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483358U - ***的非致命附加辅助射击装置 - Google Patents

***的非致命附加辅助射击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483358U
CN217483358U CN202220369223.5U CN202220369223U CN217483358U CN 217483358 U CN217483358 U CN 217483358U CN 202220369223 U CN202220369223 U CN 202220369223U CN 217483358 U CN217483358 U CN 21748335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uzzle
lethal
ball
pistol
bul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369223.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童翊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Elsr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Elsr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Elsr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Elsr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369223.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48335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4833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48335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oy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的非致命附加辅助射击装置,所述装置包括枪口连接部和非致命球,其中,所述枪口连接部用于连接至***并支撑所述非致命球,所述非致命球具有弹头融合孔,所述弹头融合孔正对枪管枪口用于接收***激发时发射的子弹弹头,所述枪口连接部与所述非致命球可移除地连接,以便所述非致命球随着所述弹头的发射而离开所述枪口连接部并一体发射。本实用新型的装置利用非致命球将弹头泄力并形成非致命效果,并具备卡扣安装和永久固定两种使用非致命球的方式,均可解决套筒不归位无法击发的问题,同时具枪口后坐力的制退器和打击头的功效。

Description

***的非致命附加辅助射击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非致命武器技术领域、安防领域,并具体提供了一种配合***枪口使用的***的非致命附加辅助射击装置。
背景技术
在日常执法和维护社会稳定的过程中,除了杀伤性武器外,非致命性武器装备也有其应用特点,通常用在现场治安环境状况恶劣或有可能出现危险但又不适合使用致命性武器的时候。在民警和武警战士等团体执法时,致命性武器通常作为最后手段,因为其杀伤力过大的特点虽然可以制止犯罪,但也有可能误伤其他非必要群体。现有的针对***或其他枪械的非致命使用手段通常为使用实弹或空包弹先进行鸣枪示警,或者使用橡皮子弹、减装药弹这类特种弹药来对目标进行射击。
使用实弹鸣枪示警是十分危险的!对天进行实弹鸣枪示警可能会导致子弹误伤高层建筑物的人群或财产,甚至坠落的弹头有几率砸中其他群众导致人员伤亡,这类案例在国际上数不胜数,这也是美国警方禁止鸣枪示警的原因之一;其次对地面或其他表面射击的鸣枪警告则会导致弹头的跳弹现象从而很可能会误伤群众。
使用空包弹鸣枪示警是更为不可行的做法,因为空包弹的弹药及结构和杀伤弹有着明显区别,没有加装特殊枪口制退器装置的制式***使用空包弹则会导致枪膛压强不足以抛壳或***无法有效抵入第二发子弹从而导致枪械故障。在危机四伏的执法现场每一分每一秒都有可能对执法者及其他群众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因此该做法无疑是雪上加霜。其次,空包弹虽然在极近距离内拥有杀伤力,但其震慑力依然十分有限。
橡皮子弹和减装药弹这类特殊的防暴弹药虽然相比于实弹或空包弹鸣枪示警更为理想,但是橡皮子弹及减装药弹的火药动能依旧远远小于制式杀伤弹,这极为容易导致枪械出现卡弹等枪械故障。同时减装药弹依旧为杀伤弹,依旧拥有极高的杀伤性,并不能算作非致命手段;橡皮子弹由于击发原理和过程和普通杀伤弹一致,其杀伤力依旧十分明显,世界范围内橡胶弹致人死亡的案例层出不穷。同时采用特殊弹药在实战中并不可取,因为使用者很可能会混淆***内的弹药种类,极易出现将“防暴弹”误认为为“杀伤弹”及“杀伤弹”误认为是“防暴弹”的情况,导致危险的发生。其次,防暴弹和减装药弹仍然属于弹药,其购买和运输程序繁琐复杂,因此此类特种弹药在全国的普及率十分低,遇到突发情况时的紧急调配也并不能十分及时。
同时,***射击时存在有较大后坐力。枪械发射时子弹壳同样受到火药气体的压力,从而推动枪机后坐,后坐的枪机撞击和枪托相连的机框,从而产生后坐力。由于国内制式弹药发射药燃烧较快,因此弹药爆燃时产生的能量相对更大,顾产生更大的后坐力。
***较大后坐力的产生也会导致诸多问题,一是对快速射击精度的影响。由于后坐力的产生,射击后枪口会发生无规则的上跳或向斜上方跳跃(具体跳跃方向因射手握枪方式的不同各不相同);如果射手未经过良好训练,或者射击时紧张、状态不佳等,快速射击时则会导致弹着分布不均匀;在实战中则会导致后续射击的子弹无法有效击中目标,同时可能会导致误伤群众的问题发生。其次,枪口的后坐力上跳会显著减慢射手的射击速度,这是因为一旦后坐力产生,射手会下意识试图控制并抑制枪口的后坐力,从而产生过多的射击压枪动作。在实战中,尤其是近距离作战下,更慢的射击速度可能会导致火力不足,从而无法有效制止现场危险情况。
近距离执法交火射击时,由于环境空间限制,***使用者通常和障碍物及目标贴合紧密;此时如果将***掏出并紧贴障碍物或目标导致套筒移动,由于***含有套筒不归位保险,即套筒未完全回位(空隙超过1mm)状态下扳机无法扣动导致***击发,***使用者则无法击发***制止犯罪;这种情况不但会导致***使用者的无法有效制止犯罪后的潜在人身伤害,还有很大概率导致***“套筒未归位”枪械故障,造成后续使用的不便。该问题也发生于当执法者及***使用者依靠***枪管部位击打目标物的打击动作战术下。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需求以及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的非致命附加辅助射击装置,其适用于多数执法过程。例如,该装置在鸣枪示警的同时依然可以安全有效地击发出一发非致命性弹丸至目标以起到震慑的效果;在不改变***内部弹药种类的前提下有效减弱首发子弹的动能;确保使用者在第一次非致命击发后依然可以安全稳定地进行第二发、第三发等接下来的致命性击发操作;减小***后坐力产生的枪口上跳问题;解决由于套筒不归位保险导致的近距离贴近目标射击时的***无法击发及潜在故障问题;彻底避免使用者混淆枪内弹药种类;装置本身不成为火工品,简便采购和运输流程;提供多种安装方案,包括永久安装和临时安装方案;相比于换装购买特种弹药,该装置要更加简单便宜,使其拥有更高的性价比。
具体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的非致命附加辅助射击装置,其包括枪口连接部和非致命球,其中,枪口连接部用于连接至***并支撑非致命球,非致命球具有弹头融合孔,弹头融合孔正对枪管枪口用于接收***激发时发射的子弹弹头,枪口连接部与非致命球可移除地连接/接合,以便非致命球随着弹头的发射而离开枪口连接部并一体发射。
其中,在非致命球上,围绕弹头融合孔均匀设置至少两个小孔(优选为4 个)用于与枪口连接部的球接合部配合,以形成固定连接;小孔的深度与球接合部的尺寸配合,弹头融合孔的深度适于该孔与弹头的融合。
优选的,非致命球顶部(安装后,举枪准备射击时的球顶面)设为削平的平面,方便使用者继续利用照门观察瞄准目标。
由于弹头出膛后向前移动飞行,弹头融合孔正对枪管枪口,子弹弹头出膛后随即射入融合孔;此时,由于子弹弹头多为铅芯材质较软,弹头射入融合孔中心点后随即变形开花,从而完全嵌入融合孔内;该变化完成后,由于子弹动能仍有向前移动的惯性,融入弹头的非致命球基于子弹所带来的动能,会克服与枪口连接部间的接合阻力,沿子弹发射方向继续向前移动。
由于非致命球弧度较大(相比于子弹弹头),顾穿透力相比于子弹或橡皮子弹等有所降低;同时,子弹出膛后撞击非致命球内侧大孔(融合孔)时完成了第一次泄力;弹头变形时又进行了第二次泄力;弹头卡入非致命球后由于非致命球的额外重量同时完成了第三次泄力;非致命球为了克服与球接合部间的接合阻力而实现发射,还完成了第四次泄力。此时该弹头的初速将远低于正常发射的致命弹。因此,非致命球击中目标后的穿透力和动能都远小于实弹或橡皮子弹的威力。
其中,枪口连接部可通过固定安装的方式与***连接,包括如下部分:滑轨、枪口制退部和球接合部。
可选的,枪口连接部可设置为临时/一次性连接的方式与***套筒连接,包括如下部分:枪口制退部(可选的)、卡扣部分和球接合部。
进一步的,针对固定安装的方案,利用了***枪管底部导轨作为固定源,滑轨与底部导轨配合设置用于枪口连接部的滑入固定连接,滑轨与枪口制退部垂直设置,滑轨和球接合部分别设置于枪口制退部的两侧,滑轨滑入固定后枪口制退部与***枪口(***套筒截面)的形状匹配并抵靠布置,枪口制退部在与枪口对应处开口,用于发射的子弹的通过。
优选的,球接合部为垂直枪口制退部设置的至少两个立柱(优选为四个),立柱的个数和位置与非致命球的小孔对应设置,起到和非致命球紧配的安装的功能。在不配套使用非致命球,或非致命球已被击发的状态下,立柱还起到了攻击头的作用,用以更有效安全地打击目标。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此安装方法不与***套筒发生直接接触,使用本实用新型对目标物进行物理打击可以防止套筒在打击目标时产生位移,从而防止套筒不归位、保险装置的接入导致***无法使用的情况发生。在近距离作战的状态下,安装有本实用新型装置的***也可以紧密贴合目标物进行抵近射击,不会造成套筒位移所导致的***无法射击的问题以及潜在的“套筒未归位”枪械故障。
优选的,枪口制退部在围绕子弹通过的开口的两侧和顶部还设有辅助缓解***后坐力的导气孔。***击发后,枪口的气流从原先无附加辅助射击装置的四周导气,改为通过向顶部和两侧的导气孔导气,从而使得枪口产生下压力,以缓解***向上跳动的后坐力。本实用新型的方案可以根据该原理进行导气孔处(或整个枪口制退部)的厚度的额外延长,从而依靠更多重新导向的枪口气流以及该附加辅助射击装置本身的额外重量,使得安装此配件的***可以获得更小的枪口跳动及后坐力。
优选的,在滑轨和枪口制退部的下方还设有战术导轨部分(制式皮卡汀尼导轨),以提供原枪管的导轨设置,方便固定更多的战术拓展配件。其中,皮卡汀尼导轨下方中部开槽(沿滑轨方向)以达到减重及安装锁紧螺钉的作用。由此,优选的,皮卡汀尼导轨的下方槽中设置有配合枪管底部导轨固定连接的螺钉孔。
进一步的,针对临时连接的方案,卡扣部分为与***套筒上部形状匹配用于包裹***套筒上部的“凹”形卡扣,并在其前端(枪口端)具有与球接合部连接的前端面,前端面上具有供发射的子弹通过的开口。优选的,“凹”形卡扣的两侧面由多个卡紧片组成,卡紧片的下端具有向内凸出的凸部,能够与***套筒两侧凹槽配合实现卡紧;部分卡紧片的外表面优选具有凸起的摩擦力增加条,便于抓握安装。优选的,为减少卡入阻力以及方便***前照门的快速卡入定位,在“凹”形卡扣的顶面(凹形底)上具有开槽,且该面为配合***套筒顶部的多面形。优选的,球接合部为垂直枪口制退部设置的至少两个立柱 (优选为四个),立柱的个数和位置与非致命球的小孔对应设置。套筒卡扣部分用于临时将该非致命辅助装置卡在***套筒上,非致命球用于分散及融合子弹击发后出膛的弹头动能并飞至目标区域。非致命球和球接合部的连接为紧配合,四个柱状物与非致命球的四个小孔孔紧密连接,同时也可以根据用户对于非致命球撞击力度的需求选择是否使用特定胶水以更紧密地临时固定非致命球和套筒卡扣主体。
在临时安装方案中,第一发子弹射出后,由于火药动能惯性和套筒的回弹归位***会自动载入第二发子弹,此时由于子弹抛壳时的套筒自动后移,枪口连接部的卡扣会自动脱落。由此,使用者在使用非致命***枪口附加辅助装置击发第一次后,该装置自动脱落,并且不会干扰使用者的接下来的致命性弹药的使用和发射,同时由于非致命***枪口附加辅助装置属于枪体外部结构,并且非致命球是在枪体外部为子弹泄力,第一发子弹发射时枪膛内部压强和动能并不会产生明显变化,因此不会出现类似于减装药弹、空包弹、防暴弹这类特种弹药的减少枪内压强导致套筒无力归位的枪械故障。
枪口连接部的卡扣优选采用一体式塑料材质,利用塑料变形的特点,对侧面整体进行分片式设计,同时利用卡扣底部的“抓钩”(凸部),枪口连接部的卡扣可以很便捷的临时卡在***套筒上。卡口也可优选采用具一定变形性的金属材质,此时在卡扣与球接合部之间可同样设置上述枪口制退部,以提供相应制退功能。
综上,本实用新型的装置利用非致命球将弹头泄力并形成非致命效果,并具备卡扣安装和永久固定两种使用非致命球的方式,均可解决套筒不归位无法击发问题的解决方案,并同时具枪口后坐力的制退器和打击头的功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非致命球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固定连接方式的附加辅助射击装置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固定连接方式的附加辅助射击装置的侧面示意图。
图4为图2的固定连接方式的附加辅助射击装置的枪口连接部示意图。
图5为图4中的枪口连接部与***固定连接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临时连接方式的附加辅助射击装置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临时连接方式的附加辅助射击装置的示意图。
图中:1为非致命球;11为弹头融合孔;12为小孔;21为滑轨,22为皮卡汀尼导轨;23为枪口制退部;24为立柱;25为导气孔;31为卡紧片;32凸部; 33为摩擦力增加条。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的非致命附加辅助射击装置”作进一步地说明。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的附加辅助射击装置的非致命球1上,围绕弹头融合孔11均匀设置4个小孔12,用于与枪口连接部的4个立柱24配合,以形成固定连接;小孔的深度与球接合部的尺寸配合,弹头融合孔的深度适于该孔与弹头的融合。由于弹头出膛后向前移动飞行,弹头融合孔11正对枪管枪口,子弹弹头出膛后随即射入融合孔11;此时,由于子弹弹头多为铅芯材质较软,弹头射入融合孔11中心点后随即变形开花,从而完全嵌入融合孔11内;该变化完成后,由于子弹动能仍有向前移动的惯性,融入弹头的非致命球1基于子弹所带来的动能,会克服与枪口连接部间的接合阻力,沿子弹发射方向继续向前移动。
由于非致命球1弧度较大(相比于子弹弹头),其穿透力相比于子弹或橡皮子弹等有所降低;同时,子弹出膛后撞击非致命球内侧大孔(融合孔11)时完成了第一次泄力;弹头变形时又进行了第二次泄力;弹头卡入融合孔11后由于非致命球1的额外重量同时完成了第三次泄力;非致命球1为了克服与立足 24间的接合阻力而实现发射,还完成了第四次泄力。此时该弹头的初速将远低于正常发射的致命弹。因此,非致命球1击中目标后的穿透力和动能都远小于实弹或橡皮子弹的威力。
优选的,非致命球1顶部(安装后,举枪准备射击时的球顶面)设为削平的平面,方便使用者继续利用照门观察瞄准目标。
参见图2-5,本实用新型的固定连接的附加辅助射击装置分为非致命球1 和枪口连接部两部分,其中,枪口连接部可通过固定安装的方式与***的枪管连接(图5),包括:滑轨21、皮卡汀尼导轨22、枪口制退部23和立柱24。
利用***枪管底部导轨作为固定源,滑轨21与枪管底部导轨配合设置用于枪口连接部的滑入固定连接,滑轨21与枪口制退部23垂直设置,滑轨21和立柱24分别设置于枪口制退部23的前后两侧。滑轨21滑入固定后,枪口制退部 23与***枪口的形状匹配并抵靠布置,枪口制退部23在与枪口对应处开口,用于发射的子弹的通过。
其中,立柱24起到和非致命球1紧配的安装的功能。在不配套使用非致命球,或非致命球已被击发的状态下,立柱24还起到了攻击头的作用,用以更有效安全地打击目标。由于此安装方法不与***套筒发生直接接触,使用该装置对目标物进行物理打击可以防止套筒在打击目标时产生位移,从而防止套筒不归位、保险装置的接入导致***无法使用等情况的发生。在近距离作战的状态下,安装有本实用新型的***也可以紧密贴合目标物进行抵近射击,不会造成套筒位移所导致的***无法射击的问题以及潜在的“套筒未归位”枪械故障。
枪口制退部23在围绕子弹通过的开口的两侧和顶部三面上还设有辅助缓解***后坐力的导气孔25。***击发后,枪口的气流从原先无附加辅助射击装置的四周导气,改为通过向顶部和两侧的导气孔25导气,从而使得枪口产生下压力,以缓解***向上跳动的后坐力。如图所示,导气孔25可为沿开口圆周设置的多个隋长孔或其他任何有利于实现导气的形状。本实用新型的该方案可以根据该原理进行导气孔处(或整个枪口制退部)的厚度的额外延长,从而依靠更多重新导向的枪口气流以及该附加辅助射击装置本身的额外重量,使得安装此配件的***可以获得更小的枪口跳动及后坐力。
在滑轨21和枪口制退部23的下方还设有制式皮卡汀尼导轨22,以方便固定更多的战术拓展配件。其中,皮卡汀尼导轨22下方中部开槽(沿滑轨方向) 以达到减重及安装锁紧螺钉的作用。由此,优选的,皮卡汀尼导轨的下方槽中设置有配合枪管底部导轨固定连接的螺钉孔。
参见图6,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方案提供临时/一次性连接方式的***枪口连接部,包括:卡扣部分和立柱24。
卡扣部分为与***套筒上部形状匹配用于包裹***套筒上部的“凹”形卡扣,并在其前端(枪口端)具有与球接合部连接的前端面,前端面上具有供发射的子弹通过的开口。优选的,“凹”形卡扣的两侧面由多个卡紧片31组成,卡紧片31的下端具有向内凸出的凸部32,能够与***套筒两侧凹槽配合实现卡紧;部分卡紧片31的外表面优选具有凸起的摩擦力增加条33,便于抓握安装。优选的,为减少卡入阻力以及方便***前照门的快速卡入定位,在“凹”形卡扣的顶面上具有开槽,且该底面为配合***套筒顶部的多面形(如图6中所示)。套筒卡扣部分用于临时将该非致命辅助装置卡在***套筒上,非致命球用于分散及融合子弹击发后出膛的弹头动能并飞至目标区域。非致命球和球接合部的连接为紧配合,四个立柱24与非致命球的四个小孔12紧密连接,同时也可以根据用户对于非致命球撞击力度的需求选择是否使用特定胶水以更紧密地临时固定非致命球和套筒卡扣主体。
第一发子弹射出后,由于火药动能惯性和套筒的回弹归位***会自动载入第二发子弹,此时由于子弹抛壳时的套筒自动后移,套筒卡扣会自动脱落。由此,使用者在使用非致命***枪口附加辅助装置击发第一次后,该装置自动脱落,并且不会干扰使用者的接下来的致命性弹药的使用和发射,同时由于非致命***枪口附加辅助装置属于枪体外部结构,并且非致命球是在枪体外部为子弹泄力,第一发子弹发射时枪膛内部压强和动能并不会产生明显变化,因此不会出现类似于减装药弹、空包弹、防暴弹这类特种弹药的减少枪内压强导致套筒无力归位的枪械故障。
考虑到临时方案的简便安装使用特性,该临时安装方案未提供制退器功能的版本。套筒卡扣采用一体式塑料材质,利用塑料变形的特点以及卡扣底部的“抓钩”,套筒卡扣可以很便捷的临时卡在***套筒上。
因为除了左轮***外的任何***都有套筒,针对不同型号及形状的***,该装置仅需略微调整卡扣的尺寸即可适配于各类非左轮***的***套筒之上。针对左轮***,因左轮***枪管较长,卡扣结构依旧可以做出适当调整以卡在枪管之上使用。
卡扣顶部设有开槽以方便***前照门快速塞入卡口中,同时利用***前照门和该卡扣开槽,使用者也可以更便捷地利用前照门和卡扣顶部开孔的配合快速定位并拍入及卡紧套筒卡扣装置。卡扣四周设有凸起的摩擦力增加条,以方便使用者更容易将非致命***枪口附加辅助装置套在***套筒上。
应理解的是,本文中所述的“向前”、“顶端”、“前后”、“下端”等方位指示是以图中所示示例的装置的自身方向来进行划分的。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方案中,所称的上、下、前后的位置是可以互换的,并不造成对本方案实质的限制。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利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提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的非致命附加辅助射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枪口连接部和非致命球,其中,所述枪口连接部用于连接至***并支撑所述非致命球,所述非致命球具有弹头融合孔,所述弹头融合孔正对枪管枪口用于接收***激发时发射的子弹弹头,所述枪口连接部与所述非致命球可移除地连接,以便所述非致命球随着所述弹头的发射而离开所述枪口连接部并一体发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的非致命附加辅助射击装置,其特征在于,围绕所述弹头融合孔,所述非致命球均匀设置至少两个小孔用于与所述枪口连接部的球接合部配合,以形成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的非致命附加辅助射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球接合部为垂直***枪口延伸的至少两个立柱,所述立柱的个数和位置与所述非致命球的小孔对应设置,以实现所述非致命球紧配的安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的非致命附加辅助射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枪口连接部可通过固定安装的方式与所述***连接,所述枪口连接部包括:滑轨、枪口制退部和所述球接合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的非致命附加辅助射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轨与***枪管底部导轨配合设置,用于所述枪口连接部的滑入固定连接,所述滑轨与所述枪口制退部垂直设置,所述滑轨和所述球接合部分别设置于所述枪口制退部的两侧,所述滑轨滑入固定后所述枪口制退部与***枪口的形状匹配并抵靠布置,所述枪口制退部在与枪口对应处开口,用于发射的子弹的通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的非致命附加辅助射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枪口制退部在围绕子弹通过的开口的两侧和顶部还设有导气孔。
7.根据权利要求4-6任一所述的***的非致命附加辅助射击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滑轨和所述枪口制退部的下方还设有制式皮卡汀尼导轨,用于连接更多的战术拓展配件;其中,所述皮卡汀尼导轨下方中部沿滑轨方向开槽。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的非致命附加辅助射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枪口连接部可通过临时安装的方式与***套筒连接,所述枪口连接部包括:卡扣部分和所述球接合部;其中,所述卡扣部分为与所述***套筒上部形状匹配用于包裹所述***套筒上部的凹形卡扣,并在其前端具有与球接合部连接的前端面,前端面上具有供发射的子弹通过的开口。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的非致命附加辅助射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形卡扣的两侧面由多个卡紧片组成,所述卡紧片的下端具有向内凸出的凸部,能够与所述***套筒两侧凹槽配合实现卡紧;部分所述卡紧片的外表面具有凸起的摩擦力增加条,便于抓握安装。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的非致命附加辅助射击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凹形卡扣的顶面上具有开槽,且该顶面为配合***套筒顶部的多面形。
CN202220369223.5U 2022-02-23 2022-02-23 ***的非致命附加辅助射击装置 Active CN21748335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369223.5U CN217483358U (zh) 2022-02-23 2022-02-23 ***的非致命附加辅助射击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369223.5U CN217483358U (zh) 2022-02-23 2022-02-23 ***的非致命附加辅助射击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483358U true CN217483358U (zh) 2022-09-23

Family

ID=833044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369223.5U Active CN217483358U (zh) 2022-02-23 2022-02-23 ***的非致命附加辅助射击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48335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313638B2 (en) Laser training device with simulated cycling of a firearm action
US8701325B1 (en) Duplex weapon system
US8171850B2 (en) Conditional activation of a cartridge
US20130249168A1 (en) Projectile absorbing and containment apparatus
US9823033B2 (en) Less-lethal force device impact ratio
US8544203B2 (en) Laser aimed small arms ammunition
Giusti et al. Weapon design patterns in shooter games
US10295291B2 (en) Less-lethal force device
US20020144446A1 (en) Combination device to launch non-lethal projectiles using a detachable, disposable container
US5293822A (en) Defensive shooting projectile
KR101566160B1 (ko) 탄자트랩을 이용한 총류탄
CN217483358U (zh) ***的非致命附加辅助射击装置
WO2000079208A2 (en) Bean bag baton
US4091736A (en) Incapacitating anti-personnel smallarms projectile
US7036260B2 (en) Method and system to prevent firing live rounds of ammunition during miles exercises
Mocsary et al. In-Depth Explanation of Firearms and Ammunition
CN211205062U (zh) 一种军警制式枪械专用追捕弹
Johnson et al. In-Depth Explanation of Firearms and Ammunition
US20170205214A1 (en) Dual-mode Projectile
KR200190350Y1 (ko) 사격훈련용 빔탄
Lyon Development of a 40mm nonlethal cartridge
Widder et al. Non-lethal ballistic system with point accuracy for facility and border security
WO2000014473A1 (en) Magazine-loaded over-calibre non-lethal kinetic energy projectile initiated by projectile of the live ammunition with pivoting magazine assembly
CN2088682U (zh) 可变***变弹径式特种防卫***
Calabi et al. The Gun Book for Boy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