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021865U - 挂车车厢厢底总成 - Google Patents

挂车车厢厢底总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021865U
CN218021865U CN202222251458.7U CN202222251458U CN218021865U CN 218021865 U CN218021865 U CN 218021865U CN 202222251458 U CN202222251458 U CN 202222251458U CN 218021865 U CN218021865 U CN 21802186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ssembly
plate
overlap joint
frame
bo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251458.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波
李林
罗江
李梦
周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feng Off Road Vehic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feng Off Road Vehic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feng Off Road Vehic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feng Off Road Vehic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251458.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02186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02186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02186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ackaging Of Machine Parts And Wound Produc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厢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挂车车厢厢底总成,通过设置底板总成和框架总成,框架总成围合于底板总成的周侧并与底板总成固定连接,进而形成容纳货物和乘员的厢底结构,框架总成可对货物和乘员提供防护,由于底板总成设置有若干搭接板,各搭接板上相邻的两个侧边均分别设置有搭接边和搭接凹槽,各搭接板的搭接边搭设并固定于另一搭接板的搭接凹槽内,使得各搭接板搭接并形成支撑板组,通过相邻搭接板的搭接边与搭接凹槽的搭接作用,可在使支撑板组的表面保持平整的同时,有效增强底板总成中间部位的强度,进而防止底板总成在承载货物和人员过程中发生形变,进而实现对厢底结构的防护。

Description

挂车车厢厢底总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厢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挂车车厢厢底总成。
背景技术
挂车是指由汽车牵引而本身无动力驱动装置的车辆。由一辆汽车(货车或牵引车、叉车)与一辆或一辆以上挂车的组合。挂车的质量的好坏及其实用性能通常由挂车车厢决定,挂车车厢在现代化快速运输、承载以及快速卸货作业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现有挂车车厢的结构主要包括底板总成、框体总成和顶盖总成,框体总成围合于底板总成的周侧形成厢底,顶盖总成盖设于厢底的顶部,厢底和顶盖总围合形成容纳货物和人体的腔体结构。
现有车厢的底板总成通常设置为一整块较大的板体结构,由于底板总成在装载货物和乘员过程中将受到较大的下压力,容易导致底板总成的中间部位下陷,进而带动车厢结构变形。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不足,提出一种挂车车厢厢底总成,解决现有技术中现有的挂车车厢厢底总成的中间部位容易下陷变形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挂车车厢厢底总成,包括底板总成和框架总成,所述框架总成围合于所述底板总成的周侧并与所述底板总成固定连接,所述底板总成设置有若干搭接板,各所述搭接板上相邻的两个侧边均分别设置有搭接边和搭接凹槽,各所述搭接板的所述搭接边搭设并固定于另一所述搭接板的所述搭接凹槽内,以使各所述搭接板搭接并形成支撑板组,所述支撑板组用于对货物提供支撑。
可选地,所述底板总成还包括底部加强板,所述底部加强板固定于所述支撑板组的底面,所述底部加强板的两侧均设置有延伸凸起,所述延伸凸起延伸至所述支撑板组的外侧,所述框架总成固定于所述延伸凸起上。
可选地,所述底板总成还包括若干货物固定环,各所述货物固定环均分别设置于所述延伸凸起和各所述搭接板上并与所述延伸凸起和所述搭接板转动连接,用于对货物进行固定。
可选地,所述底板总成还包括若干边缘加强板,各所述边缘加强板的一侧与所述支撑板组固定连接,各所述边缘加强板的另一侧与所述延伸凸起固定连接。
可选地,所述框架总成包括前箱板和两个侧箱板,两个所述侧箱板相对设置于所述底板总成的两侧,所述前箱板位于两个所述侧箱板之间,所述前箱板的两端与两个所述侧箱板的端部对接,所述前箱板和两个所述侧箱板的对接处设置有折形连接件,所述折形连接件的两侧与所述前箱板和所述侧箱板固定连接。
可选地,所述前箱板包括内固定板和外加强筋板,所述内固定板的下端固定于所述底板总成上,所述外加强筋板固定于所述内固定板的外侧面上,所述外加强筋板的下端延伸出所述内固定板并与所述底板总成固定连接,所述内固定板的上端设置有围合部,所述围合部围合于所述外加强筋板的上端并与所述外加强筋板固定连接。
可选地,所述侧箱板包括侧板架、轮罩和轮眉,所述侧板架固定于所述底板总成的边缘,所述侧板架上设置有用于容纳滚轮的滚轮容纳槽,所述轮罩和所述轮眉分别位于所述滚轮容纳槽的两侧并分别固定于所述侧板架的内侧面和所述侧板架的外侧面上。
可选地,所述轮罩的表面固定有若干侧板固定环,所述侧板固定环用于固定绑带和货物。
可选地,所述侧板架包括内侧板、外侧加强板和加强框,所述内侧板的下端固定于所述底板总成上,所述外侧加强板固定于所述内侧板的外侧面上,所述加强框固定于所述内侧板和所述外侧加强板之间并围合于所述滚轮容纳槽的周侧。
可选地,各所述搭接板均设置有若干间隔设置的摩擦凸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挂车车厢厢底总成的有益效果包括:通过设置底板总成和框架总成,框架总成围合于底板总成的周侧并与底板总成固定连接,进而形成容纳货物和乘员的厢底结构,框架总成可对货物和乘员提供防护,由于底板总成设置有若干搭接板,各搭接板上相邻的两个侧边均分别设置有搭接边和搭接凹槽,各搭接板的搭接边搭设并固定于另一搭接板的搭接凹槽内,使得各搭接板搭接并形成支撑板组,通过相邻搭接板的搭接边与搭接凹槽的搭接作用,可在使支撑板组的表面保持平整的同时,有效增强底板总成中间部位的强度,进而防止底板总成在承载货物和人员过程中发生形变,进而实现对厢底结构的防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挂车车厢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挂车车厢厢底总成的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挂车车厢厢底总成的厢底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挂车车厢厢底总成的厢底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挂车车厢厢底总成的底板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挂车车厢厢底总成的搭接边和搭接凹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挂车车厢厢底总成的侧箱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挂车车厢厢底总成的侧箱板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挂车车厢厢底总成的前箱板的***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0—厢底 11—悬挂单元 12—底板总成
13—框架总成 14—侧板系固环 20—支撑架
21—货物装卸口 22—固定框 23—拱形支撑杆
24—弹性拉带 25—横向支撑杆 30—篷布
31—储物空间 111—外侧挂钩 121—搭接板
122—支撑板组 123—底部加强板 124—边缘加强板
125—货物固定环 131—前箱板 132—侧箱板
133—后箱板 221—第一粘贴面 222—支座
1221—搭接边 1222—搭接凹槽 1223—摩擦凸条
1231—延伸凸起 1311—内固定板 1312—外加强筋板
1313—折形连接件 1314—围合部 1321—侧板架
1322—轮罩 1323—轮眉 1324—滚轮容纳槽
1325—内侧板 1326—外侧加强板 1327—加强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了一种挂车车厢,如图1~2所示,包括厢底10、支撑架20和篷布30,厢底10设置有悬挂单元11;支撑架20的端部围合于厢底10的周侧并与厢底10固定连接,支撑架20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装卸货物的货物装卸口21;篷布30盖设于支撑架20的表面并遮盖货物装卸口21,篷布30的端部与延伸至厢底10并挂设于悬挂单元11,篷布30与厢底10围合形成储物空间31。
具体地,通过设置厢底10、支撑架20和篷布30,支撑架20的端部围合于厢底10的周侧并与厢底10固定连接,篷布30盖设于横向支撑板的表面,篷布30与厢底10围合形成储物空间31,储物空间31可供货物进行储放,由于篷布30的端部挂设于悬挂单元11,支撑架20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装卸货物的货物装卸口21,篷布30的端部延伸至厢底10并挂设于悬挂单元11,当需要快速装卸货物时,仅需将篷布30的端部从悬挂单元11取下,即可将篷布30从支撑架20上取下,使货物装卸口21暴露,即可将货物从货物装卸口21快速装卸,有效提升货物的装卸效率。
可以理解的,厢底10可以为单一板体,或者为板体与围合于板体周侧的框体的结合,当厢底10为板体时,支撑架20的下端固定于板体上,当厢底10为板体与框体的结合时,支撑架20的下端固定于框体的顶部。
可以理解的,悬挂单元11可以为悬挂凸起、挂钩等可供挂钩等部件进行挂设的任意结构或组件。
本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悬挂单元11包括若干外侧挂钩111,若干内侧挂钩间隔固定于厢底10的外侧面。
可以理解的,支撑架20可为任意架体结构,支撑架20上的货物装卸口21的大小应显著大于所装货物的大小。
本实施例中,篷布30由PVC材料制成,使得篷布30具有轻便、防尘防水以及良好透气等特性,篷布30的内侧面设置有与厢底10的外侧挂钩111对应的拉带,拉带的端部挂设于外侧挂钩111上。
本实施例中,为方便体量较少的货物的快速装卸,篷布30的侧面设置有拉链,需要临时对货物进行快速装卸时,可直接将篷布30通过拉链打开,无需拆下篷布30即可实现货物的快速装卸。
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支撑架20包括固定框22和至少两根拱形支撑杆23,固定框22固定于厢底10的周侧,各拱形支撑杆23沿固定框22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并位于厢底10上方,各拱形支撑杆23的两端与固定框22固定连接,相邻拱形支撑杆23之间形成货物装卸口21,固定框22的外侧面设置有第一粘贴面221,篷布30的内侧面设置有第二粘贴面,第一粘贴面221和第二粘贴面贴合。具体地,固定框22可为拱形支撑杆23的端部固定提供方便,通过至少两根拱形支撑杆23可实现对篷布30的有效支撑,篷布30的内侧面可通过第二粘贴面粘贴于固定框22的第一粘贴面221上,以增加篷布30的密封性能和稳定性能,同时不会对篷布30的拆装造成阻碍。
本实施例中,为防止第一粘贴面221和第二粘贴面的贴合对篷布30上的拉带与厢底10的挂钩的挂接造成不便,挂钩位于第二粘贴面的下方。
可以理解的,为增大货物装卸口21的大小,应尽可能减少拱形支撑杆23的数量,本实施例中,拱形支撑杆23的数量为三根,三根拱形支撑杆23在实现对篷布30稳定支撑的同时,可有效保证货物装卸口21的口径。
本实施例中,为提升货箱顶部的排水,拱形支撑杆23的顶部设置为曲型。
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固定框22的顶部固定有若干支座222,各拱形支撑杆23的两端均插设于支座222内,与支座222固定连接。
可选地,如图2所示,支撑架20还包括弹性拉带24和若干横向支撑杆25,若干横向支撑杆25沿固定框22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并与拱形支撑杆23固定连接,弹性拉带24沿固定框22的宽度方向搭设于横向支撑杆25上并位于货物装卸口21,弹性拉带24的两端朝厢底10的方向延伸并挂设于悬挂单元11。具体地,横向支撑杆25可对弹性拉带24提供支撑,弹性拉带24可对篷布30发生侧向撞击时对篷布30提供支撑,且弹性拉带24挂设于悬挂单元11,可实现弹性拉带24的快速拆装,必要时可在装卸货物时将弹性拉带24取下,避免因弹性拉带24的设置对货物的装卸造成阻碍。
可以理解的,弹性拉带24可设置于篷布30的外侧面或篷布30的内侧面,当弹性拉带24设置于篷布30的外侧面时,弹性拉带24可承受篷布30的内侧撞击,当弹性拉带24设置于篷布30的内侧面一侧时,弹性拉带24可承受篷布30的外侧撞击。
本实施例中,弹性拉带24通常设置于篷布30的内侧面一侧,当行走于崎岖山路时,为减轻货物对篷布30的撞击,弹性拉带24捆绑于篷布30的外侧面。
实施例2: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了一种挂车车厢厢底总成,如图3~6所示,包括底板总成12和框架总成13,框架总成13围合于底板总成12的周侧并与底板总成12固定连接,底板总成12设置有若干搭接板121,各搭接板121上相邻的两个侧边均分别设置有搭接边1221和搭接凹槽1222,各搭接板121的搭接边1221搭设并固定于另一搭接板121的搭接凹槽1222内,以使各搭接板121搭接并形成支撑板组122,支撑板组122用于对货物提供支撑。
具体地,厢底总成通过设置底板总成12和框架总成13,框架总成13围合于底板总成12的周侧并与底板总成12固定连接,进而形成容纳货物和乘员的厢底结构,框架总成13可对货物和乘员提供防护,由于底板总成12设置有若干搭接板121,各搭接板121上相邻的两个侧边均分别设置有搭接边1221和搭接凹槽1222,各搭接板121的搭接边1221搭设并固定于另一搭接板121的搭接凹槽1222内,使得各搭接板121搭接并形成支撑板组122,通过相邻搭接板121的搭接边1221与搭接凹槽1222的搭接作用,可在使支撑板组122的表面保持平整的同时,有效增强底板总成12中间部位的强度,进而防止底板总成12在承载货物和人员过程中发生形变,进而实现对厢底结构的防护,同时,通过将底板总成12的其中一部分设置为若干搭接板121,可为底板总成12的运输工作提供方便。
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框架总成13的内侧面设置有用于固定货物的14个侧板系固环14。
本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如图3~5所示,各搭接板121均设置有若干间隔设置的摩擦凸条1223。具体地,摩擦凸条1223可增大各搭接板121的表面摩擦,避免乘员摔倒。
本实施例中,在组装底板总成12时,先将各搭接板121通过设置的搭接边1221与搭接凹槽1222相互搭接,再通过铆钉将搭接边1221固定于搭接凹槽1222的底壁上,实现各搭接板121的固定。
可以理解的,搭接边1221可以为与搭接板的表面平齐的边缘结构,此时,搭接凹槽1222直接于搭接板121的表面开设而成,或者为如图6所示的朝搭接板121的上方或搭接板121的下方凸起的凸起结构,当搭接边1221为凸起结构时,搭接边1221与搭接板121之间形成所述的搭接凹槽1222
本实施例中,如图3~5所示,底板总成12还包括底部加强板123,底部加强板123固定于支撑板组122的底面,底部加强板123的两侧均设置有延伸凸起1231,延伸凸起1231延伸至支撑板组122的外侧,所述框架总成13固定于延伸凸起1231上。具体地,底部加强板123可对支撑板组122提供支撑,以加强底板总成12的结构,延伸凸起1231可为框架总成13提供固定。
本实施例中,如图3~5所示,底板总成12还包括若干货物固定环125,各货物固定环125均分别设置于延伸凸起1231和各搭接板121上并与延伸凸起1231和搭接板121转动连接,用于对货物进行固定。具体地,货物固定环125可为货物提供固定,以方便货物的装载。
本实施例中,如图3~5所示,底板总成12还包括若干边缘加强板124,各边缘加强板124的一侧与支撑板组122固定连接,各边缘加强板124的另一侧与延伸凸起1231固定连接。具体地,边缘加强板124可有效加强底部加强板123和各搭接板121之间的连接,以增强底板总成12的结构。
本实施例中,进一步地,货物固定环125的数量为12个。
本实施例中,如图3~5所示,位于支撑板组122的货物固定环125固定于边缘加强板124上。通过该设置,可使的车厢内部的货物主要由底板总成12的边缘进行支撑,可有效减轻底板总成12中间部位的受力,避免底板总成12中间部位形变。
可选地,如图3所示,框架总成13包括前箱板131和两个侧箱板132,两个侧箱板132相对设置于底板总成12的两侧,前箱板131位于两个侧箱板132之间,前箱板131的两端与两个侧箱板132的端部对接,前箱板131和两个侧箱板132的对接处设置有折形连接件1313,折形连接件1313的两侧与前箱板131和侧箱板132固定连接。具体地,通过折形连接件1313可实现两个侧箱板132和前箱板131之间间隙的密封,同时加强侧箱板132和前箱板131之间的连接,增强两个侧箱板132和前箱板131的防撞性能。
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框架总成13还包括后箱板133,后箱板133与前箱板131相对设置并与底板总成12铰接,通过后箱板133的转动,可实现框架总成13的启闭。
本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如图3和7~8所示,前箱板131包括内固定板1311和外加强筋板1312,内固定板1311的下端固定于底板总成12上,外加强筋板1312固定于内固定板1311的外侧面上,外加强筋板1312的下端延伸出内固定板1311并与底板总成12固定连接,内固定板1311的上端设置有围合部1314,围合部1314围合于外加强筋板1312的上端并与外加强筋板1312固定连接。
具体地,内固定板1311和外加强筋板1312可加强前箱板131的结构,前箱板131通过内固定板1311的下端和外加强筋板1312的下端可实现对底板总成12边缘的容纳,为前箱板131与底板总成12的固定提供稳定,围合部1314可加强内固定板1311和外加强筋板1312之间的连接。
本实施例中,外侧挂钩111固定于围合部1314上。
可选地,如图3~4和9所示,侧箱板132包括侧板架1321、轮罩1322和轮眉1323,侧板架1321固定于底板总成12的边缘,侧板架1321上设置有用于容纳滚轮的滚轮容纳槽1324,轮罩1322和轮眉1323分别位于滚轮容纳槽1324的两侧并分别固定于侧板架1321的内侧面和侧板架1321的外侧面上。具体地,滚轮容纳槽1324可对滚轮的上端进行容纳,轮罩1322和轮眉1323可有效对滚轮进行防护。
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轮罩1322的下端固定于底板总成12上。
本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轮罩1322的表面固定有若干侧板固定环,侧板固定环用于固定绑带和货物。具体地,侧板固定环可供货物和弹性拉带24的连接,为车厢的使用提供方便。
本实施例中,进一步地,侧板架1321包括内侧板1325、外侧加强板1326和加强框1327,内侧板1325的下端固定于底板总成12上,外侧加强板1326固定于内侧板1325的外侧面上,加强框1327固定于内侧板1325和外侧加强板1326之间并围合于滚轮容纳槽1324的周侧。具体地,加强框1327可加强滚轮容纳槽1324周侧的强度,避免侧板架1321在滚轮容纳槽1324处发生折断。
以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所做出的各种其他相应的改变与变形,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挂车车厢厢底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总成和框架总成,所述框架总成围合于所述底板总成的周侧并与所述底板总成固定连接,所述底板总成设置有若干搭接板,各所述搭接板上相邻的两个侧边均分别设置有搭接边和搭接凹槽,各所述搭接板的所述搭接边搭设并固定于另一所述搭接板的所述搭接凹槽内,以使各所述搭接板搭接并形成支撑板组,所述支撑板组用于对货物提供支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挂车车厢厢底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总成还包括底部加强板,所述底部加强板固定于所述支撑板组的底面,所述底部加强板的两侧均设置有延伸凸起,所述延伸凸起延伸至所述支撑板组的外侧,所述框架总成固定于所述延伸凸起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挂车车厢厢底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总成还包括若干货物固定环,各所述货物固定环均分别设置于所述延伸凸起和各所述搭接板上并与所述延伸凸起和所述搭接板转动连接,用于对货物进行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挂车车厢厢底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总成还包括若干边缘加强板,各所述边缘加强板的一侧与所述支撑板组固定连接,各所述边缘加强板的另一侧与所述延伸凸起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挂车车厢厢底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总成包括前箱板和两个侧箱板,两个所述侧箱板相对设置于所述底板总成的两侧,所述前箱板位于两个所述侧箱板之间,所述前箱板的两端与两个所述侧箱板的端部对接,所述前箱板和两个所述侧箱板的对接处设置有折形连接件,所述折形连接件的两侧与所述前箱板和所述侧箱板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挂车车厢厢底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箱板包括内固定板和外加强筋板,所述内固定板的下端固定于所述底板总成上,所述外加强筋板固定于所述内固定板的外侧面上,所述外加强筋板的下端延伸出所述内固定板并与所述底板总成固定连接,所述内固定板的上端设置有围合部,所述围合部围合于所述外加强筋板的上端并与所述外加强筋板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挂车车厢厢底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侧箱板包括侧板架、轮罩和轮眉,所述侧板架固定于所述底板总成的边缘,所述侧板架上设置有用于容纳滚轮的滚轮容纳槽,所述轮罩和所述轮眉分别位于所述滚轮容纳槽的两侧并分别固定于所述侧板架的内侧面和所述侧板架的外侧面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挂车车厢厢底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轮罩的表面固定有若干侧板固定环,所述侧板固定环用于固定绑带和货物。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挂车车厢厢底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架包括内侧板、外侧加强板和加强框,所述内侧板的下端固定于所述底板总成上,所述外侧加强板固定于所述内侧板的外侧面上,所述加强框固定于所述内侧板和所述外侧加强板之间并围合于所述滚轮容纳槽的周侧。
10.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挂车车厢厢底总成,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搭接板均设置有若干间隔设置的摩擦凸条。
CN202222251458.7U 2022-08-25 2022-08-25 挂车车厢厢底总成 Active CN21802186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251458.7U CN218021865U (zh) 2022-08-25 2022-08-25 挂车车厢厢底总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251458.7U CN218021865U (zh) 2022-08-25 2022-08-25 挂车车厢厢底总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021865U true CN218021865U (zh) 2022-12-13

Family

ID=843506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251458.7U Active CN218021865U (zh) 2022-08-25 2022-08-25 挂车车厢厢底总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02186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808250C (en) Vehicle tray
US8066135B2 (en) Transport device and method for transporting fluid
US6312040B1 (en) Cargo carrying vehicle
US6000745A (en) Pickup truck bed cover
US3853239A (en) Cargo container having adjustable shelves
GB2157246A (en) Retractable cover assembly for a load carrying vehicle
CN218021865U (zh) 挂车车厢厢底总成
US4542911A (en) Folding cap for pick-up truck
CN217864397U (zh) 通用挂车车厢
US20040100124A1 (en) Trailer particularly suited to hauling crushed and flattened vehicles
US3151908A (en) Deck cover
US2665165A (en) Removable combination canopy frame and seat unit for motor vehicles
EP1877279B1 (en) Roof box for fastening at a roof rack of a vehicle
US5620124A (en) Attachment method of load bag in pickup truck
KR101672976B1 (ko) 착탈식 트레일러 복포장치
US20160288734A1 (en) Automotive vehicle interior protective device for the transportation of garbage or any similar products
US20050264034A1 (en) Inflatable air spoiler
GB2327450A (en) Improvements in tensioning systems for container body covers
CA2636445A1 (en) Retractable monorail tarpaulin system
WO2009093893A1 (en) Transport container, method for stacking containers, and kit of containers and roofs
EP0273740A2 (en) Retractable cover arrangement for vehicle platforms
CZ20012633A3 (cs) Nástavba vozidla nebo vyměnitelný kontejner pro uľitková vozidla
JPH0610021B2 (ja) コンテナー用内装バッグ
US9834156B2 (en) Apparatus for collection of debris escaping around a vehicle tailgate
CN213138497U (zh) 一种侧翻自卸半挂车用方形液压油箱可拆式侧装支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