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467439U - 一种多功能投射模组及成像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功能投射模组及成像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467439U
CN217467439U CN202221571202.8U CN202221571202U CN217467439U CN 217467439 U CN217467439 U CN 217467439U CN 202221571202 U CN202221571202 U CN 202221571202U CN 217467439 U CN217467439 U CN 2174674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source
light
platform
multifunctional projection
projection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571202.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瑞
朱健
郝成龙
谭凤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Metalenx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Metalen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Metalenx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Metalen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571202.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46743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4674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46743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功能投射模组及成像装置,其中,该多功能投射模组包括:多功能投射单元;其包括:第一平台、第二平台、第一光源、第二光源及超透镜;第一平台与超透镜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二平台与超透镜之间的距离,第一平台与超透镜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超透镜的焦距;第一平台用于放置第一光源,第二平台用于放置第二光源;超透镜设置于第一光源与第二光源的出光侧,用于将第一光源发出的光投射成散斑,将第二光源发出的光形成泛光照明。通过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投射模组,在能够实现双功能的同时,不会产生大量光损耗,结构简单成本低;因其中的超透镜具有无热化特性,故光源散热不会影响超透镜的效率,节省安装散热器的空间。

Description

一种多功能投射模组及成像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结构化光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多功能投射模组及成像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可以通过在投射模组中填充聚合物分散液晶,使之在不同电压下切换透明和分散状态,以实现将生成结构化光和泛光照明相结合的目的;或者,将生成结构化光和泛光照明的多个光源与普通透镜及散热器共同集成在同一光学元件中,从而同时实现生成结构化光和泛光照明的功能。
但是,填充聚合物分散液晶的投射模组,在该聚合物分散液晶从透明切换到分散状态的过程中,光经过时的损耗大,严重影响泛光照明的亮度,且聚合物分散液晶成本高,不够稳定,结构较为复杂;集成散热器和普通透镜的投射模组,将会导致该投射模组体积厚重,从而占用较大的安装空间,增加生产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投射模组及成像装置。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功能投射模组,包括:多功能投射单元;所述多功能投射单元包括:第一平台、第二平台、第一光源、第二光源以及超透镜;所述第一平台与所述超透镜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平台与所述超透镜之间的距离,且所述第一平台与所述超透镜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所述超透镜的焦距;所述第一平台用于放置所述第一光源,所述第二平台用于放置所述第二光源;所述超透镜设置于所述第一光源与所述第二光源的出光侧,用于将所述第一光源发出的光投射成散斑,并将所述第二光源发出的光形成泛光照明。
可选地,多功能投射单元包括:多个所述第一平台和与所述第一平台数量相同的所述第一光源,且多个所述第一光源分别与多个所述第一平台一一对应;至少部分所述第一平台与所述超透镜之间的距离均不相同。
可选地,第二平台的数量为一个,所述第二光源的数量也为一个。
可选地,多功能投射单元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所述多功能投射单元呈阵列式排布。
可选地,第一光源和所述第二光源为独立控制的光源,且交替点亮。
可选地,第一光源包括:垂直腔体激光器、半导体激光器、边缘发射激光器或者垂直腔体激光器阵列;所述第二光源包括:垂直腔体激光器、半导体激光器、边缘发射激光器、垂直腔体激光器阵列、发光二极管或者有机发光二极管。
可选地,在所述第一光源的数量为多个,且所述第一光源包括垂直腔体激光器阵列的情况下,至少部分所述第一光源不同。
可选地,第一光源与所述第二光源相同。
可选地,第一光源和所述第二光源发出的光为红外光。
可选地,超透镜包括:纳米结构以及填充在所述纳米结构周围的填充材料;所述纳米结构用于对所述第一光源和所述第二光源发出的光进行调制;所述填充材料为在工作波段透明或半透明的材料,且所述填充材料的折射率与所述纳米结构的折射率之间的差值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0.5。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成像装置,包括:如上任一所述的多功能投射模组以及接收模组;所述多功能投射模组用于向目标投射散斑结构光,以及用于向所述目标均匀投射光线并形成泛光照明;所述接收模组用于接收从目标反射的散斑结构光和均匀光线。
可选地,该成像装置还包括:彩色摄像模块,所述彩色摄像模块用于采集所述目标的彩色图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上述第一方面提供的方案中,通过将不同光源设置在不同高度的平台上和设置不同光源和超透镜之间的距离,可以实现只用同一超透镜便可分别将第一光源所发射的光投射为散斑,将第二光源发射的光进行泛光照明的双重功能。并且,由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使用的是超透镜,相比于现有技术中常见的双功能投射装置而言,其不会产生大量的光损耗,该多功能投射模组能够具有结构简单、成本较低、质量轻、整体厚度薄以及产能高的优势;此外,还因超透镜具有无热化特性,故对于该多功能投射模组(如该多功能投射模组包括一个多功能投射单元)而言,即便同时集成多个光源,其对于工作温度也不敏感,多个光源所产生的温度也不会影响该超透镜的效率,避免了额外设置如散热器等散热装置以降低光源所产生的温度,无需占用较大的安装空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上述第二方面提供的方案中,由于使用了更加轻薄的多功能投射模组,使得该成像装置本身可以直接将两种功能结合于一体,例如在一次人脸识别的过程中,该成像装置可以通过发射均匀光线并实现泛光照明,以用于识别出人脸主要特征(如眼睛,嘴巴等),而该成像装置还可以通过投射的散斑结构光,以用于进一步获取更加精准的深度信息;其整体更加轻薄化和小型化,进而可以减少安装空间,使成像装置的整体重量和体积下降,能够适用于对空间要求很严苛的光传感终端,如超轻薄高屏占比手机、AR/VR设备等。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多功能投射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多功能投射模组中,由第一光源发出的光被投射为散斑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多功能投射模组中,由第二光源发出的光被形成泛光照明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多功能投射模组中,具有多个第一平台和第一光源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多功能投射模组中,一个第一光源所对应的散斑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多功能投射模组中,另一个第一光源所对应的散斑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多功能投射模组中,包括两个第一光源的情况下所投射的散斑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多功能投射模组中,三个第一光源中,有两个第一光源的高度一致的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多功能投射模组的侧视图;
图10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多功能投射模组的俯视图;
图1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多功能投射模组中,互不相同的两个第一光源中的一个第一光源所对应的散斑的示意图;
图1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多功能投射模组中,互不相同的两个第一光源中的另一个第一光源所对应的散斑的示意图;
图1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多功能投射模组中,互不相同的两个第一光源所对应的散斑的示意图;
图1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成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
1-第一平台、2-第二平台、3-第一光源、4-第二光源、5-超透镜、6-多功能投射模组、7-接收模组、8-彩色摄像模块、100-多功能投射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功能投射模组,参见图1所示,该多功能投射模组包括:多功能投射单元100;其中,该多功能投射单元100包括:第一平台1、第二平台2、第一光源3、第二光源4以及超透镜5;第一平台1与超透镜5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二平台2与超透镜5之间的距离,且第一平台1与超透镜5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超透镜5的焦距;第一平台1用于放置第一光源3,第二平台2用于放置第二光源4;超透镜5设置于第一光源3与第二光源4的出光侧,用于将第一光源3发出的光投射成散斑,并将第二光源4发出的光形成泛光照明。
如图1所示,图1为该多功能投射模组包括一个多功能投射单元100的示意图。其中,该多功能投射单元100所包括的第一平台1与第二平台2是分别用于放置第一光源3与第二光源4的结构;在第一光源3与第二光源4的出光侧设置有超透镜5(即该超透镜5同样包含于该多功能投射单元100中),且该第一光源3与第二光源4分别发出的光可以射向该超透镜5。其中,放置在第一平台1上的第一光源3与该超透镜5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该超透镜5的焦距;例如,放置在该第一平台1上的第一光源3可以位于该超透镜5的前焦平面处,或者,该第一光源3也可以位于与超透镜5之间的距离小于该超透镜5焦距的平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为了方便描述两个光源分别与超透镜5之间的距离,下述将采用“高度”(即两个平台的高度)这样的描述方式,并结合附图以描述“距离”(即两个光源分别与超透镜5之间的距离)。例如,如图1所示,该第一光源3所处的平面高于所述超透镜5的前焦平面。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超透镜5可以将放置在第一平台1上的第一光源3所发出的光进行调制,使该第一光源3发出的光经该超透镜5的调制后可以被投射为散斑,其中,散斑是结构化光的一种图案。例如,该第一光源3所发出的光经该超透镜5调制为结构化光射出,且所射出的结构化光可以形成点云图案(散斑),其中,该散斑的投影可以参见图2所示。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放置在第二平台2上的第二光源4与该超透镜5之间的距离小于该放置在第一平台1上的第一光源3与该超透镜5之间的距离;例如,如图1所示,该第二平台2的高度高于第一平台1的高度。其中,该超透镜5同样可以将放置在第二平台2上的第二光源4所发出的光进行调制,使该第二光源4发出的光经该超透镜5的调制后可以进行均匀地投射,并使之形成泛光照明,其中,该泛光照明的示意图可以参见图3所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设定不同光源与超透镜5之间的距离,如将不同光源设置不同高度的平台,可以实现只用同一超透镜5便可分别将第一光源3所发射的光投射为散斑,将第二光源4发射的光进行泛光照明的双重功能。并且,由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使用的是超透镜5,相比于现有技术中常见的双功能投射装置而言,其不会产生大量的光损耗,该多功能投射模组能够具有结构简单、成本较低、质量轻、整体厚度薄以及产能高的优势;此外,还因该超透镜5具有无热化特性,故对于该多功能投射模组(如该多功能投射模组包括一个多功能投射单元)而言,即便同时集成多个光源,其对于工作温度也不敏感,多个光源所产生的温度也不会影响该超透镜的效率,避免了额外设置如散热器等散热装置以降低光源所产生的温度,无需占用较大的安装空间。
可选地,参见图4所示,多功能投射单元100包括:多个第一平台1和与第一平台1数量相同的第一光源3,且多个第一光源3分别与多个第一平台1一一对应;至少部分第一平台1与超透镜5之间的距离均不相同。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多功能投射单元100可以采用多个第一平台1,且分别在这些第一平台1的表面放置第一光源3,其中,在这些第一平台1中,至少有部分第一平台1与超透镜5之间的距离不同,这样的设置可以使位于不同高度的第一平台1上的第一光源3所发出的光,在经过超透镜5调制生成结构化光时,可以生成不同大小的点云图案(散斑),丰富了点云图案(散斑)的维度(层次),进而提高该多功能投射单元100所投射散斑的精度和覆盖面积。参见图5至图7所示,图5和图6分别示出了两个不同高度的第一平台1上分别设置的第一光源3对应的散斑投影,图5为高度较矮的第一平台1上的第一光源3所对应的散斑,图6为高度较高的第一平台1上的第一光源3所对应的散斑;而当这两个第一光源3(即相对应的两个高度不同的第一平台3)同时设置于一个多功能投射单元100中且同时工作时,二者发射的光经超透镜5生成的散斑可以参见图7所示,位于图7中间的两种散斑相重叠的部分,其所覆盖的面积更全面,精度较高。优选地,该多功能投射单元100中的每一个第一平台1的高度均不相同,这样可以更大限度的提高该散斑的精度与覆盖面积。
例如,参见图8所示,该多功能投射单元100具有3个第一平台1和一个第二平台2,在这三个第一平台1的表面均设置有第一光源3,且在该第二平台2上对应设置有第二光源4;其中,在这3个第一平台1中,位于图8中第二平台2两侧的第一平台1的高度一致,且位于图8中最右侧的第一平台1的高度高于其他两个第一平台1的高度;相比于只包括一个第一平台1的结构而言,该多功能投射单元100可以生成两个不同维度的散斑,从而提高了所投射散斑的精度和覆盖面积。或者,如图4所示,该多功能投射单元100具有3个第一平台1和一个第二平台2,在这三个第一平台1的表面均设置有第一光源3,且在该第二平台2上对应设置有第二光源4;其中,在这3个第一平台1中,每一个第一平台1的高度均不相同,使得分别放置在各个第一平台1上的第一光源3与超透镜5之间的距离都不相同;这种结构的多功能投射单元100,可以根据实际所需(如精度需求),通过增加高度分别不同的第一平台1的数量,丰富所投射的散斑的维度(层次),从而提高散斑投射的精度与覆盖面积。
可选地,第二平台2的数量为一个,第二光源4的数量也为一个。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可以将第二平台2与第二光源4的数量均设定为一个,如图4或图8所示,该多功能投射单元100中只包括一个第二平台2,且该第二平台2上仅包括一个第二光源4。由于该多功能投射单元100所能提供的泛光照明功能,仅需把目标(待照射的区域或物体,如人脸等)照亮即可,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仅需一个第二光源4以及用于设置该第二光源4的第二平台2即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仅能够保证该多功能投射单元100可以实现泛光照明的功能,还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该多功能投射单元100的体积,减少成本。其中,第二光源4与超透镜5之间的距离比所有第一光源3与超透镜5之间的距离均小。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第二光源4与相应的第二平台2的数量也可以是多个,以在符合成本及需求的情况下,提高泛光照明的亮度和效果。
可选地,参见图9或图10所示,多功能投射单元100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所述多功能投射单元100呈阵列式排布。
其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多功能投射模组可以包括多个多功能投射单元100,且多个多功能投射单元100是呈阵列式排布的结构。例如,参见图9所示,图9为该多功能投射模组的侧视图,其中每个多功能投射单元100均包括一个第一平台1、一个第二平台2、一个设置于第一平台1上的第一光源3、一个设置在第二平台2上的第二光源4,以及一个超透镜5;且该多功能投射模组的俯视图如图10所示,图10中每一个方块均对应一个多功能投射单元100,即该多功能投射模组为5*5大小的阵列。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将多个多功能投射单元100以阵列式排布的形式集成为一整体结构,可以扩大该多功能投射模组所投射的散斑与用于泛光照明的光束的角度(如视场角),进而扩大探测的角度范围。其中,每个多功能投射单元100分别对应的超透镜5也可以是一整体结构。
可选地,第一光源3和第二光源4为独立控制的光源,且交替点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光源3与第二光源4分别为独立控制的光源,例如,可以单独控制第一光源3点亮或熄灭,也可以单独控制第二光源4点亮或熄灭。其中,该第一光源3与第二光源4可以是交替点亮,例如,可以由第一光源3点亮一次并熄灭,再由第二光源4点亮一次并熄灭,该过程可以称为一次交替点亮;或者,也可以由第一光源3点亮一次并熄灭,再由第二光源4点亮一次并熄灭,之后再从第一光源3的点亮开始多次重复上述交替过程,即令第一光源3与第二光源4多次循环点亮、熄灭。由于通常情况下第一光源3和第二光源4不需要同时点亮,该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独立控制两个光源,且进行交替点亮,可以保证两个光源不会出现同时点亮的情况,即可以通过第一光源3发射用于投射散斑的光,也可以通过第二光源4发射用于泛光照明的光。
可选地,第一光源3包括:垂直腔体激光器、半导体激光器、边缘发射激光器或者垂直腔体激光器阵列;第二光源4包括:垂直腔体激光器、半导体激光器、边缘发射激光器、垂直腔体激光器阵列、发光二极管或者有机发光二极管。
其中,为了能够使该第一光源3所发出的光符合生成结构化光的要求,第一光源3可以是垂直腔体激光器、半导体激光器、边缘发射激光器或者垂直腔体激光器阵列。可选地,第一光源3与第二光源4相同;即该第二光源4也可以是垂直腔体激光器、半导体激光器、边缘发射激光器或者垂直腔体激光器阵列,以使该第二光源4能够发出光照效果更好的激光光束,进一步提高泛光照明的效果;或者,该第二光源4也可以和第一光源3不同,该第二光源4还可以是发光二极管或有机发光二极管,相比于上述用于发射激光的各种光源而言,这两种二极管光源性价比高,其所发射的普通光束也能够满足泛光照明的需求,有利于减小成本。
可选地,第一光源3和第二光源4发出的光为红外光。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选用红外光作为第一光源与第二光源4所要发射的光,可以生成人眼不可见的散斑以及泛光照明,同样也可以保证在暗环境(如夜间或光线微弱的环境)下更好地投射散斑以及泛光照明(如红外补光)。
可选地,在第一光源3的数量为多个,且第一光源3包括垂直腔体激光器阵列的情况下,至少部分第一光源3不同。
其中,在多功能投射单元100包含多个第一光源3的情况下,例如图4或图8所示,且每个第一光源3包括垂直腔体激光器阵列时,这些第一光源3中至少有部分第一光源3是不同的,即至少部分垂直腔体激光器阵列的发光点位置是不相同的,例如,至少部分垂直腔体激光器阵列可以是随机排布的,这样的设置可以进一步提高所投射的散斑的精度和覆盖面积,如图11和图12所示,图11和图12分别为两个不同的第一光源3所对应的散斑的示意图,由于这两个第一光源3的发光点的位置不同,因此所投射的散斑的图案(如每个散斑的位置)也不同;如图13所示,图13为上述图11和图12所对应的两个不同的第一光源3集成在该多功能投射单元100中时,该两个第一光源3分别发射的光经超透镜5生成的散斑的示意图。其中,位于中间的两种散斑相重叠的部分,比两个第一光源3相同时所对应地精度也更高。优选地,在该多功能投射单元100中的每一个第一光源3均包括垂直腔体激光器阵列的情况下,每一个第一光源3均不相同,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提高该散斑的精度。
可选地,超透镜5包括:纳米结构以及填充在纳米结构周围的填充材料;纳米结构用于对第一光源3和第二光源4发出的光进行调制;填充材料为在工作波段透明或半透明的材料,且填充材料的折射率与纳米结构的折射率之间的差值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0.5。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超透镜5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纳米结构以及填充在纳米结构周围的填充材料。其中,在该第一光源3以及第二光源4的工作波段,该超透镜5中的每一个纳米结构是透明的,即对工作波段的光线具有高透过率。其中,该纳米结构可以对射入的光线进行调制,例如,可以将由第一光源3射入的光线调制为散斑结构光,将第二光源4射入的光线调制为泛光并用于照明。其中,该纳米结构为全介质结构单元,其所采用的材料包括:氧化钛、氮化硅、熔融石英、氧化铝、氮化镓、磷化镓、非晶硅、晶体硅、氢化非晶硅中的至少一种。而填充在该纳米结构周围的填充材料也是一种在工作波段透明或半透明的材料,即该填充材料对工作波段的光线(如红外光)具有高透过率或透过率位于40%~60%之间,以能够保护纳米级的纳米结构。该填充材料的折射率与纳米结构的折射率之间的差值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0.5,以避免填充材料影响光线调制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成像装置,参见图14所示,该成像装置包括:上述任一多功能投射模组6以及接收模组7;多功能投射模组6用于向目标投射散斑结构光,以及用于向目标均匀投射光线并形成泛光照明;接收模组7用于接收从目标反射的散斑结构光和均匀光线。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成像装置中,当需要在暗环境下对某物体(例如人脸)或某区域进行3D拍摄时,可以将该物体或该区域作为目标,由该多功能投射模组6在该目标上进行散斑的投射,并由该多功能投射模组6在该目标上形成泛光照明(如投射均匀光线);再由该接收模组7分别接收经该目标表面所反射回来的散斑结构光,以及所反射回来的均匀光线。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成像装置由于使用了更加轻薄的多功能投射模组6,使得该成像装置本身可以直接将两种功能结合于一体,例如在一次人脸识别的过程中,该成像装置可以通过发射均匀光线并实现泛光照明,以用于识别出人脸主要特征(如眼睛,嘴巴等),而该成像装置还可以通过投射的散斑结构光,以用于进一步获取更加精准的深度信息;其整体更加轻薄化和小型化,进而可以减少安装空间,使成像装置的整体重量下降,能够适用于对空间要求很严苛的光传感终端,如超轻薄高屏占比手机、AR/VR设备等。
可选地,参见图14所示,该成像装置还包括:彩色摄像模块8,彩色摄像模块8用于采集目标的彩色图像。
其中,该成像装置还可以包括彩色摄像模块8,可用于装有该成像装置的移动终端设备,参见图14所示。例如,当需要在暗环境下对目标进行3D拍摄(如需要获取该目标的3D图像,并将该3D图像进行美颜)时,可以使用该彩色摄像模块8获取该目标的图像,并可以将该图像显示于移动终端的显示屏上,进一步地,还可以被该移动终端内部的应用程序所调用,对该彩色摄像模块8所获取的目标的图像进行修图或识别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的技术方案,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2)

1.一种多功能投射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多功能投射单元(100);所述多功能投射单元(100)包括:第一平台(1)、第二平台(2)、第一光源(3)、第二光源(4)以及超透镜(5);
所述第一平台(1)与所述超透镜(5)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平台(2)与所述超透镜(5)之间的距离,且所述第一平台(1)与所述超透镜(5)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所述超透镜(5)的焦距;
所述第一平台(1)用于放置所述第一光源(3),所述第二平台(2)用于放置所述第二光源(4);
所述超透镜(5)设置于所述第一光源(3)与所述第二光源(4)的出光侧,用于将所述第一光源(3)发出的光投射成散斑,并将所述第二光源(4)发出的光形成泛光照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投射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功能投射单元(100)包括:多个所述第一平台(1)和与所述第一平台(1)数量相同的所述第一光源(3),且多个所述第一光源(3)分别与多个所述第一平台(1)一一对应;
至少部分所述第一平台(1)与所述超透镜(5)之间的距离均不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投射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平台(2)的数量为一个,所述第二光源(4)的数量也为一个。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投射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功能投射单元(100)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所述多功能投射单元(100)呈阵列式排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投射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源(3)和所述第二光源(4)为独立控制的光源,且交替点亮。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多功能投射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源(3)包括:垂直腔体激光器、半导体激光器、边缘发射激光器或者垂直腔体激光器阵列;
所述第二光源(4)包括:垂直腔体激光器、半导体激光器、边缘发射激光器、垂直腔体激光器阵列、发光二极管或者有机发光二极管。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功能投射模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光源(3)的数量为多个,且所述第一光源(3)包括垂直腔体激光器阵列的情况下,至少部分所述第一光源(3)不同。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功能投射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源(3)与所述第二光源(4)相同。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投射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源(3)和所述第二光源(4)发出的光为红外光。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投射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超透镜(5)包括:纳米结构以及填充在所述纳米结构周围的填充材料;
所述纳米结构用于对所述第一光源(3)和所述第二光源(4)发出的光进行调制;
所述填充材料为在工作波段透明或半透明的材料,且所述填充材料的折射率与所述纳米结构的折射率之间的差值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0.5。
11.一种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0任一所述的多功能投射模组(6)以及接收模组(7);
所述多功能投射模组(6)用于向目标投射散斑结构光,以及用于向所述目标均匀投射光线并形成泛光照明;
所述接收模组(7)用于接收从目标反射的散斑结构光和均匀光线。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彩色摄像模块(8),所述彩色摄像模块(8)用于采集所述目标的彩色图像。
CN202221571202.8U 2022-06-22 2022-06-22 一种多功能投射模组及成像装置 Active CN21746743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571202.8U CN217467439U (zh) 2022-06-22 2022-06-22 一种多功能投射模组及成像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571202.8U CN217467439U (zh) 2022-06-22 2022-06-22 一种多功能投射模组及成像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467439U true CN217467439U (zh) 2022-09-20

Family

ID=832400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571202.8U Active CN217467439U (zh) 2022-06-22 2022-06-22 一种多功能投射模组及成像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467439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927769B2 (en) 2022-03-31 2024-03-12 Metalenz, Inc. Polarization sorting metasurface microlens array device
US11978752B2 (en) 2019-07-26 2024-05-07 Metalenz, Inc. Aperture-metasurface and hybrid refractive-metasurface imaging systems
US11988844B2 (en) 2017-08-31 2024-05-21 Metalenz, Inc. Transmissive metasurface lens integration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988844B2 (en) 2017-08-31 2024-05-21 Metalenz, Inc. Transmissive metasurface lens integration
US11978752B2 (en) 2019-07-26 2024-05-07 Metalenz, Inc. Aperture-metasurface and hybrid refractive-metasurface imaging systems
US11927769B2 (en) 2022-03-31 2024-03-12 Metalenz, Inc. Polarization sorting metasurface microlens array devic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7467439U (zh) 一种多功能投射模组及成像装置
CN108469704B (zh) 一种隐藏于手机屏幕下方的发光模组
US20200408971A1 (en) Under-screen optical system, design method for diffractive optical element,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20200409163A1 (en) Compensating display screen, under-screen optical system and electronic device
JP4671117B2 (ja) 照明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光源ユニット
JP6098375B2 (ja) ヘッドアップ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WO2020057208A1 (zh) 电子设备
KR101763116B1 (ko) 스파클 생성 led램프
US9164351B2 (en) Freeform-prism eyepiece with illumination waveguide
TWI459356B (zh) 區塊動態驅動之背光模組及其抬頭顯示裝置
US20230258316A1 (en) Led array with metalens for adaptive lighting
CA2645135A1 (en) Projection type display apparatus, rear projector, and multi-vision system
CN217639903U (zh) 一种结构化光生成器、成像装置及全面屏电子设备
EP3543771A1 (en) Head-up display and moving object
CN109716196A (zh) 用于像素化光束的光学***
JP2007079528A (ja) 照明装置及び照明装置付撮像装置
CN109240021B (zh) 屏下光学***及电子设备
KR20220006646A (ko) 헤드-업 디스플레이 시스템, 능동 발광 이미지 원, 헤드-업 디스플레이 및 자동차
CN114428437B (zh) 一种结构光与泛光照明合置的3d投射器及电子设备
CN217902222U (zh) 一种基于超透镜的读码器光学***和读码器
CN114340079B (zh) 一种带灯化妆镜及其自适应投光方法
US8029141B2 (en) Image display apparatus that controls luminance of a partial area of each pixel to be below threefold of an average luminance value of the entire pixel
CN108490628A (zh) 结构光投射器、深度相机和电子设备
US7319241B2 (en) Surface emitting device,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projection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CN214064803U (zh) 一种像素照明模块、车辆照明装置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