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568692U - 接触器、储能***、充电桩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接触器、储能***、充电桩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568692U
CN218568692U CN202222389185.2U CN202222389185U CN218568692U CN 218568692 U CN218568692 U CN 218568692U CN 202222389185 U CN202222389185 U CN 202222389185U CN 218568692 U CN218568692 U CN 21856869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gnet
contact
magnet unit
contactor
arc extinguish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389185.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吉升
赵福高
孙昊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Digital Power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Digital Power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Digital Power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Digital Power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389185.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56869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56869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56869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2Electric charging stations

Landscapes

  • Arc-Extinguishing Devices That Are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接触器、储能***、充电桩及车辆,该接触器包括灭弧磁体结构,灭弧磁体结构具有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第一侧为灭弧磁体结构的磁场增强侧,第二侧为灭弧磁体结构的磁场减弱侧;灭弧磁体结构的第一侧设置有触头组件,触头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动触头和静触头;灭弧磁体结构配置为将动触头和静触头之间产生的电弧从动触头和静触头之间移出。该接触器在满足接触器小型化要求的情况下,能够改善灭弧效果。

Description

接触器、储能***、充电桩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接触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接触器、储能***、充电桩及车辆。
背景技术
接触器是常用的一种电气开关,广泛应用于工业设备、电动汽车、充电桩等设备中,其工作原理是通过控制静触点和动触点的闭合和断开来实现电路的开关。
接触器在使用时,接触器的动触点和静触点接触和分离的瞬间,动触头和静触头之间会产生电弧,该电弧的瞬时温度可达一千多摄氏度,容易造成接触器内部零件损坏,如烧坏灭弧室内壁,甚至烧坏静触头或动触头等,从而影响接触器的使用寿命。在相关技术中,灭弧的方式包括磁吹灭弧、狭缝灭弧、灭弧栅灭弧、多断口灭弧等。
磁吹灭弧是利用电弧在磁场的作用下受力而产生运动,电弧被迅速冷却,从而使电弧熄灭。然而,在相关技术中,采用磁吹灭弧的方式进行灭弧的接触器在满足小型化要求的情况下,其灭弧效果不好。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接触器、储能***、充电桩及车辆,用以解决采用磁吹灭弧的方式进行灭弧的接触器在满足小型化要求的情况下,其灭弧效果不好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接触器,包括灭弧磁体结构,所述灭弧磁体结构具有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第一侧为所述灭弧磁体结构的磁场增强侧,所述第二侧为所述灭弧磁体结构的磁场减弱侧;
所述灭弧磁体结构的第一侧设置有触头组件,所述触头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动触头和静触头;
所述灭弧磁体结构配置为将所述动触头和所述静触头之间产生的电弧从所述动触头和所述静触头之间移出。
本申请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接触器包括用于对触头组件产生的电弧进行灭弧的灭弧磁体结构,灭弧磁体组具有相对的磁场增强侧和磁场减弱侧,在采用等量的磁体单元的情况下,相较于相关技术中的用于接触器灭弧的永磁体单元,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灭弧磁体结构的磁场增强侧的磁场显著增强,由此使得触头组件产生的电弧所受的洛伦兹力显著增加,进而使得接触器能够有效的分断电弧,从而使得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接触器在满足接触器小型化要求的情况下,能够改善灭弧效果。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灭弧磁体结构为直线形结构;
所述灭弧磁体结构的数量至少为两个,所有所述灭弧磁体结构分为两组,每组中的各所述灭弧磁体结构的磁场增强侧均位于同一侧,且两组灭弧磁体结构的磁场增强侧相对。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灭弧磁体结构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灭弧磁体结构均包括沿第一直线方向依次排布的三个磁体单元;
在同一个所述灭弧磁体结构中:位于两端的两个所述磁体单元的指向相反,且均与所述第一直线方向平行,位于中间的所述磁体单元的指向与所述第一直线方向垂直;所述磁体单元的指向为磁体单元的S极指向N极的方向;
所述触头组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触头组件分别位于两个所述灭弧磁体结构的磁场增强侧,且每个所述触头组件与位于中间的所述磁体单元正对。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同一个所述灭弧磁体结构中:
位于两端的两个所述磁体单元中的两个S极靠近位于中间的所述磁体单元;
位于中间的所述磁体单元的S极靠近所述灭弧磁体结构的磁场增强侧。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灭弧磁体结构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灭弧磁体结构均包括沿第二直线方向依次排布的第一磁体单元、第二磁体单元、第三磁体单元、第四磁体单元和第五磁体单元;
在同一个所述灭弧磁体结构中:所述第一磁体单元的指向和所述第五磁体单元的指向相同,且均与所述第二直线方向平行,所述第二磁体单元的指向和所述第四磁体单元的指向相反,且均与所述第二直线方向垂直,所述第三磁体单元的指向与所述第一磁体单元的指向相反;所述磁体单元的指向为磁体单元的S极指向N极的方向;
所述触头组件的数量为四个,每两个所述触头组件为一组,每组中的两个所述触头组件的动触头通过导电桥架导通;
在两组触头组件中,其中一组的两个所述触头组件分别位于两个所述灭弧磁体结构的磁场增强侧,且分别与两个所述灭弧磁体结构的第二磁体单元正对,另一组的两个所述触头组件分别位于两个所述灭弧磁体结构的磁场增强侧,且分别与两个所述灭弧磁体结构的第四磁体单元正对。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同一个所述灭弧磁体结构中:所述第一磁体单元的S极靠近所述第二磁体单元;所述第二磁体单元的S极靠近所述灭弧磁体结构的磁场增强侧。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灭弧磁体结构的数量为一个,所述灭弧磁体结构包括环形固定框,以及设置于所述环形固定框上的多个磁体单元。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磁体单元的数量为八个,所述环形固定框为圆形框,八个所述磁体单元均匀设置于所述圆形框上;
沿所述圆形框的圆周方向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磁体单元中,该两个所述磁体单元的指向之间的夹角为45°或135°。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八个所述磁体单元沿圆形框的圆周方向分别为第一磁体单元至第八磁体单元,其中,所述第一磁体单元与所述第五磁体单元相对于所述圆形框的中心中心对称,且所述第一磁体单元与所述第五磁体单元的指向均为沿所述圆形框的径向指向所述圆形框的中心;
所述触头组件的数量为四个,每两个所述触头组件为一组;每组中的两个所述触头组件的动触头通过导电桥架导通;在两组所述触头组件中,其中一组的两个所述触头组件分别与第一磁体单元和第七磁体单元正对,另一组的两个所述触头组件分别与第三磁体单元和第五磁体单元的正对。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接触器还包括多个灭弧栅片组件,多个所述灭弧栅片组件与多个所述触头组件一一对应,在相对应的所述灭弧栅片组件和所述触头组件中,所述灭弧栅片组件位于所述触头组件旁;
每个所述触头组件的静触头包括静触点以及围绕所述静触点设置的引弧片,所述引弧片配置为与所述灭弧磁体结构配合,将所述动触头与所述静触头之间产生的电弧引入所述灭弧栅片组件。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灭弧栅片组件包括两个间隔且相对设置的固定框,两个所述固定框内均设有多片间隔设置的灭弧片;
两个所述固定框均设置于所述触头组件旁,且分别位于所述动触头和所述静触头之间产生的电弧的移动方向的起始区和结束区。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储能***,该储能***包括如上任一方案所述的接触器。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储能***的有益效果与上述接触器的有益效果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充电桩,该充电桩包括如上任一方案所述的接触器。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充电桩的有益效果与上述接触器的有益效果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充电桩还包括依次连接的交流转直流电源模块、直流电压变换模块、分流器和充电枪;
所述接触器的数量为多个,其中一个所述接触器连接于所述分流器和所述充电枪之间,剩余所述接触器连接于所述直流电压变换模块和所述分流器之间。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充电口、电池模块以及连接于所述充电口和所述电池模块之间的接触器,所述接触器为如上任一方案所述的接触器。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辆的有益效果与上述接触器的有益效果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接触器的部分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另一种接触器的部分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另一种接触器的部分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接触器中灭弧磁体结构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的接触器变换电流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接触器中灭弧磁体结构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的接触器变换电流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接触器中灭弧磁体结构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的接触器变换电流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接触器中灭弧磁体结构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中的接触器变换电流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具有四个灭弧磁体结构的接触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接触器中灭弧磁体结构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13中的接触器变换电流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接触器中灭弧磁体结构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图15中的接触器变换电流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储能***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8为充电桩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9为车辆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储能***;
11、电池模块;12、直流塑壳断路器;13、接触器;14、DC-DC模块;
20、充电桩;
21、AC-DC模块;22、接触器组;23、分流器;24、充电枪;
30、车辆;
31、充电口;32、熔断器;
11、接触器;
110、灭弧磁体结构;120、灭弧栅片组件;
111、磁体单元;
1111、第一磁体单元;1112、第二磁体单元;1113、第三磁体单元;1114、第四磁体单元;1115、第五磁体单元;1116、第六磁体单元;1117、第七磁体单元;1118、第八磁体单元;
200、触头组件;
300、导电桥架;
400、环形固定框;
500、安装框架。
通过上述附图,已示出本申请明确的实施例,后文中将有更详细的描述。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是为了通过任何方式限制本申请构思的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申请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磁吹灭弧是利用电弧在磁场的作用下受力而产生运动,电弧被迅速冷却,从而使电弧熄灭。然而,在相关技术中,采用磁吹灭弧的方式进行灭弧的接触器为了满足小型化的要求,使得其内设的用于灭弧的永磁体的磁场强度有限,进而使得接触器产生的电弧所受的洛伦兹力有限,从而使得接触器不能有效的分断电弧,进而使得接触器的灭弧效果不好。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通过采用具有磁场增强侧的灭弧磁体结构,来增大接触器产生的电弧所受的洛伦兹力,从而使得接触器有效的分断电弧,改善接触器的灭弧效果。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接触器包括灭弧磁体结构110和触头组件200,灭弧磁体结构110具有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第一侧为灭弧磁体结构110的磁场增强侧,第二侧为灭弧磁体结构110的磁场减弱侧。
触头组件200包括相对设置的动触头和静触头,动触头能够向靠近静触头的方向移动以与静触头接触,进而实现动触头与静触头导通,或向远离静触头的方向移动以与静触头分离,进而实现动触头与静触头的断开,动触头与静触头在导通和断开过程中会产生电弧,该电弧会灼烧静触头和动触头,导致静触头和动触头的使用寿命降低。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触头组件200设置于灭弧磁体结构110的第一侧,也就是说,触头组件200设置于灭弧磁体结构110的磁场增强侧,灭弧磁体结构110配置为将动触头和静触头之间产生的电弧从动触头和静触头之间移出,进而减小动触头和静触头之间产生的电弧对静触头和动触头损害。
在相关技术中,为了满足接触器小型化的要求,采用磁吹灭弧的方式进行灭弧的接触器内设的用于灭弧的永磁体的体积有限,磁场强度有限,使得动触头和静触头之间产生的电弧所受的洛伦兹力有限,从而使得接触器不能有效的分断电弧,进而使得接触器的灭弧效果不好。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接触器中,触头组件200设置于灭弧磁体结构110的磁场增强侧,在采用等量的磁体单元的情况下,相较于相关技术中的用于接触器灭弧的永磁体,灭弧磁体结构110的磁场增强侧的磁场显著增强,由此使得触头组件200产生的电弧所受的洛伦兹力显著增加,进而使得接触器能够有效的分断电弧,从而使得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接触器在满足接触器小型化要求的情况下,能够改善接触器的灭弧效果,进而减小动触头和静触头之间产生的电弧对静触头和动触头损害,增加了接触器的使用寿命。
请继续参考图1、图2和图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接触器的灭弧磁体结构110可以为直线形结构,也可以为环形结构,下面对直线形结构的灭弧磁体结构110和环形结构的灭弧磁体结构110进行分别阐述。
请一并参考图4、图8和图12,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灭弧磁体结构110为直线形结构,灭弧磁体结构110的数量至少为两个,所有灭弧磁体结构110分为两组,每组中的各灭弧磁体结构110的磁场增强侧均位于同一侧,且两组灭弧磁体结构110的磁场增强侧相对。也就是说,灭弧磁体结构110可以如图4和图8所示,其数量为两个,两个灭弧磁体结构110分为两组,一组一个灭弧磁体结构110,且两个灭弧磁体结构110的磁场增强侧相对;灭弧磁体结构110也可以如图12所示,其数量为四个,四个灭弧磁体结构110分为两组,每组两个灭弧磁体结构110,各组中的灭弧磁体结构110的磁场增强侧位于同一侧,请参照图12,在图12中,左侧的两个灭弧磁体结构110为一组,其磁场增强侧均位于右侧,右侧的两个灭弧磁体结构110为一组,其磁场增强侧均位于左侧;当然,灭弧磁体结构110的数量还可以为三个、五个等,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示例性的,以灭弧磁体结构110的数量为两个和四个进行说明。
当灭弧磁体结构110的数量为两个时,灭弧磁体结构110的设置方式具有多种形式,示例性的,本申请实施例就以下几种形式进行说明:
第一种设置方式,请参考图4,两个灭弧磁体结构110均包括沿第一直线方向依次排布的三个磁体单元111,第一直线方向即为灭弧磁体结构110的长度方向。在同一个灭弧磁体结构110中:位于两端的两个磁体单元111的指向相反,且均与第一直线方向平行,位于中间的磁体单元111的指向与第一直线方向垂直。其中,磁体单元111的指向为磁体单元111的S极指向N极的方向。在第一种灭弧磁体结构110的设置方式中,触头组件20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触头组件200分别位于两个灭弧磁体结构110的磁场增强侧,且每个触头组件200与位于中间的磁体单元111正对。
在第一种灭弧磁体结构110的设置方式中,在灭弧磁体结构110的磁场增强侧,且与位于中间的磁体单元111正对的区域的磁场强度较强且磁场分布均匀,利于灭弧磁体结构110将动触头和静触头之间产生的电弧从动触头和静触头之间移出。
值得说明的是,在第一种灭弧磁体结构110的设置方式中,灭弧磁体结构110可以由一个磁体按照上述三个磁体单元111的指向进行充磁形成,灭弧磁体结构110也可以由三个指向不同的磁体拼接形成,即每个磁体单元为一个磁体。
在第一种灭弧磁体结构110设置方式中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在同一个灭弧磁体结构110中:位于两端的两个磁体单元111中的两个S极靠近位于中间的磁体单元111,位于中间的磁体单元111的S极靠近灭弧磁体结构110的磁场增强侧,此磁体单元111排布方式与三个磁体单元111的指向相同,且均与第一直线方向垂直的排布方式相比,其其中一侧的磁场显著增强,且与该磁场增强侧相对的一侧的磁场显著减弱。在该实施方式中,请一并参考图4和图5,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接触器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的接触器变换电流方向的结构示意图,在图4中,×表示电流流向为垂直于图4平面的方向向内,·表示电流流向为垂直于图4平面的方向向外,箭头表示电弧在磁场中所受洛伦兹力方向,同样,在图5中,×表示电流流向为垂直于图5平面的方向向内,·表示电流流向为垂直于图5平面的方向向外,箭头表示电弧在磁场中所受洛伦兹力方向。当触头组件200的数量为两个时,两个触头组件200的动触头通过导电桥架300导通,以使两个触头组件200作为同一极性导电线路中的两个断点的连接点。由图4和图5可见,图4中的电流方向与图5中的电流方向相反,但灭弧磁体结构110均能够将动触头和静触头之间产生的电弧从动触头和静触头之间移出,且移出的效果相同,因此,该接触器满足无极性的要求,使得该接触器安装更加方便,达到***双向保护的需求。
在第一种灭弧磁体结构110设置方式中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在其中一个灭弧磁体结构110中:位于两端的两个磁体单元111中的两个S极靠近位于中间的磁体单元111,位于中间的磁体单元111的S极靠近灭弧磁体结构110的磁场增强侧;在另一个灭弧磁体结构110中:位于两端的两个磁体单元111中的两个N极靠近位于中间的磁体单元111,位于中间的磁体单元111的N极靠近灭弧磁体结构110的磁场增强侧;上述两种磁体单元111排布方式与三个磁体单元111的指向相同,且均与第一直线方向垂直的排布方式相比,均为其中一侧的磁场显著增强,且与该磁场增强侧相对的一侧的磁场显著减弱。在该实施方式中,请一并参考图6和图7,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接触器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中的接触器变换电流方向的结构示意图,在图6中,×表示电流流向为垂直于图6平面的方向向内,·表示电流流向为垂直于图6平面的方向向外,箭头表示电弧在磁场中所受洛伦兹力方向,同样,在图7中,×表示电流流向为垂直于图7平面的方向向内,·表示电流流向为垂直于图7平面的方向向外,箭头表示电弧在磁场中所受洛伦兹力方向。当触头组件200的数量为两个时,两个触头组件200的动触头通过导电桥架300导通,以使两个触头组件200作为同一极性导电线路中的两个断点的连接点。由图6和图7可见,图6中的电流方向与图7中的电流方向相反,但灭弧磁体结构110均能够将动触头和静触头之间产生的电弧从动触头和静触头之间移出,且移出的效果相同,因此,该接触器满足无极性的要求,使得该接触器安装更加方便,达到***双向保护的需求。
第二种设置方式,请参考图8,两个灭弧磁体结构110均包括沿第二直线方向依次排布的第一磁体单元1111、第二磁体单元1112、第三磁体单元1113、第四磁体单元1114和第五磁体单元1115,第二直线方向即为灭弧磁体结构110的长度方向。在同一个灭弧磁体结构110中:第一磁体单元1111的指向和第五磁体单元1115的指向相同,且均与第二直线方向平行,第二磁体单元1112的指向和第四磁体单元1114的指向相反,且均与第二直线方向垂直,第三磁体单元1113的指向与第一磁体单元1111的指向相反。其中,各磁体单元的指向为各磁体单元的S极指向N极的方向。在第二种灭弧磁体结构110的设置方式中,触头组件200的数量为四个,每两个触头组件200为一组,每组中的两个触头组件200的动触头通过导电桥架300导通。在两组触头组件200中,其中一组的两个触头组件200分别位于两个灭弧磁体结构110的磁场增强侧,且分别与两个灭弧磁体结构110的第二磁体单元1112正对,另一组的两个触头组件200分别位于两个灭弧磁体结构110的磁场增强侧,且分别与两个灭弧磁体结构110的第四磁体单元1114正对。
在第二种灭弧磁体结构110设置方式中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在同一个灭弧磁体结构110中:第一磁体单元1111的S极靠近第二磁体单元1112,第二磁体单元1112的S极靠近灭弧磁体结构110的磁场增强侧。由上述第一磁体单元1111的指向和第五磁体单元1115的指向相同,第二磁体单元1112的指向和第四磁体单元1114的指向相反,第三磁体单元1113的指向与第一磁体单元1111的指向相反,可以推出,第三磁体单元1113、第四磁体单元1114和第五磁体单元1115的指向。也就是说,在该实施方式中,在同一个灭弧磁体结构110中:第一磁体单元1111的S极靠近第二磁体单元1112,第二磁体单元1112的S极靠近灭弧磁体结构110的磁场增强侧,第三磁体单元1113的S极靠近第二磁体单元1112,第四磁体单元1114的N极靠近灭弧磁体结构110的磁场增强侧,第五磁体单元1115的N极靠近第四磁体单元1114。同样,与五个磁体单元的指向相同,且均与第二直线方向垂直的排布方式相比,五个磁体单元按照灭弧磁体结构110的第二种设置方式排布后,其其中一侧的磁场显著增强,且与该磁场增强侧相对的一侧的磁场显著减弱。即如图8所示,图8中左侧的灭弧磁体结构110的磁场增强侧位于该灭弧磁体结构110的右侧,磁场减弱侧位于该灭弧磁体结构110的左侧。
此外,接触器内设的灭弧磁体结构110为上述的第二种设置方式(如图8所示的设置方式)时,接触器也满足无极性的要求。请一并参考图8和图9,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接触器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8中的接触器变换电流方向的结构示意图,在图8中,×表示电流流向为垂直于图8平面的方向向内,·表示电流流向为垂直于图8平面的方向向外,箭头表示电弧在磁场中所受洛伦兹力方向,同样,在图9中,×表示电流流向为垂直于图9平面的方向向内,·表示电流流向为垂直于图9平面的方向向外,箭头表示电弧在磁场中所受洛伦兹力方向。当同一导电桥架300连接两个动触头时,与两个动触头配合的静触头作为同一极性导电线路中的两个断点的连接点,由图8和图9可见,图8中的电流方向与图9中的电流方向相反,但灭弧磁体结构110均能够将动触头和静触头之间产生的电弧从动触头和静触头之间移出,且移出的效果相同,因此,该接触器满足无极性的要求,使得该接触器安装更加方便,达到***双向保护的需求。
在第二种灭弧磁体结构110设置方式中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在其中一个灭弧磁体结构110中:第一磁体单元1111的S极靠近第二磁体单元1112,第二磁体单元1112的S极靠近灭弧磁体结构110的磁场增强侧;在另一个灭弧磁体结构110中:第一磁体单元1111的N极靠近第二磁体单元1112,第二磁体单元1112的N极靠近灭弧磁体结构110的磁场增强侧。由上述第一磁体单元1111的指向和第五磁体单元1115的指向相同,第二磁体单元1112的指向和第四磁体单元1114的指向相反,第三磁体单元1113的指向与第一磁体单元1111的指向相反,可以推出,两个灭弧磁体结构110的第三磁体单元1113、第四磁体单元1114和第五磁体单元1115的指向。上述两种灭弧磁体结构110的五个磁体单元的排布方式与五个磁体单元的指向相同,且均与第二直线方向垂直的排布方式相比,均为其中一侧的磁场显著增强,且与该磁场增强侧相对的一侧的磁场显著减弱。即如图10所示,图10中左侧的灭弧磁体结构110的磁场增强侧位于该灭弧磁体结构110的右侧,磁场减弱侧位于该灭弧磁体结构110的左侧,右侧的灭弧磁体结构110的磁场增强侧位于该灭弧磁体结构110的左侧,磁场减弱侧位于该灭弧磁体结构110的右侧。
此外,接触器内设的灭弧磁体结构110为上述的第二种设置方式(如图10所示的设置方式)时,接触器也满足无极性的要求。请一并参考图10和图11,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接触器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11为图10中的接触器变换电流方向的结构示意图,在图10中,×表示电流流向为垂直于图10平面的方向向内,·表示电流流向为垂直于图10平面的方向向外,箭头表示电弧在磁场中所受洛伦兹力方向,同样,在图11中,×表示电流流向为垂直于图11平面的方向向内,·表示电流流向为垂直于图11平面的方向向外,箭头表示电弧在磁场中所受洛伦兹力方向。当同一导电桥架300连接两个动触头时,与两个动触头配合的静触头作为同一极性导电线路中的两个断点的连接点,由图10和图11可见,图10中的电流方向与图11中的电流方向相反,但灭弧磁体结构110均能够将动触头和静触头之间产生的电弧从动触头和静触头之间移出,且移出的效果相同,因此,该接触器满足无极性的要求,使得该接触器安装更加方便,达到***双向保护的需求。
值得说明的是,同样,在第二种灭弧磁体结构110的设置方式中,灭弧磁体结构110可以由一个磁体按照上述五个磁体单元的指向进行充磁形成,灭弧磁体结构110也可以由五个指向不同的磁体拼接形成,即每个磁体单元为一个磁体。
当灭弧磁体结构110的数量为四个时,示例性的,灭弧磁体结构110的设置方式可以为如下设置方式:请参照图12,在四个灭弧磁体结构110中,各灭弧磁体结构110的设置方式均与第一种灭弧磁体结构110的设置方式相同,四个灭弧磁体结构110分为两组,每组两个灭弧磁体结构110,每组中的各灭弧磁体结构110的磁场增强侧均位于同一侧,且两组灭弧磁体结构110的磁场增强侧正对。触头组件200的数量为四个,每两个触头组件200为一组,每组中的两个触头组件200的动触头通过导电桥架300导通。在两组触头组件200中,其中一组的两个触头组件200分别位于两个相对的灭弧磁体结构110的磁场增强侧,且分别与两个灭弧磁体结构110中位于中间的磁体单元111正对,另一组的两个触头组件200分别位于另外两个相对的灭弧磁体结构110的磁场增强侧,且分别与两个灭弧磁体结构110中位于中间的磁体单元111正对。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便于灭弧磁体结构110的固定安装,示例性的,如图12所述,相对的两个灭弧磁体结构110通过安装固定框固定。
可以理解的是,触头组件200的数量不限于上述的两个和四个,其也可以为三个或四个以上,同一导电桥架300可以同时连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触头组件200。当同一导电桥架300连接两个动触头时,与两个动触头配合的静触头作为同一极性导电线路中的两个断点的连接点;当同一导电桥架300同时连接两个以上的动触头时,每个静触头可以作为一个电连接点,此时,接触器可以实现同一极性电路的多个电连接点的同时导通。
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请一并参考图13和图15,灭弧磁体结构110的数量为一个,灭弧磁体结构110为环形结构,灭弧磁体结构110包括环形固定框400,以及设置于环形固定框400上的多个磁体单元。可选的,磁体单元的数量为八个,环形固定框为圆形框,八个磁体单元均匀设置于圆形框上,磁体单元均匀的设置于环形固定框400上能够使得灭弧磁体结构110的磁场分布均匀。
可以理解的是,呈环形结构的灭弧磁体结构110的磁体单元的数量不限于八个,其还可以为更多个,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以呈环形结构的灭弧磁体结构110的磁体单元的数量为八个为例进行说明,为了便于说明,八个磁体单元沿圆形框的圆周方向依次为第一磁体单元1111至第八磁体单元1118,即,第一磁体单元1111、第二磁体单元1112、第三磁体单元1113、第四磁体单元1114、第五磁体单元1115、第六磁体单元1116、第七磁体单元1117和第八磁体单元1118。
值得说明的是,环形固定框可以为固定框架,也可以为一个环形的磁体,当环形固定框为固定框架时,环形固定框400上设置的多个磁体单元为多个磁体,多个磁体分别固定在环形固定框上形成灭弧磁体结构110;当环形固定框为一个环形的磁体时,环形固定框400上设置的多个磁体单元通过对环形的磁体的不同区域进行充磁形成,也就是说,灭弧磁体结构110为环形结构时,灭弧磁体结构110由一个环形的磁体按照设置于其上的多个磁体单元的指向进行充磁形成。
当呈环形结构的灭弧磁体结构110的磁体单元的数量为八个时,灭弧磁体结构110的设置方式可以为如下两种形式:
第一种形式:沿圆形框的圆周方向任意相邻的两个磁体单元中,该两个磁体单元的指向之间的夹角为45°。其中,磁体单元的指向为磁体单元的S极指向N极的方向。
可选的,请参照图13,在八个磁体单元中,第一磁体单元1111与第五磁体单元1115相对于圆形框的中心中心对称,且第一磁体单元与第五磁体单元的指向均为沿圆形框的径向指向圆形框的中心。基于在呈环形结构的灭弧磁体结构110的第一种形式中,沿圆形框的圆周方向任意相邻的两个磁体单元中,该两个磁体单元的指向之间的夹角为45°,能够确定剩余的磁体单元的指向,且能够确定第二磁体单元1112与第六磁体单元1116相对于圆形框的中心中心对称,第三磁体单元1113与第七磁体单元1117相对于圆形框的中心中心对称,第四磁体单元1114与第八磁体单元1118相对于圆形框的中心中心对称。此时,灭弧磁体结构110的磁场增强侧位于呈环形结构的灭弧磁体结构110的外侧。
在呈环形结构的灭弧磁体结构110的第一种形式中,触头组件200的数量为四个,每两个触头组件200为一组,每组中的两个触头组件200的动触头通过导电桥架300导通。在两组触头组件200中,其中一组的两个触头组件200分别与第一磁体单元1111和第七磁体单元1117正对,另一组的两个触头组件200分别与第三磁体单元1113和第五磁体单元1115的正对。
请一并参考图13和图14,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接触器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14为图13中的接触器变换电流方向的结构示意图,在图13中,×表示电流流向为垂直于图13平面的方向向内,·表示电流流向为垂直于图13平面的方向向外,箭头表示电弧在磁场中所受洛伦兹力方向,同样,在图14中,×表示电流流向为垂直于图14平面的方向向内,·表示电流流向为垂直于图14平面的方向向外,箭头表示电弧在磁场中所受洛伦兹力方向。由图13和图14可见,图13中的电流方向与图14中的电流方向相反,但灭弧磁体结构110均能够将动触头和静触头之间产生的电弧从动触头和静触头之间移出,且移出的效果相同,因此,该接触器满足无极性的要求,使得该接触器安装更加方便,达到***双向保护的需求。
第二种形式:沿圆形框的圆周方向任意相邻的两个磁体单元中,该两个磁体单元的指向之间的夹角为135°。其中,磁体单元的指向为磁体单元的S极指向N极的方向。
可选的,请参照图15,与在呈环形结构的灭弧磁体结构110的第一种形式相同,在八个磁体单元中,第一磁体单元1111与第五磁体单元1115相对于圆形框的中心中心对称,且第一磁体单元与第五磁体单元的指向均为沿圆形框的径向指向圆形框的中心。基于在呈环形结构的灭弧磁体结构110的第一种形式中,沿圆形框的圆周方向任意相邻的两个磁体单元中,该两个磁体单元的指向之间的夹角为135°,能够确定剩余的磁体单元的指向,且能够确定第二磁体单元1112与第六磁体单元1116相对于圆形框的中心中心对称,第三磁体单元1113与第七磁体单元1117相对于圆形框的中心中心对称,第四磁体单元1114与第八磁体单元1118相对于圆形框的中心中心对称。此时,灭弧磁体结构110的磁场增强侧位于呈环形结构的灭弧磁体结构110的内侧。
在呈环形结构的灭弧磁体结构110的第二种形式中,触头组件200的数量为四个,每两个触头组件200为一组,每组中的两个触头组件200的动触头通过导电桥架300导通;在两组触头组件200中,其中一组的两个触头组件200分别与第一磁体单元1111和第七磁体单元1117正对,另一组的两个触头组件200分别与第三磁体单元1113和第五磁体单元1115的正对。
同样,接触器内设的呈环形结构的灭弧磁体结构110为第二种形式时,接触器也满足无极性的要求。请一并参考图15和图16,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接触器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16为图15中的接触器变换电流方向的结构示意图,在图15中,×表示电流流向为垂直于图15平面的方向向内,·表示电流流向为垂直于图15平面的方向向外,箭头表示电弧在磁场中所受洛伦兹力方向,同样,在图16中,×表示电流流向为垂直于图16平面的方向向内,·表示电流流向为垂直于图16平面的方向向外,箭头表示电弧在磁场中所受洛伦兹力方向。由图15和图16可见,图15中的电流方向与图16中的电流方向相反,但灭弧磁体结构110均能够将动触头和静触头之间产生的电弧从动触头和静触头之间移出,且移出的效果相同,因此,该接触器满足无极性的要求,使得该接触器安装更加方便,达到***双向保护的需求。
在上述灭弧磁体结构110为直线形结构,且灭弧磁体结构110的数量为两个或四个的实施方式中,以及在上述灭弧磁体结构110为环形结构,且灭弧磁体结构110的数量为一个的实施方式中,灭弧磁体结构110的设置方式还可以为:灭弧磁体结构110中的所有的N极与S极互换方向,也就是说,灭弧磁体结构110中的所有的磁体单元111的指向沿顺时针转动180°,或灭弧磁体结构110中的所有的磁体单元111的指向沿逆时针转动180°,此设置方式依旧能够使得灭弧磁体结构110的其中一侧为磁场增强侧,且与磁场增强侧相对的一侧为磁场减弱侧。
在上述所有灭弧磁体结构110的设置方式中,灭弧磁体结构110的设置方式均为通过改变磁体单元111的排布方式来增强灭弧磁体结构110其中一侧的磁场强度,其相较于磁体单元的排布方式相同(各磁体单元的指向相同)的永磁体,灭弧磁体结构110的磁场增强侧的磁场强度显著增强。该方式能够在不增加接触器成本的情况下,使得接触器灭弧效果更好,且更稳定。
为了进一步增强接触器的灭弧效果,如图1和图8所示,接触器还包括多个灭弧栅片组件120,多个灭弧栅片组件120与多个触头组件200一一对应,在相对应的灭弧栅片组件120和触头组件200中,灭弧栅片组件120位于触头组件200旁,每个触头组件200的静触头包括静触点以及围绕静触点设置的引弧片,引弧片配置为引弧片与灭弧磁体结构110配合,将动触头与静触头之间产生的电弧引入灭弧栅片组件120。也就是说,灭弧磁体结构110将动触头与静触头之间产生的电弧从动触头和静触头之间移出至引弧片上,并促使电弧自引弧片进入灭弧栅片组件120内,以快速、有效的对动触头与静触头之间产生的电弧进行灭弧处理,灭弧磁体结构110、引弧片与灭弧栅片组件120配合灭弧,极大的改善了接触器的灭弧效果,延长了接触器的使用寿命。
可选的,灭弧栅片组件120包括两个间隔且相对设置的固定框,两个固定框内均设有多片间隔设置的灭弧片。基于该接触器能够满足无极性的要求,在该接触器的电流流向相反时,电弧所受的洛伦兹力的方向相反,因此,两个固定框均设置于触头组件200旁,且分别位于动触头和静触头之间产生的电弧的移动方向的起始区和结束区,也就是说,两个固定框均设置于触头组件200旁,且分别位于动触头和静触头之间产生的电弧的移动方向的前方和后方。此设置能够使得接触器满足无极性的要求,使得该接触器安装更加方便,达到***双向保护的需求。
基于同样的发明构思,请参照图17,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储能***10,该储能***10包括如上任一方案的接触器13。示例性的,如图17所示,储能***10包括依次连接的电池模块11、直流塑壳断路器12、接触器13和直流电压变换模块(DC-DC模块14),接触器13为如上任一方案的接触器13,接触器13设置于直流塑壳断路器12和DC-DC模块14,用于控制线路的导通和断开,直流塑壳断路器12能够在电流超过跳脱设定后自动切断电流保护回路,DC-DC模块14将电池模块11提供的电压转换成用电设备所需电压。
基于同样的发明构思,请参照图18,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充电桩20,该充电桩20包括如上任一方案的接触器13。示例性的,如图18所示,充电桩20还包括依次连接的交流转直流电源模块(AC-DC模块21)、直流电压变换模块(DC-DC模块14)、接触器组22、分流器23、接触器13和充电枪24,接触器组22包括如上任一方案的若干个接触器13,也就是说,充电桩20除了包括如上任一方案的接触器13外,还包括依次连接的交流转直流电源模块(AC-DC模块21)、直流电压变换模块(DC-DC模块14)、分流器23和充电枪24;接触器13的数量为多个,其中一个接触器13连接于分流器23和充电枪24之间,剩余接触器13连接于直流电压变换模块和分流器23之间。接触器组22的若干个接触器13一起组成共享开关矩阵控制总回路通断,分流器23和充电枪24之间的接触器13用于控制充电枪24的通断,AC-DC模块21用于将交流电转换成直流电,DC-DC模块14用于将前级直流电转换成汽车充电所用电压,分流器23用于检测回路中电流大小。
基于同样的发明构思,请参照图19,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30,该车辆30包括充电口31、电池模块11以及连接于充电口31和电池模块11之间的接触器13,接触器13为如上任一方案的接触器13。示例性的,如图19所示,该车辆30包括依次连接的充电口31、接触器13、熔断器32和电池模块11,熔断器32用于在电流超过阈值时熔断,以分断电路完成保护,连接于充电口31与熔断器32之间的接触器13用于控制车上回路的通断。
值得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辆30中的电池模块11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储能***10中的电池模块11仅为一个统称,其具体的设置方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本申请旨在涵盖本申请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申请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申请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申请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书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申请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来限制。

Claims (15)

1.一种接触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灭弧磁体结构,所述灭弧磁体结构具有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第一侧为所述灭弧磁体结构的磁场增强侧,所述第二侧为所述灭弧磁体结构的磁场减弱侧;
所述灭弧磁体结构的第一侧设置有触头组件,所述触头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动触头和静触头;
所述灭弧磁体结构配置为将所述动触头和所述静触头之间产生的电弧从所述动触头和所述静触头之间移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灭弧磁体结构为直线形结构;
所述灭弧磁体结构的数量至少为两个,所有所述灭弧磁体结构分为两组,每组中的各所述灭弧磁体结构的磁场增强侧均位于同一侧,且两组灭弧磁体结构的磁场增强侧相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灭弧磁体结构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灭弧磁体结构均包括沿第一直线方向依次排布的三个磁体单元;
在同一个所述灭弧磁体结构中:位于两端的两个所述磁体单元的指向相反,且均与所述第一直线方向平行,位于中间的所述磁体单元的指向与所述第一直线方向垂直;所述磁体单元的指向为磁体单元的S极指向N极的方向;
所述触头组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触头组件分别位于两个所述灭弧磁体结构的磁场增强侧,且每个所述触头组件与位于中间的所述磁体单元正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触器,其特征在于,在同一个所述灭弧磁体结构中:
位于两端的两个所述磁体单元中的两个S极靠近位于中间的所述磁体单元;
位于中间的所述磁体单元的S极靠近所述灭弧磁体结构的磁场增强侧。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灭弧磁体结构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灭弧磁体结构均包括沿第二直线方向依次排布的第一磁体单元、第二磁体单元、第三磁体单元、第四磁体单元和第五磁体单元;
在同一个所述灭弧磁体结构中:所述第一磁体单元的指向和所述第五磁体单元的指向相同,且均与所述第二直线方向平行,所述第二磁体单元的指向和所述第四磁体单元的指向相反,且均与所述第二直线方向垂直,所述第三磁体单元的指向与所述第一磁体单元的指向相反;所述磁体单元的指向为磁体单元的S极指向N极的方向;
所述触头组件的数量为四个,每两个所述触头组件为一组,每组中的两个所述触头组件的动触头通过导电桥架导通;
在两组触头组件中,其中一组的两个所述触头组件分别位于两个所述灭弧磁体结构的磁场增强侧,且分别与两个所述灭弧磁体结构的第二磁体单元正对,另一组的两个所述触头组件分别位于两个所述灭弧磁体结构的磁场增强侧,且分别与两个所述灭弧磁体结构的第四磁体单元正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接触器,其特征在于,在同一个所述灭弧磁体结构中:所述第一磁体单元的S极靠近所述第二磁体单元;所述第二磁体单元的S极靠近所述灭弧磁体结构的磁场增强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灭弧磁体结构的数量为一个,所述灭弧磁体结构包括环形固定框,以及设置于所述环形固定框上的多个磁体单元。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磁体单元的数量为八个,所述环形固定框为圆形框,八个所述磁体单元均匀设置于所述圆形框上;
沿所述圆形框的圆周方向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磁体单元中,该两个所述磁体单元的指向之间的夹角为45°或135°。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接触器,其特征在于,八个所述磁体单元沿圆形框的圆周方向分别为第一磁体单元至第八磁体单元,其中,所述第一磁体单元与第五磁体单元相对于所述圆形框的中心中心对称,且所述第一磁体单元与所述第五磁体单元的指向均为沿所述圆形框的径向指向所述圆形框的中心;
所述触头组件的数量为四个,每两个所述触头组件为一组;每组中的两个所述触头组件的动触头通过导电桥架导通;在两组所述触头组件中,其中一组的两个所述触头组件分别与第一磁体单元和第七磁体单元正对,另一组的两个所述触头组件分别与第三磁体单元和第五磁体单元的正对。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器还包括多个灭弧栅片组件,多个所述灭弧栅片组件与多个所述触头组件一一对应,在相对应的所述灭弧栅片组件和所述触头组件中,所述灭弧栅片组件位于所述触头组件旁;
每个所述触头组件的静触头包括静触点以及围绕所述静触点设置的引弧片,所述引弧片配置为与所述灭弧磁体结构配合,将所述动触头与所述静触头之间产生的电弧引入所述灭弧栅片组件。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灭弧栅片组件包括两个间隔且相对设置的固定框,两个所述固定框内均设有多片间隔设置的灭弧片;
两个所述固定框均设置于所述触头组件旁,且分别位于所述动触头和所述静触头之间产生的电弧的移动方向的起始区和结束区。
12.一种储能***,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接触器。
13.一种充电桩,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接触器。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桩还包括依次连接的交流转直流电源模块、直流电压变换模块、分流器和充电枪;
所述接触器的数量为多个,其中一个所述接触器连接于所述分流器和所述充电枪之间,剩余所述接触器连接于所述直流电压变换模块和所述分流器之间。
15.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充电口、电池模块以及连接于所述充电口和所述电池模块之间的接触器,所述接触器为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接触器。
CN202222389185.2U 2022-09-08 2022-09-08 接触器、储能***、充电桩及车辆 Active CN21856869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389185.2U CN218568692U (zh) 2022-09-08 2022-09-08 接触器、储能***、充电桩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389185.2U CN218568692U (zh) 2022-09-08 2022-09-08 接触器、储能***、充电桩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568692U true CN218568692U (zh) 2023-03-03

Family

ID=853121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389185.2U Active CN218568692U (zh) 2022-09-08 2022-09-08 接触器、储能***、充电桩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56869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200213B1 (en) Direct current circuit breaker
US10026578B2 (en) Breaker facilitating rapid movement and elongation of arc
KR101581182B1 (ko) 영구자석을 이용한 직류 양방향 스위칭 장치
CN102893360B (zh) Dc开关装置
US20230098632A1 (en) Direct current contactor and vehicle
US20140110376A1 (en) Single- or multi-pole switching device, in particular for dc applications
CN112309775B (zh) 一种直流接触器、配电盒、动力电池总成与车辆
JP5093015B2 (ja) 電磁継電器
KR20180106958A (ko) 배터리 시스템 및 이의 작동 방법
CN210167287U (zh) 双向开关触点装置
CN210467675U (zh) 一种直流灭弧装置及直流继电器
US11120963B2 (en) Double breaker switch
CN218568692U (zh) 接触器、储能***、充电桩及车辆
US10636607B2 (en) High voltage compact fused disconnect switch device with bi-directional magnetic arc deflection assembly
Schrank et al. Breaking performance of a circuit breaker influenced by a permanent magnetic field at DC voltages up to 450 V
CN218676919U (zh) 灭弧室以及隔离开关
CN109256300B (zh) 一种无极性陶瓷密封双极直流接触器
US11830690B2 (en) Arc-extinguishing unit structure for direct current air circuit breaker
RU2646620C1 (ru) Многополюсный силовой контактор
CN109119291B (zh) 一种直流接触器灭弧结构
CN109585224B (zh) 直流继电器
CN220172052U (zh) 一种断路器的直流双通道灭弧结构
CN219832465U (zh) 一种dc1500v无极性磁吹灭弧式直流隔离开关
CN218274453U (zh) 接触器的触头灭弧***以及接触器
CN218274338U (zh) 接触器的触头灭弧***以及接触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