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299715U - 继电器 - Google Patents

继电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299715U
CN218299715U CN202221668466.5U CN202221668466U CN218299715U CN 218299715 U CN218299715 U CN 218299715U CN 202221668466 U CN202221668466 U CN 202221668466U CN 218299715 U CN218299715 U CN 21829971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astic
movable contact
contact
frame
mo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668466.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唐俊平
于荣爱
朱陆宁
罗捷
李文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you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you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you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Sanyou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668466.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29971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29971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29971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omagne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继电器,包括:运动模块,包括连接部件及设于连接部件上的多个动触点组,多个动触点组沿x方向分隔设置;静止模块,包括安装架和设于安装架上的多个静触点组,多个静触点组沿x方向分隔设置,且一个静触点组和一个动触点组一一对应;磁路***,用于和连接机构的中部相抵持,并用于向连接机构提供驱动力,以驱动多个动触点组往y方向运动,以使一个动触点组和一个静触点组一一对应闭合;第一弹性复位件,两端分别抵接于运动模块和静止模块,以在动触点组和静触点组相断开时,向运动模块施加弹力。本实用新型中的运动模块的连接部件不易发生变形,不需要单独设置限制运动模块运动的限位结构,简化了整个继电器的结构。

Description

继电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继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继电器。
背景技术
继电器是一种利用电磁力带动机械部件相对运动而产生预定响应的自动开关元件。它一般由底座、上壳、磁路部分和接触部分等组成,磁路部分包括由线圈、线圈架、铁芯、轭铁和衔铁等,接触部分包括动簧部分和静簧部分。当线圈中通过电流时产生电磁力,衔铁被吸引,从而驱动动簧部分的动触点与静簧部分的静触点接触或断开;当线圈中电流消失时,电磁力随之消失,衔铁复位,从而使得动簧部分的动触点与静簧部分的静触点断开或接触,因而通过动触点与静触点的吸合或断开,达到导通或切断电路的目的。
现有技术的一种电磁继电器,沿推动卡的长度方向安装有多个动触点,磁路部分的衔铁通过驱动推动卡的运动以带动动触点和静触点闭合,在推动时,衔铁连接于推动卡的一端,由于推动卡的长度较长,为了防止推动卡发生变形,继电器中设置有限位件以限制推动卡的运动,从而在驱动动触点运动时,推动卡与限位件之间的会产生摩擦,影响推动卡的运动精确度。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至少一个问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继电器,包括:运动模块,包括连接部件及设于所述连接部件上的多个动触点组,多个所述动触点组沿所述x方向分隔设置;静止模块,包括安装架和设于所述安装架上的多个静触点组,多个静触点组沿所述x方向分隔设置,且一个所述静触点组和一个所述动触点组一一对应;磁路***,用于和所述连接部件的中部相抵持,并用于向所述连接部件提供驱动力,以驱动多个所述动触点组往y方向运动,以使一个所述动触点组和一个所述静触点组一一对应闭合;第一弹性复位件,两端分别抵接于所述运动模块和所述静止模块,以在所述动触点组和所述静触点组相断开时,向所述运动模块施加弹力。
这样,在运动模块的动触点组向静触点组运动的过程中,磁路***中产生的电磁力使衔铁的转动转化为驱动运动模块沿y方向并且沿直线方向上的运动,以驱动运动模块上的动触点组和静触点组相闭合,同时由于磁路***抵持于连接部件的中部,向运动模块的中部提供驱动力,从而在驱动运动模块在向静止模块运动的过程中,施加在运动模块上的驱动力能够均匀的分散至运动模块的两端,使得各个动触点组能受到均匀的压力,从而使动触点组和静触点组的闭合能够具有更高的精准度,同时运动模块中的连接部件不易发生变形,不需要单独设置限制运动模块运动的限位结构,简化了整个继电器的结构。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部件包括滑动架、连接架、推动卡以及至少一个弹性结构,所述推动卡沿所述x方向延伸,多个所述动触点组分隔设于所述推动卡,所述弹性结构的两端分别抵接于所述推动卡和所述滑动架,且所述滑动架的中部和所述磁路***中的衔铁相抵持,所述连接架连接所述推动卡,用于在所述磁路***的推动下供所述滑动架滑动。
这样,在衔铁的驱动力下,驱动力驱动滑动架沿y方向运动,并逐渐压缩弹性结构,弹性结构将驱动力传递至推动卡,最终推动卡带着各动触点组分别和各静触点组一一对应闭合。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弹性结构包括第一弹簧和围设于所述第一弹簧外的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两端分别抵接于所述推动卡和所述滑动架,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推动卡,另一端为自由端,在所述磁路***的驱动下,所述滑动架依次压缩所述第二弹簧和所述第一弹簧。
这样,通过将弹性结构设置为两个弹性件的方式,在驱动部的驱动下,对第二弹簧和第一弹簧依次进行压缩,使得第二弹簧和第一弹簧共同产生弹性反力来反抗电动斥力,以保证各动触点组和各静触点组之间的闭合效果。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滑动架朝向所述推动卡的一侧设有第一导向结构,以在所述滑动架对所述第一弹簧进行压缩时,用于供所述第一弹簧进行导向。
这样,通过设置第一导向结构,以用于供第一弹簧进行压缩时进行导向,使得第一弹簧能够沿着上下方向被压缩,避免在压缩的过程中发生晃动而影响各动触点组和各静触点组的闭合效果。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部件包括多个所述弹性结构,多个所述弹性结构分隔设置于推动卡和所述滑动架之间。
这样,在磁路***的磁性力驱动下,衔铁作用于滑动架上的作用力得到均匀的分散至滑动架的两端,从而能够驱动推动卡带动各动触点组和各静触点组得到平稳的闭合。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部件包括两个所述弹性结构,所述磁路***和所述滑动架相抵持的位置位于两个所述弹性结构的中部。
这样,在磁路***的磁性力驱动下,衔铁作用于滑动架上的作用力得到均匀的分散至滑动架的两端,从而能够驱动推动卡带动各动触点组和各静触点组得到平稳的闭合。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每个动触点组分别包括动点块和设于所述动点块两端的两个动触点,所述动点块沿z方向垂直连接所述推动卡,每个所述静触点组各包括两个分隔设置的静触点,一个所述动触点用于和一个所述静触点一一对应相闭合。
这样,过将每个动触点组中设置两个动触点的方式,能够缩短触点间隙,即本实施例中的触点间隙为动点块上的两个动触点和静触点之间的间隙的加和值,在驱动动触点和静触点进行闭合时,磁路***需要提供的电磁吸力会更小,即通过设置两个动触点和静触点的方式,缩短了动触点和静触点的之间的间距,减小了电磁吸力值,简化了整个继电器的结构,使得结构更紧凑。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动点块两端的两个所述动触点位于所述推动卡沿z方向的相对两侧。
这样,在磁路***的驱动力的驱动下,保证了推动力向各动触点的稳定传递。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继电器还包括第二导向结构,所述第二导向结构连接于所述静止模块,并能够相对所述运动模块滑动,以用于供所述运动模块在所述y方向上运动时进行导向。
这样,通过设置第二导向结构,在运动模块相对静止模块靠近运动或者远离的过程中,限制了运动模块沿Y方向进行直线运动,保证了运动时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弹性复位件为弹簧,所述第一弹性复位件的两端部分别抵持于所述连接部件和所述安装架,所述第一弹性复位件的两自由末端均往所述第一弹性复位件的中心方向弯折。
这样,通过将一弹性复位件的两自由末端均往弹簧的中心方向弯折的方式,使弹簧的尾端置于内部接触不到塑胶件的部位,防止了弹簧尾端的毛刺刮擦塑胶形的推动卡和塑胶形的安装架而产生碎屑。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常闭辅助触点结构,所述常闭辅助触点结构设于所述安装架,并用于和所述连接部件相配合,以在所述连接部件带动所述动触点组和所述静触点组相闭合时,所述连接部件驱动所述常闭辅助触点结构中的辅助动触点和辅助静触点之间相断开。
这样,通过设置辅助触点结构,通过常闭辅助触点结构中的辅助动触点和辅助静触点之间的通断状态来传递静触点组和动触点组之间断通状态,以便于监测静触点组和动触点组在使用时的导通情况。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常闭辅助触点结构包括弹性架、辅助动触点、支撑架以及辅助静触点,所述弹性架和所述支撑架连接于所述安装架,所述辅助动触点设于所述弹性架朝向所述安装架的一侧,所述辅助静触点设于所述支撑架背向所述安装架的一侧,在所述连接部件对所述弹性架的推动下,所述辅助动触点和所述辅助静触点能够由闭合状态变化为断开状态。
这样,通过弹性架和连接部件的配合,通过连接部件带动动触点组向静触点组运动时,连接部件驱动弹性架发生弹性形变以带动辅助动触点和辅助静触点由闭合状态转化为断开状态,从而此时可以判断静触点组和动触点组的导通情况。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绝缘件,所述绝缘件连接于所述安装架,用于分隔每相邻的两个所述静触点组。
这样,当一个动触点组和一个静触点相闭合时,通过绝缘件的分隔,使相闭合的一个动触点和一个静触点相能够不受相邻的一个动触点和一个静触点相的闭合的电弧的影响,形成绝缘挡墙,极大的增强电气能力,保证动触点组和静触点组的闭合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绝缘件包括连接体以及设于所述连接体上的多个分隔的绝缘结构,多个所述绝缘结构沿x方向排布,所述连接体连接于所述安装架,每相邻的两个所述静触点组之间设有一个所述绝缘结构。
这样,通过连接体和安装架进行连接,以将绝缘件安装到了安装架上,通过绝缘结构将触点组之间进行两两分隔,使触点组之间在闭合时,避免相互之间受到电弧的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继电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继电器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的继电器隐藏壳体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的继电器隐藏壳体后的剖面示意图;
图6为图1中的继电器隐藏壳体和绝缘件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4中的运动模块和静止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的运动模块和静止模块的剖面示意图;
图9为图2中的磁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2中的运动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2中的静止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2中的常闭辅助触点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2中的绝缘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2中的第一复位弹性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含义如下:
100-继电器,10-磁路***,11-铁芯,12-线圈,13-骨架,14-轭铁, 15-衔铁,151-运动部,152-驱动部,16-第二复位弹性件,17-线圈端子, 20-运动模块,21-连接部件,211-滑动架,2111-第一导向结构,212-连接架,213-推动卡,2131-主体部,2132-凸起,214-弹性结构,2141-第一弹簧,2142-第二弹簧,22-动触点组,221-动点块,222-动触点,30-静止模块,31-安装架,32-静触点组,321-静触点,33-固定端子组,331-第一固定端子,332-第二固定端子,40-第一复位弹性件,41-自由末端,50-壳体, 51-开口,60-第二导向结构,70-常闭辅助触点结构,71-弹性架,711-第一连接部,712-第二连接部,713-弹性形变部,72-辅助动触点,73-支撑架,731-第三连接部,732-第四连接部,74-辅助静触点,80-绝缘件,81- 连接体,82-绝缘结构,821-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请参阅图1至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继电器100,包括磁路***10、运动模块20、静止模块30、第一弹性复位件40以及壳体50。
其中,请参阅图1、图2及图4,运动模块20包括连接部件21及设于连接部件21上的多个动触点组22,多个动触点组22沿x方向分隔设置;静止模块30包括安装架31和设于安装架31上的多个静触点组32,多个静触点组32沿x方向分隔设置,且一个静触点组32和一个动触点组22一一对应;磁路***10用于和连接部件21的中部相抵持,并用于向连接部件 21提供驱动力,以驱动多个动触点组22往y方向运动,以使一个动触点组 22和一个静触点组32一一对应闭合;第一弹性复位件40两端分别抵接于运动模块20和静止模块30,以在动触点222和静触点321相断开时向运动模块20施加弹力。
上述继电器100,在运动模块20的动触点组22向静触点组32运动的过程中,磁路***10中产生的电磁力使衔铁15的转动转化为驱动运动模块20沿y方向并且沿直线方向上的运动,以驱动运动模块20上的动触点组22和静触点组32相闭合,同时由于磁路***10抵持于连接部件21的中部,向运动模块20的中部提供驱动力,从而在驱动运动模块20在向静止模块30运动的过程中,施加在运动模块20上的驱动力能够均匀的分散至运动模块20的两端,使得各个动触点组22能受到均匀的压力,从而使动触点组22和静触点组32的闭合能够具有更高的精准度,同时运动模块 20中的连接部件21不易发生变形,不需要单独设置限制运动模块20运动的限位结构,简化了整个继电器100的结构。
其中,为了方便描述,本实施例中的x方向表示左右方向,y方向表示上下方向,z方向表示上下方向,即以各动触点组22向排列的方向表示为左右方向,驱动各动触点组22运动方向为上下方向。
请参阅图1至图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继电器100还包括壳体50,以将各个部件收容在壳体50的收容腔内,以对内部的各个部件形成保护。
具体地,壳体50呈方形,并具有开口51,磁路***10、运动模块20 以及静止模块30从壳体50的密封端部往开口51的方向依次设置,静止模块30能够从开口51中露出,从而方便进行外部电路的连通动作,以控制外部***电路的通断。
请参阅图5和图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磁路***10包括铁芯11、线圈12、骨架13、轭铁14、衔铁15、第二弹性复位件16以及两个线圈端子17。
其中,骨架13用于安装铁芯11、线圈12、轭铁14、衔铁15以及第二弹性复位件16,铁芯11呈圆筒状,沿x方向穿设骨架13,线圈12是卷绕于铁芯11和骨架13外,两个线圈端子17分别与线圈12电连接,用于向线圈12供电。轭铁14构成由线圈12产生的磁通所通过的磁路的一部分,衔铁15被磁轭支承,能够以被轭铁14支承的部位为中心进行旋转。
其中,本实施例中的衔铁15大致呈L形,包括运动部151和驱动部152,运动部151被磁轭支承,以带动驱动部152转动,其中,运动部151用于在线圈12供电时产生的电磁力下向铁芯11方向运动,以和铁芯11相吸合,驱动部152和运动模块20相抵持,用于在运动部151的驱动转动,以将驱动部152的转动转化为运动模块20向y方向的直线运动,以使运动模块20和静止模块30相闭合。第二弹性复位件16支撑在驱动部152,以在向线圈 12进行通电后,驱动部152发生转动时,驱动第二弹性复位件16发生弹性变形;当电力消失后,在第二弹性复位件16恢复原状的弹性力的推动下,能够推动驱动部152快速恢复原状。
具体地,当经由两个线圈端子17对线圈12进行通电时,在线圈12与铁芯11之间产生的磁性吸引力的作用下,衔铁15相对轭铁14进行旋转,衔铁15与铁芯11接触吸合。此时,随着衔铁15的旋转,第二弹性复位件 16发生弹性变形。衔铁15的旋转力作用于运动模块20,使运动模块20发生沿y方向的直线运动。由此,各动触点组22和各静触点组32之间从断开状态变为闭合状态。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的关闭状态是指一个动触点组22中的动触点222 和一个静触点组32中的静触点321一一对应闭合,以向负载进行供给电力的状态;打开状态是指指一个动触点组22中的动触点222和一个静触点组 32中的静触点321相互断开,而未向负载供给电力的状态。
从而,当从对线圈12通电的状态变为未对其通电的状态时,衔铁15 与铁芯11之间的磁性吸引力消失,衔铁15在第二弹性复位件16的弹力下往远离铁芯11的方式进行旋转以恢复原始状态。
请参阅图6至图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连接部件21包括滑动架211、连接架212、推动卡213以及至少一个弹性结构214,推动卡 213沿x方向延伸,多个动触点组22分隔设于推动卡213,弹性结构214 的两端抵接于推动卡213和滑动架211,且滑动架211的中部和磁路*** 10中的衔铁15相抵持,连接架212连接推动卡213,用于在磁路***10 的推动下供滑动架211滑动,从而在衔铁15的驱动力下,驱动力驱动滑动架211沿y方向运动,并逐渐压缩弹性结构214,弹性结构214将驱动力传递至推动卡213,最终推动卡213带着各动触点组22分别和各静触点组32 一一对应闭合。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各动触点组22分别和各静触点组32一一对应闭合包括如下过程:
初始状态:各动触点组22和各静触点组32为断开状态,衔铁15的运动部151和铁芯11为断开状态,衔铁15的驱动部152抵持在滑动架211 的上表面;
第一变化状态:随着向两个线圈端子17对线圈12进行通电,线圈12 与铁芯11之间产生的磁性吸引力的作用下,衔铁15相对轭铁14进行旋转,衔铁15的运动部151往铁芯11的方向运动,即向右运动;同时运动带动驱动部152旋转,驱动部152向下旋转,并对弹性结构214产生初步压缩,至各动触点组22和各静触点组32刚接触闭合,此次运动部151和铁芯11还是处于断开的状态,还未吸合;
第二变化状态:随着磁性吸引力继续吸引运动部151往铁芯11的方向运动,以使运动部151完成超行程的路程,由于运动部151继续往铁芯11 的方向运动,会带动驱动部152继续发生转动,从而驱动部152继续驱动滑动架211对弹性结构214进一步压缩,直到运动部151和衔铁15完成闭合。
从而,由于弹性结构214的设置,当驱动部152逐渐向滑动架211施加压力,弹性结构214被进一步压缩,能够产生更大的弹性反力,以将各动触点组22和各静触点组32之间的闭合相压紧,以通过弹性反力来反抗电动斥力,以避免由于动触点222和静触点321相闭合后产生的电动斥力将动触点222弹开的情况发生。
请参阅图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为了保证产生足够的弹性反力以对抗电动斥力,弹性结构214包括第一弹簧2141和围设于第一弹簧 2141外的第二弹簧2142,第二弹簧2142的两端分别抵接于推动卡213和滑动架211,第一弹簧2141的一端连接于推动卡213,另一端为自由端,在磁路***10的驱动下,滑动架211依次压缩第二弹簧2142和第一弹簧 2141,从而通过将弹性结构214设置为两个弹性件的方式,在驱动部152 的驱动下,对第二弹簧2142和第一弹簧2141依次进行压缩,使得第二弹簧2142和第一弹簧2141共同产生弹性反力来反抗电动斥力,以保证各动触点组22和各静触点组32之间的闭合效果。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的第二弹簧2142和第一弹簧2141的轴线方向均为上下方向,从而保证滑动架211向下运动时,保证沿上下运动的平稳性。
其中,本实施例中依次对第二弹簧2142和第一弹簧2141进行压缩的过程具体细化过程下:
初始状态:各动触点组22和各静触点组32为断开状态,衔铁15的运动部151和铁芯11为断开状态,衔铁15的驱动部152抵持在滑动架211 的上表面;
第一变化状态:随着向两个线圈端子17对线圈12进行通电,线圈12 与铁芯11之间产生的磁性吸引力的作用下,衔铁15相对轭铁14进行旋转,衔铁15的运动部151往铁芯11的方向运动,即向右运动;同时运动带动驱动部152旋转,驱动部152向下旋转,并对第二弹簧2141进行压缩,至各动触点组22和各静触点组32刚接触闭合,此次运动部151和铁芯11还是处于断开的状态,还未闭合;
第二变化状态:随着磁性吸引力继续吸引运动部151往铁芯11的方向运动,以使运动部151完成超行程的路程,由于运动部151继续往铁芯11 的方向运动,会带动驱动部152继续发生转动,从而驱动部152继续驱动滑动架211对第二弹簧2142进一步压缩,同时也对第一弹簧2141进行压缩,直到运动部151和衔铁15完成闭合,从而使得第二弹簧2142和第一弹簧2141共同提供压力以压紧至各动触点组22和各静触点组32之间的闭合。
可以理解地,请参阅图5和图8,由于第一弹簧2141的一端连接于推动卡213,另一端为自由端,为了在对第一弹簧2141进行压缩时保证滑动架211的运动的稳定性,滑动架211朝向推动卡213的一侧设有第一导向结构2111,以在滑动架211对第一弹簧2141进行压缩时,用于供第一弹簧 2141进行导向,从而通过设置第一导向结构2111,以用于供第一弹簧2141 进行压缩时进行导向,使得第一弹簧2141能够沿着上下方向被压缩,避免在压缩的过程中发生晃动而影响各动触点组22和各静触点组32的闭合效果。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导向结构2111为导柱,设置于滑动架211 朝向推动卡213的一侧,在初始状态时,第二弹簧2142环绕于第一导向结构2111外,第一导向结构2111和导柱具有预设的间隔,随着磁路***10 的驱动力的不断驱动下,滑动架211逐渐向下运动压缩第二弹簧2142,第一导向结构2111伸入至第一弹簧2141的中心通道内,并且滑动架211对第一弹簧2141产生压缩。
此外,为了保证在磁路***10的驱动力的驱动下推动卡213能够带动各动触点组22和各静触点组32进行平稳的闭合,连接部件21包括多个弹性结构214,多个弹性结构214分隔设置于推动卡213和滑动架211之间,从而在磁路***10的磁性力驱动下,衔铁15作用于滑动架211上的作用力得到均匀的分散至滑动架211的两端,从而能够驱动推动卡213带动各动触点组22和各静触点组32得到平稳的闭合。
具体地,为了保证力的传递以及运动模块20的结构的简洁性,连接部件21包括两个弹性结构214,磁路***10和连接部件21相抵持的位置位于两个弹性结构214的中部,从而在磁路***10的磁性力驱动下,衔铁15 作用于滑动架211上的作用力得到均匀的分散至滑动架211的两端,从而能够驱动推动卡213带动各动触点组22和各静触点组32得到平稳的闭合。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其他数量的弹性结构214,例如当三个时,三个弹性结构214均匀设置,并且刚好有一个弹性结构214位于磁路***10和连接部件21相抵持的位置的下方;当设置四个弹性结构214时,四个弹性结构214均匀设置,磁路***10和连接部件21相抵持的位置位于四个弹性结构214沿x方向上的中间位置,依次类推对弹性结构214和磁路***10与连接机构相抵持的位置进行设置,以保证衔铁15作用于滑动架211上的作用力得到均匀的分散至滑动架211的两端,以能够驱动推动卡213带动各动触点组22和各静触点组32得到平稳的闭合。
具体地,请参阅图10和图11,本实施例中的每个动触点组22分别包括动点块221和设于动点块221两端的两个动触点222,动点块221沿z方向垂直连接推动卡213,每个静触点组32各包括两个分隔设置的静触点 321,一个动触点222能够和一个静触点321一一对应相闭合,从而通过将每个动触点组22中设置两个动触点222的方式,能够缩短触点间隙,即本实施例中的触点间隙为动点块221上的两个动触点222和静触点321之间的间隙的加和值,在驱动动触点222和静触点321进行闭合时,磁路*** 10需要提供的电磁吸力会更小,即通过设置两个动触点222和静触点321 的方式,缩短了动触点222和静触点321的之间的间距,减小了电磁吸力值,简化了整个继电器100的结构,使得结构更紧凑。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根据需要设置每一个动触点组22和一个静触点组32分别只包括一个动触点222和一个静触点321。
其中,为了保证磁性力的平稳传递,动点块221两端的两个动触点222 位于推动卡213沿z方向的相对两侧,即本实施例中的推动卡213的长度方向为x方向,推动卡213的宽度方向为Z方向,动点块221两端的两个动触点222设于推动卡213的宽度方向的两侧,从而在磁路***10的驱动力的驱动下,保证了推动力向各动触点222的稳定传递。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包括4个动触点组22和4个静触点组32,即同时包括四个固定端子组33,一个静触点组32处设有一对固定端子组33,一对固定端子组33分别包括第一固定端子331和第二固定端子332,固定端子组33用于和负载电连接,通过对一对固定端子组33之间电连接的状态和电切断的状态进行切换,来切换对负载的供电状态和非供电状态,由于本实施例中包含四个固定端子组33,因此本继电器100最大能够与4个***的负载连接,能够切换对4个***的负载的供电状态和非供电状态。
此外,由于运动模块20需要向Y方向进行运动,为了保证运动模块20 沿Y方向做平稳的直线运动,继电器100还包括第二导向结构60,第二导向结构60连接于静止模块30,并相对运动模块20滑动连接,以用于供运动模块20在y方向上运动时进行导向,即第二导向结构60沿Y方向延伸,从而通过设置第二导向结构60,在运动模块20相对静止模块30靠近运动或者远离的过程中,限制了运动模块20沿Y方向进行直线运动,保证了运动时的稳定性。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的第二导向结构60为导柱,动点块221采用金属材料制备,为了避免运动模块20相对第二导向结构60运动过程中,两者之间的碰撞摩擦产生碎屑,本实施例中的第二导向结构60也采用金属材料制备而成,第二导向结构60相对动点块221滑动连接,从而保证了在第二导向结构60和动点块221相对运动过程中的,两者之间的碰撞摩擦产生碎屑。
请参阅图1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为了便于对运动模块20 和静止模块30之间的连通状态进行监测,继电器100还包括常闭辅助触点结构70,常闭辅助触点结构70设于安装架31,并用于和连接部件21相配合,以在连接部件21带动动触点组22和静触点组32相闭合时,连接部件 21驱动常闭辅助触点结构70中的辅助动触点72和辅助静触点74之间相断开,从而通过设置辅助触点结构70,通过常闭辅助触点结构70中的辅助动触点72和辅助静触点74之间的通断状态来传递静触点组32和动触点组22 之间断通状态,以便于监测静触点组32和动触点组22在使用时的导通情况。
具体地,常闭辅助触点结构70包括弹性架71、辅助动触点72、支撑架73以及辅助静触点74,弹性架71和支撑架73连接于安装架31,辅助动触点72设于弹性架71朝向安装架31的一侧,辅助静触点74设于支撑架73背向安装架31的一侧,在连接部件21对弹性架71的推动下,辅助动触点72和辅助静触点74能够由闭合状态变化为断开状态,从而通过弹性架71和连接部件21的配合,通过连接部件21带动动触点组22向静触点组32运动时,连接部件21驱动弹性架71发生弹性形变以带动辅助动触点72和辅助静触点7由闭合状态转化为断开状态,从而此时可以判断静触点组32和动触点组22的导通情况。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的弹性架71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部711、第二连接部712和弹性形变部713,第一连接部711连接于安装架31,并且往y方向延伸,一端穿设安装架31,并能够相对壳体50露出,以通过第一连接部711的一端和外部负载相连通,第一连接部711的另一端连接第二连接部712的一端,两者之间的夹角为90度,且第二连接部712往x方向延伸,弹性形变部713的一端连接第二连接部712的另一端,往z方向延伸,且和第二连接部712之间的夹角为90度,辅助动触点72设于弹性形变部713朝向安装架31的一侧,当运动模块20处于初始状态时(即动触点组22和静触点组32处于相断开的状态),第二连接部712部大致平行安装架31,即弹性形变部713处于大致自然状态,此时的辅助动触点72和辅助静触点74处于闭合状态;当连接部件21带动触点组22和静触点组32 相闭合时,连接部件21向弹性形变部713施加向下的压力,以驱动弹性形变部713向下发生弹性形变,驱动辅助动触点72和辅助静触点74相断开,此时动触点组22和静触点组32也变化为处于闭合状态。
其中,本实施例中的支撑架73包括第三连接部731和第四连接部732,第三连接部731连接于安装架31,并且往y方向延伸,一端穿设安装架31,并能够相对壳体50露出,以通过第三连接部731的一端和外部负载相连通,第三连接部731的另一端连接第四连接部732的一端,两者之间的夹角为 90度,且第四连接部732往x方向延伸,辅助静触点74设于第四连接部 732背向安装架31的一侧,从而相向设置的辅助动触点72和辅助静触点 74能够处于相闭合或者断开状态。
具体地,请参阅图10,本实施例中通过推动卡213的运动以驱动弹性形变部713的形变。具体地,推动卡213包括主体部2131以及设于主体部 2131端部的凸起2132,凸起2132设于主体部2131的沿x方向延伸的端部,从而当推动卡213向下运动时,凸起2132驱动弹性形变部713发生弹性形变,驱动辅助动触点72和辅助静触点74之间的断开。
请参阅图1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为了保证动触点组22和静触点321在闭合时的稳定性,避免相邻的触点组之间的电弧影响,继电器100还包括绝缘件80,绝缘件80连接于安装架31,用于分隔每相邻的两个静触点组32,用于在静触点组32和动触点组22闭合时,将每相邻的两个触点组分隔为独立的闭合状态,即当一个动触点组22和一个静触点321 相闭合时,通过绝缘件80的分隔,使相闭合的一个动触点222和一个静触点321相能够不受相邻的一个动触点222和一个静触点321相的闭合的电弧的影响,形成绝缘挡墙,极大的增强电气能力,保证动触点组22和静触点组32的闭合稳定性。
具体地,绝缘件80包括连接体81以及设于连接体81上的多个分隔的绝缘结构82,连接体81连接于安装架31,多个绝缘结构82沿x方向排布,每相邻的两个静触点组32之间设有一个绝缘结构82,从而通过连接体81 和安装架31进行连接,以将绝缘件80安装到了安装架31上,通过绝缘结构82将触点组之间进行两两分隔,使触点组之间在闭合时,避免相互之间受到电弧的影响。
其中,本实施中的绝缘结构82包括两块分隔设置的挡板821,两块挡板821沿z方向并列设置,每两个静触点321之间设有一个挡板821,从而通过挡板821实现挡墙的效果。
请参阅图1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弹性复位件40为弹簧,由于推动卡213和安装架31采用塑胶材料制备而成,为了避免第一弹性复位件40分别和推动卡213、安装架31之间的相对时产生毛刺,第一弹性复位件40的两端部分别抵持于推动卡213和安装架31,第一弹性复位件 40的两自由末端41均往弹簧的中心方向弯折,从而通过将一弹性复位件的两自由末端41均往弹簧的中心方向弯折的方式,使弹簧的尾端置于内部接触不到塑胶件的部位,防止了弹簧尾端的毛刺刮擦塑胶形的推动卡213和塑胶形的安装架31而产生碎屑。
本实用新型方案所公开的技术手段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所公开的技术手段,还包括由以上技术特征任意组合所组成的技术方案。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4)

1.继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运动模块,包括连接部件及设于所述连接部件上的多个动触点组,多个所述动触点组沿x方向分隔设置;
静止模块,包括安装架和设于所述安装架上的多个静触点组,多个静触点组沿所述x方向分隔设置,且一个所述静触点组和一个所述动触点组一一对应;
磁路***,用于和所述连接部件的中部相抵持,并用于向所述连接部件提供驱动力,以驱动多个所述动触点组往y方向运动,以使一个所述动触点组和一个所述静触点组一一对应闭合;
第一弹性复位件,两端分别抵接于所述运动模块和所述静止模块,以在所述动触点组和所述静触点组相断开时,向所述运动模块施加弹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件包括滑动架、连接架、推动卡以及至少一个弹性结构,所述推动卡沿所述x方向延伸,多个所述动触点组分隔设于所述推动卡,所述弹性结构的两端分别抵接于所述推动卡和所述滑动架,且所述滑动架的中部和所述磁路***中的衔铁相抵持,所述连接架连接所述推动卡,用于在所述磁路***的推动下供所述滑动架滑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结构包括第一弹簧和围设于所述第一弹簧外的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两端分别抵接于所述推动卡和所述滑动架,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推动卡,另一端为自由端,在所述磁路***的驱动下,所述滑动架依次压缩所述第二弹簧和所述第一弹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架朝向所述推动卡的一侧设有第一导向结构,以在所述滑动架对所述第一弹簧进行压缩时,用于供所述第一弹簧进行导向。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件包括多个所述弹性结构,多个所述弹性结构分隔设置于推动卡和所述滑动架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件包括两个所述弹性结构,所述磁路***和所述滑动架相抵持的位置位于两个所述弹性结构的中部。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每个动触点组分别包括动点块和设于所述动点块两端的两个动触点,所述动点块沿z方向垂直连接所述推动卡,每个所述静触点组各包括两个分隔设置的静触点,一个所述动触点用于和一个所述静触点一一对应相闭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动点块两端的两个所述动触点位于所述推动卡沿z方向的相对两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继电器还包括第二导向结构,所述第二导向结构连接于所述静止模块,并能够相对所述运动模块滑动,以用于供所述运动模块在所述y方向上运动时进行导向。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复位件为弹簧,所述第一弹性复位件的两端部分别抵持于所述连接部件和所述安装架,所述第一弹性复位件的两自由末端均往所述第一弹性复位件的中心方向弯折。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常闭辅助触点结构,所述常闭辅助触点结构设于所述安装架,并用于和所述连接部件相配合,以在所述连接部件带动所述动触点组和所述静触点组相闭合时,所述连接部件驱动所述常闭辅助触点结构中的辅助动触点和辅助静触点相断开。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常闭辅助触点结构包括弹性架、辅助动触点、支撑架以及辅助静触点,所述弹性架和所述支撑架连接于所述安装架,所述辅助动触点设于所述弹性架朝向所述安装架的一侧,所述辅助静触点设于所述支撑架背向所述安装架的一侧,在所述连接部件对所述弹性架的推动下,所述辅助动触点和所述辅助静触点能够由闭合状态变化为断开状态。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绝缘件,所述绝缘件连接于所述安装架,用于分隔每相邻的两个所述静触点组。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件包括连接体以及设于所述连接体上的多个分隔的绝缘结构,多个所述绝缘结构沿x方向排布,所述连接体连接于所述安装架,每相邻的两个所述静触点组之间设有一个所述绝缘结构。
CN202221668466.5U 2022-06-30 2022-06-30 继电器 Active CN21829971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668466.5U CN218299715U (zh) 2022-06-30 2022-06-30 继电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668466.5U CN218299715U (zh) 2022-06-30 2022-06-30 继电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299715U true CN218299715U (zh) 2023-01-13

Family

ID=847897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668466.5U Active CN218299715U (zh) 2022-06-30 2022-06-30 继电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29971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130064B2 (en) Switching device
CN110783147B (zh) 一种直流接触器及汽车
CN1387211A (zh) 用于电磁接触器的无焊接触***
US20120056701A1 (en) Electromagnetic contact device
WO2024000770A1 (zh) 继电器
CN107507739B (zh) 一种密封式触点组件
CN218299715U (zh) 继电器
CN112277673A (zh) 一种通道选择器及pdu***
CN219040361U (zh) 小尺寸高压直流接触器
CN115692107A (zh) 一种快速响应分断的高压直流继电器
CN217822588U (zh) 安装结构、触点安装装置及继电器
CN213973606U (zh) 一种通道选择器及pdu***
US10468218B2 (en) Relay with SMA wire driven mechanism
CN221352650U (zh) 具有辅助触点的高压直流继电器
CN220065558U (zh) 接触器
CN218826875U (zh) 一种快速响应分断的高压直流继电器
CN219163272U (zh) 一种用于监测继电器触点状态的辅助触点结构
CN216773148U (zh) 一种能够切换电路的磁保持继电器
CN213781936U (zh) 一种无极性高压直流接触器
CN114373656B (zh) 一种设有双磁钢辅助灭弧的电磁继电器及其装配方法
CN219040366U (zh) 带有辅助触点的直流接触器
CN213093070U (zh) 一种动作机构和切换装置
CN219979466U (zh) 一种继电器
CN218887076U (zh) 一种高抗短路的高压直流继电器
CN213781937U (zh) 一种高压直流接触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