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286237U - 辊轴组件、切割总成及线切割机 - Google Patents

辊轴组件、切割总成及线切割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286237U
CN218286237U CN202222609207.1U CN202222609207U CN218286237U CN 218286237 U CN218286237 U CN 218286237U CN 202222609207 U CN202222609207 U CN 202222609207U CN 218286237 U CN218286237 U CN 2182862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aft
channel
pull rod
roller
cut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60920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璐
于云飞
孙承政
张艾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Gaoc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Gaoc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Gaoc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Gaoc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609207.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28623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2862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286237U/zh
Priority to PCT/CN2023/122385 priority patent/WO2024067755A1/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uxiliary Devices For Machine Too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线切割机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辊轴组件、切割总成及线切割机。本申请旨在解决切割过程中辊轴温度增加,切割材料质量降低的问题。为此目的,本申请的辊轴组件包括:辊轴和轴向锁紧的拉杆,辊轴的第一轴孔内插设拉杆,拉杆内设置第一通道及与第一通道连通的进液口和出液口,且拉杆与第一轴孔之间存在间隙并作为第二通道,使得切割液供给装置中的切割液能够通过进液口流入到第一通道内,再通过出液口流入到第二通道,第二通道内的切割液再回流到切割液供给装置,以此循环对辊轴冷却,降低切割过程中辊轴的温度,从而降低辊轴在高速切割时产生的热变形,提高切割材料的切割质量,避免金刚线出现断线的问题。

Description

辊轴组件、切割总成及线切割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线切割机领域,具体提供一种辊轴组件、切割总成及线切割机。
背景技术
金刚线切割技术以其出片率高、切割效率高、材料损耗低、环境污染小等优势,正在高硬脆材料的切割领域逐步取代老式的砂浆线切割技术。
金刚线切割机在工作时,通过至少两个辊轴带动金刚线反复运动对进给的待切割材料进行切割。但是,随着切割的进行,辊轴的温度逐渐增加,使得辊轴的热变形也随之加大,而辊轴的热变形增加则会导致金刚线切割机的切割精度下降,切割材料的质量降低,甚至还会引发断线的问题。
相应地,本领域需要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至少一个问题,即为了解决切割过程中辊轴温度增加导致切割材料质量降低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辊轴组件,所述辊轴组件包括:
辊轴,所述辊轴上设置有第一轴孔;
拉杆,所述拉杆用于轴向锁紧所述辊轴,所述拉杆至少部分插设在所述第一轴孔内,所述拉杆内设置有第一通道,所述拉杆上分别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通道连通的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拉杆的外壁与所述第一轴孔的内壁之间存在间隙,并作为第二通道,所述进液口与切割液供给装置的出口连通,所述出液口与所述第二通道的第一端连通,所述第二通道的第二端与所述切割液供给装置的进口连通。
通过在辊轴上的第一轴孔内插设轴向锁紧的拉杆,拉杆内设置第一通道及与第一通道连通的进液口和出液口,且拉杆的外壁与第一轴孔的内壁之间存在间隙且作为第二通道,使得切割液供给装置中的切割液能够通过进液口流入到第一通道内,再通过出液口流入到第二通道,第二通道内的切割液再回流到切割液供给装置中,以此循环能够对辊轴冷却,降低切割过程中辊轴的温度,从而降低辊轴在高速切割时产生的热变形,提高金刚线切割机的切割精度以及切割材料的切割质量,还能够避免金刚线出现断线的问题。
在上述辊轴组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辊轴组件还包括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辊轴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上设置第三通道,所述第三通道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通道通过所述出液口连通,所述第三通道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通道连通。
通过第一连接部上设置第三通道将第一通道与第二通道连通,可以对第一连接部进行辅助冷却,同时还能够对辊轴的整体进行冷却,提高冷却效果和冷却均匀性。
在上述辊轴组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拉杆部分连接于所述第三通道,所述出液口位于所述拉杆连接于所述第三通道的部分。
通过将拉杆部分连接在第三通道,能够增加第一连接部与辊轴的连接牢固度;通过将出液口设置在拉杆连接于第三通道的部分,使得辊轴组件的整体布局更加合理化,结构改动成本更低。
在上述辊轴组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连接部为第一轴承箱,所述第一轴承箱的第一旋转轴与所述辊轴连接,所述第一旋转轴靠近所述辊轴的一端设置有所述第三通道。
通过在第一旋转轴上开设第三通道,一方面能够利用现有轴承箱布置第三通道,避免增加新的结构部件而提高结构复杂度,另一方面还能够对第一旋转轴进行辅助冷却,提高第一轴承箱的冷却效果,从而提高辊轴组件的运行稳定性。
在上述辊轴组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三通道包括开设于所述第一旋转轴靠近所述辊轴的一端的第一孔道和第二孔道,所述第一孔道沿所述第一旋转轴的轴线设置,所述第一孔道的第一端与所述出液口连通,所述第一孔道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孔道的第一端连通,所述第二孔道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通道连通。
通过设置第一孔道和第二孔道,使得第一通道内的切割液能够通过出液口流入到第一孔道内,第一孔道内的切割液再依次流入到第二孔道和第二通道回流到切割液供给装置,能够降低第一旋转轴高速转动过程中产生的温度,同时减少对辊轴的结构改动,提高辊轴的结构强度。
在上述辊轴组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三通道还包括由所述第一旋转轴的外周侧沿径向开设的径向孔道,所述径向孔道将所述第一孔道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孔道的第一端连通,所述径向孔道位于所述外周侧的一端被封堵;或者
所述第二孔道倾斜设置,使得所述第二孔道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孔道的第二端直接连通。
通过采用两种方式连通第一孔道与第二孔道,一种是第一孔道与第二孔道通过径向孔道连通,另一种是第一通道与第二孔道直接连通,两种连通方式实现对辊轴组件的冷却,增加了辊轴组件的实用性。
在上述辊轴组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拉杆靠近所述第一旋转轴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孔道的第一端螺接,并且/或者
所述出液口沿所述拉杆的轴向开设于所述拉杆靠近所述第一旋转轴的一端;
所述进液口沿所述拉杆的轴向开设于所述拉杆远离所述第一旋转轴的一端。
通过螺接的方式将拉杆连接在第一孔道,使得安装方便、可靠。另外,通过将出液口、进液口设置在拉杆两端,使得辊轴组件的布局更具合理性,结构改动简单、改动成本低。
在上述辊轴组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还包括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在所述辊轴远离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端,所述第二连接部上设置有第二轴孔,所述第二轴孔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通道的第二端连通,所述第二轴孔的第二端与所述切割液供给装置的进口连通。
通过第二连接部上设置第二轴孔,将第二通道与切割液供给装置的进口连通,可以对第二连接部进行辅助冷却,同时还能够对辊轴的整体进行冷却,提高冷却效果和冷却均匀性。
在上述辊轴组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拉杆远离所述第一连接部的部分伸出所述第一轴孔,且所述拉杆伸出所述第一轴孔的部分插设在所述第二轴孔内,所述第二轴孔的内壁与所述拉杆的外壁之间存在间隙,作为第五通道,所述第五通道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通道的第二端连通,所述第五通道的第二端与所述切割液给装置的进口连通。
通过将拉杆部分伸入到第二轴孔内,拉杆外壁与第二轴孔内壁之间存在间隙且作为第五通道,使得第二通道的内的切割液可通过第五通道回流到切割液供给装置中,形成冷却循环路径,实现对辊轴组件的冷却以及对第二连接部的辅助冷却。
在上述辊轴组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连接部为第二轴承箱,所述第二轴承箱的第二旋转轴与所述辊轴连接,所述第二旋转轴上设置有所述第二轴孔。
通过在第二旋转轴上开设第二轴孔,一方面能够利用现有轴承箱布置第二轴孔,避免增加新的结构部件而提高结构复杂度,另一方面还能够对第二旋转轴进行辅助冷却,提高第二轴承箱的冷却效果,从而提高辊轴组件的运行稳定性。
在上述辊轴组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还包括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三连接部连接在所述第二连接部远离所述辊轴的一端;所述第三连接部上设置有第六通道,所述第六通道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五通道的第二端连通,所述第六通道的第二端与所述切割液供给装置的进口连通。
通过在第二连接部远离辊轴的一端连接第三连接部,第三连接部上设置第六通道,第六通道的第一端与第五通道第二端连通,第六通道的第二端与切割液供给装置的进口连通,使得切割液能够通过第五通道流入到第六通道内,再回流到切割液供给装置,能够使得辊轴组件内形成冷却循环路径实现切割过程中对辊轴组件进行冷却,减小改造难度和成本,提高第二连接部的结构强度。
在上述辊轴组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三连接部为旋转接头组件,所述旋转接头组件包括外套和设置于所述外套的内腔中的第三旋转轴,所述第三旋转轴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部远离所述辊轴的一端,所述第三旋转轴上设置有第三轴孔,所述第六通道包括所述第三轴孔和所述外套的内腔,所述第三轴孔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五通道的第二端连通,所述第三轴孔的第二端与所述外套的内腔连通,所述外套的内腔与所述切割液供给装置的进口连通。
通过采用旋转接头组件,提高了冷却循环路径内的切割液的流动通畅度,不发生泄露,并且旋转接头组件的设置还有利于切割液的引出。
在上述辊轴组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拉杆远离所述第一连接部的部分伸出所述第二轴孔,并***所述第三轴孔内,所述第三轴孔的内壁与所述拉杆的外壁之间存在间隙,所述间隙与所述外套的内腔连通形成所述第六通道。
通过采用第六通道,能够将第三轴孔的内壁与拉杆的外壁之间形成的第六通道,利于将第二轴承箱上第五通道的切割液流动到第六通道,对旋转接头组件进行冷却。
在上述辊轴组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三旋转轴的外周侧沿径向开设有通孔,所述第三轴孔的内壁与所述拉杆的外壁之间的间隙通过所述通孔与所述外套的内腔连通,形成所述第六通道。
通过在第三旋转轴的外周测沿径向开设有通孔,利于将第三轴孔的内壁与拉杆的外壁之间的间隙中的切割液排出,使得辊轴组件中切割液与切割液供给装置中的切割液形成冷却循环路径,提高辊轴组件的冷却效果。
在上述辊轴组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外套的外壁上设置有回液口,所述外套的内腔通过所述回液口与所述切割液供给装置的进口连通。
通过在外套的外壁上设置回液口,利于回流到旋转接头组件中的切割液通过回液口流入到切割液供给装置内,从而利于实现切割液重复利用,避免切割液浪费。
在上述辊轴组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外套的外壁上还设置有与所述回液口彼此不连通的注液口,所述进液口通过所述注液口与所述切割液供给装置的出口连通。
通过在外套上设置彼此不连通的注液口与回液口,有利于切割液的引入和引出,方便注液口和回液口与切割液供给装置之间的管路连接,还能够防止回流到旋转接头组件中的切割液与新进入的切割液混合,影响辊轴组件的冷却效果。
在上述辊轴组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旋转接头组件还包括分隔部件,所述分隔部件套设于所述第三旋转轴且与所述外套的内壁抵接,从而将所述外套分隔出第一内腔,所述第三轴孔的内壁与所述拉杆的外壁之间的间隙通过所述通孔与所述第一内腔连通,所述第一内腔通过所述回液口与所述切割液供给装置的进口连通。
通过采用分隔部件将外套的内腔分隔出第一内腔,实现了切割液进出流路之间的隔绝,避免了回流过程中切割液与新进入的切割液混合影响冷却效果,以及切割液流入到旋转接头组件的内部,对旋转接头组件中的其他部件造成破坏。
在上述辊轴组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旋转接头组件还包括端盖,所述端盖密封扣设在所述外套远离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一端,从而所述端盖、所述外套和所述分隔部件围设形成第二内腔,所述拉杆远离所述第一连接部的部分伸出所述第三轴孔,并伸入所述第二内腔,所述进液口通过所述第二内腔与所述注液口连通。
通过端盖与外套、分隔部件围设形成第二内腔,第二内腔与第一内腔彼此不连通,能够防止回流的切割液与新流入到辊轴组件的切割液混合,影响辊轴组件的冷却效果。通过拉杆一端伸入到第二内腔,利于切割液流入到第一通道对辊轴组件进行冷却,增加了辊轴组件的布局合理性。
在上述辊轴组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旋转接头组件还包括压块,所述压块套设于所述拉杆远离所述第一连接部的部分且抵压在所述第三旋转轴,螺母螺接于所述拉杆远离所述第一连接部的部分并压紧在所述压块上。
通过采用压块和螺母,使得拉杆能够将第一轴承箱、辊轴、第二轴承箱进行轴向锁紧,提高第一轴承箱、辊轴、第二轴承箱的连接牢固度。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切割总成,所述切割总成包括上述技术繁重认一下所述的辊轴组件。
需要说明的是,该线切割机具有前述的辊轴组件的所有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线切割机,所述线切割机包括上述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辊轴组件,或者上述方案中所述的切割总成。
需要说明的是,该线切割机具有前述的辊轴组件或切割总成的所有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附图中:
图1是现有技术中辊轴组件的剖面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辊轴组件的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辊轴组件的局部剖面图;
图4是图3中A的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辊轴组件的辊轴的部分放大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辊轴组件在第二轴承箱和旋转接头组件处的局部剖面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辊轴组件的旋转接头组件的结构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辊轴组件的旋转接头组件的剖面图。
附图标记列表:
1、辊轴;11、线槽;12、第一堵头;2、拉杆;21、第一通道;22、进液口;23、出液口;24、第二通道;3、第一轴承箱;31、第一旋转轴;32、第一孔道;33、第二孔道;34、径向孔道;35、第一法兰;36、第一轴承;37、第一轴承套;4、第二轴承箱;41、第二旋转轴;42、第五通道;43、第二法兰;44、第二轴承;45、第二轴承套;5、旋转接头组件;51、第三旋转轴;511、压盘;512、旋转轴支座;513、第三轴承;514、轴承压盖;515、唇形密封圈;516、唇形密封圈压盖;517、第三法兰;5171、第二堵头;518、排液阀;52、外套;521、注液口;522、回液口;523、接头;53、第六通道;531、通孔;532、第一内腔;533、间隙;54、分隔部件;541、转套;542、挡圈;55、端盖;56、压块;561、螺母;57、第二内腔;58、拉拔杆;581、固定座;59、机械密封;6、金刚线;7、联轴器;8、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申请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例如,虽然本实施方式是结合适用于线切割机进行介绍的,但是这并非旨在于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在不偏离本申请原理的条件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将本申请应用于其他应用场景。例如,本申请的喷淋装置显然还能够应用于其他类型的切割机,如适用于等离子切割机、激光切割机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内”、“底部”、“端部”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连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首先参照图1至图8,图1是现有技术中辊轴组件的剖面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辊轴组件的结构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辊轴组件的局部剖面图;图4是图3中A的放大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辊轴组件的辊轴的部分放大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辊轴组件在第二轴承箱和旋转接头组件处的局部剖面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辊轴组件的旋转接头组件的结构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辊轴组件的旋转接头组件的剖面图。
如图1所示,现有的辊轴组件包括辊轴1、第一轴承箱3、第二轴承箱4和拉杆2,辊轴1一端与第一轴承箱3的第一旋转轴31传动连接,另一端与第二轴承箱4的第二旋转轴41传动连接。第一旋转轴31远离辊轴1的一端伸出第一轴承箱3,与电机8通过联轴器7连接。辊轴1上开设有第一轴孔,第一轴孔内插设有拉杆2,第一旋转轴31靠近辊轴1的一端开设有第一孔道32,拉杆2一端螺接于第一孔道32内。第二旋转轴41开设有第二轴孔,拉杆2远离第一轴承箱3的一端依次伸出第一轴孔、第二轴孔,伸出第二轴孔的拉杆2通过螺母561轴向锁紧。通过这样的结构设置,使得金刚线切割机在工作过程中,电机8传动动能使得第一旋转轴31在联轴器7的作用下高速转动,由于第一旋转轴31与辊轴1传动连接,辊轴1与第二旋转轴41传动连接,因此辊轴1以及第二旋转轴41同步转动,从而带动缠绕在辊轴1上的金刚线6高速转动,实现对待切割材料的切割。但是由于辊轴组件不具备冷却的功能,金刚线切割机在切割过程中,辊轴1温度逐渐增加,使得辊轴1的热变形也随之加大,而辊轴的1热变形增加则会导致金刚线切割机的切割精度下降,切割材料的质量降低,甚至还会导致辊轴1上缠绕的金刚线6出现断线的问题。
如图2和图3所示,为了解决切割过程中辊轴1温度增加的问题,本申请的辊轴组件包括辊轴1和拉杆2,辊轴1上设置有第一轴孔;拉杆2用于轴向锁紧所述辊轴1,拉杆2至少部分插设在第一轴孔内,拉杆2内设置有第一通道21,拉杆2上分别设置有与第一通道21连通的进液口22和出液口23;拉杆2的外壁与第一轴孔的内壁之间存在间隙,并作为第二通道24,进液口22与切割液供给装置的出口连通,出液口23与第二通道24的第一端连通,第二通道24的第二端与切割液供给装置的进口连通。
通过在辊轴1上的第一轴孔内插设轴向锁紧的拉杆2,拉杆2内设置第一通道21及与第一通道21连通的进液口22和出液口23,且拉杆2的外壁与第一轴孔的内壁之间存在间隙且作为第二通道24,使得切割液供给装置中的切割液能够通过进液口22流入到第一通道21内,再通过出液口23流入到第二通道24,第二通道24内的切割液再回流到切割液供给装置中,形成一个完整的冷却循环,能够对辊轴1冷却,降低切割过程中辊轴1的温度,从而降低辊轴1在高速切割时产生的热变形,提高金刚线切割机的切割精度以及切割材料的切割质量,还能够避免金刚线6出现断线的问题。
下面参照图2-8,对本申请的辊轴组件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进行介绍。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以下介绍的实施方式仅仅用于阐述本申请的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在满足辊轴组件至少包括辊轴1和拉杆2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以下设置方式进行调整,以便本申请能够适用于更加具体的应用场景。
参照图2-3,在一种较为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辊轴组件包括辊轴1、拉杆2、第一轴承箱3、第二轴承箱4和旋转接头组件5。辊轴1一端与第一轴承箱3的第一旋转轴31传动连接,另一端与第二轴承箱4的第二旋转轴41传动连接,旋转接头组件5的第三旋转轴51与第二轴承箱4的第二旋转轴41传功连接。辊轴1上开设有第一轴孔,第一轴孔内插设有拉杆2,拉杆2内设置有第一通道21,拉杆2的外壁与第一轴孔的内壁之间存在间隙,并作为第二通道24。第一旋转轴31靠近辊轴1的一端开设有第一孔道32和第二孔道33,第一孔道32与第二孔道33连通,拉杆2一端螺接于第一孔道32内,螺接于第一孔道32的拉杆2一端开设有与第一通道21连通的出液口23。第二旋转轴41和第三旋转轴51上分别开设有第二轴孔和第三轴孔,拉杆2远离第一轴承箱3的一端依次伸出第一轴孔、第二轴孔和第三轴孔,伸出第三轴孔的拉杆2通过螺母561轴向锁紧,并在该端开设有进液口22。拉杆2的外壁与第二轴孔的内壁之间存在间隙,作为第五通道42,拉杆2的外壁与第三轴孔的内壁之间存在间隙,第三旋转轴51的外周侧沿径向开设有与该间隙连通的通孔531。辊轴组件高速转动过程中,切割液供给装置内的切割液通过拉杆2的进液口22流入到拉杆2内第一通道21,在通过出液口23依次流经第一孔道32、第二通道24、第五通道42、拉杆2的外壁与第三轴孔的内壁之间存在间隙,并通过通孔531回流到切割液供给装置中,形成完整的冷却循环路径,对辊轴组件进行冷却。
具体地,参照图2-3,辊轴1呈长轴状,其轴线方向开设有第一轴孔,第一轴孔两端均呈内长外短的喇叭状,第一轴孔的中间部分呈圆柱状。其中,处于中间部分的第一轴孔两端内壁开设有环槽,环槽内镶嵌有第一堵头12,两个第一堵头12的外端面均设置有端部密封圈,第一堵头12与环槽的内壁之间设置有轴向密封圈,端部密封圈以及轴向密封圈两者能够防止切割液从辊轴1与第一轴承箱3、第二轴承箱4的旋转轴的配合面处泄漏。
参照图5,辊轴1的表面开设有多个线槽11,当金刚线6在2个及其以上辊轴1的线槽11中缠绕则形成线网,能够对待切割材料进行切割。
参照图3,拉杆2呈长直条状,其部分插设在第一轴孔内,且两端均伸出第一轴孔。拉杆2内设置有第一通道21,第一通道21呈直线型。拉杆2的外壁与第一轴承36的内壁之间存在间隙,作为第二通道24。拉杆2一端伸入到第一轴承箱3内,另一端伸出第二轴承箱4伸入到旋转接头组件5内。伸入到第一轴承箱3内的拉杆2一端开设有出液口23,伸入到旋转接头组件5内的拉杆2一端开设有进液口22,进液口22与出液口23均与第一通道21连通,使得切割液供给装置能够通过进液口22流入到第一通道21内,再通过出液口23流出,从出液口23流出的切割液能够回流到第二通道24内,延长了切割液在辊轴1内的时间,能够提高切割过程中辊轴1的冷却效果。
返回参照图3,两个第一堵头12上还分别开设有通孔和连接孔,通孔沿第一堵头12的轴线设置,通孔插设在拉杆2上;连接孔与第二通道24连通,使得连接孔能够作为切割液的流动通道,与第二通道24、第一通道21形成冷却循环路径对辊轴1进行冷却。
参照图1-3,第一轴承箱3呈类圆筒状,第一轴承箱3包括第一旋转轴31、多个第一轴承36,第一轴承套37和第一法兰35,第一旋转轴31上套设有多个第一轴承36,多个第一轴承36上套设有第一轴承套37,第一轴承套37靠近辊轴1的端面设置有第一法兰35,第一法兰35与第一轴承套37通过螺栓连接。第一旋转轴31的两端分别伸出第一轴承套37,第一旋转轴31的一端伸出第一轴承套37的部分的轴面呈锥面,能够***到辊轴1的第一轴孔内,与第一轴孔具有喇叭状的端部锥面配合连接,从而将第一轴承箱3与辊轴1传动连接在一起。第一旋转轴31的另一端伸出第一轴承箱3的部分能够通过联轴器7与电机8连接,从而在电机8的驱动下可实现辊轴1高速转动。电机8工作过程中,第一轴承箱3上的第一旋转轴31在联轴器7的作用下转动,由于第一旋转轴31与辊轴1锥面配合连接,使得辊轴1能够在第一旋转轴31的作用下同步转动。
参见图3和图4,辊轴组件高速转动过程中,第一旋转轴31同步高速转动,为了降低第一旋转轴31高速转动过程中产生的温度,第一旋转轴31靠近辊轴1的一端开设有第一孔道32和多个第二孔道33,第一孔道32沿第一旋转轴31的轴线设置。多个第二孔道33以圆周分布形式开设,第一旋转轴31的外周侧沿径向开设多个径向孔道34,径向孔道34与第二孔道33一一对应设置,径向孔道34将第一孔道32的第二端与第二孔道33的第一端连通,使得第一孔道32内的切割液在径向孔道34的引导下流入到第二孔道33内,从而能够对第一旋转轴31进行冷却,降低第一旋转轴31高速转动过程中产生的温度。当然,径向孔道34的设置并非必须,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应用场景进行选择。如第二孔道33也可以倾斜设置,使得第二孔道33的第一端与第一孔道32的第二端无需径向孔道34直接连通,从而达到对第一旋转轴31冷却的目的。
为了避免辊轴组件内的切割液通过径向孔道34流到辊轴组件外,造成切割液的浪费,径向孔道34位于第一旋转轴31外周侧的一端被封堵,从而使得切割液只能够在辊轴组件内流动。其中,拉杆2一端螺纹连接于第一孔道32内,从而将第二孔道33的第二端与第一通道21的第一端连通,形成冷却循环路径,使得第一通道21内的切割液能够通过出液口23流入到第一孔道32内,第一孔道32内的切割液再通过径向孔道34流入第二孔道33,第二孔道33内的切割液再流入到第二通道24,从而达到对辊轴1、第一旋转轴31冷却的目的。
第一旋转轴31靠近辊轴1的一端面设置有多个定位柱,辊轴1两端分别设置有多个定位孔,定位孔与定位柱一一对应且配合,以便于第一轴承箱3能够快速准确地安装到辊轴1上。另外,第一旋转轴31与第一轴孔的喇叭状的端部锥面配合时,第一旋转轴31的端部能够抵压在第一堵头12外端面的端部密封圈,能够防止切割液从辊轴1与第一的旋转轴的配合面处泄漏。
参照图1-3,第二轴承箱4呈类圆筒状,第二轴承箱4包括第二轴承套45、多个第二轴承44、第二旋转轴41和第二法兰43,第二旋转轴41上套设有多个第二轴承44,多个第二轴承44上套设有第二轴承套45,第二轴承套45两端均设置有第二法兰43,第二法兰43与第二轴承套45通过螺栓连接,第二轴承套45内插设有第二旋转轴41,第二旋转轴41靠近辊轴1的一端伸出第二轴承套45且轴面呈锥面,能够***到第一轴孔,与第一轴孔具有喇叭状的端部锥面配合连接,从而将第二轴承箱4与辊轴1传动连接在一起,使得辊轴1转动时第二旋转轴41同步转动。
辊轴组件高速转动过程中,第二旋转轴41同步高速转动,为了降低第二旋转轴41高度转动过程中产生的温度,第二旋转轴41靠近辊轴1的一端开设有第二轴孔,拉杆2部分***到第二轴孔内,拉杆2外壁与第二轴孔的内壁之间存在间隙,作为第五通道42,第五通道42与第二通道24的第二端连通,使得第二通道24内的切割液能够流入到第五通道42内,从而能够对第二旋转轴41进行冷却,降低第二旋转轴41高速转动过程中产生的温度。
第二旋转轴41靠近辊轴1的一端设置有多个定位柱,定位柱能够与辊轴1相应位置的定位孔对应且配合,以便于第二轴承箱4能够快速准确地安装到辊轴1上,同时第二旋转轴41也能够快速地与第一轴孔的喇叭状的端部锥面配合。另外,第二旋转轴41与第二轴孔的喇叭状的端部锥面配合时,第二旋转轴41的端部能够抵压在第一堵头12外端面的端部密封圈,能够防止切割液从辊轴1与第二旋转轴41的配合面处泄漏。
接着参照图2、图3、图6、图7和图8,对旋转接头组件5进行介绍。旋转接头组件5包括第三旋转轴51、外套52、分隔部件54和端盖55。外套52上具有内腔,第三旋转轴51设置在内腔中,分隔部件54套设在第三旋转轴51上且与外套52的内壁抵接,将外套52的内腔分隔出第一内腔532。第三旋转轴51上开设有与第一内腔532连通的通孔531,端盖55密封扣设在外套52远离第二连接部的一端,从而端盖55、外套52和分隔部件54围设形成与第一内腔532彼此不连通的第二内腔57。
参照图6-8,第三旋转轴51上套设有压盘511、旋转轴支座512、两个第三轴承513、机械密封59、分隔部件54,其中,压盘511、旋转轴支座512、两个第三轴承513、机械密封59、分隔部件54由第二轴承箱4至旋转接头组件5的方向依次设置。压盘511固定在第三旋转轴51靠近第二轴承箱4的一端,第三旋转轴51部分伸出压盘511***到第二旋转轴41的第二轴孔内,压盘511与第二旋转轴41的端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使得第三旋转轴51能够在第二旋转轴41的传动作用下同步转动。旋转轴支座512与第三旋转轴51一体成型且靠近压盘511的一端抵接于压盘511,并且旋转轴支座512与压盘511之间通过O型圈密封,用于防止切割液流入到第二轴承箱4中造成破坏。两个第三轴承513中一轴承靠近压盘511设置,另一轴承远离压盘511设置,远离压盘511的第三轴承513完全设置在外套52的内腔中,靠近压盘511的轴承部分设置在外套52的内腔中,部分伸出内腔,伸出内腔的第三轴承513上套设有轴承压盖514,轴承压盖514与外套52通过螺栓固定连接。靠近压盘511的第三轴承513与旋转轴支座512之间存在间隙,该间隙内、第二旋转轴41上套设有唇形密封圈515,防止机械密封59失效后切割液流入至第二轴承箱4内,对其造成破坏。其中,唇形密封圈515的唇口朝向第三轴承513,唇形密封圈515上套设有唇形密封圈压盖516,唇形密封圈压盖516固定在轴承压盖514与旋转轴支座512之间。第三旋转轴51还套设有止挡件,止挡件固定在第三旋转轴51上,其一端面与第三轴承513远离第二轴承箱4一端面抵接,从而使得两个第三轴承513固定在止挡件与唇形密封圈515之间。
另外,第三旋转轴51上套设的机械密封59能够避免回流的切割液进入的第三轴承513位置对第三轴承513造成损坏,其中机械密封59靠近第二轴承箱4设置,机械密封59靠近第二轴承箱4的部分与内腔内壁抵接且通过密封圈密封,机械密封59其余部分的外壁与内腔内壁之间存在间隙。
分隔部件54包括套设在第三旋转轴51上的转套541和挡圈542,转套541与内腔内壁抵接,转套541远离第二轴承箱4一端固定有挡圈542,从而对转套541起到限位的作用,挡圈542与内腔内壁固定连接,转套541靠近机械密封59设置,且与机械密封59之间存在间隙,使得转套542和挡圈541将外套52内腔分隔出第一内腔532。分隔部件54的设置能够防止回流到旋转接头组件5中的切割液与新进入的切割液混合,影响辊轴组件的冷却效果。
外套52上开设有注液口521和回液口522,注液口521和回液口522分别设置接头523,注液口521与切割液供给装置的出口通过接头523连通,回液口522与切割液供给装置的进口通过接头523连通,回液口522与第一内腔532连通,注液口521与第二内腔57连通。另外,外套52远离第二轴承箱4的一端密封扣设有端盖55,端盖55、外套52和分隔部件54围设形成与第一内腔532彼此不连通的第二内腔57,从而防止回流到旋转接头组件5中的切割液与新进入的切割液混合,影响辊轴组件的冷却效果。其中,端盖55与外套52之间固定有O型密封圈,用于防止切割液泄漏。
第三旋转轴51上外周侧沿径向开设有通孔531,通孔531开设在第三旋转轴51上机械密封59与转套541之间的部分,该通孔531与第一内腔532连通。第三旋转轴51上还开设有第三轴孔,拉杆2部分***到第三轴孔内,拉杆2的外壁与第三轴孔的内壁之间存在间隙533。其中,第一内腔532与第三旋转轴51上的通孔531以及拉杆2的外壁与第三旋转轴51的内壁之间的间隙533形成第六通道53,其中第六通道53与第五通道42的第二端连通,使得第五通道42内的切割液能够流入到第六通道53,再通过第六通道53、回液口522回流至切割液供给装置中。另外,第三旋转轴51上远离通孔531的部分与拉杆2之间通过O型圈密封连接,从而可避免切割液通过第六通道53流入到旋转接头组件5的内部,对旋转接头组件5中的其他部件造成破坏,同时还能够防止回流的切割液与新进入的切割液混合。
返回参照图3,拉杆2一端穿过第三轴孔伸入到第二内腔57内,使得进液口22能够通过第二内腔57与注液口521连通,使得切割液供给装置内的切割液能够通过注液口521、第二内腔57、进液口22流至第一通道21内对辊轴组件进行冷却。第三旋转轴51上还套设有压块56,压块56套设于拉杆2远离第一连接部的部分且抵压在第三旋转轴51,螺母561螺接于拉杆2远离第二轴承箱4的部分并压紧在压块56上,使得第二轴承箱4、辊轴1、第一轴承箱3轴向锁紧,提高旋转接头组件5、第一轴承箱3、辊轴1、第二轴承箱4的连接牢固度。
参照图6-8,外套52上安装有第三法兰517,该第三法兰517与第二轴承箱4上的第二法兰43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从而将旋转接头组件5与第二轴承箱4连接在一起。第三法兰517与外套52的连接处设置有O型圈,用于防止空气中的粉尘侵入到第二轴承箱4中造成破坏。另外,第三法兰517远离第二轴承箱4的一端设置有拉拔杆58,拉拔杆58沿着第三法兰517向远离第二轴承箱4的方向延伸,拉拔杆58上套设有固定座581,固定座581一端与外套52固定连接,以防止外套52随第三旋转轴51转动,另外拉拔杆58的设置还能够辅助拆卸第二轴承箱4。
辊轴组件在正常工作状态下会有微量的切割液从旋转密封中泄漏,为了将泄露的切割液排出,外套52上还开设有与内腔连通的排液孔,排液孔上设置有排液阀518,此时打开排液阀518泄露的切割液能够通过排液孔排出。如果旋转密封的密封作用失效,为了防止切割液流入到第二轴承箱4中,第三法兰517上开设有排液口,排液口设置有第二堵头5171,此时拔出第二堵头5171使得旋转接头组件5内的切割液能够通过排液口流出。
结合图2-8,辊轴组件在高速转动过程中冷却原理如下:
切割液由切割液供给装置的出口排出,通过注液口521流入到旋转接头组件5中的第二内腔57,再通过拉杆2上的进液口22流入到拉杆2内第一通道21中,第一通道21内的切割液流入到第一轴承箱3的第一孔道32中,再通过径向孔道34、第二孔道33流入到拉杆2与辊轴1的间隙中、该间隙中的切割液依次通过拉杆2与第二轴承箱4的间隙流入到拉杆2与旋转接头组件5的间隙533中,由于该间隙通过通孔531与第一内腔532连通,使得切割液能够通过通孔531依次经过第一内腔532、回液口522,回流到切割液供给装置中,依此循环实现辊轴组件在高速转动过程中的冷却。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优选的实施方式仅仅用于阐述本申请的原理,并非旨在于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在不偏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上述设置方式进行调整,以便本申请能够适用于更加具体的应用场景。
例如,在一种可替换的实施方式中,虽然上述实施方式中辊轴1上第一轴孔的两端均呈喇叭状,与第一轴孔连接的旋转轴的轴面呈锥面,第一、第二轴承箱4的旋转轴***到第一轴孔,与第一轴孔具有喇叭状的端部锥面配合传动连接,但是辊轴1与旋转轴之间还存在其他传动连接方式,只要能够将第一轴承箱3的第一旋转轴31与辊轴1、第二轴承箱4的第二旋转轴41与辊轴1传动连接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调整第一轴承箱3的第一旋转轴31与辊轴1、第二轴承箱4的第二旋转轴41与辊轴1传动连接方式。如,辊轴1的两端轴面呈锥面,与辊轴1连接的旋转轴的轴孔呈喇叭状,辊轴1能够***到旋转轴的轴孔中,与轴孔具有喇叭状的端部锥面配合传动连接。
再如,再一种可替换的实施方式中,虽然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轴承箱3与第二轴承箱4均呈类圆筒状,但是第一轴承箱3与第二轴承箱4的形状,并非一成不变,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应用场景进行调整。如,第一轴承箱3和/或第二轴承箱4可以呈类长方体状等。
再如,再一种可替换的实施方式中,虽然上述实施方式是拉杆2呈长直条状,第一通道21呈直线型进行描述的,但是拉杆2与第一通道21的形状并非一成不变,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调整拉杆2以及第一通道21的形状,只要拉杆2能够***到辊轴1的第一轴孔中、拉杆2的外壁与第一轴孔的内壁之间存在间隙以及第一通道21能够作为切割液流通路径即可。举例而言,拉杆2可以呈曲线状,并且/或者第一通道21可以呈曲线型。另外,拉杆2上出液口23和进液口22的开设位置也并非一成不变,在满足切割液能够通过进液口22流入到拉杆2的第一通道21内,再通过出液口23流出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调整出液口23和进液口22的开设位置。例如,进液口22和/或出液口23可以开设在拉杆2的外周侧面上。
再如,再一种可替换的实施方式中,虽然上述实施方式是结合多个第二孔道33以圆周分布形式开设在第一旋转轴31靠近辊轴1的一端,第一旋转轴31的外周侧沿径向开设多个径向孔道34,径向孔道34与第二孔道33一一对应设置,径向孔道34将第一孔道32的第二端与第二孔道33的第一端连通,使得第一孔道32内的切割液能够通过径向孔道34流入到第二孔道33内进行描述的,但是第二孔道33的设置方式和设置数量并非一成不变,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应用场景进行调整。如,第二孔道33的数量可以为1个,并且/或者多个第二孔道33连通形成一个环形孔道,作为第二孔道33,并且/或者径向孔道34的数量可以为1个或者其他数量,只要能够将第一孔道32与第二孔道33连通即可。
再如,在一种可替换的实施方式中,虽然上述实施方式中,径向孔道34由第一旋转轴31的外周测沿径向开设,但是径向孔道34的具体设置方式并非唯一,在满足第一孔道32与第二孔道33连通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调整径向孔道34的具体设置方式。例如,径向孔道34由第一旋转轴31的外周侧沿斜向开设。
再如,再一种可替换的实施方式中,虽然上述实施方式是结合拉杆2靠近第一旋转轴31的一端与第一孔道32的第一端螺接进行描述的,但是拉杆2与第一孔道32的连接方式并非一成不变,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其进行调整,只要能够将拉杆2与第一孔道32连接即可。举例而言,拉杆2与第一孔道32可以通过焊接、卡接方式连接在一起。
再如,再一种可替换的实施方式中,虽然上述实施方式是结合外套52的外壁上设置与回液口522彼此不连通的注液口521,盖密封扣设在外套52远离所述第二轴承箱4的一端,从而端盖55、外套52和分隔部件54围设形成第二内腔57,拉杆2远离第二轴承箱4的部分伸出第三轴孔,并伸入第二内腔57,进液口22通过第二内腔57与注液口521连通进行描述的,但是注液口521的开设位置并非一成不变,本领域可以对其进行调整,只要能够将注液口521通过第二内腔57与进液口22连通即可。举例而言,注液口521可以开设在端盖55上,该注液口521与外套52上开设的回液口522彼此不连通,且注液口521能够通过第二内腔57与进液口22连通。当然,注液口521的设置并非必须,也就是说,在没有端盖55的情况下,切割液供给装置的出口直接与拉杆2上开设的进液口22连通。
再如,再一种可替换的实施方式中,虽然上述实施方式是结合第一内腔532由套设在第三旋转轴51上的分隔部件54与外套52的内壁抵接,将外套52的内腔分隔出第一内腔532,分隔部件54包括转套541和挡圈542进行描述的,但是第一内腔532设置形式并非一成不变,本领域可以对其进行调整,只要能够第一内腔532与第二内腔57彼此不连通,外套52上的回液口522能与第一内腔532连通,第一内腔532与第三旋转轴51上的通孔531以及拉杆2的外壁与第三旋转轴51的内壁之间的间隙533形成第六通道53即可。举例而言,旋转轴上可以套设两个分隔板,两个分隔板之间设置有间隙,通孔531开设在间隙所对应的第三旋转轴51上,分隔板与内腔内壁抵接,使得外套52的内腔由两个分隔板分隔出第一内腔532。
再如,再一种可替换的实施方式中,虽然上述实施方式是结合辊轴组件包括辊轴1、拉杆2、第一轴承箱3、第二轴承箱4和旋转接头组件5进行介绍的,但是旋转接头组件5的设置并非必须,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是否设置旋转接头组件5,只要能够在辊轴组件内形成冷却循环路径,使得切割液供给装置中的切割液能够通过进液口22进入到辊轴组件,经过冷却循环路径最终能够回流到切割液供给装置即可。如,拉杆2伸出第二轴孔的部分通过螺母561轴向锁紧,从而将辊轴1、第一轴承箱3、第二轴承箱4固定连接在一起,进液口22与切割液供给装置的出口连通;第二旋转轴41上套设有与第二轴承套45内腔抵接的隔板,隔板将第二轴承套45的内腔分隔出腔室,第二轴承套45上开设有与腔室连通的回液口,第二旋转轴41的外周侧沿径向上开设有与第五通道42连通的通孔,该通孔与腔室连通,第二旋转轴41上远离第一轴承箱3以及通孔的部分与拉杆2之间通过O型圈密封连接,使得第五通道42内的切割液能够通过通孔、腔室、回液口回流到切割液供给装置中。
再如,再一种可替换的实施方式中,虽然上述实施方式是结合辊轴组件包括辊轴1、拉杆2、第一轴承箱3、第二轴承箱4和旋转接头组件5进行介绍的,但是第二轴承箱4的设置并非必须,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是否设置第二轴承箱4,只要能够在辊轴组件内形成冷却循环路径,使得切割液供给装置中的切割液能够通过进液口22进入到辊轴组件,经过冷却循环路径最终能够回流到切割液供给装置即可。如,第三旋转轴51伸出外套52的部分的轴面呈锥面,***到辊轴1的第一轴孔内,与第一轴孔具有喇叭状的端部锥面配合连接,且第三旋转轴51的端部能够抵压在第一堵头12外端面的端部密封圈,拉杆2与第三轴孔之间的间隙与第二通道24连通,使得第二通道24内的切割液能够通过第六通道53、回液口522回流到的切割液供给装置中。
再如,再一种可替换的实施方式中,虽然上述实施方式是结合辊轴组件包括辊轴1、拉杆2、第一轴承箱3、第二轴承箱4和旋转接头组件5进行介绍的,但是第一轴承箱3的设置并非必须,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是否设置第一轴承箱3,只要能够在辊轴组件内形成冷却循环路径,使得切割液供给装置中的切割液能够通过进液口22进入到辊轴组件,经过冷却循环路径最终能够回流到切割液供给装置即可。如,辊轴1与电机8直接传动连接,拉杆2远离第二轴承箱4的一端插设在第一轴孔内,且辊轴1上第一轴孔远离第二轴承箱4的一端通过堵头密封,使得出液口23流出的切割液能够流入到拉杆2与第一轴孔内壁的间隙,也就是第二通道24内,第二通道内的切割液再依次通过第五通道42、第六通道53、回液口522最后回流到切割液供给装置中。
再如,再一种可替换的实施方式中,虽然上述实施方式是结合辊轴组件包括辊轴1、拉杆2、第一轴承箱3、第二轴承箱4和旋转接头组件5进行介绍的,但是旋转接头组件5和第二轴承箱4的设置并非必须,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是否设置旋转接头组件5和第二轴承箱4,只要能够在辊轴组件内形成冷却循环路径,使得切割液供给装置中的切割液能够通过进液口22进入到辊轴组件,经过冷却循环路径最终能够回流到切割液供给装置即可。如,拉杆2远离第一轴承箱3的一端伸出第一轴孔,螺母561螺接于伸出第一轴孔的拉杆2的部分并压紧第一堵头12,切割液供给装置的出口与进液口22连通,切割液供给装置的进口与第一堵头12上的连接孔连通,使得第二通道24内的切割液能够通过连接孔回流到切割液供给装置中。
再如,再一种可替换的实施方式中,虽然上述实施方式是结合辊轴组件包括辊轴1、拉杆2、第一轴承箱3、第二轴承箱4和旋转接头组件5进行介绍的,但是旋转接头组件5和第一轴承箱3的设置并非必须,只要能够在辊轴组件内形成冷却循环路径,使得切割液供给装置中的切割液能够通过进液口22进入到辊轴组件,经过冷却循环路径最终能够回流到切割液供给装置即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是否设置旋转接头组件5和第一轴承箱3。如,拉杆2远离第二轴承箱4的一端插设在第一轴孔内,辊轴1与电机8直接传动连接,且辊轴1上第一轴孔远离第二轴承箱4的一端通过堵头密封,使得出液口23流出的切割液能够流入到拉杆2与第一轴孔内壁的间隙,也就是第二通道24内;拉杆2伸出第二轴孔的部分通过螺母561轴向锁紧,从而将辊轴1、第一轴承箱3、第二轴承箱4固定连接在一起,进液口22与切割液供给装置的出口连通;第二旋转轴41上套设有与第二轴承套45内腔抵接的隔板,隔板将第二轴承套45的内腔分隔出腔室,第二轴承套45上开设有与腔室连通的回液口,第二旋转轴41的外周侧沿径向上开设有与第五通道42连通的通孔,该通孔与腔室连通,第二旋转轴41上远离第一轴承箱3以及通孔的部分与拉杆2之间通过O型圈密封连接,使得第五通道42内的切割液能够通过通孔、腔室、回液口回流到切割液供给装置中。
再如,再一种可替换的实施方式中,虽然上述实施方式是结合辊轴组件包括辊轴1、拉杆2、第一轴承箱3、第二轴承箱4和旋转接头组件5进行介绍的,但是第一轴承箱3和第二轴承箱4的设置并非必须,只要能够在辊轴组件内形成冷却循环路径,使得切割液供给装置中的切割液能够通过进液口22进入到辊轴组件,经过冷却循环路径最终能够回流到切割液供给装置即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是否设置第一轴承箱3和第二轴承箱4。如,拉杆2远离旋转接头组件5的一端插设在第一轴孔内,辊轴1与电机8直接传动连接,且辊轴1上第一轴孔远离旋转接头组件5的一端通过堵头密封,使得出液口流出的切割液能够流入到拉杆2与第一轴孔内壁的间隙,也就是第二通道24内;第三旋转轴51伸出外套52的部分的轴面呈锥面,***到辊轴1的第一轴孔内,与第一轴孔具有喇叭状的端部锥面配合连接,且第二旋转轴41的端部能够抵压在第一堵头12外端面的端部密封圈,拉杆2与第三轴孔之间的间隙与第二通道24连通,使得第二通道24内的切割液能够通过第六通道53、回液口522回流到的切割液供给装置中。
再如,再一种可替换的实施方式中,虽然上述实施方式是结合辊轴组件包括辊轴1、拉杆2、第一轴承箱3、第二轴承箱4和旋转接头组件5进行介绍的,但是第一轴承箱3、第二轴承箱4和旋转接头组件5的设置并非必须,只要能够在辊轴组件内形成冷却循环路径,使得切割液供给装置中的切割液能够通过进液口22进入到辊轴组件,经过冷却循环路径最终能够回流到切割液供给装置即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是否设置第一轴承箱3、第二轴承箱4和旋转接头组件5。如,拉杆2设置有进液口22的一端伸出第一轴孔并通过螺母561轴向锁紧,拉杆设置有出液口23的一端插设在第一轴孔内,辊轴1与电机8直接传动连接,且辊轴1上第一轴孔远离旋转接头组件5的一端通过堵头密封,使得出液口23流出的切割液能够流入到拉杆2与第一轴孔内壁的间隙,也就是第二通道24内。拉杆2远离第一轴承箱3的一端伸出第一轴孔,螺母561螺接于伸出第一轴孔的拉杆的部分并抵压在第一堵头12上,切割液供给装置的出口与进液口22连通,切割液供给装置的进口与第一堵头12上的连接孔连通,使得第二通道24内的切割液能够通过通孔、腔室、回液口回流到切割液供给装置中。
当然,上述可以替换的实施方式之间、以及可以替换的实施方式和优选的实施方式之间还可以交叉配合使用,从而组合出新的实施方式以适用于更加具体的应用场景。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尽管在此所述的一些实施例包括其它实施例中所包括的某些特征而不是其它特征,但是不同实施例的特征的组合意味着处于本申请的范围之内并且形成不同的实施例。例如,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书中,所要求保护的实施例的任意之一都可以以任意的组合方式来使用。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申请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1)

1.一种辊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辊轴组件包括:
辊轴,所述辊轴上设置有第一轴孔;
拉杆,所述拉杆用于轴向锁紧所述辊轴,所述拉杆至少部分插设在所述第一轴孔内,所述拉杆内设置有第一通道,所述拉杆上分别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通道连通的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拉杆与所述第一轴孔之间存在间隙,并作为第二通道,所述进液口与切割液供给装置的出口连通,所述出液口与所述第二通道的第一端连通,所述第二通道的第二端与所述切割液供给装置的进口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辊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辊轴组件还包括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辊轴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上设置第三通道,所述第三通道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通道通过所述出液口连通,所述第三通道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通道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辊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杆部分连接于所述第三通道,所述出液口位于所述拉杆连接于所述第三通道的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辊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为第一轴承箱,所述第一轴承箱的第一旋转轴与所述辊轴连接,所述第一旋转轴靠近所述辊轴的一端设置有所述第三通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辊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通道包括开设于所述第一旋转轴靠近所述辊轴的一端的第一孔道和第二孔道,所述第一孔道沿所述第一旋转轴的轴线设置,所述第一孔道的第一端与所述出液口连通,所述第一孔道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孔道的第一端连通,所述第二孔道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通道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辊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通道还包括由所述第一旋转轴的外周侧沿径向开设的径向孔道,所述径向孔道将所述第一孔道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孔道的第一端连通,所述径向孔道位于所述外周侧的一端被封堵;或者
所述第二孔道倾斜设置,使得所述第二孔道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孔道的第二端直接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辊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杆靠近所述第一旋转轴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孔道的第一端螺接,并且/或者
所述出液口沿所述拉杆的轴向开设于所述拉杆靠近所述第一旋转轴的一端;
所述进液口沿所述拉杆的轴向开设于所述拉杆远离所述第一旋转轴的一端。
8.根据权利要求2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辊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辊轴组件还包括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在所述辊轴远离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端,所述第二连接部上设置有第二轴孔,所述第二轴孔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通道的第二端连通,所述第二轴孔的第二端与所述切割液供给装置的进口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辊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杆远离所述第一连接部的部分伸出所述第一轴孔,且所述拉杆伸出所述第一轴孔的部分插设在所述第二轴孔内,所述第二轴孔与所述拉杆之间存在间隙,作为第五通道,所述第五通道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通道的第二端连通,所述第五通道的第二端与所述切割液给装置的进口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辊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为第二轴承箱,所述第二轴承箱的第二旋转轴与所述辊轴连接,所述第二旋转轴上设置有所述第二轴孔。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辊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辊轴组件还包括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三连接部连接在所述第二连接部远离所述辊轴的一端;所述第三连接部上设置有第六通道,所述第六通道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五通道的第二端连通,所述第六通道的第二端与所述切割液供给装置的进口连通。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辊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连接部为旋转接头组件,所述旋转接头组件包括外套和设置于所述外套的内腔中的第三旋转轴,所述第三旋转轴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部远离所述辊轴的一端,所述第三旋转轴上设置有第三轴孔,所述第六通道包括所述第三轴孔和所述外套的内腔,所述第三轴孔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五通道的第二端连通,所述第三轴孔的第二端与所述外套的内腔连通,所述外套的内腔与所述切割液供给装置的进口连通。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辊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杆远离所述第一连接部的部分伸出所述第二轴孔,并***所述第三轴孔内,所述第三轴孔与所述拉杆之间存在间隙,所述间隙与所述外套的内腔连通形成所述第六通道。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辊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旋转轴的外周侧沿径向开设有通孔,所述第三轴孔与所述拉杆之间的间隙通过所述通孔与所述外套的内腔连通,形成所述第六通道。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辊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上设置有回液口,所述外套的内腔通过所述回液口与所述切割液供给装置的进口连通。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辊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上还设置有与所述回液口彼此不连通的注液口,所述进液口通过所述注液口与所述切割液供给装置的出口连通。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辊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接头组件还包括分隔部件,所述分隔部件套设于所述第三旋转轴且与所述外套的内壁抵接,从而将所述外套分隔出第一内腔,所述第三轴孔与所述拉杆之间的间隙通过所述通孔与所述第一内腔连通,所述第一内腔通过所述回液口与所述切割液供给装置的进口连通。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辊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接头组件还包括端盖,所述端盖密封扣设在所述外套远离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一端,从而所述端盖、所述外套和所述分隔部件围设形成第二内腔,所述拉杆远离所述第一连接部的部分伸出所述第三轴孔,并伸入所述第二内腔,所述进液口通过所述第二内腔与所述注液口连通。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辊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接头组件还包括压块,所述压块套设于所述拉杆远离所述第一连接部的部分且抵压在所述第三旋转轴,螺母螺接于所述拉杆远离所述第一连接部的部分并压紧在所述压块上。
20.一种切割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割总成包括权利要求1-19任一项所述的辊轴组件。
21.一种线切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切割机包括权利要求1-19任一项所述的辊轴组件,或者权利要求20所述的切割总成。
CN202222609207.1U 2022-09-30 2022-09-30 辊轴组件、切割总成及线切割机 Active CN2182862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609207.1U CN218286237U (zh) 2022-09-30 2022-09-30 辊轴组件、切割总成及线切割机
PCT/CN2023/122385 WO2024067755A1 (zh) 2022-09-30 2023-09-28 线切割机及其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609207.1U CN218286237U (zh) 2022-09-30 2022-09-30 辊轴组件、切割总成及线切割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286237U true CN218286237U (zh) 2023-01-13

Family

ID=848046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609207.1U Active CN218286237U (zh) 2022-09-30 2022-09-30 辊轴组件、切割总成及线切割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28623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0555173B1 (en) A pump
US7737585B2 (en) Electric machine with improved water cooling system
US7675209B2 (en) Electric motor cooling jacket
US3968388A (en) Electric machines, particularly turbogenerators, having liquid cooled rotors
CN100526611C (zh) 液压机械
CN115503135A (zh) 辊轴组件、切割总成及线切割机
CN109936241A (zh) 电机
CN109639054B (zh) 具有油冷***的电机定子
CN107431411A (zh) 电机的冷却
EP2541106B1 (en) Shaft-seal device for high-temperature fluid
CN219445676U (zh) 辊轴组件、切割总成及线切割机
CN218286237U (zh) 辊轴组件、切割总成及线切割机
CN110668690B (zh) 一种岩棉成纤离心机
CN211311319U (zh) 一种岩棉成纤离心机
CN218946364U (zh) 一种电主轴、电主轴组件及数控机床
CN113107387B (zh) 钻探用双通道旋转接头
US3968389A (en) Dynamoelectric machine with water-cooled rotor
CN211192035U (zh) 具有气密封严的双输出机械主轴机构
CN210290703U (zh) 采煤机摇臂油池冷却装置
CN111756179B (zh) 电机和具有该电机的电动车辆
JPS61170254A (ja) 液冷モ−タ
CN105710717B (zh) 一种授油器
CN212959846U (zh) 尼龙聚合装置的组合式轴封机构
CN218678668U (zh) 用于电机的机壳
CN220421565U (zh) 一种具有冷却***的驱动电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