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607636U - 电驱动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驱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607636U
CN217607636U CN202221634011.1U CN202221634011U CN217607636U CN 217607636 U CN217607636 U CN 217607636U CN 202221634011 U CN202221634011 U CN 202221634011U CN 217607636 U CN217607636 U CN 21760763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bearing
countershaft
rotor shaft
electric dr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634011.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于于
夏承钢
孙妍妍
孙江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Zhongke Shenjiang Electric Vehic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Zhongke Shenjiang Electric Vehic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Zhongke Shenjiang Electric Vehic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Zhongke Shenjiang Electric Vehic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634011.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60763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60763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60763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电机、差速器、第一副轴和第二副轴,所述的驱动电机包括转子和转子轴,所述的差速器包括差速器壳体,所述的转子套装在转子轴上,所述的装置还包括用于支撑转子轴的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用于支撑差速器壳体的第三轴承和第四轴承、用于支撑第一副轴的第五轴承和第六轴承、用于支撑第二副轴的第七轴承和第八轴承;所述的转子轴的动力通过第一副轴和第二副轴同时传递至差速器壳体。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电驱动装置,采用了双副轴将转子轴的动力同时通过第一副轴和第二副轴传递到差速器壳体,从而使得电驱动装置在转子轴及其输出齿轮只由两个轴承支撑的前提下可以适配大功率驱动电机且能确保NVH性能。

Description

电驱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驱动传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平行轴式电驱动装置领域,具体是指一种电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平行轴式电驱动装置中,转子轴的输出转矩通常高达350Nm,转速超过12000rpm。随着车辆动力性能需求的进一步提高,驱动电机的输出转矩和转速也将进一步提升。通常,转子轴只由两个轴承支撑,并在转子轴的轴端设有输出齿轮,且取消了变速器里的主轴,转子轴上的齿轮悬置轴承之外,这种支撑方式简化了结构和装配方式。
然而,随着驱动电机的转速和转矩进一步提高,转子轴的这种支撑方式面临着承载能力和NVH的问题,一方面难以选择合适的高速轴承以满足增大的轴向力的需求,另一方面日趋提高的NVH性能也希望进一步提高齿轮对的重合度,为此增大齿轮螺旋角将带来更大轴向力的问题。因此,还期待提供一种在转子轴及其输出齿轮只由两个轴承支撑的前提下适配大功率驱动电机且能确保NVH性能的电驱动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了一种满足结构简单、性能好、适用范围较为广泛的电驱动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电驱动装置如下:
该电驱动装置,其主要特点是,所述的装置包括驱动电机、差速器、第一副轴和第二副轴,所述的驱动电机包括转子和转子轴,所述的差速器包括差速器壳体,所述的转子套装在转子轴上,所述的装置还包括用于支撑转子轴的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用于支撑差速器壳体的第三轴承和第四轴承、用于支撑第一副轴的第五轴承和第六轴承、用于支撑第二副轴的第七轴承和第八轴承;所述的转子轴的动力通过第一副轴和第二副轴同时传递至差速器壳体。
较佳地,所述的装置还包括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所述的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相邻安设在转子轴上且靠近第二轴承。
较佳地,所述的装置还包括第三齿轮和第四齿轮,所述的第三齿轮套装在第一副轴上且靠近第五轴承,所述的第三齿轮与第一齿轮啮合传动,所述的第四齿轮安设在第一副轴上且靠近第六轴承。
较佳地,所述的装置还包括第五齿轮和第六齿轮,所述的第五齿轮套装在第二副轴上且靠近第七轴承,所述的第五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传动,所述的第六齿轮安设在第二副轴上且靠近第八轴承。
较佳地,所述的装置还包括第七齿轮和第八齿轮,所述的第七齿轮和第八齿轮安设在差速器的壳体上且靠近第三轴承,所述的第七齿轮与第四齿轮啮合传动,所述的第八齿轮与第六齿轮啮合传动。
较佳地,所述的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的旋向相反。
较佳地,所述的第七齿轮与第四齿轮的旋向相反,第八齿轮与第六齿轮的旋向相反。
较佳地,所述的第一副轴和第二副轴相对于由转子轴的轴线与差速器的轴线构成的平面呈对称布置。
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电驱动装置,采用了双副轴将转子轴的动力同时通过第一副轴和第二副轴传递到差速器壳体,从而使得电驱动装置在转子轴及其输出齿轮只由两个轴承支撑的前提下可以适配大功率驱动电机且能确保NVH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驱动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电驱动装置的前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电驱动装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 驱动电机
2 差速器
11 转子
12 转子轴
21 差速器壳体
22 第二轴承
31 第一副轴
32 第二副轴
41 第一齿轮
42 第二齿轮
43 第三齿轮
44 第四齿轮
45 第五齿轮
46 第六齿轮
47 第七齿轮
48 第八齿轮
51 第一轴承
52 第二轴承
53 第三轴承
54 第四轴承
55 第五轴承
56 第六轴承
57 第七轴承
58 第八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来进行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该电驱动装置,其中包括驱动电机1,包括转子11和转子轴12,转子11套装在转子轴12上;差速器2,包括差速器壳体21;第一副轴31;第二副轴32;用于支撑转子轴12的第一轴承51和第二轴承52;用于支撑差速器壳体21的第三轴承53和第四轴承54;用于支撑第一副轴31的第五轴承55和第六轴承56;用于支撑第二副轴32的第七轴承57和第八轴承58;转子轴12的动力同时通过第一副轴31和第二副轴32传递到差速器壳体21。
优选地,还包括第一齿轮41和第二齿轮42,第一齿轮41和第二齿轮42相邻安设在转子轴12上且靠近第二轴承52。第一齿轮41和第二齿轮42可以通过花键等套装在转子轴12上,也可以与转子轴12一体制成,即转子轴12是齿轮轴,并不以此为限制。
优选地,第一齿轮41和第二齿轮42的旋向相反。第一齿轮41和第二齿轮42基本靠近安设在转子轴12上,其旋向相反时,啮合传动时产生的轴向力可以基本抵消,从而大大降低了轴承的工作负荷,特别为靠近的第二轴承52创造了良好的工作条件,即虽然第二轴承52的工作转速较高,但工作负荷主要为由齿轮径向力与切向力合成的径向负荷,这就易于选配到合适的高速轴承。
另一方面,第一齿轮41和第二轴承52也就可以采用螺旋角更大的齿形设计,不必过于考虑轴向力的限制,将齿轮对的重合度提高到4.2以上,从而提升电驱动装置的NVH性能。
优选地,还包括第三齿轮43和第四齿轮44,第三齿轮43套装在第一副轴31上且靠近第五轴承55,第三齿轮43与第一齿轮41啮合传动,第四齿轮44安设在第一副轴31上且靠近第六轴承56。第四齿轮44可以通过花键等套装在第一副轴31上,也可以与第一副轴31一体制成,即第一副轴31是齿轮轴,并不以此为限制。通常,副轴上的两个齿轮设置成具有相同的旋向,以使得两个齿轮上的轴向力可以抵消一部份,因此,第三齿轮43的旋向与第一齿轮41的旋向相反,第四齿轮44的旋向与第三齿轮43的相同。
优选地,还包括第五齿轮45和第六齿轮46,第五齿轮45套装在第二副轴32上且靠近第七轴承57,第五齿轮45与第二齿轮42啮合传动,第六齿轮46安设在第二副轴32上且靠近第八轴承58。第六齿轮46可以通过花键等套装在第二副轴32上,也可以与第二副轴32一体制成,即第二副轴32是齿轮轴,并不以此为限制。同理,第五齿轮45的旋向与第二齿轮42的相反,第六齿轮46的旋向与第五齿轮45的相同。
优选地,还包括第七齿轮47和第八齿轮48,第七齿轮47和第八齿轮48安设在差速器2的壳体上且靠近第三轴承53,第七齿轮47与第四齿轮44啮合传动,第八齿轮48与第六齿轮46啮合传动。第七齿轮47和第八齿轮48可以套装并通过螺栓固接在差速器2的壳体上,或与差速器2的壳体制成一体,并不以此为限制。
同理,第七齿轮47的旋向与第四齿轮44的相反,第八齿轮48的旋向与第六齿轮46的相反。因此,第七齿轮47的旋向与第一齿轮41的相同,第八齿轮48的旋向与第二齿轮42的相同,在第一齿轮41的旋向与第二齿轮42的相反的条件下,第七齿轮47与第八齿轮48上的轴向力也基本可以抵消,直接降低第三轴承53的工作负荷,间接地也减轻了第四轴承54的工作负荷。
一般地,将第一齿轮41与第二齿轮42设置成除了旋向相反其他参数相同的齿轮,第三齿轮43与第四齿轮44的也设置成除了旋向相反其他参数相同的齿轮,从而使得齿轮啮合传动时产生的轴向力相等,但因方向相反而可以基本抵消。还可将第五齿轮45与第六齿轮46设置成除了旋向相反其他参数相同的齿轮,将第七齿轮47与第八齿轮48也设置成除了旋向相反其他参数相同的齿轮,以获得同样的轴向力基本抵消的效果,确保轴承良好的载荷条件,也因此可以采用更小的轴承。
如图3所示,第一副轴31和第二副轴32相对于由转子轴12的轴线A1与差速器2的轴线A2构成的平面P呈对称布置。由此在加工壳体时,可以支撑差速器2的第三轴承53或第四轴承54的轴承孔中心为基准,旋转一定角度将第五轴承55和第七轴承57,或者第六轴承56和第二轴承58的轴承孔加工出来,从而简化装夹并提高加工精度。
本实施例的具体实现方案可以参见上述实施例中的相关说明,此处不再赘述。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各实施例中相同或相似部分可以相互参考,在一些实施例中未详细说明的内容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中相同或相似的内容。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指至少两个。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电驱动装置,采用了双副轴将转子轴的动力同时通过第一副轴和第二副轴传递到差速器壳体,从而使得电驱动装置在转子轴及其输出齿轮只由两个轴承支撑的前提下可以适配大功率驱动电机且能确保NVH性能。
在此说明书中,本实用新型已参照其特定的实施例作了描述。但是,很显然仍可以作出各种修改和变换而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因此,说明书和附图应被认为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

Claims (8)

1.一种电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装置包括驱动电机、差速器、第一副轴和第二副轴,所述的驱动电机包括转子和转子轴,所述的差速器包括差速器壳体,所述的转子套装在转子轴上,所述的装置还包括用于支撑转子轴的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用于支撑差速器壳体的第三轴承和第四轴承、用于支撑第一副轴的第五轴承和第六轴承、用于支撑第二副轴的第七轴承和第八轴承;所述的转子轴的动力通过第一副轴和第二副轴同时传递至差速器壳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装置还包括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所述的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相邻安设在转子轴上且靠近第二轴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装置还包括第三齿轮和第四齿轮,所述的第三齿轮套装在第一副轴上且靠近第五轴承,所述的第三齿轮与第一齿轮啮合传动,所述的第四齿轮安设在第一副轴上且靠近第六轴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装置还包括第五齿轮和第六齿轮,所述的第五齿轮套装在第二副轴上且靠近第七轴承,所述的第五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传动,所述的第六齿轮安设在第二副轴上且靠近第八轴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装置还包括第七齿轮和第八齿轮,所述的第七齿轮和第八齿轮安设在差速器的壳体上且靠近第三轴承,所述的第七齿轮与第四齿轮啮合传动,所述的第八齿轮与第六齿轮啮合传动。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的旋向相反。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七齿轮与第四齿轮的旋向相反,第八齿轮与第六齿轮的旋向相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副轴和第二副轴相对于由转子轴的轴线与差速器的轴线构成的平面呈对称布置。
CN202221634011.1U 2022-06-28 2022-06-28 电驱动装置 Active CN21760763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634011.1U CN217607636U (zh) 2022-06-28 2022-06-28 电驱动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634011.1U CN217607636U (zh) 2022-06-28 2022-06-28 电驱动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607636U true CN217607636U (zh) 2022-10-18

Family

ID=835896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634011.1U Active CN217607636U (zh) 2022-06-28 2022-06-28 电驱动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60763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866247B2 (ja) モータ付直交歯車減速機のシリーズ及びシリーズ群
JP3530406B2 (ja) 増減速装置
CN217607636U (zh) 电驱动装置
JP2003130141A (ja) ハイポイド減速機のシリーズ、及びハイポイドギヤドモータのシリーズ
CN207015161U (zh) 电动汽车动力总成
CN211175241U (zh) 一种变速箱
CN210440535U (zh) 一种复合齿轮箱
CN212297448U (zh) 一种低噪音行星减速电机
CN212744894U (zh) 一种带平行轴齿轮传动的准双曲面减速机
CN210505173U (zh) 一种用于小型家用电梯的强制驱动永磁同步电机
CN220956704U (zh) 一种叉车电驱动减速箱
CN111822763A (zh) 旋风式铣面机传动机构
CN114172322B (zh) 一种差速的阻力电机
CN216969344U (zh) 电驱动装置
CN216112045U (zh) 一种变速器中间轴及变速器
CN216430408U (zh) 一种压力机的齿轮传动机构
CN219734172U (zh) 一种单向旋转用无键连接减速机
CN218118494U (zh) 可用于重卡的四挡变速箱
CN216252425U (zh) 一体式中空谐波四轴结构
CN219510092U (zh) 传动装置
CN221162226U (zh) 电驱桥总成和车辆
CN217152847U (zh) 两级行星减速机构和轮子
CN212469922U (zh) 旋风式铣面机传动机构
CN221237118U (zh) 行星齿轮、传动机构以及动力装置
CN215257729U (zh) 一种便于组装的蜗轮蜗杆减速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