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992413U - 一种用于更换活套车上扭力簧的工装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更换活套车上扭力簧的工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992413U
CN217992413U CN202222354141.6U CN202222354141U CN217992413U CN 217992413 U CN217992413 U CN 217992413U CN 202222354141 U CN202222354141 U CN 202222354141U CN 217992413 U CN217992413 U CN 2179924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rsion spring
arm
mounting frame
lifting
rotatably connec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354141.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玥
范自强
卫明明
王宗鹏
李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CC Baosteel Technology Servic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CC Baosteel Technology Servic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CC Baosteel Technology Servic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MCC Baosteel Technology Servic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354141.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99241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9924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99241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ehicle Cleaning, Maintenance, Repair, Refitting, And Outrigg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活套车检修技术领域的一种用于更换活套车上扭力簧的工装,包括:移动底座;底端与移动底座连接的支撑立柱;与支撑立柱顶端固定连接的定安装架;上下平行设置并与定安装架转动连接的升降主臂;与升降主臂转动连接的动安装架;一端与支撑立柱铰接,另一端与升降主臂转动连接并驱动动安装架升降的伸缩缸;与动安装架转动连接并能够在水平面内转动的旋转副臂;与旋转副臂转动连接并用于承载扭力簧的承载治具。本实用新型的工装降低了劳动强度,缩短了施工工期,提高了扭力簧的更换效率,并提高了施工安全性。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更换活套车上扭力簧的工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活套车检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扭力簧更换工装。
背景技术
活套车应用于冷轧生产工艺中,主要作用是存储或释放带钢,以保证轧机能连续稳定地进行加工作业。
如图6所示,活套车300整车处于地面以下,并能够沿平移轨道400往复移动,而扭力簧200是活套车300上用于储存钢带的主要零部件,并通过连接螺栓固定安装在活套车300的横梁上。在更换扭力簧时,由于单个扭力簧的重量在400kg~500kg之间,且活套车位于地面以下,无法使用行车吊装扭力簧,只能使用手拉葫芦对扭力簧进行吊装倒运。
但在实际生产活动中,由于活套内无固定的吊装点,且扭力簧也无固定支撑点,使用手拉葫芦对扭力簧进行倒运和安装的过程中,存在歪拉斜吊的问题,并导致施工人员劳动强度高,施工费时费力,效率低下,并且在施工过程中还需要多位施工人员进入活套车内,容易产生挤压以及碰撞伤害。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更换活套车上扭力簧的工装,以解决现有扭力簧更换方法存在的更换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更换活套车上扭力簧的工装,所述工装包括:
移动底座;
支撑立柱,所述支撑立柱的底端与移动底座连接;
定安装架,所述定安装架与支撑立柱固定连接;
升降主臂,所述升降主臂的数量至少为两个并上下平行设置,且所述升降主臂与定安装架转动连接;
动安装架,所述动安装架与升降主臂转动连接;
伸缩缸,所述伸缩缸的一端与支撑立柱铰接,另一端与所述升降主臂转动连接,以通过所述伸缩缸的伸缩驱动动安装架升降;
旋转副臂,所述旋转副臂的一端与动安装架转动连接,且所述旋转副臂能够在水平面内转动;
承载治具,所述承载治具与旋转副臂的另一端转动连接,用于承载扭力簧。
优选的,所述承载治具包括水平承载板、径向支撑板、纵向连接板和耳板,所述径向支撑板固定连接于水平承载板长度方向的两端,所述纵向连接板与水平承载板宽度方向的一端固定连接;两个所述耳板固定连接于纵向连接板上并与旋转副臂的一端转动来连接,以使所述承载治具能够在水平面内转动。
优选的,所述径向支撑板顶部设有V型支撑槽,以使所述径向支撑板能够对扭力簧进行径向限位。
优选的,所述移动底座包括车体、驱动轮和转向轮,所述驱动轮设置在车体后端,用于驱动移动底座移动,所述转向轮设置在车体的前端,用于控制移动底座的移动方向。
优选的,所述移动底座顶部安装有回转轴承,所述支撑立柱的底端与回转轴承固定连接,以使所述升降主臂能够在水平面内转动。
优选的,所述定安装架为开口向上的U型架,所述U型架与支撑立柱的顶端固定连接,且两个所述升降主臂一上一下平行设置在U型架内,并通过转动轴与U型架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动安装架为开口向下的U型架,且两个所述升降主臂一上一下平行设置在U型架内,并通过转动轴与U型架转动连接;所述动安装架的顶端通过轴承与旋转副臂的一端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伸缩缸包括液压缸;且所述支撑立柱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安装板,所述液压缸的缸体端通过销轴与安装板铰接,活塞端通过转动轴与升降主臂转动连接。
优选的,位于上方所述升降主臂的中部与定安装架转动连接,且所述升降主臂远离动安装架的一端设有配重块。
优选的,位于上方所述升降主臂的中部设有吊耳。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采用辅助支撑的方式。在支撑立柱的底端连接有移动底座,可通过移动底座的移动,实现工装沿平移轨道方向的往复移动,进而改变工装和活套车的相对位置;支撑立柱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定安装架,定安装架与两个上下平行设置的升降主臂转动连接,且两个升降主臂的端部与动安装架转动连接,并构成平行四边形机构,使得动安装架始终保持竖直状态;在升降主臂和支撑立柱之间铰接有伸缩缸,可通过伸缩缸的伸长和缩短驱动升降主臂在竖直面内转动,进而实现动安装架的升降;动安装架的顶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旋转副臂,且旋转副臂的端部与承载治具传动连接,由于动安装架始终保持竖直状态,使得旋转副臂能够在水平面内的转动,进而改变工装的尺寸大小,以方便工装的移动,以及调节承载治具与活套车的距离,进而将扭力簧移动至安装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工装降低了劳动强度,缩短了施工工期,提高了扭力簧的更换效率,并提高了施工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更换活套车上扭力簧的工装的展开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更换活套车上扭力簧的工装的折叠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更换活套车上扭力簧的工装的侧视图;
图4为承载治具的立体示意图;
图5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更换活套车上扭力簧的工装的使用状态图;
图6为活套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说明:
100、工装;
110、移动底座;
111、车体;112、驱动轮;113、转向轮;114、回转轴承;
120、支撑立柱;
121、安装板;
130、定安装架;
140、升降主臂;
141、转动轴;142、吊耳;
150、动安装架;
160、伸缩缸;
170、旋转副臂;
180、承载治具;
181、水平承载板;182、径向支撑板;183、纵向连接板;184、耳板;185、V型支撑槽;
190、配重块;
200、扭力簧;
300、活套车;
400、平移轨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这些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实施例,如图1-图5所示,一种用于更换活套车上扭力簧的工装,该工装100包括:
移动底座110,该移动底座110能够沿平移轨道400的延伸方向往复移动。
支撑立柱120,该支撑立柱120的底端与移动底座110连接。
定安装架130,该定安装架130与支撑立柱120的顶端固定连接。
升降主臂140,该升降主臂140的数量至少为两个,并上下平行设置;同时,每个升降主臂140分别与定安装架130转动连接,以使所有的升降主臂140能够绕定安装架130在竖直面内转动。
动安装架150,该动安装架150与每个升降主臂140的一端均转动连接,使得定安装架130、升降主臂140和动安装架150形成平行四边形传动机构。
伸缩缸160,该伸缩缸160的一端与支撑立柱120铰接,另一端与升降主臂140铰接,以通过伸缩缸160的伸缩驱动动安装架150升降。
旋转副臂170,该旋转副臂170的一端与动安装架150转动连接,且旋转副臂170能够在水平面内转动。
承载治具180,该承载治具180与旋转副臂170的另一端转动连接,用于承载或支撑扭力簧200。
本申请采用辅助支撑的方式。在支撑立柱120的底端连接有移动底座110,可通过移动底座110的移动,实现工装100在平移轨道400延伸方向上的往复移动,进而改变工装100和活套车300的相对位置,实现扭力簧200在车间内的移动;支撑立柱120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定安装架130,该定安装架130与两个上下平行设置的升降主臂140转动连接,且两个升降主臂140的端部与动安装架150转动,并构成平行四边形传动机构,通过平行四边形传动机构的平稳传动,可使得动安装架150始终保持竖直状态;在升降主臂140和支撑立柱120之间铰接有伸缩缸160,可通过伸缩缸160的伸长和缩短驱动升降主臂140在竖直面内转动,进而实现动安装架150的升降;在动安装架150的顶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旋转副臂170,由于平行四边形传动机构的存在,当伸缩缸160驱动升降主臂140上升或下降时,动安装架150始终保持竖直状态,进而使得旋转副臂170能够在水平面内的转动,从而改变工装100的尺寸大小,以方便工装100的移动;旋转副臂170的端部与承载治具180转动连接,可通过旋转副臂170的转动,调节承载治具180与活套车300的距离,配合承载治具180的转动,可以及时调整承载治具180的姿态,便于使承载治具180移动到扭力簧200正下方,同时也便于将扭力簧200移动至安装位置。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图4所示,该承载治具180包括水平承载板181、径向支撑板182、纵向连接板183和耳板184;其中,径向支撑板182和耳板184的数量均为两个,且两个径向支撑板182一一对应固定连接于水平承载板181长度方向的两端,用于对扭力簧200的两端进行径向支撑,并同时限制扭力簧200的轴向移动。纵向连接板183与水平承载板181宽度方向的一端固定连接,也可以与径向支撑板182固定连接;两个耳板184一上一下固定连接于纵向连接板183上,并且在旋转副臂170端部的上下两侧固定连接有转动轴,该转动轴一一对应穿设于两个耳板184的内孔中,实现旋转副臂170端部与承载治具180的转动连接,以使承载治具180能够在水平面内转动,进而便于调整承载治具180的姿态,也就是使承载治具180与扭力簧200正对。
如此设置,是因为:活套车300上没有扭力簧200的支撑点(竖直方向上),扭力簧200是通过多个水平设置的连接螺栓固定连接在活套车300的横梁上,所以在拆卸和安装扭力簧200时,需要在竖直方向上对扭力簧200进行支撑。在本实施例中,是通过移动底座110在平移轨道400延伸方向上的移动调节承载治具180与扭力簧200安装位置的纵向距离(图中双箭头方向),通过旋转副臂170在水平面内的转动调节承载治具180与扭力簧200安装位置的横向距离(图中单箭头方向),由于旋转副臂170的转动,会改变承载治具180的朝向,所以将承载治具180与旋转副臂170的端部转动连接,可通过承载治具180与旋转副臂170的相对转动,及时调整承载治具180的朝向,以便于将承载治具180移动至扭力簧200安装位置,并通过升降主臂140的升降,使承载治具180的两个径向支撑板182对安装位置的扭力簧200的两端进行支撑。
优选的,如图4所示,在径向支撑板182顶部设有V型支撑槽185,以使径向支撑板182能够对扭力簧200进行轴向限位,同时也实现径向支撑板182对扭力簧200的径向限位。
如此设置,在两个径向支撑板182上设置V型支撑槽185,不仅可以对扭力簧200进行径向支撑,还可以对扭力簧200进行轴向限位,同时还能实现对扭力簧200的径向限位,以防止扭力簧200径向移动,从而提高扭力簧200吊装过程中的安全性。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如图3、图5所示,移动底座110在平移轨道400延伸方向(图中双箭头方向)的往复移动可采用任何一种已知移动方式,比如在移动底座110的下方铺设与平移轨道400平行的移动轨道,并使移动底座110滑动连接在移动轨道上。
下面详细介绍一种移动底座的移动方式,如图3所示,该移动底座110包括车体111、驱动轮112和转向轮113;其中,两个驱动轮112一左一右设置在车体111后端的两侧,该驱动轮112与电动机传动连接,用于驱动移动底座110移动。两个转向轮113一左一右设置在车体111前端的两侧,并可控制的在水平面内转动,用于控制移动底座110的移动方向。
如此设置,是因为:将工装100移动到活套车300一侧后,需要通过工装100沿平移轨道400延伸方向的移动,驱动承载治具180靠近扭力簧200的安装位置;而处于折叠状态的工装100,则需要沿其它方向移动至指定位置装卸扭力簧200。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车体111的底部设置驱动轮112和转向轮113,可通过控制驱动轮112的转动,单独控制工装100的移动,也可通过控制转向轮113的转向,控制工装100的移动方向。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在移动底座110顶部的中部安装有回转轴承114,且支撑立柱120的底端与回转轴承114固定连接,以使升降主臂140能够在水平面内转动。
如此设置,是因为:扭力簧200安装在活套车300的中部,处于折叠状态的工装100移动到活套车300的一侧后,可通过支撑立柱120的转动,调节旋转副臂170与活套车300的纵向距离,便于将承载治具180移动至扭力簧200的安装位置。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图2所示,该定安装架130为开口向上的U型架,该U型架的底端与支撑立柱120的顶端固定连接,两个升降主臂140一上一下平行设置在U型架内,且每个升降主臂140均通过转动轴141与U型架转动连接,以使升降主臂140均可绕U型架在竖直面内转动。该动安装架150为开口向下的U型架,两个升降主臂140一上一下平行设置在U型架内,且每个升降主臂140的右端均通过转动轴141与U型架转动连接,以使两个升降主臂140、动安装架150和定安装架130构成平行四边形传动机构,用于通过升降主臂140的升降带动动安装架150升降;同时,动安装架150的顶端通过轴承与旋转副臂170的一端转动连接,以使旋转副臂170能够在水平面内转动。
如此设置,是因为:在旋转副臂170移动过程中,承载治具180会跟随旋转副臂170一起移动,为了使承载治具180准确移动至扭力簧200的安装位置,需要使旋转副臂170始终在水平面内转动;但承载治具180的上升和下降是通过升降主臂140在竖直面内的转动实现的,而升降主臂140的升降会引起旋转副臂170同步在竖直面内转动,并导致承载治具180姿态倾斜,使得扭力簧200受力不平衡。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两条上下平行设置的升降主臂140,并将两条升降主臂140的一端与开口向上的U型架通过转动轴141转动连接,同时将两条升降主臂140的另一端与开口向下的U型架通过转动轴141转动连接,可以使两个升降主臂140、动安装架150和定安装架130构成平行四边形传动机构(四个转动轴141的轴线位于平行四边形的四个顶点上),由于定安装架130是固定连接在支撑立柱120的顶端的,所以在平行四边形传动机构的传动作用下,可以使动安装架150与定安装架130始终处于平行状态,也就是使动安装架150始终处于竖直状态,如此在升降主臂140升降过程中,可以使旋转副臂170能够在水平面内转动。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图2所示,伸缩缸160可以是任意一种能够伸长和缩短的伸缩机构,比如液压缸;在支撑立柱120的中部固定连接有一安装板121,该安装板121上安装有铰接座,且液压缸的缸体端通过销轴与安装板121上的铰接座铰接,液压缸的活塞端通过转动轴141与升降主臂140转动连接。
如此设置,是因为:液压缸的伸长或缩短容易控制,进而便于调节升降主臂140的上升或下降。
具体的,位于上方的升降主臂140远离动安装架150的一端沿长度方向延伸,并与液压缸的活塞杆端转动连接。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图2所示,位于上方的升降主臂140的中部与定安装架130转动连接,且升降主臂140远离动安装架150的一端设有配重块190。
如此设置,是因为:扭力簧200的重量在400kg~500kg之间,由于扭力簧200重量较大,使得工装100重心变化较大,容易发生侧翻。在本实施例中,在升降主臂140远离动安装架150的一端连接配重块190后,可以平衡扭力簧200的部分重力作用,以防止工装100侧翻事故的发生。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图2所示,位于上方升降主臂140的中部设有吊耳142。
如此设置,是因为:在升降主臂140上设置吊耳142,可通过行车和钢丝绳将工装100吊运至不同的活套内,用于车间不同活套内活套车300上扭力簧200的更换作业。
本实用新型的工装的使用过程如下:
扭力簧200的拆卸步骤如下:
S11:采用遥控的方式,先通过控制移动底座110的移动,将处于折叠状态的工装100沿平移轨道400延伸方向移动至活套车300一侧;再通过手动方式,控制旋转副臂170转动,用于将旋转副臂170展开,从而使更换工装100由折叠状态转换为展开状态。
S12:先通过液压缸的伸缩控制升降主臂140下降,直至承载治具180下降至扭力簧200的下方,然后遥控控制移动底座110的移动,以驱动承载治具180移动到扭力簧200的正下方,最后再通过液压缸控制升降主臂140上升,从而使承载治具180在竖直方向上对扭力簧200进行支撑。
其中,还可以通过控制旋转副臂170的转动调整承载治具180与扭力簧200的横向相对位置,也可以通过承载治具180与旋转副臂170的相对转动,调整承载治具180的姿态,以使承载治具180与扭力簧200正对。
S13:解除扭力簧200与活套车300的连接,也就是拆卸扭力簧200与活套车300的横梁之间的连接螺栓。
S14:扭力簧200拆卸完毕后,先通过遥控控制移动底座110的移动,使扭力簧200远离活套车300;然后通过控制旋转副臂170的转动,将承载有扭力簧200的工装100由展开状态转换为折叠状态。
S15:采用遥控的方式,通过控制移动底座110的移动将扭力簧200移动至指定位置。
扭力簧200的安装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21:采用遥控的方式,先通过控制移动底座110的移动,将承载有扭力簧200的工装100移动至活套车300一侧;然后通过手动方式,控制旋转副臂170转动,用于将旋转副臂170展开,从而将更换工装由折叠状态转换为展开状态。
S22:先通过液压缸的伸缩控制升降主臂140的升降,使承载治具180带动扭力簧200移动至与安装位置等高位置,再通过旋转副臂170的转动,使承载治具180带动扭力簧200横向移动至与安装位置相对位置,最后通过控制移动底座110的移动,使承载治具180带动扭力簧200沿平移轨道移延伸方向纵向移动到安装位置。
S23:将扭力簧200与活套车300连接,也就是通过连接螺栓将扭力簧200固定连接到活套车300的横梁上。
S24:先通过液压缸的伸缩控制升降主臂140的升降,以使承载治具180下降并与扭力簧200分离;再通过控制旋转副臂170的转动,将工装100由展开状态转换为折叠状态。
S25:通过遥控的方式,控制移动底座110的移动,实现工装100的移位。
需要说明的是,支撑立柱120的转动、旋转副臂170的转动和承载治具180的转动均为人工转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1)、解放劳动力和降低工作强度
以往的施工工法,需要5~6名工人连续作业2~3天的时间才能完成所有活套车上扭力簧的更换,但使用本申请中的工装,只需要1~2名工人即可完成扭力簧的更换,极大的减少了施工人员劳动强度,从而解放生产力。
(2)、提升施工安全性和劳动效率
使用本申请的工装,不仅可以缩短施工人员在活套内的作业时长,减少了可能产生的挤压伤害的风险,提升了施工安全性,还极大的减少了施工时间,提升了生产劳动效率;同时新吊装方法也可以避免以往扭力簧更换过程中,对硅钢带造成的损坏,新工装的使用,也可以提高了区域化设备检修业务的综合实力。
(3)、经济效益好
使用本申请中的工装代替人力配合倒链更换扭力簧的施工方法,可大幅降低劳动强度,每次降低人工成本12000-18000元/次,安全性也大幅提高,作业效率提高了2~3倍。
(4)、安全效益好
使用本申请中的工装,可以降低员工劳动强度,缩短作业时间,提高作业劳动效率,降低了作业位置空间狭小、多人进行体力劳动所带来的安全风险。
(5)、推广效益好
本申请中的工装可以反复使用,且使用寿命长,可为企业长期创效;同时该工装可以在其他检修队的检修中进行应用推广。
(6)社会效益好
本申请中的工装改变了原有的纯人力作业的施工方式,极大的降低了施工中存在的安全风险,对保障施工中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有着重要意义;一旦推广应用,可大大降低了社会上从事此类工作的员工的劳动强度。同时,该工装使得每次检修的时间缩短,为轧钢车间的生产运行赢取了更多的时间,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益。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用于更换活套车上扭力簧的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工装(100)包括:
移动底座(110);
支撑立柱(120),所述支撑立柱(120)的底端与移动底座(110)连接;
定安装架(130),所述定安装架(130)与支撑立柱(120)固定连接;
升降主臂(140),所述升降主臂(140)的数量至少为两个并上下平行设置,且所述升降主臂(140)与定安装架(130)转动连接;
动安装架(150),所述动安装架(150)与升降主臂(140)转动连接;
伸缩缸(160),所述伸缩缸(160)的一端与支撑立柱(120)铰接,另一端与所述升降主臂(140)转动连接,以通过所述伸缩缸(160)的伸缩驱动动安装架(150)升降;
旋转副臂(170),所述旋转副臂(170)的一端与动安装架(150)转动连接,且所述旋转副臂(170)能够在水平面内转动;
承载治具(180),所述承载治具(180)与旋转副臂(170)的另一端转动连接,用于承载扭力簧(2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更换活套车上扭力簧的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治具(180)包括水平承载板(181)、径向支撑板(182)、纵向连接板(183)和耳板(184),所述径向支撑板(182)固定连接于水平承载板(181)长度方向的两端,所述纵向连接板(183)与水平承载板(181)宽度方向的一端固定连接;两个所述耳板(184)固定连接于纵向连接板(183)上并与旋转副臂(170)的一端转动来连接,以使所述承载治具(180)能够在水平面内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更换活套车上扭力簧的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径向支撑板(182)顶部设有V型支撑槽(185),以使所述径向支撑板(182)能够对扭力簧(200)进行径向限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更换活套车上扭力簧的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底座(110)包括车体(111)、驱动轮(112)和转向轮(113),所述驱动轮(112)设置在车体(111)后端,用于驱动移动底座(110)移动,所述转向轮(113)设置在车体(111)的前端,用于控制移动底座(110)的移动方向。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更换活套车上扭力簧的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底座(110)顶部安装有回转轴承(114),所述支撑立柱(120)的底端与回转轴承(114)固定连接,以使所述升降主臂(140)能够在水平面内转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更换活套车上扭力簧的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安装架(130)为开口向上的U型架,所述U型架与支撑立柱(120)的顶端固定连接,且两个所述升降主臂(140)一上一下平行设置在U型架内,并通过转动轴(141)与U型架转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更换活套车上扭力簧的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安装架(150)为开口向下的U型架,且两个所述升降主臂(140)一上一下平行设置在U型架内,并通过转动轴(141)与U型架转动连接;所述动安装架(150)的顶端通过轴承与旋转副臂(170)的一端转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更换活套车上扭力簧的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缸(160)包括液压缸;且所述支撑立柱(120)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安装板(121),所述液压缸的缸体端通过销轴与安装板(121)铰接,活塞端通过转动轴(141)与升降主臂(140)转动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更换活套车上扭力簧的工装,其特征在于,位于上方所述升降主臂(140)的中部与定安装架(130)转动连接,且所述升降主臂(140)远离动安装架(150)的一端设有配重块(190)。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更换活套车上扭力簧的工装,其特征在于,位于上方所述升降主臂(140)的中部设有吊耳(142)。
CN202222354141.6U 2022-09-05 2022-09-05 一种用于更换活套车上扭力簧的工装 Active CN21799241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354141.6U CN217992413U (zh) 2022-09-05 2022-09-05 一种用于更换活套车上扭力簧的工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354141.6U CN217992413U (zh) 2022-09-05 2022-09-05 一种用于更换活套车上扭力簧的工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992413U true CN217992413U (zh) 2022-12-09

Family

ID=842894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354141.6U Active CN217992413U (zh) 2022-09-05 2022-09-05 一种用于更换活套车上扭力簧的工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99241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955049B (zh) 一种可用于大型装配的立式调姿***
CN202451081U (zh) 二层台钻杆自动排放装置
CN107916897B (zh) 一种多功能架拱凿岩台车的工作机构
CN214570567U (zh) 一种大型筒体起竖装置
CN217992413U (zh) 一种用于更换活套车上扭力簧的工装
CN212740608U (zh) 一种用于更换千斤的升降车
CN219489326U (zh) 一种工程车辆驾驶室通用举升机
CN116239016B (zh) 重型油缸吊装翻转工装及方法
CN212269387U (zh) 一种可低置运转的接触网腕臂安装助力臂作业车组
CN212503883U (zh) 一种可低置运转的接触网腕臂安装智能臂作业车组
CN109403892B (zh) 一种钻机钻杆快速拆装工艺
CN210710455U (zh) 一种起吊维修装置及风力发电机
CN211644414U (zh) 一种机电工程用吊装设备
CN112520632A (zh) 大型压载模块对接装置
CN212503885U (zh) 一种接触网高空作业车
CN114715022B (zh) 一种伸缩转运托架装置及运梁车
CN111924761A (zh) 一种可低置运转的接触网腕臂安装助力臂作业车组及作业方法
CN218557137U (zh) 井下绕道机械抓手
CN214392954U (zh) 一种焊接伸缩臂
CN219492310U (zh) 一种拱、锚、喷一体化作业台车
CN220745186U (zh) 一种重型阀门拆装运输设备
CN113216400B (zh) 一种自动升降平移式作业站
CN212503884U (zh) 一种腕臂安装专用高空作业平台
CN218206693U (zh) 凿钻立拱一体化台车
CN111924760A (zh) 一种接触网高空作业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