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792566U - 一种加热组件装配结构及热式饮水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加热组件装配结构及热式饮水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792566U
CN217792566U CN202221403305.3U CN202221403305U CN217792566U CN 217792566 U CN217792566 U CN 217792566U CN 202221403305 U CN202221403305 U CN 202221403305U CN 217792566 U CN217792566 U CN 21779256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ube
heating
abutting portion
mounting bracket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403305.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一峰
刘贤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ar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Foshan Bear Kitchen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Bear Kitchen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Bear Kitchen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Bear Kitchen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403305.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79256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79256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79256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stantaneous Water Boilers, Portable Hot-Water Supply Apparatuses, And Control Of Portable Hot-Water Supply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加热组件装配结构及热式饮水机,包括出水管、进水管、发热管和壳体,所述出水管的外侧壁设有第一限位凸起,所述进水管的外侧壁设有第二限位凸起,所述出水管和所述进水管分别用于插设于所述发热管的相对两端,且所述第一限位凸起和所述第二限位凸起分别抵持于所述发热管的相对两端,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所述第一外壳和所述第二外壳用于组合套设于所述发热管外,所述出水管和所述进水管分别自所述壳体的相对两端伸出,且所述第一限位凸起抵持于所述壳体的内顶壁,所述第二限位凸起抵持于所述壳体的内底壁。因此,加热组件装配结构不需要使用连接件就可以装配完成,并将发热管固定牢固,结构简单,装配成本低。

Description

一种加热组件装配结构及热式饮水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加热组件装配结构及热式饮水机。
背景技术
目前,饮水机是将桶装纯净水升温或降温并方便人们饮用的装置,在日常生活中饮水机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在寒冷的地方,热式饮水机已经成为了当地居民必不可少的家用电器。
但是现有的热式饮水机的加热组件结构复杂,加热组件在装配时,需要使用很多连接件,例如螺栓等,装配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如何设计一款结构简单和装配成本低的加热组件。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加热组件装配结构,包括出水管、进水管、发热管和壳体,所述出水管的外侧壁设有第一限位凸起,所述进水管的外侧壁设有第二限位凸起,所述出水管和所述进水管分别用于插设于所述发热管的相对两端,且所述第一限位凸起和所述第二限位凸起分别抵持于所述发热管的相对两端,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所述第一外壳和所述第二外壳用于组合套设于所述发热管外,所述出水管和所述进水管分别自所述壳体的相对两端伸出,且所述第一限位凸起抵持于所述壳体的内顶壁,所述第二限位凸起抵持于所述壳体的内底壁。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以发热管竖向放置为例,出水管插设于发热管的上端,进水管插设于发热管的下端,第一限位凸起和第二限位凸起可以夹持发热管,使发热管在竖直方向固定,进水管和出水管均插设于发热管内,可以限制发热管的横向移动,即当出水管和进水管插设于发热管的相对两端时,出水管和进水管可以固定发热管;同时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可以组合套设于发热管外,并且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可以连接组合成壳体,出水管从壳体的上端伸,进水管从壳体的下端伸出,即壳体可以限制出水管和进水管的横向移动,将出水管和进水管横向固定,并且第一限位凸起可以抵持于壳体的内顶壁,第二限位凸起可以抵持于壳体的内底壁,即壳体可以限制第一限位凸起和第二限位凸起的竖向移动,将第一限位凸起和第二限位凸起在竖直方向上固定,从而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组合套设于发热管时,可以将出水管和进水管固定,进而可以将发热管固定,因此,上述加热组件装配结构不需要使用螺栓等连接件就可以装配完成,并且可以将发热管固定牢固,结构简单,装配成本低。
优选地,所述加热组件装配结构还包括第一缓冲圈和第二缓冲圈,所述第一缓冲圈套设于所述出水管外,且所述第一缓冲圈夹设于所述发热管的一端面与所述第一限位凸起之间,所述第二缓冲圈套设于所述进水管外,且所述第二缓冲圈夹设于所述发热管的另一端面与所述第二限位凸起之间。
优选地,所述第一缓冲圈和所述第二缓冲圈分别设有第一密封环和第二密封环,且所述第一密封环延伸至所述发热管的内侧壁与所述出水管的外侧壁之间,所述第二密封环延伸至所述发热管的内侧壁与所述进水管的外侧壁之间。
优选地,所述加热组件装配结构还包括中心管、第一安装支架和第二安装支架,所述中心管用于安装于所述发热管内,所述第一安装支架用于插设于所述中心管的一端,且所述第一安装支架抵持于所述发热管的内侧壁,以及所述第一安装支架抵持于所述出水管插设于所述发热管内的一端,所述第二安装支架用于插设于所述中心管的另一端,且所述第二安装支架抵持于所述发热管的内侧壁,以及所述第二安装支架抵持于所述进水管插设于所述发热管内的一端。
优选地,所述第一安装支架包括互相连接的第一圆筒部和第一抵持部,所述第一圆筒部用于插设于所述中心管的一端,所述第一抵持部位于所述中心管外,且所述第一抵持部分别抵持于所述出水管的一端和所述发热管的内侧壁。
优选地,所述第一抵持部设有多个第一横向凸起,多个所述第一横向凸起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一抵持部的四周,且所述第一横向凸起抵持于所述发热管的内侧壁,所述出水管靠近所述第一抵持部的一端间隔设有多个第一竖向凸起,所述第一竖向凸起抵持于所述第一抵持部。
优选地,所述第二安装支架包括互相连接的第二圆筒部和第二抵持部,所述第二圆筒部用于插设于所述中心管的另一端,所述第二抵持部位于所述中心管外,且所述第二抵持部分别抵持于所述进水管的一端和所述发热管的内侧壁。
优选地,所述第二抵持部设有多个第二横向凸起,多个所述第二横向凸起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二抵持部的四周,且所述第二横向凸起抵持于所述发热管的内侧壁,所述进水管靠近所述第二抵持部的一端间隔设有多个第二竖向凸起,所述第二竖向凸起抵持于所述第二抵持部。
优选地,所述第一外壳设有卡扣,所述第二外壳设有卡槽,所述卡扣卡接于所述卡槽内。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热式饮水机,包括饮水机本体和如上所述的加热组件装配结构,所述加热组件装配结构安装于所述饮水机本体内。
本实用新型一种热式饮水机与一种加热组件装配结构的有益效果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加热组件装配结构的截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加热组件装配结构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加热组件装配结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加热组件装配结构的零件拆分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出水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水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安装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安装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出水管;101、第一限位凸起;102、第一出水管;103、第二出水管;104、第一竖向凸起;2、进水管;21、第二限位凸起;22、第一进水管;23、第二进水管;24、第二竖向凸起;3、发热管;4、壳体;41、第一外壳;42、第二外壳;43、卡扣;44、卡槽;5、第一缓冲圈;51、第一密封环;6、第二缓冲圈;61、第二密封环;7、中心管;8、第一安装支架;81、第一圆筒部;82、第一抵持部;83、第一横向凸起;9、第二安装支架;91、第二圆筒部;92、第二抵持部;93、第二横向凸起;10、温度传感器;11、密封圈;12、复位温控器;13、中心管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参见图1至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加热组件装配结构,包括出水管1、进水管2、发热管3和壳体4,所述出水管1的外侧壁设有第一限位凸起101,所述进水管2的外侧壁设有第二限位凸起21,所述出水管1和所述进水管2分别用于插设于所述发热管3的相对两端,且所述第一限位凸起101和所述第二限位凸起21分别抵持于所述发热管3的相对两端,所述壳体4包括第一外壳41和第二外壳42,所述第一外壳41和所述第二外壳42用于组合套设于所述发热管3外,所述出水管1和所述进水管2分别自所述壳体4的相对两端伸出,且所述第一限位凸起101抵持于所述壳体4的内顶壁,所述第二限位凸起21抵持于所述壳体4的内底壁。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出水管1可以包括第一出水管102和第二出水管103,第二出水管103可以垂直插设于第一出水管102,并且第二出水管103与第一出水管102连通。发热管3可以为竖直管,第一出水管102可以与发热管3的一端连通,并且第一出水管102部分插设于发热管3内。优选地,第一出水管102的外径等于发热管3的内径,即当第一出水管102部分插设于发热管3内时,第一出水管102的外侧壁与发热管3的内侧壁接触。
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凸起101可以优选为圆环形凸起,第一限位凸起101可以垂直设置于第一出水管102的侧壁。当第一出水管102部分插设于发热管3内时,第一限位凸起101位于发热管3外,并且第一限位凸起101抵持于发热管3的一端。
本实施例中,进水管2可以包括第一进水管22和第二进水管23,第二进水管23可以垂直插设于第一进水管22,并且第二进水管23可以与第一进水管22连通。第一进水管22可以与发热管3的另一端连通,并且第一进水管22部分插设于发热管3内。优选地,第一进水管22的外径等于发热管3的内径,即当第一进水管22部分插设于发热管3内时,第一进水管22的外侧壁与发热管3的内侧壁接触。
本实施例中,第二限位凸起21也可以优先为圆环形凸起,第二限位凸起21可以垂直设置于第一进水管22的侧壁。当第一进水管22部分插设于发热管3内时,第二限位凸起21位于发热管3外,并且第二限位凸起21抵持于发热管3的另一端,即第一限位凸起101和第二限位凸起21可以在竖直方向上夹持发热管3限制发热管3的竖向移动。
壳体4的外轮廓形状可以是圆柱体的形状,并且壳体4的相对两端可以分别设有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第一安装孔可以供第一出水管102穿设,第二安装孔可以供第一进水管22穿设。本实施例中,第一安装孔的中轴线和第二安装孔的中轴线可以重合,进一步优先地,第一安装孔的中轴线、第二安装孔的中轴线以及壳体4的中轴线均可以重合。第一外壳41的横截面形状和第二外壳42的横截面形状可以相同,并且都是半圆形。第一外壳41的相对两端可以分别设有第一弧形凹槽和第二弧形凹槽,第二外壳42的相对两端同样可以分别设有第一弧形凹槽和第二弧形凹槽,当第一外壳41和第二外壳42组合形成壳体4时,第一外壳41上的第一弧形凹槽和第二外壳42上的第一弧形凹槽可以组合形成第一安装孔,第一外壳41上的第二弧形凹槽和第二外壳42上的第二弧形凹槽可以组合形成第二安装孔。
当第一外壳41和第二外壳42组合套设于发热管3外时,第一外壳41上的第一弧形凹槽和第二外壳42上的第一弧形凹槽可以组合成第一安装孔,第一安装孔供第一出水管102穿设,第一外壳41上的第二弧形凹槽和第二外壳42上的第二弧形凹槽可以组合成第二安装孔,第二安装孔供第一进水管22穿设,使第一出水管102和第一进水管22在横向上固定,又由于出水管1和进水管2分别插设于发热管3的相对两端,即可以横向固定发热管3。并且第一限位凸起101抵持于壳体4的内顶壁,第二限位凸起21抵持于壳体4的内底壁,即壳体4可以在竖向上限制第一限位凸起101和第二限位凸起21朝向互相远离的方向移动,加上第一限位凸起101和第二限位凸起21可以在竖直方向上夹持发热管3,即壳体4可以使第一限位凸起101和第二限位凸起21在竖向上固定发热管3,因此,上述加热组件装配结构不需要使用螺栓等连接件,就可以装配完成将发热管3固定牢固,结构简单,装配成本低。
参见图1和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热组件装配结构还包括第一缓冲圈5和第二缓冲圈6,所述第一缓冲圈5套设于所述出水管1外,且所述第一缓冲圈5夹设于所述发热管3的一端面与所述第一限位凸起101之间,所述第二缓冲圈6套设于所述进水管2外,且所述第二缓冲圈6夹设于所述发热管3的另一端面与所述第二限位凸起21之间。
具体地,第一缓冲圈5和第二缓冲圈6的结构可以相同,并且第一缓冲圈5和第二缓冲圈6均可以采用橡胶这样的有弹性的材料制得。第一缓冲圈5可以夹设于发热管3的一端面与第一限位凸起101靠近发热管3的一端面之间,第二缓冲圈6可以夹设于发热管3的另一端面与第二限位凸起21靠近发热管3的一端面之间,第一缓冲圈5和第二缓冲圈6可以在竖直方向上提供一定的变形量。当第一外壳41和第二外壳42组合套设于发热管3外时,可以将出水管1和进水管2朝相互靠近的方向挤压,可以方便组装第一外壳41和第二外壳42,以及使加热组件装配结构可以组装得更牢固。
参见图1和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缓冲圈5和所述第二缓冲圈6分别设有第一密封环51和第二密封环61,且所述第一密封环51延伸至所述发热管3的内侧壁与所述出水管1的外侧壁之间,所述第二密封环61延伸至所述发热管3的内侧壁与所述进水管2的外侧壁之间。
具体地,第一缓冲圈5靠近发热管3的一端可以凸伸有第一密封环51,第一密封环51可以延伸至发热管3内,并且套设于出水管1外,即第一密封环51可以夹设于发热管3的内侧壁和出水管1的外侧壁之间,第一密封环51可以增加出水管1与发热管3之间的密封性,可以防止水从发热管3与出水管1的连通处内泄漏至壳体4。
同样地,第二缓冲圈6靠近发热管3的一端可以凸伸有第二密封环61,第二密封环61也可以延伸至发热管3内,并且套设于进水管2外,即第二密封环61可以夹设于发热管3的内侧壁和进水管2的外侧壁之间,第二密封环61可以增加进水管2与发热管3之间的密封性,可以防止水从发热管3与进水管2的连通处泄漏至壳体4。
参见图1、图3和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热组件装配结构还包括中心管7、第一安装支架8和第二安装支架9,所述中心管7用于安装于所述发热管3内,所述第一安装支架8用于插设于所述中心管7的一端,且所述第一安装支架8抵持于所述发热管3的内侧壁,以及所述第一安装支架8抵持于所述出水管1插设于所述发热管3内的一端,所述第二安装支架9用于插设于所述中心管7的另一端,且所述第二安装支架9抵持于所述发热管3的内侧壁,以及所述第二安装支架9抵持于所述进水管2插设于所述发热管3内的一端。
具体地,中心管7可以为钢管,并且中心管7的直径小于发热管3的直径,中心管7的长度小于发热管3的长度,中心管7可以安装于发热管3的内部。
第一安装支架8可以部分插设于中心管7的一端,并且第一安装支架8的另一部分位于发热管3内。第一安装支架8位于中心管7内的部分可以与中心管7的内侧壁接触,第一安装支架8位于中心管7外的部分可以抵持于发热管3的内侧壁,使中心管7的一端在横向上可以固定于发热管3内。同时第一安装支架8可以抵持于出水管1插设于发热管3内的一端,可以限制中心管7朝向靠近出水管1的方向移动。
第二安装支架9可以部分插设于中心管7的另一端,并且第二安装支架9的另一部分可以位于发热管3内。第二安装支架9位于中心管7内的部分可以与中心管7的内壁接触,第二安装支架9位于中心管7外的部分可以抵持于发热管3的内侧壁,使中心管7的另一端在横向上可以固定于发热管3内。同时第二安装支架9可以抵持于进水管2插设于发热管3内的一端,可以限制中心管7朝向远离出水管1的方向移动,即可以将中心管7在竖向上固定于发热管3内。
因此,第一安装支架8和第二安装支架9分别插设于中心管7的两端,可以使中心管7牢牢固定于发热管3内。
优选地,可以通过设计第一安装支架8的尺寸和第二安装支架9的尺寸,使中心管7的中轴线与发热管3的中轴线重合。
参见图1、图4和图7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支架8包括互相连接的第一圆筒部81和第一抵持部82,所述第一圆筒部81用于插设于所述中心管7的一端,所述第一抵持部82位于所述中心管7外,且所述第一抵持部82分别抵持于所述出水管1的一端和所述发热管3的内侧壁。
具体地,第一安装支架8可以包括第一圆筒部81和第一抵持部82,第一圆筒部81与第一抵持部82连接。第一圆筒部81可以从中心管7的一端插设于中心管7内,并且第一圆筒部81的中轴线与中心管7的中轴线可以重合,第一圆筒部81的外侧壁与中心管7的内侧壁可以接触,即第一圆筒部81的外径可以等于中心管7的内径。第一抵持部82位于中心管7外,并且第一抵持部82位于发热管3内,以及第一抵持部82抵持于发热管3的内侧壁,使中心管7的中轴线与发热管3的中轴线重合。当出水管1插设于发热管3时,出水管1的一端抵持于第一抵持部82远离中心管7的一端,使第一抵持部82靠近中心管7的一端抵持于中心管7,可以固定中心管7的顶端。
参见图1和图4至图8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抵持部82设有多个第一横向凸起83,多个所述第一横向凸起83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一抵持部82的四周,且所述第一横向凸起83抵持于所述发热管3的内侧壁,所述出水管1靠近所述第一抵持部82的一端间隔设有多个第一竖向凸起104,所述第一竖向凸起104抵持于所述第一抵持部82。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第一抵持部82可以设有三个第一横向凸起83,其他实施例中可以设有其他数量的第一横向凸起83。第一横向凸起83可以垂直设置于第一抵持部82的侧壁,并且三个第一横向凸起83可以均匀间隔设置于第一抵持部82的四周,每相邻两个第一横向凸起83之间的夹角为120度。三个第一横向凸起83均可以抵持于发热管3的内侧壁,并且三个第一横向凸起83的长度均相等,使中心管7的中轴线与发热管3的中轴线同轴。同时,水流可以在相邻的两个第一横向凸起83之间的空隙流过,使发热管3的顶部是贯通的。
本实施例中,出水管1靠近第一抵持部82的一端可以间隔设有三个第一竖向凸起104,其他实施例中,出水管1可以设有其他数量的第一竖向凸起104。三个第一竖向凸起104可以围绕出水管1一周设置,并且三个第一竖向凸起104之间间隔的距离相等。三个第一竖向凸起104的长度均相等,三个第一竖向凸起104均可以抵持于第一抵持部82。即水流可以在相邻的两个第一竖向凸起104之间的空隙流过,使发热管3的顶部、中心管7的顶部和出水管1可以连通。
参见图1、图4和图8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安装支架9包括互相连接的第二圆筒部91和第二抵持部92,所述第二圆筒部91用于插设于所述中心管7的另一端,所述第二抵持部92位于所述中心管7外,且所述第二抵持部92分别抵持于所述进水管2的一端和所述发热管3的内侧壁。
具体地,第二安装支架9可以包括第二圆筒部91和第二抵持部92,第二圆筒部91与第二抵持部92连接。第二圆筒部91可以从中心管7的另一端插设于中心管7内,并且第二圆筒部91的外侧壁与中心管7的内侧壁可以接触,第一圆筒部81的中轴线、第二圆筒部91的中轴线和中心管7的中轴线可以重合。第二抵持部92位于中心管7外,且第二抵持部92位于第二圆筒部91远离第一安装支架8的一端,第二抵持部92也抵持于发热管3的内侧壁,进一步使中心管7的中轴线与发热管3的中轴线重合,当进水管2插设于发热管3时,进水管2的一端可以抵持于第二抵持部92远离中心管7的一端,使第二抵持部92靠近中心管7的一端抵持于中心管7。
当出水管1和进水管2插设于发热管3的相对两端时,出水管1可以抵持于第一抵持部82远离中心管7的一端,进水管2可以抵持于第二抵持部92远离中心管7的一端,使第一抵持部82和第二抵持部92可以夹持中心管7,将中心管7固定于发热管3内。
参见图1和图4至图8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抵持部92设有多个第二横向凸起93,多个所述第二横向凸起93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二抵持部92的四周,且所述第二横向凸起93抵持于所述发热管3的内侧壁,所述进水管2靠近所述第二抵持部92的一端间隔设有多个第二竖向凸起24,所述第二竖向凸起24抵持于所述第二抵持部92。
具体地,第二抵持部92可以设有三个第二横向凸起93,并且三个第二横向凸起93均可以抵持于发热管3的内侧壁。进水管2靠近第二抵持部92的一端可以设有三个第二竖向凸起24,并且三个第二竖向凸起24均可以抵持于第二抵持部92。水流也可以在相邻的两个第二横向凸起93之间的空隙流过,以及在相邻的两个第二竖向凸起24之间的空隙流过,使发热管3的底部、中心管7的底部和进水管2可以连通,使得水从进水管2流入中心管7内时,部分水流可以从中心管7的底部流入到发热管3的底部,并且流动至发热管3的顶部,水流可以在发热管内直接加热,加热好的水再从发热管3的顶部流动到中心管7的顶部,并且从出水管1流出供人使用,可以进一步方便提高发热管3的加热效率。
参见图2至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外壳41设有卡扣43,所述第二外壳42设有卡槽44,所述卡扣43卡接于所述卡槽44内。
具体地,第一外壳41与第二外壳42相互靠近的一侧边缘分别设有卡扣43和卡槽44,本实施例中,第一外壳41的相对两侧均设有卡扣43,且第一外壳41的每一侧沿第一外壳41的高度方向间隔设有两个卡扣43,第二外壳42的相对两侧均设有卡槽44,且第二外壳42的每一侧沿第二外壳42的高度方向间隔设有两个卡槽44,每个卡扣43对应一个卡槽44,每个卡扣43可以插设于对应的一个卡槽44内,将第一外壳41与第二外壳42固定。
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第一外壳41设有卡槽44,第二外壳42设有卡扣43。第一外壳41与第二外壳42上也可以分别设有螺栓孔,可以通过螺栓将第一外壳41与第二外壳42连接,使第一外壳41与第二外壳42连接的更牢固。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外壳41与第二外壳42通过卡扣43与卡槽44的配合连接,已经可以连接的很牢固了,能够满足日常的正常使用。
参见图1和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支架8和所述第二安装支架9均套设有中心管密封圈13,且所述中心管密封圈13位于所述中心管7的内部。
具体地,第一安装支架8位于中心管7内的部分可以套设有中心管密封圈13,第二安装支架9位于中心管7内的部分也可以套设有中心管密封圈13,中心管密封圈13可以使第一安装支架8和第二安装支架9与中心管7连接的更牢固,还可以增加中心管7与第一安装支架8和第二安装支架9的密封性。
参见图1和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出水管1插设有温度传感器10,所述温度传感器10套设有密封圈11。
具体地,出水管1位于壳体4外的部分可以插设有温度传感器10,温度传感器10可以用于检测出水管1内水的温度,可以方便观察发热管3加热的情况,增加使用的舒适度。温度传感器10与出水管1的连接处可以设有密封圈11,密封圈11可以套设于温度传感器10外,防止温度传感器10与出水管1连接处漏水。
参见图1至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4设有复位温控器12。
具体地,壳体4上可以设有安装槽,复位温控器12可以安装于安装槽内,复位温控器12可以为手动复位温控器或者自动复位温控器中的一种,还可以是手动复位温控器和自动复位温控器均安装于壳体4上,可以防止发热管3加热的温度过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热式饮水机,包括饮水机本体和如上所述的加热组件装配结构,所述加热组件装配结构安装于所述饮水机本体内。
虽然本公开披露如上,但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并非仅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进行各种变更与修改,这些变更与修改均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加热组件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出水管(1)、进水管(2)、发热管(3)和壳体(4),所述出水管(1)的外侧壁设有第一限位凸起(101),所述进水管(2)的外侧壁设有第二限位凸起(21),所述出水管(1)和所述进水管(2)分别用于插设于所述发热管(3)的相对两端,且所述第一限位凸起(101)和所述第二限位凸起(21)分别抵持于所述发热管(3)的相对两端,所述壳体(4)包括第一外壳(41)和第二外壳(42),所述第一外壳(41)和所述第二外壳(42)用于组合套设于所述发热管(3)外,所述出水管(1)和所述进水管(2)分别自所述壳体(4)的相对两端伸出,且所述第一限位凸起(101)抵持于所述壳体(4)的内顶壁,所述第二限位凸起(21)抵持于所述壳体(4)的内底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组件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组件装配结构还包括第一缓冲圈(5)和第二缓冲圈(6),所述第一缓冲圈(5)套设于所述出水管(1)外,且所述第一缓冲圈(5)夹设于所述发热管(3)的一端面与所述第一限位凸起(101)之间,所述第二缓冲圈(6)套设于所述进水管(2)外,且所述第二缓冲圈(6)夹设于所述发热管(3)的另一端面与所述第二限位凸起(21)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组件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圈(5)和所述第二缓冲圈(6)分别设有第一密封环(51)和第二密封环(61),且所述第一密封环(51)延伸至所述发热管(3)的内侧壁与所述出水管(1)的外侧壁之间,所述第二密封环(61)延伸至所述发热管(3)的内侧壁与所述进水管(2)的外侧壁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组件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组件装配结构还包括中心管(7)、第一安装支架(8)和第二安装支架(9),所述中心管(7)用于安装于所述发热管(3)内,所述第一安装支架(8)用于插设于所述中心管(7)的一端,且所述第一安装支架(8)抵持于所述发热管(3)的内侧壁,以及所述第一安装支架(8)抵持于所述出水管(1)插设于所述发热管(3)内的一端,所述第二安装支架(9)用于插设于所述中心管(7)的另一端,且所述第二安装支架(9)抵持于所述发热管(3)的内侧壁,以及所述第二安装支架(9)抵持于所述进水管(2)插设于所述发热管(3)内的一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加热组件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支架(8)包括互相连接的第一圆筒部(81)和第一抵持部(82),所述第一圆筒部(81)用于插设于所述中心管(7)的一端,所述第一抵持部(82)位于所述中心管(7)外,且所述第一抵持部(82)分别抵持于所述出水管(1)的一端和所述发热管(3)的内侧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加热组件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抵持部(82)设有多个第一横向凸起(83),多个所述第一横向凸起(83)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一抵持部(82)的四周,且所述第一横向凸起(83)抵持于所述发热管(3)的内侧壁,所述出水管(1)靠近所述第一抵持部(82)的一端间隔设有多个第一竖向凸起(104),所述第一竖向凸起(104)抵持于所述第一抵持部(82)。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加热组件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支架(9)包括互相连接的第二圆筒部(91)和第二抵持部(92),所述第二圆筒部(91)用于插设于所述中心管(7)的另一端,所述第二抵持部(92)位于所述中心管(7)外,且所述第二抵持部(92)分别抵持于所述进水管(2)的一端和所述发热管(3)的内侧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加热组件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抵持部(92)设有多个第二横向凸起(93),多个所述第二横向凸起(93)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二抵持部(92)的四周,且所述第二横向凸起(93)抵持于所述发热管(3)的内侧壁,所述进水管(2)靠近所述第二抵持部(92)的一端间隔设有多个第二竖向凸起(24),所述第二竖向凸起(24)抵持于所述第二抵持部(92)。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组件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壳(41)设有卡扣(43),所述第二外壳(42)设有卡槽(44),所述卡扣(43)卡接于所述卡槽(44)内。
10.一种热式饮水机,其特征在于,包括饮水机本体和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加热组件装配结构,所述加热组件装配结构安装于所述饮水机本体内。
CN202221403305.3U 2022-06-07 2022-06-07 一种加热组件装配结构及热式饮水机 Active CN21779256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403305.3U CN217792566U (zh) 2022-06-07 2022-06-07 一种加热组件装配结构及热式饮水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403305.3U CN217792566U (zh) 2022-06-07 2022-06-07 一种加热组件装配结构及热式饮水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792566U true CN217792566U (zh) 2022-11-15

Family

ID=839891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403305.3U Active CN217792566U (zh) 2022-06-07 2022-06-07 一种加热组件装配结构及热式饮水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79256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010151381A (ru) Дозирующе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дозирования кофе, и/или молока, и/или молочной пены, машина для приготовления напитков с дозирующим устройством и способ сборки дозирующего устройства
CN217792566U (zh) 一种加热组件装配结构及热式饮水机
KR20110019173A (ko) 응축형 열교환기의 케이스
CN218472081U (zh) 液冷组件及电池总成
CN108627036B (zh) 一种具有恒温功能的板式换热器
CN211355302U (zh) 一种加热器及洗碗机
CN216667990U (zh) 热水器
CN215002299U (zh) 管路***和热水器
WO2005119125A1 (en) Double heat trap in unitary body
CN217952721U (zh) 一种水路组件和零冷水燃气热水器
CN107212748B (zh) 饮品机
CN217610752U (zh) 水加热器及智能马桶盖及智能马桶
JP2010088557A (ja) 電気ポット
JP2004218966A (ja) 貯湯式給湯機
CN213993498U (zh) 集热泵和具有其的洗涤电器
CN215650532U (zh) 饮水机
CN215676583U (zh) 饮水机、换热器及换热壳组件
CN112244728A (zh) 集热泵和具有其的洗涤电器
CN111839408B (zh) 一种洗碗机水路加热器及应用其的洗碗机
CN219550852U (zh) 封堵结构及热水器
CN221324717U (zh) 水管组件
CN215930631U (zh) 饮水装置、换热器及其换热壳组件
WO2017161681A1 (zh) 饮品机
CN220958927U (zh) 燃气热水器
CN218684016U (zh) 液体分配龙头用壳体和液体分配龙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508

Address after: No.5-2-1, Fu'an intensive industrial zone, Fuliu village committee, Leliu street, Shunde District, Fosh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BEAR ELECTRIC APPLIANCE Co.,Ltd.

Patentee after: Foshan Xiaoxiong Kitchen Electrical Co.,Ltd.

Address before: 528318 No.4, No. 5-2-1, Fu'an Intensive Industrial Zone, Fuyu Village Committee, Leliu Street, Shunde District, Fosh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Foshan Xiaoxiong Kitchen Electrical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