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718339U - 宽窄视角可切换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宽窄视角可切换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718339U
CN217718339U CN202221886670.4U CN202221886670U CN217718339U CN 217718339 U CN217718339 U CN 217718339U CN 202221886670 U CN202221886670 U CN 202221886670U CN 217718339 U CN217718339 U CN 2177183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crystal
viewing angle
substrate
groove
crystal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886670.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涛
茹笑莹
计均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foVision Optoelectronics Kunsh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foVision Optoelectronics Kunsh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foVision Optoelectronics Kunsh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InfoVision Optoelectronics Kunsh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886670.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71833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7183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71833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宽窄视角可切换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具有图形化的标识图案区和非标识图案区,显示面板包括相互层叠设置的调光盒和显示盒;调光盒包括第一基板、第二基板以及第一液晶层,第一基板设有第一视角电极和第一隔垫层,第二基板设有与第一视角电极相配合的第二视角电极;第一隔垫层设有图形化的第一凹槽,第一凹槽与标识图案区在第一基板上的投影相互重合,第一液晶层对应于标识图案区处的厚度大于对应于非标识图案区处的厚度。在窄视角模式时,由于第一液晶层在对应于标识图案区处的厚度大于对应于非标识图案区处的厚度,标识图案区和非标识图案区在相同侧视视角的亮度存在差异,从而显现出标识图案区的图案。

Description

宽窄视角可切换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宽窄视角可切换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液晶显示技术的不断进步,显示器的可视角度已经由原来的112°左右拓宽到160°以上,人们在享受大视角带来视觉体验的同时,也希望有效保护商业机密和个人隐私,以避免屏幕信息外泄而造成的商业损失或尴尬。因此除了宽视角需求之外,在许多场合还需要显示装置具备宽窄视角相互切换的功能。
目前主要采取在显示屏上贴附百叶遮挡膜来实现宽窄视角切换,当需要防窥时,利用百叶遮挡膜遮住屏幕即可缩小视角,但这种方式需要额外准备百叶遮挡膜,会给使用者造成极大的不便,而且一张百叶遮挡膜只能实现一种视角,一旦贴附上百叶遮挡膜后,视角便固定在窄视角模式,导致无法在宽视角模式和窄视角模式之间进行自由切换,而且防窥片会造成辉度降低影响显示效果。
现有技术也有利用调光盒和显示面板实现在宽视角和窄视角之间进行切换的,显示面板用于正常的画面显示,调光盒用于控制视角切换,调光盒包括第一基板、第二基板以及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的液晶层,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上的视角控制电极给液晶分子施加一个垂直电场,使液晶朝竖直方向偏转,实现窄视角模式。通过控制视角控制电极上的电压,从而可以实现在宽视角和窄视角之间进行切换。
现有技术中的显示面板就只用于在宽视角或窄视角时显示画面,无法做到在窄视角时,既可以在正视视角看到显示画面,又可以在侧视视角突显产品的标识图案(LOGO)。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宽窄视角可切换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显示面板在窄视角模式下无法既可在正视视角看到显示画面,又可以在侧视视角看见显示标识图案(LOGO)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宽窄视角可切换的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具有图形化的标识图案区和非标识图案区,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相互层叠设置的调光盒和显示盒;
所述调光盒包括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一基板相对设置的第二基板以及设于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之间的第一液晶层,所述第一基板朝向所述第一液晶层的一侧设有第一视角电极,所述第二基板朝向所述第一液晶层的一侧设有与所述第一视角电极相配合的第二视角电极;
所述第一基板在靠近所述第一液晶层的一侧设有第一隔垫层,所述第一隔垫层在朝向所述第一液晶层的一侧设有图形化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标识图案区在所述第一基板上的投影相互重合,所述第一液晶层对应于所述标识图案区处的厚度大于对应于所述非标识图案区处的厚度;
在宽视角模式时,所述第一液晶层中的液晶分子处于水平或竖直姿态,所述标识图案区和所述非标识图案区在相同侧视视角的亮度相同;在窄视角模式时,所述第一液晶层中的液晶分子处于倾斜姿态,所述标识图案区和所述非标识图案区在相同侧视视角的亮度不同。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凹槽的深度小于所述第一隔垫层的厚度。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隔垫层包括第一平坦层和第二平坦层,所述第二平坦层位于所述第一平坦层朝向所述第一液晶层的表面,所述第一凹槽的深度等于所述第二平坦层的厚度。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隔垫层设于所述第一视角电极朝向所述第一液晶层的表面,所述第一凹槽的深度等于所述第一隔垫层与所述第一视角电极的厚度之和。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凹槽的深度为0.4-2.0um。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凹槽的截面为梯形或矩形。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基板在靠近所述第一液晶层的一侧设有第二隔垫层,所述第二隔垫层在朝向所述第一液晶层的一侧设有图形化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与所述标识图案区在所述第二基板上的投影相对应。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凹槽的宽度不等于所述第一凹槽的宽度。
进一步地,所述显示盒包括彩膜基板、与所述彩膜基板相对设置的阵列基板以及设于所述彩膜基板和所述阵列基板之间的第二液晶层;所述调光盒远离所述显示盒的一侧设有第一偏光片,所述调光盒与所述显示盒之间设有第二偏光片,所述显示盒远离所述调光盒的一侧设有第三偏光片,所述第一偏光片的透光轴与所述第二偏光片的透光轴相平行,所述第三偏光片的透光轴与所述第二偏光片的透光轴相垂直。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宽窄视角可切换的显示面板。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第一基板的第一隔垫层上设置第一凹槽,使得第一液晶层在对应于标识图案区处的厚度大于对应于非标识图案区处的厚度,在窄视角模式时,由于第一液晶层在对应于标识图案区处的厚度大于对应于非标识图案区处的厚度,第一液晶层在对应于标识图案区处的收光效果与对应于非标识图案区处的偏转角度不同,第一液晶层在对应于标识图案区处的收光效果与对应于非标识图案区处的收光效果不相同,使得标识图案区和非标识图案区在相同侧视视角的亮度存在差异,侧视视角可以看见标识图案区对应的标识图案,即商标图案(LOGO),以增强品牌效应,而在防窥视角范围内又可以看见显示的画面。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显示面板在宽视角模式时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显示面板在宽视角模式时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显示面板在窄视角模式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显示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第一基板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a)是图1中显示面板在宽视角模式正视视角下的亮度仿真图;
图6(b)是图1中显示面板在宽视角模式45°侧视视角下的亮度仿真图;
图7(a)是图2中显示面板在宽视角模式正视视角下的亮度仿真图;
图7(b)是图2中显示面板在宽视角模式45°侧视视角下的亮度仿真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调光盒液晶分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显示面板在窄视角模式正视视角下的亮度仿真曲线;
图10(a)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第一凹槽深度为0.4μm时在窄视角模式正视视角下的亮度仿真图;
图10(b)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第一凹槽深度为0.4μm时在窄视角模式45°侧视视角下的亮度仿真图;
图11(a)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第一凹槽深度为0.6μm时在窄视角模式正视视角下的亮度仿真图;
图11(b)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第一凹槽深度为0.6μm时在窄视角模式45°侧视视角下的亮度仿真图;
图12(a)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第一凹槽深度为0.8μm时在窄视角模式正视视角下的亮度仿真图;
图12(b)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第一凹槽深度为0.8μm时在窄视角模式45°侧视视角下的亮度仿真图;
图13(a)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第一凹槽深度为1.2μm时在窄视角模式正视视角下的亮度仿真图;
图13(b)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第一凹槽深度为1.2μm时在窄视角模式45°侧视视角下的亮度仿真图;
图14(a)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第一凹槽的坡度为90°时在窄视角模式正视视角下的亮度仿真图;
图14(b)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第一凹槽的坡度为90°时在窄视角模式45°侧视视角下的亮度仿真图;
图15(a)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第一凹槽的坡度为45°时在窄视角模式正视视角下的亮度仿真图;
图15(b)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第一凹槽的坡度为45°时在窄视角模式45°侧视视角下的亮度仿真图;
图16(a)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第一凹槽的坡度为30°时在窄视角模式正视视角下的亮度仿真图;
图16(b)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第一凹槽的坡度为30°时在窄视角模式45°侧视视角下的亮度仿真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显示面板在宽视角模式时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1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显示面板在宽视角模式时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1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显示面板在窄视角模式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调光盒液晶分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2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显示面板在窄视角模式正视视角下的亮度仿真曲线;
图22(a)是图19中显示面板在窄视角模式正视视角下的亮度仿真图;
图22(b)是图19中显示面板在窄视角模式45°侧视视角下的亮度仿真图;
图23是本实用新型中显示装置的平面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4是本实用新型中显示装置的平面结构示意图之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宽窄视角可切换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下:
[实施例一]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显示面板在宽视角模式时的结构示意图之一。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显示面板在宽视角模式时的结构示意图之二。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显示面板在窄视角模式时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显示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第一基板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宽窄视角可切换的显示面板。如图5所示,显示面板具有显示区100以及位于显示区100周边缘的非显示区200,显示区100包括图形化的标识图案区110和非标识图案区120。其中,标识图案区110的图形可以根据实际需显示的LOGO图案来进行设置。
如图1-3所示,显示面板包括相互层叠设置的调光盒10和显示盒20。优选地,调光盒10设于显示盒20的上方,即显示盒20设于调光盒10与背光模组40之间,调光盒10用于控制液晶显示装置的视角,显示盒20用于控制液晶显示装置显示正常的画面。当然,调光盒10也可设于显示盒20的下方,即调光盒10设于显示盒20与背光模组40之间。
其中,调光盒10包括第一基板11、与第一基板11相对设置的第二基板12以及设于第一基板11与第二基板12之间的第一液晶层13,第一基板11朝向第一液晶层13的一侧设有第一视角电极111,第二基板12朝向第一液晶层13的一侧设有与第一视角电极111相配合的第二视角电极121,通过控制第一视角电极111和第二视角电极121之间的压差来控制第一液晶层13中液晶分子的偏转,从而实现控制宽窄视角切换。
第一基板11在靠近第一液晶层13的一侧设有第一隔垫层112,第一隔垫层112在朝向第一液晶层13的一侧设有图形化的第一凹槽112a,第一凹槽112a与标识图案区110在第一基板11上的投影相互重合,由于有第一凹槽112a的存在,第一液晶层13对应于标识图案区110处的厚度大于对应于非标识图案区120处的厚度,如图8和图9所示。
在宽视角模式时,第一液晶层13中的液晶分子处于水平或竖直姿态,标识图案区110和非标识图案区120在相同侧视视角的亮度相同;在窄视角模式时,第一液晶层13中的液晶分子处于倾斜姿态,标识图案区110和非标识图案区120在相同侧视视角的亮度不同。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第一基板11的第一隔垫层112上设置第一凹槽112a,使得第一液晶层13在对应于标识图案区110处的厚度大于对应于非标识图案区120处的厚度,在窄视角模式时,由于第一液晶层13在对应于标识图案区110处的厚度大于对应于非标识图案区120处的厚度,第一液晶层13在对应于标识图案区110处的收光效果与对应于非标识图案区120处的偏转角度不同(即倾斜角度不同),第一液晶层13在对应于标识图案区110处的收光效果与对应于非标识图案区120处的收光效果不相同,使得标识图案区110和非标识图案区120在相同侧视视角的亮度存在差异,侧视视角可以看见标识图案区110对应的图形,即商标图案,以增强品牌效应,而在防窥视角范围内又可以看见显示的画面。
本实施例中,第一视角电极111设于第一基板11朝向第一液晶层13的表面,第一隔垫层112设于第一视角电极111朝向第一液晶层13的表面。当然,第一视角电极111和第一隔垫层112的位置也可以互换。
本实施例中,第一凹槽112a的深度小于第一隔垫层112的厚度。优选地,第一隔垫层112包括第一平坦层和第二平坦层,第二平坦层位于第一平坦层朝向第一液晶层13的表面,第一凹槽112a的深度等于第二平坦层的厚度。即第一隔垫层112由两层平坦层制作而成,以便于控制第一凹槽112a的深度。具体地,先制作第一平坦层并固化,在制作第二平坦层并对第二平坦层进行图案化。先制作第一平坦层并固化,可以防止对第二平坦层进行图案化显影时,破坏到第一平坦层,使得第一凹槽112a的深度过深,保证第一凹槽112a的深度就是等于第二平坦层的厚度。当然,第一隔垫层112也可以由一层平坦层制作而成,只是在制作第一凹槽112a时,第一凹槽112a的深度的误差比较大,因为成膜的厚度相较于显影掉的深度更容易控制。
进一步地,第一凹槽112a的深度h为0.4-2.0um,优选地为0.8um,即第二平坦层的厚度为0.8um,而第一平坦层的厚度优选为1.2um。
其中,图10(a)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第一凹槽深度为0.4μm时在窄视角模式正视视角下的亮度仿真图;图10(b)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第一凹槽深度为0.4μm时在窄视角模式45°侧视视角下的亮度仿真图;图11(a)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第一凹槽深度为0.6μm时在窄视角模式正视视角下的亮度仿真图;图11(b)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第一凹槽深度为0.6μm时在窄视角模式45°侧视视角下的亮度仿真图;图12(a)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第一凹槽深度为0.8μm时在窄视角模式正视视角下的亮度仿真图;图12(b)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第一凹槽深度为0.8μm时在窄视角模式45°侧视视角下的亮度仿真图;图13(a)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第一凹槽深度为1.2μm时在窄视角模式正视视角下的亮度仿真图;图13(b)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第一凹槽深度为1.2μm时在窄视角模式45°侧视视角下的亮度仿真图。由图10至图13可以看出,第一凹槽112a的深度越深,在正视视角下标识图案区110和非标识图案区120的边界越明显,但是45°侧视视角下标识图案区110和非标识图案区120的亮度差异越大,即标识图案越明显。因此,第一凹槽112a的深度h优选地为0.8um,既能保证45°侧视视角下标识图案比较明显,而且正视视角下标识图案区110和非标识图案区120的边界不是很明显,避免影响正常的画面显示。
进一步地,第一凹槽112a的截面为梯形或矩形,优选地,第一凹槽112a的截面为梯形,且坡度β为45°。当坡度β为90°时,即第一凹槽112a的截面为矩形。
其中,图14(a)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第一凹槽的坡度为90°时在窄视角模式正视视角下的亮度仿真图;图14(b)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第一凹槽的坡度为90°时在窄视角模式45°侧视视角下的亮度仿真图;图15(a)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第一凹槽的坡度为45°时在窄视角模式正视视角下的亮度仿真图;图15(b)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第一凹槽的坡度为45°时在窄视角模式45°侧视视角下的亮度仿真图;图16(a)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第一凹槽的坡度为30°时在窄视角模式正视视角下的亮度仿真图;图16(b)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第一凹槽的坡度为30°时在窄视角模式45°侧视视角下的亮度仿真图。由图14至图16可以看出,当坡度β为45°时,不论在正视视角下还是45°侧视视角下,标识图案区110和非标识图案区120的边界最不明显;而坡度β为90°或30°时,不论在正视视角下还是45°侧视视角下,标识图案区110和非标识图案区120的边界相对比较明显。
进一步地,第一凹槽112a的宽度a优选为10μm,在实际运用中,第一凹槽112a的宽度a需要根据实际的LOGO图案的宽度进行设置。当然,当LOGO图案的宽度过宽时,也可通过多个相互平行的第一凹槽112a进行拼凑,即标识图案区110对应多条第一凹槽112a。
本实施例中,第二基板12位于调光盒10靠近显示盒20的一侧。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基板11也可位于调光盒10靠近显示盒20的一侧。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基板12在靠近第一液晶层13的一侧也可设有第二隔垫层,第二隔垫层在朝向第一液晶层13的一侧设有图形化的第二凹槽,第二凹槽与标识图案区110在第二基板12上的投影相对应。
其中,第二隔垫层的结构基本与第一隔垫层112相似,第二凹槽的结构基本与第一凹槽112a相似。优选地,第二凹槽的宽度不等于第一凹槽112a的宽度,即第二凹槽的宽度大于第一凹槽112a的宽度,或第二凹槽的宽度小于第一凹槽112a的宽度,从而在窄视角模式时,可以使得标识图案区110和非标识图案区120的边界处的亮度可以缓慢过度,避免出现突然出现较大的差别,从而可以提升显示效果。第二凹槽的宽度与第一凹槽112a的宽度之差为1-3μm。
本实施例中,第一液晶层13优选采用正性液晶分子,即介电各向异性为正的液晶分子。在初始状态的时候,第一液晶层13中的正性液晶分子平行于第一基板11与第二基板12进行配向,靠近第一基板11一侧的正性液晶分子与靠近第二基板12一侧的正性液晶分子的配向方向平行或反向平行,从而使得调光盒10在初始状态是呈现宽视角显示,如图1所示。可以理解地是,在第一隔垫层112和第二视角电极121朝向第一液晶层13的一侧还设有配向层,从而给第一液晶层13中的正性液晶分子进行配向。如图3所示,当需要实现窄视角显示时,向第一视角电极111或第二视角电极121施加视角控制电压,使得第一视角电极111和第二视角电极121之间形成较大的压差并形成较强的电场,以驱动第一液晶层13中的正性液晶分子在竖直方向上发生偏转,从而使得调光盒10呈现窄视角显示。
本实施例中,显示盒20优选为液晶盒。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显示盒20也可以为自发光显示器(例如OLED显示器、Micro LED显示器),但调光盒10需设置于显示盒20的上方。
显示盒20包括彩膜基板21、与彩膜基板21相对设置的阵列基板22以及设于彩膜基板21和阵列基板22之间的第二液晶层23。第二液晶层23,优选采用正性液晶分子,即介电各向异性为正的液晶分子。初始状态的时候,第二液晶层23中的正性液晶分子平行于彩膜基板21和阵列基板22进行配向,靠近彩膜基板21一侧的正性液晶分子与靠近阵列基板22一侧的正性液晶分子的配向方向平行或反向平行。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液晶层23也可采用负性液晶分子,第二液晶层23中的负性液晶分子可垂直于彩膜基板21和阵列基板22进行配向,即类似于VA显示模式的配向方式。
进一步地,调光盒10远离显示盒20的一侧设有第一偏光片31,调光盒10与显示盒20之间设有第二偏光片32,显示盒20远离调光盒10的一侧设有第三偏光片33,第一偏光片31的透光轴与第二偏光片32的透光轴相平行,第三偏光片33的透光轴与第二偏光片32的透光轴相垂直。
优选地,还可以在调光盒10与显示盒20之间设有补偿膜,补偿膜在调光盒下方,可以起到补偿视角的作用。
彩膜基板21上设有呈阵列排布的色阻层212以及将色阻层212间隔开的黑矩阵211,色阻层212包括红(R)、绿(G)、蓝(B)三色的色阻材料,并对应形成红(R)、绿(G)、蓝(B)三色的子像素。
阵列基板22在朝向第二液晶层23的一侧上由多条扫描线和多条数据线相互绝缘交叉限定形成多个像素单元,每个像素单元内设有像素电极222和薄膜晶体管,像素电极222通过薄膜晶体管与邻近薄膜晶体管的数据线电性连接。其中,薄膜晶体管包括栅极、有源层、漏极以及源极,栅极与扫描线位于同一层并电性连接,栅极与有源层通过绝缘层隔离开,源极与数据线电性连接,漏极与像素电极222通过接触孔电性连接。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阵列基板22朝向第二液晶层23的一侧还设有公共电极221,公共电极221与像素电极222位于不同层并通过绝缘层绝缘隔离。公共电极221可位于像素电极222上方或下方(图1中所示为公共电极221位于像素电极222的下方)。优选地,公共电极221为整面设置的面状电极,像素电极222为在每个像素单元内整块设置的块状电极或者具有多个电极条的狭缝电极,以形成边缘场开关模式(Fringe Field Switching,FFS)。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像素电极222与公共电极221可位于同一层,但是两者相互绝缘隔离开,像素电极222和公共电极221各自均可包括多个电极条,像素电极222的电极条和公共电极221的电极条相互交替排列,以形成面内切换模式(In~Plane Switching,IPS);或者,在其他实施例中,阵列基板22在朝向第二液晶层23的一侧设有像素电极222,彩膜基板21在朝向第二液晶层23的一侧设有公共电极221,以形成TN模式或VA模式,至于TN模式和VA模式的其他介绍请参考现有技术,这里不再赘述。
其中,第一基板11、第二基板12、彩膜基板21以及阵列基板22可以用玻璃、丙烯酸和聚碳酸酯等材料制成。第一视角电极111、第二视角电极121、公共电极221以及像素电极222的材料可以为氧化铟锡(ITO)或氧化铟锌(IZO)等。
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宽窄视角可切换的显示面板,以及背光模组40,背光模组40用于给液晶显示装置提供背光源。当然,如果显示盒20采用自发光显示器,则显示装置无需额外设置背光源。
优选地,背光模组40采用准直背光(CBL,collimated backlight)模式,可对光线起到收光的作用,保证显示效果。
背光模组40包括背光源41和防窥层43,防窥层43用于缩小光线射出角度的范围。背光源41和防窥层43之间还设有增亮膜42,增亮膜42增加背光模组40的亮度。其中,防窥层43相当一个微型的百叶窗结构,可以阻挡入射角度较大的光线,使入射角度较小的光线穿过,使穿过防窥层43的光线的角度范围变小。防窥层43包括多个平行设置的多个光阻墙和位于相邻两个光阻墙之间的透光孔,光阻墙的两侧设有吸光材料。当然,背光源41也可以是采用集光式背光源,从而无需设置防窥层43,但是集光式背光源较常规的背光源更加昂贵。背光模组40可以是侧入式背光模组,也可以是直下式背光模组。在其他实施例中,背光模组40也可以是普通的背光模组,即无需增加防窥层43,从而减小盒厚,因为调光盒10可以起到收光的作用,但是窄视角效果相对差一点。
在宽视角模式时,向第一视角电极111施加第一电信号,其中第一电信号为直流公共电压信号,向第二视角电极121均施加第二电信号,第二电信号与第一电信号之间的压差小于第一预设值(例如小于0.2V)。优选地,第一视角电极111和第二视角电极121均施加0V直流电压。第一视角电极111与第二视角电极121之间基本不会形成垂直电场,第一液晶层13中的正性液晶分子基本不会发生偏转,并保持初始的平躺状态(图1),此时调光盒10呈现宽视角显示。当然,第二电信号与第一电信号之间的压差也可大于第二预设值(例如大于2.0V),其中第二预设值远远大于第一预设值,第一视角电极111与第二视角电极121之间会形成较强的垂直电场(图2中的E2),第一液晶层13中的正性液晶分子发生很大偏转并垂直于第一基板11和第二基板12,此时调光盒10也会呈现宽视角显示。
其中,图6(a)是图1中显示面板在宽视角模式正视视角下的亮度仿真图;图6(b)是图1中显示面板在宽视角模式45°侧视视角下的亮度仿真图;图7(a)是图2中显示面板在宽视角模式正视视角下的亮度仿真图;图7(b)是图2中显示面板在宽视角模式45°侧视视角下的亮度仿真图。从图6-图7可以看出,在两种宽视角模式下,不论是正视视角下还是45°侧视视角下,标识图案区110和非标识图案区120的边界并不明显,即并不会影响宽视角的正常显示。
如图3所示,在窄视角模式时,向第一视角电极111施加第一电信号,即直流公共电压信号,向向第二视角电极121施加第三电信号,第三电信号与第一电信号之间的压差大于第三预设值(例如大于0.8V)以及小于第四预设值(例如小于1.8V),其中第三预设值大于等于第一预设值,第四预设值小于等于第二预设值,此时,第一视角电极111与第二视角电极121之间会形成较强的垂直电场(图3中的E3),第一液晶层13中的正性液晶分子发生较大偏转,并呈倾斜状态,大视角下亮度变暗,此时调光盒10呈现窄视角显示。
如图10-图16中的(b)图所示,在大视角下(例如45°侧视视角下),由于第一液晶层13在对应于标识图案区110处的厚度大于对应于非标识图案区120处的厚度,第一液晶层13在对应于标识图案区110处的收光效果与对应于非标识图案区120处的偏转角度不同(即倾斜角度不同),第一液晶层13在对应于标识图案区110处的收光效果与对应于非标识图案区120处的收光效果不相同,使得标识图案区110和非标识图案区120在相同侧视视角的亮度存在差异,侧视视角可以看见标识图案区110对应的图形,即商标图案。具体地,在45°侧视视角下,标识图案区110的亮度大于非标识图案区120,非标识图案区120为暗态,从而可以从45°侧视视角下看见标识图案区110对应的图形。而如图9以及图10-图16中的(a)图所示,在正视视角下,标识图案区110和非标识图案区120的亮度基本没有太大差异,只是标识图案区110和非标识图案区120的边界比较明显,可能会对窄视角显示有一定影响。
液晶分子在长时间单一方向的电场作用下,容易出现极化现象。在窄视角模式下,第三电信号与第四电信号均采用交流电压,电场的方向不是单一方向,而是不停地变换方向,因此可以防止液晶分子在较强的垂直电场作用下出现极化现象。
[实施例二]
图1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显示面板在宽视角模式时的结构示意图之一。图1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显示面板在宽视角模式时的结构示意图之二。图1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显示面板在窄视角模式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调光盒液晶分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7-图20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宽窄视角可切换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与实施例一(图1至图5)中的宽窄视角可切换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隔垫层112设于第一视角电极111朝向第一液晶层13的表面,第一凹槽112a的深度等于第一隔垫层112与第一视角电极111的厚度之和。通过将第一凹槽112a贯穿第一隔垫层112与第一视角电极111,可以使得第一隔垫层112的厚度减小,从而减小显示面板的整体厚度。而且,在设置较深的第一凹槽112a,可以节省第一隔垫层112的用料。例如,第一凹槽112a为2.0μm,第一视角电极111的厚度为0.2μm,则第一隔垫层112的只需设置1.8μm。
其中,图2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显示面板在窄视角模式正视视角下的亮度仿真曲线;图22(a)是图19中显示面板在窄视角模式正视视角下的亮度仿真图;图22(b)是图19中显示面板在窄视角模式45°侧视视角下的亮度仿真图。从图21和图22(a)可以看出,在窄视角模式时,正视视角下标识图案区110和非标识图案区120的边界比较明显;而在45°侧视视角下,标识图案区110和非标识图案区120的亮度差异更大,标识图案区110对应图形显示更加明显。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本实施例的其余结构以及工作原理均与实施例一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图23是本实用新型中宽窄视角可切换的显示装置的平面结构示意图之一,图24是本实用新型中宽窄视角可切换的显示装置的平面结构示意图之二。请参图23和图24,该显示装置设有视角切换按键50,用于供用户向该显示装置发出视角切换请求。视角切换按键50可以是实体按键(如图23所示),也可以为软件控制或者应用程序(APP)来实现切换功能(如图24所示,例如通过滑动条来设定宽窄视角)。当用户需要在宽视角与窄视角之间切换时,可以通过操作视角切换按键50向该显示装置发出视角切换请求,最终由驱动芯片60控制施加在第一视角电极111和第二视角电极121上的电信号,显示装置即可以实现宽视角与窄视角之间的切换,切换为宽视角时,其驱动方法采用宽角模式对应的驱动方法,切换为窄视角时,其驱动方法采用窄视角模式对应的驱动方法,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具有较强的操作灵活性和方便性,达到集娱乐视频与隐私保密于一体的多功能显示装置。
在本文中,所涉及的上、下、左、右、前、后等方位词是以附图中的结构位于图中的位置以及结构相互之间的位置来定义的,只是为了表达技术方案的清楚及方便。应当理解,所述方位词的使用不应限制本申请请求保护的范围。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第一”和“第二”等,仅用于名称上的区分,并不用于限制数量和顺序。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定,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宽窄视角可切换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具有图形化的标识图案区(110)和非标识图案区(120),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相互层叠设置的调光盒(10)和显示盒(20);
所述调光盒(10)包括第一基板(11)、与所述第一基板(11)相对设置的第二基板(12)以及设于所述第一基板(11)与所述第二基板(12)之间的第一液晶层(13),所述第一基板(11)朝向所述第一液晶层(13)的一侧设有第一视角电极(111),所述第二基板(12)朝向所述第一液晶层(13)的一侧设有与所述第一视角电极(111)相配合的第二视角电极(121);
所述第一基板(11)在靠近所述第一液晶层(13)的一侧设有第一隔垫层(112),所述第一隔垫层(112)在朝向所述第一液晶层(13)的一侧设有图形化的第一凹槽(112a),所述第一凹槽(112a)与所述标识图案区(110)在所述第一基板(11)上的投影相互重合,所述第一液晶层(13)对应于所述标识图案区(110)处的厚度大于对应于所述非标识图案区(120)处的厚度;
在宽视角模式时,所述第一液晶层(13)中的液晶分子处于水平或竖直姿态,所述标识图案区(110)和所述非标识图案区(120)在相同侧视视角的亮度相同;在窄视角模式时,所述第一液晶层(13)中的液晶分子处于倾斜姿态,所述标识图案区(110)和所述非标识图案区(120)在相同侧视视角的亮度不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宽窄视角可切换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112a)的深度小于所述第一隔垫层(112)的厚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宽窄视角可切换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垫层(112)包括第一平坦层和第二平坦层,所述第二平坦层位于所述第一平坦层朝向所述第一液晶层(13)的表面,所述第一凹槽(112a)的深度等于所述第二平坦层的厚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宽窄视角可切换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垫层(112)设于所述第一视角电极(111)朝向所述第一液晶层(13)的表面,所述第一凹槽(112a)的深度等于所述第一隔垫层(112)与所述第一视角电极(111)的厚度之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宽窄视角可切换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112a)的深度为0.4-2.0u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宽窄视角可切换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112a)的截面为梯形或矩形。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宽窄视角可切换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基板(12)在靠近所述第一液晶层(13)的一侧设有第二隔垫层,所述第二隔垫层在朝向所述第一液晶层(13)的一侧设有图形化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与所述标识图案区(110)在所述第二基板(12)上的投影相对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宽窄视角可切换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凹槽的宽度不等于所述第一凹槽(112a)的宽度。
9.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宽窄视角可切换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盒(20)包括彩膜基板(21)、与所述彩膜基板(21)相对设置的阵列基板(22)以及设于所述彩膜基板(21)和所述阵列基板(22)之间的第二液晶层(23);所述调光盒(10)远离所述显示盒(20)的一侧设有第一偏光片(31),所述调光盒(10)与所述显示盒(20)之间设有第二偏光片(32),所述显示盒(20)远离所述调光盒(10)的一侧设有第三偏光片(33),所述第一偏光片(31)的透光轴与所述第二偏光片(32)的透光轴相平行,所述第三偏光片(33)的透光轴与所述第二偏光片(32)的透光轴相垂直。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宽窄视角可切换的显示面板。
CN202221886670.4U 2022-07-21 2022-07-21 宽窄视角可切换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21771833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886670.4U CN217718339U (zh) 2022-07-21 2022-07-21 宽窄视角可切换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886670.4U CN217718339U (zh) 2022-07-21 2022-07-21 宽窄视角可切换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718339U true CN217718339U (zh) 2022-11-01

Family

ID=837779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886670.4U Active CN217718339U (zh) 2022-07-21 2022-07-21 宽窄视角可切换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71833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3023865U (zh) 宽窄视角可切换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0376938C (zh) 可调视角液晶显示器
CN112987350B (zh) 宽窄视角可切换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2987349B (zh) 宽窄视角可切换的显示面板及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
CN214751240U (zh) 视角可切换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15813616U (zh) 视角可切换的显示装置
CN215813619U (zh) 宽窄视角可切换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4624907B (zh) 宽窄视角可切换的显示面板及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CN112068340A (zh) 视角可切换的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驱动方法
CN215813614U (zh) 宽窄视角可切换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4675441B (zh) 宽窄视角分区域可切换的显示面板及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CN114660841B (zh) 宽窄视角可切换的显示面板及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CN114859588B (zh) 宽窄视角可切换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制作方法
CN114594622B (zh) 宽窄视角可切换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5023644B (zh) 宽窄视角可切换的显示面板及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CN217718339U (zh) 宽窄视角可切换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917721B (zh) 宽窄视角可切换的显示面板及驱动方法和显示装置
CN210465919U (zh) 视角可切换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9343287B (zh) 阵列基板和液晶显示装置及驱动方法
CN114415401B (zh) 宽窄视角可切换的显示面板及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CN220357372U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216526595U (zh) 视角可切换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4942535B (zh) 宽窄视角可切换的显示装置及驱动方法
CN220357398U (zh) 宽窄视角可切换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5128855B (zh) 宽窄视角可切换的显示面板及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