毫米,且小于或等于18毫米。这样,既可以在组装时方便柔性电路板2穿过第二过线孔112,特别是当传热支撑片33固定在柔性电路板上2时;又可以避免第二过线孔112与第一过线孔111之间的近肤层12过窄而使限位作用较弱。
在较优的实施例中。可使第二过线孔112的宽度大于或等于8毫米,且小于或等于15毫米,如可取8毫米、9毫米、10毫米、11毫米、12毫米、13毫米、14毫米、或15毫米等。
具体地,第二过线孔112在柔性外套1的宽度方向上的长度大于或等于传热支撑片31在柔性外套1的宽度方向上的长度。
具体地,传热支撑片31固定安装于柔性电路板2。
在具体实施例中,腰带还包括电控盒,电控盒可拆卸地安装在柔性外套1上,电控盒与柔性电路板2电连接,以对按摩组件进行控制;为了避免电控盒影响使用体验,通常将电控盒安装在非后腰侧(如侧腰部、或腹部),这样柔性电路板2须延伸至电控盒处。
可以理解,在组装时,可先将传热支撑片31固定在发热层21的近肤侧,然后将柔性电路板2的一端穿过第一过线孔111而用于与电控盒电连接,带有传热支撑片31的另一端穿过第二过线孔112后再经另一第一过线孔111穿出。这样,通过使第二过线孔112的长度大于或等于传热支撑片31的长度,可便于组装。
通常来说,传热支撑片31在柔性外套1的宽度方向上的长度大于柔性电路板2的宽度,如此,既有利于保证传热支撑片31对柔性电路板2上的发热层21进行覆盖,避免出现因发热层21未接触到传热支撑片31而导致热量在发热层21和传热支撑片31之间的传递不及时;又便于对大面积电极片进行支撑。
具体来说,近肤层11的近肤侧具有按摩区14,发热层21设于按摩区14,且在近肤层11上设置了第一过线孔111和第二过线孔112时,在此基础上,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按摩区14至少靠近第一过线孔111与第二过线孔112其中之一设置;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过线孔111和第二过线孔112均位于按摩区14。在上述两种实施方式中,均能够有效避免第一过线孔111或第二过线孔112过分远离按摩区14域,进而避免位于近肤层11的近肤侧的柔性电路板2的结构过多的暴露在按摩区14外。
较佳地,传热支撑片31覆盖第一过线孔111和第二过线孔112。如此设置,以保证传热支撑片31能够有效地覆盖住位于第一过线孔111和第二过线孔112之间的发热层21,同时避免了第一过线孔111和第二过线孔112的显露。值得说明的是,于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为按摩组件3的其他部件(例如但不限于电极片32或者是下文的电连接片34等)覆盖第一过线孔111和第二过线孔112设置,在此不作具体限制。
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需要同时对用户的腰部(上的多处穴位)进行按摩,为此,于本实施例中,按摩区14设有至少两个(两个及两个以上)。
在一实施例中,至少两个按摩区14沿柔性外套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发热层21对应按摩区14设置有至少两个。
具体而言,发热层21包括位于柔性电路板2末端的末端发热层22,按摩区14包括末位按摩区15,末位按摩区15设置有末位过线孔113,末端发热层22穿过末位过线孔113设于末位按摩区15。不难理解,按摩区14在柔性外套1的长度方向上成列排布,末位按摩区15指的是该列中排在最末位的按摩区14,即是说,在末位按摩区15的后面就没有按摩区14了,因此,在末位按摩区15处仅设置末位过线孔113供末端发热层22从柔性外套1内穿出即可,而无需设置其他过线孔供柔性电路板2穿回柔性外套1内,有利于降低近肤层11上的开孔数量,进而保证了近肤层11的结构强度。其中,末位过线孔113为位于末位的第一过线孔111。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带传热支撑片31的柔性电路板2需要从末位过线孔113穿出,所以末位过线孔113的设置方式可参照上述第二过线孔112的设置方式,如可使末位过线孔113也为半腰型孔或半类腰型孔。因此,关于末位过线孔113的结构形状和该形状所带来的技术效果均可参照上文对第二过线孔112的描述,在此不在赘述。
进一步地,其他按摩区14均对应设置有第一过线孔111和第二过线孔112,同一按摩区14内的第一过线孔111和第二过线孔112中至少一者为半腰型孔或半类腰型孔。其中,其他按摩区14是指:至少两个按摩区14中除去末位按摩区15后所剩下的按摩区14。具体而言,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在其他按摩区14中设置第一过线孔111和第二过线孔112供柔性电路板2在近肤层11上来回穿插,具有实现简单、组装方便等优点。
当柔性电路板在近肤层11上穿插过后,为进一步地避免柔性电路板2移动,保证柔性电路板2的位置稳固性,于本实施例中,位于相邻两按摩区14之间的柔性电路板2粘接于近肤层11。
请参阅图5、图10、图11、图17、图18或图21,电极片32包括刺激部321、折弯部322和连接部323,刺激部321支撑在传热支撑片31的近肤侧的侧面,折弯部322连接于刺激部321的周缘,连接部323连接于折弯部322末端,连接部323连接于近肤层11的近肤侧的侧面。
具体而言,刺激部321、折弯部322和连接部323共同配合形成有朝向近肤层11敞口的槽体结构,该槽体结构形成有容纳传热支撑片31和下文的电连接片34的空间。可以理解,电极片32和柔性外套1共同将传热支撑片31包裹住,有利于避免传热支撑片31显露于外,保障了传热支撑片31的运行稳定性,同时,传热支撑片31被电极片32和柔性外套1所包裹也有利于避免自身的热量散发至环境中,保证了传热支撑片31与电极片32之间热传递的高效性。
进一步地,连接部323呈环状设置,按摩组件3还包括环形压片33,环形压片33包括第一环区331和设于第一环区331内侧的第二环区332,第一环区331连接于近肤层11的近肤侧的侧面,连接部323夹设于第二环区332与近肤层11之间。
在具体实施时,环形压片33可通过粘接或热压等方式与近肤层11和连接部323相固定。
可以理解的是,连接部323被环形压片33和近肤层11所夹住,如此,保证了连接部323在柔性外套1上的安装稳固性,同时,环形压片33能够掩盖住连接片与近肤层11的连接处所形成的褶皱,有利于提高产品的外观观赏性。
较佳地,环形压片33采用热塑性聚氨酯橡胶(Thermoplastic polyurethaneelastomer,TPU)或硅胶材料制成。
当柔性电路板2的部分结构穿过第一过线孔111而位于近肤层11的近肤侧时,该柔性电路板2的部分结构的近肤侧和该柔性电路板2的部分结构的远肤侧均可以设置发热层21。
具体而言,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发热层21设于柔性电路板2的近肤侧,柔性电路板2的近肤侧还集成有电连接部,电连接部靠近发热层21设置,或者,发热层21包围电连接部,按摩组件3还包括电连接片34,电连接片34包括第一连接片341、第二连接片342和第三连接片343,第一连接片341位于传热支撑片31与近肤层11之间,第一连接片341与电连接部连接,第二连接片342位于传热支撑片31与电极片32的刺激部321之间,第二连接片342与刺激部321连接,第三连接片343位于传热支撑片31的周侧,第三连接片343连接第一连接片341与第二连接片342。
可以理解的是,在该实施方式中,发热层21设置在柔性电路板2的近肤侧,可以使发热层21直接地与传热支撑片31相接触,这有利于提高发热层21与传热支撑片31之间的热传递的效率,同时,发热层21设置在柔性电路板2的近肤层11,使得发热层21所产生的热量不用经过柔性电路板2的基板而直接传递给传热支撑片31,这有利于减小能量的损失。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发热层21设于柔性电路板2的远肤侧;柔性电路板2的远肤侧还集成有电连接部,电连接部靠近发热层21设置,或者,发热层21包围电连接部;按摩组件3还包括电连接片34,电连接片34包括第一连接片341、第二连接片342和第三连接片343,第一连接片341位于柔性电路板2的远肤侧,第一连接片341与电连接部连接,第二连接片342位于传热支撑片31与电极片32的刺激部321之间,第二连接片342与刺激部321连接,第三连接片343位于传热支撑片31的周侧;柔性电路板2上设有过孔23,第三连接片343穿过过孔23连接第一连接片341与第二连接片342;或者,第三连接片343通过柔性电路板2的末端侧连接第一连接片341与第二连接片342。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电控盒通常会设置在远肤层12的远肤侧,所以柔性电路板2的远肤侧会设有与电控盒电连接的电连接部,所以为了降低成本,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也会将电连接部和发热层21设于柔性电路板2的远肤侧。
可以理解,对于位于末位按摩区15的发热层21,可不必设置过孔,第三连接片343可通过柔性电路板2的末端侧连接第一连接片341与第二连接片342。
在上述的两种实施方式中,所提及的电连接部均可以为显露于柔性电路板2的近肤侧或远肤侧的导电金属部/层,如露铜部/层。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电连接片34的方阻小于电极片32的方阻(在一长为l,宽w,高d(即为膜厚),此时L=l,S=w*d,故R=ρ*l/(w*d)=(ρ/d)*(l/w),令l=w于是R=(ρ/d),其中ρ为材料的电阻率,此时的R为方阻)。具体而言,电连接片34的方阻小,其耐电流也较高,有利于在电连接部和电极片32之间进行电流的传递。
在具体实施时,在一些实施例中,电连接片34可以为导电胶布,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电连接片34可以为导电金属箔片,等。
在上述的两种实施方式中,因为刺激部321为柔性电极片结构,且呈片状结构设计,为避免在刺激部321与第二连接片342连接后,刺激部321的近肤层11的表面局部凸出或凹陷(即显痕),可使第二连接片342的形状与刺激部321的形状相适配。
在上述的两种实施方式中,既可以使第一连接片341的形状与刺激部321的形状相适配,也可使第一连接片341的宽度较小。
在上述的两种实施方式中,第三连接片343的长度小于第三连接片343所在侧传热支撑片31的长度。
较佳地,第三连接片343的长度与第三连接片343所在侧传热支撑片31的长度的比值大于或等于0.4。
如此设置,一方面节省了第三连接片343的用料成本,另一方面,也有利于降低第三连接片343的电阻,进而避免电刺激信号在第三连接片343上传递的过程中出现过多的消耗,有利于保障电极片32的电刺激按摩强度。
可选地,传热支撑片31包括弹性支撑片(图未示)和包覆在弹性支撑片外的石墨烯传热层。在具体实施时,弹性支撑片的材质可以为海绵材料或其他弹性材料。可以理解的是,基于弹性支撑片的可弹性形变的特性,有利于在刺激部321受压时,在刺激部321和近肤层11之间对压力进行缓冲,这有利于减少按摩组件3在皮肤上所产生的异物感。
请参阅图13,为保证腰带的结构厚度,进而提升腰带的结构强度,于本实施例中,腰带还包括柔性支撑层4和柔性定型层5,柔性支撑层4设于远肤层12的近肤侧,柔性定型层5设于柔性支撑层4的近肤侧,柔性电路板2至少部分位于柔性定型层5的近肤侧。
具体而言,在具体实施时,柔性支撑层4可以为海绵层或其他弹性材料层,而柔性定型层5可以为定型纱。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7)

1.一种腰带,其特征在于,包括:
柔性外套,所述柔性外套包括近肤层和远肤层,所述近肤层上设有沿所述柔性外套的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一过线孔;
柔性电路板,所述柔性电路板上固定有发热层,所述柔性电路板设于所述柔性外套内,所述柔性电路板经所述第一过线孔穿出所述柔性外套,以使所述发热层设于所述近肤层的近肤侧;以及
按摩组件,所述按摩组件设于所述近肤层的近肤侧,所述按摩组件包括设于所述发热层的近肤侧的传热支撑片、以及支撑于所述传热支撑片的近肤侧的电极片,所述电极片与所述柔性电路板电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腰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线孔呈长条状设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腰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近肤层的近肤侧设有按摩区;所述按摩区靠近所述第一过线孔设置,或者,所述第一过线孔位于所述按摩区;所述发热层设于所述按摩区;和/或,
所述按摩组件覆盖所述第一过线孔;和/或,
所述电极片为柔性电极片。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腰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近肤层上还设有沿所述柔性外套的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二过线孔,所述柔性电路板经所述第二过线孔穿回所述柔性外套内。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腰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过线孔为长条孔,或者,所述第二过线孔为半腰型孔或半类腰型孔。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腰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近肤层的近肤侧设有按摩区;所述按摩区至少靠近所述第一过线孔与所述第二过线孔其中之一设置;或者,所述第一过线孔和所述第二过线孔均位于所述按摩区;所述发热层设于所述按摩区。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腰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按摩区设有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按摩区沿所述柔性外套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发热层对应所述按摩区设置有至少两个;
所述发热层包括位于所述柔性电路板末端的末端发热层,所述按摩区包括末位按摩区,所述末位按摩区设置有末位过线孔,所述末端发热层穿过所述末位过线孔设于所述末位按摩区。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腰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末位过线孔为半腰型孔或半类腰型孔;和/或,
其他所述按摩区均对应设置有所述第一过线孔和所述第二过线孔,同一所述按摩区内的所述第一过线孔和所述第二过线孔中至少一者为半腰型孔或半类腰型孔;和/或,
位于相邻两所述按摩区之间的所述柔性电路板粘接于所述近肤层。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腰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线孔呈长条状设置;和/或,
所述第二过线孔在所述柔性外套的长度方向上的宽度大于或等于5毫米,且小于或等于18毫米;和/或,
所述第二过线孔在所述柔性外套的宽度方向上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传热支撑片在所述柔性外套的宽度方向上的长度;和/或,
所述传热支撑片覆盖所述第一过线孔和所述第二过线孔。
10.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腰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过线孔在所述柔性外套的宽度方向上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传热支撑片在所述柔性外套的宽度方向上的长度;
所述传热支撑片在所述柔性外套的宽度方向上的长度大于所述柔性电路板的宽度,所述传热支撑片固定安装于所述柔性电路板。
11.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腰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片包括刺激部、折弯部和连接部,所述刺激部支撑在所述传热支撑片的近肤侧的侧面,所述折弯部连接于所述刺激部的周缘,所述连接部连接于所述折弯部末端,所述连接部连接于所述近肤层的近肤侧的侧面。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腰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呈环状设置,所述按摩组件还包括环形压片,所述环形压片包括第一环区和设于所述第一环区内侧的第二环区,所述第一环区连接于所述近肤层的近肤侧的侧面,所述连接部夹设于所述第二环区与所述近肤层之间。
13.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腰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层设于所述柔性电路板的近肤侧;
所述柔性电路板的近肤侧还集成有电连接部,所述电连接部靠近所述发热层设置,或者,所述发热层包围所述电连接部;
所述按摩组件还包括电连接片,所述电连接片包括第一连接片、第二连接片和第三连接片,所述第一连接片位于所述传热支撑片与所述近肤层之间,所述第一连接片与所述电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片位于所述传热支撑片与所述电极片的刺激部之间,所述第二连接片与所述刺激部连接,所述第三连接片位于所述传热支撑片的周侧,所述第三连接片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片与所述第二连接片。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腰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片的形状与所述刺激部的形状相适配;和/或,
所述第一连接片的形状与所述刺激部的形状相适配;和/或,
所述电连接片为导电胶布或导电金属箔片,所述电极片为导电pu;和/或,所述按摩组件的环形压片为硅胶片;和/或,
所述第三连接片的长度与所述第三连接片所在侧所述传热支撑片的长度的比值大于或等于0.4;和/或,
所述电连接片的方阻小于所述电极片的方阻;和/或,
所述电连接片为导电胶布。
15.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腰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层设于所述柔性电路板的远肤侧;
所述柔性电路板的远肤侧还集成有电连接部,所述电连接部靠近所述发热层设置,或者,所述发热层包围所述电连接部;
所述按摩组件还包括电连接片,所述电连接片包括第一连接片、第二连接片和第三连接片,所述第一连接片位于所述柔性电路板的远肤侧,所述第一连接片与所述电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片位于所述传热支撑片与所述电极片的刺激部之间,所述第二连接片与所述刺激部连接,所述第三连接片位于所述传热支撑片的周侧;
所述柔性电路板上设有过孔,所述第三连接片穿过所述过孔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片与第二连接片;或者,所述第三连接片通过所述柔性电路板的末端侧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片与所述第二连接片。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腰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片的形状与所述刺激部的形状相适配;和/或,
所述第一连接片的宽度与所述第二连接片的宽度相等。
17.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腰带,其特征在于,所述传热支撑片包括弹性支撑片和包覆在所述弹性支撑片外的石墨烯传热层;和/或,
所述腰带还包括柔性支撑层和柔性定型层,所述柔性支撑层设于所述远肤层的近肤侧,所述柔性定型层设于所述柔性支撑层的近肤侧,所述柔性电路板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柔性定型层的近肤侧;和/或,
所述近肤层为布料层。
CN202222159523.3U 2022-06-19 2022-08-16 腰带 Active CN218607743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590140 2022-06-19
CN2022215901405 2022-06-1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607743U true CN218607743U (zh) 2023-03-14

Family

ID=854597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159523.3U Active CN218607743U (zh) 2022-06-19 2022-08-16 腰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60774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128166B2 (ja) 電極パッド
JP3218940U (ja) 治療及び加熱機能を兼ね備える腹痛緩和用貼付具
CN218607743U (zh) 腰带
CN113209473A (zh) 柔性按摩组件和具有其的电刺激按摩仪
CN111035851B (zh) 应用于电刺激按摩仪的电极组件和颈椎电刺激按摩仪
CN113546304A (zh) 凝胶电极组件、电极头及颈部按摩仪
KR200409147Y1 (ko) 저주파 슈트
CN215841220U (zh) 柔性按摩组件和具有其的电刺激按摩仪
CN214105574U (zh) 一种电极组件、按摩头、颈部按摩仪及可穿戴按摩设备
US20050055066A1 (en) Medium and low frequency electro-stimulated massaging bra
CN213554883U (zh) 凝胶电极组件、电极头及颈部按摩仪
CN215651922U (zh) 腰部按摩仪
CN220656208U (zh) 理疗装置
CN219700827U (zh) 一种ems按摩护腰
CN220656207U (zh) 理疗模组和按摩腰带
CN215779061U (zh) 腰部按摩仪
CN213642831U (zh) 导电片、电极组件、按摩头及按摩仪
CN220632532U (zh) 可穿戴按摩装置
CN221106747U (zh) 理疗枕
CN219398720U (zh) 一种ems按摩护套
CN216877601U (zh) 一种按摩腰带
CN210203609U (zh) 离子脉冲电位手环的高压电极组件安装结构
CN213432583U (zh) 导电片、电极组件、按摩头及按摩仪
CN220656200U (zh) 电刺激模块和按摩腰带
CN213192127U (zh) 电极组件、按摩头、颈部按摩仪和可穿戴按摩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