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242155U - 隔圈组件、电池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隔圈组件、电池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242155U
CN218242155U CN202222341709.0U CN202222341709U CN218242155U CN 218242155 U CN218242155 U CN 218242155U CN 202222341709 U CN202222341709 U CN 202222341709U CN 218242155 U CN218242155 U CN 2182421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ace
spacer
bending
tab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341709.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向涛
张达
郭冠南
张露露
段真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341709.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24215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2421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24215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隔圈组件、电池和车辆,所述隔圈组件内具有容置腔,所述容置腔内具有第一折弯空间和第二折弯空间,所述第一折弯空间和第二折弯空间之间由隔离件分隔开,所述容置腔的底壁上设有间隙以适于多个极耳的自由部伸入,多个所述极耳(40)包括正极耳(401)和负极耳(402),且所述第一折弯空间适于供所述正极耳的自由部折弯,所述第二折弯空间适于供所述负极耳的自由部折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隔圈组件,该隔圈组件内可以容置多个极耳的自由部,并通过隔离件将正极耳和负极耳的自由部分隔开,可以避免或减少正负极耳之间短接的问题。

Description

隔圈组件、电池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储能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隔圈组件、具有该隔圈组件的电池以及具有该电池的车辆。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政策驱动,超级充电技术已经迈入标准制定与产业应用新阶段,以解决“续航焦虑,充电慢”的问题,锂电池以其高能量密度、循环次数高等优点用于动力电池、储能电池等等。在一些情况下,电芯的同一端需要引出多个电极,当同一端的多个电极的极性不同时,多个电极之间容易产生短接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在于提出一种隔圈组件,该隔圈组件内可以容置不同极性的多个极耳,并可以避免或减少不同极性的极耳之间短接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在于提出一种电池,该电池包括前述的隔圈组件。
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在于提出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前述的电池。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隔圈组件,所述隔圈组件内具有容置腔,所述容置腔内具有第一折弯空间和第二折弯空间,所述第一折弯空间和第二折弯空间之间由隔离件分隔开,所述容置腔的底壁上设有间隙以适于多个极耳的自由部伸入,多个所述极耳包括正极耳和负极耳,且所述第一折弯空间适于供所述正极耳的自由部折弯,所述第二折弯空间适于供所述负极耳的自由部折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隔圈组件,该隔圈组件内可以容置多个极耳的自由部,并通过隔离件将正极耳和负极耳的自由部分隔开,可以避免或减少正负极耳之间短接的问题。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隔圈组件,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可选地,所述隔圈组件包括第一隔圈和第二隔圈,所述第一隔圈和所述第二隔圈对接以限定出所述容置腔,所述第一隔圈和所述第二隔圈之间限定出所述间隙。
可选地,所述第一隔圈上设有第一隔板,所述第二隔圈上设有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相对并构造出所述隔离件。
可选地,所述第一隔圈和所述第二隔圈沿第一方向延伸并沿第二方向对接,所述第一隔圈上设有第一卡接结构,所述第二隔圈上设有第二卡接结构,所述第一卡接结构和所述第二卡接结构沿所述第二方向相对并卡扣连接,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
可选地,所述第一隔圈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两端均设有所述第一卡接结构,所述第二隔圈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两端设有所述第二卡接结构。
可选地,所述第一隔圈上沿第一方向的中部区域设有第一隔板,所述第二隔圈上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中部区域设有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相对并构造出所述隔离件,所述第一隔板上设有所述第一卡接结构,所述的第二隔板上设有所述第二卡接结构。
可选地,所述第一隔圈和所述第二隔圈分别一体成型。
可选地,所述隔离件的第一部分设于所述容置腔内以分隔出所述第一折弯空间和所述第二折弯空间,所述隔离件的第二部分位于所述容置腔内外,且所述隔离件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分别位于所述容置腔的底壁的相对两侧。
可选地,所述容置腔还包括用于容纳引出片的容置槽,所述第一折弯空间和/或所述第二折弯空间设于所述容置腔的底壁和所述容置槽之间,以使极耳的自由部在所述容置腔的底壁和引出片之间折弯。
可选地,所述容置槽的内周面与所述第一折弯空间的内周面之间连接有台阶面,以用于支撑定位与所述正极耳连接的引出片。
可选地,所述容置槽的内周面与所述第二折弯空间的内周面之间连接有台阶面,以用于支撑定位与所述负极耳连接的引出片。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电池,包括壳体、极芯和隔圈组件,所述极芯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极芯的至少一端设有正极耳和负极耳;所述隔圈组件为根据前述的隔圈组件,所述隔圈组件设于所述壳体的至少一端;所述正极耳的自由部穿过所述间隙伸入所述第一折弯空间,并在所述第一折弯空间内折弯;所述负极耳的自由部穿过所述间隙伸入所述第二折弯空间内,并在所述第二折弯空间内折弯。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的车辆,包括根据前述的电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隔圈组件、电池以及车辆,电池中同一端可以引出不同极性的多个极耳,且在隔圈组件内将不同极性的多个极耳隔开,能够避免不同极性的多个极耳之间短接的问题,从而保证了电池的稳定性,避免出现短路等问题,进而避免了车辆行驶过程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隔圈组件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隔圈组件的第一隔圈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隔圈组件的第二隔圈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隔圈组件的截面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电池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电池中极耳折弯结构的剖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电池中极耳折弯结构的剖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电池中极耳折弯结构的剖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车辆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车辆1000,电池100,隔圈组件10,容置腔101,折弯空间102,第一折弯空间1021,第二折弯空间1022,间隙103,贯通孔104,台阶面105,容置槽106,容置槽106的底壁107,周壁108,第一隔圈111,第一侧板111a,第一底板111b,第二隔圈112,第二侧板112a,第二底板112b,隔离件12,第一部分1201,第二部分1202,第一隔板121,第二隔板122,第一卡接结构131,第二卡接结构132,壳体20,极芯30,极耳40,正极耳401,负极耳402,固定部41,自由部42,引出片50。
具体实施方式
电池***的快充能力受限于单体体系、结构件过流、以及热管理能力等。相关技术中,电池结构的侧面盖板或顶部盖板需要预留极柱、防爆阀、注液孔位置。受限于高度空间,极耳和极柱过流面积较小,发热高,导致快充受限。相关技术中的侧隔圈设计为弯折结构,两个侧隔圈弯折结构夹持极耳根部,把极耳自由部分限制在侧隔圈与引出片之间;即使极耳在侧隔圈与引出片之间受到压缩,也不会影响极芯顶部的极耳折弯角,极大降低了极耳折弯角处正负及片接触短路风险。当在同侧设置有多个不同极性的极柱时,在压缩情况下存在正负极极耳接触的风险,造成内部短路。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隔圈组件、具有该隔圈组件的电池以及具有该电池的车辆,从而提高电池以及具有其的车辆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至图4并结合图7,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隔圈组件10,隔圈组件10内具有容置腔101,容置腔101包括多个折弯空间102,多个折弯空间102包括第一折弯空间1021和第二折弯空间1022,第一折弯空间1021和第二折弯空间1022之间由隔离件12分隔开,容置腔101的底壁107上设有间隙103以适于多个极耳40的自由部42伸入,多个极耳40包括正极耳401和负极耳402,且第一折弯空间1021适于供正极耳401的自由部折弯,第二折弯空间1022适于供负极耳402的自由部折弯。
在将该隔圈组件10应用于电池100中时,电池100中正极耳401和负极耳402可以分别穿过间隙103伸入到对应的折弯空间102内,而第一折弯空间1021和第二折弯空间1022之间由隔离件12隔开,因此,正极耳401的自由部和负极耳402的自由部之间也将通过隔离件12隔开,从而使得正极耳401的自由部和负极耳402的自由部之间能够保持电绝缘的状态,以维持电池100的稳定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隔圈组件10,该隔圈组件10内可以容置不同极性的多个极耳40,且不同极性的多个极耳40之间可以通过隔离件12隔开,从而可以避免或减少不同极性的多个极耳40之间的短接,有效地提高了具有该隔圈组件10的电池100的稳定性。
其中,如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中的极耳可以包括相互连接的固定部41和自由部42,极耳的固定部41用于连接电池的极芯,自由部42设置在固定部41和连接线路之间,例如,自由部42设置在固定部41和引出片50之间。
可选地,结合图1和图6,本实用新型的隔圈组件10可以包括周壁108和底壁107,底壁107与周壁108相连,其中,底壁107可以连接于周壁108的一端;也可以将底壁107设置于周壁108的两端之间。底壁107可以是隔圈组件10朝向极芯设置的壁。
本实用新型的隔圈组件10可以设置成一体的结构,也可以将隔圈组件10设置成分体的结构。其中,结合图1至图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隔圈组件10包括第一隔圈111和第二隔圈112,第一隔圈111和第二隔圈112对接以限定出容置腔101,第一隔圈111和第二隔圈112之间构造出间隙103。在装配过程中,可以通过第一隔圈111和第二隔圈112的对接来定位极耳40的端部,方便具有该隔圈组件10的电池100的装配。
具体而言,结合图1至图4以及图6,第一隔圈111可以包括第一侧板111a和第一底板111b,第二隔圈112可以包括第二侧板112a和第二底板112b,第一隔圈111和第二隔圈112对接时,第一侧板111a的两端与第二侧板112a的两端分别相对,以构造出隔圈组件10的周壁108,第一底板111b和第二底板112b相对以构造出容置腔106的底壁107,且第一底板111b和第二底板112b之间具有间隙103,以适于极耳40的自由部42伸入。
结合图1至图3,第一方向可以参考附图中的左右方向,第二方向可以参考附图中的前后方向。也就是说,第一隔圈111和第二隔圈112沿前后方向对接,第一隔圈111位于第二隔圈112的后方。其中,可以将第一隔圈111的第一侧板111a的左端和右端均向前伸出第一底板111b,第二隔圈112的第二侧板112a的左端和右端均向后伸出第二底板112b,这样在第一隔圈111的第一侧板111a的左端和第二隔圈112的第二侧板112a的左端对接、第一隔圈111的第一侧板111a的右端和第二隔圈112的第二侧板112a的右端对接时,将会在第一底板111b和第二底板112b之间构造出前述的间隙103。当然,本实用新型中还可以采用其他的形式,例如将第一隔圈111的第一侧板111a的左端向前伸出第一底板111b,第二隔圈112的第二侧板112a的右端向后伸出第二底板112b;又例如将第一隔圈111的第一侧板111a的右端前伸出第一底板111b,第二隔圈112的第二侧板112a的左端向后伸出第二底板112b。
另外,本实用新型中的隔离件12设于第一隔圈111和/或第二隔圈112上。例如,可以将隔离件12连接于第一隔圈111上;或可以将隔离件12连接于第二隔圈112上;或可以将隔离件12的一部分连接于第一隔圈111上,将隔离件12的另一部分连接于第二隔圈112上。
例如,以将隔离件12连接于第一隔圈111上为例。可以将隔离件12连接于第一隔圈111上,且隔离件12伸出第一隔圈111,并在第一隔圈111和第二隔圈112对接后,隔离件12伸出第一隔圈111的部分延伸到第二隔圈112上。
又例如,以将隔离件12的一部分连接于第一隔圈111上、将隔离件12的另一部分连接于第二隔圈112上为例,第一隔圈111上设有第一隔板121,第二隔圈112上设有第二隔板122,第一隔板121和第二隔板122相对并构造出隔离件12。可以简化第一隔圈111和第二隔圈112的结构,定位极耳40,提高具有该隔圈组件10的电池100的装配效率。
另外,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隔圈111和第二隔圈112配合后,第一隔板121和第二隔板122之间可以间隔开、相互贴合或相互嵌合。其中,当第一隔板121和第二隔板122间隔开时,能够方便第一隔圈111和第二隔圈112的装配,避免由于装配精度的原因导致第一隔圈111和第二隔圈112装配困难。当第一隔板121和第二隔板122贴合或相互嵌合时,能够保证对多个极耳40的隔离效果。
可选地,第一隔圈111和第二隔圈112沿第一方向延伸并沿第二方向对接,第一隔圈111上设有第一卡接结构131,第二隔圈112上设有第二卡接结构132,第一卡接结构131和第二卡接结构132沿第二方向相对并卡扣连接,第一方向垂直于第二方向。这样,能够实现第一隔圈111和第二隔圈112的稳定连接,提高对极耳40的定位效果。
其中,第一隔圈111沿第一方向的两端均设有第一卡接结构131,第二隔圈112沿第一方向的两端设有第二卡接结构132。可以进一步地提高第一隔圈111和第二隔圈112装配的稳定性。
另外,结合前述实施例,第一隔圈111上沿第一方向的中部区域设有第一隔板121,第二隔圈112上沿第一方向的中部区域设有第二隔板122,第一隔板121和第二隔板122相对并构造出隔离件12,第一隔板121上设有第一卡接结构131,第二隔板122上设有第二卡接结构132。这样可以进一步地提高第一隔圈111和第二隔圈112之间配合的稳定性。另外如前所述,本实用新型中可以将第一隔板121和第二隔板122间隔开,以方便第一隔圈111和第二隔圈112的装配,而利用第一卡接结构131和第二卡接结构132的对接,能够保证正极耳401和负极耳402之间的绝缘性能,进一步地提高具有该隔圈组件10的电池100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可选地,第一隔圈111和第二隔圈112分别一体成型,例如,可分别通过注塑一体成型。可以简化第一隔圈111和第二隔圈112的成型方式,并降低隔圈组件10的成本,且还可以提高第一隔圈111和第二隔圈112的结构强度。
如图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隔离件12包括第一部分1201和第二部分1202,隔离件12的第一部分1201设于容置腔101内,以分隔出多个折弯空间102,具体而言,可以通过隔离件12的第一部分1201,在容置腔101内分隔出第一折弯空间1021和第二折弯空间1022。隔离件12的第二部分1202位于容置腔101外,且隔离件12的第一部分1201和第二部分1202分别位于容置腔101的底壁107的相对两侧。这样,可以延长隔离件12对正极耳401和负极耳402之间的分隔效果,进一步地提高对正极耳401和负极耳402之间的绝缘效果,从而进一步地保证具有该隔圈组件10的电池100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中的隔离件12可以仅设于容置腔101的内部,例如设于容置腔101的周壁108或底壁107上,均能实现对正极耳401和负极耳402之间的隔离,提高具有该电池100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当然,本实用新型中还可以将隔离件12的一部分伸出至容置腔101外,以进一步地提高对正极耳401和负极耳402之间的隔离效果。结合图1至图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隔离件12设于容置腔101的底壁107上。
另外,结合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中容置腔101的底壁107上可以设置贯通孔104,例如,在前述的第一隔圈111的第一底板111b和第二隔圈112的第二底板112b上均设有贯通孔104,这样不仅能够起到减重、降低材料损耗的作用,还可以提高具有该隔圈组件10的电池100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结合图4和图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容置腔101还包括用于容纳引出片50的容置槽106,第一折弯空间1021和/或所述第二折弯空间1022设于容置腔101的底壁107和容置槽106之间,以使极耳40的自由部42在容置腔101的底壁107和引出片50之间折弯。例如,第一折弯空间1021设于容置腔101的底壁107和容置槽106之间,以使正极耳401的自由部在容置腔101的底壁107和引出片50之间折弯;又例如,所述第二折弯空间1022设于容置腔101的底壁107和容置槽106之间,以使负极耳402的自由部在容置腔101的底壁107和引出片50之间折弯。在电池100装配完成后,引出片50盖在折弯空间102上,极耳40的自由部42可以位于折弯空间102内,并由引出片50进行限位和引出。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容置槽106,可以方便安装引出片50,保证引出片50安装的稳定性,还能将极耳40的自由部42稳定地设置在折弯空间102内,进而提高具有该隔圈组件10的电池100的稳定性。
其中,在电池100中,引出片50可以完全嵌入到容置槽106内,而不伸出容置槽106的边沿,也可以将引出片50沿厚度方向的一部分嵌入到容置槽106内,而引出片50沿厚度方向的另一部分伸出容置槽106。
另外,为了进一步地方便安装引出片50,结合图4和图7,容置槽106的内周面与折弯空间102的内周面之间具有台阶面105,以定位引出片50。换言之,容置槽106的内周面与折弯空间102的内周面之间具有台阶面,可以在引出片50设置于容置腔106内时,通过台阶面105支撑引出片50。具体而言,在引出片50的安装过程中,可以将引出片50安装于容置槽106内,并通过容置槽106和折弯空间102之间的台阶面105对引出片50进行定位,保证引出片50的稳定安装。
具体而言,例如,容置槽106的内周面与第一折弯空间1021的内周面之间连接有台阶面,以用于支撑定位与正极耳401连接的引出片50;又例如,容置槽106的内周面与第二折弯空间1022的内周面之间连接有台阶面,以用于支撑定位与负极耳402连接的引出片50。
结合图4至图8,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100,包括壳体20、极芯30和隔圈组件10,极芯30设于壳体20内,极芯30的至少一端设有正极耳401和负极耳402;隔圈组件10为根据前述的隔圈组件10,隔圈组件10设于壳体20的至少一端;正极耳401的自由部穿过间隙103伸入第一折弯空间1021,并在第一折弯空间1021内折弯;负极耳的自由部穿过间隙103伸入第二折弯空间1022内,并在第二折弯空间1022内折弯。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100,采用了前述的隔圈组件10对极耳40进行定位,可以通过隔圈组件10容置和定位不同极性的多个极耳40,从而可以避免或减少不同极性的多个极耳40之间的短接,有效地提高了具有该隔圈组件10的电池100的稳定性。
其中,如图7所示,可以在电池100的一端设置隔圈组件10以定位多个极耳40;如图8所示,也可以在电池100的两端均设置隔圈组件10以定位多个极耳40。
如图5所示为一种电池100(例如四极柱刀片电池),该电池100的两端均采用双极柱结构,增加到四个极耳40,均与极芯30电连接,通过增加极柱过流面积、缩短单体电池100的电流导通路径,降低单体电池100的内阻,有效降低单体的产热,提高过流能力,提高快充性能。结合图5和图8,电池100的两端均设置了正极耳和负极耳,因此可以在电池100的两端均设置隔圈组件10。
另外,本实用新型中的电池100可以采用双侧多极柱结构同侧同极性、同侧不同极性等设计,根据极柱实际需要的尺寸且可制造的极柱高度,灵活分配在盖板上。
其中,采用同侧不同极性设计时,此方案设计改变电流走向,减短电流传导路径,可有效降低产热。其中,电池100同侧可以具有正极耳401和负极耳402,电池100的两侧可以均有正极耳401和负极耳402。在装配压缩情况下存在同侧正极耳401和负极耳402接触的风险,造成内部短路。同时极耳40模切缺陷如毛刺、粉层、翻边等缺陷,也可能造成正极耳401和负极耳402接触造成短路。为此,本实用新型中设置的隔圈组件10中设置了隔离件12,该隔离件12将隔圈组件10内分隔出多个折弯空间102,避免同侧正极耳401和负极耳402接触造成短路的风险。互相搭配第一隔圈111和第二隔圈112配合同时夹持正极耳401和负极耳402根部,把极耳40自由部42限制在隔圈组件10与引出片50之间。即使极耳40受到压缩或者由于极耳40模切毛刺、粉尘和翻边等缺陷造成正极耳401和负极耳402距离过短,也不会造成正极耳401和负极耳402直接接触,极大降低了同侧正极耳401和负极耳402短路风险。图1为中间增加隔离件12的隔圈组件10。为了第一隔圈111和第二隔圈112配合的更加稳固,增加了第一卡接结合和第二卡接结构132,第一卡接结构131和第二卡接结构132可以为卡扣和卡孔的配合。另外,隔离件12可以为塑料隔离件12,而第一隔圈111和第二隔圈112可以分别为一体成型的塑料件。
如图9,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1000,包括根据前述的电池100。本实用新型的车辆1000可以为纯电动汽车、混动汽车等。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1000,采用了前述的电池100,能够提高车辆1000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降低车辆1000的故障率。
当然,本实用新型中的电池100还可以用于车辆1000外的其他领域,例如通讯设备、清洁设备等。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隔圈组件10、电池100以及车辆1000,电池100中同一端可以引出不同极性的多个极耳40,且在隔圈组件10内将不同极性的多个极耳40隔开,能够避免不同极性的多个极耳40之间短接的问题,从而保证了电池100的稳定性,避免出现短路等问题,同时也避免了车辆1000行驶过程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1)

1.一种隔圈组件(10),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圈组件(10)内具有容置腔(101),所述容置腔(101)包括第一折弯空间(1021)和第二折弯空间(1022),所述第一折弯空间(1021)和第二折弯空间(1022)之间由隔离件(12)分隔开,所述容置腔(101)的底壁上设有间隙(103)以适于多个极耳(40)的自由部伸入,多个所述极耳(40)包括正极耳(401)和负极耳(402),且所述第一折弯空间(1021)适于供所述正极耳(401)的自由部折弯,所述第二折弯空间(1022)适于供所述负极耳(402)的自由部折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圈组件(10),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圈组件(10)包括第一隔圈(111)和第二隔圈(112),所述第一隔圈(111)和所述第二隔圈(112)对接以限定出所述容置腔(101),所述第一隔圈(111)和所述第二隔圈(112)之间限定出所述间隙(10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隔圈组件(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圈(111)上设有第一隔板(121),所述第二隔圈(112)上设有第二隔板(122),所述第一隔板(121)和所述第二隔板(122)相对并构造出所述隔离件(12)。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隔圈组件(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圈(111)和所述第二隔圈(112)沿第一方向延伸并沿第二方向对接,所述第一隔圈(111)上设有第一卡接结构(131),所述第二隔圈(112)上设有第二卡接结构(132),所述第一卡接结构(131)和所述第二卡接结构(132)沿所述第二方向相对并卡扣连接,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隔圈组件(10),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隔圈(111)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两端均设有所述第一卡接结构(131),所述第二隔圈(112)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两端设有所述第二卡接结构(132);和/或
所述第一隔圈(111)上沿第一方向的中部区域设有第一隔板(121),所述第二隔圈(112)上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中部区域设有第二隔板(122),所述第一隔板(121)和所述第二隔板(122)相对并构造出所述隔离件(12),所述第一隔板(121)上设有所述第一卡接结构(131),所述第二隔板(122)上设有所述第二卡接结构(132)。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隔圈组件(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圈(111)和所述第二隔圈(112)分别一体成型。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隔圈组件(10),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件(12)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隔离件(12)的第一部分设于所述容置腔(101)内以分隔出所述第一折弯空间(1021)和所述第二折弯空间(1022),所述隔离件(12)的第二部分位于所述容置腔(101)外,且所述隔离件(12)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分别位于所述容置腔(101)的底壁的相对两侧。
8.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隔圈组件(10),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腔(101)还包括用于容纳引出片(50)的容置槽(106),所述第一折弯空间(1021)和/或所述第二折弯空间(1022)设于所述容置腔(101)的底壁和所述容置槽(106)之间,以使极耳(40)的自由部在所述容置腔(101)的底壁和引出片(50)之间折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隔圈组件(10),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槽(106)的内周面与所述第一折弯空间(1021)的内周面之间连接有台阶面,以用于支撑定位与所述正极耳(401)连接的引出片(50);
和/或所述容置槽(106)的内周面与所述第二折弯空间(1022)的内周面之间连接有台阶面,以用于支撑定位与所述负极耳(402)连接的引出片(50)。
10.一种电池(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20);
极芯(30),所述极芯(30)设于所述壳体(20)内,所述极芯(30)的至少一端设有正极耳(401)和负极耳(402);
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隔圈组件(10),所述隔圈组件(10)设于所述壳体(20)的至少一端;所述正极耳(401)的自由部穿过所述间隙(103)伸入所述第一折弯空间(1021),并在所述第一折弯空间(1021)内折弯;所述负极耳(402)的自由部穿过所述间隙(103)伸入所述第二折弯空间(1022)内,并在所述第二折弯空间(1022)内折弯。
11.一种车辆(1000),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池(100)。
CN202222341709.0U 2022-08-31 2022-08-31 隔圈组件、电池和车辆 Active CN2182421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341709.0U CN218242155U (zh) 2022-08-31 2022-08-31 隔圈组件、电池和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341709.0U CN218242155U (zh) 2022-08-31 2022-08-31 隔圈组件、电池和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242155U true CN218242155U (zh) 2023-01-06

Family

ID=846861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341709.0U Active CN218242155U (zh) 2022-08-31 2022-08-31 隔圈组件、电池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24215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307992B1 (ko) 높은 효율성의 냉각 구조를 포함하는 전지모듈
CN113346201A (zh) 圆柱型电池、电池模组和电池包
KR101252944B1 (ko) 방열 특성이 향상된 배터리 팩
CN114628866A (zh) 一种高能量密度圆柱型电池及其组装工艺
CN215578675U (zh) 正极柱和正极集流盘的装配结构、电池、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CN214898620U (zh) 电芯组件
CN217239703U (zh) 一种高能量密度圆柱型电池
KR101609232B1 (ko) 냉매 유로가 형성된 카트리지를 포함하는 전지모듈
CN114639926A (zh) 电池及电池的装配方法
CN212967878U (zh) 单体电池转接片、单体电池及动力电池组
CN211045490U (zh) 二次电池及用于其的顶盖组件、电池模块和装置
CN218242155U (zh) 隔圈组件、电池和车辆
CN218039722U (zh) 电池
CN216980824U (zh) 电池
CN216793941U (zh) 一种电池、电池组、电池极片及电芯
CN112234244B (zh) 锂离子电池
CN116864931A (zh) 电池单体、电池包、车辆
CN114512749A (zh) 锂离子电池的顶盖
CN220796902U (zh) 端盖组件、单体电池和车辆
CN215578664U (zh) 一种电池用卡扣
CN217444461U (zh) 电池单体、电池包、车辆
CN220021495U (zh) 分隔件、盖板组件、电池单体、电池包以及用电装置
CN220628008U (zh) 电芯、电池包和车辆
CN219843117U (zh) 电池和电池组件
CN218299854U (zh) 电芯结构、电池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