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582580U - 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582580U
CN217582580U CN202220639272.6U CN202220639272U CN217582580U CN 217582580 U CN217582580 U CN 217582580U CN 202220639272 U CN202220639272 U CN 202220639272U CN 217582580 U CN217582580 U CN 21758258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ade
air conditioner
section
air
trailing ed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639272.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鹏飞
王皓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isense Hitachi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isense Hitachi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isense Hitachi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isense Hitachi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639272.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58258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5825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58258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开设有入风部和出风部;换热器,布置在所述壳体内,用以和壳体内气流进行热交换;轴流送风装置,所述轴流风机设置于所述换热器与所述出风部之间,用以将流经换热器的气流吸入后从所述出风部排出,所述轴流送风装置包括有:轮毂;沿所述轮毂周向布置的多个叶片,所述叶片上形成有吸力面,所述叶片包括有:叶根段,在所述叶根段对应的吸力面上形成有多个凸起部和多个凹陷部,多个凸起部和多个凹陷部依次交替布置;叶顶段,其为平直段,所述叶顶段和所述叶根段连接处平滑过渡连接。通过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空调器的轴流送风装置存在的叶片重量重的问题。

Description

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空调器结构的改进。
背景技术
空调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家用电器,通常包括室内机和室外机,室内机安装在室内侧,而室外机安装在室外侧。
在室内机内部和室外机内部均可相应的设置有轴流送风装置,通过轴流送风装置可实现吸风换热的效果。
现有的被应用于空调器中的轴流送风装置其叶片主要为平直的光滑叶片结构,叶片多个,呈螺旋布置,叶片两侧的压力面和吸力面均为平直的光滑面。为保证强度,叶根处厚度远大于叶顶处,造成风扇重量增加,材料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空调器,解决了现有空调器的轴流送风装置存在的重量重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叶片的吸力面侧的叶根段部分设置凸起部和凹陷部配合的方式,不仅保证了叶根处的强度,而且还可以起到减重、减阻以及降噪效果。
本实用新型主要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空调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开设有入风部和出风部;
换热器,布置在所述壳体内,用以和壳体内气流进行热交换;
轴流送风装置,所述轴流送风装置设置于所述换热器与所述出风部之间,用以将流经换热器的气流吸入后从所述出风部排出,所述轴流送风装置包括有:轮毂;
沿所述轮毂周向布置的多个叶片,所述叶片上形成有吸力面,所述叶片包括有:
叶根段,在所述叶根段对应的吸力面上形成有多个凸起部和多个凹陷部,多个凸起部和多个凹陷部依次交替布置;
叶顶段,其为平直段,所述叶顶段和所述叶根段连接处平滑过渡连接。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叶片还包括有压力面,所述压力面与所述吸力面相对布置在所述叶片的两侧,在所述压力面上也布置有所述凸起部和所述凹陷部,多个凸起部和多个凹陷部依次交替布置。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叶片包括有叶片前缘和叶片尾缘,沿着所述叶片尾缘到所述叶片前缘的方向,所述凸起部的高度逐渐变大,沿着所述叶片尾缘到所述叶片前缘的方向,所述凹陷部的高度逐渐变大。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靠近叶片前缘侧的所述凸起部高度降低值大于靠近叶片尾缘侧的所述凸起部的高度降低值,靠近叶片前缘侧所述凹陷部的高度降低值大于靠近叶片尾缘侧的所述凹陷部的高度降低值。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叶片包括有叶片前缘和叶片尾缘,所述叶根段包括有叶根本体段,沿着从所述叶片前缘到所述叶片尾缘方向,所述叶根本体段的厚度逐渐变小。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沿所述叶片前缘到所述叶片尾缘的方向,所述叶顶段对应的所述叶片的厚度值均相同。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沿所述叶片前缘到所述叶片尾缘的方向,所述叶顶段的截面对应的所述叶片的厚度值逐渐变小。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叶顶段的厚度值小于所述叶根段任一横截面位置处对应的叶片厚度值。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凸起部为从所述叶根本体段上向外凸起形成的弧形凸起,所述凹陷部为从叶根本体段上向内侧凹陷形成的弧形凹陷槽,所述弧形凸起和所述弧形凹陷槽之间平滑过渡连接。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凸起部为从叶根本体段上向外凸起形成的矩形凸起,所述凹陷部为从叶根本体段上向内侧凹陷形成的矩形凹陷槽,所述矩形凸起部和所述矩形凹陷部之间平滑过渡连接。
本实用新型存在以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提出的空调器,对空调器的轴流送风装置的叶片结构进行改进,在半径小、风速低的叶根处的吸力面侧设置凸起部和凹陷部,通过多个凸起部和多个凹陷部配合在叶根段部分形成波浪型结构,通过凸起部的设置增加了叶根段的厚度,保证了叶片的强度,并且叶根段设置成凸起部和凹陷部的方式,与单纯增加叶根厚度的方式相比,还实现了减重,实现了轴流送风装置的轻量化设置,降低了成本;
通过波浪型结构叶根结构,使得在叶根段处对应的形成有凹陷部的类沟槽结构,通过设置的沟槽可实现降低扇叶表面的摩擦阻力,提高风扇效率;
在半径大、风速高的叶顶段处则采用薄片式平直段结构,能够降低阻力,减小噪音。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空调器中的轴流送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空调器中的轴流送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空调器中的轴流送风装置的叶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空调器中的轴流送风装置的正视图;
图6为图5的A-A向剖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空调器中的轴流送风装置的叶根段处的截面示意图一;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空调器中的轴流送风装置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叶顶段处的截面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空调器中的轴流送风装置的叶根段的衍生曲线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空调器中的轴流送风装置的叶根段处的厚度分布曲线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空调器中的轴流送风装置的叶片与现有叶片的功率对比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器通过使用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来执行空调器的制冷制热循环。制冷制热循环包括一系列过程,涉及压缩、冷凝、膨胀和蒸发,对室内空间进行制冷或制热。
低温低压制冷剂进入压缩机,压缩机压缩成高温高压状态的冷媒气体并排出压缩后的冷媒气体。所排出的冷媒气体流入冷凝器。冷凝器将压缩后的冷媒冷凝成液相,并且热量通过冷凝过程释放到周围环境。
膨胀阀使在冷凝器中冷凝形成的高温高压状态的液相冷媒膨胀为低压的液相冷媒。蒸发器蒸发在膨胀阀中膨胀的冷媒,并使处于低温低压状态的冷媒气体返回到压缩机。蒸发器可以通过利用冷媒的蒸发的潜热与待冷却的材料进行热交换来实现制冷效果。在整个循环中,空调器可以调节室内空间的温度。
空调器的室外机包括压缩机、室外换热器和室外风机,空调器的室内机包括室内换热器和室内风机,并且节流装置(如毛细管或电子膨胀阀)可以提供在室内机或室外机中。
室内换热器和室外换热器用作冷凝器或蒸发器。当室内换热器用作冷凝器时,空调器执行制热模式,当室内换热器用作蒸发器时,空调器执行制冷模式。
其中,室内换热器和室外换热器转换作为冷凝器或蒸发器的方式,一般采用四通阀,具体参考常规空调器的设置,在此不做赘述。
空调器的制冷工作原理是:室内换热器(在室内机中,此时为蒸发器)内处于低压状态,室内换热器内的液态冷媒迅速蒸发吸收热量,室内风机吹出的风经过室内换热器降温后变为冷风吹到室内,蒸发汽化后的冷媒经压缩机加压后,在室外换热器(在室外机中,此时为冷凝器)中凝结为液态,释放出热量,通过室外风机,将热量散发到大气中,如此循环就达到了制冷效果。
空调器的制热工作原理是:气态冷媒被压缩机加压,成为高温高压气体,进入室内换热器(此时为冷凝器),冷凝液化放热,成为液体,同时将室内空气加热,从而达到提高室内温度的目的。液体冷媒经节流装置减压,进入室外换热器(此时为蒸发器),蒸发汽化吸热,成为气体,同时吸取室外空气的热量(室外空气变得更冷),成为气态冷媒,再次进入压缩机开始下一个循环。
本实施例中的空调器的室内机和/或室外机包括有:壳体100,所述壳体100上开设有入风部和出风部;
换热器,布置在所述壳体100内,用以和壳体100内气流进行热交换;
轴流送风装置200,所述轴流风机设置于所述换热器与所述出风部之间,用以将流经换热器的气流吸入后从所述出风部排出。
入风部为入风口,其开设在壳体100上,便于将气流吸入到壳体100内;
出风部为出风口,设置在与入风部位置相对一侧,其为出风口,便于气流的排出。
所述轴流送风装置200,为轴流送风风机,其包括有:轮毂210;
沿所述轮毂210周向布置的多个叶片220。多个叶片220沿轮毂210的周向方向呈螺旋布置。
轴流送风装置200主要用以将气流从入风部吸入,并将气流吹入到换热器上,并将经过换热器换热的气流向外送出。
所述叶片220上形成有吸力面260,轴流送风装置200在使用时,气流从吸力面260侧被吸入,然后经过压力面230做功后向外推出进行送风。
即叶片220上还形成有压力面230,在布置时,叶片220的吸力面260和压力面230分别布置在叶片220的两侧位置处。
所述叶片220包括有:
叶根段240,在所述叶根段240对应的吸力面260上形成有多个凸起部241和多个凹陷部242,多个凸起部241和多个凹陷部242依次交替布置;
叶顶段250,其为平直段,所述叶顶段250和所述叶根段240连接处平滑过渡连接。
本实施例中的空调器,在对叶片220进行设置时,将叶片220的叶根段240设置成凸起部241和凹陷部242配合的结构,由于凸起部241相对叶片220的吸力面260侧为向外凸出设置,等同于增加了叶片220的叶根处的厚度,增强了叶根处的强度。
并且,由于叶根段240处的结构布置方式为在凸起部241之间还设置有凹陷部242,因此,其与现有的直接将叶片220的叶根段240处的厚度进行加厚的方式相比还减轻了整个叶片220的重量,实现了叶片220的减重,在保证了整个叶片220强度的基础上,实现了叶片220以及整个轴流送风装置200的轻量化设置;
并且由于在多个凸起部241之间形成的凹陷部242,使得在叶片220的吸力面260侧还相应的形成有多个凹陷的类沟槽结构,通过多个凹陷部242还可以起到降低叶片220表面的摩擦阻力,提高风扇效率的效果。
本实施例中的空调器的轴流送风装置200的叶片220将叶根段240和叶顶段250布置成凹凸配合的波浪型结构和平直段结构配合,通过半径小、风速低的叶根处的吸力面260侧波浪型的设置可以起到加强叶片220强度以及降低风阻的效果,同时,在半径大、风速高的叶顶段250处则采用薄片式平直段结构,能够降低阻力,减小噪音,在保证了轴流送风装置200叶片220强度前提下,整体实现了降低风阻以及减少噪音的效果,提高了整个轴流送风装置200的使用性能。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将叶根段240的凸起部241和凹陷部242设置在叶片220的吸力面260侧处,当轴流送风装置200安装在室外机内时,其有时会受到安装空间的限制,会装配在比较狭窄的安装区域,由于吸力面260侧主要用以将气流从各个方向吸入,其吸入气流没有方向性,为任意方向,因此,在吸力面260侧布置凸起部241和凹陷部242配合结构对其吸风性能不会产生影响,进而也不会影响到整个空调器的使用性能。
如将凸起部241和凹陷部242布置在压力面230侧,由于压力面230为做功面,用于将气流向外推出,具有方向性,若轴流送风装置200安装在比较狭窄的区域位置处,此时,在压力面230侧的凸起部241会对气流起到一定阻挡,使得气流被发散打开,使得出风不是沿着某一方向向外吹出,影响出风的直线性,同时由于其安装区域狭窄限制,发散向两侧吹出的气流可能会直接又被重新吸入到壳体100内部与换热器进行换热,被吸入的气流为热气流,与换热器换热,会影响整个换热器的换热性能,进而影响整个空调器的使用性能。
当然,若轴流送风装置200整体安装在比较空阔的区域位置处时,则不存在上述问题。
为避免轴流送风装置200安装在狭窄区域位置处时影响整个空调器的性能,在吸力面260侧设置凸起部241和凹陷部242结构。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压力面230上也布置有所述凸起部241和所述凹陷部242,多个凸起部241和多个凹陷部242依次交替布置。
即,在布置时,也可以同时在叶片220的压力面230侧均布置凸起部241和凹陷部242,以实现较好的增强叶根段240的强度的效果。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叶片220包括有叶片前缘270和叶片尾缘280,沿着所述叶片尾缘280到所述叶片前缘270的方向,所述凸起部241的高度逐渐变大,沿着所述叶片尾缘280到所述叶片前缘270的方向,所述凹陷部242的高度逐渐变大。
即从叶片前缘270到叶片尾缘280方向,越靠近叶片前缘270侧的凸起部241的高度越大,叶片220的厚度越大,越靠近叶片尾缘280侧的凸起部241厚度越小,叶片220的厚度越小。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叶根段240包括有叶根本体段和从叶根本体段凸起的凸起部241和从叶根本体段上内凹形成的凹陷部242。
叶根本体段的厚度沿着从叶片前缘270到叶片尾缘280的方向对应的厚度逐渐变小。
通过将叶片220设置成叶片前缘270的厚度大,叶片前缘270侧的凸起部241厚度大,叶片尾缘280的以及叶片尾缘280上的凸起部241厚度小的情况可以通过位于前侧的较厚的叶片前缘270适用各个角度的气流冲击,减少气流的阻力,增加高效工况范围。
并且,将叶片尾缘280处进行减薄设置,还可减少叶片尾缘280处的脱落涡的形成,进而起到降低噪音的效果。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靠近叶片前缘270侧的所述凸起部241高度降低值大于靠近叶片尾缘280侧的所述凸起部241的高度降低值,靠近叶片前缘270侧所述凹陷部242的高度降低值大于靠近叶片尾缘280侧的所述凹陷部242的高度降低值。
即在设置时,使得叶片前缘270侧的凸起部241的高度下降幅度大于叶片尾缘280侧的凸起部241高度下降幅度,使得越靠近叶片尾缘280处叶片220处厚度变的越来越小且趋于一致,以减少叶片尾缘280处的脱落涡的产生,降低噪音。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沿着从所述叶片前缘270到所述叶片尾缘280方向,所述凸起部241和所述凹陷部242的高度降低值逐渐变小。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沿所述叶片前缘270到所述叶片尾缘280的方向,所述叶顶段250对应的各个截面处的所述叶片220的厚度值均相同,即在设置时,叶顶段250设置为薄的两侧光滑的平直段,在风速高的叶顶处采用光滑的薄片式平直段结构能够降低阻力,减小噪音。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沿所述叶片前缘270到所述叶片尾缘280的方向,所述叶顶段250的截面对应的所述叶片220的厚度值逐渐变大。
即在设置时,也可以将叶片220的叶顶段250设置成靠近叶片前缘270厚度大,靠近叶片尾缘280厚度小的渐变厚度叶顶段250结构,通过较厚的叶片前缘270处可起到增加工况范围的效果。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叶顶段250的厚度值小于所述叶根段240任一横截面位置处对应的叶片220厚度值。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凸起部241和凹陷部242设置为:
所述凸起部241为从所述叶片220的吸力面260上向外凸起形成的弧形凸起,所述凹陷部242为从叶片220的吸力面260上向内侧凹陷形成的弧形凹陷槽,所述弧形凸起和所述弧形凹陷槽之间平滑过渡连接。
通过弧形凸起和弧形凹陷槽来形成平滑连接的凸起部241和凹陷部242。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凸起部241和凹陷部242设置为:
所述凸起部241为从叶片220的吸力面260上向外凸起形成的矩形凸起,所述凹陷部242为从叶片220的吸力面260上向内侧凹陷形成的矩形凹陷槽,所述矩形凸起部241和所述矩形凹陷部242之间平滑过渡连接。
凸起部241和凹陷部242也可以设置为矩形的凸起,矩形凹陷槽结构。
当然,也可以为其它形状的凸起部241和凹陷部242配合方式,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空调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开设有入风部和出风部;
换热器,布置在所述壳体内,用以和壳体内气流进行热交换;
轴流送风装置,所述轴流送风装置设置于所述换热器与所述出风部之间,用以将流经换热器的气流吸入后从所述出风部排出,其特征在于,
所述轴流送风装置包括有:轮毂;
沿所述轮毂周向布置的多个叶片,所述叶片上形成有吸力面,所述叶片包括有:
叶根段,在所述叶根段对应的吸力面上形成有多个凸起部和多个凹陷部,多个凸起部和多个凹陷部依次交替布置;
叶顶段,其为平直段,所述叶顶段和所述叶根段连接处平滑过渡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还包括有压力面,所述压力面与所述吸力面相对布置在所述叶片的两侧,在所述压力面上也布置有所述凸起部和所述凹陷部,多个所述凸起部和多个所述凹陷部依次交替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包括有叶片前缘和叶片尾缘,沿着所述叶片尾缘到所述叶片前缘的方向,所述凸起部的高度逐渐变大,沿着所述叶片尾缘到所述叶片前缘的方向,所述凹陷部的高度逐渐变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靠近叶片前缘侧的所述凸起部高度降低值大于靠近叶片尾缘侧的所述凸起部的高度降低值,靠近叶片前缘侧所述凹陷部的高度降低值大于靠近叶片尾缘侧的所述凹陷部的高度降低值。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包括有叶片前缘和叶片尾缘,所述叶根段包括有叶根本体段,沿着从所述叶片前缘到所述叶片尾缘方向,所述叶根本体段的厚度逐渐变小。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叶片前缘到所述叶片尾缘的方向,所述叶顶段对应的叶片的厚度值均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叶片前缘到所述叶片尾缘的方向,所述叶顶段的截面对应的所述叶片的厚度值逐渐变小。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叶顶段的厚度值小于所述叶根段任一横截面位置处对应的叶片厚度值。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部为从所述叶根本体段上向外凸起形成的弧形凸起,所述凹陷部为从叶根本体段上向内侧凹陷形成的弧形凹陷槽,所述弧形凸起和所述弧形凹陷槽之间平滑过渡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部为从叶根本体段上向外凸起形成的矩形凸起,所述凹陷部为从叶根本体段上向内侧凹陷形成的矩形凹陷槽,所述矩形凸起部和所述矩形凹陷部之间平滑过渡连接。
CN202220639272.6U 2022-03-23 2022-03-23 空调器 Active CN21758258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639272.6U CN217582580U (zh) 2022-03-23 2022-03-23 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639272.6U CN217582580U (zh) 2022-03-23 2022-03-23 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582580U true CN217582580U (zh) 2022-10-14

Family

ID=835395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639272.6U Active CN217582580U (zh) 2022-03-23 2022-03-23 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58258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01082387A (ja) 空気調和器用軸流ファン
CN213395597U (zh) 一种空调器
JP2005083386A (ja) 軸流ファン
CN217582580U (zh) 空调器
CN214148148U (zh) 空调室内机
CN112212408A (zh) 空调室内机
CN216203866U (zh) 空调器
CN214998436U (zh) 空调
CN215908075U (zh) 轴流风扇及空调器
CN213089943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5929903U (zh) 室外机
CN216077629U (zh) 室外机及空调器
CN215909254U (zh) 室外机及空调器
CN216953252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2252913U (zh) 一种空调器室外机
KR20060056836A (ko) 냉난방 성능을 높인 실외기 일체형 냉난방기
CN206160309U (zh) 厨房空调器
CN213300250U (zh) 室内空调器
KR100402885B1 (ko) 에어컨 실외기의 축류팬
CN216159153U (zh) 空调室内机
KR100339556B1 (ko) 에어콘용 실외기의 축류팬
CN212108946U (zh) 空调器
CN213395585U (zh) 一种室内空调器
CN216431945U (zh) 空调室外机
CN221257219U (zh) 一种轴流风扇及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