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300276U - 一种铜铝复合导电排 - Google Patents

一种铜铝复合导电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300276U
CN218300276U CN202222538474.4U CN202222538474U CN218300276U CN 218300276 U CN218300276 U CN 218300276U CN 202222538474 U CN202222538474 U CN 202222538474U CN 218300276 U CN218300276 U CN 2183002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pper
conducting bar
bar
aluminum
h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538474.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余叶
刘孟
边程林
向红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Zhongzh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Zhongzh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Zhongzh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Zhongzh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538474.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3002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3002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30027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新能源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一种铜铝复合导电排,包括导电排本体,所述导电排本体包括铝导电排、软铜导电排和硬铜导电排,所述软铜导电排的一端与所述铝导电排的一端连接,所述软铜导电排的另一端向上折弯延伸,所述铝导电排的另一端与所述硬铜导电排的一端连接,所述硬铜导电排的另一端向上折弯延伸;所述软铜导电排的表面焊接有镍片,所述硬铜导电排的表面电镀有镍层;通过采用所述铝导电排作为其中一种连接材料,能够有效降低生产成本,且在所述铝导电排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所述软铜导电排和所述硬铜导电排,能够有效提高导电排的连接强度和导电能力。

Description

一种铜铝复合导电排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铜铝复合导电排。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新能源产业的不断发展,新能源汽车作为新能源产业中的重点产业之一,为电动汽车提供能源的汽车电池也迎来发展的机遇。导电排是电学领域常用的连接件,其在电路中起输送电流和连接电气设备的作用。
目前,在新能源汽车电池领域中,常规采用的单一铜材或者单一铝材作为电池的导电排。然而,采用单一铜材作为导电排时,会导致导电排的生产成本过高,采用单一铝材制作导电排时,会使得导电排的连接强度、导电能力不足;且市面上的导电排长时间使用后容易出现氧化、电腐蚀的现象,造成设备接触不良,甚至导致短路引发火灾,具有较大的安全隐患。因而,实有必要设计一种铜铝复合导电排,以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铜铝复合导电排,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因采用单一铝材导致导电排的连接强度、导电能力不足,采用单一铜材导致导电排生产成本过高,且导电排容易因氧化、电腐蚀导致设备接触不良,存在安全隐患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铜铝复合导电排,包括导电排本体,所述导电排本体包括铝导电排、软铜导电排和硬铜导电排,所述软铜导电排的一端与所述铝导电排的一端连接,所述软铜导电排的另一端向上折弯延伸,所述铝导电排的另一端与所述硬铜导电排的一端连接,所述硬铜导电排的另一端向上折弯延伸;所述软铜导电排的表面焊接有镍片,所述硬铜导电排的表面电镀有镍层。
可选地,所述铝导电排的一端与所述软铜导电排的一端通过高分子扩散焊的方式焊接,所述铝导电排的另一端与所述硬铜导电排的一端通过高分子扩散焊的方式焊接。
可选地,所述软铜导电排和所述硬铜导电排均设置有焊接定位孔,所述铝导电排的两端设置有焊接定位凸起,所述焊接定位凸起与所述焊接定位孔相互配合卡接。
可选地,所述导电排本体的外侧包覆有一绝缘层,所述绝缘层包括热缩管和布基胶带,所述热缩管包覆于所述导电排本体的外侧,所述布基胶带粘接于所述热缩管的外侧。
可选地,所述软铜导电排包括第一折弯部和第二折弯部,所述软铜导电排的一端与所述铝导电排连接,所述软铜导电排的另一端向上折弯延伸形成所述第一折弯部,所述软铜导电排向上延伸后向左侧折弯延伸形成所述第二折弯部。
可选地,所述硬铜导电排包括第三折弯部与第四折弯部,所述硬铜导电排的一端与所述铝导电排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硬铜导电排的另一端向上折弯延伸形成所述第三折弯部,所述硬铜导电排向上延伸后向右侧折弯延伸形成所述第四折弯部。
可选地,所述软铜导电排和所述硬铜导电排均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的形状为圆形、椭圆形或正多边形。
可选地,所述软铜导电排、铝导电排和所述硬铜导电排分别由条状金属型材加工一体成型。
可选地,所述镍片的厚度为0.1-0.2mm,所述镍层的厚度为10-20um。
可选地,所述硬铜导电排的厚度为3mm,所述软铜导电排的厚度为3mm,所述铝导电排的厚度为3mm。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铜铝复合导电排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之一:
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所述铝导电排作为其中一种连接材料,能够有效降低生产成本,且在所述铝导电排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所述软铜导电排和所述硬铜导电排,能够有效提高导电排的连接强度和导电能力;进一步地,所述硬导电排经折弯处理后在其表面电镀所述镍层,所述软铜导电排焊接所述镍片后进行折弯处理,通过在软铜导电排焊接所述镍片、在硬铜导电排电镀所述镍层,提高铜铝复合导电排的抗腐蚀、抗氧化的能力,防止导电排因氧化、电腐蚀而出现接触不良的现象,消除安全隐患,具有极高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铜铝复合导电排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铜铝复合导电排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铜铝复合导电排的正视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导电排本体; 11、焊接定位孔; 12、连接孔;
2、铝导电排; 3、软铜导电排; 31、第一折弯部;
32、第二折弯部; 4、硬铜导电排; 41、第三折弯部;
42、第四折弯部; 5、镍片; 6、镍层;
7、绝缘层; 71、布基胶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提供一种铜铝复合导电排,包括导电排本体1,导电排本体1包括铝导电排2、软铜导电排3和硬铜导电排4。软铜导电排3的一端与铝导电排2的一端连接,软铜导电排3的另一端向上折弯延伸,铝导电排2的另一端与硬铜导电排4的一端连接,硬铜导电排4的另一端向上折弯延伸;软铜导电排3的表面焊接有镍片5,硬铜导电排4的表面电镀有镍层6。
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铝导电排2作为其中一种连接材料,能够有效降低生产成本,且在铝导电排2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软铜导电排3和硬铜导电排4,能够有效提高导电排的连接强度和导电能力;进一步地,硬导电排经折弯处理后在其表面电镀镍层6,软铜导电排3焊接镍片5后进行折弯处理,通过在软铜导电排3焊接镍片5、在硬铜导电排4电镀镍层6,提高铜铝复合导电排的抗腐蚀、抗氧化的能力,防止导电排因氧化、电腐蚀而出现接触不良的现象,消除安全隐患,具有极高的实用性。
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铝导电排2的一端与软铜导电排3的一端通过高分子扩散焊的方式焊接,铝导电排2的另一端与硬铜导电排4的一端通过高分子扩散焊的方式焊接。通过采用高分子扩散焊接的连接方式,将软铜导电排3、铝导电排2和硬铜导电排4依序连接,使导电排本体1的连接性和稳定性更强。
进一步地,软铜导电排3和硬铜导电排4均设置有焊接定位孔11,铝导电排2的两端设置有焊接定位凸起(图未示),焊接定位凸起与焊接定位孔11相互配合卡接。通过设置相互配合卡接的焊接定位孔11和焊接定位凸起,使软铜导电排3与铝导电排2实现定位,硬铜导电排4与铝导电排2实现定位,便于软铜导电排3和铝导电排2进行高分子扩散焊接,亦便于硬铜导电排4与铝导电排2进行高分子扩散焊接,使软铜导电排3和硬铜导电排4分别固定连接于铝导电排2的两端,在电路中起输送电流和连接电气设备的作用。由此,使导电排在节省制作成本的同时,还能够满足连接强度需求,具有极高的实用性。
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导电排本体1的外侧包覆有一绝缘层7,绝缘层7包括热缩管(图未示)和布基胶带71,热缩管包覆于导电排本体1的外侧,布基胶带71粘接于热缩管的外侧。其中,热缩管的材质为EVA,单边厚度为1.0至1.6mm。在本实施例中,热缩管的单边厚度为1.6mm。具体地,布基胶带71沿绝缘层7缠绕至少三层后与热缩管固定连接,通过布基胶带71的粘接,使绝缘层7能够稳定的包覆软铝连接导电排,保证导电排的绝缘性能。
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软铜导电排3包括第一折弯部31和第二折弯部32,软铜导电排3的一端与铝导电排2连接,软铜导电排3的另一端向上折弯延伸形成第一折弯部31,软铜导电排3向上延伸后向左侧折弯延伸形成第二折弯部32。应理解,第一折弯部31和第二折弯部32应根据新能源汽车内的电源产品结构进行多元化折弯处理,第一折弯部31和第二折弯部32能够满足多种形状的折弯,使铜铝复合导电排能够配合外部电源模组连接,对此,本实用新型不作限定。
进一步地,硬铜导电排4包括第三折弯部41与第四折弯部42,硬铜导电排4的一端与铝导电排2的另一端连接,硬铜导电排4的另一端向上折弯延伸形成第三折弯部41,硬铜导电排4向上延伸后向右侧折弯延伸形成第四折弯部42。应理解,第三折弯部41和第四折弯部42应根据新能源汽车内的电源产品结构进行多元化折弯处理,第三折弯部41和第四折弯部42能够满足多种形状的折弯,使铜铝复合导电排能够配合外部电源模组连接,对此,本实用新型不作限定。
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软铜导电排3和硬铜导电排4均设有连接孔12,连接孔12的形状为圆形、椭圆形或正多边形。在本实施例中,连接孔12的形状为椭圆形。用户可通过螺栓将该铜铝复合导电排与其他电源模块固定连接,使导电排实现输送电流和连接电器设备的作用。
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软铜导电排3、铝导电排2和硬铜导电排4分别由条状金属型材加工一体成型。由于软铜导电排3、硬铜导电排4和铝导电排2均是一体成型,能够极大地提高导电排的生产效率,缩短制作周期,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且软铜导电排3采用软铜材料制作,具有较强的可调节性,能够有效吸收因外部震动所造成的应力,由此提高铜铝复合导电排连接的可靠性,延长其使用寿命,具有极高的实用性。
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镍片5的厚度为0.1-0.2mm,镍层6的厚度为10-20um。在本实施例中,镍片5的厚度为0.1mm,镍层6的厚度为10um。通过在软铜导电排3焊接镍片5,在硬铜导电排4电镀镍层6,从而提高铜铝复合导电排的抗腐蚀能力,能够有效避免因化学腐蚀对铜铝复合导电排的导电能力造成影响,从而延长该铜铝复合导电排的使用寿命。
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硬铜导电排4的厚度为3mm,软铜导电排3的厚度为3mm,铝导电排2的厚度为3mm。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铜铝复合导电排,其特征在于,包括导电排本体,所述导电排本体包括铝导电排、软铜导电排和硬铜导电排,所述软铜导电排的一端与所述铝导电排的一端连接,所述软铜导电排的另一端向上折弯延伸;所述铝导电排的另一端与所述硬铜导电排的一端连接,所述硬铜导电排的另一端向上折弯延伸;所述软铜导电排的表面焊接有镍片,所述硬铜导电排的表面电镀有镍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铜铝复合导电排,其特征在于,所述铝导电排的一端与所述软铜导电排的一端通过高分子扩散焊的方式焊接,所述铝导电排的另一端与所述硬铜导电排的一端通过高分子扩散焊的方式焊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铜铝复合导电排,其特征在于,所述软铜导电排和所述硬铜导电排均设置有焊接定位孔,所述铝导电排的两端设置有焊接定位凸起,所述焊接定位凸起与所述焊接定位孔相互配合卡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铜铝复合导电排,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排本体的外侧包覆有一绝缘层,所述绝缘层包括热缩管和布基胶带,所述热缩管包覆于所述导电排本体的外侧,所述布基胶带粘接于所述热缩管的外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铜铝复合导电排,其特征在于,所述软铜导电排包括第一折弯部和第二折弯部,所述软铜导电排的一端与所述铝导电排连接,所述软铜导电排的另一端向上折弯延伸形成所述第一折弯部,所述软铜导电排向上延伸后向左侧折弯延伸形成所述第二折弯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铜铝复合导电排,其特征在于,所述硬铜导电排包括第三折弯部与第四折弯部,所述硬铜导电排的一端与所述铝导电排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硬铜导电排的另一端向上折弯延伸形成所述第三折弯部,所述硬铜导电排向上延伸后向右侧折弯延伸形成所述第四折弯部。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铜铝复合导电排,其特征在于,所述软铜导电排和所述硬铜导电排均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的形状为圆形、椭圆形或正多边形。
8.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铜铝复合导电排,其特征在于,所述软铜导电排、铝导电排和所述硬铜导电排分别由条状金属型材加工一体成型。
9.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铜铝复合导电排,其特征在于,所述镍片的厚度为0.1-0.2mm,所述镍层的厚度为10-20um。
10.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铜铝复合导电排,其特征在于,所述硬铜导电排的厚度为3mm,所述软铜导电排的厚度为3mm,所述铝导电排的厚度为3mm。
CN202222538474.4U 2022-09-23 2022-09-23 一种铜铝复合导电排 Active CN2183002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538474.4U CN218300276U (zh) 2022-09-23 2022-09-23 一种铜铝复合导电排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538474.4U CN218300276U (zh) 2022-09-23 2022-09-23 一种铜铝复合导电排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300276U true CN218300276U (zh) 2023-01-13

Family

ID=848050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538474.4U Active CN218300276U (zh) 2022-09-23 2022-09-23 一种铜铝复合导电排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30027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44645B (zh) 包含金属板的电极连接器以及具有其的使用的电池模块
CN208208864U (zh) 锂离子电池包轻量化电连接结构
CN212412161U (zh) 电池隔板及电池组
WO2020253609A1 (en) Battery assembly
CN102856524B (zh) 电化学装置
CN218300276U (zh) 一种铜铝复合导电排
CN213752732U (zh) 一种汇流条及光伏组件
CN212392350U (zh) 电池隔板及电池组
CN201796991U (zh) 一种含有镀层极耳的一体式正极极片
JP2010287378A (ja) 太陽電池セル接続用コネクタ及び太陽電池セルの接続方法
CN207637883U (zh) 一种无模组状态电芯的电连接结构及其电池组
CN212625964U (zh) 电池隔板及电池组
CN215418273U (zh) 一种可快速组装的降噪软包电池
CN213366738U (zh) 一种软铝排及电池包
CN210826393U (zh) 新型整体式电解阴极板
CN206878273U (zh) 一种汽车动力电池汇流排
CN218788477U (zh) 一种铜铝复合导电排结构
CN205943488U (zh) 一种导电母排及其储能电池组
CN113422170A (zh) 集流体组件、电池单体和电池包
CN113422167A (zh) 连接件、电池单体和电池包
CN218300514U (zh) 一种用于大功率导电排的转接结构
CN207611881U (zh) 电容器母排和具有其的电容器、电池包及汽车
CN211907560U (zh) 复合端子结构的动力电池集成母排
CN219226537U (zh) 汇流排
CN216120310U (zh) 一种汇流条和光伏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