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733068U - 一种结合纳米塑料的微藻培养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结合纳米塑料的微藻培养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733068U
CN217733068U CN202220202563.9U CN202220202563U CN217733068U CN 217733068 U CN217733068 U CN 217733068U CN 202220202563 U CN202220202563 U CN 202220202563U CN 217733068 U CN217733068 U CN 21773306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air inlet
inlet pipe
intake pipe
incub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202563.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田津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Yaqi New Mate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Yaqi New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Yaqi New Mate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Yaqi New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202563.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73306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7330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733068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pparatus Associated With Microorganisms And Enzym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结合纳米塑料的微藻培养装置,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微藻培养箱,微藻培养箱的内部设置有第一进气管,第一进气管的一端连接有第二进气管,第二进气管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三进气管,第一进气管与第三进气管的内侧分别设置有多个第一出气口与第三出气口,第二进气管的上端设置有多个第二出气口,微藻培养箱的底部固定设置有多个固定板,固定板的上端转动设置有转动杆,转动杆的外侧在对应于第一出气口或第三出气口的位置处固定设置有多个叶片,微藻培养箱的内部固定设置有固定箱,固定箱的内部设置有微纳米塑料;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的微藻培养装置的进气量较小以及藻类培养容易发生贴壁现象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结合纳米塑料的微藻培养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微藻培养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结合纳米塑料的微藻培养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人类的活动导致氰化物大童形成,环境中的氰化物主要来自工业三废、含氰的杀虫剂或药剂、汽车尾气和香烟的烟雾以及某些塑料制品的燃烧。由于多数氰化物易溶于水,因此排入自然环境中的氰化物易被水(或大气)淋溶稀释、扩散,迁移能力极强。而众多污染源的长期排放也导致了水环境中氰化物的广泛赋存,其中,微藻能有效利用氰化物作为自身生长所需碳氮源,在修复氰化物污染的同时能够获得微藻生物质,因此微藻培养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例如公开号为CN207130247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海洋微藻培养装置,包括有培养单元、底座、光照单元、伸缩杆、制动单元,所述光照单元固设于所述底座上表面,所述伸缩杆固设于所述底座上部,所述培养单元铰接于所述伸缩杆上表面,所述制动单元设于所述培养单元上;所述培养单元包括风车、透明管、支撑壳,所述透明管连接于所述支撑壳上,所述风车带动所述透明管相对支撑壳转动。
上述这种海洋微藻培养装置利用风车带动透明管转动,使得透明管内水和藻液可以处于不停地运动当中,可以减少藻类贴壁现象;透明管转动可以使其均匀地接收光照单元的反射和照射,不会出现藻类生长不均匀的情况,但是上述这种海洋微藻培养装置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1、微藻培养装置的进气量较小,而进气量小会大大影响微藻的光合作用效率,从而影响微藻的培养进度;2、在藻类培养容易发生贴壁现象,造成藻的部分密度过高,从而营养不充分,导致藻的呼吸和生长受限制导致死亡。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合纳米塑料的微藻培养装置,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现有的微藻培养装置的进气量较小以及藻类培养容易发生贴壁现象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结合纳米塑料的微藻培养装置,包括微藻培养箱,所述微藻培养箱的内部设置有第一进气管,所述第一进气管的一端连接有第二进气管,所述第二进气管设置在所述微藻培养箱的底部,所述第二进气管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三进气管,所述第一进气管与所述第三进气管分别紧贴所述微藻培养箱的内壁设置,所述第一进气管与所述第三进气管的内侧分别设置有多个第一出气口与第三出气口,所述第二进气管的上端设置有多个第二出气口,所述微藻培养箱的底部固定设置有多个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上端转动设置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外侧在对应于所述第一出气口或第三出气口的位置处固定设置有多个叶片,所述微藻培养箱的内部固定设置有固定箱,所述固定箱的内部设置有微纳米塑料。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进气管包括外环形管与内环形管,所述外环形管与所述内环形管之间通过连接管相连通,所述第一进气管与所述第三进气管分别与所述外环形管相连通,所述外环形管与所述内环形管的上端分别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二出气口。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箱的上端固定设置有加注口。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箱的底部固定设置有排出管,所述排出管上设置有控制阀。
进一步的,所述微藻培养箱的内部上端固定设置有多个照明灯。
进一步的,所述微藻培养箱的下端固定设置有多个万向轮。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主要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该实用新型,通过在微藻培养箱的内部设置有第一进气管、第二进气管与第三进气管,并且第一进气管、第二进气管与第三进气管上分别设置有多个出气口,当外界的气泵向各个进气管供气之后,即可向微藻培养箱的内部补充气体,保证了微藻光合作用的效率。
2、该实用新型,通过在第一出气口与第二出气口的出气端设置有叶片,从第一出气口与第二出气口出吹出的气体会带动水流流动从而带动叶片转动,多个叶片转动后能够在微藻培养箱的内部产生扰流的效果,使微藻培养箱内部的微藻处于运动的状态,进而可以减少藻类贴壁现象。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第二进气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A部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1、微藻培养箱;2、第一进气管;3、第二进气管;301、外环形管;302、内环形管;303、连接管;4、第三进气管;5、第一出气口;6、第二出气口;7、第三出气口;8、固定板;9、转动杆;10、叶片;11、固定箱;12、微纳米塑料;13、加注口;14、排出管;15、控制阀;16、照明灯;17、万向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中”“上”、“下”、“左”、“右”、“内”、“外”、“顶”、“底”、“侧”、“竖直”、“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参考图1-图3,一种结合纳米塑料的微藻培养装置,包括微藻培养箱1,微藻培养箱1的内部设置有第一进气管2,第一进气管2的外端与气泵相连通,第一进气管2的一端连接有第二进气管3,第二进气管3设置在微藻培养箱1的底部,第二进气管3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三进气管4,第一进气管2与第三进气管4分别紧贴微藻培养箱1的内壁设置,第一进气管2与第三进气管4的内侧分别设置有多个第一出气口5与第三出气口7,第二进气管3的上端设置有多个第二出气口6,气泵工作后,能够将气体依次送入第一进气管2、第二进气管3与第三进气管4,并分别从第一出气口5、第二出气口6与第三出气口7处排入至微藻培养箱1的内部,微藻培养箱1的底部固定设置有多个固定板8,固定板8的上端转动设置有转动杆9,转动杆9的外侧在对应于第一出气口5或第三出气口7的位置处固定设置有多个叶片10,叶片10需要靠近第一出气口5或第三出气口7设置,并且叶片10的纵截面为S形,能够提高叶片10转动后的扰流效果,微藻培养箱1的内部固定设置有固定箱11,固定箱11的内部设置有微纳米塑料12,低浓度的微纳米塑料12会促使参与微藻胞外多聚物合成的相关基因大量表达,从而促使微藻分泌更多的胞外多聚物,胞外多聚物被认为在微藻修复氰化物污染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并且微藻所分泌的大量胞外多聚物提供了一个缓冲氰化物毒性的微环境。
参考图1和图2,第二进气管3包括外环形管301与内环形管302,外环形管301与内环形管302之间通过连接管303相连通,第一进气管2与第三进气管4分别与外环形管301相连通,外环形管301与内环形管302的上端分别设置有多个第二出气口6,这样设置,能够使多个第二出气口6的出气效果更加均匀,便于空气进入微藻培养箱1的内部。
参考图1和图3,固定箱11的上端固定设置有加注口13,固定箱11的底部固定设置有排出管14,排出管14上设置有控制阀15,操作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向固定箱11的内部加注微纳米塑料12,或者通过打开控制阀15使固定箱11内部的微纳米塑料12从排出管14处排出。
参考图1和图3,微藻培养箱1的内部上端固定设置有多个照明灯16,照明灯16能够在阳光不充足的情况下为微藻提供良好的光照环境,从而保证微藻的光合作用效率,微藻培养箱1的下端固定设置有多个万向轮17,设置多个万向轮17能够方便使用人员移动微藻培养箱1。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结合纳米塑料的微藻培养装置,包括微藻培养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微藻培养箱(1)的内部设置有第一进气管(2),所述第一进气管(2)的一端连接有第二进气管(3),所述第二进气管(3)设置在所述微藻培养箱(1)的底部,所述第二进气管(3)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三进气管(4),所述第一进气管(2)与所述第三进气管(4)分别紧贴所述微藻培养箱(1)的内壁设置,所述第一进气管(2)与所述第三进气管(4)的内侧分别设置有多个第一出气口(5)与第三出气口(7),所述第二进气管(3)的上端设置有多个第二出气口(6),所述微藻培养箱(1)的底部固定设置有多个固定板(8),所述固定板(8)的上端转动设置有转动杆(9),所述转动杆(9)的外侧在对应于所述第一出气口(5)或第三出气口(7)的位置处固定设置有多个叶片(10),所述微藻培养箱(1)的内部固定设置有固定箱(11),所述固定箱(11)的内部设置有微纳米塑料(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结合纳米塑料的微藻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进气管(3)包括外环形管(301)与内环形管(302),所述外环形管(301)与所述内环形管(302)之间通过连接管(303)相连通,所述第一进气管(2)与所述第三进气管(4)分别与所述外环形管(301)相连通,所述外环形管(301)与所述内环形管(302)的上端分别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二出气口(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结合纳米塑料的微藻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箱(11)的上端固定设置有加注口(1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结合纳米塑料的微藻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箱(11)的底部固定设置有排出管(14),所述排出管(14)上设置有控制阀(1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结合纳米塑料的微藻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藻培养箱(1)的内部上端固定设置有多个照明灯(16)。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结合纳米塑料的微藻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藻培养箱(1)的下端固定设置有多个万向轮(17)。
CN202220202563.9U 2022-01-25 2022-01-25 一种结合纳米塑料的微藻培养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773306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202563.9U CN217733068U (zh) 2022-01-25 2022-01-25 一种结合纳米塑料的微藻培养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202563.9U CN217733068U (zh) 2022-01-25 2022-01-25 一种结合纳米塑料的微藻培养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733068U true CN217733068U (zh) 2022-11-04

Family

ID=838112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202563.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7733068U (zh) 2022-01-25 2022-01-25 一种结合纳米塑料的微藻培养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73306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193886U (zh) 一种高效封闭式海洋微藻培养光生物反应器
CN206799615U (zh) 一种新型微藻培养管道
CN107189930A (zh) 室内微藻培养***及其培养方法
CN105331517A (zh) 微藻培养***、腔体式光生物反应器及微藻培养方法
CN106957790B (zh) 一种微藻藻种光生物反应半封闭式培养管道及其使用方法
CN217733068U (zh) 一种结合纳米塑料的微藻培养装置
CN204918572U (zh) U型跑道池光生物反应器
KR101155095B1 (ko) 미세조류의 배양 및 수확 장치
CN201729830U (zh) 饵料微藻的封闭式管道培养装置
CN205774490U (zh) 硅藻培养装置
CN104560702A (zh) 一种智能调光自清洁管式光合生物反应器
CN209052675U (zh) 一种微藻活性细胞营养修复液高效生产设备
CN2928860Y (zh) 螺旋藻高效培养器
CN207062270U (zh) 一种微生物培养用蓝光光照发酵罐
CN201395597Y (zh) 一种快速养殖微藻的装置
CN214088481U (zh) 一种改进型微藻营养液生产用微藻光培养器
CN107881093A (zh) 一种太阳能消泡沼气池
CN209052707U (zh) 一种微藻活性细胞营养修复液生产培殖***
TWI457073B (zh) 含有圓管形培養袋之微藻養殖模組
CN210190988U (zh) 一种市政园林用装饰摆具
CN201864717U (zh) 光合养藻三相反应器
CN206143174U (zh) 新型微藻培养装置
CN205576120U (zh) 组合式光生物反应器
CN108823075B (zh) 一种可有效吸收与利用尾气的光生物反应装置
CN105368701A (zh) 半密闭的立柱式光反应器及具有该反应器的微藻培养***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2110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