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419975U - 超声外科*** - Google Patents

超声外科***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419975U
CN218419975U CN202221589151.1U CN202221589151U CN218419975U CN 218419975 U CN218419975 U CN 218419975U CN 202221589151 U CN202221589151 U CN 202221589151U CN 218419975 U CN218419975 U CN 21841997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equency
waveguide rod
transducer
ultrasonic
frequency interv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589151.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请求不公布姓名
刘耀华
蔡燕华
郑宗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Hitcm Medical Devic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Hitcm Medical Devic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Hitcm Medical Devic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Hitcm Medical Devic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589151.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41997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41997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41997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超声外科***,包括:主机,生成用于产生超声振动的电信号;换能器,接收电信号并响应于电信号而产生超声振动;轴组件,包括波导杆,波导杆的第一端连接换能器,以传导由换能器产生的超声振动;以及作用部,在波导杆的第二端,用于接收经由波导杆传导的由换能器产生的超声振动,并将所接收的超声振动输出到所接触的组织,其中主机配置为,调节电信号以驱动换能器产生第一频率区间内的超声振动和第二频率区间内的超声振动,第一频率区间的频率上限和频率下限分别为第二频率区间的频率上限和频率下限的二倍,其中轴组件具有第一频率区间的第一谐振频率和第二频率区间内的第二谐振频率,第一谐振频率为第二谐振频率乘以二。

Description

超声外科***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超声外科***,并且更特别地,涉及一种能够在常规操作的同时进行杀菌的超声外科***。
背景技术
作为进行外科手术常用设备,诸如超声刀的超声外科***在外科手术过程中被广泛用于组织的游离、切割、止血,小血管离断与闭合等操作。与电刀相比,超声刀具有止血效果好、热效应小、无烟雾且视野良好等优点。然而,与传统手术刀和电刀类似,上述操作均会导致粘膜损伤,因而破坏粘膜的屏障作用,增加术中微生物侵入的概率。因此,在临床上使用超声刀进行手术后,往往需要给予较大剂量的抗生素。即使如此,仍存在术后感染的风险。
可见,本领域中存在对于在进行游离、切割、止血、小血管离断与闭合等常规操作的同时能够实现杀菌作用的超声刀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涉及一种超声外科***,包括主机、换能器、轴组件以及作用部。主机生成用于产生超声振动的电信号,换能器接收电信号并响应于电信号而产生超声振动。轴组件包括变幅杆,变幅杆的第一端连接换能器,以传导由换能器产生的超声振动。作用部位于变幅杆的第二端,用于接收经由变幅杆传导的由换能器产生的超声振动,并输出所接收的超声振动。主机配置为调节电信号,以驱动换能器产生第一频率区间内的超声振动或第二频率区间内的超声振动,第一频率区间的频率上限和频率下限分别为第二频率区间的频率上限和频率下限的二倍。变幅杆具有第一频率区间的第一谐振频率和第二频率区间内的第二谐振频率,第一谐振频率为第二谐振频率的二倍。根据本申请的超声刀可以在不必更换变幅杆的情况下以两种频率输出超声振动,以分别用于组织切割和杀菌。
在一些实施例中,主机配置为通过调节主机的电信号的频率以驱动换能器,换能器产生谐振信号,主机检测谐振信号并在第二频率区间内扫描,从而先锁定变幅杆处于第二谐振频率,然后将第一谐振频率锁定为第二谐振频率的二倍。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主机配置为,通过调节主机的电信号的频率以驱动换能器,换能器产生谐振信号,主机检测谐振信号并在第一频率区间内扫描,从而先锁定变幅杆处于第一谐振频率,然后将第二谐振频率锁定为第一谐振频率的一半。通过在频率区间内扫描以锁定谐振频率,可以考虑到在变幅杆的实际谐振频率在一定范围内偏离设计谐振频率的情况。
在一些实施例中,波导杆用于提供超声振动的传导路径,轴组件还包括套设在波导杆周围的套管和多个支撑部。支撑部沿着波导杆的长度方向间隔套设在波导杆上,并将波导杆柔性地支撑于套管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部沿着波导杆的长度方向的位置对应于波导杆在第二谐振频率下所产生的波节位置中的至少一些波节位置,从而可以尽可能少地吸收第一谐振频率和第二谐振频率下的振动能量,从而增强输出到作用部的振动能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频率区间为54.5kHz至56.5kHz,以便于对组织进行切割,而第二频率区间为27.25kHz至28.25kHz,以便于对组织附近进行局部杀菌。
在一些实施例中,主机配置为,当作用部接触组织时,通过改变电信号的频率以将换能器驱动为首先在第一持续时间内产生第二谐振频率的超声振动,然后持续产生第一谐振频率的超声振动。通过第一持续时间内的第二谐振频率的超声振动,可以在用第一谐振频率的超声振动切割组织之前先将组织附近进行局部杀菌,以降低感染的可能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主机配置为,当作用部接触组织时,通过改变电信号的频率以将换能器驱动为,产生交替的第一持续时间内的第二谐振频率的超声振动和第二持续时间内产生第一谐振频率的超声振动。这样,可以随着切割组织而暴露出来新创面而不断对新创面进行局部杀菌,从而进一步降低感染的可能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变幅杆还具有识别标签,换能器具有感测识别标签的传感器。在一些实施例中,传感器配置为,当第N次(即,本次)接收到来自所述主机的所述电信号时,如果换能器自从第N-1次(即,上一次)接收到来自主机的所述电信号已经过阈值时间,则感测识别标签,并与第N-1次感测的识别标签比较。如果换能器自从第N-1次接收到来自主机的电信号尚未过阈值时间时,则换能器直接基于第N-1次所锁定的第一谐振频率和第二谐振频率而产生超声振动。由于不太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更换变幅杆,因此直接使用之前所锁定的谐振频率进行操作可以节省操作时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果所感测到的识别标签与第N-1次感测的识别标签相同,则换能器直接基于第N-1次所锁定的第一谐振频率和第二谐振频率而产生超声振动,而如果所感测到的识别标签与第N-1次感测的识别标签不同,则所述换能器将所述波导杆的识别标签的变化报告给所述主机,并且主机配置为,响应于变幅杆的识别标签变化的报告:通过调节电信号的频率以驱动换能器在第二频率区间内重新进行扫描,从而锁定变幅杆的新的第二谐振频率,并将新的第一谐振频率锁定为新的第二谐振频率的二倍,或者通过调节电信号的频率以驱动换能器在第一频率区间内重新进行扫描,从而锁定变幅杆的新的第一谐振频率并将新的第二谐振频率锁定为新的第一谐振频率的一半。通过以上操作,可以在经过一段时间且更换了变幅杆的情况下自动地重新扫描频率区间以锁定谐振频率,而在经过一段时间但没有更换变幅杆的情况下不必耗时进行重新扫描,从而在为医生和助手的操作提供便利的同时兼顾节省操作时间。
附图说明
以下参考附图描述了本申请所公开的超声刀及其操作。应理解,附图仅出于图示和解释目的,而不意图对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构成任何限制。另外,各附图仅示意性地示出各组件的位置和组合关系,而不一定按比例绘制,其中:
图1是示出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超声外科***示意图;
图2A是示意性示出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超声刀的波导杆和作用部的图示;
图2B是图2A中的虚线框所示的波导杆的局部的放大截面示意图;
图3是示意性示出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超声刀的频率区间和谐振频率的图示;
图4A-图4B是示意性示出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超声刀的工作频率随时间变化的图示;
图5是示出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超声刀的操作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超声刀的结构及其操作。图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超声刀的各组件建构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超声外科***包含主机10、换能器20、手柄30、轴组件40、作用部50、脚踏开关60。轴组件40包括波导杆和套管,如后文参考图2A和图2B更详细描述的。在一些实施例中,套管可以包括外套管和内套管(未示出),用于超声刀的远端执行部的闭合和张开。
主机10提供电信号以驱动换能器20产生相应的超声振动。在一些实施例中,主机10包含电源转换器、时钟、处理器、放大电路等,以生成用于驱动换能器20所需的电信号,例如与所需频率相对应的方波电信号、正弦电信号等。换能器20包含响应于电信号而产生相应频率的超声机械振动的振动元件,例如压电元件。在一些实施例中,振动元件的振动频率可以实质上对应于来自主机10的电信号的频率。在此情况下,通过调节主机10输出的电信号的频率,可以改变换能器20所产生的超声振动的频率。如本文中所使用的,主机10输出的“电信号的频率”与由该电信号驱动的换能器20所产生的“超声振动的频率”可互换地使用,因为两者在常规操作的情况下实质上对应。在一些实施例中,轴组件40的波导杆一端连接换能器20(在手柄30的外壳之内),而轴组件40的波导杆的另一端是作用部50,作用部50接触组织以进行切割等操作。这样轴组件40将换能器20所产生的超声振动传导到作用部50。
大功率的超声振动能够使与作用部50接触的组织细胞在瞬间水分气化、蛋白质氢键断裂、细胞崩解,从而切开组织。传统地,由大功率的超声机械振动引起的摩擦热可以辅助在切开组织的同时进行凝固止血。作为示例,目前使用稳定性较好的超声切割的55.5kHz的中心频率。
然而,55.5kHz的频率虽然具有良好的切割效果,但缺少对切口的杀菌作用。因此,在使用超声刀进行的例如腹腔镜手术之后,往往需要给予较大剂量的抗生素以防感染。研究表明,除上述切割作用之外,超声振动还可以引发液体的空化作用。具体地,在超声振动的作用下,液体中的微小气泡核产生振动。当声压达到一定强度时,气泡将迅速膨胀,然后突然闭合,并在气泡闭合时产生冲击波。空化作用中的气泡的寿命约0.1μs,在急剧崩溃时可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并产生速度约为110m/s的具有强大冲击力的微射流,并同时产生局部高温高压(5000K、1800大气压)。空化作用所产生的上述瞬时高温高压可用于手术组织附近的局部杀菌。
空化作用的效果受到功率、频率、液体的物理性质(例如,表面张力、粘度、温度、含气量等)等因素影响。特别地,超声振动的频率越高,产生空化作用所需的功率也越强。换言之,在医用手术超声刀的合理功率范围内,较低的频率将有利于产生较显著的空化作用,从而提高灭菌的效果。研究表明,20kHz至38kHz范围内的超声振动的杀菌效果好。然而,切割常用的55.5kHz的中心频率在该范围之外,因此仅能产生较弱的空化作用。
基于这个发现,本申请提出了一种超声刀,其能够周期***替地或以其他方式变化地输出55.5kHz的超声振动和20kHz至38kHz范围内的超声振动,从而以高频率的超声振动进行切割组织的同时,可以利用低频率的较强的空化作用对组织附近进行局部杀菌,以减少术后抗生素的需求量并改善预后。
为了将换能器20所产生的超声振动高效地传导到作用部50,轴组件40(特别地,轴组件40的波导杆42,如以下参考图2A和图2B将更详细描述的)需要在该超声振动的频率f下发生谐振。根据机械振动的传播原理,在轴组件40(特别地,波导杆42)的有效传播长度等于超声振动在该频率f下的波长λ=v/f(v表示机械波在轴组件40中的传播速度)的一半的整数倍nλ/2(n为正整数)的情况下,可以实现超声振动的高效传导。可以理解,超声刀的轴组件40(特别地,波导杆42)应具有合理的长度,以便在足以使作用部50触及需要操作的组织的情况下避免因长度过长而造成操作难度的不必要增大。在一些实施例中,波导杆42的长度可以为十几厘米、二十几厘米或三十几厘米等,取决于需要操作的组织的深度,并满足上述nλ/2的长度要求。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能够对于55.5kHz的第一频率f1的超声振动和20kHz至38kHz范围内的第二频率f2的超声振动同时实现高效的传导,可以将该第二频率f2选择为55.5kHz的二分之一,即27.75kHz。在此情况下,27.75kHz的第二频率f2所对应的第二波长λ2是55.5kHz的第一频率f1所对应的第一波长λ1的2倍。因此,可以理解,当波导杆42的长度为第二波长λ2的一半的整数倍nλ2/2时,该长度也为第一波长λ1的相应整数倍nλ2/2=2nλ1/2=nλ1。因此,通过至少部分地基于第二频率f2(例如,27.75kHz)来确定波导杆42的长度和支撑部的设置位置,可以兼顾对于55.5kHz的第一频率λ1和27.75kHz的第二频率λ2的超声振动的高效传导,如后文将参考图2B更详细描述的。
图2A是示意性示出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超声刀的波导杆42和作用部50的图示。图2A所示的长度、直径等仅为示意性目的,且并未按比例绘制,因此不对根据本申请的波导杆42构成任何限制。图2B是图2A中的虚线框所示的波导杆42的局部的放大截面示意图。如图2B所示,轴组件40由内部的波导杆42、套设在波导杆42的周围的套管44以及沿着波导杆42的长度方向间隔地套设的支撑部46构成。支撑部46将波导杆42柔性地支撑到机械强度较高的套管44的内壁,从而提高轴组件40的机械稳定性,并提高超声振动在作用部50处的输出强度。
在不被任何理论限制的情况下,支撑部46可以沿着波导杆42的长度方向设置在超声振动沿着波导杆42传播所形成的波节位置处,即沿着波导杆42的长度方向上振动幅度最小的位置处。在此情况下,支撑部46能够在提供支撑的情况下尽可能避免吸收振动能量,从而在换能器20的输出功率固定的情况下提高作用部50输出的超声振动的功率。此外,通过吸收除谐振频率之外的其他频率的振动,支撑部46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其他频率的振动的传播,从而使输出的超声振动的频率更为集中。
在同时使用55.5kHz的第一频率和27.75kHz的第二频率的情况下,支撑部46的设置位置需要兼顾两个频率下的波节位置。由于第二频率f2对应的第二波长λ2是第一频率f1对应的第一波长λ1的二倍,因此第一频率f1在轴组件40的波导杆42中传播所形成的波节n1数目是第二频率f2在轴组件40的波导杆42中传播所形成的波节n2的数目的二倍。换言之,如图2B所示,第一频率f1的每对相邻波节n1中的一者与第二频率f2的波节n2重合,而另一者与第二频率f2的波节n2不重合。又换言之,第二频率f2的波节n2全部与第一频率f1的波节n1重合。如图2B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将支撑部46沿着波导杆42的长度方向的位置设置为对应于波导杆42在第二频率f2下所产生的波节位置n2中的至少一些波节位置处。在此情况下,可以使全部支撑部46吸收尽可能少的超声振动能量,从而提高输出到作用部50的超声振动的功率。此外,通过吸收除第一频率f1和第二频率f2之外的其他频率的振动,支撑部46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其他频率的振动的传播,从而使输出的超声振动的频率更为集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B所示,可以不在全部波节位置n2处设置支撑部46,而是仅在波节位置n2中的一些位置处设置支撑部46。相应地,相邻两个支撑部46之间的距离可以为第二频率f2对应的波长的一半λ2/2的整数倍nλ2/2(n为正整数),例如d1=2×λ2/2=λ2,d2=λ2/2,等等。可以理解,这些支撑部46之间的距离将为相应第一频率f1对应的波长λ1的整数倍nλ1
应理解,虽然以出于设备设计目的,将第一频率描述为55.5kHz,但实践中,所使用的第一频率可以基于波导杆42的实际谐振频率而在以55.5kHz为中心的可接受频率区间内选择。进而,所使用的第二频率可以通过将所选择的所使用的第一频率除以二得到。替代地,也可以先基于波导杆42的实际谐振频率而在以27.75kHz为中心的可接受频率区间内选择第二频率,然后通过将所选择的所使用的第二频率乘以二得到所使用的第一频率。具体地,虽然波导杆42设计为具有例如55.5kHz的谐振频率,但波导杆42的实际谐振频率受制造公差、材料不均匀性和温度导致的机械性能变化等因素影响,并且可能偏离所设计的55.5kHz。因此,如果直接将主机10所输出的电信号的频率选择为55.5kHz,则可能偏离波导杆42的实际谐振频率,从而造成超声振动的传导效率下降。
图3是示意性示出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超声刀的可接受频率区间和谐振频率的图示,其中横坐标表示频率f/kHz,纵坐标表示超声能量的传导效率e%。传导效率e%表示由波导杆42输出到作用部50的功率与由换能器20所产生的超声振动的功率的比例百分数。如图3所示,超声能量的传导效率e%在谐振频率f2和f1=f2×2下较高,而在其他频率下较低。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将55.5kHz作为可接受频率区间的中心,将可接受频率区间的宽度设置为2kHz(即,±1kHz),从而得到第一频率区间[f1 -,f1 +],即54.5kHz至56.5kHz。相应地,第二频率区间的上下限f2 -、f2 +可以分别为第一频率区间的上下限f1 -、f1 +的一半,例如f2 -=27.25kHz至f2 +=28.25kHz。在每次更换新的波导杆42时,或者主机10因其他原因没有储存已锁定的第一谐振频率f1的情况下,或者当医生或助手主动操作主机10以命令进行扫描时,主机10可以在第一频率区间[f1 -,f1 +]内扫描以确定超声振动传导效率e%最高的第一谐振频率f1以用于组织切割,并将该第一谐振频率f1除以二以得到第二谐振频率f2=f1/2以用于杀菌。替代地,主机10也可以在第二频率区间[f2 -,f2 +]内扫描以确定超声振动传导效率e%最高的第二谐振频率f2以用于杀菌,并将该第二谐振频率f2乘以二以得到第一谐振频率f1=f2×2以用于组织切割。应注意,以上可接受频率区间的中心和宽度仅为示例,并且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灵活选择。
在不受任何理论限制的情况下,扫描可接受频率区间以确定对应于最高超声振动传导效率e%的谐振频率可以通过本领域已知或未来待开发的任意方法进行。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通过主机10检测并比较换能器20的供电端子上的电压和电流相位,并将对应于最小相位差的频率确定为该可接受频率区间内的谐振频率。
主机10配置为,通过调节主机10的电信号的频率,以驱动换能器20。换能器20产生谐振信号,主机10检测谐振信号并在第二频率区间[f2 -,f2 +]内扫描,从而先锁定波导杆42处于第二谐振频率f2,然后将第一谐振频率f1锁定为第二谐振频率的两倍f1=f2×2。或者,通过调节主机10的电信号的频率,以驱动换能器20。换能器20产生谐振信号,主机10检测谐振信号并在第一频率区间[f1 -,f1 +]内扫描,从而先锁定波导杆42的第一谐振频率f1,然后将第二谐振频率f2锁定为第一谐振频率的一半f2=f1/2。
图4A-图4B是示意性示出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超声刀的工作频率随时间变化的图示,其中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振动频率,t=0时间表示作用部50接触目标组织并且主机10开始输出电信号以驱动换能器20产生超声振动的时间,例如医生踩下开关60的时间。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A所示,振动频率在0时间至t1时间为第二谐振频率f2,例如约27.75kHz。然后,在t1时间之后,振动频率变为第一谐振频率f1,例如约55.5kHz。在此情况下,在对接触的目标组织用过第一谐振频率f1进行切割之前,可以先在0至t1时间内用较低的第二谐振频率f2所产生的空化作用对目标组织附近进行局部灭菌,从而降低了感染可能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B所示,从t=0时间开始,振动频率在第一时间周期T1内为第二谐振频率f2,例如约27.75kHz。然后,振动频率在时间t1变为第一谐振频率f1并持续第二时间周期T2,例如约55.5kHz。再之后,振动频率在时间t2变为第二谐振频率f2并持续第一时间周期T1,以此类推。在此情况下,振动频率在第二谐振频率f2与第一谐振频率f1之间周期性地交替变化,从而对随着组织切割而暴露出来的新创面进行不断的杀菌,以进一步降低感染的可能性。应理解,图4A和图4B所示的时间点和时间周期仅出于示例目的,而不表示实际的时间、持续时间或其比例。
图5是示出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超声刀的操作的流程图。如上所述,超声刀需要锁定波导杆42的谐振频率以进行组织切割和灭菌操作。在超声刀的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更换波导杆42的情景,例如,目标组织深度过深、轴组件40损坏或过热等。此时,将花费一定时间更换波导杆42,并且可能需要主机10在频率区间内进行重新扫描以锁定波导杆42的新的实际谐振频率。作为示例,可以在更换波导杆42之后,当医生踩下开关60时,主机10自动地重新扫描可接受频率区间,使得医生或助手无需在主机上操作按键或用户界面以命令主机10执行扫描。然而,由于间隔较长时间后也可能并未更换波导杆42(例如,进行了较复杂耗时的手术操作),因此期望不必在该次间隔之后执行重新扫描以节省操作时间。
为了兼顾医生或助手的操作便利和节省时间,本申请设想在波导杆42上设置识别标签(未示出,例如,RFID标签),并且在换能器20上设置传感器(未示出,例如,RFID传感器)。通过换能器20上的传感器对波导杆42上的识别标签进行识别,从而确定波导杆42是否已被更换。
具体地,当自从换能器20上次(例如,指代为第N-1次)响应于来自主机10的电信号而产生超声振动之后尚未经过阈值时间时,由于不太可能在这样很短的时间内更换波导杆42,因此在本次(例如,指代为第N次)操作中,换能器20不需进行识别操作,主机10也不需进行重新扫描(除非医生或助手主动操作主机10以命令进行扫描),而是直接使用之前锁定的第一谐振频率f1和第二谐振频率f2进行组织切割和灭菌操作。当自从换能器20上次响应于来自主机10的电信号而产生超声振动之后已经经过阈值时间时,传感器感测识别标签并与上次感测的识别标签进行比较。当所感测到识别标签与上次感测的识别标签相同时,表示并未更换波导杆42,因此换能器20不需进行操作,主机10也不需进行重新扫描(除非医生或助手主动操作主机10以命令进行扫描),而是直接使用之前锁定的第一谐振频率f1和第二谐振频率f2进行组织切割和灭菌操作,从而节省了操作时间。
相应地,当所感测到识别标签与上次感测的识别标签不同时,将波导杆42的识别标签的变化报告给主机10,以指示波导杆42已经被更换。响应于波导杆42的识别标签变化的报告,主机10可以通过调节电信号的频率以驱动换能器20在频率区间内重新进行扫描,以锁定新的第一谐振频率f1’和f2’。在一些实施例中,主机10可以在第二频率区间(例如,27.25kHz至28.25kHz)之间进行扫描,以确定波导杆42的新的第二谐振频率f2’。然后,将该第二谐振频率f2’乘以二以得到波导杆42的新的第一谐振频率f1’。替代地,在其他实施例中,主机也可以在第一频率区间(例如,54.5kHz至56.5kHz)之间进行扫描,以确定波导杆42的新的第一谐振频率f1’。然后,将该第一谐振频率f1’除以二以得到波导杆42的新的第二谐振频率f2’。
应理解,可以对所公开的装置进行各种修改。因此,以上描述不应理解为限制,而仅是本公开的方面的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设想到在本公开的范围和精神内的其他修改。例如,一个所描述的方面的任意和全部特征可以适当地整合到另一方面中,并且该特征在一个方面中的有益效果可以预期在另一方面中实现。

Claims (5)

1.一种超声外科***,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机,生成用于产生超声振动的电信号;
换能器,接收所述电信号并响应于所述电信号而产生超声振动;
轴组件,所述轴组件包括波导杆,所述波导杆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换能器,以传导由所述换能器产生的所述超声振动;以及
作用部,位于所述波导杆的第二端,配置为接收经由所述波导杆传导的由所述换能器产生的所述超声振动,并输出所接收的所述超声振动,
其中,所述主机配置为,调节所述电信号以驱动所述换能器产生第一频率区间内或第二频率区间内的超声振动,所述第一频率区间的频率上限和频率下限分别为所述第二频率区间的频率上限和频率下限的二倍,
其中所述波导杆具有所述第一频率区间的第一谐振频率和所述第二频率区间的第二谐振频率,所述第一谐振频率为所述第二谐振频率的两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声外科***,其特征在于,所述波导杆用于提供所述超声振动的传导路径,所述轴组件还包括:
套管,套设在所述波导杆的周围,
多个支撑部,沿着所述波导杆的长度方向间隔套设在所述波导杆上,并将所述波导杆柔性地支撑于所述套管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声外科***,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沿着所述波导杆的长度方向的位置对应于所述波导杆在所述第二谐振频率下所产生的波节位置中的至少一些波节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声外科***,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频率区间为54.5kHz至56.5kHz,所述第二频率区间为27.25kHz至28.25kHz。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声外科***,其特征在于,所述波导杆还具有识别标签,所述换能器具有感测所述识别标签的传感器。
CN202221589151.1U 2022-06-23 2022-06-23 超声外科*** Active CN21841997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589151.1U CN218419975U (zh) 2022-06-23 2022-06-23 超声外科***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589151.1U CN218419975U (zh) 2022-06-23 2022-06-23 超声外科***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419975U true CN218419975U (zh) 2023-02-03

Family

ID=850778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589151.1U Active CN218419975U (zh) 2022-06-23 2022-06-23 超声外科***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41997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622749B2 (en) Ultrasonic generator systems and methods
US9486235B2 (en) Surgical device employing a cantilevered beam dissector
US10835768B2 (en) Dual purpose surgical instrument for cutting and coagulating tissue
JP7027424B2 (ja) 超音波ホーン
US20160128769A1 (en) Surgical device for the removal of tissue employing a vibrating beam with cold plasma sterilization
US6662127B2 (en) Method for detecting presence of a blade in an ultrasonic system
US20180070974A1 (en) Ultrasonic surgical instrument with features for forming bubbles to enhance cavitation
US20090287205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reventing tissue popping caused by bubble expansion during tissue ablation
US20120143233A1 (en) Ultrasonic surgical instrument, associated surgical method and related manufacturing method
US20030212332A1 (en) Disposable ultrasonic soft tissue cutting and coagulation systems
MX2014012241A (es) Protocolo de comunicación en serie para dispositivo médico.
JP2002224134A (ja) 超音波手術システムに接続したハンドピース内の緩い刃を検知する方法
JP2010522030A (ja) 超音波外科用器具、ならびに、超音波外科用器具の軟骨および骨形成ブレード
MX2014012238A (es) Dispositivos y tecnicas para cortar y coagular tejido.
AU7948701A (en) Output displacement control using phase margin in an ultrasonic surgical hand piece
JP6900397B2 (ja) 外科用器具の超音波洗浄
JPH1147143A (ja) 超音波套管針アセンブリ
US20030212331A1 (en) Ultrasonic soft tissue cutting and coagulation systems having multiple superposed vibrational modes
US10736686B2 (en) Surgical device employing a cantilevered beam dissector
CN218419975U (zh) 超声外科***
CN115054325A (zh) 超声外科***
JP2002058679A (ja) 超音波処置具
JP3774477B2 (ja) 手術装置
Jiang et al. Effects of clamping force on carrying energy ability of a harmonic scalpel
CN117241746A (zh) 用于控制治疗性超声波介入***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