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590584U - 相变冷却双向储能变流器 - Google Patents

相变冷却双向储能变流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590584U
CN217590584U CN202221352676.3U CN202221352676U CN217590584U CN 217590584 U CN217590584 U CN 217590584U CN 202221352676 U CN202221352676 U CN 202221352676U CN 217590584 U CN217590584 U CN 2175905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vaporator
power module
condenser
filter
phase chan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352676.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官二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ngqing Digital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ngqing Digital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ngqing Digital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ngqing Digital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352676.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59058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5905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59058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4Thermal energy storage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Semiconductors Or Solid State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相变冷却双向储能变流器,包括柜体、功率组件、控制单元和蒸发器组件。柜体具有第一安装腔和第二安装腔;功率组件包括功率模组和滤波器;功率模组设置于第一安装腔内;滤波器设置于第一安装腔内,滤波器的第一端与功率模组的第一端相连接;控制单元设置于第二安装腔内,与功率组件相连接;蒸发器组件包括第一蒸发器和第二蒸发器;其中,第一蒸发器贴合于功率模组内设置,第二蒸发器贴合于滤波器内设置。通过将功率模组和滤波器设置在一个腔体内,将第一蒸发器贴合于功率模组内设置、第二蒸发器贴合于滤波器内设置,可以对功率模组和滤波器产生的热量进行吸收,从而可以降低第一安装腔内的温度,保证功率组件运行时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相变冷却双向储能变流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流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相变冷却双向储能变流器。
背景技术
目前,在相关技术中,储能变流器中设置有三个安装腔来安装储能变流器组件,但是采用三个安装腔的安装方式使得变流器柜的体积极大,进而会占用较大的空间,不利于对变流器组件进行散热。此外,大多数的储能变流器均采用空冷或者水冷的方式进行冷却,冷却效率不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出一种相变冷却双向储能变流器。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相变冷却双向储能变流器,包括柜体、功率组件、控制单元和蒸发器组件。柜体具有第一安装腔和第二安装腔;功率组件包括功率模组和滤波器;功率模组设置于第一安装腔内;滤波器设置于第一安装腔内,滤波器的第一端与功率模组的第一端相连接;控制单元设置于第二安装腔内,与功率组件相连接;蒸发器组件包括第一蒸发器和第二蒸发器;其中,第一蒸发器贴合于功率模组设置,第二蒸发器贴合于滤波器设置。
在该技术方案中,相变冷却双向储能变流器,包括柜体、功率组件、控制单元和蒸发器组件。柜体具有第一安装腔和第二安装腔;功率组件包括功率模组和滤波器;功率模组设置于第一安装腔内;滤波器设置于第一安装腔内,以使第一安装腔可以为功率模组和滤波器提供安装空间,从而将功率模组和滤波器设置在一个腔体内。滤波器的第一端与功率模组的第一端相连接,从而使得滤波器可以有效地抑制功率部件在工作时产生的谐波,以保证相变冷却双向储能变流器的正常运行。控制单元设置于第二安装腔内,以使对控制单元的安装,控制单元与功率组件相连接;以使控制单元可以对功率组件的工作进行控制,保证储能变流器的正常运行。蒸发器组件包括第一蒸发器和第二蒸发器,由于功率模组和滤波器在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聚集在第一安装腔内,导致第一安装腔内的温度不断地升高,这会对变流器的工作产生影响,将第一蒸发器贴合于功率模组设置,以使第一蒸发器可以对功率模组在工作时热量进行吸收,第二蒸发器贴合于滤波器设置,以使第二蒸发器可以对滤波器产生的热量进行吸收。因此,通过将功率模组和滤波器设置在一个腔体内,将第一蒸发器贴合于功率模组设置、第二蒸发器贴合于滤波器设置,可以对功率模组和滤波器产生的热量进行吸收,从而可以降低第一安装腔内的温度,保证功率组件运行时的稳定性。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相变冷却双向储能变流器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方案中,功率模组位于滤波器的上方。
在该技术方案中,功率模组位于滤波器的上方,滤波器的第一端与功率模组的第一端相连接,从而使得滤波器可以有效地抑制功率部件在工作时产生的谐波,以保证相变冷却双向储能变流器的正常运行。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方案中,滤波器位于功率模组的上方。
在该技术方案中,滤波器位于功率模组的上方,滤波器的第一端与功率模组的第一端相连接,从而使得滤波器可以有效地抑制功率部件在工作时产生的谐波,以保证相变冷却双向储能变流器的正常运行。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方案中,相变冷却双向储能变流器还包括冷凝器和相变工质。冷凝器设置于柜体外;第一蒸发器与冷凝器相连通;第二蒸发器与冷凝器相连通;相变工质能够在冷凝器和蒸发器组件之间流动;其中,蒸发器组件与冷凝器具有高度差,冷凝器内的相变工质能够在重力的作用下流向蒸发器组件,蒸发器组件内的相变工质能够流向冷凝器。
在该技术方案中相变冷却双向储能变流器还包括冷凝器和相变工质。冷凝器设置于柜体外,以实现冷凝器的安装。第一蒸发器与冷凝器相连通;第二蒸发器与冷凝器相连通;相变工质能够在冷凝器和蒸发器组件之间流动;进而便于相变工质能够在冷凝器和蒸发器组件之间循环流动。蒸发器组件与冷凝器具有高度差,即冷凝器位于蒸发器组件的上方,以使冷凝器的高度高于蒸发器组件的高度。在蒸发器组件与冷凝器具有高度差的情况下,冷凝器内的相变工质能够在重力的作用下流向蒸发器组件。在功率组件散热时,即功率模组和滤波器产生热量时,蒸发器组件内的相变工质可以蒸发吸热,使得相变工质由液态变化为气态,吸取第一安装腔内的热量,变化为气态后的相变工质能够从第一蒸发器和第二蒸发器流向冷凝器,在冷凝器中气态后的相变工质会冷凝为液态,从而将热量排放到外界中,液态后的相工质在重力的作用下流向第一蒸发器和第二蒸发器,从而使得相变工质能够在蒸发器组件和冷凝器组件之间循环流动,进而可以带走柜体内功率模组和滤波器在运行时散发出的热量,以此可以降低柜体内的温度,保证功率组件运行时的稳定性,从而可以提升相变冷却双向储能变流器的散热效率。
具体地,在第一安装腔内的温度高于预定值时,即第一安装腔内的温度高于蒸发器组件中相变工质的沸点时,液态的相变工质会沸腾蒸发变化成气态的相变工质,在此过程中相变工质会吸收第一安装腔内的热量,高温的气态的相变工质会在毛细力的作用下向冷凝器进行流动,可以将第一安装腔内的热量带入到冷凝器内。
具体地,相变工质的沸点可以根据需求进行调节,进而可以实现对相变冷却双向储能变流器的温度进行控制。
具体地,相变工质为FC-72氟化液。
具体地,相变工质为液体氟化制冷剂,例如HFE7000(氟化醚)。
具体地,相变工质为R134a(四氟乙烷)。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方案中,冷凝器包括进气口、排液口、进气管和排液管,进气管的第一端与进气口相连接,排液管的第一端与排液管相连接;第一蒸发器具有第一排气口和第一进液口,第一排气口与进气管的第二端相连接,第一进液口与排液管的第二端相连接;第二蒸发器具有第二排气口和第二进液口,第二排气口与进气管的第二端相连接,第二进液口与排液管的第二端相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冷凝器包括进气口、排液口、进气管和排液管,进气管的第一端与进气口相连接,排液管的第一端与排液管相连接;第一蒸发器具有第一排气口和第一进液口,第一排气口与进气管的第二端相连接,第一进液口与排液管的第二端相连接,使得第一蒸发器内的相变工质在蒸发为气体后可以通过第一排气口流入到进气管内,从而在毛细力的作用下进入到冷凝器内进行冷凝。冷凝器内的相变工质在冷凝后可以在重力的作用下通过排液管进入到蒸发器内再次进行蒸发吸热,从而实现相变工质在第一蒸发器和冷凝器进行循环流动,进而持续地对第一安装腔进行降温。第二蒸发器具有第二排气口和第二进液口,第二排气口与进气管的第二端相连接,第二进液口与排液管的第二端相连接。使得第二蒸发器内的相变工质在蒸发为气体后可以通过第二排气口流入到进气管内,从而在毛细力的作用下进入到冷凝器内进行冷凝。冷凝器内的相变工质在冷凝后可以在重力的作用下通过排液管进入到蒸发器内再次进行蒸发吸热,从而实现相变工质在第二蒸发器和冷凝器进行循环流动,进而持续地对第一安装腔进行降温,进而实现对第一安装腔进行散热。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方案中,相变冷却双向储能变流器还包括第三蒸发器,第三蒸发器具有第三排气口和第三进液口,第三蒸发器位于第二安装腔内,第三排气口与进气管的第二端相连接,第三进液口与排液管的第二端相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三蒸发器具有第三排气口和第三进液口,第三蒸发器位于第一安装腔内,以使第三蒸发器第三排气口与进气管的第二端相连接,第三进液口与排液管的第二端相连接;第三蒸发器可以对第二安装腔内产生的热量进行吸收,提升第二安装腔的散热效率。第三蒸发器内的相变工质在蒸发为气体后可以通过第三排气口流入到进气管内,从而在毛细力的作用下进入到冷凝器内进行冷凝。冷凝器内的相变工质在冷凝后可以在重力的作用下通过排液管进入到第三蒸发器内再次进行蒸发吸热,从而实现相变工质在第三蒸发器和冷凝器进行循环流动,进而持续地对第二安装腔进行降温,进而实现对第二安装腔进行散热。
具体地,第三蒸发器位于第二安装腔的顶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方案中,相变冷却双向储能变流器还包括第一风扇,第一风扇位于第二安装腔内靠近第三蒸发器的一侧。
在该技术方案中,相变冷却双向储能变流器还包括第一风扇,第一风扇位于第二安装腔内靠近第三蒸发器的一侧,以使第一风扇可以将第二安装腔内升温后的空气吹向第三散热器,可以提升第三蒸发器对第二安装腔的换热效率。具体地,相变冷却双向储能变流器还包括第二风扇,第二风扇设置于柜体外,第二风扇与冷凝器相对设置,以使第二风扇输出的气流可以吹向冷凝器,进而可以加快冷凝器工作效率,使得流入到冷凝器内的高温气态的相变工质可以快速地冷凝为液态的相变工质,因此,可以减小冷凝器的体积,从而可以降低冷凝器的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方案中,功率模组包括至少一个功率部件,第一蒸发器贴合于至少一个功率部件。
在该技术方案中功率模组包括至少一个功率部件,第一蒸发器贴合于至少一个功率部件,由于功率模组在工作时,主要产生热量的部件为功率模组中的功率部件,因此,第一蒸发器贴合于至少一个功率部件的方式,以使第一蒸发器可以直接对产生热量的功率部件进行吸热降温,从而实现对功率模组进行降温,以达到对相变冷却双向储能变流器进行降温的目的,以提升散热效率,以实现对功率模组进行精确降温的目的。
具体地,功率部件的数量三个,包括第一功率部件、第二功率部件和第三功率部件,第一蒸发器与第一功率部件、第二功率部件和第三功率部件相贴合,以达到降温的目的。
更进一步,功率部件为IGBT模块。具体地,功率部件中包括多个发热元件,由于多个发热元件是整个功率模组中最主要的产生热量的元件,将第一蒸发器与多个发热元件中的至少一个发热元件相贴合,进而可以更加精准地对发热元件进行散热,提升散热效率。
更进一步,发热元件为半导体晶圆。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方案中,功率组件还包括直流开关和交流开关,直流开关位于第二安装腔内,直流开关的第一端与功率模组的第二端相连接;交流开关位于第二安装腔内,交流开关的第一端与滤波器的第二端相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直流开关位于第一安装腔内,以使第一安装腔为直流开关的安装提供一定的空间。直流开关的第一端与功率模组的第二端相连接,使得功率模组在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时,直流开关可以对电路进行保护,避免电流过大对电池造成损坏。交流开关位于第二安装腔内,交流开关的第一端与滤波器的第二端相连接,从而实现对交流开关的安装。交流开关的第一端与滤波器的第二端相连接,使得相变冷却双向储能变流器在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时,交流开关可以对电路进行保护,避免电流过大对外部电网造成损坏。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相变冷却双向储能变流器的示意图之一;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相变冷却双向储能变流器的示意图之二;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功率模组的示意图之一;
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功率模组的示意图之二;
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功率部件的示意图之一;
图6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功率部件的示意图之二。
其中,图1至图6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0相变冷却双向储能变流器,110柜体,112第一安装腔,114第二安装腔,120功率组件,122功率模组,1222功率部件,1224发热元件,124滤波器,126直流开关,128交流开关,130冷凝器,132进气管,134排液管,140蒸发器组件,142第一蒸发器,144第二蒸发器,146第三蒸发器,150第一风扇,160第二风扇,170控制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6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相变冷却双向储能变流器100。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相变冷却双向储能变流器100,包括柜体110、功率组件120、控制单元170和蒸发器组件140。柜体110具有第一安装腔112和第二安装腔114;功率组件120包括功率模组122和滤波器124;功率模组122设置于第一安装腔112内;滤波器124设置于第一安装腔112内,滤波器124的第一端与功率模组122的第一端相连接;控制单元170设置于第二安装腔114内,与功率组件120相连接;蒸发器组件140包括第一蒸发器142和第二蒸发器144;其中,第一蒸发器142贴合于功率模组122设置,第二蒸发器144贴合于滤波器124设置。
在该实施例中,相变冷却双向储能变流器100,包括柜体110、功率组件120、控制单元170和蒸发器组件140。柜体110具有第一安装腔112和第二安装腔114;功率组件120包括功率模组122和滤波器124;功率模组122设置于第一安装腔112内;滤波器124设置于第一安装腔112内,以使第一安装腔112可以为功率模组和滤波器124提供安装空间,从而将功率模组122和滤波器124设置在一个腔体内。滤波器124的第一端与功率模组122的第一端相连接,从而使得滤波器124可以有效地抑制功率部件1222在工作时产生的谐波,以保证相变冷却双向储能变流器100的正常运行。控制单元170设置于第二安装腔114内,以使对控制单元170的安装,控制单元170与功率组件120相连接;以使控制单元170可以对功率组件120的工作进行控制,保证储能变流器的正常运行。蒸发器组件140包括第一蒸发器142和第二蒸发器144,由于功率模组122和滤波器124在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聚集在第一安装腔112内,导致第一安装腔112内的温度不断地升高,这会对相变冷却双向储能变流器100的工作产生影响,将第一蒸发器142贴合于功率模组122设置,以使第一蒸发器142可以对功率模组122在工作时热量进行吸收,第二蒸发器144贴合于滤波器124设置,以使第二蒸发器144可以对滤波器124产生的热量进行吸收。因此,通过将功率模组122和滤波器124设置在一个腔体内,将第一蒸发器142贴合于功率模组122设置、第二蒸发器144贴合于滤波器124设置,可以对功率模组122和滤波器124产生的热量进行吸收,从而可以降低第一安装腔112内的温度,保证功率组件120运行时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相变冷却双向储能变流器100,除上述实施例的技术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地包括了以下技术特征。
如图2所示,功率模组122位于滤波器124的上方。
在该实施例中,功率模组122位于滤波器124的上方,滤波器124的第一端与功率模组122的第一端相连接,从而使得滤波器124可以有效地抑制功率部件1222在工作时产生的谐波,以保证相变冷却双向储能变流器100的正常运行。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相变冷却双向储能变流器100,除上述实施例的技术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地包括了以下技术特征。
如图1所示,滤波器124位于功率模组122的上方。
在该实施例中,滤波器124位于功率模组122的上方,滤波器124的第一端与功率模组122的第一端相连接,从而使得滤波器124可以有效地抑制功率部件1222在工作时产生的谐波,以保证相变冷却双向储能变流器100的正常运行。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相变冷却双向储能变流器100,除上述实施例的技术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地包括了以下技术特征。
如图1和图2所示,相变冷却双向储能变流器100还包括冷凝器130和相变工质。冷凝器130设置于柜体110外;第一蒸发器142与冷凝器130相连通;第二蒸发器144与冷凝器130相连通;相变工质能够在冷凝器130和蒸发器组件140之间流动;其中,蒸发器组件140与冷凝器130具有高度差,冷凝器130内的相变工质能够在重力的作用下流向蒸发器组件140,蒸发器组件140内的相变工质能够流向冷凝器130。
在该实施例中,相变冷却双向储能变流器100还包括冷凝器130和相变工质。冷凝器130设置于柜体110外,以实现冷凝器130的安装。第一蒸发器142与冷凝器130相连通;第二蒸发器144与冷凝器130相连通;相变工质能够在冷凝器130和蒸发器组件140之间流动;进而便于相变工质能够在冷凝器130和蒸发器组件之间循环流动。蒸发器组件140与冷凝器130具有高度差,即冷凝器130位于蒸发器组件140的上方,以使冷凝器130的高度高于蒸发器组件140的高度。在蒸发器组件140与冷凝器130具有高度差的情况下,冷凝器130内的相变工质能够在重力的作用下流向蒸发器组件140。在功率组件120散热时,即功率模组122和滤波器124产生热量时,蒸发器组件140内的相变工质可以蒸发吸热,使得相变工质由液态变化为气态,吸取第一安装腔112内的热量,变化为气态后的相变工质能够从第一蒸发器142和第二蒸发器144流向冷凝器130,在冷凝器130中气态后的相变工质会冷凝为液态,从而将热量排放到外界中,液态后的相变工质在重力的作用下流向第一蒸发器142和第二蒸发器144,从而使得相变工质能够在蒸发器组件140和冷凝器130组件之间循环流动,进而可以带走柜体110内功率模组122和滤波器124在运行时散发出的热量,以此可以降低柜体110内的温度,保证功率组件120运行时的稳定性,从而可以提升相变冷却双向储能变流器100的散热效率。
具体地,在第一安装腔112内的温度高于预定值时,即第一安装腔112内的温度高于蒸发器组件140中相变工质的沸点时,液态的相变工质会沸腾蒸发变化成气态的相变工质,在此过程中相变工质会吸收第一安装腔112内的热量,高温的气态的相变工质会在毛细力的作用下向冷凝器130进行流动,可以将第一安装腔112内的热量带入到冷凝器130内。
具体地,相变工质的沸点可以根据需求进行调节,进而可以实现对相变冷却双向储能变流器100的温度进行控制。
具体地,相变工质为FC-72氟化液。
具体地,相变工质为液体氟化制冷剂,例如HFE7000(氟化醚)。
具体地,相变工质为R134a(四氟乙烷)。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相变冷却双向储能变流器100,除上述实施例的技术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地包括了以下技术特征。
如图1和图2所示,冷凝器130包括进气口、排液口、进气管132和排液管134,进气管132的第一端与进气口相连接,排液管134的第一端与排液管134相连接;第一蒸发器142具有第一排气口和第一进液口,第一排气口与进气管132的第二端相连接,第一进液口与排液管134的第二端相连接;第二蒸发器144具有第二排气口和第二进液口,第二排气口与进气管132的第二端相连接,第二进液口与排液管134的第二端相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冷凝器130包括进气口、排液口、进气管132和排液管134,进气管132的第一端与进气口相连接,排液管134的第一端与排液管134相连接;第一蒸发器142具有第一排气口和第一进液口,第一排气口与进气管132的第二端相连接,第一进液口与排液管134的第二端相连接,使得第一蒸发器142内的相变工质在蒸发为气体后可以通过第一排气口流入到进气管132内,从而在毛细力的作用下进入到冷凝器130内进行冷凝。冷凝器130内的相变工质在冷凝后可以在重力的作用下通过排液管134进入到蒸发器内再次进行蒸发吸热,从而实现相变工质在第一蒸发器142和冷凝器130进行循环流动,进而持续地对第一安装腔112进行降温。第二蒸发器144具有第二排气口和第二进液口,第二排气口与进气管132的第二端相连接,第二进液口与排液管134的第二端相连接。使得第二蒸发器144内的相变工质在蒸发为气体后可以通过第二排气口流入到进气管132内,从而在毛细力的作用下进入到冷凝器130内进行冷凝。冷凝器130内的相变工质在冷凝后可以在重力的作用下通过排液管134进入到蒸发器内再次进行蒸发吸热,从而实现相变工质在第二蒸发器144和冷凝器130进行循环流动,进而持续地对第一安装腔112进行降温,进而实现对第一安装腔112进行散热。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相变冷却双向储能变流器100,除上述实施例的技术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地包括了以下技术特征。
如图1和图2所示,相变冷却双向储能变流器100还包括第三蒸发器146,第三蒸发器146具有第三排气口和第三进液口,第三蒸发器146位于第二安装腔114内,第三排气口与进气管132的第二端相连接,第三进液口与排液管134的第二端相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第三蒸发器146具有第三排气口和第三进液口,第三蒸发器位于第一安装腔112内,以使第三蒸发器第三排气口与进气管132的第二端相连接,第三进液口与排液管134的第二端相连接;第三蒸发器146可以对第二安装腔114内产生的热量进行吸收,进一步提升第二安装腔114的散热效率。第三蒸发器146内的相变工质在蒸发为气体后可以通过第三排气口流入到进气管132内,从而在毛细力的作用下进入到冷凝器130内进行冷凝。冷凝器130内的相变工质在冷凝后可以在重力的作用下通过排液管134进入到蒸发器内再次进行蒸发吸热,从而实现相变工质在第三蒸发器146和冷凝器130进行循环流动,进而持续地对第二安装腔114进行降温,进而实现对第二安装腔114进行散热。
具体地,第三蒸发器146位于第二安装腔114的顶部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相变冷却双向储能变流器100,除上述实施例的技术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地包括了以下技术特征。
如图1和图2所示,相变冷却双向储能变流器100还包括第一风扇150,第一风扇150位于第二安装腔114内靠近第三蒸发器146的一侧。
在该实施例中,相变冷却双向储能变流器100还包括第一风扇150,第一风扇150位于第二安装腔114内靠近第三蒸发器146的一侧,以使第一风扇150可以将第二安装腔114内升温后的空气吹向第三蒸发器146,可以提升第三蒸发器对第一安装腔112的换热效率。
具体地,相变冷却双向储能变流器100还包括第二风扇160,第二风扇160设置于柜体110外,第二风扇160与冷凝器130相对设置,以使第二风扇160输出的气流可以吹向冷凝器130,进而可以加快冷凝器130工作效率,使得冷凝器130流入到冷凝器130内的高温气态的相变工质可以快速地冷凝为液态的相变工质,因此,可以减小冷凝器130的体积,从而可以降低冷凝器130的成本。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相变冷却双向储能变流器100,除上述实施例的技术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地包括了以下技术特征。
如图3和图4所示,功率模组122包括至少一个功率部件1222,第一蒸发器142贴合于至少一个功率部件1222。
在该实施例中,功率模组122包括至少一个功率部件1222,第一蒸发器142贴合于至少一个功率部件1222,由于功率模组122在工作时,主要产生热量的部件为功率模组122中的功率部件1222,因此,第一蒸发器142贴合于至少一个功率部件1222的方式,以使第一蒸发器可以直接对产生热量的功率部件1222进行吸热降温,从而实现对功率模组122进行降温,以达到对相变冷却双向储能变流器100进行降温的目的,以提升散热效率,以实现对功率模组122进行精确降温的目的。
具体地,功率部件1222的数量三个,包括第一功率部件1222、第二功率部件1222和第三功率部件1222,第一蒸发器142与第一功率部件1222、第二功率部件1222和第三功率部件1222相贴合,以达到降温的目的。
更进一步,功率部件为IGBT模块。
图3和图4中A为第一功率部件的交流输出,B为第二功率部件的交流输出,C为第三功率部件的交流输出。
具体地,如图5和图6所示,功率部件1222中包括多个发热元件1224,由于多个发热元件1224是整个功率模组122中最主要的产生热量的元件,将第一蒸发器142与多个发热元件1224中的至少一个发热元件1224相贴合,进而可以更加精准地对发热元件1224进行散热,提升散热效率。
具体地,图5和图6中A为第一功率部件的交流输出。
更进一步,发热元件1224为半导体晶圆。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相变冷却双向储能变流器100,除上述实施例的技术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地包括了以下技术特征。
如图1和图2所示,功率组件120还包括直流开关126和交流开关128,直流开关126位于第二安装腔114内,直流开关126的第一端与功率模组122的第二端相连接;交流开关128位于第二安装腔114内,交流开关128的第一端与滤波器124的第二端相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直流开关126位于第一安装腔112内,以使第一安装腔112为直流开关126的安装提供一定的空间。直流开关126的第一端与功率模组122的第二端相连接,使得功率模组122在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时,直流开关126可以对电路进行保护,避免电流过大对电池造成损坏。交流开关128位于第二安装腔114内,交流开关128的第一端与滤波器124的第二端相连接,从而实现对交流开关128的安装。交流开关128的第一端与滤波器124的第二端相连接,使得相变冷却双向储能变流器100在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时,交流开关128可以对电路进行保护,避免电流过大对外部电网造成损坏。
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和说明书附图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有额外的明确限定,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本实用新型和使得描述过程更加简便,而不是为了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所描述的特定方位、以特定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这些描述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连接”、“安装”、“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举例来说,“连接”可以是多个对象之间的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多个对象之间的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多个对象之间的直接相连,也可以是多个对象之间的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上述数据地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和说明书附图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和说明书附图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相变冷却双向储能变流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柜体,所述柜体具有第一安装腔和第二安装腔;
功率组件,所述功率组件包括功率模组和滤波器;所述功率模组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腔内;所述滤波器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腔内,所述滤波器的第一端与所述功率模组的第一端相连接;
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设置于第二安装腔内,与所述功率组件相连接;
蒸发器组件,所述蒸发器组件包括第一蒸发器和第二蒸发器;
其中,所述第一蒸发器贴合于所述功率模组内设置,所述第二蒸发器贴合于所述滤波器内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变冷却双向储能变流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功率模组位于所述滤波器的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变冷却双向储能变流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滤波器位于所述功率模组的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变冷却双向储能变流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冷凝器,所述冷凝器设置于所述柜体外;
所述第一蒸发器与所述冷凝器相连通;
所述第二蒸发器与所述冷凝器相连通;
相变工质,所述相变工质能够在所述冷凝器和所述蒸发器组件之间流动;
其中,所述蒸发器组件与所述冷凝器具有高度差,所述冷凝器内的所述相变工质能够在重力的作用下流向所述蒸发器组件,所述蒸发器组件内的所述相变工质能够流向所述冷凝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相变冷却双向储能变流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凝器包括进气口、排液口、进气管和排液管,所述进气管的第一端与所述进气口相连接,所述排液管的第一端与所述排液管相连接;
所述第一蒸发器具有第一排气口和第一进液口,所述第一排气口与所述进气管的第二端相连接,所述第一进液口与所述排液管的第二端相连接;
所述第二蒸发器具有第二排气口和第二进液口,所述第二排气口与所述进气管的第二端相连接,所述第二进液口与所述排液管的第二端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相变冷却双向储能变流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三蒸发器,所述第三蒸发器具有第三排气口和第三进液口,所述第三蒸发器位于所述第二安装腔内,所述第三排气口与所述进气管的第二端相连接,所述第三进液口与所述排液管的第二端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相变冷却双向储能变流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风扇,所述第一风扇位于所述第二安装腔内靠近所述第三蒸发器的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相变冷却双向储能变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模组包括:
至少一个功率部件,所述第一蒸发器贴合于所述至少一个功率部件。
9.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相变冷却双向储能变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组件还包括:
直流开关,所述直流开关位于所述第二安装腔内,所述直流开关的第一端与所述功率模组的第二端相连接;
交流开关,所述交流开关位于所述第二安装腔内,所述交流开关的第一端与所述滤波器的第二端相连接。
CN202221352676.3U 2022-06-01 2022-06-01 相变冷却双向储能变流器 Active CN21759058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352676.3U CN217590584U (zh) 2022-06-01 2022-06-01 相变冷却双向储能变流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352676.3U CN217590584U (zh) 2022-06-01 2022-06-01 相变冷却双向储能变流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590584U true CN217590584U (zh) 2022-10-14

Family

ID=835275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352676.3U Active CN217590584U (zh) 2022-06-01 2022-06-01 相变冷却双向储能变流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59058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051226B1 (en) Cooling system for power electronic device, and distributed power generation system
CN109842271A (zh) 一种集成空调冷却的变频器
CN218679737U (zh) 相变冷却储能变流器
CN109152314B (zh) 一种散热装置、控制散热组件和洗衣机
CN217590584U (zh) 相变冷却双向储能变流器
CN114245665B (zh) 一种空调
CN114915142A (zh) 相变冷却双向储能变流器
CN214581473U (zh) 散热器及空调室外机
CN215269268U (zh) 一种集成式大功率散热模组
CN213272936U (zh) 散热器及空调室外机
CN216814546U (zh) 电控板、室外机及空调机组
CN213638689U (zh) 整体式变频空气能烘干机的变频板散热结构
CN212970511U (zh) 一种应用散热装置的电气设备
CN211457823U (zh) 空调器及其翅片式相变散热控制盒
CN113631019A (zh) 一种用于高功率变流器的蒸发冷却***
CN209084929U (zh) 散热结构、空调器
CN112449555A (zh) 一种大功率逆变器用主动热虹吸散热***
CN219037149U (zh) 一种冷凝器高效多重冷凝结构
CN214581472U (zh) 散热器及空调室外机
CN211457824U (zh) 空调器及其相变散热控制盒
CN214581474U (zh) 散热器及空调室外机
CN212777838U (zh) 一种空调电控板的液冷***
CN219741014U (zh) 一种散热结构和具有其的变频器
CN220039201U (zh) 散热器和空调室外机
CN109268950A (zh) 散热结构、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