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564957U - 雾化芯、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 Google Patents

雾化芯、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564957U
CN217564957U CN202221262078.7U CN202221262078U CN217564957U CN 217564957 U CN217564957 U CN 217564957U CN 202221262078 U CN202221262078 U CN 202221262078U CN 217564957 U CN217564957 U CN 21756495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atomizing core
control
liquid guide
atomiz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262078.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崔涛
乐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Innoki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Innoki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Innoki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Innoki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262078.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56495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56495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56495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雾化芯、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其中,雾化芯包括:控液体,由纤维状材料构成,具有中空贯通的通道且整体分布有多孔毛细结构;发热体;导液体,安装于通道中,由纤维状材料构成,整体分布有毛细孔道,导液体分别与控液体以及发热体相连接设置,用于将雾化液从控液体传导至发热体,控液体的吸液率大于导液体的吸液率。本实用新型公开的雾化芯能够适应水基雾化液等流动性较差的雾化液,在对水基雾化液等流动性较差的雾化液进行雾化时不易出现缺液干烧的问题。

Description

雾化芯、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雾化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雾化芯、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背景技术
用于雾化尼古丁介质的电子烟以及用于雾化非尼古丁介质(如保健药物、治疗药物等)的电子设备可统称为电子雾化装置。
相关技术中,水基雾化液是一种新型雾化液,其特点是雾化温度低,水含量高,而丙二醇以及丙三醇(俗称甘油)等醇基成份低,雾化液所产生的烟雾更容易被人体吸收,香味更容易发散。但是由于水含量高,会使得雾化液之间的分子键强度变大,相应地雾化液的表面张力变大,因此水基雾化液的粘度虽然小于传统的醇基成分高的醇基雾化液,但是其流动性因受到雾化液表面张力的作用反倒减弱。
如果采用以往常规的适用于雾化醇基雾化液的雾化芯来对水基雾化液进行雾化,由于传统的雾化芯结构是由多层导液棉或者导液陶瓷、发热体以及外壳组成,因此水基雾化液在穿过多层导液棉或者导液陶瓷时因水基雾化液的流动性差而导致雾化芯容易出现供液不足,进而雾化芯发生干烧,从而会影响用户的抽吸口感和降低雾化芯的使用寿命。因此,寻求一种能够适用于水基雾化液等流动性较差的雾化液的雾化结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雾化芯、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旨在解决现有雾化芯结构无法适应水基雾化液等流动性较差的雾化液,在对水基雾化液等流动性较差的雾化液进行雾化时容易发生缺液干烧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雾化芯,该雾化芯包括:
控液体,具有中空贯通的通道且整体分布有多孔毛细结构,所述控液体由纤维状材料构成;
发热体;以及
导液体,安装于所述通道中,由纤维状材料构成,整体分布有毛细孔道,所述导液体分别与所述控液体以及所述发热体相连接设置,用于将雾化液从所述控液体传导至所述发热体,所述控液体的吸液率大于所述导液体的吸液率。
进一步地,所述控液体的吸液率为90%以上,所述导液体的吸液率为60~80%。
进一步地,所述控液体的体积大于所述导液体的体积。
进一步地,所述控液体的比重小于所述导液体的比重。
进一步地,所述导液体具有中空贯通的筒状通道,所述发热体环设于至少一部分的所述导液体的内壁上,所述控液体至少部分地套设于所述导液体的外部。
进一步地,所述控液体的材料包括棉纤维、金属纤维、混纺纤维中的任意一种。
进一步地,所述导液体的材料包括纤维棉、无纺布、混纺纤维中的任意一种。
进一步地,所述混纺纤维为涤纶/锦纶混纺织物。
进一步地,所述雾化芯还包括中空筒状的第一支架套,所述第一支架套套设于所述控液体以及所述导液体之间,所述第一支架套的侧壁上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一进液口。
进一步地,所述雾化芯还包括第二支架套,所述第二支架套上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二进液口,所述第二支架套套设于所述控液体的外部,所述第二进液口与所述控液体相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导液体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导液部和至少一个第二导液部,其中:
所述第一导液部具有所述筒状通道;
所述第二导液部为薄片状,沿所述第一导液部的径向朝着远离所述第一导液部的轴心方向延伸,并沿所述第一导液部的轴向凸设于所述第一导液部的外侧壁上;
所述控液体套设于所述第一导液部的外部,在所述控液体与所述第二导液部相对应的位置上,所述控液体沿其自身的轴向开设有至少一条安装缝隙,所述第二导液部夹设于所述安装缝隙中。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架套的侧壁上还开设有对应于所述第二导液部设置的至少一个避让缝隙,所述避让缝隙自所述第一支架套的一端向所述第一支架套的另一端延伸,所述第二导液部穿设于所述避让缝隙中。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导液部为多个,沿所述第一导液部的周向间隔分布,并分别凸设于所述第一导液部的外侧壁上;所述安装缝隙为多个,在所述控液体与多个所述第二导液部相对应的位置上分别设置,多个所述第二导液部分别一一对应夹设于多个所述安装缝隙中;所述避让缝隙为多个,在所述第一支架套的侧壁上分别与多个所述第二导液部对应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发热体为螺旋发热丝或者呈筒状的发热网。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雾化器,该雾化器包括外壳体以及前述的雾化芯,所述外壳体内设有出气通道以及用于存储雾化液的储液腔,所述雾化芯安装于所述外壳体内,且所述控液体与所述储液腔相连通,所述控液体的所述通道对应所述出气通道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雾化器还包括底座组件,所述底座组件包括底座、密封垫以及吸液棉,所述底座安装于所述外壳远离所述出气通道的一端且其上开设有进气孔,所述密封垫夹设于所述底座与所述雾化芯之间,且所述密封垫上开设有间隔设置的通孔和回流孔,所述通孔分别与所述出气通道、所述进气孔相连通,在所述密封垫的径向上所述回流孔位于所述通道的内壁与所述通孔的内壁之间,所述吸液棉安装于所述底座上并对应所述回流孔设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子雾化装置,该电子雾化装置包括主机电源、控制电路板以及前述的雾化器,所述控制电路板分别与所述主机电源、所述发热体电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雾化芯,通过设置吸液率不同且相互连通的控液体和导液体,其中,发热体连接于吸液率较小的导液体上,吸液率较大的控液体则用于为导液体辅助供液,如此,在对水基雾化液等流动性较差的雾化液进行雾化时,由于整体分布有多孔毛细结构的控液体的吸液率较大,因此控液体能够通过多孔毛细作用轻易破坏掉雾化液的表面张力,使得雾化液流动性增强,能够更容易渗入至控液体中,即,控液体能够便于吸收和存储雾化液;而存储于控液体中的雾化液由于其表面张力已被控液体提前破坏,因此整体分布有毛细孔道的导液体能够通过毛细作用轻易地从控液体中吸取雾化液并传导至发热体进行雾化,这样,即便是面对流动性较差的雾化液,亦可有效避免雾化芯发生缺液干烧的问题,从而能够提升用户的抽吸口感和提高雾化芯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雾化芯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雾化芯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雾化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雾化芯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雾化芯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中雾化芯的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中雾化芯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雾化器的剖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雾化器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控液体,11-通道,12-安装缝隙;
2-导液体,21-第一导液部,22-第二导液部,23-筒状通道;
3-发热体;
4-第一支架套,41-第一进液口,42-避让缝隙;
5-第二支架套,51-第二进液口;
6-导气管;
71-顶盖,72-密封塞;
81-第一绝缘套,82-第二绝缘套,83-正极导体,84-负极导电套,841-入气孔,85-底座,851-进气孔,86-密封垫,861-回流孔,862-通孔,87-正极导电体,88-负极导电体,89-吸液棉;
9-外壳体,91-出气通道,92-储液腔。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若全文中出现的“和/或”、“且/或”或者“及/或”,其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参照图1、图2、图6和图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雾化芯,该雾化芯包括:
控液体1,由纤维状材料构成,具有中空贯通的通道11且整体分布有多孔毛细结构(图中未示出);
发热体3;以及
导液体2,安装于通道11中,由纤维状材料构成,整体分布有毛细孔道(图中未示出),导液体2分别与控液体1以及发热体3相连接设置,用于将雾化液从控液体1传导至发热体3,控液体1的吸液率大于导液体2的吸液率。
在本实施例中,需要说明的是,控液体1的吸液率是指控液体1吸液前后的重量变化量与控液体1吸液至饱和状态后的重量之间的比值,其计算公式为:
控液体1的吸液率=(控液体1吸液至饱和状态后的重量-控液体1吸液前的重量)÷控液体1吸液至饱和状态后的重量×100%。
在具体实施时,可通过调节控液体1的密度或者比重来控制控液体1的吸液率,一般而言,控液体1的密度(比重)越大,则其锁液能力就越强,但其吸液能力会相对下降;相反,控液体1的密度(比重)越小,则其吸液能力就越强,但其锁液能力会相对下降。此处可以理解的是,控液体1的锁液能力强意味着控液体1吸收雾化液至饱和状态后更不易发生漏液现象,控液体1的吸液能力强意味着控液体1的吸液率高而更容易吸收雾化液。申请人研究发现,当控液体1的吸液率为90%以上时,控液体1不仅能够很好地破坏掉雾化液的表面张力,而且控液体1的吸液水平和锁液水平能够达到一个较为均衡的可接受水平。较佳地,当控液体1的吸液率为95%以上时,控液体1能够在吸收并存储较多的雾化液的前提下仍然能够保持较好的锁液水平,进而不仅使得控液体1能够向雾化芯供应更为充足的雾化液,更好地避免雾化芯发生缺液干烧的问题,而且也不会出现严重的漏液问题而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控液体1由纤维状材料构成,在具体实施时,控液体1的材料可以是棉纤维、金属纤维、混纺纤维等,其中,棉纤维可以是棉花、无纺布等,金属纤维可以是铁铬铝金属纤维、不锈钢金属纤维、镍金属纤维、钛镍金属纤维、哈氏合金纤维等,混纺纤维可以是由涤纶和锦纶混纺而成的涤纶/锦纶混纺织物、由棉花和涤纶混纺而成的棉/涤纶混纺织物、由棉花和锦纶混纺而成的棉/锦纶混纺织物、由棉花和芳纶混纺而成的棉/芳纶混纺织物等。当然,控液体1的材料也可以是其它具有多孔毛细结构的纤维状材料,只要能够通过控制其吸液率来破坏掉雾化液的表面张力即可,本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的限制。其中,由于涤纶/锦纶混纺织物具有弹性好、比重轻(0.08g/立方厘米)、能够获得较高的吸液率(95%以上)、制作时可以通过模具注塑成型、能够在150℃的温度环境下长期工作且不会产生有害物质等优点,因此,在具体实施时,控液体1的材料可以优选为涤纶/锦纶混纺织物。
在本实施例中,基于前面的描述,可以理解的是,导液体2的吸液率是指导液体2吸液前后的重量变化量与导液体2吸液至饱和状态后的重量之间的比值,其计算公式为:
导液体2的吸液率=(导液体2吸液至饱和状态后的重量-导液体2吸液前的重量)÷导液体2吸液至饱和状态后的重量×100%。
在具体实施时,同样可通过调节导液体2的密度或者比重来控制导液体2的吸液率。此处可以理解的是,在具体实施时,可通过控制控液体1的比重小于导液体2的比重来使得控液体1的吸液率大于导液体2的吸液率。可选地,导液体2的吸液率为60%~80%,此处可以理解的是,当导液体2的吸液率为60%~80%时,导液体2能够顺畅地将控液体1中的雾化液传导至发热体3上进行雾化,而且在传导雾化液的过程中,导液体2不会发生漏液问题。
本实施例提供的雾化芯,通过设置吸液率不同且相互连通的控液体1和导液体2,其中,发热体3连接于吸液率较小的导液体2上,吸液率较大的控液体1则用于为导液体2辅助供液,如此,在对水基雾化液等流动性较差的雾化液进行雾化时,由于整体分布有多孔毛细结构的控液体1的吸液率较大,因此控液体1能够通过多孔毛细作用轻易破坏掉雾化液的表面张力,使得雾化液流动性增强,能够更容易渗入至控液体1中,即,控液体1能够便于吸收和存储雾化液;而存储于控液体1中的雾化液由于其表面张力已被控液体1提前破坏,因此整体分布有毛细孔道的导液体2能够通过毛细作用轻易地从控液体1中吸取雾化液并传导至发热体3进行雾化,这样,即便是面对流动性较差的雾化液,亦可有效避免雾化芯发生缺液干烧的问题,从而能够提升用户的抽吸口感和提高雾化芯的使用寿命。在本实施中,需要说明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所提及到的有关控液体1所采用的相关材料以及导液体2所采用的相关材料均为本领域已成熟的现有材料。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具体实施时,控液体1可以是单层结构,也可以是多层结构(例如可以是由多层无纺布或者多层纤维棉堆叠而成),类似地,导液体2可以是单层结构,也可以是多层结构(例如可以是由多层无纺布或者多层纤维棉堆叠而成),只要能满足使用需求即可,本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的限制。
进一步地,请继续参照图1、图2、图6和图7,在本实用新型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控液体1的体积大于导液体2的体积,如此,在相同体积下,控液体1能够比导液体2存储更多的雾化液,进而当导液体2中的雾化液因加热雾化而减少时,控液体1与导液体2之间的液压压差会更大而使得导液体2一侧可形成更强的负压,进而使得雾化液可从控液体1中更加迅速地流入到导液体2中进行补充,从而有利于进一步降低雾化芯发生缺液干烧的风险。
进一步地,请参照图1和图2,在本实用新型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导液体2具有中空贯通的筒状通道23,发热体3环设于至少一部分的导液体2的内壁上,控液体1至少部分地套设于导液体2的外部。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理解的是,在具体实施时,可将控液体1直接套设于导液体2的外部上,使得控液体1的通道11内壁与导液体2的外侧壁紧密接触,从而使得控液体1中的雾化液能够通过导液体2传导至发热体3,雾化时,导液体2从控液体1中吸取雾化液并传导至发热体3的表面上,然后利用发热体3产生热量将雾化液气化成可供用户抽吸的气溶胶。其中,在具体实施时,发热体3可以是螺旋发热丝或者呈筒状的发热网,当然,发热体3也可以是其它能够通电发热的发热结构,只要能对导液体2所提供的雾化液进行加热雾化即可,本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的限制。
进一步地,请参照图4至图7,在本实用新型另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中,亦可将控液体1间接地套设于导液体2的外部上,具体地,雾化芯还包括中空筒状的第一支架套4,第一支架套4套设于控液体1以及导液体2之间,第一支架套4的侧壁上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一进液口41。
在本实施例中,基于上述结构设计,通过增设带有第一进液口41的第一支架套4,一方面使得控液体1与导液体2之间可通过第一支架套4上的第一进液口41实现连通,另一方面当导液体2和控液体1均采用棉花、无纺布等较为柔软的材料时,第一支架套4的设置,不仅可方便将导液体2“竖置”于控液体1的通道11中,提高导液体2的安装便利性,而且第一支架套4可对控液体1的通道11形成支撑,避免控液体1的通道11因控液体1的“蓬松”而发生“坍塌”,进而可避免控液体1的通道11发生“坍塌”后形成堵塞而降低气溶胶排出的顺畅性。
进一步地,请继续参照图4至图7,在本实用新型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中,雾化芯还包括第二支架套5,第二支架套5上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二进液口51,第二支架套5套设于控液体1的外部,第二进液口51与控液体1相连通。此处可以理解的是,第二支架套5形状与控液体1的形状相适配,例如,如图3-5所示,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当控液体1为中空的圆筒形结构时,第二支架套5的形状也可以是中空的圆筒形结构;又例如,如图6-7所示,在另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当控液体1为中空的方块形结构时,第二支架套5的形状可以是中空的“凸”字形结构;当然,控液体1和第二支架套5也可以是其它形状,只要能满足使用需求即可,本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的限制。
在本实施例中,基于上述结构设计,通过在控液体1的外部套设带有第二进液口51的第二支架套5,一方面可起到防护的作用,提高雾化芯的结构稳定性,降低控液体1和导液体2在运输过程的发生变形甚至损坏的风险,另一方面在一些将雾化芯应用于雾化器的应用场景中,可方便将整个雾化芯安装于雾化器中进行使用。
进一步地,请参照图6和图7,在本实用新型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导液体2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导液部21和至少一个第二导液部22,其中:
第一导液部21具有筒状通道23;
第二导液部22为薄片状,沿第一导液部21的径向朝着远离第一导液部21的轴心方向延伸,并沿第一导液部21的轴向凸设于第一导液部21的外侧壁上;
控液体1套设于第一导液部21的外部,在控液体1与第二导液部22相对应的位置上,控液体1沿其自身的轴向开设有至少一条安装缝隙12,第二导液部22夹设于安装缝隙12中。
在本实施例中,基于上述结构设计,通过在中空的第一导液部21的外侧壁上增设凸出设置的第二导液部22,同时在控液体1对应第二导液部22对应的位置上设置安装缝隙12,并将第二导液部22夹设于该安装缝隙12中,如此,可增大导液体2与控液体1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得控液体1能够更加充分地向导液体2供应雾化液,从而有利于进一步降低雾化芯发生缺液干烧的风险。在本实施例中,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导液部22的设置数量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相应地,安装缝隙12的设置数量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其可根据实际需要而定,本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的限制。
进一步地,请参照图6和图7,在本实用新型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当导液体2的结构包含有上述第一导液部21和第二导液部22时,在一些设置有第一支架套4的实施例中,为使得第二导液部22能够顺利地夹设于控液体1的安装缝隙12中,第一支架套4的侧壁上还开设有对应于第二导液部22设置的至少一个避让缝隙42,避让缝隙42自第一支架套4的一端向第一支架套4的另一端延伸,第二导液部22穿过对应的避让缝隙42后夹设于控液体1相应的安装缝隙12中,此时控液体1可通过第二导液部22和第一支架套4上的第一进液口41向连接有发热体3的第一导液部21供应雾化液。
进一步地,请参照图9,在本实用新型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中,为进一步增大导液体2与控液体1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得控液体1能够更加充分地向导液体2供应雾化液,可选地,第二导液部22设置为多个,多个第二导液部22沿第一导液部21的周向间隔分布,并分别凸设于第一导液部21的外侧壁上。相应地,在第一支架套4的侧壁上开设与多个第二导液部22一一对应设置的多个避让缝隙42,并在控液体1与多个第二导液部22相对应的位置上分别设置多个安装缝隙12,多个第二导液部22分别穿过对应的避让缝隙42后一一对应地夹设于多个安装缝隙12中。
进一步地,请参照图3至图5,在本实用新型一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当雾化芯为圆筒形结构时,雾化芯还可包括导气管6、顶盖组件和底座组件,顶盖组件包括中空的顶盖71以及中空的密封塞72,顶盖71套设于密封塞72的外部且与第二支架套5沿其轴向的一端相配合,导气管6配合于通道11靠近顶盖71的一端内;底座组件包括第一绝缘套81、正极导体83、第二绝缘套82以及具有外螺纹的负极导电套84,第一绝缘套81套设于正极导体83远离第二支架套5的一端上,第二绝缘套82套设于正极导体83靠近第二支架套5的一端上并与第二支架套5的一端相配合,负极导电套84套设于第一绝缘套81上并与第二支架套5远离顶盖组件的一端相配合,且负极导电套84上开设有与导液体2的筒状通道23相连通的入气孔841,发热体3分别与正极导体83、负极导电套84电连接(具体地,发热体3可通过导线等方式分别与正极导体83、负极导电套84电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基于上述结构设计,通过在第二支架套5的两端设置顶盖组件和底座组件,可将控液体1限制于第二支架套5中,提高对控液体1的防护作用。其中,底座组件包括相互绝缘设置的正极导体83和负极导电套84,如此设置,在一些将雾化芯应用于电子雾化装置的应用场景中,可方便将发热体3与电子雾化装置中的主机电源进行电连接。其中,导气管6的作用主要在于,当控液体1采用棉花、无纺布等较为柔软的材料且第一支架套4的长度不足以在控液体1的通道11的上端形成支撑时,避免控液体1的通道11上端发生“坍塌”后形成堵塞而降低气溶胶排出的顺畅性。
对应地,请参照图8和图9,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雾化器,该雾化器包括外壳体9以及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雾化芯,外壳体9内设有出气通道91以及用于存储雾化液的储液腔92,雾化芯安装于外壳体9内,且控液体1与储液腔92相连通,控液体1的通道11对应出气通道91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得益于上述雾化芯的结构改进,本实施例的雾化器具有与上述雾化芯相同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请继续参照图8和图9,在本实用新型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中,上述雾化器还包括底座组件,底座组件包括底座85、密封垫86(该密封垫86的材料可以是硅胶)、吸液棉89以及间隔设置于底座85上的正极导电体87和负极导电体88,发热体3分别与正极导电体87、负极导电体88电连接。底座85安装于外壳远离出气通道91的一端且底座85上开设有进气孔851,密封垫86夹设于底座85与雾化芯之间。图示性地,密封垫86夹设于底座85与第二支架套5的下端之间,主要用于对控液体1以及储液腔92的底部进行密封,降低漏液的风险。并且,密封垫86上开设有间隔设置的通孔862和回流孔861,通孔862分别与出气通道91、进气孔851相连通,在密封垫86的径向上回流孔861位于通道11的内壁与通孔862的内壁之间,吸液棉89安装于底座85上并对应回流孔861设置,图示性地,回流孔861设置有多个,多个回流孔861围绕进气孔851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考虑到在雾化芯的工作过程中,当温度较低的雾化液碰到温度较高的发热体3时,雾化芯上会发生“炸液”的现象,即,在发热体3的周围,有些雾化液会发生飞溅;同时考虑到在气溶胶在排出至外界以供用户吸食的过程中,出气通道91的内壁上可能会附着有由气溶胶冷凝而成的冷凝液,基于此,本实施例通过在密封垫86上设置回流孔861,并在底座85上设置对应回流孔861设置的吸液棉89,如此,当雾化芯发生“炸液”现象时或者当出气通道91的内壁上附着有冷凝液时,从雾化芯上溅出的雾化液或者从出气通道91的内壁上滑落的冷凝液,可通过回流孔861滴落至吸液棉89上进行回收,从而可降低雾化液泄漏至外界的风险。
在本实施例中,为方便理解本实施例的雾化器的工作原理,以图8所示的雾化器为例进行说明,具体如下:
雾化前,控液体1从储液腔92中吸收并存储雾化液,导液体2则从控液体1中吸收并存储雾化液。雾化过程中,导液体2中的雾化液在发热体3的加热作用下气化成气溶胶,用户抽吸时,外界空气从底座85上的进气孔851进入,并先后通过密封垫86上的通孔862、导液体2的筒状通道23后带走所产生的气溶胶,气溶胶最终通过外壳内的出气通道91排出至外界以供用户吸食。其中,在雾化过程中,导液体2中减少的雾化液可通过控液体1进行补充,控液体1中减少的雾化液可通过储液腔92中的雾化液进行补充。此外,当雾化芯发生“炸液”现象时,从雾化芯上溅出的雾化液可通过回流孔861滴落至吸液棉89上进行回收,而当出气通道91的内壁上附着有冷凝液时,从出气通道91的内壁上滑落的冷凝液同样可通过回流孔861滴落至吸液棉89上进行回收。
对应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雾化装置,该电子雾化装置包括主机电源、控制电路板以及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雾化器,控制电路板分别与主机电源、发热体3电连接。其中,控制电路板用于控制发热体3的工作,使用时,通过控制电路板可控制主机电源为发热体3供电,使得发热体3对导液体2所提供的雾化液进行加热雾化,而主机电源可以是锂电池等类型的电源。
在本实施例中,得益于上述雾化芯的结构改进,本实施例的电子雾化装置具有与上述雾化芯相同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公开的雾化芯、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的其它内容可参见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赘述。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6)

1.一种雾化芯,其特征在于,包括:
控液体,具有中空贯通的通道且整体分布有多孔毛细结构,所述控液体由纤维状材料构成;
发热体;以及
导液体,安装于所述通道中,由纤维状材料构成,整体分布有毛细孔道,所述导液体分别与所述控液体以及所述发热体相连接设置,用于将雾化液从所述控液体传导至所述发热体,所述控液体的吸液率大于所述导液体的吸液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液体的吸液率为90%以上,所述导液体的吸液率为60~80%。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液体的体积大于所述导液体的体积。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液体的比重小于所述导液体的比重。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液体具有中空贯通的筒状通道,所述发热体环设于至少一部分的所述导液体的内壁上,所述控液体至少部分地套设于所述导液体的外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液体的材料包括棉纤维、金属纤维、混纺纤维中的任意一种;且/或,所述导液体的材料包括纤维棉、无纺布、混纺纤维中的任意一种。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混纺纤维为涤纶/锦纶混纺织物。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芯还包括中空筒状的第一支架套,所述第一支架套套设于所述控液体以及所述导液体之间,所述第一支架套的侧壁上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一进液口。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芯还包括第二支架套,所述第二支架套上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二进液口,所述第二支架套套设于所述控液体的外部,所述第二进液口与所述控液体相连通。
10.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雾化芯,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液体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导液部和至少一个第二导液部,其中:
所述第一导液部具有所述筒状通道;
所述第二导液部为薄片状,沿所述第一导液部的径向朝着远离所述第一导液部的轴心方向延伸,并沿所述第一导液部的轴向凸设于所述第一导液部的外侧壁上;
所述控液体套设于所述第一导液部的外部,在所述控液体与所述第二导液部相对应的位置上,所述控液体沿其自身的轴向开设有至少一条安装缝隙,所述第二导液部夹设于所述安装缝隙中。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套的侧壁上还开设有对应于所述第二导液部设置的至少一个避让缝隙,所述避让缝隙自所述第一支架套的一端向所述第一支架套的另一端延伸,所述第二导液部穿设于所述避让缝隙中。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雾化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导液部为多个,沿所述第一导液部的周向间隔分布,并分别凸设于所述第一导液部的外侧壁上;
所述安装缝隙为多个,在所述控液体与多个所述第二导液部相对应的位置上分别设置,多个所述第二导液部分别一一对应夹设于多个所述安装缝隙中;
所述避让缝隙为多个,在所述第一支架套的侧壁上分别与多个所述第二导液部对应设置。
13.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雾化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体为螺旋发热丝或者呈筒状的发热网。
14.一种雾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体以及如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雾化芯,所述外壳体内设有出气通道以及用于存储雾化液的储液腔,所述雾化芯安装于所述外壳体内,且所述控液体与所述储液腔相连通,所述控液体的所述通道对应所述出气通道设置。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器还包括底座组件,所述底座组件包括底座、密封垫以及吸液棉,所述底座安装于所述外壳远离所述出气通道的一端且其上开设有进气孔,所述密封垫夹设于所述底座与所述雾化芯之间,且所述密封垫上开设有间隔设置的通孔和回流孔,所述通孔分别与所述出气通道、所述进气孔相连通,在所述密封垫的径向上所述回流孔位于所述通道的内壁与所述通孔的内壁之间,所述吸液棉安装于所述底座上并对应所述回流孔设置。
16.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机电源、控制电路板以及如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雾化器,所述控制电路板分别与所述主机电源、所述发热体电连接。
CN202221262078.7U 2022-05-23 2022-05-23 雾化芯、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Active CN21756495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262078.7U CN217564957U (zh) 2022-05-23 2022-05-23 雾化芯、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262078.7U CN217564957U (zh) 2022-05-23 2022-05-23 雾化芯、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564957U true CN217564957U (zh) 2022-10-14

Family

ID=835539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262078.7U Active CN217564957U (zh) 2022-05-23 2022-05-23 雾化芯、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56495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98277A1 (zh) * 2022-11-09 2024-05-16 迈博高分子材料(宁波)有限公司 气雾弹、具有注液口的气雾弹和气雾散发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98277A1 (zh) * 2022-11-09 2024-05-16 迈博高分子材料(宁波)有限公司 气雾弹、具有注液口的气雾弹和气雾散发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S2867854T3 (es) Atomizador y cigarrillo electrónico del mismo
CN213153991U (zh) 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CN217564957U (zh) 雾化芯、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WO2021036837A1 (zh) 一种电子烟雾化器
CN111109678A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雾化组件
CN111109677A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和雾化组件
CN216292995U (zh) 电子烟雾化组件及电子烟
CN114176258A (zh) 复合导液棉、发热组件、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3428345U (zh) 防漏油的电子烟雾化器
CN212345301U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雾化组件
CN217906302U (zh) 雾化芯、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6961512U (zh) 防漏液插杆组件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7564949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7184809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WO2022237174A1 (zh) 烟弹和具有它的电子烟
CN218354593U (zh) 加热器、雾化器以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CN213819852U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CN210642462U (zh) 一种超声波雾化片竖直放置的雾化器
CN211721890U (zh) 一种一次性电子烟
CN109938409B (zh) 一种雾化器及电子烟
CN219845047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9069453U (zh) 一种可清除冷凝液的雾化器及其雾化装置
CN218043767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9108724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6875004U (zh) 复合导液棉、发热组件、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