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241865U - 一种封装胶膜及光伏组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封装胶膜及光伏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241865U
CN218241865U CN202222627109.0U CN202222627109U CN218241865U CN 218241865 U CN218241865 U CN 218241865U CN 202222627109 U CN202222627109 U CN 202222627109U CN 218241865 U CN218241865 U CN 21824186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dhesive film
thickness
projection
area
reg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627109.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雅芝
桑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ter Chuzhou New Mate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ter Chuzhou New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ter Chuzhou New Mate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ter Chuzhou New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627109.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24186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24186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24186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光伏技术领域。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封装胶膜,其包括胶膜本体与防溢部。胶膜本体沿第一方向延伸,防溢部沿第一方向设于胶膜本体的两侧。防溢部包括增厚区和减薄区,增厚区的厚度大于胶膜本体的厚度,减薄区的厚度小于增厚区的厚度,增厚区与减薄区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光伏组件,依次包括前层基板、前层封装胶膜、电池片层、后层封装胶膜和后层基板,后层封装胶膜为上述封装胶膜。本申请应用于光伏技术领域,本申请中的封装胶膜可以解决胶膜溢胶的问题,提高了光伏组件良品率、生产效率和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一种封装胶膜及光伏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光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封装胶膜及光伏组件。
背景技术
近年来国内随着“十四五”规划等利好政策的发布,“碳中和”的大背景之下,绿色新能源得到了快速的推广与发展。光伏行业作为新能源发展中最为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
封装胶膜作为太阳能电池组件中的粘结材料,可以有效的将玻璃、电池片、背板粘合成一体,实现对电池片的保护。但是目前封装胶膜生产使用的过程会出现脱层、气泡、裂片、打滑以及溢胶等问题,其中溢胶最为常见。现有技术中一般通过在胶膜四周垫小条来解决溢胶问题。
但本申请人在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申请技术方案的过程中,发现上述技术至少存在如下技术问题:
通过在胶膜四周垫小条的处理方式,虽然可以缓解封装胶膜的溢胶问题,但需要在制备过程增设裁切小条和人工铺设小条等工序,生产效率较低,且铺设小条可能会使组件中间的气体或助剂难以排出,产生气泡等不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封装胶膜,解决了封装胶膜层压时溢胶的问题,避免胶膜产生其他缺陷,保证光伏组件的使用寿命,提高生产效率。
本申请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封装胶膜,其包括胶膜本体和防溢部;胶膜本体沿第一方向延伸,防溢部沿第一方向设于胶膜本体的两侧,防溢部包括增厚区和减薄区,增厚区的厚度大于胶膜本体的厚度,减薄区的厚度小于增厚区的厚度,增厚区与减薄区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防溢部的宽度为大于等于5mm且小于等于20mm。
进一步地,在第一方向上,增厚区的长度与减薄区的长度的比值为大于等于2且小于等于5。
进一步地,增厚区的厚度与胶膜本体的厚度的比值为大于等于1.5且小于等于3。
进一步地,减薄区的厚度与胶膜本体的厚度的比值为大于等于0.25且小于等于2。
进一步地,减薄区的厚度与增厚区的厚度的比值为大于等于1/6且小于等于2/3。
进一步地,定义第二方向,第二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且第二方向平行于胶膜本体,以垂直于第二方向的平面为第一平面,沿第二方向,增厚区在第一平面内具有第一投影,第一投影的形状包括矩形、三角形、梯形或圆弧形中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地,定义第二方向,第二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且第二方向平行于胶膜本体,以垂直于第二方向的平面为第一平面,沿第二方向,减薄区在第一平面内具有第二投影,第二投影的形状包括矩形、三角形、梯形或圆弧形中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地,定义第二方向,第二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且第二方向平行于胶膜本体,以垂直于第二方向的平面为第一平面,沿第二方向,增厚区在第一平面内具有第一投影,减薄区在第一平面内具有第二投影,第一投影与第二投影的面积之比为大于等于1。
本申请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光伏组件,包括前层基板、前层胶膜、电池串、后层胶膜和后层基板;前层胶膜或后层胶膜中的至少一处选自前述的封装胶膜。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1、本身申请中的封装胶膜,采用中间薄两边厚的结构设计,解决了封装胶膜溢胶的问题,提高了光伏组件层压后的边缘保持率。
2、本身申请中的封装胶膜设有减薄区,使光伏组件层压后具有较好边缘保持率的同时,减少封装胶膜的气孔数量,提高组件的良品率和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中封装胶膜的一种实现方式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沿图1中封装胶膜A-A方向的一种剖面投影图;
图3为沿图1中封装胶膜B-B方向的一种剖面投影图;
图4为沿图1中封装胶膜B-B方向的另一种剖面投影图;
图5为沿图1中封装胶膜B-B方向的另一种剖面投影图;
图6为沿图1中封装胶膜B-B方向的另一种剖面投影图;
图7为本申请中光伏组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8为对比例1中封装胶膜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9为对比例2中封装胶膜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沿图9中封装胶膜C-C方向的剖面投影图。
图中:封装胶膜100,胶膜本体11,防溢部12,增厚区121,减薄区122;光伏组件200,前层基板21,前层封装胶膜22,电池片层23,后层封装胶膜24,后层基板25;第一方向101,第二方向102。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具体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封装胶膜应用于光伏组件中会出现脱层、气泡、裂片、打滑以及溢胶等问题,其中溢胶问题最为常见,这些问题会对光伏组件的发电效率和使用寿命产生极大的影响。溢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层压过程中层压机边缘挤压力较大导致软化后的胶膜在从边缘溢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带有防溢部的封装胶膜,提高了封装胶膜边缘处的缓冲能力,能够缓和边缘处受到的压力,使组件整体受力均匀。本申请中的封装胶膜解决了光伏组件层压时封装胶膜溢胶的问题,提高了光伏组件平整度和边缘保持率,保证了光伏组件的使用寿命。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封装胶膜100,如图1所示,其包括胶膜本体11和防溢部12。其中胶膜本体11沿第一方向101延伸,防溢部12沿第一方向101设于胶膜本体11的两侧。防溢部12包括增厚区121和减薄区122,增厚区121的厚度H1大于胶膜本体11的厚度H2,减薄区122的厚度H3小于增厚区121的厚度H1,增厚区121与减薄区122沿第一方向101间隔设置。增厚区和减薄区相互配合形成气孔,层压时胶膜中产生的气泡可由减薄区排出。减薄区122的厚度H3既可以等于胶膜本体11的厚度H2,也可以大于胶膜本体11的厚度H2或小于胶膜本体11的厚度H2。胶膜本体11用于粘结光伏组件的中心区域,使组件成为一个具有一定结构强度的整体。封装胶膜的溢胶是由于光伏组件在层压时,高温作用下封装胶膜100软化熔融,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而层压机对光伏组件边缘的压力大于中心处的压力,会将边缘处的胶膜挤出,导致溢胶。对于单玻结构的光伏组件,其后层基板的弯曲应力较小,后层基板边缘处受到较大的压力时会向下弯曲变形,使封装胶膜100边缘处的胶量溢出,发生溢胶。层压结束后单玻结构的组件边缘位置会由于胶膜溢胶而出现越接近边缘厚度越低的趋势。对于双玻组件,其后层基板为玻璃背板,虽然玻璃背板的弯曲应力较大,常温下不易发生弯曲,但高温下玻璃背板***,仍会发生弯曲变形,使封装胶膜100边缘处的胶量溢出,出现溢胶。而双玻结构的光伏组件层压冷却后,玻璃背板的弯曲应力恢复,封装胶膜100边缘处会出现气泡或脱胶等问题。本申请在封装胶膜100中设置了防溢部,防溢部12用于粘结组件边缘区域,同时可以防止封装胶膜边缘处溢胶,其包括增厚区121和减薄区122。增厚区121通过增加厚度来缓冲层压时边缘处较大的压力,减少溢胶,同时还能够用来补充缺胶区域,使封装胶膜100保持完整。减薄区122可以配合增厚区121形成气孔,排出胶膜本体内的气体,同时保证封装胶膜100不会由于增厚区121与胶膜本体11厚度的差异而产生的更多的气泡。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在垂直于第一方向101上,防溢部12的宽度W1大于等于5mm且小于等于20mm。防溢部的宽度需要与具体光伏组件的版型相互适配。若防溢部12的宽度W1过小,会使防溢部12不能完全覆盖层压机压力较高的区域,封装胶膜100在层压时仍会有隐裂的可能,且防溢部12没有足够的胶量来补偿缺胶区域,无法保证封装胶膜100具有很好的边缘保持率。防溢部12的宽度W1比值过大,在不改变胶膜本体11的前提下再增加防溢部12的宽度W2并不能明显提高组件的边缘保持率,且过多的胶量会被排出到层压机内,影响组件的生产效率。防溢部的宽度基本为组件中电池片边缘到封装胶膜边缘距离的0.5至1倍之间即可。防溢部12的宽度W1的宽度保持在上述范围内,能够满足该要求,其既可以使组件拥有较好的边缘保持率,提高良品率又能够避免材料的浪费,同时使生产过程更加清洁,提高生产效率。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在第一方向101上,增厚区121的长度L1与减薄区122的长度L2的比值为大于等于2且小于等于5。增厚区121长度越短,增厚区121与减薄区122形成的气孔越大,可以使封装胶膜100内的气体有足够的空间排出,可以有效减少封装胶膜100中的气泡。增长区121长度越长,其缓冲效果越好,可以在防止溢胶的同时保护其他部件。增厚区121长度越长,增厚区121在层压时能够填补的空缺越多,有足够的量填充减薄区122,使封装胶膜100完整无气泡,且边缘拥有较好的厚度保持率。增厚区121的长度L1与减薄区122的长度L2的比值保持在上述范围内,既能够有效地平衡边缘处较大的压力,防止溢胶,又能减少封装胶膜100内的气泡,提升了封装胶膜100边缘的厚度保持率,使胶膜更加完整,强度更高,延长使用寿命。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增厚区121的厚度H1与胶膜本体11的厚度H2的比值为大于等于1.5且小于等于3。增厚区121用来缓冲层压时边缘较大的压力,同时可以补偿缺胶区域。增厚区121的厚度H1与胶膜本体11的厚度H2的比值过小会使增厚区121不能对层压机边缘较大的压力进行有效的缓和,使层压后胶膜厚度不均,无法保证封装胶膜100具有较高的厚度保持率,同时也无法保证增厚区121有足够的胶量来补偿缺胶区域,无法保证封装胶膜100层压后的完整性。增厚区121的厚度H1与胶膜本体11的厚度H2的比值过大,会造成原料的浪费。因此增厚区121的厚度H1与胶膜本体11的厚度H2的保持在上述范围内,既可以缓和边缘较高的压力,减少溢胶的发生,又能够补偿缺胶区域,使封装胶膜100边缘拥有较好的厚度保持率,同时避免原料的浪费并保持良品率。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减薄区122的厚度H3与胶膜本体11的厚度H2的比值为大于等于0.25且小于等于2。胶膜本体11的厚度H2与减薄区122的厚度H3的比值过大,会导致减薄区122没有足够的空间将封装胶膜100中的气泡排出,封装胶膜100仍有存在气泡的可能。胶膜本体11的厚度H2与减薄区122的厚度H3的比值过小,会导致增厚区121无法在层压时填满减薄区122,导致封装胶膜100在层压后产生气孔或胶膜边缘不平整等缺陷。因此胶膜本体11的厚度H2与减薄区122的厚度H3的比值保持在上述范围内,既可以使减薄区122在能够发挥很好的排气泡作用,还能保证封装胶膜100的良品率。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减薄区122的厚度H3与增厚区121的厚度H1的比值为大于等于1/6且小于等于2/3。减薄区122与增厚区121间隔设置在胶膜本体11的两侧,减薄区122除能够排出胶膜本体11和增厚区121的气泡外,还起到连接固定增厚区121的作用。增厚区121的厚度H1与减薄区122的厚度H3的比值过大,会导致减薄区122没有足够的空间将封装胶膜100中的气泡排出,封装胶膜100仍有存在气泡的可能。增厚区121的厚度H1与减薄区122的厚度H3的比值过小,会使增厚区121横向受力不稳,导致增厚区121发生侧向偏移,无法很好的缓和在层压时层压机边缘较大的压力。增厚区121的厚度H1与减薄区122的厚度H3的比值保持在上述范围内,可以使增厚区121与减薄区122的结构更加稳定,能够更好的发挥防溢部12防溢胶和排气泡的作用。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定义第二方向102(如图1所示),第二方向102垂直于第一方向且第二方向102平行于胶膜本体,以垂直于第二方向102的平面为第一平面,沿第二方向102,增厚区121在第一平面内具有第一投影,即从图1中的B-B方向看,所看到的剖面投影图。第一投影的形状包括矩形(如图3所示)、三角形(如图4所示)、圆弧形(如图5所示)或梯形(如图6所示)中的至少一种。增厚区121主要通过更高的厚度来缓冲层压机在层压时四周较大的压力,从而减少溢胶,因此增厚区121的形状并不会影响其防溢胶的作用。在层压时,增厚区121受压会逐渐趋于平整,多余的原来会填补减薄区122和补偿溢胶所损失的较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增厚区121的形状。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定义第二方向102(如图1所示),第二方向102垂直于第一方向且第二方向102平行于胶膜本体,以垂直于第二方向102的平面为第一平面,沿第二方向102,减薄区122在第一平面内具有第二投影,即从图1中的B-B方向看,所看到的剖面投影图。第二投影的形状包括矩形(如图3所示)三角形(如图4所示)、扇形(如图5所示)或梯形(如图6所示)中的至少一种。减薄区122主要用于排除胶膜主体和增厚区121可能存在的气体,其形状不受限制。在层压过程中,减薄区122会被增厚区121所填充,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减薄区122的形状。
此外,第一投影和第二投影的形状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相同的。对于如图3(第一投影和第二投影皆为三角形且两个区域的斜边在一条直线上的特殊情况)和图6(第一投影和第二投影皆为三角形且两个区域的斜边在一条直线上)中的特殊情况,以一平行于封装胶膜且与封装胶膜的底面的距离为a的平面区分增厚区和减薄区,其中a=(H1+H3)/2,H1为增厚区121的厚度,H3为减薄区122的厚度。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定义第二方向102(如图1所示),第二方向102垂直于第一方向且第二方向102平行于胶膜本体,以垂直于第二方向102的平面为第一平面,沿第二方向102,增厚区121在第一平面内具有第一投影,减薄区122在第一平面内具有第二投影,即从图1中的B-B方向看,所看到的剖面投影图。第一投影与第二投影的面积之比为大于等于1。增厚区121和减薄区122的宽度与防溢部12的宽度W2相同,防溢部12的宽度W2一定时,增厚区121和减薄区122的宽度也为定值,此时第一投影代表了增厚区121所多出的胶膜的量,第二投影代表了减薄区122所缺少的胶量。第一投影与第二投影的面积之比过小,可能会导致增厚区121胶量不足,无法同时满足填补减薄区122和补充由于溢胶所损失的胶量。第一投影与第二投影的面积之比过大会造成原料的浪费。第一投影与第二投影的面积之比保持在上述范围内,可以用较少原料来解决溢胶问题,提高了生产效率。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如图7所示的光伏组件200,依次包括前层基板21、前层封装胶膜22、电池片层23、后层封装胶膜24和后层基板25。前层或后层封装胶膜24为上述封装胶膜100,其位于电池片层23的下方,后层基板25的上方,封装胶膜100平整的部分贴合于电池片层23的表面。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描述,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不仅局限于实施例。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封装胶膜100,其包括胶膜本体11和防溢部12。其中胶膜本体11沿第一方向101延伸,防溢部12沿第一方向101设于胶膜本体11的两侧。防溢部12包括增厚区121和减薄区122,增厚区121与减薄区122沿第一方向101间隔设置。如图3所示,以垂直于封装胶膜100的横向方向的平面为第一平面,在横向方向上,增厚区121在第一平面内具有第一投影,减薄区在第一平面内具有第二投影。第一投影为矩形,第二投影为矩形。
具体地,胶膜本体11的宽度W2为104.00cm,厚度H2为0.40cm;防溢部12的宽度W1为1.20cm;增厚区121的厚度H1为0.70cm,长度L1为5.00cm,第一投影的面积与第二投影的面积的比值为35:3;减薄区122的厚度H3为0.30cm,长度L2为1.00cm。
实施例2
如图1所示,一种封装胶膜100,其包括胶膜本体11和防溢部12。其中胶膜本体11沿第一方向101延伸,防溢部12沿第一方向101设于胶膜本体11的两侧。防溢部12包括增厚区121和减薄区122,增厚区121与减薄区122沿第一方向101间隔设置。如图3所示,以垂直于封装胶膜100的横向方向的平面为第一平面,在横向方向上,增厚区121在第一平面内具有第一投影,减薄区在第一平面内具有第二投影。第一投影为矩形,第二投影为矩形。
具体地,胶膜本体11的宽度W2为104.00cm,厚度H2为0.40cm;防溢部12的宽度W1为1.20cm;增厚区121的厚度H1为0.70cm,长度L1为5.00cm,第一投影的面积与第二投影的面积的比值为8.75:1;减薄区122的厚度H3为0.40cm,长度L2为1.00cm。
实施例3
如图1所示,一种封装胶膜100,其包括胶膜本体11和防溢部12。其中胶膜本体11沿第一方向101延伸,防溢部12沿第一方向101设于胶膜本体11的两侧。防溢部12包括增厚区121和减薄区122,增厚区121与减薄区122沿第一方向101间隔设置。如图3所示,以垂直于封装胶膜100的横向方向的平面为第一平面,在横向方向上,增厚区121在第一平面内具有第一投影,减薄区在第一平面内具有第二投影。第一投影为矩形,第二投影为矩形。
具体地,胶膜本体11的宽度W2为104.00cm,厚度H2为0.60cm;防溢部12的宽度W1为1.20cm;增厚区121的厚度H1为1.20cm,长度L1为4.00cm,第一投影的面积与第二投影的面积的比值为7.5:1;减薄区122的厚度H3为0.80cm,长度L2为0.80cm。
实施例4
如图1所示,一种封装胶膜100,其包括胶膜本体11和防溢部12。其中胶膜本体11沿第一方向101延伸,防溢部12沿第一方向101设于胶膜本体11的两侧。防溢部12包括增厚区121和减薄区122,增厚区121与减薄区122沿第一方向101间隔设置。如图3所示,以垂直于封装胶膜100的横向方向的平面为第一平面,在横向方向上,增厚区121在第一平面内具有第一投影,减薄区在第一平面内具有第二投影。第一投影为矩形,第二投影为矩形。
具体地,胶膜本体11的宽度W2为104.00cm,厚度H2为0.60cm;防溢部12的宽度W1为1.20cm;增厚区121的厚度H1为1.80cm,长度L1为4.00cm,第一投影的面积与第二投影的面积的比值为7.5:1;减薄区122的厚度H3为1.20cm,长度L2为0.80cm。
实施例5
如图1所示,一种封装胶膜100,其包括胶膜本体11和防溢部12。其中胶膜本体11沿第一方向101延伸,防溢部12沿第一方向101设于胶膜本体11的两侧。防溢部12包括增厚区121和减薄区122,增厚区121与减薄区122沿第一方向101间隔设置。如图4所示,以垂直于封装胶膜100的横向方向的平面为第一平面,在横向方向上,增厚区121在第一平面内具有第一投影,减薄区在第一平面内具有第二投影。第一投影为三角形,第二投影为三角形。
具体地,胶膜本体11的宽度W2为104.00cm,厚度H2为0.60cm;防溢部12的宽度W1为1.20cm;增厚区121的厚度H1为1.20cm,长度L1为4.00cm,第一投影的面积与第二投影的面积的比值为45:4;减薄区122的厚度H3为0.20cm,长度L2为0.80cm。
实施例6
如图1所示,一种封装胶膜100,其包括胶膜本体11和防溢部12。其中胶膜本体11沿第一方向101延伸,防溢部12沿第一方向101设于胶膜本体11的两侧。防溢部12包括增厚区121和减薄区122,增厚区121与减薄区122沿第一方向101间隔设置。如图5所示,以垂直于封装胶膜100的横向方向的平面为第一平面,在横向方向上,增厚区121在第一平面内具有第一投影,减薄区在第一平面内具有第二投影。第一投影为扇形,第二投影为扇形。
具体地,胶膜本体11宽度W2为104.00cm,厚度H2为0.60cm;防溢部12的宽度W1为1.0cm;增厚区121的厚度H1为0.90cm,长度L1为0.60cm,第一投影的面积与第二投影的面积的比值为7.56:1;减薄区122的厚度H3为0.54cm,长度L2为0.12cm。
实施例7
如图1所示,一种封装胶膜100,其包括胶膜本体11和防溢部12。其中胶膜本体11沿第一方向101延伸,防溢部12沿第一方向101设于胶膜本体11的两侧。防溢部12包括增厚区121和减薄区122,增厚区121与减薄区122沿第一方向101间隔设置。如图6所示,以垂直于封装胶膜100的横向方向的平面为第一平面,在横向方向上,增厚区121在第一平面内具有第一投影,减薄区在第一平面内具有第二投影。第一投影为梯形,第二投影为梯形。
具体地,胶膜本体11的宽度W2为111.70cm,厚度H2为0.54cm;防溢部12的宽度W1为1.00cm;增厚区121的厚度H1为0.80cm,长度L1为8.00cm,第一投影的面积与第二投影的面积的比值为7.2:1;减薄区122的厚度H3为0.44cm,长度L2为4.00cm。
实施例8
如图1所示,一种封装胶膜100,其包括胶膜本体11和防溢部12。其中胶膜本体11沿第一方向101延伸,防溢部12沿第一方向101设于胶膜本体11的两侧。防溢部12包括增厚区121和减薄区122,增厚区121与减薄区122沿第一方向101间隔设置。如图6所示,以垂直于封装胶膜100的横向方向的平面为第一平面,在横向方向上,增厚区121在第一平面内具有第一投影,减薄区在第一平面内具有第二投影。第一投影为梯形,第二投影为梯形。
具体地,胶膜本体11的宽度W2为104.00,厚度H2为0.60cm;防溢部12的宽度W1为0.20cm;增厚区121的厚度H1为1.20cm,长度L1为6.00cm,第一投影的面积与第二投影的面积的比值为4.5:1;减薄区122的厚度H3为0.40cm,长度L2为4.00cm。
实施例9
如图1所示,一种封装胶膜100,其包括胶膜本体11和防溢部12。其中胶膜本体11沿第一方向101延伸,防溢部12沿第一方向101设于胶膜本体11的两侧。防溢部12包括增厚区121和减薄区122,增厚区121与减薄区122沿第一方向101间隔设置。如图6所示,以垂直于封装胶膜100的横向方向的平面为第一平面,在横向方向上,增厚区121在第一平面内具有第一投影,减薄区在第一平面内具有第二投影。第一投影为梯形,第二投影为梯形。
具体地,胶膜本体11的宽度W2为100.00cm,厚度H2为0.52cm;防溢部12的宽度W1为0.90cm;增厚区121的厚度H1为0.72cm,长度L1为5.00cm,第一投影的面积与第二投影的面积的比值为50:9;减薄区122的厚度H3为0.40cm,长度L2为2.00cm。
实施例10
如图1所示,一种封装胶膜100,其包括胶膜本体11和防溢部12。其中胶膜本体11沿第一方向101延伸,防溢部12沿第一方向101设于胶膜本体11的两侧。防溢部12包括增厚区121和减薄区122,增厚区121与减薄区122沿第一方向101间隔设置。如图6所示,以垂直于封装胶膜100的横向方向的平面为第一平面,在横向方向上,增厚区121在第一平面内具有第一投影,减薄区在第一平面内具有第二投影。第一投影为梯形,第二投影为梯形。
具体地,胶膜本体11的宽度W2为100.00cm,厚度H2为0.46cm;防溢部12的宽度W1为0.80cm;增厚区121的厚度H1为0.90cm,长度L1为10.00cm,第一投影的面积与第二投影的面积的比值为11:1;减薄区122的厚度H3为0.36cm,长度L2为4.00cm。
实施例11
如图1所示,一种封装胶膜100,其包括胶膜本体11和防溢部12。其中胶膜本体11沿第一方向101延伸,防溢部12沿第一方向101设于胶膜本体11的两侧。防溢部12包括增厚区121和减薄区122,增厚区121与减薄区122沿第一方向101间隔设置。如图6所示,以垂直于封装胶膜100的横向方向的平面为第一平面,在横向方向上,增厚区121在第一平面内具有第一投影,减薄区在第一平面内具有第二投影。第一投影为梯形,第二投影为梯形。
具体地,胶膜本体11的宽度W2为100.00cm,厚度H2为0.40cm;防溢部12的宽度W1为1.10cm;增厚区121的厚度H1为0.50cm,长度L1为20.00cm,第一投影的面积与第二投影的面积的比值为6.5:1;减薄区122的厚度H3为0.10cm,长度L2为8.00cm。
对比例1
如图8所示,一种封装胶膜100,其宽度为100.00cm,厚度为0.60cm。
对比例2
如图9所示,一种封装胶膜100,其包括胶膜本体11和防溢部12。其中胶膜本体11沿第一方向101延伸,防溢部12沿第一方向101设于胶膜本体11的两侧。如图10所示,以垂直于封装胶膜100的横向方向的平面为第一平面,在横向方向上,防溢部12在第一平面内具有第一投影,第一投影为矩形。
具体地,胶膜本体11的宽度W2为100.00cm,厚度H2为0.60cm;防溢部12的宽度W1为1.00cm,厚度为1.00cm。
一、性能测试:
对上述实施例和对比例中的封装胶膜进行性能测试。将上述实施例和对比例中的封装胶膜作为前层封装胶膜进行层压后,组装成如7图所示的光伏组件200进行测试,光伏组件200依次包括前层基板21、前层封装胶膜22、电池串23、后层封装胶膜24、和后层基板25,具体的前层基板21采用光伏玻璃,前层封装胶膜22分别采用实施例和对比例中的封装胶膜,电池串23采用电池串23采用P-PERC电池串,后层封装胶膜24采用F406PS(杭州福斯特),后层基板25采用CPC背板。
1.边缘保持率:用测厚仪分别测量层压前后光伏组件的厚度,边缘保持率=(测压后组件厚度/层压前组件厚度)×100%;
2.层间剥离强度:剥离强度测试:参照GB/T2790《胶粘剂180°剥离强度试验方法挠性材料对刚性材料》;
3.气泡:层压后观察组件气泡情况并统计数量。
二、性能测试结果:
上述实施例和对比例封装胶膜性能测试结果如下表1中所示。
表1:测试结果
边缘保持率(%) 层间剥离强度(N/cm) 气泡(个)
实施例1 95 198 0
实施例2 93 187 14
实施例3 95 185 17
实施例4 98 186 20
实施例5 96 189 0
实施例6 98 188 0
实施例7 93 201 0
实施例8 80 155 13
实施例9 75 164 9
实施例10 72 132 12
实施例11 82 172 7
对比例1 54 169 22
对比例2 68 171 5
由表1中相关数据可知,实施例1-11的边缘保持率均高于对比例1与对比例2,且实施例1-7边缘保持率大于90%,远高于现有技术中的封装胶膜。对比实施例8-10与实施例1-7可知,防溢部具有一定的宽度不仅可以提高组件的边缘保持率,还能增强组件的层间剥离强度,使组件结构更加稳定。同时实施例1-11气泡数量均小于对比例1,且在优选方案中,组件中几乎没有气泡,极大的提高了组件的良品率。对于实施例2-4,由于减薄区的厚度大于胶膜本体且减薄区与增厚区之间的厚度差距较小,即由减薄区与增厚区相互形成的气孔太小,造成排气效果较弱,出现气泡的数量略大于其他实施例。
应当理解的是,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封装胶膜,其特征在于:
胶膜本体,所述胶膜本体沿第一方向延伸;
防溢部,所述防溢部沿所述第一方向设于所述胶膜本体的两侧,所述防溢部包括增厚区和减薄区,所述增厚区的厚度大于所述胶膜本体的厚度,所述减薄区的厚度小于所述增厚区的厚度,所述增厚区与所述减薄区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封装胶膜,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溢部的宽度为大于等于5mm且小于等于2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封装胶膜,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增厚区的长度与所述减薄区的长度的比值为大于等于2且小于等于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封装胶膜,其特征在于:
所述增厚区的厚度与所述胶膜本体的厚度的比值为大于等于1.5且小于等于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封装胶膜,其特征在于:
所述减薄区的厚度与所述胶膜本体的厚度的比值为大于等于0.25且小于等于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封装胶膜,其特征在于:
所述减薄区的厚度与所述增厚区的厚度的比值为大于等于1/6且小于等于2/3。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封装胶膜,其特征在于:
定义第二方向,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且所述第二方向平行于所述胶膜本体,以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的平面为第一平面,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增厚区在所述第一平面内具有第一投影,所述第一投影的形状包括矩形、三角形、梯形或圆弧形中的至少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封装胶膜,其特征在于:
定义第二方向,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且所述第二方向平行于所述胶膜本体,以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的平面为第一平面,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减薄区在所述第一平面内具有第二投影,所述第二投影的形状包括矩形、三角形、梯形或圆弧形中的至少一种。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封装胶膜,其特征在于:
定义第二方向,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且所述第二方向平行于所述胶膜本体,以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的平面为第一平面,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增厚区在所述第一平面内具有第一投影,所述减薄区在所述第一平面内具有第二投影,所述第一投影与所述第二投影的面积之比为大于等于1。
10.一种光伏组件,包括前层基板、前层胶膜、电池串、后层胶膜和后层基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层胶膜或后层胶膜中的至少一处选自权利要求1-9任一一项所述的封装胶膜。
CN202222627109.0U 2022-09-30 2022-09-30 一种封装胶膜及光伏组件 Active CN21824186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627109.0U CN218241865U (zh) 2022-09-30 2022-09-30 一种封装胶膜及光伏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627109.0U CN218241865U (zh) 2022-09-30 2022-09-30 一种封装胶膜及光伏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241865U true CN218241865U (zh) 2023-01-06

Family

ID=846675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627109.0U Active CN218241865U (zh) 2022-09-30 2022-09-30 一种封装胶膜及光伏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24186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825865A (zh) * 2023-06-21 2023-09-29 安徽华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制备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825865A (zh) * 2023-06-21 2023-09-29 安徽华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682082B (zh) 封装胶膜及光伏组件
CN218241865U (zh) 一种封装胶膜及光伏组件
CN210897315U (zh) 电池串及具有该电池串的光伏组件
CN211604571U (zh) 柔性显示结构及显示装置
CN114093967A (zh) 光伏组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13054047A (zh) 电池串及其制作方法
CN210628329U (zh) 光伏组件
CN214991264U (zh) 封装胶膜及光伏组件
CN115911162A (zh) 一种背接触光伏组件及其制备方法
CN212182343U (zh) 封装结构及具有其的光伏组件
CN115602761A (zh) 光伏组件的制造方法及光伏组件
CN109545876B (zh) 一种封装胶膜和光伏组件
CN210575975U (zh) 光伏组件
CN114597274A (zh) 光伏组件及其制备方法
CN218241864U (zh) 封装胶膜和光伏组件
CN220233208U (zh) 光伏组件
CN217507354U (zh) 一种光伏组件层压工装
CN218568847U (zh) 一种光伏组件
CN217719624U (zh) 光伏组件
CN112737489A (zh) 光伏组件
CN216980579U (zh) 光伏组件
CN216413098U (zh) 一种光伏组件
CN214060391U (zh) 一种新型光伏胶膜、光伏背板及光伏组件
CN219873559U (zh) 无焊接光伏组件
CN208045515U (zh) 一种与机体结构相融合的柔性太阳能电池板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