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479998U - 一种涵洞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涵洞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479998U
CN217479998U CN202221339420.9U CN202221339420U CN217479998U CN 217479998 U CN217479998 U CN 217479998U CN 202221339420 U CN202221339420 U CN 202221339420U CN 217479998 U CN217479998 U CN 21747999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lvert
layer
foundation
wall
structure accor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339420.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西
彭伟
杨德举
刘家武
汤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Yudong New District Management Committee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Yudong New District Management Committe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Yudong New District Management Committee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Yudong New District Management Committee
Priority to CN202221339420.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47999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47999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479998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涵洞结构,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该涵洞结构包括原地基,在所述原地基上铺设的块片石换填层,以及浇筑上所述块片石换填层上的涵身,该涵身两端连接有涵台,所述涵台外侧设置有八字翼墙,所述涵身包括底板、墙身及顶板,所述底板、墙身和顶板均为钢混结构,所述涵台与八字翼墙之间设置有沉降缝,所述沉降缝内设置止水装置。通过将原地基顶部的土层进行置换,并在原地基上铺设块片石换填层,从而得到牢固的地基结构,并在铺设的块片石换填层上布置涵洞结构,能提高涵洞地基承载能力和稳定性,降低涵洞地基的不均匀沉降,进而保证涵洞结构安全。

Description

一种涵洞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涵洞结构。
背景技术
涵洞是公路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公路建设中,通常在路堤底部修建涵洞,以排除路堤积水,方便水流通过;或将涵洞作为交通枢纽,方便在路堤下部修建公路,方便行人、动物及车辆通行。在水稻田或长年积水地带,用细粒仁填筑路堤高度大于6m,在其它地带填方总高度大于18.0m(土质)或大于20.0m(石质)的路基,称为高填方路基。在高填方路基上施工涵洞时,通常会在涵洞上方填筑填料至路面高度,当涵洞上方的土体荷载较大时,涵洞的地基会承受较大的竖向荷载,应力比较集中。若涵洞的地基处理不当,则涵洞的地基承载力不足,进而因应力集中引发地基不均匀沉降,造成涵洞结构破坏和路基损毁,影响涵洞和公路的正常使用。在高填方路基上施工涵洞的过程中,基坑开挖不当会造成边坡失稳,积水,从而破坏路基结构,影响涵洞施工。在涵洞施工过程中,存在钢筋绑扎,模板搭设时的稳定性问题及涵洞附属结构施工问题,因此,如何优化高填方路基涵洞施工的工艺过程,是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之一至少在于,针对如何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涵洞地基不均匀沉降问题,进而导致涵洞结构破坏,影响涵洞和公路的正常使用,提供一种涵洞结构,该涵洞结构通过对原地基顶部土层进行换填,得到相对牢固的地基结构,提高涵洞地基承载能力,从而降低涵洞地基不均匀沉降,进而增强地基的稳定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以下各方面。
一种涵洞结构,该涵洞结构包括:原地基,在所述原地基上铺设的块片石换填层,以及浇筑上所述块片石换填层上的涵身,该涵身两端连接有涵台,所述涵台外侧设置有八字翼墙,所述涵身包括底板、墙身及顶板,所述底板、墙身和顶板均为钢混结构,所述涵台与八字翼墙之间设置有沉降缝,所述沉降缝内设置止水装置。
通过将原地基顶部的土层进行置换,并在原地基上铺设块片石换填层,从而得到牢固的地基结构,并在铺设的块片石换填层上布置涵洞结构,能提高涵洞地基承载能力和稳定性,降低涵洞地基的不均匀沉降,进而保证涵洞结构安全;
优选的,所述原地基底部的坑壁上挖设有2~4m宽的反坡台阶。采用这种结构形式的涵洞结构,能使换填的填料在反坡台阶处结合密实,防止填料不均匀沉降,从而增强涵洞地基结构的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涵身包括多段涵节,相邻两段涵节之间设置有沉降缝,并在沉降缝内布置有止水装置,所述沉降缝沿涵身长度方向每隔10~15m设置一道。
当涵身只有一段涵节时,涵节两端的涵台与八字翼墙之间设置有沉降缝,并在沉降缝内布置止水装置;
当涵身包括多段涵节时,除涵台与八字翼墙之间设置有沉降缝外,相邻两段焊节之间同样设置有沉降缝。
通过将涵身设置为多段涵节的方式,在涵洞地基沉降时,能避免对整体管节造成损坏,通过沉降缝实现部分涵节沉降后,涵洞结构依然牢固安全,也就是通过沉降缝调节沉降和变形,确保管节安全。
优选的,所述止水装置包括止水带,以及填充在止水带两侧的泡沫塑料板,所述泡沫塑料板外侧还填充有聚硫密封膏。泡沫塑料板能有效防止地表水渗入涵身内,增强涵身的结构稳定性,而泡沫塑料板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能避免沉降缝处的涵身因温度变化不均匀而开裂,聚硫密封膏对水泥、钢筋具有良好的粘结性,具有良好的耐水性,可防止路基水渗入沉降缝内,起到有效防水的作用。
优选的,所述块片石换填层的顶面上铺设有级配碎石层。通过在块片石换填层上铺设级配碎石层,能缩小小范围沉降时对周围的影响,进一步提高涵洞地基结构安全。
进一步地,在所述级配碎石层顶面上还浇筑有混凝土垫层,在混凝土垫层顶面上浇筑所述涵身。通过浇筑混凝土垫层,保证在浇筑涵身时的底部平整性,提高涵洞施工的工艺质量。
进一步地,所述混凝土垫层为素混凝土垫层。
优选的,所述沉降缝内的止水带为橡胶止水带。
优选的,所述沉降缝内的止水带为钢边橡胶止水带,包括橡胶部和连接在橡胶部两侧的钢板部,所述钢板部嵌入式一体连接在所述橡胶部内。
采用钢边橡胶止水带,中部的橡胶部能变形收缩,使得相邻两段管节在发生位移时,不会存在渗水问题,而两侧的钢板部能与涵身内的钢筋相连接,固定牢靠不易位移,使各部分受力均匀,合理;钢边橡胶止水带一方面可以延长止水长度,进一步避免渗水,另一方面镀锌钢边和混凝土有着良好的粘附性,使止水带能承受较大的拉力和扭力,从而保证橡胶止水带的混凝土中的有效变形范围内不会产生松动和脱落现象,提高止水效果。
优选的,所述涵身外表面还涂覆有防水层。防水层能防止涵身周围土体水渗入涵身内,避免涵身结构被破坏。
优选的,所述涵身外侧壁1~2m内,采用砂卵石进行回填,形成砂卵石层,其它部分采用砂性土回填,通过在涵身侧壁外侧布置砂卵石层,能提高涵身外侧的沥水性,进一步提高涵身在使用过程中的防水性。
进一步地,在对涵身北侧的砂卵石层外侧填料时,包括砾类土回填层或土石混和料回填层,当为砾类土回填层时,填料最大粒径小于150mm;当为土石混和料回填层且石料强度大于20MPa时,填层土石的最大粒径不超过压实层厚的2/3,当石料强度小于15MPa时,石料最大粒径不超过压实层厚。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将原地基顶部的土层进行置换,并在原地基上铺设块片石换填层,从而得到牢固的地基结构,并在铺设的块片石换填层上布置涵洞结构,能提高涵洞地基承载能力和稳定性,降低涵洞地基的不均匀沉降,进而保证涵洞结构安全;
2、通过在原地基上设置块片石换填层、级配碎石层、混凝土垫层,增大了地基的承载能力,分散上部涵身传递的荷载,减小地基因应力集中而产生的不均匀沉降现象,进而保护涵洞结构;
3、通过在涵身长度方向每隔10~15m设置一道沉降缝并与底板保持一致,在地基变化处增设沉降缝,避免涵洞因涵身上部荷载不均匀传递或地基承载力不均匀而发生不均匀沉陷,避免涵身产生多处不规则裂缝,破坏涵洞结构;
4、通过在沉降缝内设置止水带和泡沫塑料板,并用聚硫密封膏进行密封,可防止积水渗入沉降缝内,从而保护涵洞结构,增强涵洞的使用寿命;
5、根据地基的土体情况,按照不同的坡率分级放坡开挖基坑,在每级坡间设置平台,可防止基坑滑坡、坍塌,通过在基坑底部四周设置排水沟和集水井,并通过水泵将坑内积水排出基坑,防止积水长期浸泡基坑,破坏土体结构,从而避免基坑滑坡,提高基坑坑壁的稳定性,提高施工效率;
6、在支设模板时,通过在洞内搭设满堂支架,在洞外用斜撑支撑,并在墙身内外模板间加设对拉螺杆和加密拉杆,可增强模板的稳定性,防止模板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位移,影响施工质量;
7、在对涵背回填时,通过控制填料的粒径和压实度,可提高涵洞周围土体的整体性和承载能力,防止涵洞周围土体不均匀沉降而破环涵洞结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示例性实施例的涵洞施工工艺流程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示例性实施例的涵洞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示例性实施例的涵洞内模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中涵洞结构的地基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示例性实施例的涵洞钢管支架平面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示例性实施例的涵洞沉降缝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方式的涵洞沉降缝示意图。
图8是图4中涵洞结构的涵身外侧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2中涵洞结构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识:1-块片石换填层,2-级配碎石层,3-混凝土垫层,4-涵身,4a-底板、4b-墙身,4c-顶板,401-第一涵节,402-第二涵节,5-沉降缝,6-立杆,7-横杆,8-扫地杆,9-剪刀撑,10-可调顶托,11-方木,12-拱架,13-复合木模板,14-泡沫塑料板,15-聚硫密封膏,16-止水带,161-橡胶部,162-钢板部,17-原地基,17a-反坡台阶,18-橡胶止水带,19-八字翼墙,20-防水层,21-砂卵石层,22-涵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以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图2、图4和图9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示例性实施例的涵洞结构。该实施例的涵洞结构主要包括:原地基17,在原地基17上铺设的块片石换填层1,在块片石换填层1顶面上铺设的级配碎石层2,在级配碎石层2顶面上浇筑的素混凝土垫层3,在素混凝土垫层3顶面上浇筑的涵洞,所述涵洞包括涵身4、八字翼墙19及附属结构。如图2和图6所示,所述涵洞的涵身4包括底板4a、墙身4b及顶板4c,所述底板4a、墙身4b和顶板4c均为钢混结构;所述涵身4包括一段或多段涵节,每段涵节间设置有沉降缝5,所述沉降缝5内设置有止水带16。
所述原地基17分级放坡开挖而成,每8m为一级,每级边坡的坡率根据该级的土体情况确定,每级坡间设置有2~4m宽的平台,在坡间设置平台可分部平台上部基坑边坡的荷载,增强基坑边坡的稳定性。如图4所示,原地基17底部的坑壁上挖设有2~4m宽的反坡台阶17a,可使换填的填料在反坡台阶17a处结合密实,防止填料不均匀沉降,从而增强涵洞地基结构的稳定性。如图6和图7所示,相邻两段涵节间设置有沉降缝5,所述沉降缝5与底板4a的变形缝一致,设置沉降缝5可使沉降缝5两边的涵节自由沉降,可避免涵洞因应力集中或涵洞地基承受的荷载不均匀而导致的涵洞地基不均匀沉降,避免涵洞产生不规则裂缝而破坏涵洞结构,有利于涵洞结构的稳定、安全。
作为其中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沉降缝5内设置有止水装置,包括止水带16,止水带16两侧填塞有泡沫塑料板14,泡沫塑料板14密度小、伸缩强度大,表面吸水率低、反渗性能好,耐高温、耐老化性能好,可有效防止地表水渗入涵身4内,增强涵身4的结构稳定性;同时泡沫塑料板14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可使每段涵节沉降缝处的温度保持一致,避免沉降缝处的涵身因温度变化不均匀而开裂;沉降缝的两端填充有聚硫密封膏15,聚硫密封膏对水泥、钢筋具有良好的粘结性,具有良好的耐水性,可防止路基水渗入沉降缝内,起到有效防水的作用。
所述沉降缝内的止水带16为橡胶止水带,橡胶止水带具有弹性,而且防水性较好,在相邻两段涵节间的变形缝中埋入橡胶止水带,利用橡胶止水带的弹性变形及密封性,可有效防止涵洞漏水、渗水,同时橡胶止水带可作为减震垫,对涵身上部传递的荷载起到缓冲作用,确保涵洞的使用寿命;作为其中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7所示,所述沉降缝内的止水带16为钢边橡胶止水带,包括橡胶部161和连接在橡胶部161两侧的钢板部162,所述钢板部162嵌入式一体连接在所述橡胶部161内,采用钢边橡胶止水带,中部的橡胶部161能变形收缩,使得相邻两段管节在发生位移时,不会存在渗水问题,而两侧的钢板部162能与涵身内的钢筋相连接,固定牢靠不易位移,使各部分受力均匀,合理;钢边橡胶止水带一方面可以延长止水长度,进一步避免渗水,另一方面镀锌钢边和混凝土有着良好的粘附性,使止水带能承受较大的拉力和扭力,从而保证橡胶止水带的混凝土中的有效变形范围内不会产生松动和脱落现象,提高止水效果。
所述块片石换填层1的填料为M7.5号浆砌片石或M15号浆砌片石,所述级配碎石层2的厚度不小于50cm,级配碎石层2的宽度宽出混凝土垫层50cm;所述混凝土垫层3采用C20素混凝土现浇而成,混凝土垫层3厚10~20cm,混凝土垫层3的四周边线宽出涵洞底板四周边线10~15cm。在涵洞底板与级配碎石层2间浇筑混凝土垫层3,可提高涵洞周围土体的水稳性和抗冻胀能力,避免地面积水渗入涵洞地基内,破坏涵洞地基结构;可扩散涵身传递的荷载,减小应力集中,降低涵洞地基的不均匀沉降;同时通过混凝土垫层3对地基进行找平,在混凝土垫层3上施工放样,使涵身底板受力在同一平面上,进而将涵身荷载均匀传递至地基内。
如图8所示,涵洞结构还包括设置在涵身4外表面的防水层20,防止涵身周围土体水渗入涵身内,破坏涵身结构,在涵身4侧壁1~2m内,采用砂卵石进行回填,形成砂卵石层21,其它部分采用砂性土回填,通过在涵身4侧壁外侧布置砂卵石层21,能提高涵身外侧的沥水性,进一步提高涵身在使用过程中的防水性。
实施例2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涵洞施工方法,涵洞施工工艺如图1所示,所述施工工艺包括:
基坑开挖
在基坑开挖前,准备涵洞施工所需的设备,测量放样出涵洞基坑的位置,打上标线。对基坑测量放样完成后,用挖掘机对基坑进行开挖,当开挖至设计标高以上30cm时,人工开挖基坑至设计标高并找平开挖的基坑。开挖基坑时,采用分级放坡的形式对基坑进行开挖,根据地基的地质情况设置不同的边坡坡率,使地基的边坡稳定,避免滑坡,影响路基结构和施工进度。当地基为土层时,基坑边坡坡率为1:1.25(在地基边坡岩土界面较陡处,基坑边坡坡率为1:1.5);当地基为岩层时,基坑边坡坡率为1:0.75。当基坑边坡高度大于8m时,每8m为一级,并且在每级间设置2~4m宽的平台。开挖基坑时,在基坑底部四周挖设排水沟,并在排水沟处每隔20~30m挖设集水坑,便于基坑内的积水通过排水沟流入到集水坑中,并用水泵排出坑外,防止积水浸入基坑土体中,破坏基坑土体结构,从而防止基坑滑坡、坍塌。在基坑挖至设计标高后,测量放出涵洞中心线,对地基的承载能力进行检测,检测合格后进行下一步施工。
基础处理
当基坑底部的地基承载能力不满足设计要求时,采用基底换填的方式对基底进行处理。当设计地基的承载力大于200kPa时,换填材料采用级配碎石,换填厚度根据现场检测的地基承载力确定,且不小于50cm。当对基底进行换填时,同一涵节内的换填厚度相同,根据基底地质变化情况调整涵洞沉降缝的位置。当换填材料为碎石、级配碎石、卵石、片石,并且在荷载作用下,换填层的下层土被挤入到换填层时,在换填层的底部设置20cm厚的中粗砂垫层,中粗砂垫层颗粒缝隙较小,容易晾晒和碾压密实,同时可增强地基的抗剪能力,减小地基的不均匀沉降。当涵洞基础垫层下的软弱层厚度不大于0.5m,软弱层的局部凹陷处不大于1.0m时,清除软弱层,用M7.5号或M15号浆砌片石填充,填充宽度宽出基础垫层50cm。涵洞基础换填完成后,采用重型动力触探方法对换填的地基进行检测,基槽检测频率为每20m检测3个点,不足20m时检测3个点。当换填的地基承载能力不满足设计要求时,对换填层进行修整,使其达到设计要求;当换填的地基承载能力满足设计要求时,进行下一步施工。
基础施工
涵洞地基检测合格后,用运输机将碎石运至现场,放置在基槽一侧,用挖掘机将碎石布料至槽底,人工摊铺整平至设计标高,检验合格后,在碎石上支设混凝土垫层3的模板,模板支设完成后,用C20素混凝土浇筑混凝土垫层3,混凝土垫层3厚度为10~20cm。浇筑的混凝土垫层3强度达到设计要求时,拆除模板,进行涵台施工。
涵台施工
在进行涵台施工时,首先对涵洞的底板进行施工。在对底板施工时,首先支设底板模板,在模板外侧用短钢管夹紧打入土中并将钢管支撑在基坑边坡的土壁上,钢管间距为50cm,模板支撑采用钢管进行对撑。模板支设完成后,绑扎底板钢筋,预留侧墙钢筋;钢筋绑扎完成并检验合格后,浇筑混凝土,混凝土一次性浇筑完成,如图4所示。
在绑扎钢筋前,按批检查运输至施工现场的成品钢筋。在对钢筋进行检查时,从每批钢筋中抽取5%的钢筋进行外观检查,检查钢筋表面的裂纹、疤痕,钢筋表面的凸块不超过横肋高度,每1m钢筋表面的弯曲度不大于4mm;从每批钢筋中抽取2~3根进行拉伸试验和冷弯试验,试验合格后对钢筋进行下料。对钢筋进行下料时,筋材采用直径为8mm或10mm的盘圆线材钢筋,采用调直机对钢筋进行现场调直,钢筋调直时的冷拉率为2%~4%。钢筋按照设计尺寸切断,并且切除钢筋的劈裂、缩头或严重弯头部分。当对钢筋进行绑扎连接时,直径小于18mm的钢筋采用搭接方式连接,直径为18~21mm的钢筋采用电渣压力焊连接,直径大于等于22mm的钢筋采用直螺纹套筒连接。
当采用电渣压力焊对钢筋接头进行连接时,在正式施焊前,按照同批钢筋和相同的焊接参数制作试件,进行焊前试验,确定钢筋的焊接参数。施焊前,将烘烤合格的焊药装满在焊剂盒内,填装焊药前,用缠绕的石棉绳将焊剂盒的下口封住,防止焊药泄漏。施焊时,用夹具将对接的下层钢筋夹紧,将上层钢筋扶直夹牢,使两钢筋的两棱对齐,并使上层钢筋和下层钢筋同心,轴线偏差不大于2mm。施焊时,对接的两钢筋端头无弯曲,断面平整;施焊时,使上层钢筋自由向下落下,避免搬动钢筋造成假焊,影响焊接质量;施焊过程中,当铁水溢出时,增添焊药并封闭药剂盒;在顶压钢筋时,将上层钢筋扶直并固定0.4~1min,使接头的铁水固化,在接头冷却2~4min后,拆除药剂盒。在对钢筋接头引弧后,在电弧稳定燃烧时,当渣池电压过低或过高时,调整上层钢筋和下层钢筋的接头距离,使两钢筋接头充分,确保钢筋接头质量。采用自动报警装置控制电渣压力焊的通电时间,便于在电压过大时切断电路,进而保护电路。
当用直螺纹套筒对钢筋进行连接时,在连接钢筋前,将下层钢筋上端的保护帽拧下,露出丝扣并将丝扣上的水泥浆清洗干净。连接钢筋时,将需连接的上层钢筋的已拧套筒拧入到下层钢筋的丝扣处,用力矩扳手按规定的力矩值将接头拧紧。接头拧紧后,在接头处画上油漆标识,防止钢筋接头漏拧。
涵台底板施工完成后,对涵台的墙身和顶板进行施工。涵台的墙身和顶板分段施工,每段按变形缝分开,并与底板的变形缝保持一致。在对墙身施工前,对施工缝处的混凝土表面进行凿毛,剔除松散的混凝土并将渣物清理干净;渣物清理干净后,绑扎墙身钢筋,墙身钢筋绑扎完成并检验合格后,支设模板。支设的模板采用复合木模板13,模板面板厚15mm,涵台侧墙辅以双向φ14@60cm止水对拉螺杆进行对拉加固(其中,φ14@60cm表示对拉螺杆的直径为14mm,间距为60cm),底排对拉螺杆距墙身底面的距离不大于30cm。在支设墙身和顶板模板时,连续安装,在变形缝处用加密拉杆固定墙身两端的挡模。支设模板时,在涵洞内部采用钢管搭设满堂支架,外部搭设脚手架,用斜撑对外部脚手架进行固定;在模板拼缝处夹双面胶带或涂玻璃胶进行封堵,防止漏浆。在对涵洞的端模与侧模进行连接时,用钢管或钢筋与侧模连接或焊接,保证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模板连接牢固,不产生位移,从而提高施工质量。模板支设完成并检验合格后,绑扎顶板钢筋。
如图3、图5所示,在搭设满堂支架时,满堂支架的立杆6采用Ф48mm×2.6mm的钢管,钢管长80cm(其中,Ф48mm×2.6mm表示钢管外径为48mm,壁厚为2.6mm);立杆6的纵向间距、横向间距均为60cm,在立杆6的上端设置可调顶托10,可调顶托10上支撑截面为5*10cm的方木11,方木11上支撑拱架12,拱架的纵向间距为60cm,拱架12上支撑复合木模板13。满堂支架的横杆7支撑边墙模板,横杆7的步距为80cm;墙体拉杆按照60cm间距间隔安装,墙体拉杆采用直径为14mm的钢筋制作,在墙体拉杆的两端安装蝴蝶扣或木块,对模板进行固定;在边墙底部受力较大的部位,墙体拉杆的两端安装两个或更多个螺帽。满堂支架的横向水平杆支撑边墙模板,横向水平杆的步距为100cm;墙体拉杆按照60cm间距间隔安装,墙体拉杆采用直径为14mm的钢筋制作,在墙体拉杆的两端安装蝴蝶扣或木块,对模板进行固定;在边墙底部受力较大的部位,墙体拉杆的两端安装两个或更多个螺帽。在距立杆6底部20~30cm处设置扫地杆8,使立杆6受力均匀,可增大满堂支架的整体刚度,提高承载能力,进而提高满堂支架的稳定性。满堂支架内设置锁扣杆和剪刀撑9,可增强支架的整体稳定性和承载能力。在设置剪刀撑9时,竖向剪刀撑从端头开始设置,在支架外侧周边及支架内部横向每隔5m~8m,从支架底部至支架顶部连续设置;竖向剪刀撑斜杆与地面的倾角为45°~60°,斜杆落地,斜杆顶端设置到支架顶部,并与支架纵杆、横杆7或立杆6的主节点相连。在竖向剪刀撑顶部交点平面内设置纵向连续、满布的水平剪刀撑,水平剪刀撑至支架底平面距离不超过8m;剪刀撑宽度为5m~8m,横向剪刀撑每5m一道。
浇筑顶板
用搅拌运输车将混凝土运输至施工现场,在涵台的两侧对称浇筑。在混凝土浇筑前,清理模板内部的杂物及垃圾,清理完成后,浇筑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时,每段墙身和顶板连续浇筑,中途不间断,避免形成施工冷缝,影响混凝土对钢筋的握裹力,影响混凝土对钢筋的保护作用,从而影响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如图2所示,浇筑混凝土时,分层、分段浇筑,分层振捣,分层厚度不大于30cm;在第一涵节401浇筑完成并等混凝土达到拆模强度后,抽出加密拉杆,拆除挡板,在分段接缝处设置泡沫塑料板14,重新穿入加密拉杆,清理杂物,进行第二涵节402的浇筑;第二涵节402的混凝土达到拆模强度后,采用相同的方式重复进行下一段涵节的施工直至达到设计的涵洞长度;混凝土浇筑完成并达到设计强度后,拆除模板。在涵身4长度方向每隔10~15m设置一道沉降缝,在地基土质变化处增设沉降缝,沉降缝缝宽2~3cm,用止水带16进行止水,如图6所示。
洞口工程施工
涵洞的洞口帽石及铺底采用M10砂浆砌MU30块石,用1:2的水泥砂浆勾缝,在涵台与八字翼墙间设置缝宽2~3cm的沉降缝,在沉降缝内嵌入沥青麻絮进行止水;根据现场地形及路基边坡与八字翼墙相交的角度调整八字翼墙的长度,使八字翼墙的长度满足路基边坡的坡比。
涵背回填及交工验收
在涵身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90%后,进行涵背的回填。如图8所示,回填涵背前,在涵身外表面均匀涂刷不小于2mm的防水涂料形成防水层20,防止涵身4周围土体水渗入涵身内,破坏涵身结构;回填涵背时,在涵背两侧对称均匀回填;在涵身侧壁1~2m内,采用砂卵石进行回填形成砂卵石层21;在其它部分,采用砂性土回填。在涵身侧壁1~2m内,人工配合小型机械对回填土碾压夯实,压实度不小于90%;当涵顶填土超过1.5m后,采用大型机械碾压夯实,压实度不小于96%,当回填区域属于道路路基范围时,回填区域的压实度与道路路基的压实度一致。选择回填填料时,选用级配较好的砾类土等粗粒土作为填料,填料最大粒径小于150mm,且在最佳含水量时压实;当填料为土石混和料,且石料强度大于20MPa时,石块的最大粒径不超过压实层厚的2/3,当石料强度小于15MPa时,石料最大粒径不超过压实层厚。涵身顶部及周围填料不含泥炭、淤泥、冻土、强膨胀土、有机质土及易溶盐超过允许含量的土等。涵背回填完成并碾压夯实后,对涵洞及填土进行检测,检测合格后进行下一步施工。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详细说明,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相关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则和范围的情况下,做出的各种替换、变型以及改进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涵洞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涵洞结构包括:原地基(17),在所述原地基(17)上铺设的块片石换填层(1),以及浇筑在所述块片石换填层(1)上的涵身(4),该涵身(4)两端连接有涵台(22),所述涵台(22)外侧设置有八字翼墙(19),所述涵身(4)包括底板(4a)、墙身(4b)及顶板(4c),所述底板(4a)、墙身(4b)和顶板(4c)均为钢混结构,所述涵台(22)与八字翼墙(19)之间设置有沉降缝(5),所述沉降缝(5)内设置止水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涵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原地基(17)底部的坑壁上挖设有2~4m宽的反坡台阶(17a)。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涵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涵身(4)包括多段涵节,相邻两段涵节之间设置有沉降缝(5),并在沉降缝(5)内布置有止水装置,所述沉降缝(5)沿涵身长度方向每隔10~15m设置一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涵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水装置包括止水带(16),以及填充在止水带(16)两侧的泡沫塑料板(14),所述泡沫塑料板(14)外侧还填充有聚硫密封膏(1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涵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沉降缝(5)内的止水带(16)为橡胶止水带。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涵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沉降缝(5)内的止水带(16)为钢边橡胶止水带,包括橡胶部(161)和连接在橡胶部(161)两侧的钢板部(162),所述钢板部(162)嵌入式一体连接在所述橡胶部(161)内。
7.根据权利要求1-6之一所述的涵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块片石换填层(1)的顶面上铺设有级配碎石层(2),在所述级配碎石层(2)顶面上还浇筑有混凝土垫层(3),在混凝土垫层(3)顶面上浇筑所述涵身(4),所述混凝土垫层(3)为素混凝土垫层。
8.根据权利要求1-6之一所述的涵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涵身(4)外表面还涂覆有防水层(20)。
9.根据权利要求1-6之一所述的涵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涵身(4)外侧壁1~2m内,采用砂卵石进行回填,形成砂卵石层(21),其它部分采用砂性土回填。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涵洞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涵洞结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涵身(4)背侧砂卵石层(21)外侧的回填层,包括砾类土回填层或土石混和料回填层,当为砾类土回填层时,填料最大粒径小于150mm;当为土石混和料回填层且石料强度大于20MPa时,填层土石的最大粒径不超过压实层厚的2/3,当石料强度小于15MPa时,石料最大粒径不超过压实层厚。
CN202221339420.9U 2022-05-31 2022-05-31 一种涵洞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747999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339420.9U CN217479998U (zh) 2022-05-31 2022-05-31 一种涵洞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339420.9U CN217479998U (zh) 2022-05-31 2022-05-31 一种涵洞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479998U true CN217479998U (zh) 2022-09-23

Family

ID=833140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339420.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7479998U (zh) 2022-05-31 2022-05-31 一种涵洞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47999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35254C (zh)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垫层料及固坡砂浆一次成形施工方法
CN108842819B (zh) 一种城市轨道交通电缆线路隧道施工方法
CN104195911A (zh) 一种临水悬壁高挡墙填方段拓宽路堤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10700291A (zh) 一种联合支挡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08166397A (zh) 铁路框架桥施工方法
CN111503368B (zh) 砂卵石地质条件下顶管施工方法
CN106320120A (zh) 一种桩板式无土路基公路施工工艺
CN110952586A (zh) 一种高速公路下方承台施工工艺
CN111119195A (zh) 一种基坑土钉喷锚支护施工方法
CN112832079A (zh) 泡沫轻质土拼宽高度公路路堤施工方法
CN114837088A (zh) 一种公路上承台的施工方法
CN112854254A (zh) 一种深厚人工弃渣地区既有铁路场坪路基支护的施工方法
CN110258600B (zh) 一种适用于深水水域的立式围堰施工工法
CN217479998U (zh) 一种涵洞结构
CN205711985U (zh) 严寒地区病态混凝土重力坝的修复结构
CN211815447U (zh) 过路管处沥青路面破损塌陷维修结构
CN112176944A (zh) 一种亲水平台护岸结构的施工方法
CN113265925A (zh) 一种滩涂地带上的施工便道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13186768A (zh) 提高既有线拆除框构后路基回填质量工法
CN112813996A (zh) 一种深水现浇混凝土围堰的施工方法
CN112048959A (zh) 一种横向注浆路基加固结构及路基修复方法
CN111636290A (zh) 一种改进型漫水桥结构
CN110886248A (zh) 用于既有桥台拼宽施工临时支护的施工方法
CN212358403U (zh) 一种用于条形砖基的加固结构
CN114753231B (zh) 一种跨地下管线的框架梁格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2092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