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584144U - 一种控光装置及灯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控光装置及灯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584144U
CN217584144U CN202221378779.7U CN202221378779U CN217584144U CN 217584144 U CN217584144 U CN 217584144U CN 202221378779 U CN202221378779 U CN 202221378779U CN 217584144 U CN217584144 U CN 21758414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emitting surface
emitting
cup
ex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378779.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俞建国
陈志强
孙晓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Run Chan Opt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Run Chan Opt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Run Chan Opt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Run Chan Opt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378779.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58414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58414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58414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属于照明领域,涉及一种控光装置,包括出光结构;出光结构包括上出光面、下出光面以及侧出光面;上出光面与下出光面相对设置,且上出光面的长度大于下出光面的长度;侧出光面用于连接上出光面和下出光面,以使上出光面、下出光面和侧出光面围合形成出光区域。本申请还涉及一种灯具。本申请的出光结构中,采用上出光面的长度大于下出光面的长度,使在实际应用中,当光源发出的光线经出光结构后,倾斜向预设照射面照射形成的光斑趋向于方形,保证了形成的光斑面积,同时也提升了光斑的分布均匀度及明亮均匀度,光斑质量高,解决了因光斑分布不均及亮度不均造成人眼不适的问题,提升了照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控光装置及灯具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照明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控光装置及灯具。
背景技术
现有的灯具大多采用直接投射的方式,如将灯具设置在预设照射面的上方,并将灯具的照射方向倾斜朝向预设照射面设置,以将灯具照射的光线聚集在预设照射面上,但现市面灯具内置的控光装置的出光面形状为圆形(参见图1),由于灯具的照射方向倾斜朝向预设照射面,导致控光装置的出光面上部分距离预设照射面较近,下部分距离预设照射面较远,最终在预设照射面上成形的光斑呈现上窄下宽的效果(参见图2),进而导致光斑在预设照射面的分布均匀性,照射效果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控光装置及灯具,以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光斑分布均匀性差,照射效果差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控光装置,采用了如下所述的技术方案:
包括出光结构;
所述出光结构包括上出光面、下出光面以及侧出光面;所述上出光面与下出光面相对设置,且所述上出光面的长度大于所述下出光面的长度;所述侧出光面用于连接所述上出光面和所述下出光面,以使所述上出光面、所述下出光面和所述侧出光面围合形成出光区域。
进一步的,所述上出光面、所述下出光面和所述侧出光面中的至少一个形状为平面或曲面。
进一步的,所述下出光面的长度与所述上出光面的长度的比值为0.2至0.8。
进一步的,还包括反光杯,所述出光结构设于所述反光杯的出光端;
所述反光杯的出光端具有第一出光口,所述出光区域为所述第一出光口;或,所述出光结构可拆卸安装于所述反光杯的出光端。
进一步的,所述反光杯具有反射腔,所述反射腔内具有至少一个反射部,每个所述反射部均包括多个第一反射曲面。
进一步的,还包括防眩光罩,所述防眩光罩可拆卸安装于所述反光杯的出光端,所述出光结构设于所述反光杯和所述防眩光罩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防眩光罩的出光端具有第二出光口,所述第二出光口的形状与所述出光区域的形状对应。
进一步的,当所述防眩光罩与所述反光杯的出光端连接时,所述防眩光罩的进光端与所述反光杯的出光端之间设有用于安装透光密封件的安装间隔。
进一步的,所述防眩光罩或反光杯具有用于定位所述的透光密封件的定位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灯具,采用了如下所述的技术方案:
包括如上所述的控光装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实施例主要有以下有益效果:由于上出光面的长度大于下出光面的长度,使在实际应用中,当光源发出的光线经出光结构后,倾斜向预设照射面照射形成的光斑趋向于方形,保证了形成的光斑面积,同时也提升了光斑的分布均匀度及明亮均匀度,光斑质量高,解决了因光斑分布不均及亮度不均造成人眼不适的问题,提升了照射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或现有技术中的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个简单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现有技术中控光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使用现有技术中控光装置形成的光斑效果图;
图3是根据本申请的控光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申请的控光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申请的控光装置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6是使用本申请中控光装置形成的光斑效果图;
图7是根据本申请的控光装置应用于灯具时的光照原理简易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出光结构;100、上出光面;110、下出光面;120、侧出光面;130、出光区域;20、反光杯;200、第一出光口;210、第一反射曲面;220、反射腔;230、卡扣槽;240、安装平台;250、安装座;30、防眩光罩;300、第二出光口;310、定位部;320、卡扣件;330、光通道;40、光源;50、被照物;500、预设照射面;
具体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说明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或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参见图3至图5,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控光装置,包括出光结构10,所述出光结构10包括上出光面100、下出光面110以及侧出光面120,所述上出光面100与下出光面110相对设置,且所述上出光面100的长度大于所述下出光面110的长度;所述侧出光面120用于连接所述上出光面100和所述下出光面110,以使所述上出光面100、所述下出光面110和所述侧出光面120围合形成出光区域130。
作为优选的是,侧出光面120的数量为两个,以用于连接上出光面100的一端与下出光面110的一端、以及上出光面100的另一端与下出光面110的另一端;如侧出光面120的数量为两个,其中一个侧出光面120的两端分别衔接于上出光面100的一端以及下出光面110的一端,另一个侧出光面120的两端分别衔接于上出光面100的另一端以及下出光面110的另一端。
控光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如图7所示为控制装置应用于灯具时的光照原理图,其中灯具包括光源40,出光结构10倾斜朝向预设照射面500,当光源40发射的光线经出光结构10后,在预设照射面500上形成光斑,此时出光结构10中的上出光面100对应为光斑的上端,下出光面110对应为光斑的下端,由于上出光面100与预设照射面500的距离小于下出光面110与预设照射面500的距离,因此出光结构10采用出光面的长度大于下出光面110的长度,以使形成的光斑下部分的宽度趋向于上部分宽度,达到光斑均匀分布的目的。
继续参见图7,在图7中,光源40与被照物50底面之间的直线距离为H1,光源40照射至预设照射面500上形成的光斑高度为H2,光源40与光斑的上端的直线距离为T1,光源40与光斑的下端的直线距离为T2,以上出光面100的长度为c,下出光面110的长度为a,当
Figure BDA0003674814510000041
越趋向等于
Figure BDA0003674814510000042
时,呈现的光斑效果趋向于方形,即光斑分布越来越均匀,当满足
Figure BDA0003674814510000043
时,光斑分布均匀度最高,呈现的光斑效果最佳(如图6所示)。
进一步说明的是,继续参见图7,光源40的出光轴线L与光源40的重力方向G之间形成夹角θ,其中0°<θ<90°,当夹角θ的角度越大时,光源40照射至预设照射面500上形成的光斑高度H2越大,即得到的实际光斑面积越大。
综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控光装置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由于上出光面100的长度大于下出光面110的长度,使在实际应用中,当光源40发出的光线经出光结构10后,倾斜向预设照射面500照射形成的光斑趋向于方形,保证了形成的光斑面积,同时也提升了光斑的分布均匀度及明亮均匀度,光斑质量高,解决了因光斑分布不均及亮度不均造成人眼不适的问题,提升了照射效果。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参见图3至图5,所述上出光面100、所述下出光面110和所述侧出光面120中的至少一个形状为平面或曲面。
在本实施例中,在上述上出光面100、下出光面110和侧出光面120中,曲面相对于平面的聚光性更好,使光源40经出光结构10后,在预设照射面500形成的光斑明亮的同时,均匀度好,以呈现柔和光斑的效果。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参见图3至图5,所述下出光面110的长度与所述上出光面100的长度的比值为0.2至0.8。
在本实施例中,当下出光面110的长度与上出光面100的长度的比值位于0.2至0.8的范围内时,均能在实际应用中,在预设照射面500形成光斑下端宽度趋向于上端的宽度,保证光斑的质量,而作为优选的是,当下出光面110的长度与上出光面100的长度的比值为0.55,在实际应用中,在预设照射面500上形成的光斑分布均匀度及明亮度最佳,进一步保证光斑质量。
需要说明的是,当下出光面110和/或上出光面100为曲面时,长度指的是下出光面110和/或上出光面100的弧长,当下出光面110和/或上出光面100为平面时,长度指的是下出光面110和/或上出光面100的左右两端点的直线距离。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参见图3至图5,还包括反光杯20,所述出光结构10设于所述反光杯20的出光端;
所述反光杯20的出光端具有第一出光口200,所述出光区域130为所述第一出光口200;或,所述出光结构10可拆卸安装于所述反光杯20的出光端。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反光杯20具有贯穿于反光杯20的反射腔220,其中反射腔220的一端为进光端,用于供光源40发射的光线进入至反射腔220内,反射腔220的另一端为出光端(即反光杯20的出光端),用于供反射腔220内的光线射出。
上述中出光结构10可与反光杯20一体成型,具体为出光结构10的出光区域130为反光杯20的第一出光口200;出光结构10还可与反光杯20为可拆卸连接方式,此时出光结构10为独立的组件,且出光结构10可拆卸安装于反光杯20的出光端,可根据使用场景、及出光结构10和/或反光杯20的耗损自行更换,自由度高。
需要说明的是,出光结构10可拆卸安装反光杯20的出光端的方式可采用插接连接方式,如反光杯20的外壁具有插接槽,出光结构10的出光区域130外壁具有与插接件,通过插接件与插接槽实现出光结构10与反光杯20的可拆卸连接;此外,可拆卸安装还可采用螺丝连接、卡扣连接、螺纹连接等方式,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进一步说明的是,反射腔220内的实际形状可采用传统的圆台型、方型等任意形状,也可如圆台型和方型的组合形状(如反射腔靠近进光端的形状为圆台型,远离进光端的形状为方型),只需保证出光结构10中上出光面100的长度大于下出光面110的长度,即在实际应用中,保证了在预设照射面500形成的光斑均匀度、明亮度,从而保证光斑的质量。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参见图3至图5,所述反光杯20具有反射腔,所述反射腔220内具有至少一个反射部,每个所述反射部均包括多个第一反射曲面210。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各反射部均设于所述反射腔220的内壁上,以用于反射进入反射腔内的光线;当反射部的数量为一个时,反射部可位于反射腔220内的任意一个区域,也可反射部覆盖反射腔220内的整个区域;当反射部的数量为多个时,各反射部可相邻设置,也可阵列分布至反射腔220内的任意区域。
在实际应用中,通过上述第一反射曲面210,提升出光结构10对进入反射腔220的光线的聚光效果,从而使照射于预设照射面500上的光斑均匀度、明亮度更佳。
需要说明的是,反射部中的各第一反射曲面210依序连接。
进一步说明的是,于反射腔220靠近出光结构10的方向,反射腔220的口径逐渐增大,且出光区域130的进光端处的口径大于或等于反射腔220的出光端处的口径,以使从反射腔220出光端处的光线都能进入至出光结构内。
进一步的,反射部中至少两个第一反射曲面210的曲率不相等,这样在实际应用中,照射于反射部的光线可被不同曲率的多个第一反射曲面210反射,且被第一反射曲面210反射后的光线相互混合,达到了混光的效果,以实现提高光斑的均匀性及质量。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参见图3和图5,还包括防眩光罩30,所述防眩光罩30可拆卸安装于所述反光杯20的出光端,所述出光结构10设于所述反光杯20和所述防眩光罩30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当人看向控光装置时,通过防眩光罩30遮挡出光区域130的外侧,以避免人直接看到出光区域130,提升控光装置的防眩光性能。
需要说明的是,防眩光罩30可拆卸安装于反光杯20的出光端,如防眩光罩30的外侧具有卡扣件320,反光杯20的出光端外侧具有卡扣槽230,通过卡扣件320与卡扣槽230实现防眩光罩30与反光杯20的可拆卸连接;此外,可拆卸安装方式还可为螺丝连接、螺纹连接、插接连接、磁吸连接等,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参见图3至图5,所述防眩光罩30的出光端具有第二出光口300,所述第二出光口300的形状与所述出光区域130的形状对应。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出光口300的形状与出光区域130的形状对应,以保证在实际应用中,光源40照射于预设照面上光斑的成型效果,从而保证光斑质量。
需要说明的是,防眩光罩30具有光通道330,以供反光杯20出光端的光线通过,其中第二出光口300位于光通道330的出光端,且当防眩光罩30与反光杯20连接时,光通道330的进光端与反射腔220连通;于防眩光罩30远离反光杯20的方向,光通道330的截面积逐渐增大,且光通道330的进光端的口径大于第一出光口200的口径,这样以使反射腔220内的所有光线都能进入光通道330处,以保证光斑最终的成型效果及质量。
进一步的是,光通道330的内壁具有多个第二反射曲面,以提升进入光通道330后的光线的聚光效果,从而使照射于预设照射面500上的光斑均匀度、明亮度更佳。
更进一步的是,相邻的两个第二反射曲面的曲率不相等,这样在实际应用中,进入光通道330的光线可被不同曲率的多个第二反射曲面反射,且被第二反射曲面反射后的光线相互混合,达到了混光的效果,以实现提高光斑的均匀性及质量。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参见图3和图5,当所述防眩光罩30与所述反光杯20的出光端连接时,所述防眩光罩30的进光端与所述反光杯20的出光端之间设有用于安装透光密封件(图未示)的安装间隔(图未标记)。
在本实施例中,透光密封件(图未示)可为透光玻璃,该透光玻璃位于防眩光罩30的进光端与反光杯20的出光端之间形成的安装间隔(图未标记)内,且透光玻璃贴合于反光杯20的出光端,以防止外界的灰尘和液体进入反光杯20内。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参见图3和图5,所述防眩光罩30或反光杯20具有用于定位所述的透光密封件(图未示)的定位部310。
在本实施例中,反光杯20的出光端外侧具有安装平台240,定位部310可为安装于防眩光罩30进光端外侧的定位台,当防眩光罩30与反光杯20连接时,定位台抵靠于安装平台240上,且使反光杯20与防眩光罩30之间形成安装间隔(图未标记);此外,也可防眩光罩30的进光端外侧具有安装平台240,定位部310为安装于反光杯20出光端外侧的定位台,同样也可实现上述效果。
进一步的,定位部310的数量为多个,该多个定位部310阵列布置于防眩光罩30或反光杯20上,以进一步的保证透光密封件(图未示)的定位精度。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灯具,包括如上所述的控光装置。
在本实施例中,灯具包括光源40,该光源40设于出光结构10的进光端;当控光装置包括反光杯20时,光源40设于反射腔220的进光端处,具体为,反光杯20具有安装座250,该安装座250具有与反射腔220连通的安装槽,光源40安装于安装槽内。
相比现有技术,该灯具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由于上出光面100的长度大于下出光面110的长度,使在实际应用中,当光源40发出的光线经出光结构10后,倾斜向预设照射面500照射形成的光斑趋向于方形,保证了形成的光斑面积,同时也提升了光斑的分布均匀度及明亮均匀度,光斑质量高,解决了因光斑分布不均及亮度不均造成人眼不适的问题,提升了照射效果。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显然,以上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附图中给出了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但并不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本申请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申请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而言,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具体实施方式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效替换。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做的等效结构,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在本申请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控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出光结构;
所述出光结构包括上出光面、下出光面以及侧出光面;所述上出光面与下出光面相对设置,且所述上出光面的长度大于所述下出光面的长度;所述侧出光面用于连接所述上出光面和所述下出光面,以使所述上出光面、所述下出光面和所述侧出光面围合形成出光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出光面、所述下出光面和所述侧出光面中的至少一个形状为平面或曲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出光面的长度与所述上出光面的长度的比值为0.2至0.8。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反光杯,所述出光结构设于所述反光杯的出光端;
所述反光杯的出光端具有第一出光口,所述出光区域为所述第一出光口;或,所述出光结构可拆卸安装于所述反光杯的出光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控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杯具有反射腔,所述反射腔内具有至少一个反射部,每个所述反射部均包括多个第一反射曲面。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控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眩光罩,所述防眩光罩可拆卸安装于所述反光杯的出光端,所述出光结构设于所述反光杯和所述防眩光罩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控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眩光罩的出光端具有第二出光口,所述第二出光口的形状与所述出光区域的形状对应。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控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防眩光罩与所述反光杯的出光端连接时,所述防眩光罩的进光端与所述反光杯的出光端之间设有用于安装透光密封件的安装间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控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眩光罩或反光杯具有用于定位所述的透光密封件的定位部。
10.一种灯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光装置。
CN202221378779.7U 2022-06-01 2022-06-01 一种控光装置及灯具 Active CN21758414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378779.7U CN217584144U (zh) 2022-06-01 2022-06-01 一种控光装置及灯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378779.7U CN217584144U (zh) 2022-06-01 2022-06-01 一种控光装置及灯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584144U true CN217584144U (zh) 2022-10-14

Family

ID=835273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378779.7U Active CN217584144U (zh) 2022-06-01 2022-06-01 一种控光装置及灯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58414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296910B2 (en) Light fixture and lens assembly for same
US7481552B2 (en) Light fixture having a reflector assembly and a lens assembly for same
US7530716B2 (en) Light fixture
US7563004B2 (en) Volumetric downlight light fixture
US9562670B2 (en) Illumination system, luminaire, collimator, and display device
EP0890060A1 (en) Illumination system comprising microprisms with blocking means
US20220057070A1 (en) Anti-Glare Reflector Cup and a Lamp with the Anti-Glare Reflector Cup
CN112254026A (zh) 一种防眩灯具以及采用该灯具的照明布置方法
US6575601B1 (en) Lighting fixture optical assembly including relector/refractor and shroud
CN108253381B (zh) 一种透镜及包括该透镜的发光装置
CN210687843U (zh) 一种灯具
CN111322584A (zh) 透镜和照明装置
CN209801374U (zh) 大偏角的偏光透镜以及灯具
CN211716301U (zh) 一种照明灯的光学组件以及线光源照明灯
CN217584144U (zh) 一种控光装置及灯具
CN111033349B (zh) 用于减少眩光同时维持led光源的混色和光束控制的全内反射透镜
CN216556608U (zh) 一种led灯具的透镜组件及led灯具
CN111664420A (zh) 灯具及其透镜
CN213089751U (zh) 一种防眩反光杯以及带有该反光杯的灯具
CN212901110U (zh) 光学器件及照明灯具
CN209977777U (zh) 一种条形灯
EP3521693B1 (en) Light-diffusing lamp shade and panel lamp having same
US20170184265A1 (en) Luminaire, especially for road lighting
CN211526348U (zh) 透镜和照明装置
KR102388733B1 (ko) 휘도와 조도가 개선된 구조의 일체형 렌즈와 반사부재를 갖는 엘이디 조명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