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431520U - 避震座管改良结构 - Google Patents

避震座管改良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431520U
CN218431520U CN202222490412.0U CN202222490412U CN218431520U CN 218431520 U CN218431520 U CN 218431520U CN 202222490412 U CN202222490412 U CN 202222490412U CN 218431520 U CN218431520 U CN 21843152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t
tube
shock absorbing
inner tube
fix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490412.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廖学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L Corp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L Corp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L Corp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HL Corp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490412.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43152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4315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43152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luid-Damp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避震座管改良结构,其主要包含有一座管、一内管、一升降组件及一缓冲组件;其中内管具有一第一螺孔,缓冲组件具有一第一套座、一第二套座,以及一缓冲组件,第一套座可选择地设于座管或内管,第二套座固定于升降组件,而该缓冲组件则固定于第一、第二套座之间,第一固定部上方具有一螺设于第一螺孔内的螺杆,通过调整螺杆于第一螺孔的上下位置,来挤压或是释放缓冲组件,以达到调整缓冲组件的缓冲避震效果;本创作之避震座管不仅提供良好且可依需求调整不同的避震效果,同时可以达到零件更换方便及维持良好气密性的效果。

Description

避震座管改良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避震座管改良结构,主要应用于自行车、摩托车等避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自行车是一种普遍使用的交通工具,其以人力的踩踏为其动力来源,无需使用电力或汽油,极具环保概念,非常适合作为一般交通工具或是休闲运动装置来使用。
以目前路况环境,很少有完全平坦之路面,当使用者在骑乘自行车,遇到崎岖凹凸不平之道路,或于登山行驶于石头路、有落差地势等路面时,自行车将会因为地面的不平稳而产生震动,为解决此问题,一般自行车大多会装设有避震装置来吸收震动力,让使用者在骑乘时能感到较为舒适。
避震装置大多会装设在自行车的把手、前叉、后叉及座垫下方的座管,而就目前避震座管来说,其包含有一内管、一外管及一缓冲单元;内管顶端底座垫;外管套设内管,且外管底端连接车体;缓冲单元穿设外管,且两端分别抵靠内管及外管,通过提供内管缓冲力;但是在目前所常见的结构配置上主要是利用气压或液压结构来作为缓冲单元,如此除了会增加结构的复杂度之外,同时也会有难以维修的问题,因此,前述现有技术的实用性并不理想而有进一步改良之必要。
再如中国台湾地区专利公告号第M523651号,专利名称“自行车之避震座管”,其包含有一外管、一穿设于外管内的内管、一设于外管内且连接于内管的座管升降组件,以及一设于内管内的缓冲单元,其中的缓冲单元具有一第一套座、一第二套座,以及一缓冲体,第一套座可选择地以螺合方式设于内管或外管且具有二相互对接的第一半座体,第二套座以螺合方式设于座管升降组件且具有二相互对接的第二半座体,缓冲体的顶端设于第一套座的该二第一半座体之间,缓冲体的底端设于第二套座的该二第二半座体之间,利用缓冲体供缓冲避震效果;其中,第一套座顶端具有一第一内六角孔,骑乘者可以利用一手工具(如螺丝起子)卡住第一套座的第一内六角孔来转动第一套座,使第一套座在转动过程中通过与座垫固定座之间的螺接关系来挤压或释放缓冲体,让缓冲体所提供的缓冲避震效果可以作进一步的调整;然而,第一套座通过第一螺杆螺设于座垫固定座的第一螺孔,第一套座在转动过程中,因为没有限位结构而容易让第一套座脱离第一螺孔,让缓冲体无法确实定位而失去了缓冲效果,有待进一步改良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避震座管改良结构,尤其是提供具良好且可依需求调整不同的缓冲及避震效果,让使用者在骑乘自行车时可更为舒适,并且结构简单且方便维修的避震座管改良结构,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避震座管改良结构,主要包含有一座管、一内管、一升降组件及一缓冲组件;该座管为一中空管体;该内管,具有一管件以及位于该管件顶端的接头,该管件可轴向位移地穿设于该座管顶端,该管件具有一第一螺孔;该升降组件,设于该座管内且连接于该内管;该缓冲组件,具有一第一套座、一第二套座,该第一套座具有一第一固定部、一第一连接部、至少一固定杆以及螺杆,该第一固定部可选择地设于该座管的底端或该内管的顶端,该第一固定部具有朝该第一、第二套座的联机方向延伸的长槽孔,该至少一固定杆可选择地穿设于该座管的底端或该内管的顶端,并伸入该长槽孔以固定该第一套座,而该螺杆则位于第一固定部上方且螺设于该第一螺孔内,而该第一连接部连接于该缓冲组件的顶端,该第二套座具有一第二固定部以及一第二连接部,该第二固定部可供固定于该升降组件,而该第二连接部连接于该缓冲组件的底端,让该缓冲组件固定该第一、第二套座之间。
优选的,该第一连接部的内侧面具有一第一嵌槽,该第二连接部的内侧面具有一第二嵌槽,该缓冲组件由缓冲材质所制成的缓冲结构体,该缓冲结构体的顶端具有一第一嵌部,该第一嵌部卡接于该第一嵌槽之间,该缓冲结构体的底端具有一第二嵌部,该第二嵌部卡接于该第二嵌槽之间。
优选的,该缓冲组件为弹簧,该第一连接部具有一可伸入该弹簧的第一柱体以及一第一固定件,该第一柱体具有一第一穿孔,可供穿设该第一固定件,且该第一固定件位于该弹簧顶端的其中一间隙内,该第二连接部具有一可伸入该弹簧的第二柱体以及一第二固定件,该第二柱体具有一第二穿孔,可供穿设该第二固定件,且该第二固定件位于该弹簧底端的其中一间隙内。
优选的,该第一、第二穿孔内进一步设有复数内螺纹,而该第一、第二固定件外设有复数外螺纹。
优选的,该第一连接部为一体式结构体,或者该第二连接部为一体式结构体。
优选的,该第一连接部由至少两个结构体相互组装而成,或者该第二连接部由至少两个结构体相互组装而成。
优选的,该升降组件具有一第二螺孔,第二固定部则被构形为螺杆结构体,可供螺设于该第二螺孔内。
优选的,该座管的底端或该内管的顶端具有至少一第三螺孔,而该固定杆则被构形为螺杆结构体,可供螺设于该第三螺孔内。
优选的,该升降组件具有一阀座与一阀杆,该阀座的顶端固定于该内管的底端,该阀座的底端位于该座管内,该阀杆的顶端可轴向位移地穿设于该阀座,该阀杆的底端设于该座管的底端,该第一套座设于该内管的顶端,该第二套座设于该阀座的顶端。
优选的,该升降组件具有一阀座与一阀杆,该阀座的底端固定于该内管的底端,该阀座的顶端位于该内管内,该阀杆的底端可轴向位移地穿设于该阀座,该阀杆的顶端设于该内管的顶端,该第一套座设于该座管的底端,该第二套座设于该阀座的底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透过前述技术手段的展现,避震座管不仅提供良好且可依需求调整不同的避震效果,同时可以达到零件更换方便及维持良好气密性的效果。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创作避震座管改良结构的结构立体图。
图2是本创作避震座管改良结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剖视图。
图3是本创作避震座管改良结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分解图。
图4是本创作避震座管改良结构第一实施例的部分结构剖视放大图。
图5是本创作避震座管改良结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分解图。
图6是本创作避震座管改良结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剖视图。
图7是本创作避震座管改良结构第三实施例的结构剖视图。
图8是本创作避震座管改良结构第四实施例的结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创作之避震座管至少包含:一座管10、一内管20、一升降组件30以及一缓冲组件40。
该座管10为一中空管体,且该座管10的底端固定于一车架(图中未示);该内管20具有一管件21以及位于该管件21顶端的接头22,该管件21的底端自该座管10的顶端穿设于座管10内,并且能相对该座管10上下轴向位移,该管件21具有一第一螺孔23。
该升降组件30具有一阀座31与一阀杆32。在本实施例中,该阀座31的顶端固定于该内管20的底端且具有一第二螺孔33,该阀座31的底端位于该座管10内;该阀杆32的顶端穿设于阀座31内,阀杆32的底端设于该座管10的底端且抵接于一触发杆12。当该阀杆32被该触发杆12向上推顶时,该阀座31内的油路连通状况会被开启,使该内管20能相对该座管10上升或下降,当该阀杆32所受到的推力在解除之后会关闭该阀座31内的油路连通状况,使该内管20完成定位。
该缓冲组件40设于该内管20内,用以提供缓冲避震效果。请同时参阅如图3和图4所示,该缓冲组件40具有一第一套座41、一第二套座42以及一缓冲组件,其中:该第一套座41具有一第一固定部411、一第一连接部412、至少一固定杆413以及螺杆414,该第一固定部411具有朝该第一、第二套座41、42的联机方向延伸的长槽孔415,一固定杆413穿设于该内管20顶端所预设的穿孔24,并伸入该长槽孔415以固定该第一套座41,而该螺杆414则位于第一固定部411上方且螺设于该第一螺孔23内,该螺杆414的顶端具有一内六角孔416,该第一连接部412的内侧面具有一第一嵌槽417;本创作之第一实施例中,该第一固定部411与该第一连接部412为一体制成的一体式结构体。
该第二套座42具有一第二固定部421以及一第二连接部422,该第二固定部421被构形为螺杆结构体,该第二套座42可以通过该第二固定部421螺设于该升降组件30的阀座31的第二螺孔33,而该第二连接部422为一体式结构体,该第二连接部422的内侧面具有一第二嵌槽423;本创作之第一实施例中,该第二固定部421与该第二连接部422为一体制成的一体式结构体。
本创作之第一实施例中,该缓冲组件由缓冲材质所制成的缓冲结构体43,该缓冲结构体43的顶端具有一第一嵌部431,该第一嵌部431卡接于第一套座41的该第一嵌槽417之间,该缓冲组件43的底端具有一第二嵌部432,该第二嵌部432卡接于第二套座42的该第二嵌槽423之间,让该缓冲组件43固定该第一、第二套座41、42之间。再者,该第一、第二连接部412、422可进一步设有至少一剖槽44,如图所示之实施例中,该剖槽44分别始于该第一、第二连接部412、422的自由端,朝第一、第二固定部411、412延伸但不与其接触,再朝两外侧延伸,而形成T字型,利用该剖槽44可破坏该第一、第二连接部412、422的应力,有利于让该第一、第二嵌部431、432卡接于该第一、第二嵌槽417、423,缩短组装时间,增加组装便利性。
本创作所提供之缓冲组件40是利用卡合方式将缓冲组件43与上、下两个第一、第二套座41、42组装在一起,上、下两个第一、第二套座41、42再分别用螺合方式组装该内管20与该升降组件30,如此相较于传统所使用的气液压方式,本创作在结构上显得较为简单,组装上也相对容易许多,在维修时也可以更加方便更换损坏的零件。且通过调整该螺杆414于该第一螺孔23的上下位置,来挤压或是释放该缓冲结构体43,以达到调整该缓冲结构体43的缓冲避震效果,且该螺杆414配置于该第一固定部411上方,可让该螺杆414在转动过程中,因受下方该第一固定部411的限位不至于脱离该第一螺孔23,以维持缓冲避震效果;另外,该螺杆414的顶端具有一内六角孔416,骑乘者可以利用一手工具(如螺丝起子)卡住该螺杆414的内六角孔416来转动该螺杆414,使该螺杆414在转动过程中改变与该管件21间的螺接关系,此时该固定杆413亦随之改变于该长槽孔415的上下位置。
另外,如图5和图6所示,该内管20具有至少一第三螺孔25,如图所示之实施例中,该内管20具有二个位置相对的第三螺孔25,另具有二个被构形为螺杆结构体的固定杆413,二个固定杆413分别螺设于该第三螺孔25内,同样可将该第一套座41固定于该管件20。
上述第一、第二实施例中,亦可将其中的缓冲组件替换为弹簧,如此的设置方式也可以达到与前述实施例相同的效果。如图7所示,该缓冲组件为弹簧430,该第一连接部412具有一可伸入该弹簧430之第一柱体418以及一第一固定件419,该第一柱体418具有一第一穿孔4181,可供穿设该第一固定件419,且该第一固定件419位于该弹簧430顶端的其中一间隙内,以将该第一连接部412连接固定于该弹簧430顶端,该第二连接部422具有一可伸入该弹簧430的第二柱体424以及一第二固定件425,该第二柱体424具有一第二穿孔4241,可供穿设该第二固定件425,且该第二固定件425位于该弹簧430底端的其中一间隙内,以将该第二连接部422连接固定于该弹簧430底端,利用第一、第二固定件419、425与该第一、第二穿孔4181、4241相互固定,可让该弹簧430可稳定定位于第一、第二套座41、42,且该第一柱体418与上方的第一固定部411之间具有二大于该弹簧外径的板体45,以及该第二柱体424与下方之第二固定部421之间具有一大于该弹簧外径的板体45,进一步通过上、下板体45可提供朝该弹簧430确实压抵的作用,以确保可达到缓冲避震效果;当然,该第一、第二穿孔4181、4241内进一步设有复数内螺纹,而该第一、第二固定件419、425外设有复数外螺纹,可利用螺合方式进行螺接固定。
再者,如图8所示,其主要将第二实施例中的缓冲组件替换为弹簧430,而该第一、第二连接部412、422的结构则与第三实施例相同,如此的设置方式也可以达到与前述实施例相同的效果。
上述第一至第四实施例中,亦可将第一连接部改由至少两个结构体相互组装而成,或者该第二连接部改由至少两个结构体相互组装而成,如此的设置方式也可以达到与前述实施例相同的效果。
在此需要补充说明的是,上述各实施例中的该升降组件30该与缓冲组件40亦可以用倒装的方式进行安装。其中,阀座的底端固定于内管的底端,阀座的顶端位于内管内,阀杆的底端可轴向位移地穿设于阀座,阀杆的顶端设于接头且抵接于触发杆,第一套座通过第一固定部设于座管的底端,第二套座通过第二固定部螺设于阀座的第二螺孔,缓冲组件设于座管内。如此的安装方式也可以达到与前述实施例相同的效果。

Claims (10)

1.一种避震座管改良结构,其主要包含有一座管、一内管、一升降组件及一缓冲组件;其特征在于:该座管为一中空管体;该内管,具有一管件以及位于该管件顶端的接头,该管件可轴向位移地穿设于该座管顶端,该管件具有一第一螺孔;该升降组件,设于该座管内且连接于该内管;该缓冲组件,具有一第一套座、一第二套座,该第一套座具有一第一固定部、一第一连接部、至少一固定杆以及螺杆,该第一固定部可选择地设于该座管的底端或该内管的顶端,该第一固定部具有朝该第一、第二套座的联机方向延伸的长槽孔,该至少一固定杆可选择地穿设于该座管的底端或该内管的顶端,并伸入该长槽孔以固定该第一套座,而该螺杆则位于第一固定部上方且螺设于该第一螺孔内,而该第一连接部连接于该缓冲组件的顶端,该第二套座具有一第二固定部以及一第二连接部,该第二固定部可供固定于该升降组件,而该第二连接部连接于该缓冲组件的底端,让该缓冲组件固定该第一、第二套座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避震座管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连接部的内侧面具有一第一嵌槽,该第二连接部的内侧面具有一第二嵌槽,该缓冲组件由缓冲材质所制成的缓冲结构体,该缓冲结构体的顶端具有一第一嵌部,该第一嵌部卡接于该第一嵌槽之间,该缓冲结构体的底端具有一第二嵌部,该第二嵌部卡接于该第二嵌槽之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避震座管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缓冲组件为弹簧,该第一连接部具有一可伸入该弹簧的第一柱体以及一第一固定件,该第一柱体具有一第一穿孔,可供穿设该第一固定件,且该第一固定件位于该弹簧顶端的其中一间隙内,该第二连接部具有一可伸入该弹簧的第二柱体以及一第二固定件,该第二柱体具有一第二穿孔,可供穿设该第二固定件,且该第二固定件位于该弹簧底端的其中一间隙内。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避震座管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第二穿孔内进一步设有复数内螺纹,而该第一、第二固定件外设有复数外螺纹。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避震座管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连接部为一体式结构体,或者该第二连接部为一体式结构体。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避震座管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连接部由至少两个结构体相互组装而成,或者该第二连接部由至少两个结构体相互组装而成。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避震座管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升降组件具有一第二螺孔,第二固定部则被构形为螺杆结构体,可供螺设于该第二螺孔内。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避震座管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座管的底端或该内管的顶端具有至少一第三螺孔,而该固定杆则被构形为螺杆结构体,可供螺设于该第三螺孔内。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避震座管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升降组件具有一阀座与一阀杆,该阀座的顶端固定于该内管的底端,该阀座的底端位于该座管内,该阀杆的顶端可轴向位移地穿设于该阀座,该阀杆的底端设于该座管的底端,该第一套座设于该内管的顶端,该第二套座设于该阀座的顶端。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避震座管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升降组件具有一阀座与一阀杆,该阀座的底端固定于该内管的底端,该阀座的顶端位于该内管内,该阀杆的底端可轴向位移地穿设于该阀座,该阀杆的顶端设于该内管的顶端,该第一套座设于该座管的底端,该第二套座设于该阀座的底端。
CN202222490412.0U 2022-09-15 2022-09-15 避震座管改良结构 Active CN21843152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490412.0U CN218431520U (zh) 2022-09-15 2022-09-15 避震座管改良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490412.0U CN218431520U (zh) 2022-09-15 2022-09-15 避震座管改良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431520U true CN218431520U (zh) 2023-02-03

Family

ID=850818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490412.0U Active CN218431520U (zh) 2022-09-15 2022-09-15 避震座管改良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43152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881750A (en) ATB shock absorber
US7306206B2 (en) Adjustable bicycle seat assemblies and methods of use
US5445401A (en) Suspension fork for bicycles
AU649611B2 (en) Bicycle suspension system
US5269552A (en) Bicycle frame composition
US5201244A (en) Bicycle handlebar stem extender
US6953201B1 (en) Cycle handlebar shock and vibration damper
US11325668B2 (en) Adjustable shock-absorbing seat tube
WO2013033674A1 (en) Suspensio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bicycles
US5657958A (en) Seat post assembly
FR2850078A1 (fr) Selle a amortissement de chocs pour bicyclette
US6979011B2 (en) Motorcycle fork bottom having different longitudinal stiffness and adjustable lateral stiffness
US20080079235A1 (en) Tubular cushioning device for bicycle
CN218431520U (zh) 避震座管改良结构
CN108657351B (zh) 可调式自行车
TWM472651U (zh) 用於自行車之吸震座桿
CN218522983U (zh) 避震座管
US20140123804A1 (en) Handlebar system
TWM636793U (zh) 避震座管改良
EP1223098A2 (en) Saddle construction with an adjustable damping device for bicycles and motorcycles
CN218431521U (zh) 避震座管结构
CN113799899B (zh) 自行车悬架部件
US6837507B1 (en) Modular suspension strut assembly for bicycle pedal height adjustment
TWM639635U (zh) 避震座管
ES2863569T3 (es) Dispositivo de dirección de un vehículo de dos ruedas, en particular de una bicicleta con una suspensión de potencia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