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407590U - 一种活塞冷却喷嘴阀结构及发动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活塞冷却喷嘴阀结构及发动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407590U
CN218407590U CN202223064009.8U CN202223064009U CN218407590U CN 218407590 U CN218407590 U CN 218407590U CN 202223064009 U CN202223064009 U CN 202223064009U CN 218407590 U CN218407590 U CN 21840759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shaft section
section
cooling nozzle
piston coo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064009.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浩丞
张扬
李进
张益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lin Precis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anyang Fulin Jinggo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anyang Fulin Jinggo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anyang Fulin Jinggo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064009.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40759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40759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40759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ubrication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活塞冷却喷嘴阀结构及发动机,以解决现有的喷嘴阀结构工作过程中流量小、响应不够灵敏、油压损失大的问题,其包括阀套、阀芯和回弹件;阀套具有三段阶梯孔,阀套上还具有进液口和出液口;阀芯插设在阀套中,其具有三段阶梯轴,第一轴段上沿周向开设有环形槽以与第一孔段的孔壁形成第一过渡腔,阀套上还设置有第二过渡腔,第二过渡腔与第二轴段端面的顶开区域相接且与第一过渡腔连通,第三轴段的周面对出液口形成封堵;回弹件一端与阀套相对固定,另一端与阀芯配合以保持阀芯插设在阀套中的位置;其中,在阀芯长度方向的投影上,顶开区域与第一过渡腔不重合。本实用新型使用时,油压损失更小、液量更大、响应灵敏。

Description

一种活塞冷却喷嘴阀结构及发动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冷却、润滑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活塞冷却喷嘴阀结构及发动机。
背景技术
随着发动机的动力性能和燃油经济性不断提升,发动机技术领域不停的升级革新,发动机所承受的负荷越来越大,使得活塞所承受的热负荷也在不断增加,所以为保证发动机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需要对活塞进行及时且有效的冷却降温。
目前降低活塞热负荷的主流方式都是采用设置在气缸体主油道上的活塞冷却喷嘴喷射机油对活塞进行冷却降温,活塞冷却喷嘴喷射机油的动作由活塞冷却喷嘴阀进行控制。
活塞冷却喷嘴阀的开启油压值控制气缸体主油道与活塞冷却喷嘴油道的连通和断开,从而控制活塞冷却喷嘴对活塞喷射机油的动作;但机油在流过活塞冷却喷嘴阀时会导致油压损失,过大的油压损失会导致活塞冷却喷嘴处油压不足,使得机油喷射无力不能对活塞进行有效的冷却降温;同时活塞冷却喷嘴阀的开启具有一个响应时间,响应时间太长会导致活塞冷却喷嘴喷射机油不及时,降低对活塞的冷却降温效果;现目前对活塞冷却的要求越来越高,需要通过阀体的油液流量更大、油压损失更小、响应时间更迅速的活塞冷却喷嘴阀,从而保证活塞冷却喷嘴阀开启时,活塞冷却喷嘴喷射的机油能够满足对发动机活塞越来越严苛的冷却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减小机油流过活塞冷却喷嘴阀时造成的油压损失并增大油液流量、提升喷嘴阀开启的响应速率以保证发动机活塞的工作可靠性和稳定性,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活塞冷却喷嘴阀结构及发动机。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活塞冷却喷嘴阀结构,包括:
阀套,其具有截面面积依次增大的第一孔段、第二孔段和第三孔段,所述阀套上还具有进液口和出液口;
插设在阀套中的阀芯,其具有截面面积依次增大的第一轴段、第二轴段和第三轴段,所述第一轴段上沿周向开设有与所述第二轴段端面相接的环形槽以与所述第一孔段的孔壁形成与所述进液口连通的第一过渡腔,所述阀套上还设置有第二过渡腔,所述第二过渡腔与所述第二轴段端面的顶开区域相接且与所述第一过渡腔连通,所述第三轴段的周面对所述出液口形成封堵;
回弹件,其一端与所述阀套相对固定,另一端与所述阀芯配合以保持阀芯插设在阀套中的位置;
其中,在所述阀芯长度方向的投影上,所述顶开区域与所述第一过渡腔不重合。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孔段的孔底面为楔面,该楔面朝向所述阀芯以与所述第二轴段端面形成第二过渡腔。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阀芯被配置为阶梯圆轴。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回弹件为弹簧。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阀芯的端部上设置有配合凸轴,所述弹簧套设在所述配合凸轴上。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包括与所述阀套连接的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用以带动所述阀芯在所述阀套内活动。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机构为电磁螺线管,其中,电磁螺线管的芯棒运动方向与所述阀芯的长度方向平行或重合。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孔段内设置有环绕所述第三轴段的过渡槽,所述过渡槽与所述出液口连通。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发动机,包括上述任一种活塞冷却喷嘴阀结构,其中,阀套上的进液口与发动机气缸体主油道连通,阀套上的出液口与发动机的活塞冷却喷嘴油道连通。
第三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活塞冷却喷嘴阀结构,包括:
阀套,其具有截面面积依次增大的第一孔段、第二孔段和第三孔段,所述阀套上还具有进液口和出液口;
插设在阀套中的阀芯,其具有截面面积依次增大的第一轴段、第二轴段和第三轴段,所述第一轴段上沿周向开设有与所述第二轴段端面相接的环形槽以与所述第一孔段的孔壁形成与所述进液口连通的第三过渡腔,所述第二轴段端面为楔面且该楔面朝向阀芯,所述第三轴段的周面对所述出液口形成封堵;
回弹件,其一端与所述阀套相对固定,另一端与所述阀芯配合以保持阀芯插设在阀套中的位置。
第四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发动机,包括活塞冷却喷嘴阀结构,其中,活塞冷却喷嘴阀结构包括:
阀套,其具有截面面积依次增大的第一孔段、第二孔段和第三孔段,所述阀套上还具有进液口和出液口;
插设在阀套中的阀芯,其具有截面面积依次增大的第一轴段、第二轴段和第三轴段,所述第一轴段上沿周向开设有与所述第二轴段端面相接的环形槽以与所述第一孔段的孔壁形成与所述进液口连通的第三过渡腔,所述第二轴段端面为楔面且该楔面朝向阀芯,所述第三轴段的周面对所述出液口形成封堵;
回弹件,其一端与所述阀套相对固定,另一端与所述阀芯配合以保持阀芯插设在阀套中的位置;
阀套上的进液口与发动机气缸体主油道连通,阀套上的出液口与发动机的活塞冷却喷嘴油道连通。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活塞冷却喷嘴阀结构及发动机,通过第三轴段的设置,油液进入第三孔段后,油液在阀芯上的力的作用面面积骤增,阀芯在油液的压力作用下能够快速响应动作以打开出液口,保证活塞冷却喷嘴在初始喷油的阶段就有较大液量的机油,从而能够减小油压损失。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活塞冷却喷嘴阀结构安装状态下纵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阀套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阀芯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阀芯位于初始位置时活塞冷却喷嘴阀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阀芯将进液口和出液口连通时活塞冷却喷嘴阀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阀芯回到初始位置时活塞冷却喷嘴阀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活塞冷却喷嘴阀结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8为气缸体主油道油压与通过阀体的油液流量的关系示意图;
图9为气缸体主油道油压与活塞冷却喷嘴油道油压的关系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
1-阀套,2-阀芯,3-回弹件,4-驱动机构,5-气缸体;
11-第一孔段,12-第二孔段,13-第三孔段,14-进液口,15-出液口;
21-第一轴段,22-第二轴段,23-第三轴段,24-第二轴段端面,25-第三轴段端面,26-环形槽,27-凸轴;
51-气缸体主油道,52-活塞冷却喷嘴油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在以下描述中,为了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透彻理解阐述了大量特定细节。然而,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不必采用这些特定细节来实行本实用新型。在其他实施例中,为了避免混淆本实用新型,未具体描述公知的结构、电路、材料或方法。
在整个说明书中,对“一个实施例”、“实施例”、“一个示例”或“示例”的提及意味着: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被包含在本实用新型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的各个地方出现的短语“一个实施例”、“实施例”、“一个示例”或“示例”不一定都指同一实施例或示例。此外,可以以任何适当的组合和、或子组合将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组合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此提供的示图都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且示图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的。这里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列出的项目的任何和所有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前”、“后”、“左”、“右”、“上”、“下”、“竖直”、“水平”、“高”、“低”、“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第一方面,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活塞冷却喷嘴阀结构,该活塞冷却喷嘴阀结构包括阀套1、阀芯2和回弹件3;阀套1具有截面面积依次增大的第一孔段11、第二孔段12和第三孔段13,阀套1上还具有进液口14和出液口15;阀芯2插设在阀套1中,其具有截面面积依次增大的第一轴段21、第二轴段22和第三轴段23,第一轴段21上沿周向开设有与第二轴段端面24相接的环形槽26以与第一孔段11的孔壁形成与进液口14连通的第一过渡腔,阀套1上还设置有第二过渡腔,第二过渡腔与第二轴段端面24的顶开区域相接且与第一过渡腔连通,第三轴段23的周面对出液口15形成封堵;回弹件3一端与阀套1相对固定,另一端与阀芯2配合以保持阀芯2插设在阀套1中的位置;其中,在阀芯2长度方向的投影上,顶开区域与第一过渡腔不重合。
本申请实施例中,阀套1中的第一孔段11、第二孔段12和第三孔段13均为直孔,阀套1上的进液口14与第一孔段11连通,出液口15与第三孔段13连通。第一孔段11、第二孔段12和第三孔段13的截面形状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只要保证彼此之间的截面积大小关系即可。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一孔段11、第二孔段12和第三孔段13的截面形状相同,且均设置为圆形,一方面降低加工难度,另一方面保证阀套1与阀芯2配合后具有较好的相对活动能力以及密封性能。第一轴段21在开设环形槽26之前其在周向上与第一孔段11面面接触,环形槽26开设后,阀芯2便能够与阀套1形成相对密封的第一过渡腔,第二轴段22和第三轴段23在周向上分别与第二孔段12和第三孔段13面面接触。
本申请实施例中,回弹件3的形变量至少应大于第三轴段端面25与出液口15的最大间距,且第三轴段端面25越过出液口15时应保证进液口14仍然与第一过渡腔连通。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过渡腔和第二过渡腔可以形成一个整体腔体;也可以不形成一个整体腔体,而是通过在阀套1上设置过油通道来将第一过渡腔和第二过渡腔连通。例如,在第二孔段12的孔底面上开设凹槽作为第二过渡腔,当第二轴段端面24与第二孔段12孔底接触后,第二过渡腔便于第二轴段端面24相接,而第二过渡腔和第一过渡腔之间便通过在阀套1上设置过油通道来实现彼此相通。当然,实施过程中,优选的将第一过渡腔和第二过渡腔设置为一个整体腔体来降低阀套1的加工难度,同时保证机油更快的进入第二过渡腔;例如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二孔段12的孔底面为楔面,该楔面朝向阀芯2以与第二轴段端面24形成第二过渡腔,该楔面的边沿既可以接触在第二轴段端面24内,也可以接触在第二轴段端面24边沿。
本申请实施例中,回弹件3使阀芯2保持在阀套1内的作用力既可以为推力也可以为拉力。为了便于维护,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回弹件3通过推力使阀芯2在阀套1中的位置得到保持,具体的,回弹件3位于第三孔段13内,回弹件3一端与阀套1保持相对固定,另一端与阀芯2配合以为阀芯2提供推力使得阀芯2在阀套1内的位置得到保持。
本申请实施例中,回弹件3与阀套1可以直接连接来保证彼此相对固定,也可以通过中间连接件来保证彼此相对固定。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回弹件3通过驱动机构4与阀套1连接。驱动机构4具有一活动端,该活动端活动时可以作用于阀芯2上以使阀芯2在阀套1中活动。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驱动机构4可以被配置为电磁螺线管,其中,电磁螺线管的芯棒作为驱动机构4的活动端。通过电磁螺线管作用与阀芯2时,动作灵敏,如此可以保证阀芯2活动灵敏。
本申请实施例中,为了便于制作,回弹件3可以配置成弹簧,并且在第三轴段端面25上设置凸轴27,弹簧一端套设在凸轴27上,弹簧的另一端套设在驱动机构4上,如此的装配方式能够便于后期的维护工作。
在机油进入出液口15的瞬间,由于机油得到释放,机油作用在第三轴段端面25的压力可能并不均匀,此时阀芯2可能在径向上承受一定的压力,如此将会影响的阀芯2的动作稳定性,因此,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三孔段13内可以设置有环绕第三轴段23的过渡槽,过渡槽与出液口15连通。
工作原理:以将第二孔段12的孔底面设置为楔面且该楔面边沿与第二轴段端面24边沿接触的构造为例进行说明。阀芯2上第一轴段21的直径为d1,第二轴段22的直径为d2,第三轴段23的直径为d3。初始状态下,机油在阀芯2轴向上的有效作用面积为△S1,其中△
Figure BDA0003950092810000061
当机油进入第三孔段13后,机油在阀芯2轴向上的有效作用面积为△S2,其中
Figure BDA0003950092810000062
如图4所示,此时弹簧作用在阀芯2上的初始弹簧力为F1(弹簧的刚度为K),气缸体主油道51的油压值小于等于P0(P0为推动阀芯2移动所需的最小油压)时,阀芯2处于将进液口14和出液口15完全断开的初始位置,即由第三轴段23的周面将出液口15封堵,第一轴段21上环形槽26远离第二轴段22的槽壁距离进液口14距离为L,第三轴段端面25距离出液口15的距离也为L;当油压为P0时,仅环形槽26的槽壁及第二轴段端面24承受油压作用,机油作用在阀芯2上液压力为F0=P0*△S1,并且F0=F1。
当气缸体主油道51的油压值刚达到P1时(P1为活塞冷却喷嘴阀的开启压力值),阀芯2相对于初始位置压缩弹簧并移动L1的距离,此时阀芯2的第三轴段端面25即将承受油压作用,在油压作用在第三轴段端面25上的前一刻,仅环形槽26的槽壁及第二轴段端面24承受油压作用,机油作用在阀芯2上液压力为F2=P1*△S1,弹簧产生的弹簧力为F3=F1+K*L1,并且F2=F3;当第三轴段端面25承受油压的瞬间,环形槽26的槽壁、第二轴段端面24以及第三轴段端面25均承受油压作用,使得机油作用在阀芯2上的液压力瞬间增加至F4=P1*△S2,此时弹簧力依然为F3,由于液压力的突然增加,会使阀芯2快速移动压缩弹簧;如图5所示,阀芯2压缩弹簧所移动的距离为L2,其中L2=L-L1,使得环形槽26远离第二轴段22的槽壁到达进液口14的位置,第三轴段端面25到达出液口15的位置,进液口14和出液口15通过阀芯2上的环形槽26完全连通,此时弹簧力为F5=F3+K*L2=F1+K*L,且F4=F5。
如图6所示,气缸体主油道51的最高工作油压为P2,此时产生的液压力为F6=P2*△S2,当电磁螺线管通电时,产生电磁力为F7,并且F7+F1≥F6;所以在电磁力的作用下可强制推动阀芯2移动至能够将进液口14和出液口15完全断开的位置,实现活塞冷却喷嘴阀的强制关闭。
上述活塞冷却喷嘴阀结构,通过对弹簧产生的弹簧力、气缸体主油道51油压产生的液压力、阀套1的多级台阶孔结构和阀芯2的多级台阶结构的匹配设计,即可实现对活塞冷却喷嘴阀的分级控制,从而使活塞冷却喷嘴阀开启后通过阀体的油液满足流量更大、油压损失更小、开启响应速度更迅速的使用需求。
上述匹配设计关系式如下:
F0=P0*△S1;
F0=F1;
F2=P1*△S1;
F3=F1+K*L1;
F2=F3;
F4=P1*△S2;
F5=F1+K*L;
F4=F5;
F6=P1*△S2;
F7+F1≥F6;
上述关系式各符号含义如下:
△S1——阀芯2环形槽26远离第二轴段22的槽壁以及第二轴段端面24承受油压作用时的有效面积。
△S2——阀芯2环形槽26远离第二轴段22的槽壁、第二轴段端面24以及第三轴段端面25承受油压作用时的有效面积。
P0——推动阀芯2移动所需的最小油压。
P1——活塞冷却喷嘴阀的开启油压。
K——弹簧刚度。
L——阀芯2在阀套1中可移动的距离。
L1——油压即将作用在第三轴段端面25上,阀芯2在阀套1中移动的距离。
P2——气缸体主油道51最高工作油压值。
F1——初始弹簧力。
F2——作用在阀芯2上的液压力(气缸体主油道51达开启压力值时,第三轴段端面25还未作用)。
F3——作用在阀芯2上的弹簧力(弹簧被阀芯2推动压缩L1距离时)。
F4——作用在阀芯2上的液压力(气缸体主油道51达开启压力值时,第三轴段端面25已经作用)。
F5——作用在阀芯2上的弹簧力(弹簧被阀芯2推动压缩L距离时)。
F6——作用在阀芯2上的液压力(气缸体主油道51达到最高工作油压值时)。
F7——电磁螺线管通电产生的电磁力。
图8表示气缸体主油道51油压与通过阀体的油液流量的关系;在图8中,比较例为相对于上述实施例中阀套1不设置第三轴段23和第三孔段13;从图8中可得,气缸体主油道51油压相同的情况下,本申请实施例的活塞冷却喷嘴阀结构相对于比较例的活塞冷却喷嘴阀结构具有更大流量。
图9表示气缸体主油道51油压与活塞冷却喷嘴油道52油压的关系;在图9中,比较例为相对于上述实施例中阀套1不设置第三轴段23和第三孔段13;从图9中可得,活塞冷却喷嘴阀开启活塞冷却喷嘴油道52具备油压后,本申请实施例的活塞冷却喷嘴阀结构相对于比较例的活塞冷却喷嘴阀结构具有更小油压损失。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发动机,包括上述任一种活塞冷却喷嘴阀结构,其中,阀套1上的进液口14与发动机气缸体主油道51连通,阀套1上的出液口15与发动机的活塞冷却喷嘴油道52连通。
第三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活塞冷却喷嘴阀结构,包括阀套1、阀芯2和回弹件3;阀套1具有截面面积依次增大的第一孔段11、第二孔段12和第三孔段13,阀套1上还具有进液口14和出液口15;阀芯2插设在阀套1中,其具有截面面积依次增大的第一轴段21、第二轴段22和第三轴段23,第一轴段21上沿周向开设有与第二轴段端面24相接的环形槽26以与第一孔段11的孔壁形成与进液口14连通的第三过渡腔,第二轴段端面24为楔面且该楔面朝向阀芯2,第三轴段23的周面对出液口15形成封堵;回弹件3一端与阀套1相对固定,另一端与阀芯2配合以保持阀芯2插设在阀套1中的位置。
可理解的是,如图7所示,与前文所述的活塞冷却喷嘴阀结构不同的是,本实施例将前文所述的活塞冷却喷嘴阀结构中第三孔段13孔底面呈楔面改成了第二轴段端面24呈楔面,且第二轴段端面24呈楔面时朝向阀芯2。
第四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发动机,包括活塞冷却喷嘴阀结构,其中,活塞冷却喷嘴阀结构阀套1、阀芯2和回弹件3;阀套1具有截面面积依次增大的第一孔段11、第二孔段12和第三孔段13,阀套1上还具有进液口14和出液口15;阀芯2插设在阀套1中,其具有截面面积依次增大的第一轴段21、第二轴段22和第三轴段23,第一轴段21上沿周向开设有与第二轴段端面24相接的环形槽26以与第一孔段11的孔壁形成与进液口14连通的第三过渡腔,第二轴段端面24为楔面且该楔面朝向阀芯2,第三轴段23的周面对出液口15形成封堵;回弹件3一端与阀套1相对固定,另一端与阀芯2配合以保持阀芯2插设在阀套1中的位置;阀套1上的进液口14与发动机气缸体主油道51连通,阀套1上的出液口15与发动机的活塞冷却喷嘴油道52连通。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活塞冷却喷嘴阀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阀套(1),其具有截面面积依次增大的第一孔段(11)、第二孔段(12)和第三孔段(13),所述阀套(1)上还具有进液口(14)和出液口(15);
插设在阀套(1)中的阀芯(2),其具有截面面积依次增大的第一轴段(21)、第二轴段(22)和第三轴段(23),所述第一轴段(21)上沿周向开设有与第二轴段端面(24)相接的环形槽(26)以与所述第一孔段(11)的孔壁形成与所述进液口(14)连通的第一过渡腔,所述阀套(1)上还设置有第二过渡腔,所述第二过渡腔与所述第二轴段端面(24)的顶开区域相接且与所述第一过渡腔连通,所述第三轴段(23)的周面对所述出液口(15)形成封堵;
回弹件(3),其一端与所述阀套(1)相对固定,另一端与所述阀芯(2)配合以保持阀芯(2)插设在阀套(1)中的位置;
其中,在所述阀芯(2)长度方向的投影上,所述顶开区域与所述第一过渡腔不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塞冷却喷嘴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孔段(12)的孔底面为楔面,该楔面朝向所述阀芯(2)以与所述第二轴段端面(24)形成第二过渡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塞冷却喷嘴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2)被配置为阶梯圆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塞冷却喷嘴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回弹件(3)为弹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活塞冷却喷嘴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2)的端部上设置有配合凸轴(27),所述弹簧套设在所述配合凸轴(27)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塞冷却喷嘴阀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阀套(1)连接的驱动机构(4),所述驱动机构(4)用以带动所述阀芯(2)在所述阀套(1)内活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活塞冷却喷嘴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4)为电磁螺线管,其中,电磁螺线管的芯棒运动方向与所述阀芯(2)的长度方向平行或重合。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塞冷却喷嘴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孔段(13)内设置有环绕所述第三轴段(23)的过渡槽,所述过渡槽与所述出液口(15)连通。
9.一种活塞冷却喷嘴阀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阀套(1),其具有截面面积依次增大的第一孔段(11)、第二孔段(12)和第三孔段(13),所述阀套(1)上还具有进液口(14)和出液口(15);
插设在阀套(1)中的阀芯(2),其具有截面面积依次增大的第一轴段(21)、第二轴段(22)和第三轴段(23),所述第一轴段(21)上沿周向开设有与第二轴段端面(24)相接的环形槽(26)以与所述第一孔段(11)的孔壁形成与所述进液口(14)连通的第三过渡腔,所述第二轴段端面(24)为楔面且该楔面朝向阀芯(2),所述第三轴段(23)的周面对所述出液口(15)形成封堵;
回弹件(3),其一端与所述阀套(1)相对固定,另一端与所述阀芯(2)配合以保持阀芯(2)插设在阀套(1)中的位置。
10.一种发动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活塞冷却喷嘴阀结构,其中,阀套(1)上的进液口(14)与发动机气缸体主油道(51)连通,阀套(1)上的出液口(15)与发动机的活塞冷却喷嘴油道(52)连通。
CN202223064009.8U 2022-11-18 2022-11-18 一种活塞冷却喷嘴阀结构及发动机 Active CN21840759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64009.8U CN218407590U (zh) 2022-11-18 2022-11-18 一种活塞冷却喷嘴阀结构及发动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064009.8U CN218407590U (zh) 2022-11-18 2022-11-18 一种活塞冷却喷嘴阀结构及发动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407590U true CN218407590U (zh) 2023-01-31

Family

ID=850086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064009.8U Active CN218407590U (zh) 2022-11-18 2022-11-18 一种活塞冷却喷嘴阀结构及发动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40759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0300203A (en) Hydraulic valve
CN106122516A (zh) 流动通道切换单元
CN218407590U (zh) 一种活塞冷却喷嘴阀结构及发动机
CN112747139B (zh) 防油缸爬行的换向阀
CN101466946B (zh) 燃料喷射器
KR940008172B1 (ko) 간헐작동 스크류 압축기
CN202578816U (zh) 一种发动机及其机油泵
CN112555218B (zh) 换向阀阀体结构
CN113418023B (zh) 可高频切换的换向阀
CN214500132U (zh) 可高频切换的换向阀
CN214699327U (zh) 可改善负载作动稳定的换向阀
CN213899453U (zh) 换向阀阀体结构
CN101368641B (zh) 卸荷式液控液压截止阀及其开启方法
CN111608836B (zh) 一种电控增压泵
CN211820155U (zh) 安全阀和工程机械
CN117203453A (zh) 液压***和用于操作液压***的方法
CN210435336U (zh) 一种增压隔离压射刹车制动阀
CN108757974B (zh) 一种滑阀式零泄漏换向阀
CN210450890U (zh) 一种用于压射制动的隔离单向阀
CN214248394U (zh) 防油缸爬行的换向阀
CN110701133A (zh) 液压油缸
CN113154086B (zh) 一种双***三段分体式滑阀副及控制方法
CN217682535U (zh) 插装电磁阀
CN213392466U (zh) 一种高压泵
CN219672971U (zh) 平衡阀及双平衡阀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621000 No. 37, Fenghuang Middle Road, high end manufacturing industrial park, Fucheng District, Mianyang City, Sichuan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Fulin Precision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621000 No. 37, Fenghuang Middle Road, high end manufacturing industrial park, Mianyang City, Sichuan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Mianyang Fulin Jinggong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