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448336U - 电池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池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448336U
CN218448336U CN202222598912.6U CN202222598912U CN218448336U CN 218448336 U CN218448336 U CN 218448336U CN 202222598912 U CN202222598912 U CN 202222598912U CN 218448336 U CN218448336 U CN 21844833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battery pack
connection
bar
fold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598912.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留杰
王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Lithium Batter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Lithium Batter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Lithium Batter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Lithium Batter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598912.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44833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44833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44833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电池装置;该电池装置包括电池组以及连接汇流排;电池组包括多个单体电池;连接汇流排连接于电池组的端部的多个单体电池,连接汇流排包括连接部、翻折部以及层叠部;连接部连接于电池组的端部的多个单体电池;翻折部连接于连接部,翻折部与连接部之间设置有设定夹角;层叠部连接于翻折部,且层叠设于翻折部背离电池组的一侧。该电池装置在通过激光焊接连接汇流排与电池壳体的时候,不需要提高激光焊接功率,即使电池壳体的厚度较薄的情况下,也不会对电池壳体造成损伤,更不会导致电池壳体被焊穿。

Description

电池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池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工业的高速发展,随之带来的环境污染、能源短缺、资源枯竭等方面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为了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保护人类居住的环境和能源供给,电池装置的零排放作为新能源是首当其冲的选择。
但是,目前的电池装置的电池壳体在激光焊接时容易损伤。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公开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相关技术的电池壳体在激光焊接时容易损伤的不足,提供一种电池壳体在激光焊接时不容易损伤的电池装置。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池装置,包括:
电池组,包括多个单体电池;
连接汇流排,连接于所述电池组的端部的多个所述单体电池,所述连接汇流排包括:
连接部,连接于所述电池组的端部的多个所述单体电池;
翻折部,连接于所述连接部,所述翻折部与所述连接部之间设置有设定夹角;
层叠部,连接于所述翻折部,且层叠设于所述翻折部背离所述电池组的一侧。
本公开的电池装置,连接汇流排包括连接电池组的端部的多个单体电池的电极的连接部,电池组通过连接部可以输出电流。一方面,连接汇流排还包括翻折部,翻折部连接于连接部,通过翻折部可以增加连接汇流排的过流面积,连接汇流排厚度可以设置的较薄,在通过激光焊接连接汇流排与电池壳体的时候,不需要提高激光焊接功率,即使电池壳体的厚度较薄的情况下,也不会对电池壳体造成损伤,更不会导致电池壳体被焊穿;另一方面,翻折部与连接部之间设置有设定夹角,即使得翻折部相对于连接部折弯设置,而且可以减少翻折部占据电池箱内的空间,提高电池箱的空间占用率,提高电池装置的能量密度;又一方面,连接汇流排还包括层叠部,层叠部连接于翻折部,通过层叠部可以进一步增加连接汇流排的过流面积,连接汇流排厚度可以设置的较薄,在通过激光焊接连接汇流排与电池壳体的时候,不需要提高激光焊接功率,即使电池壳体的厚度较薄的情况下,也不会对电池壳体造成损伤,更不会导致电池壳体被焊穿;再一方面,层叠部层叠设于翻折部背离电池组的一侧,尽量减少层叠部占据电池箱内的空间,提高电池箱的空间占用率,提高电池装置的能量密度。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公开电池装置一示例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连接汇流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的连接汇流排的从单体电池一侧观察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的另一连接汇流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的又一连接汇流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电池组;11、电池列;111、单体电池;1111、电池壳体;1112、电池极柱;12、电池行;1a、第一电池组;1b、第二电池组;
2、连接汇流排;21、连接部;211、第一端子连接部;212、第二端子连接部;213、第一连接条;214、第二连接条;22、翻折部;221、第一部分;222、第二部分;23、层叠部;
3、绝缘层;
4、电池箱;41、底板;42、侧边框;
X、第一方向;Y、第二方向;Z、第三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公开将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它们的详细描述。此外,附图仅为本公开的示意性图解,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制。
虽然本说明书中使用相对性的用语,例如“上”“下”来描述图标的一个组件对于另一组件的相对关系,但是这些术语用于本说明书中仅出于方便,例如根据附图中所述的示例的方向。能理解的是,如果将图标的装置翻转使其上下颠倒,则所叙述在“上”的组件将会成为在“下”的组件。当某结构在其它结构“上”时,有可能是指某结构一体形成于其它结构上,或指某结构“直接”设置在其它结构上,或指某结构通过另一结构“间接”设置在其它结构上。
用语“一个”、“一”、“该”、“所述”和“至少一个”用以表示存在一个或多个要素/组成部分/等;用语“包括”和“具有”用以表示开放式的包括在内的意思并且是指除了列出的要素/组成部分/等之外还可存在另外的要素/组成部分/等;用语“第一”、“第二”和“第三”等仅作为标记使用,不是对其对象的数量限制。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本公开示例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电池装置,参照图1-图3所示,该电池装置可以包括电池组1以及连接汇流排2;电池组1可以包括多个单体电池111;连接汇流排2连接于电池组1的端部的多个单体电池111,连接汇流排2可以包括连接部21、翻折部22以及层叠部23;连接部21连接于电池组1的端部的多个单体电池111;翻折部22连接于连接部21,翻折部22与连接部21之间设置有设定夹角;层叠部23连接于翻折部22,且层叠设于翻折部22背离电池组1的一侧。
本公开的电池装置,连接汇流排2包括连接电池组1的一端部的多个单体电池111的连接部21,电池组1通过连接部21可以输出电流。一方面,连接汇流排2还包括翻折部22,翻折部22连接于连接部21,通过翻折部22可以增加连接汇流排2的过流面积,连接汇流排2厚度可以设置的较薄,在通过激光焊接连接汇流排2与电池壳体1111的时候,不需要提高激光焊接功率,即使电池壳体1111的厚度较薄的情况下,也不会对电池壳体1111造成损伤,更不会导致电池壳体1111被焊穿;另一方面,翻折部22与连接部21之间设置有设定夹角,即使得翻折部22相对于连接部21折弯设置,而且可以减少翻折部22占据电池箱4内的空间,提高电池箱4的空间占用率,提高电池装置的能量密度;又一方面,连接汇流排2还包括层叠部23,层叠部23连接于翻折部22,通过层叠部23可以进一步增加连接汇流排2的过流面积,连接汇流排2厚度可以设置的较薄,在通过激光焊接连接汇流排2与电池壳体1111的时候,不需要提高激光焊接功率,即使电池壳体1111的厚度较薄的情况下,也不会对电池壳体1111造成损伤,更不会导致电池壳体1111被焊穿;再一方面,层叠部23层叠设于翻折部22背离电池组1的一侧,尽量减少层叠部23占据电池箱4内的空间,提高电池箱4的空间占用率,提高电池装置的能量密度。
在本示例实施方式中,参照图1所示,电池装置可以包括电池箱4,电池箱4可以包括底板41、保护盖(图中未示出)和侧边框42,底板41和保护盖可以设置为矩形,在底板41的四周设置有侧边框42,侧边框42首尾连接形成矩形框,在侧边框42的另一侧设置有保护盖,保护盖与底板41相对设置。底板41、保护盖和侧边框42围绕形成容纳空间。
当然,在本公开的其他示例实施方式中,底板41和保护盖可以设置为圆形、椭圆形、梯形等等,侧边框42可以围绕形成圆形、椭圆形、梯形等等,使得电池箱4体形成为圆柱状、椭圆柱状、棱柱状等等。电池箱4体还可以时其他形状,在此不一一赘述。
在本示例实施方式中,参照图1所示,图1中的电池极柱1112由于被连接汇流排遮挡,因此,用虚线表示;在电池箱4内设置有电池模组,电池模组可以包括三个电池组1,电池组1可以包括多个单体电池111,该单体电池111可以为圆柱体。单体电池111可以包括电池壳体1111和电芯。电池壳体1111可以设置为圆柱形,即电池壳体1111可以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面和第二面,第一面和第二面均设置为圆形,在第一面和第二面之间连接有第三面,第三面设置为圆柱面。在第一面上设置有通孔。
在本示例实施方式中,在电池壳体1111的容纳部内设置有电芯,电芯设置为与电池壳体1111相适配的圆柱体。在电芯外设置有电芯保护膜,电芯保护膜设置为与电芯相适配的圆筒状,在电芯的底部设置有电芯托板,电芯托板与电芯保护膜使得电芯与电池壳体1111之间绝缘。电芯可以包括多个正极片和多个负极片。
在电芯的靠近第一表面的一侧设置有一个电池极柱1112,多个正极片均连接至电池极柱1112;电池极柱1112通过第一面上的通孔伸出电池壳体1111形成单体电池111的第一电极,第一电极可以是正极。而多个负极片均连接至第一面,第一面以及整个电池壳体1111形成单体电池111的第二电极,第二电极可以是负极。如此设置的单体电池111的正极和负极从同侧引出。当然,电池极柱1112可以是单体电池111的负极,第一面以及整个电池壳体1111可以是单体电池111的正极。
多个单体电池111的第二面可以与电池箱4的底板41通过粘接胶粘接,从而将多个单体电池111固定在电池箱4内。这种固定方法简便,而且固定较为牢固。
十二个单体电池111沿第一方向X排列形成一列电池列11;多个电池列11沿第二方向Y依次排布。相邻两列电池列11之间设置有第一间隙,同一电池列11内的相邻两个单体电池111之间设置有第二间隙。相邻两列电池列11可以错位排布,即使得一列电池列11内的单体电池111与另一列电池列11内的第二间隙相对设置。如此设置,使得沿第二方向Y排列的多个单体电池形成一电池行12,但是一行内的单体电池之间错位设置,四行电池行12形成一组电池组1,电池组1的第二方向Y的两端部均设置有四个单体电池111,而且,四个单体电池111沿第一方向X排列形成一列,即位于电池组1一端部的四个单体电池111是平齐的。另外,也可以是将四列电池列11设置形成一组电池组1。
当然,在本公开的另一些示例实施方式中,相邻两列电池列11可以不错位排布;即一列电池列11内的单体电池111与另一列电池列11内的单体电池111相对设置,一列电池列11内的第二间隙与另一列电池列11内的第二间隙相对设置。如此设置,使得沿第二方向Y排列的多个单体电池形成一电池行12一行内的单体电池之间也没有错位设置。
三个电池组1在第一方向X上排列形成一个电池模组,连接汇流排2可以用于串联连接相邻两组电池组1;因此,在本示例实施方式中,设置有两个连接汇流排。相邻两个电池组1可以为第一电池组1a和第二电池组1b,连接汇流排2可以用于串联连接第一电池组1a和第二电池组1b,连接汇流排2连接第一电池组1a的一端部的四个单体电池111的电极,且连接第二电池组1b的同一侧端部的四个单体电池111的电极。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电池行12的数量、电池列11的数量、电池组1的数量为举例说明,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定,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一个电池组1包括的电池列11的数量,一个电池组1包括的电池行12的数量,以及一个电池模组包括的电池组1的数量。
参照图1、图2和图3所示,连接部21连接于电池组1的一端部的多个单体电池111的电极,具体为,连接部21连接第一电池组1a的一端部的四个单体电池111的电极,且连接第二电池组1b的一端部的四个单体电池111的电极。
具体来讲,连接部21可以包括第一连接条213、第二连接条214、多个第一端子连接部211以及多个第二端子连接部212。
多个第一端子连接部211一一对应地连接于第一电池组1a的第二方向Y一端部的多个单体电池111的第一电极;具体为,第一端子连接部211设置为沿第二方向Y延伸的条状,第一端子连接部211的一端连接于电池极柱1112的上端面。多个第二端子连接部212一一对应地连接于第二电池组1b的一端部的多个单体电池111的第二电极;具体为,第二端子连接部212设置为弧形条状,第二端子连接部212连接于电池壳体1111的第一面。第二端子连接部212围设于电池极柱1112靠近第二连接条214的一侧。
多个第一端子连接部211均连接于第一连接条213,第一连接条213设置为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条状。多个第二端子连接部212均连接于第二连接条214,第二连接条214设置为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条状。而且第二连接条214连接于第一连接条213。
第一连接条213、第二连接条214、多个第一端子连接部211以及多个第二端子连接部212为一体成型。
而且,第一端子连接部211与电池极柱1112的上端面平行,第二端子连接部212与电池壳体1111的第一面平行;第一连接条213和第二连接条214电池极柱1112的上端面平行,电池极柱1112的上端面与电池壳体1111的第一面平行,因此,整个连接部21基本与电池极柱1112的上端面平行。
在本示例实施方式中,翻折部22连接于连接部21,翻折部22与连接部21之间设置有设定夹角;设定夹角大于等于85°且小于等于95°,且翻折部22向单体电池111一侧延伸,即翻折部22由连接部21延伸并向下(靠近底板41一侧)折弯后形成。如此设置,通过翻折部22可以增加连接汇流排2的过流面积,连接汇流排2厚度可以设置的较薄,在通过激光焊接连接汇流排2与电池壳体1111的时候,不需要提高激光焊接功率,即使电池壳体1111的厚度较薄的情况下,也不会对电池壳体1111造成损伤,更不会导致电池壳体1111被焊穿;而且可以减少翻折部22在第一方向X上和第二方向Y上占据电池箱4内的空间,提高电池箱4的空间占用率,提高电池装置的能量密度。
参照图2所示,翻折部22在第一方向X的宽度,随着与连接部21的距离的增加而减小,第一方向X与连接部21与翻折部22的连接线平行;具体地,翻折部22设置为等腰梯形的形状,且等腰梯形的下底边连接于连接部21,等腰梯形的上底边远离连接部21。由于连接部21和翻折部22需要串联连接电池组1,而且随着连接部21和翻折部22靠近相邻两个电池组1的中部连接位置,所连接的电池行的数量增加,流过连接部21和翻折部22的电流增加,将翻折部22设置为等腰梯形的结构,可以进一步增加中间部分的过流面积以保证过流能力,减小电阻,保证电池模组的电性能;而连接部21和翻折部22的边沿部连接的电池组1的数量较少,通过的电流较小,将翻折部22设置为等腰梯形的结构,可以在保证边沿部的过流要求的情况下,减少连接部21和翻折部22的重量。
由于第一电池组1a和第二电池组1b均包括四行电池行,是对称设置的,因此,将翻折部22设置为等腰梯形的结构,保证电阻以及电流的均匀性。
另外,参照图2所示,图中用虚线分隔第一部分221和第二部分222,翻折部22可以包括第一部分221和第二部分222;第一部分221连接于第一连接条213;第二部分222连接于第二连接条214,且第二部分222连接于第一部分221。由于第一电池组1a和第二电池组1b均包括四列电池列11,可以将第一部分221和第二部分222对称设置,第一部分221可以设置为直角梯形,第二部分222可以设置为直角梯形,两个直角梯形的直角腰边为一条边,两个直角梯形的下底边连接形成等腰梯形的下底边,两个直角梯形的上底边连接形成等腰梯形的上底边,两个直角梯形的斜腰边相同。
在本公开的另外一些示例实施方式中,例如,在第一电池组1a包括四行电池行12,但是第二电池组1b包括两行电池行12的情况下,可以将翻折部22设置为非等腰的梯形结构,可以将第一电池组1a一侧的腰边设置的倾斜角度较小,而将第二电池组1b一侧的腰边设置的倾斜角度较大。即第一电池组1a一侧的直角梯形的斜腰边的倾斜角度小于第二电池组1b一侧的直角梯形的斜腰边的倾斜角度。
请继续参照图2所示,层叠部23连接于翻折部22,且位于翻折部22背离电池组1的一侧。通过层叠部23可以进一步增加连接汇流排2的过流面积,连接汇流排2厚度可以设置的较薄,在通过激光焊接连接汇流排2与电池壳体1111的时候,不需要提高激光焊接功率,即使电池壳体1111的厚度较薄的情况下,也不会对电池壳体1111造成损伤,更不会导致电池壳体1111被焊穿;而且可以减少层叠部23在第一方向X上和第二方向Y上占据电池箱4内的空间,提高电池箱4的空间占用率,提高电池装置的能量密度。
在本示例实施方式中,层叠部23可以设置为一层,而且层叠部23连接于翻折部22背离连接部21的一侧边沿,层叠部23与翻折部22基本平行设置;层叠部23在第一方向X的宽度随着与连接部21的距离的增加而增加;具体地,层叠部23设置为等腰梯形的形状,且等腰梯形的下底边连接于翻折部22,等腰梯形的上底边远离翻折部22。由于随着层叠部23靠近相邻两个电池组1的中部连接位置,所连接的电池行的数量增加,流过层叠部23的电流增加,将层叠部23设置为等腰梯形的结构,可以进一步增加中间部分的过流面积,减小电阻,保证电池模组的电性能。
由于第一电池组1a和第二电池组1b均包括四行电池行12,是对称设置的,因此,将层叠部23设置为等腰梯形的结构,保证电阻以及电流的均匀性。
层叠部23与翻折部22是一体成型的结构,将层叠部23与翻折部22展开至一个平面上,层叠部23与翻折部22整体形成一个等腰梯形。层叠部23是通过将翻折部22延伸并向上(背离底板41一侧)折弯后形成。
在本公开的另外一些示例实施方式中,例如,在第一电池组1a包括四行电池行12,但是第二电池组1b均包括两行电池行12的情况下,可以将层叠部23设置为非等腰的梯形结构,可以将第一电池组1a一侧的腰边设置的倾斜角度较小,而将第二电池组1b一侧的腰边设置的倾斜角度较大。还有,层叠部23可以设置为两层、三层或更多层的结构,可以根据电流的大小以及电池内部的容纳空间来设置。
在本示例实施方式中,参照图3所示,电池模组还可以包括绝缘层3,绝缘层3设于电池组1与连接汇流排2之间。具体地,绝缘层3设于第一连接条213与单体电池111之间,以及第一部分221与单体电池111之间。由于多个第一端子连接部211连接于电池极柱1112,电池极柱1112作为正极,第一连接条213连接于多个第一端子连接部211,需要避免第一连接条213与作为负极的电池壳体1111接触而短路,因此,在第一连接条213与单体电池111之间设置绝缘层3;同理,第一部分221通过第一连接条213连接于多个第一端子连接部211,同样需要避免第一部分221与作为负极的电池壳体1111接触而短路,因此,在第一部分221与单体电池111之间设置绝缘层3。
进一步地,绝缘层3可以延伸并折弯至第一部分221背离连接部21的侧壁;具体为,在第一部分221的没有连接层叠部23的一侧,绝缘层3可以延伸并折弯至第一部分221的背离连接部21的侧壁;在第一部分221的连接有层叠部23的一侧,绝缘层3可以延伸并折弯至层叠部23与翻折部22的连接结构的背离连接部21的侧壁。如此设置,可以进一步增加爬电距离。
当然,在本公开的另外一些示例实施方式中,绝缘层3还可以进一步延伸并折弯至层叠部23背离翻折部22的一侧面。
参照图1和图4所示,连接汇流排2还可以仅连接于一个电池组1的一端的多个单体电池,作为整个电池模组的总正极和总负极。作为总正极的连接汇流排2可以包括连接部21、翻折部22和层叠部23。连接部21可以包括第一端子连接部211和第一连接条213,而不包括第二端子连接部212和第二连接条214。翻折部22连接于连接部21,且向下折弯,与连接部21基本垂直设置,翻折部22可以设置为矩形平板状。层叠部23连接于翻折部22,层叠部23向远离单体电池一侧折弯,层叠部23与翻折部22也基本垂直设置。
参照图1和图5所示,作为总负极的连接汇流排2可以包括连接部21、翻折部22和层叠部23。连接部21可以包括第二端子连接部212和第二连接条214,而不包括第一端子连接部211和第一连接条213。翻折部22连接于连接部21,且向下折弯,与连接部21基本垂直设置,翻折部22可以设置为矩形平板状。层叠部23连接于翻折部22,由于层叠部23需要与其他结构连接,因此,层叠部23向远离单体电池一侧折弯,层叠部23与翻折部22也基本垂直设置。
本申请中提及的“平行”、“垂直”,并不是完全平行、垂直,而是有一定的误差的;例如,两者之间的夹角大于等于0°且小于等于5°,即认为这两者相互平行;两者之间的夹角大于等于85°且小于等于95°,即认为这两者相互垂直。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实用新型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指出。

Claims (12)

1.一种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池组,包括多个单体电池;
连接汇流排,连接于所述电池组端部的多个所述单体电池,所述连接汇流排包括:
连接部,连接于所述电池组端部的多个所述单体电池;
翻折部,连接于所述连接部,所述翻折部与所述连接部之间设置有设定夹角;
层叠部,连接于所述翻折部,且层叠设于所述翻折部背离所述电池组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定夹角大于等于85°且小于等于95°,且所述翻折部向单体电池一侧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层叠部由所述翻折部翻折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组设置为至少两组,所述连接汇流排用于串联连接相邻两组所述电池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翻折部在第一方向的宽度,随着与所述连接部的距离的增加而减小,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翻折部的连接线平行。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层叠部连接于所述翻折部背离所述连接部的一侧边沿,所述层叠部在第一方向的宽度,随着与所述连接部的距离的增加而增加,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翻折部的连接线平行。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两组所述电池组包括第一电池组和第二电池组,所述连接部包括:
多个第一端子连接部,对应连接于所述第一电池组的一端部的多个所述单体电池的第一电极;
多个第二端子连接部,对应连接于所述第二电池组的一端部的多个所述单体电池的第二电极;
第一连接条,连接于多个所述第一端子连接部;
第二连接条,连接于多个所述第二端子连接部,且所述第二连接条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条。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翻折部包括:
第一部分,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条;
第二部分,连接于所述第一部分,且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条。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装置还包括:
绝缘层,设于所述电池组与所述连接汇流排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单体电池为圆柱电池,所述单体电池包括电池壳体和电池极柱,所述电池极柱为第一电极,所述电池壳体为第二电极。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层设于所述第一连接条靠近所述单体电池的一侧壁,以及所述第一部分靠近所述单体电池的一侧壁。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层延伸并折弯至第一部分背离连接部的侧壁。
CN202222598912.6U 2022-09-29 2022-09-29 电池装置 Active CN21844833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598912.6U CN218448336U (zh) 2022-09-29 2022-09-29 电池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598912.6U CN218448336U (zh) 2022-09-29 2022-09-29 电池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448336U true CN218448336U (zh) 2023-02-03

Family

ID=850841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598912.6U Active CN218448336U (zh) 2022-09-29 2022-09-29 电池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44833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303827B1 (ko) 다수의 전극조립체를 구비하는 복합전극조립체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기화학소자
JP4203261B2 (ja) 二次電池モジュール
WO2020175881A1 (ko) 전지 모듈
US20120115011A1 (en) Battery module having battery cell holder
EP2654102B1 (en) Battery stack
US20200328385A1 (en) Battery module
JP2021517347A (ja) エネルギー密度が向上した構造を有するバッテリーモジュール、それを含むバッテリーパック及び自動車
JP2013187046A (ja) 組電池
US10090568B2 (en) Battery assembly
CN114583399A (zh) 电池组
JP6162459B2 (ja) 電池パック
JP2019032998A (ja) 蓄電装置、移動体、及び蓄電システム
JP4020579B2 (ja) 電池ブロック、組電池及び組電池の固定構造
KR20130062543A (ko) 2차 전지의 파우치형 배터리 셀 모듈
CN218448336U (zh) 电池装置
JPWO2019202960A1 (ja) 電池モジュール
JP4593056B2 (ja) 板状電池の接続構造
CN115663406A (zh) 一种电芯转接件、电芯堆及无模组电池包
US20240136626A1 (en) Flexible electrode, display apparatus and wearable device
JP6573644B2 (ja) 蓄電デバイス
JP7230061B2 (ja) 電気化学セル
CN116195115A (zh) 电池模块和包括该电池模块的电池组
JP2022545245A (ja) 電池モジュール
CN220544194U (zh) 单体电池和电池组
JP2020095821A (ja) 電池モジュー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