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303411U -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 Google Patents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303411U
CN218303411U CN202221999240.3U CN202221999240U CN218303411U CN 218303411 U CN218303411 U CN 218303411U CN 202221999240 U CN202221999240 U CN 202221999240U CN 218303411 U CN218303411 U CN 21830341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nnel
liquid
section
air
atomiz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999240.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明
周阿平
张春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Smoore Technology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Smoore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Smoore Technology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Smoore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999240.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30341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3034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30341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Nozz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该雾化器设有储液腔和雾化组件,该雾化器还包括:雾化座,设有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第一通道连通储液腔和外界大气,第二通道的一端连通储液腔,另一端连通第一通道;滤气件,设置于第二通道连通储液腔的一端,用于浸透后阻挡气体通过;其中,第二通道补液至第一通道的时间小于第一通道回液至第二通道的端口的时间。通过上述方式,本申请能够解决现有电子雾化装置存在的抽吸漏液问题。

Description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雾化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背景技术
电子雾化装置是一种以可充电锂聚合物电池供电驱动雾化器,通过加热储液腔中的气溶胶生成基质,将其变成蒸汽后,让用户吸食的一种产品。电子雾化装置通常包括储液腔、气道管、雾化芯和电芯,电芯给雾化芯供电,雾化芯用于雾化储液腔的气溶胶基质,气道管则进一步将经雾化芯雾化后形成的气溶胶输送至电子雾化装置外部,以供用户吸食。
电子雾化装置在工作时,储液腔不断下液以供发热组件进行雾化,而储液腔在下液过程中会出现内外压强差不断增大的现象,导致储液腔出液困难。为解决这一问题,现有电子雾化装置往往设置有换气通道,以对储液腔内输送气体。然而,当换气通道向储液腔内输送气体速度过快、单次输送气体过多时,储液腔内气压急速下降,大量液体将顺着换气通道流出,容易产生抽吸漏液现象,严重影响用户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主要提供一种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以解决现有电子雾化装置存在的抽吸漏液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设有储液腔的雾化器,该雾化器包括:雾化座,设有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第一通道连通储液腔和外界大气,第二通道的一端连通储液腔,另一端连通第一通道;滤气件,设置于第二通道连通储液腔的一端,用于浸润后阻挡气体通过;其中,第二通道补液至第一通道的时间小于第一通道回液至第二通道的端口的时间。
可选地,第二通道将第一通道划分为公共段和换气段,第二通道和换气段均连通公共段的一端,公共段的另一端连通外界大气;其中,第二通道的长度小于换气段的长度。
可选地,第二通道的横截面积大于等于换气段的横截面积。
可选地,第二通道包括聚液槽和补液段,聚液槽设置于雾化座朝向储液腔的端面,补液段连通聚液槽和公共段;其中,滤气件封盖聚液槽,补液段的长度小于换气段的长度。
可选地,补液段、公共段和换气段为设置于雾化座的外壁上的槽结构。
可选地,雾化器还包括密封件,密封件套设于雾化座朝向储液腔的一端,且密封件封盖补液段、公共段、换气段和滤气件;其中,密封件设有第一过孔和第二过孔,第一过孔对应于滤气件设置,第二过孔连通换气段。
可选地,雾化座朝向储液腔的端面还设有顶柱,换气段的部分还设置于顶柱上,顶柱与第二过孔过盈配合。
可选地,公共段沿雾化座的周向设置,补液段沿与周向相垂直的纵向设置,换气段迂回设置于雾化座上。
可选地,雾化座还设有缓存槽,换气段穿过缓存槽,缓存槽的横截面积大于换气段的横截面积。
可选地,滤气件为无纺布或导液棉。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电子雾化装置,该电子雾化装置包括如上一项的雾化器。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该雾化器通过在雾化座内设置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其中,第一通道连通储液腔和外界大气,用于将外界大气输送至储液腔,以实现储液腔内外压强平衡;第二通道一端与储液腔连通,另一端与第一通道连通,第二通道补液至第一通道的时间小于第一通道回液至第二通道的端口的时间,进而第二通道可通过向第一通道补液的方式来控制第一通道的单次进气量,避免因第一通道向储液腔单次输送气体过多而使得储液腔内气压急剧升高,从而引发储液腔内液体自第一通道流出,产生抽吸漏液现象。与此同时,为避免气体自第二通道逸出,本申请在第二通道连通储液腔的一端设置有滤气件,滤气件被储液腔内液体浸透后可以避免气体逸出。综上,本申请可利用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的设置实现储液腔内外压强动态平衡,避免现有电子雾化装置普遍存在的抽吸漏液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申请雾化器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雾化器一实施例的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雾化器一实施例沿A-A视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雾化座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密封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他步骤或单元。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他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他实施例相结合。
为解决现有电子雾化装置存在的抽吸漏液问题,本申请提出一种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电子雾化装置可用于液态基质的雾化,包括相互连接的雾化器和电源组件。雾化器用于存储液态气溶胶生成基质并雾化气溶胶生成基质以形成可供用户吸食的气溶胶,液态气溶胶生成基质可以是药液、植物草叶类液体等液态基质。雾化器具体可用于不同的领域,比如,医疗、电子气溶胶化等。电源组件用于为雾化器供电,以使得雾化器能够雾化液态气溶胶生成基质以形成气溶胶。
请参阅图1-3,图1是本申请雾化器100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雾化器100一实施例的拆解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所示雾化器100一实施例沿A-A视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雾化器100包括外壳10、雾化座20、密封件30、雾化组件40、注液组件50和电极60,雾化座20和外壳10连接,密封件30设置于外壳 10和雾化座20之间,从而界定出储液腔11,雾化组件40可以连接于雾化座20上,或者雾化组件40设置于外壳10的导气管12内,或者雾化组件40连接于外壳10的导气管12和雾化座20之间,注液组件50 连接雾化座20或外壳10且延伸至储液腔11内,注液组件50用于向储液腔11内注入气溶胶基质,电极60连接于雾化座20上且电连接雾化组件40,用以连接外部电源以给雾化组件40提供能量,雾化组件40用于雾化储液腔11内存储的气溶胶基质,以生成气溶胶。
雾化座20可以嵌设于外壳10内,或者雾化座20与外壳10卡接、螺接、粘接或通过紧固件连接;密封件30还可以与雾化组件40或导气管12构成密封配合,以防漏液。
外壳10包括导气管12和壳体14,导气管12的一端与壳体14连接且位于壳体14内,雾化座20与壳体14连接,密封件30盖设于雾化座 20的一端,并与壳体14界定出储液腔11。
可选地,雾化组件40连接于雾化座20上,例如其被电极60压持于雾化座20上,或者雾化器100还包括底座(图未示),底座与壳体14 连接且配合雾化座20夹持固定雾化组件40,其中导气管12还连接雾化座20,雾化座20上设有通向雾化组件40的液孔,且该液孔连通储液腔 11。
可选地,导气管12还连接雾化座20,雾化组件40的至少一部分设置于导气管12内,且导气管12设有液孔,以向雾化组件40供液,雾化组件40设有与导气管12的气道连通的雾化通道。
本实施例中,雾化组件40的一端连接导气管12,另一端连接雾化座20和/或密封件30,且雾化组件40的一部分还位于储液腔11内。
雾化组件40可以包括多孔基体和设置于多孔基体一侧的发热件,多孔基体可以是多孔玻璃或多孔陶瓷等,发热件可以是发热膜或发热丝等,发热件与电极60电连接;或者雾化组件40包括呈层叠设置的导液层和发热层,导液层可以是导液棉,发热层可以是发热网,导液层和发热层可以均呈筒状层或呈平面状。
注液组件50具有开启状态和关闭状态,注液组件50处于开启状态时,其与储液腔11导通,用户可通过注液组件50向储液腔11注液,注液组件50处于关闭状态时,其与储液腔11断开导通,可防止储液腔11 内的气溶胶基质从注液组件50处漏液,其中用户可手动驱动注液组件 50的开启和关闭。
在其他实施例中,雾化器100还可以不包括注液组件50。
请参阅图4,图4是本申请雾化座20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雾化座20还设有换气通道21和补液通道22,换气通道21连通储液腔11和外界大气,用于将外界大气输送至储液腔11中。补液通道22 的一端连通储液腔11,另一端连通换气通道21,用于向换气通道21补液。21和22可以是设置在雾化座20外壁上的槽结构,也可以是密闭通道结构,只要能够实现气体和/或液体输送即可。其中,补液通道22补液至换气通道21的时间小于换气通道21回液至补液通道22的端口的时间,进而可以控制换气通道21的单次换气量。具体而言,当雾化器 100处于工作状态时,随着储液腔11不断向雾化组件40供给液体,储液腔11内外气压差将逐步增大,从而使得储液腔11出液困难,雾化组件40出现干烧现象,不仅会对雾化器100造成损伤,而且还会使得输出的气溶胶中带有焦糊味,严重影响用户使用体验。为此,本申请设置的21可在储液腔11下液时及时向储液腔11内补充气体,以平衡储液腔 11的内外气压,有助于储液腔11顺利出液。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换气后21内会回充至少部分的液体,再次进行换气(冒泡)时21内的液体也会被拉回储液腔11内,如果不对21的单次输气量加以控制,将会出现换气(冒泡)时整个21内,换气时容易造成一次拉入数个气泡的情况,甚至接近0.1KPa,进而在换气结束后,易导致储液腔11内的液体回充进入21内的液量过多,导致液体21流出,最终产生抽吸漏液现象。
基于此,本申请增加一22,该22用于向21进行补液,22补液至 21的时间小于21回液至22的端口的时间,进而使得液体快速地补充到 21的前面从而对21形成封堵,以截断换气过程,避免过多的气体量进入储液腔11内致使的储液腔11内气压回升,从而可减小21的单次换气量,也使得换气结束后由储液腔11回充至21的液量也得以减少,可有效地降低21抽吸漏液的风险。
进一步地,当21的单次换气量和换气速度被限制后,随着储液腔 11持续向雾化组件40供液,储液腔11内气压不断下降,而当储液腔11 内气压下降到一定程度时,21和22中的液体又将向储液腔11中回流,以使得21导通而连通储液腔11和外界大气,从而对储液腔11进行换气;储液腔11内气压回升到一定程度时,储液腔11中液体又将通过21进入 22中,由于22补液至21的时间小于21回液至22的端口的时间,此时22又将对21中液体流通形成阻挡,以截断换气过程,有效减小了21的单次换气量。如此往复,可实现储液腔11内外压强动态平衡,避免抽吸漏液现象发生。
22输送液体至21的距离可以设置为小于21回液至22的端口的距离,由此可使得22补液至21的时间小于21回液至22的端口的时间还可将22中液体流通速度设置为大于21中液体流通速度,例如,可以将 22的液体流通面积设置为大于21中液体流通面积等。本申请对具体方式不做限定,只要能够实现22补液至21的时间小于21回液至22的端口的时间即可。
在一些实施例中,22将21划分为公共段23和换气段24,22和换气段24均连通公共段23的一端,公共段23的另一端连通外界大气。其中,22的长度小于换气段24的长度。
具体而言,外界大气从公共段23流入雾化器100中,经由公共段 23输送至与22和21连通的一端,气体在此分流,一部分气体流入22 中,但由于22连通储液腔11的一端设有滤气件70,气体无法通过22 进入储液腔11中,导致气体停滞在补道22中,后续气体不再流入22;另一部分气体流入21的换气段24,并经由换气段24输送至储液腔11 中,以平衡储液腔11内外压强。当换气段24向储液腔11内不断输送气体时,随着储液腔11内气压持续回升,液体可通过22进入21,从而对 21形成封堵,以截断换气过程。
由于22的长度小于换气段24的长度,22中的液体将抢先进入公共段23和/或换气段24中,以对换气段24流出的液体形成封堵,从而使得换气段24流出的液体较为有限,且较多液体停滞在换气段24中,对 21中的气体流通形成阻碍,减少单次换气量,且储液腔11内气压得以回升,进而储液腔11内液体流入21和22的量有所减少。由此,本申请22的设置可减少储液腔11的抽吸漏液的风险,避免因大量液体流出而产生抽吸漏液问题,影响用户使用体验。值得说明地是,22和21可以是沿公共段23向内延展的方向依次设置。也即,22在公共段23上的投影位置比换气段24在公共段23上的投影位置距离公共段23与换气段24的连接位置更近。这样一来,22中的液体流入连接位置的路程更近,22中的液体将先于换气段24中的液体流入公共段23,由此,由22 率先流入公共段23的液体将对换气段24中的液体产生阻封作用,进而可减少储液腔11流入换气段24中的液体量,进而可避免抽吸漏液问题的出现。与此同时,为进一步保证由22流公共段23的液体更多、更早流入公共段23,可以将22的液体流通面积设置为大于换气段24的液体流通面积。当然,若换气段24、22与连接位置之间的长度差足够大,也可以将22的液体流通面积设置为小于或等于换气段24的液体流通面积,只要能够实现22中的液体更早流入公共段23即可,本申请不做具体限定。
此外,也可以是21和22沿公共段23向内延展的方向依次设置。也即,22在公共段23上的投影位置比换气段24在公共段23上的投影位置距离公共段23与换气段24的连接位置更远。由于换气段24距离连接位置更近,为使得22中液体可以比换气段24中液体更多、更早地流入公共段23,需要较大程度上提高22中液体流通速度,例如可以将 22的液体流通面积设置为远大于换气段24的液体流通面积等。
综上所述,本申请对21和22的设置方式以及两者的液体流通面积不做具体限定,只要能够实现22中的液体更早流入公共段23即可。
在一些实施例中,补液通道22的横截面积大于等于换气段24的横截面积,具体实施方式可以是将补液通道22的孔径设置的更大等。如此一来,补液通道22中的液体流通速度将大于换气段24,由此,补液通道22可通过其中液体先于换气段24中液体进入公共段23的方式来控制换气段24的漏液量,进而可避免液体大量漏出而产生抽吸漏液现象。
在一些实施例中,公共段23沿雾化座20的周向设置,补液段26 沿与周向相垂直的纵向设置,补液段26中浸入的液体可垂直流入公共段23中,流通速度更快,同时液体流通路程也更短。换气段24迂回设置于雾化座20上。换气段24具体可以为毛细槽或者毛细槽与孔道的结合,将其迂回设置于雾化座20外壁上一方面可实现气体的快速流通和输送,另一方面则可避免在雾化座20外壁形成较大的液体流,从而影响雾化器100的正常使用。更为重要地是,迂回设置的换气段24液体流通速度更慢且流通路程更长,液体流入公共段23所需的时间将远大于补液段26。
值得注意地是,换气段24可以是迂回设置于雾化座20上,也可以是沿与雾化座20的周向相垂直的纵向设置或者是斜向连接公共段23端口和换气口等设置方式,本申请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22还包括聚液槽25和补液段26,聚液槽25设置于雾化座20朝向储液腔11的端面,补液段26连通聚液槽 25和公共段23。聚液槽25用于承积从储液腔11内流出的液体,使得补液通道22在换气后可以快速、大量地向公共段23输送液体;补液段 26则可用于液体快速流通,其长度小于换气段24的长度。由此,补液段26中液体可以先于换气段24中液体流入公共段23,进而对换气段 24进行封堵,减少换气段24液体流出的同时也可对换气段24中气体流通速度和流通量予以限制,进而控制储液腔11中气压回升程度,避免抽吸漏液现象发生。其中,聚液槽25上还封盖有滤气件70,滤气件70 允许液体浸入,进而使得补液通道22可及时对换气通道21进行补液,同时滤气件70的设置还可避免气体由补液通道22流出储液腔11。
值得注意地是,补液段26与换气段24的设置方式、设置位置等可以不同,例如,补液段26可以设置在更接近公共段23的位置上,或者补液段26与公共段23呈直线连接,而换气段24与公共段23呈迂回连接或斜向连接,本申请对补液段26与换气段24的设置方式、设置位置不做具体限定,只要补液段26的长度小于换气段24的长度即可。
具体地,补液段26、公共段23和换气段24可以为设置于雾化座 20的外壁上的槽结构,以供气体和/或液体在雾化座20的外壁上进行流通。当然,在某些情况下,补液段26、公共段23和换气段24也可以是密闭通道结构,只要能够实现气体和/或液体输送即可。
在一些实施例中,雾化座20还设有缓存槽28,换气段24穿过缓存槽28,缓存槽28的横截面积大于换气段24的横截面积。缓存槽28的设置使得由储液腔11流入换气通道21中的液体得以储存,进而可使得换气段24中部分液体不用回流至储液腔11即可导通换气段24,增加了换气便捷性。
请参阅图5,图5是本申请密封件30的结构示意图。
雾化器100还包括密封件30,密封件30套设于雾化座20朝向储液腔11的一端,且密封件30封盖补液段26、公共段23、换气段24和滤气件70。由此,密封件30的设置可使得雾化座20、储液腔11和外壳10三者之间呈相对密封设置,避免储液腔内液体泄漏至雾化座20与外壳10之间的空隙中,同时也使得储液腔11内部形成一个相对密闭的储液空间。
密封件30上设置有第一过孔31和第二过孔32。其中,第一过孔 31对应于滤气件70设置,储液腔11内存储的液体可通过滤气件70浸入补液通道22。第二过孔32则与换气段24相连通,外界大气可通过换气段24经由第二过孔32流入储液腔11中。由此,第一过孔31和第二过孔32可分别实现储液腔11和雾化座20之间液体或气体的流通,进而可使得储液腔11内外压强处于动态平衡状态,有助于储液腔11出液的同时也可避免抽吸漏液现象出现,极大程度上提升了用户体验。
其中,第一过孔31和第二过孔32的位置、孔径大小视补液通道22、换气通道21的位置、孔径而定。此外,在某些情况下,密封件30上还设置有过孔以供注液组件50、导气管12贯穿而过。
值得注意地是,当补液段26、公共段23和换气段24为设置在雾化座20外壁上的凹槽结构时,为实现补液段26、公共段23和换气段24 的槽结构中液体和/或气体流通更为顺畅,密封件30上还可以设置与这些凹槽结构相匹配的凸槽结构。而当补液段26、公共段23和换气段24 为设置在雾化座20外壁上的凸起的密闭通道结构时,密封件30上还可以设置与该凸起的密闭通道结构相匹配的凹槽。
在一些实施例中,雾化座20朝向储液腔11的端面还设有顶柱27,换气段24的部分还设置于顶柱27上,顶柱27与第二过孔32过盈配合。顶柱27的设置则使得换气通道21向储液腔内输送气体更为便捷,同时也可避免因大量液体流入换气通道21中而产生的抽吸漏液现象。
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雾化器100及电子雾化装置。该雾化器100通过在雾化座20内设置换气通道21和补液通道22,其中,换气通道21连通储液腔11和外界大气,用于将外界大气输送至储液腔11,以实现储液腔11内外压强平衡;补液通道22一端与储液腔 11连通,另一端与换气通道21连通,补液通道22补液至换气通道21 的时间小于换气通道21回液至补液通道22的端口的时间,进而补液通道22可通过向换气通道21补液的方式来控制换气通道21的单次进气量,避免因换气通道21向储液腔11单次输送气体过多而使得储液腔11 内气压急剧升高,从而引发储液腔11内的液体自换气通道21流出,产生抽吸漏液的现象。与此同时,为避免气体自补液通道22逸出,本申请在补液通道22连通储液腔11的一端设置有滤气件70,滤气件70可以实现在储液腔11内液体浸透后可以避免气体逸出。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1)

1.一种雾化器,所述雾化器设有储液腔和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雾化座,设有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连通所述储液腔和外界大气,所述第二通道的一端连通所述储液腔,另一端连通所述第一通道;
滤气件,设置于所述第二通道连通所述储液腔的一端,用于浸润后阻挡气体通过;
其中,所述第二通道补液至所述第一通道的时间小于所述第一通道回液至所述第二通道的端口的时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道将所述第一通道划分为公共段和换气段,所述第二通道和所述换气段均连通所述公共段的一端,所述公共段的另一端连通外界大气;
其中,所述第二通道的长度小于所述换气段的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道的横截面积大于等于所述换气段的横截面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道包括聚液槽和补液段,所述聚液槽设置于所述雾化座朝向所述储液腔的端面,所述补液段连通所述聚液槽和所述公共段;
其中,所述滤气件封盖所述聚液槽,所述补液段的长度小于所述换气段的长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补液段、所述公共段和所述换气段为设置于所述雾化座的外壁上的槽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器还包括密封件,所述密封件套设于所述雾化座朝向所述储液腔的一端,且所述密封件封盖所述补液段、所述公共段、所述换气段和所述滤气件;
其中,所述密封件设有第一过孔和第二过孔,所述第一过孔对应于所述滤气件设置,所述第二过孔连通所述换气段。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座朝向所述储液腔的端面还设有顶柱,所述换气段的部分还设置于所述顶柱上,所述顶柱与所述第二过孔过盈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公共段沿所述雾化座的周向设置,所述补液段沿与所述周向相垂直的纵向设置,所述换气段迂回设置于所述雾化座上。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座还设有缓存槽,所述换气段穿过所述缓存槽,所述缓存槽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换气段的横截面积。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气件为无纺布或导液棉。
11.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雾化装置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的雾化器。
CN202221999240.3U 2022-07-28 2022-07-28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Active CN21830341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999240.3U CN218303411U (zh) 2022-07-28 2022-07-28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999240.3U CN218303411U (zh) 2022-07-28 2022-07-28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303411U true CN218303411U (zh) 2023-01-17

Family

ID=848741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999240.3U Active CN218303411U (zh) 2022-07-28 2022-07-28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30341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2095771A1 (zh) 雾化组件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5992762U (zh) 雾化器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CN216701658U (zh) 雾化器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CN216147257U (zh) 雾化组件、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CN214594169U (zh) 雾化组件及电子雾化装置
CN113142661A (zh) 一种储油仓盖、雾化器及电子烟
CN112189897A (zh) 一种雾化器及其电子雾化装置
CN212590242U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CN114732159A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4629858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8303411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2260475U (zh) 雾化器及气溶胶发生装置、注液***
CN218921626U (zh) 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CN218245672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8354682U (zh) 雾化器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CN217309186U (zh) 雾化器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CN217446690U (zh) 雾化器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CN215583151U (zh) 一种雾化器
CN214015966U (zh) 雾化仓和雾化器
CN218605143U (zh) 雾化器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CN219069462U (zh) 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CN218418397U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CN219877475U (zh) 气溶胶产生装置及其雾化器
CN117694623A (zh) 雾化芯、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4677559U (zh) 雾化仓和雾化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