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480990U - 自弹式副锁及连体锁 - Google Patents

自弹式副锁及连体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480990U
CN217480990U CN202220215878.7U CN202220215878U CN217480990U CN 217480990 U CN217480990 U CN 217480990U CN 202220215878 U CN202220215878 U CN 202220215878U CN 217480990 U CN217480990 U CN 21748099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ssembly
self
latch bolt
reset
trigg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215878.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利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ulang Securit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ulang Securit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ulang Securit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ulang Securit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215878.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48099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48099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48099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弹式副锁,包括安装壳体、斜舌组件、驱动件、限位组件、自弹触发组件和复位组件,斜舌组件沿第一方向可移动地设置于安装壳体,并具有第一伸出状态、第二伸出状态和收回状态;驱动件沿第二方向可移动地设置于安装壳体,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区别;限位组件可转动地设置于安装壳体,并且选择性地与驱动件卡合或者分离;自弹触发组件可转动地设置于斜舌组件,与驱动件卡合的限位组件设置于自弹触发组件的转动路径上,自弹触发组件的转动用于带动限位组件与驱动件分离;复位组件可转动地设置于安装壳体,复位组件和限位组件位于自弹触发组件的相对两侧,并且选择性地与自弹触发组件卡合或者分离。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连体锁。

Description

自弹式副锁及连体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锁体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自弹式副锁及连体锁。
背景技术
连体锁通常包括一个主锁和一个或者两个副锁,副锁通过连杆与主锁传动连接,通过控制主锁可以带动副锁的锁舌收回。
市面上的副锁大多不具备自弹功能,在使用的时候需要通过操作主锁才能实现副锁的解锁和上锁,另外,市面上的副锁大多结构复杂,生产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弹式副锁及连体锁,以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弹式副锁,包括安装壳体、斜舌组件、驱动件、限位组件、自弹触发组件和复位组件,斜舌组件沿第一方向可移动地设置于安装壳体,斜舌组件具有第一伸出状态、第二伸出状态和收回状态,处于第二伸出状态的斜舌组件的伸出长度大于处于第一伸出状态的斜舌组件的伸出长度;驱动件沿第二方向可移动地设置于安装壳体,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区别;限位组件可转动地设置于安装壳体,并且选择性地与驱动件卡合或者分离;自弹触发组件可转动地设置于斜舌组件,与驱动件卡合的限位组件设置于自弹触发组件的转动路径上,从第一伸出状态切换至收回状态的斜舌组件用于带动自弹触发组件转动,自弹触发组件的转动用于带动限位组件与驱动件分离;复位组件可转动地设置于安装壳体,复位组件和限位组件位于自弹触发组件的相对两侧,复位组件选择性地与自弹触发组件卡合或者分离,与复位组件分离的自弹触发组件转动至与限位组件相抵,复位组件还与斜舌组件相抵。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限位组件包括限位件、限位件固定柱和限位件扭簧,限位件固定柱固定设置于安装壳体,限位件和限位件扭簧可转动地设置于限位件固定柱,限位件选择性地与驱动件卡合或者分离,限位件扭簧用于提供限位件与驱动件卡合的作用力。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限位件包括相对的抵接端和卡合端,抵接端设置于自弹触发组件的转动路径上,卡合端设有凸柱,凸柱自卡合端朝向驱动件延伸设置。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自弹触发组件包括自弹触发件、触发件固定柱和触发件扭簧,触发件固定柱固定设置于斜舌组件,自弹触发件和触发件扭簧可转动地设置于触发件固定柱,与复位组件分离的自弹触发件在触发件扭簧的作用下转动至与限位件相抵。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复位组件包括复位件、复位件固定柱和复位扭簧,复位件固定柱穿设于驱动件并且固定设置于安装壳体,复位件和复位扭簧可转动地设置于复位件固定柱,复位件选择性地与自弹触发组件卡合或者分离,复位扭簧用于提供斜舌组件处于第二伸出状态的作用力。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自弹式副锁还包括拨动件,拨动件包括转动连接部、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转动连接部连接于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之间,转动连接部可转动地设置于安装壳体,第一端部设置于驱动件的移动路径上,第二端部设置于斜舌组件的移动路径上。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斜舌组件包括斜舌连接板和斜舌,斜舌连接板可移动地设置于安装壳体,斜舌连接于斜舌连接板的一端,自弹触发组件可转动地设置于斜舌连接板,复位组件与斜舌连接板相抵。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斜舌包括相连的抵接斜面和止挡平面,抵接斜面适于与门框相抵,处于第二伸出状态的斜舌组件的止挡平面位于安装壳体内,处于第二伸出状态的斜舌组件的止挡平面伸出安装壳体外。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安装壳体包括底壳和侧板,侧板连接于底壳的一侧,驱动件位于底壳和斜舌组件之间。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连体锁,包括主锁、连杆以及上述任一自弹式副锁,连杆连接于主锁和自弹式副锁的驱动件之间。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弹式副锁及连体锁,自弹式副锁包括安装壳体、斜舌组件、驱动件、限位组件、自弹触发组件和复位组件,斜舌组件沿第一方向可移动地设置于安装壳体,斜舌组件具有第一伸出状态、第二伸出状态和收回状态,处于第二伸出状态的斜舌组件的伸出长度大于处于第一伸出状态的斜舌组件的伸出长度;驱动件沿第二方向可移动地设置于安装壳体,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区别;限位组件可转动地设置于安装壳体,并且选择性地与驱动件卡合或者分离;自弹触发组件可转动地设置于斜舌组件,与驱动件卡合的限位组件设置于自弹触发组件的转动路径上,从第一伸出状态切换至收回状态的斜舌组件用于带动自弹触发组件转动,自弹触发组件的转动用于带动限位组件与驱动件分离;复位组件可转动地设置于安装壳体,复位组件和限位组件位于自弹触发组件的相对两侧,复位组件选择性地与自弹触发组件卡合或者分离,与复位组件分离的自弹触发组件转动至与限位组件相抵,复位组件还与斜舌组件相抵。如此设置,能够实现自弹式副锁的自弹上锁功能,简化自弹式副锁的操作过程,提升用户体验。另外,本申请提供的自弹式副锁设计巧妙、结构简单且生产成本低。
本实用新型的这些方面或其他方面在以下实施例的描述中会更加简明易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弹式副锁在斜舌组件处于第一伸出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自弹式副锁在斜舌组件处于第一伸出状态时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的自弹式副锁在斜舌组件的部分***图。
图4是图1所示的自弹式副锁在斜舌组件受挤压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所示的自弹式副锁在斜舌组件处于收回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1所示的自弹式副锁在斜舌组件处于第二伸出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体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弹式副锁10,包括安装壳体11、斜舌组件12、驱动件13、限位组件15、自弹触发组件16和复位组件18,其中,安装壳体11为其他零件的安装结构,斜舌组件12和驱动件13可移动设置于安装壳体11,限位组件15和复位组件18可转动地设置于安装壳体11,自弹触发组件16可转动地设置于斜舌组件12。
自弹式副锁10可以与主锁配合形成连体锁,其中,连体锁可以用于子母门或者单门,当连体锁用于子母门时,连体锁的锁舌可以与子母门上的锁舌扣盒配合,以实现子母门的上锁或者解锁。当连体锁用于单门时,连体锁的锁舌可以与门框上的锁舌孔配合,以实现单门的上锁或者解锁。为了便于描述,以下均以连体锁应用于单门为例,对连体锁的自弹式副锁10进行说明。
请参阅图1和图2,安装壳体11大致为具有一定厚度的矩形壳体结构。安装壳体11包括底壳111和侧板113,其中,侧板113连接于底壳111的一侧,侧板113可以设有锁舌孔,以便于自弹式副锁10的锁舌的穿过。底壳111可以用于安装斜舌组件12、驱动件13、限位组件15及复位组件18等。另外,安装壳体11还包括盖板(图未示),盖板盖设于底壳111,以将驱动件13、限位组件15等结构收容于安装壳体11内部,从而对收容于其中的结构进行保护。
斜舌组件12沿第一方向D1可移动地设置于安装壳体11,并能够相对安装壳体11伸出和收回。在本实施例中,以自弹式副锁10的使用状态为例,第一方向D1为水平方向。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方向D1还可以偏离水平方向一定角度,例如5°以内。
斜舌组件12具有第一伸出状态、第二伸出状态和收回状态,其中,当斜舌组件12处于收回状态时,斜舌组件12位于安装壳体11内,在本实施例中,斜舌组件12的收回需要操作主锁。当斜舌组件12处于第一伸出状态或第二伸出状态时,斜舌组件12均相对安装壳体11伸出,处于第二伸出状态的斜舌组件 12的伸出长度大于处于第一伸出状态的斜舌组件12的伸出长度,其中,处于第二伸出状态的斜舌组件12可以伸入门框上的锁舌孔,并且被门框止挡,因此当斜舌组件12处于第二伸出状态时,实现了自弹式副锁10的上锁,需要通过操作主锁实现斜舌组件12的收回;当斜舌组件12通过主锁收回后,可以将门打开,斜舌组件12可以脱离门框上的锁舌孔,此时斜舌组件12处于第一伸出状态,斜舌组件12在下次关门时会被门框止挡,使得斜舌组件12从第一伸出状态切换到收回状态,再从收回状态到第二伸出状态,实现了自弹式副锁10的自弹上锁。
请参阅图2和图3,斜舌组件12包括斜舌连接板121和斜舌123,斜舌连接板121大致为矩形板状结构,斜舌连接板121可移动地设置于安装壳体11;斜舌123连接于斜舌连接板121的一端,并且能够伸出安装壳体11外或者自安装壳体11外收回。在本实施例中,斜舌12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斜舌123连接于斜舌连接板121的同侧,并且均能够伸出安装壳体11外与门框上的锁舌孔卡合,或者脱离锁舌孔并且缩回至安装壳体11内。
斜舌连接板121设有第一避让槽1211和第二避让槽1213,第一避让槽1211 和第二避让槽1213均呈长圆形,其中,第一避让槽1211沿第一方向D1延伸,第二避让槽1213沿与第一方向D1垂直的方向延伸。斜舌连接板121还设有限位柱1215,限位柱1215朝远离底壳111的方向凸出,限位柱1215用于对自弹触发组件16的转动进行限位,还与复位组件18相抵。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斜舌123包括相连的抵接斜面1232和止挡平面1234,抵接斜面1232和止挡平面1234之间呈钝角连接,作为一种示例,抵接斜面1232 与止挡平面1234之间为夹角为120°。抵接斜面1232适于与门框相抵,斜舌 123通过抵接斜面1232与门框的相抵能够缩回至安装壳体11内,止挡平面1234 可以平行于底壳111所在平面,其中,处于第一伸出状态的斜舌组件12的止挡平面1234位于安装壳体11内,此时抵接斜面1232能够与门框相抵,斜舌123 会受到门框的挤压而缩回至安装壳体11内,使得斜舌组件12处于收回状态;处于第二伸出状态的斜舌组件12的止挡平面1234伸出安装壳体11外,此时止挡平面1234能够与门框相抵,即,斜舌123被门框止挡而无法伸出安装壳体11 外,实现了自弹式副锁10的上锁。
请参阅图3和图4,在本实施例中,驱动件13大致为板状结构。驱动件13 可以与斜舌连接板121传动连接,以通过斜舌连接板121带动斜舌123缩回至安装壳体11内。具体地,驱动件13可以通过连杆与主锁传动连接,使得通过操作主锁可以带动连杆移动,从而带动驱动件13移动。驱动件13位于底壳111 和斜舌组件12之间,例如,驱动件13位于底壳111和斜舌连接板121之间。
驱动件13沿第二方向D2可移动地设置于安装壳体11,第一方向D1与第二方向D2相区别。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方向D2与第一方向D1垂直,即,以自弹式副锁10的使用状态为例,第二方向D2为竖直方向。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二方向D2还可以不与第一方向D1垂直。
驱动件13设有传动槽132和卡槽134,其中,传动槽132大致为方形槽,驱动件13可以通过传动槽132带动斜舌组件12相对安装壳体11收回;卡槽134 大致为矩形槽,卡槽134与传动槽132间隔,可以与限位组件15卡合,使得限位组件15可以对驱动件13的移动进行限位,避免驱动件13向上移动导致复位组件18与自弹触发组件16分离,相应地,驱动件13也可以对限位组件15的转动进行限位,避免限位组件15转动至偏离自弹触发组件16的转动路径,导致自弹触发组件16的转动无法带动限位组件15转动。
请继续参阅图3和图4,限位组件15选择性地与驱动件13卡合或者分离,其中,当限位组件15与驱动件13卡合时,驱动件13需要向下移动,从而带动复位组件18与自弹触发组件16卡合,进而对斜舌组件12的伸出长度进行限定,使得斜舌组件12处于第一伸出状态;当限位组件15与驱动件13分离时,驱动件13在复位组件18的带动下向上移动,复位组件18与自弹触发组件16分离,斜舌组件12的伸出长度不受限定,使得斜舌组件12处于第二伸出状态时。
限位组件15包括限位件151、限位件固定柱153和限位件扭簧153,其中,限位件固定柱153固定设置于安装壳体11,例如,限位件固定柱153穿经第一避让槽1211与底壳111固定连接。限位件151和限位件扭簧153可转动地设置于限位件固定柱153,限位件151选择性地与驱动件13卡合或者分离,限位件扭簧153用于提供限位件151与驱动件13卡合的作用力,例如限位件扭簧153 的其中一个扭臂与斜舌连接板121相抵,另一个扭臂与限位件151的端部相抵,以带动限位件151沿顺时针方向转动,使得限位件151与驱动件13卡合,其中,顺时针方向是在图4所示的视角下定义的。
限位件151大致为长杆状结构,限位件151包括相对的抵接端1511和卡合端1515,抵接端1511设置于自弹触发组件16的转动路径上,使得自弹触发组件16的转动可以与抵接端1511相抵,从而带动限位件151转动,例如,带动限位件151沿逆时针方向转动至与驱动件13分离,其中,逆时针方向也是在图4所示的视角下定义的。在本实施例中,抵接端1511设有延伸部1513,延伸部 1513自抵接端1511朝向驱动件13延伸设置,自弹触发组件16的转动可以与延伸部1513相抵,从而带动限位件151转动。卡合端1515设有凸柱1517,凸柱 1517自卡合端1515朝向驱动件13延伸设置,凸柱1517用于与卡槽134卡合。限位件151还包括转动部1519,转动部1519位于抵接端1511和卡合端1515之间,转动部1519可转动地设置于限位件固定柱153。
请参阅图3至图5,自弹触发组件16可转动地设置于斜舌组件12,例如,自弹触发组件16可转动地设置于斜舌连接板121,与驱动件13卡合的限位组件 15设置于自弹触发组件16的转动路径上,因此自弹触发组件16的转动可以带动限位组件15转动至与驱动件13分离,当限位组件15与驱动件13分离时,限位组件15不位于自弹触发组件16的转动路径上。从第一伸出状态切换至收回状态的斜舌组件12用于带动自弹触发组件16转动,自弹触发组件16的转动用于带动限位组件15与驱动件13分离,具体地,斜舌组件12的斜舌123受到门框的挤压作用时,设置于斜舌组件12上的自弹触发组件16由于与复位件181 分离而发生转动,自弹触发组件16的转动带动限位组件15沿逆时针方向转动,从而与驱动件13分离。
自弹触发组件16包括自弹触发件162、触发件固定柱164和触发件扭簧166,触发件固定柱164固定设置于斜舌组件12,自弹触发件162和触发件扭簧166 可转动地设置于触发件固定柱164。自弹触发组件16还设有扭簧限位钉168,扭簧限位钉168、触发件固定柱164和限位柱1215依次设置,其中,触发件扭簧166的一个扭臂与斜舌连接板121上设置的限位柱1215相抵,另一个扭臂与扭簧限位钉168相抵,使得触发件扭簧166可以提供自弹触发件162沿逆时针方向转动的作用力,例如,与复位组件18分离的自弹触发件162在触发件扭簧166的作用下转动至与限位件151相抵,使得自弹触发件162带动限位件151与驱动件13分离。
复位组件18和限位组件15位于自弹触发组件16的相对两侧,复位组件18 选择性地与自弹触发组件16卡合或者分离,与复位组件18分离的自弹触发组件16转动至与限位组件15相抵,复位组件18还与斜舌组件12相抵,例如,复位组件18与斜舌连接板121相抵,以带动斜舌组件12相对安装壳体11伸出。
复位组件18包括复位件181、复位件固定柱183和复位扭簧185,复位件固定柱183穿设于驱动件13并且固定设置于安装壳体11,复位件181和复位扭簧185可转动地设置于复位件固定柱183,其中,复位件181选择性地与自弹触发组件16卡合或者分离。复位扭簧185用于提供斜舌组件12处于第二伸出状态的作用力,还用于提供驱动件13向上移动的作用力。复位扭簧185的一个扭臂抵接于限位柱1215,另外一个扭臂抵接于安装壳体11,因此在复位件181与自弹触发组件16分离的情况下,复位扭簧185能够推动斜舌组件12相对安装壳体11伸出,使得斜舌组件12处于第二伸出状态。
请继续参阅图3,在本实施例中,自弹式副锁10还包括拨动件19,拨动件 19大致为“L”形板状结构,拨动件19包括转动连接部191、第一端部193和第二端部195,转动连接部191连接于第一端部193和第二端部195之间,其中,转动连接部191可转动地设置于安装壳体11,第一端部193设置于驱动件13的移动路径上,例如,第一端部193穿设于驱动件13设置的传动槽132,第二端部195设置于斜舌组件12的移动路径上,例如,第二端部195穿设于第二避让槽1213。驱动件13向下移动时,可以带动第一端部193向下移动,从而带动拨动件19沿顺时针方向转动,进而第二端部195在第二避让槽1213内移动的同时会带动斜舌组件12相对安装壳体11缩回,使得斜舌组件12处于收回状态。
请参阅图1至图6,以下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弹式副锁10的工作原理进行详细说明,其中,斜舌组件12的初始状态为第一伸出状态。
关门时,斜舌组件12与门框相抵,使得斜舌组件12从第一伸出状态切换至收回状态,使得设置于斜舌组件12的自弹触发组件16与复位组件18分离,自弹触发组件16转动至与限位组件15卡合,从而带动限位组件15与驱动件13 分离。驱动件13不再受到限位组件15的限位作用,因此会在复位扭簧185的作用下向上移动,并且复位扭簧185还会推动斜舌组件12相对安装壳体11伸出,使得斜舌组件12处于第二伸出状态,从而实现自弹式副锁10的自弹上锁功能,即,关门时自动上锁。
解锁时,需要操作主锁,主锁可以带动连杆移动,从而带动驱动件13向下移动,驱动件13向下移动可以带动拨动件19的第一端部193向下移动,从而带动拨动件19沿顺时针方向转动,进而第二端部195在第二避让槽1213内移动的同时会带动斜舌组件12相对安装壳体11缩回,使得斜舌组件12处于收回状态。与此同时,限位件151在限位件扭簧153的作用下沿顺时针方向转动而与驱动件13卡合,并且限位件151在转动的过程中带动自弹触发件162沿顺时针方向转动,使得自弹触发件162与复位件181卡合。
当停止操作主锁时,斜舌组件12在复位扭簧185的作用下相对安装壳体11 伸出,由于此时设置于斜舌组件12上的自弹触发件162被复位件181限位,因此斜舌组件12不会伸出至最大长度,即,斜舌组件12处于第一伸出状态,由此形成循环。
综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弹式副锁10,包括安装壳体11、斜舌组件12、驱动件13、限位组件15、自弹触发组件16和复位组件18,斜舌组件12沿第一方向D1可移动地设置于安装壳体11,斜舌组件12具有第一伸出状态、第二伸出状态和收回状态,处于第二伸出状态的斜舌组件12的伸出长度大于处于第一伸出状态的斜舌组件12的伸出长度;驱动件13沿第二方向D2可移动地设置于安装壳体11,第一方向D1与第二方向D2相区别;限位组件15可转动地设置于安装壳体11,并且选择性地与驱动件13卡合或者分离;自弹触发组件16可转动地设置于斜舌组件12,与驱动件13卡合的限位组件15设置于自弹触发组件 16的转动路径上,从第一伸出状态切换至收回状态的斜舌组件12用于带动自弹触发组件16转动,自弹触发组件16的转动用于带动限位组件15与驱动件13 分离;复位组件18可转动地设置于安装壳体11,复位组件18和限位组件15位于自弹触发组件16的相对两侧,复位组件18选择性地与自弹触发组件16卡合或者分离,与复位组件18分离的自弹触发组件16转动至与限位组件15相抵,复位组件18还与斜舌组件12相抵。如此设置,使得关门时,斜舌组件12与门框相抵,斜舌组件12从第一伸出状态切换至收回状态,使得设置于斜舌组件12 的自弹触发组件16与复位组件18分离,并且能够转动至与限位组件15卡合,当门框的抵接作用消失时,斜舌组件12在复位组件18的作用下相对安装壳体 11伸出,自弹触发组件16带动限位组件15与驱动件13分离,此时,驱动件 13在复位组件18的作用下向上移动,同时复位组件18沿远离自弹触发组件16 的方向转动,斜舌组件12在自弹触发组件16没有受到复位组件18的止挡,能够处于第二伸出状态,即,斜舌组件12的伸出长度增加,实现了自弹式副锁10 的自弹上锁功能,简化了自弹式副锁10的操作过程,提升用户体验。另外,本申请提供的自弹式副锁10设计巧妙、结构简单且生产成本低。
请参阅图7,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连体锁1,包括主锁30、连杆50以及自弹式副锁10,连杆50连接于主锁30和自弹式副锁10的驱动件13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自弹式副锁10和连杆50的数量均为两个,每个自弹式副锁10通过一个连杆50与主锁30连接,使得通过操作主锁30可以同时带动两个自弹式副锁10的锁舌收回。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自弹式副锁10和连杆50的数量还可以是一个。
综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体锁1,包括主锁30、连杆50以及自弹式副锁 10,连杆50连接于主锁30和自弹式副锁10的驱动件13之间,当关门时,斜舌组件12与门框相抵,斜舌组件12从第一伸出状态切换至收回状态,使得设置于斜舌组件12的自弹触发组件16与复位组件18分离,并且能够转动至与限位组件15卡合,当门框的抵接作用消失时,斜舌组件12在复位组件18的作用下相对安装壳体11伸出,自弹触发组件16带动限位组件15与驱动件13分离,此时,驱动件13在复位组件18的作用下向上移动,同时复位组件18沿远离自弹触发组件16的方向转动,斜舌组件12在自弹触发组件16没有受到复位组件 18的止挡,能够处于第二伸出状态,即,斜舌组件12的伸出长度增加,实现了连体锁1的自弹式副锁10的自弹上锁功能,另外,本申请提供的连体锁1设计巧妙、结构简单且生产成本低。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或限定,术语“装配”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也可以是仅为表面接触,或者通过中间媒介的表面接触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特指或特殊结构。术语“一些实施方式”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在本实用新型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实用新型中描述的不同实施方式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方式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方式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方式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自弹式副锁,其特征在于,包括:
安装壳体;
斜舌组件,沿第一方向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安装壳体,所述斜舌组件具有第一伸出状态、第二伸出状态和收回状态,处于所述第二伸出状态的所述斜舌组件的伸出长度大于处于所述第一伸出状态的所述斜舌组件的伸出长度;
驱动件,沿第二方向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安装壳体,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区别;
限位组件,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安装壳体,并且选择性地与所述驱动件卡合或者分离;
自弹触发组件,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斜舌组件,与所述驱动件卡合的所述限位组件设置于所述自弹触发组件的转动路径上,从所述第一伸出状态切换至所述收回状态的所述斜舌组件用于带动所述自弹触发组件转动,所述自弹触发组件的转动用于带动所述限位组件与所述驱动件分离;以及
复位组件,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安装壳体,所述复位组件和所述限位组件位于所述自弹触发组件的相对两侧,所述复位组件选择性地与所述自弹触发组件卡合或者分离,与所述复位组件分离的所述自弹触发组件转动至与所述限位组件相抵,所述复位组件还与所述斜舌组件相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弹式副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包括限位件、限位件固定柱和限位件扭簧,所述限位件固定柱固定设置于所述安装壳体,所述限位件和所述限位件扭簧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限位件固定柱,所述限位件选择性地与所述驱动件卡合或者分离,所述限位件扭簧用于提供所述限位件与所述驱动件卡合的作用力。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弹式副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包括相对的抵接端和卡合端,所述抵接端设置于所述自弹触发组件的转动路径上,所述卡合端设有凸柱,所述凸柱自所述卡合端朝向所述驱动件延伸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弹式副锁,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弹触发组件包括自弹触发件、触发件固定柱和触发件扭簧,所述触发件固定柱固定设置于所述斜舌组件,所述自弹触发件和所述触发件扭簧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触发件固定柱,与所述复位组件分离的所述自弹触发件在所述触发件扭簧的作用下转动至与所述限位件相抵。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弹式副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组件包括复位件、复位件固定柱和复位扭簧,所述复位件固定柱穿设于所述驱动件并且固定设置于所述安装壳体,所述复位件和所述复位扭簧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复位件固定柱,所述复位件选择性地与所述自弹触发组件卡合或者分离,所述复位扭簧用于提供所述斜舌组件处于所述第二伸出状态的作用力。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弹式副锁,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弹式副锁还包括拨动件,所述拨动件包括转动连接部、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转动连接部连接于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之间,所述转动连接部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安装壳体,所述第一端部设置于所述驱动件的移动路径上,所述第二端部设置于所述斜舌组件的移动路径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弹式副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斜舌组件包括斜舌连接板和斜舌,所述斜舌连接板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安装壳体,所述斜舌连接于所述斜舌连接板的一端,所述自弹触发组件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斜舌连接板,所述复位组件与所述斜舌连接板相抵。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弹式副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斜舌包括相连的抵接斜面和止挡平面,所述抵接斜面适于与门框相抵,处于第二伸出状态的所述斜舌组件的所述止挡平面位于所述安装壳体内,处于第二伸出状态的所述斜舌组件的所述止挡平面伸出所述安装壳体外。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弹式副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壳体包括底壳和侧板,所述侧板连接于所述底壳的一侧,所述驱动件位于所述底壳和所述斜舌组件之间。
10.一种连体锁,其特征在于,所述连体锁包括主锁、连杆以及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自弹式副锁,所述连杆连接于所述主锁和所述自弹式副锁的所述驱动件之间。
CN202220215878.7U 2022-01-26 2022-01-26 自弹式副锁及连体锁 Active CN21748099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215878.7U CN217480990U (zh) 2022-01-26 2022-01-26 自弹式副锁及连体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215878.7U CN217480990U (zh) 2022-01-26 2022-01-26 自弹式副锁及连体锁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480990U true CN217480990U (zh) 2022-09-23

Family

ID=833051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215878.7U Active CN217480990U (zh) 2022-01-26 2022-01-26 自弹式副锁及连体锁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48099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435013C2 (ru) Вспомогательный охранный модуль для дверей, оснащенных открывающим устройством "анти-паника"
US6651466B1 (en) Dual lock assembly with a direction-changeable latch bolt
US8011702B2 (en) Outer operational device for panic exit door lock
KR101979095B1 (ko) 이중 래치 잠금세트
WO2001059237A2 (en) Multipoint mortise lock
KR20180078119A (ko) 래치세트를 위한 슬라이딩 액츄에이터 어셈블리
US20040201227A1 (en) Automatically locking window latch
WO2023071347A1 (zh) 面板锁
CN216866294U (zh) 一种自动门锁
CN217480990U (zh) 自弹式副锁及连体锁
KR101627578B1 (ko) 미닫이 창호용 자동 록킹장치의 록킹조립체
KR200443126Y1 (ko) 발코니창의 자동 잠금장치
CN113377166A (zh) 锁扣结构及具有该锁扣结构的伺服器机箱
CN116220480B (zh) 一种锁体结构
KR101598958B1 (ko) 래치볼트 방향 설정 자동 변환 기능을 갖는 모티스락
US7273239B1 (en) Latch for sliding closures
CN115419328B (zh) 智能锁及其应用方法
CN217480991U (zh) 自弹式副锁及连体锁
CN113969699B (zh) 一种全自动锁体的执行机构
US5516161A (en) Breakaway lever clutch with cam drive pin
KR200393226Y1 (ko) 모티스 록 장치
CN211287005U (zh) 插销锁
CN210239391U (zh) 自动弹开电磁门锁
WO2003078770A1 (en) Bolting mechanism
CN213742791U (zh) 锁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