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493438U - 钩锁机构、推拉门结构及推拉窗结构 - Google Patents

钩锁机构、推拉门结构及推拉窗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493438U
CN218493438U CN202222219015.XU CN202222219015U CN218493438U CN 218493438 U CN218493438 U CN 218493438U CN 202222219015 U CN202222219015 U CN 202222219015U CN 218493438 U CN218493438 U CN 21849343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uide
hook
hole section
hole
wind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219015.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彦红
林洲
杨肇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Hopo Window 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Hopo Window 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Hopo Window 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Hopo Window 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219015.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49343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49343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49343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门窗五金技术领域,公开一种钩锁机构、推拉门结构及推拉窗结构,包括壳体组件、传动组件和锁钩,壳体组件限定出滑动腔,其侧壁设置有避让口;传动组件沿第一方向可滑动地设置于滑动腔内;锁钩包括呈夹角设置的安装部和钩卡部,安装部连接于传动组件上;传动组件能够驱使安装部相对传动组件转动,以使钩卡部通过避让口转动伸出或转动收回滑动腔,即实现转动伸出状态或转动收回状态;传动组件能够驱使安装部相对传动组件沿第二方向移动,以减小伸出滑动腔的钩卡部与壳体组件之间的间隙。本实用新型的锁钩能够钩卡型材并拉紧,使型材之间贴合更紧密,锁合后更可靠。扇结构开启时,锁钩转动至收纳状态,避免外露,节省空间。

Description

钩锁机构、推拉门结构及推拉窗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门窗五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钩锁机构、推拉门结构及推拉窗结构。
背景技术
推拉门窗具有门窗幅大、玻璃面积大、视野开阔,采光率高、外观美观的优点,既能够增加室内的采光,又能够改善建筑物的整体形貌;其使用灵活,安全可靠性高,使用寿命长;且推拉门窗在单个平面内开启,占用空间少,安装纱窗方便,在各建筑物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如图1和图2所示,推拉门窗包括框结构10′以及设置于框结构10′内的两个扇结构20′,两个扇结构20′可相互靠近或远离,通过推拉(沿图1中箭头方向)两个扇结构20′以实现门窗的开闭。两个扇结构20′的周向分别设置有型材一30′和型材二40′。现有技术中,型材一30′和型材二40′采用勾企结构进行连接,即型材一30′的一侧边和型材二40′的一侧边上均设置有互勾结构50′,以使两个扇结构20′相互拉紧,从而增加推拉门窗中间处的抗弯强度。
现有技术存在以下缺陷:如图2所示,勾企结构的宽度m为15mm,其占用空间较大,且两个型材上互勾结构50′的勾面之间需留有足够大的间隙,图2中该间隙n为3.03mm,间隙尺寸较大,导致型材一30′和型材二40′之间贴合不够紧密,勾企结构可靠性不足。
因此,亟需一种钩锁机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勾企结构占用空间大且型材之间贴合不紧密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钩锁机构、推拉门结构及推拉窗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勾企结构占用空间大且型材之间贴合不紧密的技术问题,节约空间的同时提高美观性。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钩锁机构,包括:
壳体组件,限定出滑动腔,所述壳体组件的侧壁设置有避让口;
传动组件,沿第一方向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滑动腔内;
锁钩,包括呈夹角设置的安装部和钩卡部,所述安装部连接于所述传动组件上;
所述传动组件能够驱使所述安装部相对所述传动组件转动,以使所述钩卡部通过所述避让口实现转动伸出状态或转动收回状态;
所述传动组件能够驱使所述安装部相对所述传动组件沿第二方向移动,以减小伸出所述滑动腔的所述钩卡部与所述壳体组件之间的间隙,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钩锁机构的优选方案,所述钩卡部处于转动伸出状态时,所述钩卡部与所述第一方向平行。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钩锁机构的优选方案,所述壳体组件上沿所述第二方向设置有限位孔,所述传动组件上设置有至少部分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一导向轮廓和第二导向轮廓,所述安装部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导向轮廓可滑动配合的第一导向凸起,另一侧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导向轮廓可滑动配合的第二导向凸起,所述第一导向凸起与所述限位孔可滑动配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钩锁机构的优选方案,所述传动组件包括间隔设置并限定出容纳空间的第一导向件和第二导向件,所述安装部设置于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容纳空间与所述避让口正对设置;
所述第一导向轮廓为设置于所述第一导向件上的第一导向孔,所述第二导向轮廓为设置于所述第二导向件上的第二导向孔,所述第一导向凸起和所述第二导向凸起沿所述安装部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且所述第一导向凸起靠近所述钩卡部,所述第一导向凸起可滑动配合地穿设于所述第一导向孔和所述限位孔内,所述第二导向凸起可滑动配合地穿设于所述第二导向孔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钩锁机构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导向孔包括相连通的第一导引孔段和第二导引孔段,所述第一导引孔段朝向所述避让口倾斜设置,所述第二导引孔段背向所述避让口倾斜设置;
所述第二导向孔包括相连通的第三导引孔段和第四导引孔段,所述第三导引孔段和所述第四导引孔段均背向所述避让口倾斜设置;
所述第一导向凸起与所述第一导引孔段滑动配合时,所述第二导向凸起同步与所述第三导引孔段滑动配合,以使所述钩卡部转动伸出所述避让口,所述第一导向凸起与所述第二导引孔段滑动配合时,所述第二导向凸起同步与所述第四导引孔段滑动配合,以使所述钩卡部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钩锁机构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导向孔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导引孔段和所述第二导引孔段之间的第一过渡孔段,所述第二导向孔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三导引孔段和所述第四导引孔段之间的第二过渡孔段,所述第一过渡孔段和所述第二过渡孔段均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钩锁机构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导引孔段远离所述第二导引孔段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限位孔段,所述第二导引孔段远离所述第一导引孔段的一端设置有第二限位孔段;
所述第三导引孔段远离所述第四导引孔段的一端设置有第三限位孔段,所述第四导引孔段远离所述第三导引孔段的一端设置有第四限位孔段;
所述第一限位孔段、所述第二限位孔段、所述第三限位孔段以及所述第四限位孔段均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钩锁机构的优选方案,
所述第一导向凸起为第一导向柱,所述第一导向柱上沿周向环设有第一限位台,以形成第一台阶结构,所述安装部上设置有第一阶梯孔,所述第一台阶结构穿设于所述第一阶梯孔内,并与所述第一阶梯孔的内壁相嵌合;
所述第二导向凸起为第二导向柱,所述第二导向柱上沿周向环设有第二限位台,以形成第二台阶结构,所述安装部上设置有第二阶梯孔,所述第二台阶结构穿设于所述第二阶梯孔内,并与所述第二阶梯孔的内壁相嵌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钩锁机构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导向件和所述第二导向件中的一者上设置有一个或多个阶梯柱,另一者上设置有与所述阶梯柱数量对应的连接孔,所述阶梯柱的小径柱穿设于所述连接孔内,所述阶梯柱的大径柱支撑于所述第一导向件和所述第二导向件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钩锁机构的优选方案,所述壳体组件包括前壳和后壳,所述前壳可拆卸地扣合于所述后壳上,所述前壳和所述后壳中的一者上设置有定位柱,另一者上设置有定位孔,所述定位柱插设于所述定位孔内。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推拉门结构,包括门框以及设置于所述门框内且可推拉的第一门体和第二门体;
所述第一门体和所述第二门体中的一者上设置有如上所述的钩锁机构,所述钩锁机构的钩卡部用于钩卡并拉紧所述第一门体和所述第二门体中的另一者;和/或,
所述第一门体面向所述门框的一侧设置有如上所述的钩锁机构;和/或,
所述第二门体面向所述门框的一侧设置有如上所述的钩锁机构。
第三方面,提供一种推拉窗结构,包括窗框以及设置于所述窗框内且可推拉的第一窗体和第二窗体;
所述第一窗体和所述第二窗体中的一者上设置有如上所述的钩锁机构,所述钩锁机构的钩卡部用于钩卡并拉紧所述第一窗体和所述第二窗体中的另一者;和/或,
所述第一窗体面向所述窗框的一侧设置有如上所述的钩锁机构;和/或,
所述第二窗体面向所述窗框的一侧设置有如上所述的钩锁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钩锁机构以及包含该钩锁机构的推拉门结构和推拉窗结构,推拉门结构和推拉窗结构均包括两个可推拉打开的扇结构,两个扇结构上均设置有型材,钩锁机构嵌设于其中一个扇结构的型材上,其锁钩的钩卡部能够钩卡并拉紧另一个扇结构的型材。具体地,锁钩具有收纳状态、伸钩状态以及拉紧锁止状态,转动执手时,执手通过传动杆带动传动组件沿第一方向滑动,滑动时能够驱使安装部相对传动组件转动,以使钩卡部通过避让口转动伸出壳体组件限定出的滑动腔,直至钩卡部伸出到位,此时锁钩处于伸钩状态。传动组件在执手的带动下继续转动,从而驱使安装部相对传动组件沿第二方向移动,以使锁钩钩卡住另一型材并拉紧,即,此时锁钩处于拉紧锁止状态,其能够带动另一型材向靠近壳体组件的方向移动,以减小两个扇结构型材之间的间隙,使得型材之间贴合更紧密,锁合后更可靠。进一步地,推拉门结构或推拉窗结构在开启状态时,锁钩转动收纳于滑动腔内(处于收纳状态),避免外露,在节省占用空间的同时,提高美观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推拉门窗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中型材一和型材二的连接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钩锁机构的轴测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钩锁机构安装于第一型材上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钩锁机构在第一型材和第二型材之间的安装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钩锁机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传动组件的轴测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传动组件以及其内部的分解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锁钩与第一导向柱和第二导向柱的分解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锁钩处于收纳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锁钩在伸钩阶段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锁钩完成伸钩阶段后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锁钩在拉紧锁止阶段的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锁钩完成拉紧锁止阶段后的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第一导向柱和第二导向柱的第一位置示意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第一导向柱和第二导向柱的第二位置示意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第一导向柱和第二导向柱的第三位置示意图;
图18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第一导向柱和第二导向柱的第四位置示意图;
图19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第一导向柱和第二导向柱的第五位置示意图;
图20是在门体靠近门框的一侧或窗体靠近窗框的一侧安装钩锁机构的示意图。
图1和图2中:
10′、框结构;20′、扇结构;30′、型材一;40′、型材二;50′、互勾结构。
图3至图20中:
100、钩锁机构;200、第一型材;300、第二型材;
1、壳体组件;2、传动组件;3、锁钩;4、第一导向柱;5、第二导向柱;6、紧固螺钉;
11、前壳;12、后壳;13、滑动腔;14、避让口;15、限位孔;16、条形过孔;
111、定位孔;121、定位柱;
21、第一导向件;22、第二导向件;23、容纳空间;24、插孔;
211、第一导向孔;2111、第一限位孔段;2112、第一导引孔段;2113、第一过渡孔段;2114、第二导引孔段;2115、第二限位孔段;
221、第二导向孔;2211、第三限位孔段;2212、第三导引孔段;2213、第二过渡孔段;2214、第四导引孔段;2215、第四限位孔段;
212、连接孔;222、阶梯柱;
31、安装部;32、钩卡部;311、第一阶梯孔;312、第二阶梯孔;
41、第一限位台;51、第二限位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如图3和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钩锁机构100,可应用于推拉门结构和推拉窗结构中,该钩锁机构100包括壳体组件1、传动组件2和锁钩3。
参见图3和图6,壳体组件1限定出滑动腔13,且壳体组件1的侧壁设置有避让口14。传动组件2沿第一方向可滑动地设置于滑动腔13内,第一方向为图3中壳体组件1的长度方向。参见图8,锁钩3包括呈夹角设置的安装部31和钩卡部32,安装部31连接于传动组件2上;传动组件2能够驱使安装部31相对传动组件2转动,以使钩卡部32通过避让口14转动伸出或转动收回滑动腔13,即实现转动伸出状态或转动收回状态;传动组件2能够驱使安装部31相对传动组件2沿第二方向移动,以减小伸出滑动腔13的钩卡部32与壳体组件1之间的间隙。其中第二方向为壳体组件1的宽度方向。
推拉门结构和推拉窗结构均包括两个可推拉打开的扇结构,两个扇结构上均设置有型材,钩锁机构100嵌设于其中一个扇结构的型材上,其锁钩3的钩卡部32能够钩卡并拉紧另一个扇结构的型材。示例性地,将两个扇结构上的型材定义为第一型材200和第二型材300,参见图4,该钩锁机构100嵌设于第一型材200内部,壳体组件1的侧壁与第一型材200的表面平齐,锁钩3机构具体可通过螺丝固定于第一型材200上。锁钩3的钩卡部32能够由避让口14处转动伸出,并完成伸勾、拉紧、松开、收勾等动作,从而达到锁闭和开启窗扇的作用。
具体地,锁钩3具有收纳状态、伸钩状态以及拉紧锁止状态,转动执手时,执手通过传动杆带动传动组件2沿第一方向滑动,滑动时能够驱使安装部31相对传动组件2转动,以使钩卡部32通过避让口14转动伸出壳体组件1限定出的滑动腔13,直至钩卡部32伸出到位,此时锁钩3处于伸钩状态。传动组件2在执手的带动下继续转动,从而驱使安装部31相对传动组件2沿第二方向移动,以使锁钩3钩卡住第二型材300并拉紧(参见图5),即,此时锁钩3处于拉紧锁止状态,其能够带动第二型材300向靠近壳体组件1的方向移动,以减小两个扇结构型材之间的间隙,使得型材之间贴合更紧密,锁合后更可靠。进一步地,推拉门结构或推拉窗结构在开启状态时,锁钩3转动收纳于滑动腔13内(处于收纳状态),避免外露,在节省占用空间的同时,提高美观性。
参阅图5,第一型材200和第二型材300之间不必设置现有技术中的互勾结构,避免占用二者之间的空间,缩小了二者之间的间隙,第一型材200上的锁钩3能够钩卡并拉紧第二型材300,使得第二型材300与第一型材200之间贴合更紧密,采用该钩锁机构100后,第一型材200和第二型材300锁合后的间隙p为1mm,与现有技术相比明显减小。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执手和传动杆的结构为现有技术中推拉门窗钩锁中的常用结构,作用是带动传动组件2滑动,这里不再对其进行详细叙述。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当钩卡部32处于转动伸出状态时,钩卡部32恰好平行于第一方向,以实现平行拉紧第一型材200和第二型材300。当钩卡部32在传动组件2的带动下沿第二方向移动时,钩卡部32对第二型材300所施加的拉紧力垂直于第二型材300,以使第二型材300相对第一型材200垂直地靠近第一型材200。也就是说,平行于第一方向的钩卡部32使得第二型材300沿第二方向贴近第一型材200,而不会向其他方向偏斜。
参见图3和图6,壳体组件1上沿第二方向设置有限位孔15,传动组件2上设置有至少部分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一导向轮廓和第二导向轮廓,安装部31的一侧设置有与第一导向轮廓可滑动配合的第一导向凸起,另一侧设置有与第二导向轮廓可滑动配合的第二导向凸起,其中第一导向凸起与限位孔15可滑动配合。由于第一导向凸起受到沿第二方向延伸的限位孔15的限制,因此在传动组件2于滑动腔13内沿第一方向滑动时,第一导向凸起不会沿第一方向跟随传动组件2移动。传动组件2沿第一方向滑动时,第一导向轮廓和第二导向轮廓能够分别拨动第一导向凸起和第二导向凸起移动,而第二导向凸起在第一方向上未被限制移动,因此第二导向凸起能够相对第一导向凸起发生转动,从而带动安装部31转动,进而实现钩卡部32的转动伸出状态。
进一步地,限位孔15沿第二方向设置、以及第一导向轮廓和第二导向轮廓至少部分沿第二方向延伸的设置,使处于转动伸出状态的锁钩3在第一导向凸起和第二导向凸起的带动下能够实现沿第二方向的移动,以钩卡并拉紧第二型材300。
参见图6和图7,传动组件2包括间隔设置并限定出容纳空间23的第一导向件21和第二导向件22,安装部31设置于容纳空间23内,容纳空间23与避让口14正对设置。第一导向件21和第二导向件22呈板状,锁钩3连接于二者之间,其钩卡部32能够转动伸出容纳空间23和避让口14,以钩卡第二型材300。推拉门窗开启状态下,锁钩3转动收纳于容纳空间23内。
进一步地,参见图8,可选地,第一导向轮廓为设置于第一导向件21上的第一导向孔211,第二导向轮廓为设置于第二导向件22上的第二导向孔221。参见图3和图6,第一导向凸起和第二导向凸起分别为分设于安装部31两侧的第一导向柱4和第二导向柱5,第一导向柱4和第二导向柱5的外轮廓呈圆形,更适应与第一导向孔211和第二导向孔221的滑动配合。第一导向柱4和第二导向柱5沿安装部31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且第一导向柱4相对第二导向柱5更靠近钩卡部32。第一导向柱4穿设于第一导向孔211和限位孔15内,并与第一导向孔211和限位孔15可滑动配合,第二导向柱5穿设于第二导向孔221内,并与第二导向孔221可滑动配合。当沿第一方向驱使传动组件2移动时,第一导向件21和第二导向件22移动,第一导向孔211的内壁带动第一导向柱4在其内部活动,第二导向孔221的内壁带动第二导向柱5在其内部活动,同时,第一导向柱4被限位于壳体组件1的限位孔15内,由此带动安装部31先转动后移动,以使钩卡部32先转动伸出避让口14,后移动拉紧第二型材300。
具体地,第一导向孔211和第二导向孔221均包括五个孔段。参阅图15至图19,第一导向孔211包括沿其延伸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限位孔段2111、第一导引孔段2112、第一过渡孔段2113、第二导引孔段2114以及第二限位孔段2115。第二导向孔221包括沿其延伸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三限位孔段2211、第三导引孔段2212、第二过渡孔段2213、第四导引孔段2214以及第四限位孔段2215。
参见图10,所示的是门窗开启状态下钩锁机构100的示意图,此时锁钩3处于收纳状态,如图10中的a1图和b1图所示,锁钩3收纳于第一导向件21和第二导向件22之间,避免外露,传动组件2在滑动腔13内的位置处于最上端,如图15所示,此时,第一导向柱4位于第一限位孔段2111内,第二导向柱5位于第三限位孔段2211内。如图10中c1图所示,锁钩3未钩卡第二型材300,第二型材300能够相对第一型材200自由推拉活动。
图11至图14所示的是钩锁机构100的锁合过程示意图。参见图11,通过转动执手以带动传动组件2在滑动腔13内滑动,即向下滑动至如图11中a2图所示的状态,此过程中,第一导向柱4由第一限位孔段2111进入第一导引孔段2112,同时,第二导向柱5由第三限位孔段2211进入第三导引孔段2212,如图16所示的状态。第一导引孔段2112朝向避让口14倾斜设置,第三导引孔段2212背向避让口14倾斜设置,即,第一导引孔段2112和第三导引孔段2212的倾斜方向相反,第一导向柱4与第一导引孔段2112滑动配合时,第二导向柱5同步与第三导引孔段2212滑动配合,第一导引孔段2112和第三导引孔段2212分别通过拨动第一导向柱4和第二导向柱5使锁钩3的安装部31转动,进而使钩卡部32转出容纳空间23,并伸出壳体组件1外。如图11中a2图、b2图以及c2图所示,钩卡部32逐渐转动伸出,进入伸钩阶段,直至钩卡部32伸出到位。
继续转动执手,以带动传动组件2下滑至图12中a3图所示的状态,此过程中,如图16和图17所示,第一导向柱4由第一导引孔段2112进入第一过渡孔段2113,与此同时,第二导向柱5由第三导引孔段2212进入第二过渡孔段2213,第一过渡孔段2113和第二过渡孔段2213均沿第一方向延伸。参见图12中a3图、b3图以及c3图,当第一导向柱4进入第一过渡孔段2113、第二导向柱5进入第二过渡孔段2213时,表明钩卡部32伸出到位,伸钩阶段完成,此时钩卡部32转动至平直状态,为后续拉紧锁止第二型材300做准备。
参见图13,通过转动执手继续带动传动组件2下滑,第一导向柱4和第二导向柱5分别在第一导向孔211和第二导向孔221内壁的拨动下在孔内活动。具体地,如图17和图18所示,第一导向柱4由第一过渡孔段2113进入第二导引孔段2114,第二导向柱5由第二过渡孔段2213进入第四导引孔段2214,第一导向柱4与第二导引孔段2114滑动配合时,第二导向柱5同步与第四导引孔段2214滑动配合。第二导引孔段2114背向避让口14倾斜设置,其与第一导引孔段2112的倾斜方向相反。第四导引孔段2214背向避让口14倾斜设置,其与第三导引孔段2212的倾斜方向相同。实质上第二导引孔段2114和第四导引孔段2214相对第一方向的倾斜角度相同,以使两个孔段的内壁能够通过第一导向柱4和第二导向柱5推动锁钩3沿第二方向移动,具体到图13中的a4图、b4图以及c4图,即推动锁钩3向左移动,直至锁钩3钩卡部32的勾面与第二型材300贴合,此时钩卡部32钩卡住第二型材300,随后可继续进行拉紧。
参见图14中的a5图,传动组件2下滑至滑动腔13的最下端位置,此过程中,如图18和图19所示,第一导向柱4由第二导引孔段2114进入第二限位孔段2115,与此同时,第二导向柱5由第四导引孔段2214进入第四限位孔段2215,该阶段中,锁钩3受第一导向柱4和第二导向柱5的拨动继续拉紧所钩卡住的第二型材300,如图14中a5图、b5图以及c5图所示,使得第二型材300与第一型材200紧密贴合。第一导向柱4和第二导向柱5分别进入第二限位孔段2115和第四限位孔段2215内后,钩锁机构100的拉紧锁止阶段完成。
解锁时,通过转动执手以带动传动组件2上移,第一导向柱4由第二限位孔段2115逐渐进入第一限位孔段2111,同时第二导向柱5由第四限位孔段2215逐渐进入第三限位孔段2211,直至传动组件2滑动至滑动腔13的最上端,锁钩3转动收回于容纳空间23内,避免外露。
第一过渡孔段2113设置于第一导引孔段2112和第二导引孔段2114之间,其能够对第一导向柱4由第一导引孔段2112进入第二导引孔段2114的过程起到过渡作用;第二过渡孔段2213设置于第三导引孔段2212和第四导引孔段2214之间,其能够对第二导向柱5由第三导引孔段2212进入第四导引孔段2214的过程起到过渡作用。
进一步地,第一限位孔段2111、第二限位孔段2115、第三限位孔段2211以及第四限位孔段2215均沿第一方向延伸。当锁钩3处于收纳状态时,第一导向柱4限位于第一限位孔段2111内,第二导向柱5限位于第三限位孔段2211内,避免第一导向柱4和第二导向柱5分别在第一导向孔211和第二导向孔221内相对滑动,使锁钩3稳定处于收纳状态,仅当转动执手时,才能够通过第一导向孔211和第二导向孔221的孔壁拨动第一导向柱4和第二导向柱5。同样地,当锁钩3处于拉紧锁止状态时,第一导向柱4限位于第二限位孔段2115内,第二导向柱5限位于第四限位孔段2215内,使锁钩3稳定处于拉紧锁止状态,仅当转动执手时状态才可发生改变。
可选地,参见图9,第一导向柱4上沿周向环设有第一限位台41,以形成第一台阶结构,安装部31上设置有第一阶梯孔311,第一台阶结构穿设于第一阶梯孔311内,并与第一阶梯孔311的内壁相嵌合;第二导向柱5上沿周向环设有第二限位台51,以形成第二台阶结构,安装部31上设置有第二阶梯孔312,第二台阶结构穿设于第二阶梯孔312内,并与第二阶梯孔312的内壁相嵌合。通过台阶结构与阶梯孔的嵌合,能够对第一导向柱4和第二导向柱5在安装部31上的位置进行限定。如图9所示,第一导向柱4的上端穿设于第一导向孔211和限位孔15内,第二导向柱5的下端穿设于第二导向孔221内。
参见图8,本实施例中,第二导向件22上设置有多个阶梯柱222(具体为5个),第一导向件21上设置有与阶梯柱222数量对应的连接孔212(5个),阶梯柱222的小径柱穿设于连接孔212内,阶梯柱222的大径柱支撑于第一导向件21和第二导向件22之间,以使第一导向件21和第二导向件22之间形成用于容纳锁钩3的容纳空间23。同时,小径柱与连接孔212的插接还能够实现第一导向件21和第二导向件22的快速对位。
可以理解的是,阶梯柱222的数量和分布无特殊限定,可根据需求设置。而且,也可以在第一导向件21上设置阶梯柱222,而在第二导向件22上设置连接孔212。
参见图3和图6,壳体组件1包括前壳11和后壳12,前壳11可拆卸地扣合于后壳12上。前壳11和后壳12扣合后通过紧固螺钉6连接。进一步地,前壳11上设置有定位孔111,后壳12上设置有定位柱121,二者扣合时,定位柱121插设于定位孔111内,以实现二者的预固定,随后即可通过紧固螺钉6连接。通过设置定位孔111和定位柱121,还能够确保后壳12上的螺钉孔与前壳11上用于穿设螺钉的安装孔准确对位。
当然,也可以在后壳12上设置定位孔111,在前壳11上设置定位柱121,定位孔111和定位柱121的数量和分布也不做特殊限定,只需要一一对应插接即可。
本实施例中,后壳12的厚度比前壳11厚度大,因此将避让口14设置于后壳12的侧壁上,不会过多削弱其强度。
参见图6,前壳11上沿第一方向设置有两个条形过孔16,第一导向件21和第二导向件22上均设置有两个插孔24,且二者上的插孔24正对。与执手联动的传动杆上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两个拨叉,每个拨叉均穿过一个条形过孔16,并插设于第一导向件21和第二导向件22上的插孔24内。当转动执手时,执手带动传动杆移动,传动杆上的拨叉在条形过孔16内移动,且拨叉通过与插孔24的配合带动第一导向件21和第二导向件22沿第一方向滑动。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推拉门结构,包括门框以及设置于门框内且可推拉的第一门体和第二门体。第一门体和第二门体中的一者上设置有如上所述的钩锁机构100,钩锁机构100的钩卡部32用于钩卡并拉紧第一门体和第二门体中的另一者。具体地,第一门体的侧边型材为第一型材200,第二门体侧边型材为第二型材300,钩锁机构100嵌设于第一型材200(或第二型材300)内,其钩卡部32能够钩卡并拉紧第二型材300(第一型材200),使得第一门体和第二门体的连接处间隙更小,锁合后更可靠。
第一门体面向门框的一侧和/或第二门体面向门框的一侧也可设置有如上所述的钩锁机构100。以第一门体为例,参见图20,第一门体的侧边型材为第一型材200,门框的侧边型材为第二型材300,钩锁机构100嵌设于第一门体的第一型材200内,其钩卡部32能够钩卡并拉紧门框侧边的第二型材300。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推拉窗结构,包括窗框以及设置于窗框内且可推拉的第一窗体和第二窗体。与上述推拉门结构相同,第一窗体和第二窗体中的一者上设置有如上所述的钩锁机构100,钩锁机构100的钩卡部32用于钩卡并拉紧第一窗体和第二窗体中的另一者;和/或,第一窗体面向窗框的一侧设置有如上所述的钩锁机构100;和/或,第二窗体面向窗框的一侧设置有如上所述的钩锁机构100。
本实施例提供的钩锁机构100,不仅适用于推拉门结构和推拉窗结构的门体和窗体之间,还适用于门体与门框之间以及窗体与窗框之间,以达到锁闭和开启推拉门、窗结构的作用,其锁闭时能够进行拉紧,锁合可靠性高,不锁闭时锁钩3能够收纳,节省空间,提高美观度。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钩锁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组件(1),限定出滑动腔(13),所述壳体组件(1)的侧壁设置有避让口(14);
传动组件(2),沿第一方向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滑动腔(13)内;
锁钩(3),包括呈夹角设置的安装部(31)和钩卡部(32),所述安装部(31)连接于所述传动组件(2)上;
所述传动组件(2)能够驱使所述安装部(31)相对所述传动组件(2)转动,以使所述钩卡部(32)通过所述避让口(14)实现转动伸出状态或转动收回状态;
所述传动组件(2)能够驱使所述安装部(31)相对所述传动组件(2)沿第二方向移动,以减小伸出所述滑动腔(13)的所述钩卡部(32)与所述壳体组件(1)之间的间隙,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钩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钩卡部(32)处于转动伸出状态时,所述钩卡部(32)与所述第一方向平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钩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1)上沿所述第二方向设置有限位孔(15),所述传动组件(2)上设置有至少部分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一导向轮廓和第二导向轮廓,所述安装部(31)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导向轮廓可滑动配合的第一导向凸起,另一侧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导向轮廓可滑动配合的第二导向凸起,所述第一导向凸起与所述限位孔(15)可滑动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钩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2)包括间隔设置并限定出容纳空间(23)的第一导向件(21)和第二导向件(22),所述安装部(31)设置于所述容纳空间(23)内,所述容纳空间(23)与所述避让口(14)正对设置;
所述第一导向轮廓为设置于所述第一导向件(21)上的第一导向孔(211),所述第二导向轮廓为设置于所述第二导向件(22)上的第二导向孔(221),所述第一导向凸起和所述第二导向凸起沿所述安装部(31)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且所述第一导向凸起靠近所述钩卡部(32),所述第一导向凸起可滑动配合地穿设于所述第一导向孔(211)和所述限位孔(15)内,所述第二导向凸起可滑动配合地穿设于所述第二导向孔(221)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钩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孔(211)包括相连通的第一导引孔段(2112)和第二导引孔段(2114),所述第一导引孔段(2112)朝向所述避让口(14)倾斜设置,所述第二导引孔段(2114)背向所述避让口(14)倾斜设置;
所述第二导向孔(221)包括相连通的第三导引孔段(2212)和第四导引孔段(2214),所述第三导引孔段(2212)和所述第四导引孔段(2214)均背向所述避让口(14)倾斜设置;
所述第一导向凸起与所述第一导引孔段(2112)滑动配合时,所述第二导向凸起同步与所述第三导引孔段(2212)滑动配合,以使所述钩卡部(32)转动伸出所述避让口(14),所述第一导向凸起与所述第二导引孔段(2114)滑动配合时,所述第二导向凸起同步与所述第四导引孔段(2214)滑动配合,以使所述钩卡部(32)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钩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孔(211)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导引孔段(2112)和所述第二导引孔段(2114)之间的第一过渡孔段(2113),所述第二导向孔(221)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三导引孔段(2212)和所述第四导引孔段(2214)之间的第二过渡孔段(2213),所述第一过渡孔段(2113)和所述第二过渡孔段(2213)均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钩锁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导引孔段(2112)远离所述第二导引孔段(2114)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限位孔段(2111),所述第二导引孔段(2114)远离所述第一导引孔段(2112)的一端设置有第二限位孔段(2115);
所述第三导引孔段(2212)远离所述第四导引孔段(2214)的一端设置有第三限位孔段(2211),所述第四导引孔段(2214)远离所述第三导引孔段(2212)的一端设置有第四限位孔段(2215);
所述第一限位孔段(2111)、所述第二限位孔段(2115)、所述第三限位孔段(2211)以及所述第四限位孔段(2215)均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钩锁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导向凸起为第一导向柱(4),所述第一导向柱(4)上沿周向环设有第一限位台(41),以形成第一台阶结构,所述安装部(31)上设置有第一阶梯孔(311),所述第一台阶结构穿设于所述第一阶梯孔(311)内,并与所述第一阶梯孔(311)的内壁相嵌合;
所述第二导向凸起为第二导向柱(5),所述第二导向柱(5)上沿周向环设有第二限位台(51),以形成第二台阶结构,所述安装部(31)上设置有第二阶梯孔(312),所述第二台阶结构穿设于所述第二阶梯孔(312)内,并与所述第二阶梯孔(312)的内壁相嵌合。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钩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件(21)和所述第二导向件(22)中的一者上设置有一个或多个阶梯柱(222),另一者上设置有与所述阶梯柱(222)数量对应的连接孔(212),所述阶梯柱(222)的小径柱穿设于所述连接孔(212)内,所述阶梯柱(222)的大径柱支撑于所述第一导向件(21)和所述第二导向件(22)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钩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1)包括前壳(11)和后壳(12),所述前壳(11)可拆卸地扣合于所述后壳(12)上,所述前壳(11)和所述后壳(12)中的一者上设置有定位柱(121),另一者上设置有定位孔(111),所述定位柱(121)插设于所述定位孔(111)内。
11.推拉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门框以及设置于所述门框内且可推拉的第一门体和第二门体;
所述第一门体和所述第二门体中的一者上设置有如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钩锁机构(100),所述钩锁机构(100)的钩卡部(32)用于钩卡并拉紧所述第一门体和所述第二门体中的另一者;和/或,
所述第一门体面向所述门框的一侧设置有如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钩锁机构(100);和/或,
所述第二门体面向所述门框的一侧设置有如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钩锁机构(100)。
12.推拉窗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窗框以及设置于所述窗框内且可推拉的第一窗体和第二窗体;
所述第一窗体和所述第二窗体中的一者上设置有如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钩锁机构(100),所述钩锁机构(100)的钩卡部(32)用于钩卡并拉紧所述第一窗体和所述第二窗体中的另一者;和/或,
所述第一窗体面向所述窗框的一侧设置有如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钩锁机构(100);和/或,
所述第二窗体面向所述窗框的一侧设置有如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钩锁机构(100)。
CN202222219015.XU 2022-08-23 2022-08-23 钩锁机构、推拉门结构及推拉窗结构 Active CN21849343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219015.XU CN218493438U (zh) 2022-08-23 2022-08-23 钩锁机构、推拉门结构及推拉窗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219015.XU CN218493438U (zh) 2022-08-23 2022-08-23 钩锁机构、推拉门结构及推拉窗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493438U true CN218493438U (zh) 2023-02-17

Family

ID=851886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219015.XU Active CN218493438U (zh) 2022-08-23 2022-08-23 钩锁机构、推拉门结构及推拉窗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49343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601743B2 (en) Side hung and bottom hung double-opening window, structure, and control device thereof
KR102002311B1 (ko) 미닫이창용 열림 보조장치
KR101744888B1 (ko) 창문의 잠금장치
JP2007204978A (ja) 建具
KR20170027987A (ko) 미닫이창용 열림 보조장치
KR20190025864A (ko) 미닫이창용 열림 보조장치
KR101915448B1 (ko) 미닫이창용 열림 보조장치
CN218493438U (zh) 钩锁机构、推拉门结构及推拉窗结构
CN203978004U (zh) 防误操作传动器组件
KR101998840B1 (ko) 미닫이창용 열림 보조장치
US20150308169A1 (en) Head-locking door lock
CN205591653U (zh) 门把手结构
KR20090119108A (ko) 창문의 기밀을 위한 자동 락킹 크리센트
KR20140104167A (ko) 회전형 후크가 구비된 도어락
JP3079037B2 (ja) シャッター
KR20120105083A (ko) 미닫이창문의 자동잠금장치
KR20160146416A (ko) 창문의 잠금장치
KR101904449B1 (ko) 미닫이형 이중창문
CN103850549B (zh) 一种在推拉门窗上装配的勾锁结构
KR102429191B1 (ko) 창호
US20050035606A1 (en) Handle for opening and closing shoji
CN1840844A (zh) 锁紧装置
CN204850772U (zh) 防盗门锁
CN110905304B (zh) 一种可复位自救门锁及舱门
JP2010275737A (ja) グレモン錠の取付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