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346246U - 一种绿色生态化治理山洪泥石流的大体积构筑物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绿色生态化治理山洪泥石流的大体积构筑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346246U
CN218346246U CN202222647598.6U CN202222647598U CN218346246U CN 218346246 U CN218346246 U CN 218346246U CN 202222647598 U CN202222647598 U CN 202222647598U CN 218346246 U CN218346246 U CN 21834624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ood discharge
massif
lateral wall
outside
mounta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647598.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茶文成
余平
刘世伟
马斌
喻世刚
王晓峰
魏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CCC Second Harbor Engineering Co
Original Assignee
CCCC Second Harbor Engineering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CCC Second Harbor Engineering Co filed Critical CCCC Second Harbor Engineering Co
Priority to CN202222647598.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34624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34624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34624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vetment (AREA)

Abstract

一种绿色生态化治理山洪泥石流的大体积构筑物,包括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山体(1)的外侧底部倾斜设置有山体侧泄洪渠侧壁(3),山体侧泄洪渠侧壁(3)的外侧设置有外侧泄洪渠侧壁(4),所述山体(1)的外侧且位于山体侧泄洪渠侧壁(3)的上部或斜上部设置有山体挡土墙(7),山体侧泄洪渠侧壁(3)、外侧泄洪渠侧壁(4)或者山体挡土墙(7)沿纵向上分为多个相互独立的分层浇筑区,本申请利用工程技术手段修筑大体积混凝土构筑物,采用了挡土墙与泄洪墙有机结合的结构形式,既巩固了松散的山体结构,又保证了山洪暴发时地面径流的安全泄洪,对山洪泥石流治理效果好。

Description

一种绿色生态化治理山洪泥石流的大体积构筑物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大体积构筑物,尤其涉及一种绿色生态化治理山洪泥石流的大体积构筑物,属于土木工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山洪和泥石流是比较常见的山地灾害,山洪具有爆发突然,成灾快速的特点,水量集中、流速大、冲刷破坏力强。如果相对高度差较大,有一定坡度,地表存在较厚的土体,土体下面为中深断裂及其派生级断裂切割的破碎岩石层的地质条件时山洪暴发后极易形成泥石流,山洪和泥石流具有巨大的能量,来势凶猛,会对基础设施造成毁灭性破坏,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还会掩埋城镇、村庄、农田,堵塞河道造成次生灾害。因此,山洪泥石流的治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特别是在大型居民点、高速铁路、国防工程设施等可能爆发山洪泥石流的重要区域,进行山洪泥石流的有效治理就显得非常重要。
长期以来,对重点区域的山洪泥石流治理一直缺乏有效的技术手段,通过加固山体、开设泄洪渠、种植植被等方式对相对高度差较小的山体具有一定效果,但是对高度差较大的大型山体、同时横向长度很大的山体,采用传统治理手段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对山洪暴发时的抵御能力有限,在发生大暴雨或连续降雨的雨季以及出现强对流天气引起的强降雨天气时,山体表面径流过大,仍然会出现导致暴发山洪泥石流的可能性很大,一直以来没能有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针对现有重点区域的山洪泥石流治理一直缺乏有效的技术手段,对于高度差较大、横向长度较长的大型山体采用传统治理手段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暴发山洪泥石流的安全隐患无法消除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利用工程技术手段修筑大体积混凝土构筑物,采用了挡土墙与泄洪墙有机结合的结构形式,既巩固了质地疏松的山体结构,又保证了山洪暴发时地面径流的安全泄洪,便于组织工程实施,对山洪泥石流治理效果好的一种绿色生态化治理山洪泥石流的大体积构筑物。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绿色生态化治理山洪泥石流的大体积构筑物,包括易形成山洪泥石流地质灾害的山体,所述山体的外侧底部倾斜设置有山体侧泄洪渠侧壁,山体侧泄洪渠侧壁的外侧设置有外侧泄洪渠侧壁,山体侧泄洪渠侧壁的底部与外侧泄洪渠侧壁底部之间水平设置有泄洪渠底面,山体侧泄洪渠侧壁、外侧泄洪渠侧壁以及泄洪渠底面构成泄洪渠,所述山体的外侧且位于山体侧泄洪渠侧壁的上部或斜上部设置有山体挡土墙,山体侧泄洪渠侧壁、外侧泄洪渠侧壁或者山体挡土墙沿纵向上分为多个相互独立的分层浇筑区,山体侧泄洪渠侧壁、外侧泄洪渠侧壁以及山体挡土墙开设有多道纵向贯通分布的施工缝。
进一步的,所述山体侧泄洪渠侧壁、外侧泄洪渠侧壁以及泄洪渠底面的底面设置有碎石垫层。
进一步的,所述山体侧泄洪渠侧壁和外侧泄洪渠侧壁的底部土体中分别设置有混凝土浇筑的底部基础,泄洪渠的横截面为倒梯形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山体侧泄洪渠侧壁、外侧泄洪渠侧壁或者山体挡土墙沿纵向上从下到上第一次分层浇筑区、第二次分层浇筑区和第三次分层浇筑区。
进一步的,所述外侧泄洪渠侧壁外侧的土体上倾斜设置有起防护加固作用的泄洪渠挡土墙8。
进一步的,所述山体侧泄洪渠侧壁、外侧泄洪渠侧壁、山体挡土墙以及泄洪渠挡土墙上每间隔5米-30米设置有一道施工缝。
进一步的,所述山体挡土墙与山体之间以及泄洪渠挡土墙与土体之间设置有回填碎石层,在回填碎石层的纵向中部或底部水平设置有防渗土工布,防渗土工布的上表面设置有贯穿山体挡土墙或泄洪渠挡土墙的水平排水管。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
1、本申请采用了山体挡土墙对质地疏松的山体结构进行了可靠加固,并在山体的外侧底部设置有大型泄洪渠,泄洪渠靠近山体的一侧为山体侧泄洪渠侧壁,保证了大暴雨导致的山体表面径流能全部有序流入到泄洪渠内。
2、本申请通过岩土工程措施来修筑大体积混凝土构筑物,并采用了挡土墙与泄洪墙有机结合的结构形式,并配合恢复山体植被的方式对山洪泥石流进行绿色生态化治理,能从根本上解决山洪泥石流的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山体挡土墙的放大图。
图4是本申请山体挡土墙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图中:山体1,底部基础2,山体侧泄洪渠侧壁3,外侧泄洪渠侧壁4,泄洪渠底面5,碎石垫层6,山体挡土墙7,泄洪渠挡土墙8,防渗土工布9,回填碎石层10,水平排水管11,第一次分层浇筑区12,第二次分层浇筑区13,第三次分层浇筑区14,施工缝15。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参见图1至图4,本申请的一种绿色生态化治理山洪泥石流的大体积构筑物,包括易形成山洪泥石流地质灾害的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山体1的外侧底部倾斜设置有山体侧泄洪渠侧壁3,山体侧泄洪渠侧壁3的外侧设置有外侧泄洪渠侧壁4,山体侧泄洪渠侧壁3的底部与外侧泄洪渠侧壁4底部之间水平设置有泄洪渠底面5,山体侧泄洪渠侧壁3、外侧泄洪渠侧壁4以及泄洪渠底面5构成泄洪渠,所述山体1的外侧且位于山体侧泄洪渠侧壁3的上部或斜上部设置有山体挡土墙7,山体侧泄洪渠侧壁3、外侧泄洪渠侧壁4或者山体挡土墙7沿纵向上分为多个相互独立的分层浇筑区,山体侧泄洪渠侧壁3、外侧泄洪渠侧壁4以及山体挡土墙7开设有多道纵向贯通分布的施工缝15。
所述山体侧泄洪渠侧壁3、外侧泄洪渠侧壁4以及泄洪渠底面5的底面设置有碎石垫层6。
所述山体侧泄洪渠侧壁3和外侧泄洪渠侧壁4的底部土体中分别设置有混凝土浇筑的底部基础2,泄洪渠的横截面为倒梯形结构。
所述山体侧泄洪渠侧壁3、外侧泄洪渠侧壁4或者山体挡土墙7沿纵向上从下到上第一次分层浇筑区12、第二次分层浇筑区13和第三次分层浇筑区14。
所述外侧泄洪渠侧壁4外侧的土体上倾斜设置有起防护加固作用的泄洪渠挡土墙8。
所述山体侧泄洪渠侧壁3、外侧泄洪渠侧壁4、山体挡土墙7以及泄洪渠挡土墙8上每间隔5米-30米设置有一道施工缝15。
所述山体挡土墙7与山体1之间以及泄洪渠挡土墙8与土体之间设置有回填碎石层10,在回填碎石层10的纵向中部或底部水平设置有防渗土工布9,防渗土工布9的上表面设置有贯穿山体挡土墙7或泄洪渠挡土墙8的水平排水管11。
参见图1,本申请针对的是易暴发山洪泥石流的高度差较大、横向长度也较大的山体结构,一般山体附近或下游有道路、桥梁等重要基础设施或有城镇、村庄、重要设施等,在全国范围,这类需要进行山洪泥石流预防性治理的山体区域非常多。本申请通过岩土工程措施来修筑大体积混凝土构筑物,并采用了挡土墙与泄洪墙有机结合的结构形式,并配合恢复山体植被的方式对山洪泥石流进行绿色生态化治理,能从根本上解决山洪泥石流的安全隐患。具体结构如下:
在山体1的外侧底部进行开挖和整理,为建造山体挡土墙7、泄洪渠创造施工条件,山体1的外侧底部倾斜设置有山体侧泄洪渠侧壁3,山体侧泄洪渠侧壁3的外侧设置有外侧泄洪渠侧壁4,山体侧泄洪渠侧壁3与外侧泄洪渠侧壁4可以对称设置,也可以不对称设置。山体侧泄洪渠侧壁3的底部与外侧泄洪渠侧壁4底部之间水平设置有泄洪渠底面5,山体侧泄洪渠侧壁3、外侧泄洪渠侧壁4以及泄洪渠底面5构成泄洪渠,泄洪渠的横截面为倒梯形结构,泄洪渠的深度为5米以上,泄洪渠的高度和宽度依据该区域的暴雨洪水季节的最大过洪量进行设计,形成大型泄洪渠,使得大暴雨时地面径流能够进行有序疏导。
本申请在山体1的外侧设置有山体挡土墙7,山体挡土墙7不仅能够对山体的上部或中部起到护土固定作用,还能对山体侧泄洪渠侧壁3进行一定的保护作用,避免土石大量水地面径流进入到泄洪渠内,从根本上避免了山洪从山体上部倾泻而下所导致的泥石流灾害。山体挡土墙7位于山体侧泄洪渠侧壁3的上部或斜上部,也就是山体挡土墙7可以位于山体侧泄洪渠侧壁3的上端,也可以位于山体侧泄洪渠侧壁3上端外侧且靠近山体的一侧,山体挡土墙7的下端外侧与山体侧泄洪渠侧壁3的上端之间具有一定的宽度的台阶,类似于梯田结构。另外,在外侧泄洪渠侧壁4外侧的土体上倾斜设置有起防护加固作用的泄洪渠挡土墙8,即使外侧泄洪渠侧壁4处于山体之上也能保证泄洪渠的安全。
由于泄洪渠为大体积混凝土构筑物,自身重量较重,需要在山体侧泄洪渠侧壁3和外侧泄洪渠侧壁4的底部土体中分别设置有混凝土浇筑的底部基础2,混凝土标号不低于C20。同时还在山体侧泄洪渠侧壁3、外侧泄洪渠侧壁4以及泄洪渠底面5的底面设置有碎石垫层6,碎石垫层6作为基础。
更主要的是,本申请所采用的山体侧泄洪渠侧壁3、外侧泄洪渠侧壁4以及山体挡土墙7属于大体积混凝土,容易产生裂缝,裂缝是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些裂缝会危害着工程的整体性、耐久性、防渗性及安全性,为此本申请采用了分层浇筑的方式,沿纵向上从下到上分为多个浇筑区,例如:山体挡土墙7采用三层浇筑结构时,山体挡土墙7沿纵向上从下到上第一次分层浇筑区12、第二次分层浇筑区13和第三次分层浇筑区14,在施工时,下一层的分层浇筑区凝固之后才能浇筑上一层的分层浇筑区。另外,在山体侧泄洪渠侧壁3、外侧泄洪渠侧壁4以及山体挡土墙7开设有多道纵向贯通分布的施工缝15,施工缝15用于提供混凝土热胀冷缩时的变形空间,每间隔5米-30米设置有一道施工缝15。
山体挡土墙7与山体1之间以及泄洪渠挡土墙8与土体之间设置有回填碎石层10,在回填碎石层10的纵向中部或底部水平设置有防渗土工布9,防渗土工布9的上表面设置有贯穿山体挡土墙7或泄洪渠挡土墙8的水平排水管11,排水管11位于碎石层10的一端包裹有起过滤作用的土工布,排水管11将山体挡土墙7与山体1之间的雨水排出,避免了长时间积水对山体挡土墙7造成不利影响。同时,在山体挡土墙7与山体1之间的表面还可以种植植被,在山体挡土墙7附近的山体1表面加大植被覆盖,既能防止水土流失,也能起到一定的绿化效果。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所做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发明构思的前提下,本申请还会有各种简单替换、改进和变化,所做出的各种简单替换、改进和变化,都应当视为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绿色生态化治理山洪泥石流的大体积构筑物,包括易形成山洪泥石流地质灾害的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山体(1)的外侧底部倾斜设置有山体侧泄洪渠侧壁(3),山体侧泄洪渠侧壁(3)的外侧设置有外侧泄洪渠侧壁(4),山体侧泄洪渠侧壁(3)的底部与外侧泄洪渠侧壁(4)底部之间水平设置有泄洪渠底面(5),山体侧泄洪渠侧壁(3)、外侧泄洪渠侧壁(4)以及泄洪渠底面(5)构成泄洪渠,所述山体(1)的外侧且位于山体侧泄洪渠侧壁(3)的上部或斜上部设置有山体挡土墙(7),山体侧泄洪渠侧壁(3)、外侧泄洪渠侧壁(4)或者山体挡土墙(7)沿纵向上分为多个相互独立的分层浇筑区,山体侧泄洪渠侧壁(3)、外侧泄洪渠侧壁(4)以及山体挡土墙(7)开设有多道纵向贯通分布的施工缝(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色生态化治理山洪泥石流的大体积构筑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山体侧泄洪渠侧壁(3)、外侧泄洪渠侧壁(4)以及泄洪渠底面(5)的底面设置有碎石垫层(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色生态化治理山洪泥石流的大体积构筑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山体侧泄洪渠侧壁(3)和外侧泄洪渠侧壁(4)的底部土体中分别设置有混凝土浇筑的底部基础(2),泄洪渠的横截面为倒梯形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色生态化治理山洪泥石流的大体积构筑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山体侧泄洪渠侧壁(3)、外侧泄洪渠侧壁(4)或者山体挡土墙(7)沿纵向上从下到上第一次分层浇筑区(12)、第二次分层浇筑区(13)和第三次分层浇筑区(1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色生态化治理山洪泥石流的大体积构筑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泄洪渠侧壁(4)外侧的土体上倾斜设置有起防护加固作用的泄洪渠挡土墙(8)。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色生态化治理山洪泥石流的大体积构筑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山体侧泄洪渠侧壁(3)、外侧泄洪渠侧壁(4)、山体挡土墙(7)以及泄洪渠挡土墙(8)上每间隔5米-30米设置有一道施工缝(1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色生态化治理山洪泥石流的大体积构筑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山体挡土墙(7)与山体(1)之间以及泄洪渠挡土墙(8)与土体之间设置有回填碎石层(10),在回填碎石层(10)的纵向中部或底部水平设置有防渗土工布(9),防渗土工布(9)的上表面设置有贯穿山体挡土墙(7)或泄洪渠挡土墙(8)的水平排水管(11)。
CN202222647598.6U 2022-10-09 2022-10-09 一种绿色生态化治理山洪泥石流的大体积构筑物 Active CN21834624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647598.6U CN218346246U (zh) 2022-10-09 2022-10-09 一种绿色生态化治理山洪泥石流的大体积构筑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647598.6U CN218346246U (zh) 2022-10-09 2022-10-09 一种绿色生态化治理山洪泥石流的大体积构筑物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346246U true CN218346246U (zh) 2023-01-20

Family

ID=848951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647598.6U Active CN218346246U (zh) 2022-10-09 2022-10-09 一种绿色生态化治理山洪泥石流的大体积构筑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34624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421485B (zh) 一种高填方预制现浇组合式桩板墙防护结构的施工方法
CN103510441B (zh) 防止寒区公路水损破坏的立体排水路基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09736141A (zh) 多年冻土区铁路路基的防冻胀结构体及铺筑方法
CN106836275A (zh) 用于快速防护冰碛物边坡的景观生态友好型挡墙、实施方法
CN111335100A (zh) 适用于沿海地区的堤路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12392127B (zh) 一种树枝状埋入式柔性生态的斜坡排水沟及施工方法
CN101914882B (zh) 高地下水位粉质土地区低路堤结构及施工方法
CN203498721U (zh) 一种防止寒区公路水损破坏的立体排水路基结构
CN109826065B (zh) 一种高填方路基防护***及其施工方法
CN210216254U (zh) 一种混凝土护栏结构
CN108532406A (zh) 可快速施工的高承载力透水地面以及铺设方法
CN110984193A (zh) 一种严寒山区公路路堑边坡生态防护***
CN106759778A (zh) 用于公路中央分隔带的散集结合型防排水***
CN210596858U (zh) 一种高原冻土区路基结构
CN208748462U (zh) 可快速施工的高承载力透水地面
CN218346246U (zh) 一种绿色生态化治理山洪泥石流的大体积构筑物
CN206503213U (zh) 用于公路中央分隔带的散集结合型防排水***
CN216515520U (zh) 一种富水区域高填方工程地下排水结构
CN214882662U (zh) 一种地铁上方特殊路基结构
CN214363925U (zh) 一种截水渗沟***
CN209873822U (zh) 路堑边坡涎流冰防护结构
CN209010891U (zh) 一种多功能排水设施
CN209873485U (zh) 冲沟处理永临结合便道结构
CN109403356B (zh) 一种边坡支护结构
CN113550336A (zh) 一种邻近既有建筑物的松散地层区铁路深路堑及施工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