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228571U - 集成模块、热管理***和具有其的车辆 - Google Patents

集成模块、热管理***和具有其的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228571U
CN218228571U CN202222621596.XU CN202222621596U CN218228571U CN 218228571 U CN218228571 U CN 218228571U CN 202222621596 U CN202222621596 U CN 202222621596U CN 218228571 U CN218228571 U CN 21822857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ow channel
heat exchanger
flow
integrated module
switching val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621596.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志敏
叶梅娇
孙国庆
叶剑辉
陈克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621596.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22857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22857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22857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Air Intake And Gas Exhaust, And Fuel Tank Arrangements In Propulsion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集成模块、热管理***和具有其的车辆,集成模块包括:流道板,流道板内设有内部切换流道、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内部切换流道与第一流道连通,第一流道设有第一外部器件接口,第一外部器件接口适于与外部的电机电控散热器相连;第二流道设有第二外部器件接口,第二外部器件接口适于与外部的第一散热器相连;切换阀,切换阀与内部切换流道、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相连,切换阀动作以控制内部切换流道是否与第二流道相连;水箱,水箱与多条流道中的任一条连通以进行补液。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集成模块,通过简单的方式实现液体在不同流道内流动,便于降低管路设置的复杂性、同时将切换阀、水箱等集成设置方便安装,便于降低生产成本。

Description

集成模块、热管理***和具有其的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集成模块、热管理***和具有其的车辆。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为了将水阀等集成到水箱上,需要对水箱等零部件进行复杂的管路设计,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集成模块,该集成模块,将切换阀、水箱等零部件集成设置在流道板上,并在流道板内设置流道,通过切换阀实现不同流道的连通,进而通过简单的方式实现液体在不同流道内流动,便于降低管路设置的复杂性、同时水箱的成本较低,且损坏后可以单独更换。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所述集成模块的热管理***。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所述热管理***的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集成模块,包括:流道板,所述流道板内设有内部切换流道、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所述内部切换流道与所述第一流道连通,所述第一流道设有第一外部器件接口,所述第一外部器件接口适于与外部的电机电控散热器相连,所述第二流道设有第二外部器件接口,所述第二外部器件接口适于与外部的第一散热器相连;切换阀,所述切换阀固定至所述流道板,所述切换阀与所述内部切换流道、所述第一流道和所述第二流道相连,所述切换阀动作以控制所述内部切换流道是否与所述第二流道相连;水箱,所述水箱固定至所述流道板,所述水箱与所述多条流道中的任一条连通以进行补液。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集成模块,将切换阀、水箱等零部件集成设置在流道板上,并在流道板内设置流道,通过切换阀实现不同流道的连通,进而通过简单的方式实现液体在不同流道内流动,便于降低管路设置的复杂性、同时将常规的切换阀、水箱等集成设置方便安装和更换,便于降低生产成本。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集成模块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集成模块还包括驱动泵,所述驱动泵固定至所述流道板,所述驱动泵与所述内部切换流道或所述第一流道连通以提供液体流动的驱动力,所述流道板设有第一容纳腔,所述驱动泵的至少一部分放置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流道板设有第一插接口,所述水箱的出水口插接于所述第一插接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水箱位于所述切换阀和所述驱动泵的上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集成模块还包括用于检测液体的水温和/或压力的传感器,所述传感器固定至所述流道板。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外部器件接口和所述第二外部器件接口朝向同一方向延伸。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外部器件接口和所述第二外部器件接口位于所述流道板的边缘且位于所述切换阀背离所述驱动泵的一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集成模块还设有换热器接口,所述切换阀与所述换热器接口相连,所述切换阀动作以控制所述内部切换流道是否与所述换热器接口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切换阀为四通阀,所述换热器接口为两个且为换热器第一接口和换热器第二接口,所述内部切换流道包括:第一子流道,所述第一子流道与所述切换阀的第一阀口相连,所述第一子流道与所述换热器第一接口相连;第二子流道,所述第二子流道分别与所述换热器第二接口和所述切换阀的第二阀口相连,所述第一流道和所述第二流道分别与所述切换阀的第三阀口和第四阀口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集成模块还包括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固定至所述流道板,所述换热器的进出口分别与所述换热器接口相连。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集成模块还包括驱动泵,所述驱动泵固定至所述流道板,所述驱动泵与所述内部切换流道或所述第一流道连通以提供液体流动的驱动力,所述切换阀、所述驱动泵和所述水箱位于所述流道板的第一侧,所述换热器位于所述流道板的第二侧,所述第一侧和所述第二侧相对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实施例提出一种热管理***,所述热管理***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集成模块。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方面实施例提出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所述的热管理***。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集成模块在一个方向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集成模块在另一个方向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集成模块的部分剖视图。
图4是图3中A处的放大图。
图5是图3中B处的放大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集成模块的俯视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集成模块的侧视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换热器和流道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流道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流道板的分解图。
图1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流道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流道板的剖视图。
图1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流道板的剖视图。
图1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流路图。
附图标记:集成模块1,
流道板10,第一流道11,第一外部器件接口111,第二流道12,第二外部器件接口121,内部切换流道13,第一子流道131,第二子流道132,换热器接口14,换热器第一接口141,换热器第二接口142,第一容纳腔15,第一插接口16,第一外接口17,支撑柱18,
第一阀座101,第二阀座102,
切换阀20,第一阀口21,第二阀口22,第三阀口23,第四阀口24,阀芯弹簧25,阀芯26,密封垫27,凸轮28,水阀执行器29,
水箱30,出水口31,补水口32,
驱动泵40,
换热器50,传感器60,
第一密封件81,第二密封件8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集成模块1。
如图1-图1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集成模块1包括流道板10、切换阀20和水箱30。
流道板10内设有内部切换流道13和第一流道11,内部切换流道13与第一流道11连通,第一流道11设有第一外部器件接口111,第一外部器件接口111适于与外部的电机电控散热器相连,以使第一流道11内的液体可通过第一外部器件接口111进入电机电控散热器内,以带走电机电控散热器处的热量,进而对电机电控散热器进行降温。
流道板10内还设有第二流道12,第二流道12设有第二外部器件接口121,第二外部器件接口121适于与外部的第一散热器相连,第二流道12内的液体可从第二外部器件接口121处流经第一散热器,通过第一散热器散出液体内的热量。切换阀20固定至流道板10,切换阀20与内部切换流道13、第一流道11和第二流道12相连,切换阀20动作以控制内部切换流道13是否与第二流道12连通,在第二流道12与内部切换流道13连通时,第一流道11内的液体可流至第二流道12内,沿第二流道12从第二外部器件接口121处流经第一散热器,液体内的热量可通过第一散热器散出。
具体而言,当切换阀20动作以使内部切换流道13与第二流道12连通,液体可在第一流道11和第二流道12内循环流动,当液体沿第一流道11流至电机电控散热器时,液体能够带走电机电控上的热量,以对电机电控进行降温,流经电机电控散热器的液体再通过第一散热器流至第二流道12内,在第一散热器处将液体内的热量散出,进而得到温度较低的液体,温度较低的液体再次沿第一流道11流至电机电控散热器,以持续的为电机电控进行散热。
水箱30固定至流道板10,水箱30与多条流道中的任一条连通以进行补液,换句话说,水箱30可以连接在热管理***中的任一点,以便于在热管理***缺少液体时增加其中的液体量,以保证对电机电控散热器的降温效果,且便于实现缺液保护。
其中,水箱30的形状和大小可根据不同的安装空间进行单独设计和调整,以更为灵活的满足不同的需求。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集成模块1,通过将第一流道11、第二流道12和内部切换流道13设置在流道板10内,利用切换阀20实现不同流道的连通,进而实现液体在不同的流道内流动,以在将切换阀20、水箱30等零部件集成设置的同时降低了管道设计的复杂性。
此外,通过将流道设置在流道板10内,以在水箱30被损坏时,只需要更换水箱30即可,无需重新对管路进行布置等,便于降低维修的复杂性、节约成本。
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集成模块1,将切换阀20、水箱30等零部件集成设置在流道板10上,并在流道板10内设置流道,通过切换阀20实现不同流道的连通,进而通过简单的方式实现液体在不同流道内流动,便于降低管路设置的复杂性、同时将切换阀20、水箱30等集成设置方便安装,便于降低生产成本。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集成模块1。
如图1-图1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集成模块1包括流道板10、切换阀20和水箱30。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流道板10还设有换热器接口14,切换阀20与所述换热器接口14相连,切换阀20动作以控制内部切换流道13是否与换热器接口14连通,进而使第一流道11与换热器接口14连通,第一流道11内的液体可从换热器接口14流至指定零部件内,例如流入换热器50内,使液体能够与换热器50进行换热。如图2所示,本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水箱30上设有补水口32,用户可通过补水口32对水箱30内进行补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集成模块1还包括驱动泵40,驱动泵40固定至流道板10,驱动泵40与内部切换流道13或第一流道11连通以提供液体流动的驱动力,使流道板10内的液体能够沿内部切换流道13流至第一流道11,进而沿第一流道11从第一外部器件接口111流至电机电控散热器处,以带走电机电控散热器处的热量,对电机电控散热器进行降温。
此外,当切换阀20动作连通内部切换流道13和第二流道12时,驱动泵40可驱动流经电机电控散热器的液体流经第一散热器,液体内的热量可通过第一散热器散出。
当切换阀20动作连通内部切换流道13和换热器接口14时,驱动泵40可驱动流经电机电控散热器的液体可从换热器接口14处流至换热器50内,以与换热器50进行热交换,进而使换热器50能够利用液体内的热量。相关技术中,将驱动泵40直接安装在水箱,则在缺水时容易抽吸空气,更容易导致噪音异响以及零部件设备损伤。本实用新型将驱动泵40集成在流道板10并与内部切换流道13或第一流道11连通,且水箱30高于内部切换流道13和第一流道11的上方为其补水,因此可以避免上述问题。
流道板10设有第一容纳腔15,驱动泵40的至少一部分放置于第一容纳腔15内,这样设置便于为驱动泵40提供安装空间,进而将驱动泵40安装在流道板10上,且这样设置便于将驱动泵40和流道板10集成设置,进而便于减小驱动泵40和流道板10的占用空间。
如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流道板10上还具有第一外接口17,第一外接口17与驱动泵40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流道板10设有第一插接口16,水箱30的出水口31插接于第一插接口16,以使水箱30内的液体可通过出水口31和第一插接口16进入流道板10内,进而对流道板10内的流道进行补液,以保证对电机电控散热器的降温效果,且便于实现缺液保护。
具体而言,通过设置水箱30,并在水箱30内添加液体,以能够及时为流道板10补充液体,一方面能够减少用户对流道板10补充液体的次数,另一方面便于实现对流道板10及时地补充液体,避免流道板10内的液体较少而影响对电机电控散热器的降温效果。
如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水箱30的出水口31与第一插接口16之间设有第一密封件81,以对出水口31与第一插接口16进行密封,避免液体会从第一插接口16和出水口31之间的缝隙处流出。
如图9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集成模块1还包括换热器50,换热器50固定至流道板10,换热器50的进出口分别与换热器接口14相连,以在切换阀20连通内部切换流道13和换热器接口14时,内部切换流道13内的液体可从换热器50的进口处进入换热器50,从换热器50的出口处流出换热器50,使液体能够与换热器50进行热交换,进而将液体内的热量传递至换热器50中,供换热器50使用。
具体而言,当切换阀20连通内部切换流道13和换热器接口14时,液体可沿内部切换流道13流至第一流道11内,沿第一流道11流经电机电控散热器,以带走电机电控散热器的热量,对电机电控散热器进行降温。
流经电机电控散热器的液体可从换热器接口14流至换热器50内,以与换热器50进行热交换。在一些实施例中,换热器50为板式换热器且还有冷媒流道,当液体流经换热器50时,液体内的热量可传递至冷媒内,冷媒可利用这部分热量对指定区域进行制热,这样便于对电机电控散热器处的热量进行有效的利用,以提高能量的利用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切换阀20、驱动泵40和水箱30位于流道板10的第一侧,换热器50位于流道板10的第二侧,第一侧和第二侧相对设置,以充分利用流道板10的空间,提高空间的利用率,同时便于减少集成模块1的占用空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水箱30位于切换阀20和驱动泵40的上方,以在水压的作用下,使水箱30内的液体可自动流入内部切换流道13内,以及时补充内部切换流道13内的液体,避免因内部切换流道13内的液体不足而影响对电机电控散热器的散热效果。
如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集成模块1还包括传感器60,传感器60用于检测液体的水温和/或压力的,传感器60固定至流道板10,以对内部切换流道13内的液体进行检测,以便于在内部切换流道13内的液体状态异常时及时作出反应。
在一些实施例中,内部切换流道13内的液体为水,当集成模块1处于低温状态下时,内部切换流道13内的液体可能会被冻结。通过设置传感器60,以能够对内部切换流道13内的液体进行监测,以便于在内部切换流道13内的液体被冻结时能及时作出反应,例如对集成模块1进行加热等。
当然,内部切换流道13内的液体还可能会有其他的异常反应,例如温度过高等,传感器60都能够监测到内部切换流道13内的液体的异常反应,以便于后续及时作出反应使内部切换流道13内的液体恢复正常,使集成模块1的状态恢复正常。
如图5所示,传感器60伸入流道板10内的流道中,以对流道内的液体进行检测,其中,流道板10与传感器60之间设有第二密封件82,以对流道板10和传感器60之间的缝隙进行密封,避免液体会从流道板10和传感器60之间的缝隙处流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切换阀20为四通阀,换热器接口14为两个,换热器接口14分别为换热器第一接口141和换热器第二接口142,换热器50的进口与换热器第一接口141和换热器第二接口142中的一个连接,换热器50的出口与换热器第一接口141和换热器50中第二接口中的另一个连接,以在切换阀20连通内部切换流道13与换热器接口14时,第一流道11内的液体可从换热器50的进口处进入换热器50,从换热器50的出口处流出换热器50,以实现液体与换热器50的热交换。
内部切换流道13包括第一子流道131和第二子流道132,第一子流道131与切换阀20的第一阀口21相连,第一子流道131分别与驱动泵40和换热器第一接口141相连,第二子流道132分别与换热器第二接口142和切换阀20的第二阀口22相连,第一流道11和第二流道12分别与切换阀20的第三阀口23和第四阀口24相连。
通过切换阀20可选择的实现不同流道的连通,进而使液体能够在不同的流道内流动,以实现不同的作用。
下面根据附图15对切换阀连通不同流道时的情况做具体说明。
例一,当切换阀20连通连通第二阀口22和第三阀口23时,液体能够在电机电控散热器和换热器50之间循环流动,进而实现对电机电控散热器的散热,使液体内的热量能够传递至换热器50中,供换热器50使用。
具体而言,此时内部切换流道13内的液体可从换热器50的进口进入换热器50,从换热器50的出口流出后沿第二子流道132从第二阀口22进入切换阀20内。切换阀20内的液体可从从第三阀口23流至第一流道11内,沿第一流道11流经电机电控散热器后沿第二子流道132流向切换阀20。
例二,当切换阀20连通第一阀口21和第四阀口24时,液体可在电机电控散热器和第一散热器之间循环流动,以实现对电机电控散热器进行散热。
具体而言,此时内部切换流道13内的液体沿第一子流道131从第一阀口21进入切换阀20内,切换阀20内的液体从第四阀口24进入第二流道12内,沿第二流道12流向第一散热器,流经第一散热器的液体流向电机电控散热器,流经电机电控散热器的液体沿第一子流道131流向切换阀20。
例三,当切换阀20连通第二阀口22和第四阀口24时,液体可在电机电控散热器、第一散热器和换热器50之间循环流动,以实现对电机电控散热器进行散热,使液体中的部分热量能够传递至换热器50中,供换热器50使用,使液体中的剩余热量能够从第一散热器处散出。
具体而言,此时内部切换流道13内的液体从换热器50进口进入换热器50,从换热器50出口流出后沿第二子流道132从第二阀口22进入切换阀20内。切换阀20内的液体从第四阀口24进入第二流道12内,沿第二流道12流向第一散热器,流经第一散热器的液体流向电机电控散热器,流经电机电控散热器的液体沿第二子流道132流向换热器50,从换热器50出口处流向第二阀口22。
例四,当切换阀20同时连通第二阀口22和第四阀口24,连通第二阀口22和第三阀口23时,液体可在第一散热器、电机电控散热器和换热器50之间循环流动,液体还能够在电机电控散热器和换热器50之间循环流动。
具体而言,此时内部切换流道13内的液体从换热器50进口进入换热器50,从换热器50出口流出后沿第二子流道132从第二阀口22进入切换阀20内。
切换阀20内的液体从第三阀口23流至第一流道11内,沿第一流道11流经电机电控散热器后流至第二子流道132内,沿第二子流道132流经换热器50后流向第一阀口21,以使液体在电机电控散热器和换热器50之间循环流动,进而实现对电机电控散热器进行散热,使液体内的热量能够传递至换热器50中,供换热器50使用。
同时,切换阀20内的液体可从第四阀口24流至第二流道12内,沿第二流道12内流经第一散热器后流向电机电控散热器,流经电机电控散热器后流至第二子流道132内,沿第二子流道132流经换热器50后流向第二阀口22,以使液体在第一散热器、电机电控散热器和换热器50之间循环流动,进而实现对电机电控散热器进行散热,使液体中的部分热量能够传递至换热器50中,供换热器50使用,使液体中的剩余热量能够从第一散热器处散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第一外部器件接口111和第二外部器件接口121朝向同一方向延伸,这样便于将第一外部器件接口111和第二外部器件接口121集成化设置,进而减小第一外部器件接口111和第二外部器件接口121的占用空间。
举例而言,若第一外部器件接口111和第二外部器件接口121的朝向不同,例如第一外部器件接口111的朝向朝上,第二外部器件接口121的朝向朝左,那么就需要在流道板10的上方预留出用于连接第一外部器件接口111的空间,需要在流道板10的左侧预留出用于连接第二外部器件接口121的空间,这样设置的集成模块1的占用空间会较大。
而本申请使第一外部器件接口111和第二外部器件接口121的朝向相同,例如第一外部器件接口111和第二外部器件接口121的朝向均向上,那么在连接第一外部器件接口111或连接第二外部器件接口121时,只需要沿上下方向操作零部件就能够实现零部件与第一外部器件接口111或第二外部器件接口121的连接,便于降低操作难度,同时这样只需要使流道板10的上方预留出用于安装的空间即可,便于降低流道板10占用的空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第一外部器件接口111和第二外部器件接口121位于流道板10的边缘,以为电机电控散热器和第一外部器件接口111预留出安装空间,为第一散热器与第二外部器件接口121的连接预留出安装空间,避免流道板10上的零部件,例如切换阀20等会对电机电控散热器和第一外部器件接口111的连接,第一散热器与第二外部器件接口121的连接造成影响。
具体而言,第一外部器件接口111和第二外部器件接口121位于切换阀20背离驱动泵40的一侧,以避免驱动泵40在工作时,驱动泵40与电机电控散热器和第一散热器相互影响。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驱动泵40、切换阀20、水箱30等零部件可通过紧固件固定在流道板10上。在一些实施例中,流道板10上的第一外部器件接口111、第二外部器件接口121、换热器接口14、第一插接口16处设有密封件,以实现第一外部器件接口111与电机电控散热器的密封连接,实现第二外部器件接口121与第一散热器的密封连接,实现换热器接口14与换热器50的密封连接,实现水箱30与第一插接口16的密封连接,避免液体会从连接处的缝隙处流出。
如图8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切换阀20包括阀芯弹簧25,阀芯26,密封垫27,凸轮28,密封垫27用于对切换阀20与流道板10的连接进行密封,阀芯弹簧25插接在流道板10的支撑柱18上,以为阀芯26提供打开的支撑力,凸轮28通过水阀执行器29进行转动,并控制阀芯26打开和关闭。
如图10、图1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流道板10包括第一阀座101和第二阀座102,第一阀座101和第二阀座102可通过焊接的方式焊接在一起,且第一阀座101和第二阀座102之间形成第一流道11、第二流道12和内部切换流道13。
其中,通过将支撑柱18设计在流道板10上,使流道板10切换阀20的集成程度提高,便于减少安装零件的复杂性,便于优化装配工艺、降低成本。
下面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热管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热管理***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集成模块1。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热管理***,通过利用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集成模块1,将切换阀20、水箱30等零部件集成设置在流道板10上,并在流道板10内设置流道,通过切换阀20实现不同流道的连通,进而通过简单的方式实现液体在不同流道内流动,便于降低管路设置的复杂性、同时将切换阀20、水箱30等集成设置方便安装,便于降低生产成本。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包括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热管理***,通过利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热管理***,可以方便安装,同时降低生产成本。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3)

1.一种集成模块(1),其特征在于,包括:
流道板(10),所述流道板(10)内设有多条流道,所述多条流道包括内部切换流道(13)、第一流道(11)和第二流道(12),所述内部切换流道(13)与所述第一流道(11)连通,所述第一流道(11)设有第一外部器件接口(111),所述第一外部器件接口(111)适于与外部的电机电控散热器相连,所述第二流道(12)设有第二外部器件接口(121),所述第二外部器件接口(121)适于与外部的第一散热器相连;
切换阀(20),所述切换阀(20)固定至所述流道板(10),所述切换阀(20)与所述内部切换流道(13)、所述第一流道(11)和所述第二流道(12)相连,所述切换阀(20)动作以控制所述内部切换流道(13)是否与所述第二流道(12)连通;
水箱(30),所述水箱(30)固定至所述流道板(10),所述水箱(30)与所述多条流道中的任一条连通以进行补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模块(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驱动泵(40),所述驱动泵(40)固定至所述流道板(10),所述驱动泵(40)与所述内部切换流道(13)或所述第一流道(11)连通以提供液体流动的驱动力,所述流道板(10)设有第一容纳腔(15),所述驱动泵(40)的至少一部分放置于所述第一容纳腔(15)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模块(1),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板(10)设有第一插接口(16),所述水箱(30)的出水口(31)插接于所述第一插接口(16)。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成模块(1),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30)位于所述切换阀(20)和所述驱动泵(40)的上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模块(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检测液体的水温和/或压力的传感器(60),所述传感器(60)固定至所述流道板(1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模块(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部器件接口(111)和所述第二外部器件接口(121)朝向同一方向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成模块(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部器件接口(111)和所述第二外部器件接口(121)位于所述流道板(10)的边缘且位于所述切换阀(20)背离所述驱动泵(40)的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集成模块(1),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板(10)还设有换热器接口(14),所述切换阀(20)与所述换热器接口(14)相连,所述切换阀(20)动作以控制所述内部切换流道(13)是否与所述换热器接口(14)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集成模块(1),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阀(20)为四通阀,所述换热器接口(14)为两个且为换热器第一接口(141)和换热器第二接口(142),所述内部切换流道(13)包括:
第一子流道(131),所述第一子流道(131)与所述切换阀(20)的第一阀口(21)相连,所述第一子流道(131)与所述换热器第一接口(141)相连;
第二子流道(132),所述第二子流道(132)分别与所述换热器第二接口(142)和所述切换阀(20)的第二阀口(22)相连,所述第一流道(11)和所述第二流道(12)分别与所述切换阀(20)的第三阀口(23)和第四阀口(24)相连。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集成模块(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换热器(50),所述换热器(50)固定至所述流道板(10),所述换热器(50)的进出口分别与所述换热器接口(14)相连。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集成模块(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驱动泵(40),所述驱动泵(40)固定至所述流道板(10),所述驱动泵(40)与所述内部切换流道(13)或所述第一流道(11)连通以提供液体流动的驱动力,所述切换阀(20)、所述驱动泵(40)和所述水箱(30)位于所述流道板(10)的第一侧,所述换热器(50)位于所述流道板(10)的第二侧,所述第一侧和所述第二侧相对设置。
12.一种车辆的热管理***,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集成模块(1)。
13.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热管理***。
CN202222621596.XU 2022-09-29 2022-09-29 集成模块、热管理***和具有其的车辆 Active CN21822857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621596.XU CN218228571U (zh) 2022-09-29 2022-09-29 集成模块、热管理***和具有其的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621596.XU CN218228571U (zh) 2022-09-29 2022-09-29 集成模块、热管理***和具有其的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228571U true CN218228571U (zh) 2023-01-06

Family

ID=846687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621596.XU Active CN218228571U (zh) 2022-09-29 2022-09-29 集成模块、热管理***和具有其的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22857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885169A1 (en) Integrated expansion kettle for electric car, and electric car
CN113232487B (zh) 热管理***、控制方法和车辆
CN218489420U (zh) 热管理集成模块、热管理***和车辆
CN113829831B (zh) 热管理***、车辆及热管理方法
CN218333983U (zh) 电池的液冷bdu模组
CN113232488A (zh) 热管理***及其控制方法和车辆
CN113733844B (zh) 集成式水壶组件及热管理***
CN218228571U (zh) 集成模块、热管理***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20314657U (zh) 水壶、热管理***和车辆
CN217863698U (zh) 热管理集成模块及电动汽车
CN217994055U (zh) 流道集成组件和具有其的车辆
CN114914473B (zh) 车用燃料电池集成***及汽车
CN210941251U (zh) 用于电动汽车的集成式膨胀水壶以及电动汽车
CN217602945U (zh) 用于热管理***的循环泵、热管理***、车辆
CN116557591A (zh) 多通切换阀、热管理***及车辆
CN113212103A (zh) 热管理***及其控制方法和车辆
JP5390783B2 (ja) 燃料電池システム
CN218805207U (zh) 热管理集成模块、热管理***和车辆
CN111619404A (zh) 一种电动汽车用电池热管理的集中控制***
CN219248489U (zh) 液体加热器及新能源汽车
CN219076950U (zh) 一种集成水壶模块及汽车
CN221466698U (zh) 电池包箱体组件、电池包和用电设备
WO2023143165A1 (zh) 热管理***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21023255U (zh) 热管理***以及车辆
CN217994060U (zh) 水路集成模块、热管理***以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