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090331U - 一种市政道路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市政道路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090331U
CN218090331U CN202222217170.8U CN202222217170U CN218090331U CN 218090331 U CN218090331 U CN 218090331U CN 202222217170 U CN202222217170 U CN 202222217170U CN 218090331 U CN218090331 U CN 2180903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ad
main part
filter tank
town road
structure accor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217170.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丁力
李康均
沈晓荣
骆育真
许峥
张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owerChina Huadong Engineering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PowerChina Huadong Engineering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owerChina Huadong Engineering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PowerChina Huadong Engineering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217170.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09033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0903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09033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02A30/60Planning or developing urban green infrastructure

Landscapes

  • Road Paving Structur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市政道路结构。适用于市政道路工程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市政道路结构,具有道路主体和布置在道路主体两侧的下凹式绿地,在道路主体两侧沿道路主体通长方向设有由若干常规路缘石组成的路缘石结构,其特征在于:路缘石结构上每间隔一定距离处设有连通道路主体与下凹式绿地的通道,下凹式绿地上在与所述通道对应位置处开挖形成拦污过滤槽,在拦污过滤槽内填充过滤层。如此,较好地解决了市政道路初期径流雨水预处理的难题,保持现有排水径流组织体系不变,初期径流通过过滤槽拦截、渗透、调蓄,超标雨水通过溢流形式排入下凹式绿地。

Description

一种市政道路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市政道路结构。适用于市政道路工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自提出“海绵城市”建设以来,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中越来越多的采用了低影响开发手段。其中在市政道路工程建设中,对于人行道及非机车道较多采用透水性地面做法,而对于机动车道由于其承载力要求较高,常规的透水沥青、透水混凝土等材料难以满足使用需求,大部分工程仍采用常规路面做法,因此需要结合中央隔离带、机非隔离带等部位设置下凹式绿地对路面径流进行调蓄、净化。
目前在市政道路工程下凹式绿地设计中,较多的是通过将机动车道侧石开孔或下卧,将雨水导流进入绿地内消纳。但由于机动车道初期雨水污染物含量较高,未经净化处理的车行道初期径流雨水直接进入绿地后不利于绿地上的植物生长。市政道路两侧绿地在雨水冲刷作用和较少植物提供的较差的水土保持作用下被冲刷,大大影响了市政道路的美观性。如何通过低影响开发手段实现初期径流的前处理,是市政道路海绵城市设计需要考虑的重点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通过设置拦污过滤槽对初期径流实现过滤净化,提升下凹式绿地植物存活率,降低管理养护费用的市政道路结构。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市政道路结构,具有道路主体和布置在道路主体两侧的下凹式绿地,在道路主体两侧沿道路主体通长方向设有由若干常规路缘石组成的路缘石结构,其特征在于:路缘石结构上每间隔一定距离处设有连通道路主体与下凹式绿地的通道,下凹式绿地上在与所述通道对应位置处开挖形成拦污过滤槽,在拦污过滤槽内填充过滤层。如此,在下雨过程中,道路主体上汇集较多污染物的初期雨水通过通道流入拦污过滤槽内,拦污过滤槽内的初期雨水经过过滤层过滤后渗透至下凹式绿地内。随着降雨的继续,拦污过滤槽内储水量达到饱和,此时从道路主体上流出的后期雨水内也仅存在较少的污染物,此时从道路主体上流出的后期雨水一小部分通过拦污过滤槽内渗透至下凹式绿地内,大部分后期雨水通过拦污过滤槽顶部溢流至下凹式绿地上。
在路缘石结构上在形成通道处的常规路缘石作为下卧型路缘石下卧至与道路主体齐平位置处。如此,通过将间隔一定距离的常规路缘石锚入地面后形成通道,避免在常规路缘石上钻孔形成通道,大大减少了施工量。
所述过滤层具有铺设在拦污过滤槽内壁上的复合砂基层和铺装在复合砂基层上的土工布截污袋。如此,对从道路主体上流入拦污过滤槽内的初期雨水进行有效的过滤,大大减少了初期雨水内的杂物流入下凹式绿地内,对下凹式绿地内的植物造成影响。
在所述土工布截污袋上均匀开有若干土工布固定孔,土工布截污袋上安装有穿过土工布固定孔并锚入复合砂基层内的锚栓。如此,便于将土工布截污袋固定安装在复合砂基层上,避免土工布截污袋被雨水冲落。
所述下卧型路缘石顶面上设有朝向拦污过滤槽的斜坡,所述斜坡的坡比为1:20。如此,便于道路主体上的雨水流入拦污过滤槽内。
所述拦污过滤槽的尺寸不小于500mm×300mm×150mm,相邻两个拦污过滤槽之间的间距不大于10m,拦污过滤槽顶面标高低于下卧型路缘石顶面50mm。如此,便于从道路主体上流下的初期雨水流入拦污过滤槽内。
所述复合砂基层的透水系数不小于1.5×10-2cm/s,复合砂基层的抗压强度不小于25MPa。如此,复合砂基层在良好的防冲刷性能下具有良好的透水性。
所述土工布截污袋的垂直渗透系数不小于1.5×10-2cm/s,土工布截污袋的单位面积质量为300g/m2。如此,土工布截污袋具有良好的透水性。
拦污过滤槽内在复合砂基层下方还铺设有碎石垫层。如此,铺设的碎石垫层对复合砂基层铺装时的找平起到了良好的辅助作用,有效避免了复合砂基层的不均匀沉降,同时起到了一定的调蓄过滤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复合砂基拦污过滤槽和土工布截污袋布置,较好地解决了市政道路初期径流雨水预处理的难题,保持现有排水径流组织体系不变,初期径流通过过滤槽拦截、渗透、调蓄,超标雨水通过溢流形式排入下凹式绿地。此排水方式可将大体积污染物(垃圾、树叶等)沉积在过滤槽内,便于清理,同时可有效降低进入下凹式绿地的径流污染物浓度,提升下凹式绿地植物存活率,降低管理养护费用。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平面布置图。
图2为实施例的A-A剖视图。
图3为实施例的B-B剖视图。
图中:1、常规路缘石;2、下卧型路缘石;3、拦污过滤槽;4、土工布固定孔;5、下凹式绿地;6、土工布截污袋;7、复合砂基层;8、碎石垫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市政道路结构,具有布设在下凹式绿地5上的道路主体。在道路主体两侧均布置有由若干常规路缘石1拼接组成的路缘石结构。
本实施例中,在道路主体两侧锚入常规路缘石1时,在将其中一个常规路缘石1完全下卧至道路主体内后形成下卧型路缘石2,该下卧型路缘石2与该下卧型路缘石2两侧的常规路缘石1之间因存在高度差而出现用于将雨水从道路主体上导向下凹式绿地5上的通道。将与该下卧式路缘石之间间距不大于10m处的常规路缘石1下卧至道路主体内并形成下卧型路缘石2。本实施例中,常规路缘石1的长为500mm,宽为150mm,高为420mm。常规路缘石1锚入道路主体的深度为220mm,下卧型路缘石2锚入道路主体的深度为420mm。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在所述下卧型路缘石2顶面上设有朝向拦污过滤槽3的斜坡,斜坡的坡比为1:20。如此,便于道路主体上的雨水通过下卧型路缘石2顶部的斜坡流至下凹式绿地5上。
本实施例中,下凹式绿地5上在与下卧型路缘石2对应位置处开挖形成有拦污过滤槽3,该拦污过滤槽3的长为600mm,宽为400mm,深为200mm,拦污过滤槽3顶面标高低于下卧型路缘石2顶面50mm。在拦污过滤槽3的内侧壁和地面上均铺装有50mm厚的复合砂基层7。并在复合砂基层7上铺装土工布截污袋6。其中复合砂基层7的透水系数不小于1.5×10-2cm/s,复合砂基层7的抗压强度不小于25MPa;土工布截污袋6的垂直渗透系数不小于1.5×10-2cm/s,土工布截污袋6的单位面积质量为300g/m2。如此,在降雨初期,初期雨水通过下卧型路缘石2形成的通道从道路主体上流入拦污过滤槽3,在土工布截污袋6与复合砂基层7的作用下,对初期雨水经过过滤净化后,将初期雨水从拦污过滤槽3渗透至下凹式绿地5内;在降雨中后期,从道路主体上流下的雨水内杂质及污染物较少,此时超标径流通过拦污过滤槽3顶部溢流至下凹式绿地5上。
进一步的,为方便将复合砂基层7铺装在拦污过滤槽3内时的找平,将复合砂基层7铺装在拦污过滤槽3内前在拦污过滤槽3内铺装碎石垫层8。对铺装在拦污过滤槽3内的复合砂基层7起到稳固作用,减少复合砂基层7的不均匀沉降,同时还起到调蓄过滤作用。
本实施例中,铺装在复合砂基层7上的土工布截污袋6在复合砂基层7四周顶面位置处均匀设有若干土工布固定孔4。如此,通过将锚栓穿过土工布固定孔4并将锚栓锚入复合砂基层7内,避免土工布截污袋6被雨水冲刷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市政道路结构,具有道路主体和布置在道路主体两侧的下凹式绿地(5),在道路主体两侧沿道路主体通长方向设有由若干常规路缘石(1)组成的路缘石结构,其特征在于:路缘石结构上每间隔一定距离处设有连通道路主体与下凹式绿地(5)的通道,下凹式绿地(5)上在与所述通道对应位置处开挖形成拦污过滤槽(3),在拦污过滤槽(3)内填充过滤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市政道路结构,其特征在于:在路缘石结构上在形成通道处的常规路缘石(1)作为下卧型路缘石(2)下卧至与道路主体齐平位置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市政道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层具有铺设在拦污过滤槽(3)内壁上的复合砂基层(7)和铺装在复合砂基层(7)上的土工布截污袋(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市政道路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土工布截污袋(6)上均匀开有若干土工布固定孔(4),土工布截污袋(6)上安装有穿过土工布固定孔(4)并锚入复合砂基层(7)内的锚栓。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市政道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卧型路缘石(2)顶面上设有朝向拦污过滤槽(3)的斜坡,所述斜坡的坡比为1:20。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市政道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拦污过滤槽(3)的尺寸不小于500mm×300mm×150mm,相邻两个拦污过滤槽(3)之间的间距不大于10m,拦污过滤槽(3)顶面标高低于下卧型路缘石(2)顶面50mm。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市政道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砂基层(7)的透水系数不小于1.5×10-2cm/s,复合砂基层(7)的抗压强度不小于25MPa。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市政道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土工布截污袋(6)的垂直渗透系数不小于1.5×10-2cm/s,土工布截污袋(6)的单位面积质量为300g/m2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市政道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拦污过滤槽(3)内在复合砂基层(7)下方铺设有碎石垫层(8)。
CN202222217170.8U 2022-08-23 2022-08-23 一种市政道路结构 Active CN2180903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217170.8U CN218090331U (zh) 2022-08-23 2022-08-23 一种市政道路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217170.8U CN218090331U (zh) 2022-08-23 2022-08-23 一种市政道路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090331U true CN218090331U (zh) 2022-12-20

Family

ID=844474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217170.8U Active CN218090331U (zh) 2022-08-23 2022-08-23 一种市政道路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09033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356225A (zh) 一种多功能雨水生态利用***
CN111255011A (zh) 海绵城市排渗水结构及雨水收集利用***及其工作方法
CN105621617B (zh) 一种路面径流综合净化装置
CN108193758B (zh) 海绵城市道路收蓄排水结构
CN211285921U (zh) 一种海绵城市建设用雨水调蓄***
CN108729326A (zh) 用于海绵城市滨海公路建设的自然净化排水***
CN112252115A (zh) 海绵城市可回收利用雨水的道路结构
CN208649827U (zh) 用于海绵城市滨海公路建设的自然净化排水***
CN207062672U (zh) 一种透水铺装结构
CN211547157U (zh) 一种海绵城市道路
CN216474335U (zh) 一种用于安装夜光透水地砖的地基结构
CN218090331U (zh) 一种市政道路结构
CN215329163U (zh) 一种用于人行道及绿化带的组合式海绵城市***的结构
CN213358855U (zh) 一种可收集透水材料基层雨水的截水沟
CN214459302U (zh) 利于道路路面铺装和净化路面排水水质的生态结构
CN211848713U (zh) 透水路面排水结构
CN212316594U (zh) 一种过滤排水的路面结构装置
CN213358503U (zh) 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自然型岸坡防护结构
CN206360052U (zh) 一种海绵式雨水渗透收排***
CN219059639U (zh) 一种园林透水铺装结构
CN219260623U (zh) 一种城市支小路海绵设施结构
CN219886492U (zh) 一种透水人行道的排水***
CN218814167U (zh) 一种建筑与小区复合生物滞留设施
CN211922820U (zh) 海绵城市排渗水结构及雨水收集利用***
CN220685644U (zh) 一种海绵城市的道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