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406215U - 充电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充电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406215U
CN217406215U CN202220814031.0U CN202220814031U CN217406215U CN 217406215 U CN217406215 U CN 217406215U CN 202220814031 U CN202220814031 U CN 202220814031U CN 217406215 U CN217406215 U CN 21740621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supply
power receiving
power
electrode
charg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814031.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肖岚
谭嘉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Top Link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Top Link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Top Link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Top Link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814031.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40621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40621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40621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充电装置,用于受电设备与支撑面之间,所述受电设备包括主控电路板,所述充电装置包括供电结构和受电结构,供电结构包括至少一供电电极组,所述供电电极组包括至少两供电电极,所述供电电极用以与外部电源电连接,所述供电电极组在支撑面上显露于外;受电结构包括至少两受电电极,所述受电电极在所述受电设备上显露于外,并用以与所述主控电路板电连接,所述受电电极能够与所述供电电极电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能够提升受电设备供电或充电的操作便捷性,并能避免桌面上飞线问题以使桌面更加整洁,还能以有线充电的效率来获得无线充电的体验,且相较于无线充电技术,还能使受电装置在桌面上具有更大的移动范围。

Description

充电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充电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充电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水平的发展,智能设备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例如笔记本电脑和扫地机,前者具备良好的便携性、及应用场景多样化的优势,而能够满足用户自由办公、娱乐的需求,后者通过自动打扫、清洁地面,而能够减轻用户的卫生清洁负担。但这些智能设备均存在工作耗电量高,导致需要频繁充电的问题,并且充电操作不够简便。例如,现有笔记本电脑的充电操作,每次充电时都需要用户先将电源适配器的电源插头插到电源插座上,然后辨别笔记本电脑上充电接口的所在位置,并目视着将电源适配器的充电插头对准充电接口,以便能将充电插头准确***充电接口。可以看出,该受电设备(笔记本电脑)的充电操作不仅步骤繁琐,且不支持用户盲操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充电装置,旨在提升受电设备供电或充电的操作便捷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充电装置用于受电设备与支撑面之间,所述受电设备包括主控电路板,所述充电装置包括:
供电结构,包括至少一供电电极组,所述供电电极组包括至少两供电电极,所述供电电极用以与外部电源电连接,所述供电电极组在支撑面上显露于外;以及
受电结构,包括至少两受电电极,所述受电电极在所述受电设备上显露于外,并用以与所述主控电路板电连接,所述受电电极能够与所述供电电极电连接。
可选地,所述供电结构还包括供电基体,所述供电基体用以连接于所述支撑面,所述供电电极在所述供电基体上显露于外。
可选地,所述供电结构配置为供电片,所述供电片包括供电基膜,所述供电基膜配置为所述供电基体,所述供电基膜具有相对的第一安装面和第二安装面,所述第一安装面用以安装在所述支撑面上,所述第二安装面上设有至少一所述供电电极组。
可选地,所述供电结构配置为供电座,所述供电座包括供电座本体,所述供电座本体配置为所述供电基体,所述供电座本体用以置放或嵌设于所述支撑面上。
可选地,所述受电结构还包括受电基体,所述受电基体用以与所述受电设备安装或配置为所述受电设备的一部分,所述受电电极在所述受电基体上显露于外。
可选地,所述受电结构配置为受电片,所述受电片包括受电基膜,所述受电基膜配置为所述受电基体,所述受电基膜具有相对的第三安装面和第四安装面,所述第三安装面用以安装在所述受电设备上,所述受电电极位于所述第四安装面。
可选地,所述受电结构配置为受电座,所述受电座包括受电座本体,所述受电座本体配置为所述受电基体,所述受电座本体设有收容槽,所述收容槽用以供所述受电设备安装。
可选地,所述受电基体配置为所述受电设备的壳底盖,所述受电电极设于所述壳底盖的底面。
可选地,所述充电装置还包括桌子,所述桌子的桌面配置为所述支撑面。
可选地,所述供电结构还包括电源适配器,至少一所述电源适配器与至少一所述供电电极组电连接,所述电源适配器用以与所述外部电源电连接。
可选地,所述供电电极嵌设于所述支撑面。
可选地,所述供电电极粘接于所述支撑面。
可选地,所述供电电极配置为导电箔、导电片、导电薄膜、柔性电路板、金属化塑胶体、及弹簧顶针的其中至少一种。
可选地,所述受电电极配置为导电箔、导电片、导电薄膜、柔性电路板、金属化塑胶体、及弹簧顶针的其中至少一种。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位于支撑面上的两供电电极分别作为正极端和接地端(负极端),以与两受电电极分别电连接并构成电路回路。如此,当需要充电时,只需将受电设备放置到支撑面上,以使供电电极与受电电极接触即可,此时外部电源的电能至少依次通过供电电极、及受电电极,以向主控电路板供电并支持受电设备正常工作。例如笔记本电脑的工作电能可以是直接由外部电源提供,而不一定是由笔记本电脑内的充电电池提供。当然,也可以是经由主控电路板向充电电池充电,然后再由充电电池提供笔记本电脑工作所需的电能。该供电/充电操作过程相较于现有技术而言,不仅操作简便,而且支持用户盲操作,从而提高受电设备的充电操作便捷性。例如,对于笔记本电脑而言,用户至少不需要每次都进行寻找笔记本电脑上的充电接口,以及将充电插头对准并***充电接口的操作,从而提升用户的充电体验。
除此以外,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还能避免桌面上飞线问题以使桌面更加整洁,又能以有线充电的效率来获得无线充电的体验,且相较于无线充电技术,还能使受电装置在桌面上具有更大的移动范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充电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充电装置的供电结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充电装置的供电结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供电结构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充电装置的供电结构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供电结构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充电装置的受电结构一实施例运用在受电设备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受电结构与受电设备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受电结构在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充电装置的受电结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中受电结构在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2为图10的受电结构运用在受电设备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0中受电结构的正视图;
图14为图13中受电结构在C-C处的剖视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充电装置的受电结构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图15中受电结构(受电设备)的内部结构一示意图;
图17为图15中受电结构(受电设备)的内部结构一示意图;
图18为图17中受电结构(受电设备)在D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9为图15中受电结构(受电设备)的仰视图;
图20为图19中受电结构(受电设备)在E-E处的剖视图。
附图标号说明:
Figure BDA0003586930980000021
Figure BDA0003586930980000031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随着科技水平的发展,智能设备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例如笔记本电脑和扫地机,前者具备良好的便携性、及应用场景多样化的优势,而能够满足用户自由办公、娱乐的需求,后者通过自动打扫、清洁地面,而能够减轻用户的卫生清洁负担。但这些智能设备均存在工作耗电量高,导致需要频繁充电的问题,并且充电操作不够简便。例如,现有笔记本电脑的充电操作,每次充电时都需要用户先将电源适配器的电源插头插到电源插座上,然后辨别笔记本电脑上充电接口的所在位置,并目视着将电源适配器的充电插头对准充电接口,以便能将充电插头准确***充电接口。可以看出,该受电设备(笔记本电脑)的充电操作不仅步骤繁琐,且不支持用户盲操作。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充电装置,用于受电设备240与支撑面142之间,受电设备240包括主控电路板244和充电连接位246,充电连接位246可以是充电接口、充电接头或充电触点等。参照图1、10至12、16,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该充电装置包括:
供电结构10,包括至少一供电电极组,供电电极组包括至少两供电电极11,供电电极11用以与诸如电源插座之类的外部电源电连接,供电电极组在支撑面142上显露于外;以及
受电结构20,包括至少两受电电极21,受电电极21在受电设备240上显露于外,并用以与主控电路板244电连接,受电电极21能够与供电电极11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位于支撑面142上的两供电电极11分别作为正极端和接地端(负极端),以与两受电电极21分别电连接并构成电路回路。如此,当需要充电时,只需将受电设备240放置到支撑面142上,以使供电电极11与受电电极21接触即可,此时外部电源的电能依次经过供电电极11和受电电极21,以向主控电路板244供电并支持受电设备240正常工作。例如笔记本电脑的工作电能可以是直接由外部电源提供,而不一定是由笔记本电脑内的充电电池提供。当然,也可以是经由主控电路板244向充电电池充电,然后再由充电电池提供笔记本电脑工作所需的电能。该供电/充电操作过程相较于现有技术而言,不仅操作简便,而且支持用户盲操作,从而提高受电设备240的充电操作便捷性。例如,对于笔记本电脑而言,用户至少不需要每次都进行寻找笔记本电脑上的充电接口246,以及将充电插头对准并***充电接口246的操作,从而提升用户的充电体验。
具体而言,支撑面142既可以是诸如桌板141的桌面142这类悬置于空中的平面,也可以是地面或墙面,例如铺设有瓷砖的瓷砖地面。在供电结构10设置在地面的情景下,适用于在地面工作的受电设备240,例如扫地机这类智能设备(受电设备240)。具体地,在扫地机的外壳底面设有受电电极21,就能够在该扫地机移动到地面的供电电极11区域后,自动连接供电电极11,并从供电电极11上获取电能,从而显著简化其充电操作。当然,还可以是供电结构10设在墙面上,例如,供电电极11安装在墙面上并靠近地面设置,扫地机的侧面上安装有受电电极21,当扫地机朝向墙面靠近时,会使受电电极21与墙面上的供电电极11相抵接而构成电路回路,从而实现充电功能。
当支撑面142为桌子的桌面142,也即支撑件为桌子时,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适用于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手机或智能音箱等受电设备240。桌子既可以是指公共场景下的办公桌、会议桌、图书馆书桌、餐厅餐台等,也可以是指居家场景下的书房书桌、餐桌、化妆台等,还可以是车辆上的可收纳桌板141,例如高铁的座椅背面的小桌板141,汽车的前排座椅背面的小桌板141等等。当然,除于这些体积较大、不易或不可挪移的结构以外,桌子还可以是可折叠收纳、便携的床上小书桌等。下文将以桌子和笔记本电脑为例进行说明,笔记本电脑的壳体241包括壳底盖242,壳底盖242上设有受电电极21。由于笔记本电脑需要通过电源适配器14才能进行充电,所以可以预先将电源适配器14安装在桌子上,并让电源适配器14与诸如电源插座之类的外部电源相电连接。电源适配器14与供电电极11相连接,所以由外部电源获取到电能至少依次通过电源适配器14、供电电极11、及受电电极21,以向笔记本电脑的主控电路板244供电,从而至少能够支持笔记本电脑正常工作。如此,能够允许在桌面142上只保留供电电极11显露于外,而将其他诸如电源适配器14、电源线等部件置于桌面142之外,例如置于桌底或桌板141的侧面,从而避免桌面142上因摆放电源适配器14、电线等导致桌面142杂乱、不整洁的问题。也即,能避免桌面上飞线问题,以使桌面更加整洁。
值得一提的是,在公共场景使用笔记本电脑的情景下,例如桌子为会议室内的会议桌,或图书馆内的书桌,由于桌子预先配置有电源适配器14,所以用户无需携带电源适配器14也能够实现对笔记本电脑的充电,避免用户携带体积硕大、笨重的电源适配器14的困扰,从而方便用户移动办公或娱乐,进而提升用户体验。同理,在居家场景使用笔记本电脑的情景下,也能够在用户移动使用笔记本电脑时提供便捷性,例如在书房的书桌上、餐厅的餐桌上、卧室的化妆台上均设有供电电极11及电源适配器14,则能够支持用户在这些位置上移动办公并任意切换位置,全程无需携带电源适配器14。
值得一提的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通过供电结构10上的供电电极11与受电结构20上的受电电极21相接触的电连接方式,以实现对受电设备240有线充电的充电形式,能够支持较大的充电功率,从而提升该充电过程的充电效率,以满足诸如笔记本电脑之类的工作功率较高的受电设备240的使用需求。也即,能够以有线充电的效率来获得无线充电的体验。
需要说明的是,供电电极11和受电电极21的结构形式具有多种,例如,在充电装置一实施例中,供电电极11配置为导电箔、导电片、及导电薄膜、金属化塑胶体、及柔性电路板的其中至少一种。具体而言,导电箔可以是铜箔、铝箔等;导电片可以是金属片、导电塑料片等,例如导电硅胶片、导电石墨片、导电泡沫片等;导电薄膜可以是ITO(Indium-Tin Oxide,氧化铟锡)导电膜玻璃、ATO(Antimony Doped Tin Oxide,纳米掺锑二氧化锡)薄膜等;金属化塑胶体可以通过塑料表面金属化或塑料整体金属化的工艺制备。如此,通过平展开来的供电电极11,能够提高供电电极11所覆盖的面积,从而允许笔记本电脑在桌板141上进行一定范围内的位移,也即,笔记本电脑的受电电极21能够在供电电极11所覆盖的区域内进行移动而保持抵接电连接关系,从而保证对笔记本电脑的正常供电工作,进而提升供电片120的使用灵活性及便捷性。也即,相较于无线充电技术,本实施例中还能使笔记本电脑在桌面上具有更大的移动范围。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供电电极还可以配置为弹簧顶针等。
在充电装置一实施例中,受电电极21配置为导电箔、导电片、及导电薄膜、金属化塑胶体、及柔性电路板的其中至少一种。如此,通过平展开来的受电电极21,能够提高受电电极21所覆盖的壳底盖242面积,从而允许笔记本电脑在桌板141上进行一定范围内的位移,也即,供电电极11能够在受电电极21所覆盖的壳底盖242区域上进行移动而保持连接关系,从而保证对笔记本电脑的正常受电工作,进而提升受电片220的使用灵活性及便捷性。需要说明的是,供电电极与受电电极之间的连接关系并非特指这两者之间的安装关系,而是包括了受电电极放置在供电电极上的抵持关系。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受电电极还可以配置为弹簧顶针等。
请参照图1和2,在充电装置一实施例中,供电结构10还包括电源适配器14,电源适配器14与供电电极11电连接的,并用以与外部电源电连接。如此,向用户一并提供电源适配器14,能够方便用户直接使用供电结构10的供电功能,节省用户自行配置及安装电源适配器14的操作,从而提升用户体验。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是供电座作为最基础配置,而电源适配器作为选配方案以供用户自行选择,也即,用户既可以只采购供电电极组,也可以供电电极组与电源适配器一起组合地采购。
在充电装置一实施例中,供电电极组包括互相间隔设置的第一供电电极111、第二供电电极112和第三供电电极113,第一供电电极111作为正极端,第二供电电极112作为接地端,第三供电电极113作为信号端。可以理解地,受电结构20包括第一受电电极211、第二受电电极212及第三受电电极213,并分别与第一供电电极111、第二供电电极112和第三供电电极113一一对应设置。如此,通过设置第三供电电极113作为信号端,能够方便电源适配器14经由供电电极11直接获取到受电设备240的充电参数。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是供电电极组只包括第一供电电极和第二供电电极,第一供电电极作为正极端,第二供电电极作为接地端,其中,可以采用载波通信、负载识别电路或无线通信等方式,以使电源适配器获取笔记本电脑充电过程中所需的充电参数。例如,将负载识别电路模块设在供电结构或电源适配器上,以商议受电装置90的充电电压、电流等参数。又例如,受电设备上设有第一无线模块,供电结构或电源适配器上设有第二无线模块,第一无线模块与第二无线模块能够实现无线通信连接,以便将受电设备的充电参数传输给电源适配器;具体地,无线模块可以采用Wi-Fi(Wireless Fidelity,无线保真)模块、蓝牙模块、5G(第5代移动通信)模块、4G(第4代移动通信)模块等任一种形式。
在充电装置一实施例中,可选地,第一供电电极111和第二供电电极112沿第一方向间隔分布,第二供电电极112与第三供电电极113沿第二方向间隔分布,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呈相交设置。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第一方向配置为桌板141的宽度方向,第二方向配置为桌板141的长度方向。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是第一供电电极、第二供电电极及第三供电电极沿同一方向间隔排布。
在充电装置一实施例中,可选地,第三供电电极113在自身长度方向上的相对两侧,分别对应第一供电电极111和第二供电电极112。如此,能够让三个供电电极11所覆盖的桌板141面积更宽广,有利于该供电电极组适配于不同尺寸型号的受电设备240,从而提高供电结构10的通用性。可以理解的,尺寸大小不同的受电设备240,其上的受电电极21位置及尺寸可能会存在差异,例如笔记本电脑大小不一,其壳底盖242上的相邻两个受电电极21的间距会有不同。而由于供电电极组的三个供电电极11互相间隔地平展开来,所以不同间距的受电电极21放置到其上后,均能够保持有效的接触电连接,从而满足不同尺寸的笔记本电脑的使用要求。其次,还能够允许受电设备240在桌板141上发生小幅度移动,也不会影响供电过程的正常工作,进而提升用户体验。
为了进一步提高供电结构10的通用性,并方便受电设备240在桌板141上进行小幅度移动,在充电装置一实施例中,可选地,在支撑面142的宽度方向上,第一供电电极111和第二供电电极112的长度尺寸均小于第三供电电极113的长度尺寸。如此,能够支持笔记本电脑在桌面宽度方向上具有更大的移动范围。当然,在第一供电电极、第二供电电极及第三供电电极沿桌面长度方向依次间隔排布的实施例中,还可以是在桌面的宽度方向上,第一供电电极、第二供电电极及第三供电电极的长度尺寸趋于一致设置。
请参照图7和8,在充电装置一实施例中,可选地,第一受电电极211和第二受电电极212沿第一方向间隔分布,第二受电电极212与第三受电电极213沿第二方向间隔分布,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呈相交设置。当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是第一受电电极、第二受电电极及第三受电电极沿同一方向间隔排布。
在充电装置一实施例中,可选地,受电结构20还包括第四受电电极214,四个受电电极21(包括第一受电电极211、第二受电电极212、第三受电电极213及第四受电电极214)呈矩形的四角方位间隔分布。具体而言,本实施例中,第一受电电极211和第二受电电极212位于笔记本电脑的左侧,第三受电电极213和第四受电电极214位于笔记本电脑的右侧,且第三受电电极213和第四受电电极214相电连接并共同作为信号端。如此,四个受电电极21呈矩形的四角方位布置在笔记本电脑的壳底盖242上,能够避免笔记本电脑放置不平稳的问题。并且,笔记本电脑的壳底盖242上通常还设有四个外凸支脚243,还可以选择将四个受电电极21对应地粘贴在四个外凸支脚243上,以提升笔记本电脑的放置平稳性。可以理解地,桌板141上的第三供电电极113同时对应第三受电电极213和第四受电电极214设置,如此,能够增大信号端的可抵接面积,从而允许笔记本电脑的信号端在桌板141上进行一定范围的移动,进而提升充电操作的使用灵活性。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受电电极还可以设置为5个,或6个,8个等,具体数量不做限定。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可以是第三受电电极和第四受电电极相电连接并共同作为正极端、第一受电电极和第二受电电极则分别作为信号端和接地端;或者是第三受电电极和第四受电电极相电连接并共同作为接地端、第一受电电极和第二受电电极则分别作为信号端和正极端。
在充电装置一实施例中,可选地,供电电极11呈面状设置,受电电极21呈点状设置。需要说明的是,点状指的是,点状结构在面状结构上的接触面积远小于面状结构的面积,也即,是个相对大小关系,所以,点状并非特指只是一个小小触点。如此,相较于供电电极和受电电极均呈点状设置而言,本实施例中,笔记本电脑不需要与桌面精准定位,就能使供电电极与受电电极发生抵接,也即,支持笔记本电脑能够随意地放置在桌面上就能实现充电。并且,在此基础上,能够节省供电电极或受电电极的用料量,从而节省制造成本。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是供电电极和受电电极均呈面状设置;或者,供电电极呈点状设置,受电电极呈面状设置。
可以理解地,供电结构10的形式具有多种。例如,请参照图1和2,在供电结构10一实施例中,供电结构10配置为供电片120,供电片120包括供电基膜121、及设于供电基膜121上的供电电极11,供电片120利用粘接剂、螺钉或射钉固定在桌板141的桌面142上;电源适配器14设于桌板141侧面或桌板141底面。具体地,供电基膜121具有相对的第一安装面(附图中未标示)和第二安装面121a,第一安装面用以安装在桌面142上,供电电极11位于第二安装面121a。需要说明的是,既可以是供电基膜110包括一供电膜本体,一供电膜本体上设有两个供电电极11,用户直接安装一张供电膜本体即可,也可以是供电基膜110包括至少两分体设置的供电膜本体,一供电膜本体上只设有一个供电电极11,用户需购买并安装至少两张独立的供电膜本体以得到至少两个供电电极11。如此,通过将多个供电电极设在同一张供电膜本体上,既能够方便生产、仓储管理、运输及销售供电片10,从而降低供电片10的生产成本,又能够方便用户存放及粘贴使用该供电片10产品,从而提高用户体验。
又例如,请参照图3和4,在供电结构10另一实施例中,供电结构10配置为供电座130,供电座130包括供电座本体131、及设于供电座本体131上的至少两供电电极11,供电座130可置放或嵌设在桌板141上;电源适配器14设于桌板141的侧面或底面。具体地,座本体具有供电面131a,供电电极组设在供电面131a上。供电结构10还包括电连接于供电电极11的电连接部13,电连接部13用以与电源适配器14电连接,电连接部13可以是导电线、连接器或接线端子等,只要能够实现与电源适配器14相连接即可。
再例如,请参照图5和6,在供电结构10又一实施例中,供电结构10配置为供电桌140,供电桌140包括桌子、及设于桌子的桌板141上的至少两供电电极11,桌板141的桌面142配置为支撑面142,电源适配器14设于桌板141的侧面或底面。
在供电结构10一实施例中,进一步地,第一安装面(附图中未标示)至少部分设有粘接剂(附图中未示出),供电片120还包括离型膜(附图中未示出),离型膜至少覆盖第一安装面上粘接剂的所在区域。如此,通过让供电片120自带粘接剂,能够方便用户使用该供电片120产品。具体地,用户购买该供电片120产品后,只需将离型膜撕下,然后将具有粘接剂的第一安装面贴到桌面142上即可。本实施例中,第一安装面可以在整个边缘区域都设置粘接剂,从而能够防止供电片120粘贴到桌板141后容易翘曲的问题,还可以是整个第一安装面区域都设有粘接剂,从而能够增强供电片120与桌板141的连接强度,避免供电片120意外脱开的问题,进而提升用户体验。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是供电片通过魔术贴、图钉、射钉、或螺钉等方式安装在桌板上。
在供电结构10一实施例中,可选地,供电电极11与供电基膜121热压成型为一体设置。如此,能够保证供电电极11与供电基膜121的连接强度,避免供电片120使用中供电电极11意外脱离供电基膜121的问题,进而提高供电片120的使用寿命。值得一提的是,由于热压成型工艺技术成熟,所以具有良品率高的优势。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是供电电极粘接固定在供电基膜上。
请参照图1和2,在供电结构10一实施例中,进一步地,供电结构10还包括电连接于供电电极11的电连接部13,电连接部13用以与电源适配器14电连接,供电片120还包括连接于供电电极11与电连接部13之间的供电连接电路12,供电连接电路12设于供电基膜121的第二安装面121a。具体而言,供电连接电路12可以配置为导电线、导电箔、导电片、导电薄膜或柔性电路板等等,电连接部13可以是导电线、连接器或接线端子等,只要能够实现与电源适配器14相连接即可。如此,通过将供电连接电路12设在第二安装面121a,使供电连接电路12结构不会影响第一安装面与桌板141的紧密贴合,从而提高供电片120与桌板141的连接强度。其次,可以理解的,若供电连接电路12设在第一安装面,则供电基膜121需要开孔以使第二安装面121a上的供电电极11能与第一安装面上的供电连接电路12产生连接。本实施例中,由于供电连接电路12和供电电极11均设在第二安装面121a上且能够直接相连接,供电基膜121无需开孔,既能够降低供电基膜121的制造成本,又能够简化供电连接电路12与供电电极11之间的连接操作,从而提升供电片120的生产效率。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是供电连接电路设于第一安装面。
在供电结构10一实施例中,可选地,桌板141还具有与支撑面142相对的支撑底面(附图中未标示)、及连接于支撑面142与支撑底面的支撑侧面(附图中未标示),供电片120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膜段120a、第二膜段120b及第三膜段120c,第一膜段120a安装于支撑面142,第二膜段120b安装于支撑侧面,第三膜段120c安装于支撑底面;供电电极11位于第一膜段120a,电连接部13位于第三膜段120c,供电连接电路12至少部分位于第二膜段120b和第三膜段120c。如此,能够让供电片120的主要结构藏匿在桌板141的侧面及底面,使桌板141正面尽量保持整洁,从而提升用户体验。
请参照图3和4,在供电结构10另一实施例中,可选地,供电座本体131包括一座分块,第一供电电极211、第二供电电极212和第三供电电极213这三个供电电极均设于座分块。如此,通过将三个供电电极设在同一个座分块(供电座本体131)上,既能够方便生产、仓储管理、运输及销售供电座130,从而降低供电座130的生产成本,又能够方便用户存放及使用该供电座130产品,从而提高用户体验。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座本体包括至少两分体设置的座分块,至少两供电电极分设于不同的座分块上,例如座本体包括三个座分块,第一供电电极设在一座分块,第二供电电极设在另一座分块,第三供电电极设在又一座分块。
在供电结构10另一实施例中,进一步地,供电面131a位于供电座本体131的正面设置,供电面131a用以供受电设备240放置。如此,能够利用受电设备240自身重量将受电电极21压持在供电电极11上,以使这两者保持有效的抵接关系,并保证电路回路的有效连通。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供电座本体131的正面开设有避让槽,供电面位于避让槽的槽底壁或槽侧壁上,受电设备上的受电电极配置为柱状结构,例如弹簧顶针,以便受电电极能够伸入避让槽,并与槽内的供电电极相抵接。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供电面位于供电座本体131的侧面设置。
在供电结构10另一实施例中,可选地,供电电极11粘接于供电面131a。如此,能够方便供电电极11与供电座本体131的安装,以提升供电座130的生产效率,并降低制造成本。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是供电电极嵌设于供电面,或者是供电面设有凹槽,供电电极嵌设并粘接固定在凹槽内。如此,能够避免供电电极在供电面上发生移位,也即,使供电电极能够保持在正确位置上。在另一些实施中,供电座还包括限定环,供电电极至少部分显露于限定环的内孔,并至少部分夹设于限定环与供电面之间。如此,能够避免使用粘接剂导致诸如甲醛等有害物质挥发的问题,并能够方便拆装、更换损坏的供电电极。在又一些实施中,供电电极与座本体热压成型为一体设置。如此,能够保证供电电极与座本体的连接强度,避免供电座使用中供电电极意外脱离座本体的问题,进而提高供电座的使用寿命。
在供电结构10另一实施例中,进一步地,供电座本体131还具有与供电面131a相对的座底面,供电座130还包括连接于供电电极11与电连接部13之间的供电连接电路12,供电连接电路12设于供电座本体131内或座底面。具体而言,供电面131a对应供电连接电路12设有过线孔131b,以供供电连接电路12穿过该过线孔131b并延伸至供电座本体131内或座底面。供电连接电路12配置为导电线、导电箔、导电片、导电薄膜、及柔性电路板的其中至少一种。如此,能够避免供电连接电路12长期暴露在外而导致受损的问题,起到保护供电连接电路12的效果,从而提高供电座130的使用寿命。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是供电连接电路设在供电面,供电座还包括覆盖供电连接电路的保护膜或垫片。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是供电连接电路在供电面上并由供电电极延伸至供电座本体的侧面,供电座本体的侧面设有过线槽,供电连接电路穿设过线槽并延伸至供电座本体的底面。
在供电结构10另一实施例中,进一步地,供电座本体131的材质配置为绝缘材质,或者,供电电极11与供电面131a之间夹设有绝缘结构。具体而言,绝缘材质可以是橡胶、塑料、玻璃、陶瓷、云母或石棉等,绝缘结构可以是绝缘胶、绝缘漆、绝缘硅脂、绝缘膜245、塑料片或陶瓷片等。如此,能够避免不同的供电电极11之间发生电连接导致电路短路的问题,以保证供电座130的正常供电工作。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是座本体的材质配置为绝缘材质,同时供电电极与供电面之间夹设有绝缘结构;或者是,供电电极自身具备绝缘结构,例如在供电电极配置为柔性电路板的实施例中,由于柔性电路板的基板是绝缘材质,所以基板可以直接安装在座本体上,并将其上的供电电极与座本体隔离开来,如此,座本体的材质可以不做具体限定。
在供电结构10另一实施例中,进一步地,供电座130还包括磁吸件(附图中未示出),磁吸件设于供电座本体131。具体而言,磁吸件可以是具有磁性材质的磁性结构,例如由铁氧体、钕铁硼或钐钴材质制备成的磁性体,也可以是电磁铁结构。本实施例中,磁吸件设有四个,并分设于供电座本体131的四个角落位置,而供电电极11设于四个磁吸件所围合成的区域内。如此,既不会影响中心区域的供电电极11工作,又能够提供稳定可靠的磁吸力,以将具备磁性材质的受电设备240吸附住,提升受电设备240在供电座130上的放置平稳性。需要说明的是,受电设备240既可以是受电设备240的壳体241材质配置为磁性材质,例如笔记本电脑的壳底盖242材质设为磁性材质,也可以是向用户提供或用户自行购买具备粘接剂的磁性结构,例如磁铁,并将磁性结构对应供电座130上的磁吸件粘贴到受电设备240的底面,以与磁吸件产生磁性作用力。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是供电座还包括吸盘,吸盘设于座本体。
供电座130既可以是直接放置在桌板141上,并可在桌面142上自由移动,也可以是嵌设在桌板141上。例如,在供电结构10再一实施例中,可选地,供电座本体131的相对两侧均设有嵌设结构(附图中未示出),嵌设结构用以嵌设连接于桌板141。如此,既能够提高供电座130在桌子上的安装可靠性和稳定性,又能够使供电座130的上表面与桌面142呈现趋于平顺过渡的状态,从而使桌面142显得更加整洁、平整,并提升用户体验。
在供电结构10再一实施例中,可选地,桌板141对应供电座本体131设有收纳槽(附图中未示出),收纳槽贯穿桌板141的一侧面并形成有滑入口,供电座130的供电座本体131的相对两侧缘设有嵌设结构,收纳槽对应嵌设结构设有导向结构,两导向结构分设于滑入口的相对两侧。具体而言,本实施例中,嵌设结构配置为嵌设凸筋,导向结构配置为滑槽。如此,既能够方便供电座130的安装、拆卸,从而方便清洁、维修及更换供电座130,并且供电座130安装到位后,嵌设凸筋与滑槽的配合结构能够起到限位作用,以避免供电座130在上下方向上随意窜动的问题,从而提高供电座130的安装稳定性。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是桌板对应座本体设有收纳槽,嵌设结构配置为卡扣,收纳槽的侧壁上对应卡扣设有卡槽,卡扣卡置于卡槽,且座本体至少部分位于收纳槽内。
请参照图5和6,在供电结构10又一实施例中,进一步地,供电电极11位于桌板141的桌面142(正面)上设置。如此,能够利用受电设备240自身重量将受电电极21压持在供电电极11上,以使这两者保持有效的抵接关系,并保证电路回路的有效连通。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桌板的正面开设有避让槽,供电电极位于避让槽的槽底壁或槽侧壁上,受电设备上的受电电极配置为柱状结构,例如弹簧顶针,以便受电电极能够伸入避让槽,并与槽内的供电电极相抵接。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供电电极设在桌板的侧面设置。
在供电结构10又一实施例中,可选地,供电电极11嵌设于桌面142。具体而言,本实施例中,桌板141设有凹槽142a,供电电极11嵌设在凹槽142a后,其上表面与桌面142呈现趋于平顺过渡的状态。如此,既能够避免受电设备240的受电电极21在桌面142上滑移时碰到凸起结构或凹陷结构,导致移动不顺畅的问题,又能够避免供电电极11的边缘容易被磕碰而翘曲的问题,从而提升供电桌140的使用寿命。具体地,供电电极11可以是通过粘接固定在凹槽142a内,或者是供电电极11利用尺寸过盈配合嵌入凹槽142a内。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是供电电极直接粘接于桌面。如此,能够方便供电电极与桌板的安装,以提升供电桌的生产效率,并降低制造成本。在另一些实施中,供电桌还包括限定环,供电电极至少部分显露于限定环的内孔,并至少部分夹设于限定环与桌面之间。如此,能够避免使用粘接剂导致诸如甲醛等有害物质挥发的问题,并能够方便拆装、更换损坏的供电电极。在又一些实施中,供电电极与桌板热压成型为一体设置。如此,能够保证供电电极与桌板的连接强度,避免供电桌使用中供电电极意外脱离桌板的问题,进而提高供电桌的使用寿命。
在供电结构10又一实施例中,进一步地,供电结构10还包括电连接于供电电极11的电连接部13、及连接于供电电极11与电连接部13之间的供电连接电路12,电连接部13用以与电源适配器14电连接,供电连接电路12设于桌板141内或桌板141的底面。具体而言,桌面142对应供电连接电路12设有过线孔131b(附图中未示出),以供供电连接电路12穿过该过线孔131b并延伸至桌板141内或桌板141底面。供电连接电路12配置为导电线、导电箔、导电片、导电薄膜、及柔性电路板的其中至少一种。如此,能够避免供电连接电路12长期暴露在外而导致受损的问题,起到保护供电连接电路12的效果,从而提高供电桌140的使用寿命。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是供电连接电路设在桌面,供电桌还包括覆盖供电连接电路的保护膜或垫片。需要说明的是,电连接部可以是导电线、连接器或接线端子等,只要能够实现与电源适配器相连接即可。
在供电结构10又一实施例中,可选地,桌板141的材质配置为绝缘材质,或者,供电电极11与桌面142之间夹设有绝缘结构。如此,能够避免不同的供电电极11之间发生电连接导致电路短路的问题,以保证供电桌140的正常供电工作。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是桌板的材质配置为绝缘材质,同时供电电极与座正面之间夹设有绝缘结构;或者是,供电电极自身具备绝缘结构,例如在供电电极配置为柔性电路板的实施例中,由于柔性电路板的基板是绝缘材质,所以基板可以直接安装在桌板上,并将其上的供电电极与桌板隔离开来,如此,桌板的材质可以不做具体限定。
在供电结构10又一实施例中,进一步地,供电桌140还包括无线充电线圈(附图中未示出)、及与无线充电线圈电连接的无线充电电路板(附图中未示出),无线充电线圈设于桌板141。如此,该供电桌140还能向用户提供无线充电的功能,方便用户根据需要选择有线充电方式或无线充电方式,或者两种充电方式同时进行,进而提高供电桌140的使用便捷性及灵活性。
在供电结构10又一实施例中,进一步地,供电桌140还包括充电电池(附图中未示出),充电电池与无线充电线圈电连接。如此,能够支持供电桌140的自由移动,从而丰富供电桌140的使用场景,例如当供电桌140配置为便捷式的床上小书桌时,用户利用充电电池内的电能可以向笔记本电脑供电,并且使用笔记本电脑时不必受限于周边环境内是否具备外部电源,例如在公园的草坪上就能自由且长时间地使用笔记本电脑。
在供电结构10又一实施例中,可选地,无线充电线圈设于桌板141内或桌板141的底面,无线充电电路板设于桌板141的底面。如此,能够避免无线充电线圈长期暴露在外而导致受损的问题,起到保护无线充电线圈的效果,从而提高供电桌140的使用寿命。其次,能够将无线充电线圈及无线充电电路板有效地隐匿起来,从而提升桌面142的整洁性。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是无线充电线圈设在桌面,供电桌还包括覆盖无线充电线圈的保护膜或垫片。
在供电结构10又一实施例中,可选地,供电桌140上设有至少两供电电极组,至少两供电电极组沿桌板141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如此,该供电桌140能够至少向两台受电设备240提供供电服务,从而提升该供电桌140的使用便捷性。特别的,本实施例中的供电桌140非常适用于公共场景,例如会议室的会议桌,能够允许多人、多台笔记本电脑共用一个会议桌上的多个供电电极组。当然,在本实施例中,进一步可选地,还可以在桌板141的宽度方向间隔分布有至少两供电电极组,从而方便用户根据需要选择任一个位置上的供电电极组,从而进一步提升该供电座130的使用便捷性。
在供电结构10又一实施例中,进一步地,供电电极组还包括至少一供电开关(附图中未示出),供电开关与供电电极组一一对应并电连接。具体地,供电开关既可以是设在桌子上以供用户自行操作的外置开关,例如机械开关、触摸开关等,从而让用户根据自身需要自行选择是否开启供电桌140的充电功能。供电开关也可以是设在供电结构10的内置开关,例如电磁开关、感应开关等,在感应到笔记本电脑放置在供电电极11上后就自动导通,或受管理终端控制而自动导通,以便向用户提供充电功能。
在供电结构10又一实施例中,进一步地,供电桌140还包括至少一电源适配器14,至少一电源适配器14与至少两供电电极组电连接,电源适配器14具备通信功能。具体而言,具备通信功能的电源适配器14能够与管理终端进行通信,以便于通过管理终端对各个供电电极组进行开启或关闭管理,从而实现对多个供电电极组的管控。本实施例中,电源适配器14的通信功能为无线通信方式,例如通过Wi-Fi模块、蓝牙模块、5G模块和4G模块等任一种形式实现无线通信。可以理解,管理终端中设有管理平台软件,可远程控制各供电开关的导通状态。值得一提的是,当电源适配器14与供电电极组一对一供电时,电源适配器14可以不配置通信功能。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电源适配器的通信功能还可以是通过导电线结构连接到管理终端,也即,采用有线通信的形式。
在一实施例中,可选地,桌板141的底面设有安装槽,安装槽用以供电源适配器14安装。具体而言,本实施例中,桌板141的底面安装有一安装支架,安装支架呈C字型结构设置,且其开口朝向与桌板141底面的延伸方向呈相平行设置,安装支架与桌板141底面共同限定出一安装槽,电源适配器14能够插设在该安装槽内。如此,通过安装槽结构能够向电源适配器14提供支撑作用,避免电源适配器14悬置空中而导致电连接部13与电源适配器14之间存在意外脱离的风险,也即,能够保证电连接部13与电源适配器14之间的连接关系。其次,能够将电源适配器14有效地隐匿起来,从而提升桌面的整洁性。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是桌板的侧面开设有一安装槽,安装槽用以供电源适配器插设。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桌板的侧面设有抽屉,抽屉的面板对应电源适配器的导电线设有避让口,电源适配器可以置放于抽屉内。
在一实施例中,可选地,电源适配器14包括主体和电源插头,电源适配器14的主体包括芯片、散热器等,电源适配器14的主体完全集成于桌板141内,只留出电源插头以供用户将其插设于电源插座,从而获取外部电源。如此,既能够对电源适配器的主体起到保护作用,又能够使桌板的外观显得更加简洁。
在供电结构10又一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充电装置还包括与供电电极组电连接的短路保护模块(附图中未示出)、及与受电电极组电连接的的过压保护模块(附图中未示出)。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短路保护模块可以设置在供电电极组上或电源适配器上,过压保护模块可以设置在受电电极组、受电座或受电设备上。如此,当向受电设备240供电过程中出现电路短路、输出电压过载或欠电压等异常问题时,能够保护受电设备240及供电桌140免受损坏,进而对受电设备240及供电桌140均起到保护效果。其次,还能通过通信模块将异常信息发送给管理终端,以使管理员知晓,并记录在案以供检查。
当然,受电结构20的形式也具有多种,既可以是受电结构20独立于受电设备240之外,并能够安装在受电设备240上;也可以是受电设备240上直接设有受电结构20,也即,受电结构20为受电设备240的一部分。需要说明的是,受电设备240通常设有充电连接位246,充电连接位246具体可以是充电接口246、充电接头、充当触点等,而笔记本电脑上常见的为充电接口246。请参照图7至9,在受电结构20一实施例中,受电结构20配置为受电片220,受电片220包括受电基膜221、设于受电基膜221的受电电极21、及与受电电极21电连接的转接头23c,转接头23c用以与笔记本电脑的充电接口246安装并电连接,受电片220粘贴在笔记本电脑的底面并让受电电极21朝下地显露出来。如此,外部电源依次通过电源适配器14、供电电极11、受电电极21、转接头23c、及充电接口246,以对笔记本电脑进行供电。具体地,受电基膜221具有相对的第三安装面(附图中未标示)和第四安装面221a,第三安装面用以安装在受电设备240上,受电电极21位于第四安装面221a。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受电片还可以贴在受电设备的侧面或顶面。
又例如,请参照图10至14,在受电结构20另一实施例中,受电结构20配置为受电座230,受电底托包括受电座本体231231、设于受电座本体231231的受电电极21、及与受电电极21电连接的转接头23c,转接头23c用以与笔记本电脑的充电接口246安装并电连接。如此,外部电源依次通过电源适配器14、供电电极11、受电电极21、转接头23c、及充电接口246,以对笔记本电脑进行供电。
再例如,请参照图15至20,在受电结构20又一实施例中,受电设备240自身设有受电电极21,具体地,例如笔记本电脑的壳底盖242上设有受电电极21、壳体241内设有主控电路板244、及连接于受电电极21与主控电路板244之间的连接电路,外部电源依次通过电源适配器14、供电电极11、受电电极21及主控电路板244,以对笔记本电脑进行供电。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是受电电极独立于笔记本电脑,并通过粘贴或焊接方式固定在笔记本电脑的壳底盖上,例如受电电极配置为导电片、导电膜或柔性电路板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受电电极设在受电设备的壳侧壁或壳顶壁上。
请参照图7至9,在受电结构20一实施例中,可选地,受电基膜221包括一受电膜本体,第一受电电极211、第二受电电极212、第三受电电极213和第四受电电极214均设于受电膜本体上。如此,既能够方便生产、仓储管理、运输及销售受电片10,从而降低受电片10的生产成本,又能够方便用户存放及粘贴该受电片10产品,从而提高用户体验。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是受电基膜包括至少两分体设置的受电膜本体,一张受电膜本体上只设有一个受电电极,然后用户可购买至少两张独立的受电膜本体,并通过调整不同的受电膜本体在笔记本电脑的壳底盖上的粘贴位置,来调节多个受电电极之间的距离和相对位置关系。
在受电结构20一实施例中,可选地,受电片220安装在受电设备240的底面,并使受电电极21显露在受电设备240的底面。如此,能够方便笔记本电脑上的受电电极21与桌面142上的供电电极11对位,从而方便笔记本电脑在充电操作,并利用笔记本电脑及受电座230的重量,来使受电电极21持续有效地抵持在供电电极11上,以避免这两者意外脱开导致充电工作异常的问题。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是受电电极设于受电设备的侧壁上,以与设在墙面上的供电电极配合工作。例如,供电片安装在墙面上并靠近地面设置,扫地机的侧壁上粘贴有受电片,并且受电电极在侧面上显露,当扫地机朝向墙面靠近时,会使受电电极与墙面上的供电电极相抵接而构成电路回路,从而实现充电功能。
在受电结构20一实施例中,可选地,受电电极21与受电基膜221热压成型为一体设置。如此,能够保证受电电极21与受电基膜221的连接强度,避免受电片220使用中受电电极21意外脱离受电基膜221的问题,进而提高受电片220的使用寿命。值得一提的是,由于热压成型工艺技术成熟,所以具有良品率高的优势。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是受电电极粘接固定在受电基膜上。
在受电结构20一实施例中,可选地,受电电极21的中部朝远离第四安装面221a的方向凸出设置,且该凸出部分的靠近第四安装面221a的一侧对应形成有沉槽231a。具体而言,本实施例中,受电电极21的凸出面及沉槽231a均呈弧面设置,例如是球面状或接近球面状。受电电极21的沉槽231a能够适配笔记本电脑的外凸支脚243,从而方便受电电极21随型地粘贴到外凸支脚243上,以使受电电极21更好地贴合壳底盖242,避免受电电极21因边缘褶皱而容易与壳底盖242意外脱开的问题。
在受电结构20一实施例中,进一步地,第三安装面至少部分设有粘接剂(附图中未示出),受电片220还包括离型膜(附图中未示出),离型膜至少覆盖第三安装面上粘接剂的所在区域。如此,通过让受电片220自带粘接剂,能够方便用户使用该受电片220产品。具体地,用户购买该受电片220产品后,只需将离型膜撕下,然后将具有粘接剂的第三安装面贴到受电设备上即可。本实施例中,第三安装面可以在整个边缘区域都设置粘接剂,从而能够防止受电片220粘贴到受电设备后容易翘曲的问题,还可以是整个第三安装面区域都设有粘接剂,从而能够增强受电片220与受电设备的连接强度,避免受电片220意外脱开的问题,进而提升用户体验。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是受电片通过魔术贴、图钉、射钉、或螺钉等方式安装在受电设备上。
在受电结构20一实施例中,可选地,受电基膜221的材质配置为绝缘材质。如此,能够避免不同的受电电极21之间发生电连接导致电路短路的问题,从而能够保证受电片220的正常受电工作,特别地,针对笔记本电脑的壳底盖242材质为金属材质的情况,本实施例的受电基膜221能够有效地将受电电极21与金属壳底盖242隔离开。当然,在笔记本电脑的壳底盖242材质为绝缘材质的情况下,例如壳底盖242为塑料壳底盖242,此时受电基膜221的材质可以不做具体限定。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是受电电极与第四安装面之间夹设有绝缘结构。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受电基膜的材质配置为绝缘材质,同时受电电极与第四安装面之间夹设有绝缘结构。
在受电结构20一实施例中,可选地,受电基膜221的侧边缘超出受电电极21的侧边设置。如此,能够保证受电基膜221有效地将受电电极21与笔记本电脑的壳底盖242隔离开,避免不同的受电电极21由于接触到具有导电性能的壳底盖242而产生意外的电连接,导致电路短路的问题。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是受电基膜的侧边缘恰好与受电电极的侧边齐平设置,或略短于受电电极的侧边。
在受电结构20一实施例中,可选地,受电片220还包括连接于受电电极21与转接部23之间的受电连接电路22,受电连接电路22设于第四安装面221a。具体而言,受电连接电路22配置为导电箔、导电片、导电薄膜、及柔性电路板的其中至少一种。如此,利用厚度尺寸较小的受电连接电路22结构,有利于受电片220的薄型化设计,从而避免对笔记本电脑的厚度尺寸造成显著影响。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是受电连接电路配置为导电线。
在受电结构20一实施例中,可选地,受电连接电路22与受电基膜221热压成型为一体设置。如此,能够保证受电连接电路22与受电基膜221的连接强度,避免受电片220使用中受电连接电路22意外脱离受电基膜221的问题,进而提高受电片220的使用寿命。值得一提的是,由于热压成型工艺技术成熟,所以具有良品率高的优势。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是受电连接电路粘接固定在受电基膜上。
在受电结构20一实施例中,可选地,转接部23包括连接于受电电极21的通用头23a、及至少两个转接头23c,至少两转接头23c的型号设为不同并择一地与通用头23a连接,转接头23c用以与笔记本电脑的充电接口246连接。不失一般性地,不同厂家生产的笔记本电脑,或者是不同型号的笔记本电脑,其充电接口246的尺寸型号可能存在差异。本实施例中,通过向用户同时提供多种型号的转接头23c,以适配不同型号的充电接口246,也即,使该受电片220能够适用于不同的笔记本电脑,从而提升该受电片220的通用性及使用灵活性,进而提升用户体验。具体地,本实施例中,转接头23c可以包括Type-C接头、圆形接头及方形接头,以分别适配于Type-C接口、圆形接口及方形接口。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不设置通用头,转接部为某一固定型号的充电接头,例如Type-C接头。
请参照图10至14,在受电结构20另一实施例中,受电电极21设于受电座本体231的底面。如此,能够方便笔记本电脑上的受电电极21与桌面142上的供电电极11对位,从而方便笔记本电脑在充电操作,并利用笔记本电脑及受电座230的重量,来使受电电极21持续有效地抵持在供电电极11上,以避免这两者意外脱开导致充电工作异常的问题。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是受电电极设于受电设备的受电座本体231侧壁上,以与设在墙面上的供电电极配合工作。例如,供电片安装在墙面上并靠近地面设置,扫地机安装有受电座并且受电电极在侧面上显露,当扫地机朝向墙面靠近时,会使受电电极与墙面上的供电电极相抵接而构成电路回路,从而实现充电功能。
在受电结构20另一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受电座230还包括连接于受电电极21与转接部23之间的受电连接电路22,受电连接电路22设于受电座本体231的远离受电电极21的一侧。具体而言,受电座本体231对应受电电极21设有安装通孔,受电电极21通过连接柱215与受电连接电路22连接,连接柱215位于安装通孔。如此,能够避免受电连接电路22长期暴露在外而导致受损的问题,起到保护受电连接电路22的效果,从而提高受电座230的使用寿命。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是受电连接电路设在座本体的底面,供电座还包括覆盖受电连接电路的保护膜或垫片。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受电电极设于座本体的边缘,受电连接电路的一端连接于受电电极,另一端翻越座本体的侧边并延伸至座本体的远离受电电极的一侧。
在受电结构20另一实施例中,可选地,连接柱215设于受电电极21,受电连接电路22对应连接柱215设有安装孔,连接柱215穿过安装通孔并插设于安装孔。具体地,受电电极21的连接柱215穿出安装通孔后,与受电连接电路22上的安装孔插接卡置,即可完成受电电极21与受电连接电路22的安装。如此,能够方便受电电极21与受电连接电路22之间的安装。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是连接柱设于受电连接电路,连接柱的一端穿过安装通孔并通过导电胶水粘接到受电电极上。
在受电结构20另一实施例中,可选地,受电座本体231对应受电连接电路22设有安装槽231b,受电连接电路22收容于安装槽231b,安装通孔位于安装槽231b的槽底。如此,受电连接电路22收容在安装槽231b内,能够避免受电连接电路22被夹在笔记本电脑的壳底盖242和受电座230的受电座本体231之间,长期使用后出现磨损的问题,从而提升受电座230的使用寿命。值得一提的是,在壳底盖242的材质为导电材质,且受电连接电路22配置为导电箔这类导电结构裸露在外时的情况下,受电连接电路22收容在安装槽231b内,还能够避免受电连接电路22与壳底盖242发生电连接,导致不同电路回路之间借由壳底盖242发生短路的问题。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不设置安装槽。
在受电结构20另一实施例中,可选地,受电电极21通过粘接剂固定在受电座本体231的底面,受电连接电路22通过粘接剂固定在受电座本体231的安装槽231b内。如此,既方便工人安装受电电极21及受电连接电路22,又能够保证受电电极21与受电连接电路22之间的连接关系,从而提高受电座230的工作稳定性。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受电电极的连接柱焊接或粘接固定于受电连接电路的安装孔上。
在受电结构20另一实施例中,可选地,受电座本体231的材质配置为绝缘材质。具体而言,绝缘材质可以是橡胶、塑料、玻璃、陶瓷、云母或石棉等。如此,能够避免不同的受电连接电路22之间借由具有导电性能的受电座本体231发生电连接,导致电路短路的问题,从而能够保证受电座230的正常受电工作。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是受电电极与座本体之间夹设有绝缘结构,具体地,绝缘结构可以是绝缘胶、绝缘漆、绝缘硅脂、绝缘膜、塑料片或陶瓷片等。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座本体的材质配置为绝缘材质,同时受电电极与座本体之间夹设有绝缘结构。
在受电结构20另一实施例中,可选地,受电座本体231设有收容槽231c,收容槽231c用以供笔记本电脑的底部嵌设。具体地,受电座本体231包括本体段232、及设于本体段232的侧缘的夹持翻边233,夹持翻边233朝向本体段232的中部凸设有夹持凸部234,夹持凸部234用以抵持在笔记本电脑上,本体段232、夹持翻边233及夹持凸部234共同限定出该收容槽231c。如此,能够使受电座230稳定地嵌套在笔记本电脑的底部,并实现快速安装和拆卸,从而方便用户根据需要,选择性地在笔记本电脑上安装该受电座230,同时也方便用户拆卸受电座230以对受电座230和笔记本电脑进行日常清洁。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是座本体通过真空吸盘吸附在壳底盖上。
在受电结构20另一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受电座本体231朝向受电电极21凸设有至少四个座支脚235,至少四个座支脚235呈矩形的四角方位间隔分布,两个受电电极21分设于两个座支脚235上,座支脚235的远离受电电极21的一侧呈沉槽231a设置。具体而言,本实施例中,座支脚235的凸出面及沉槽231a均呈弧面设置,例如是球面状或接近球面状。座支脚235的沉槽231a起到避让笔记本电脑的外凸支脚243的效果,从而方便受电座230与笔记本电脑的安装,并能够允许笔记本电脑的壳底盖242较好地贴合在受电座本体231的内侧面上。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不设置座支脚。
在受电结构20另一实施例中,可选地,转接部23位于受电座本体231的外侧,受电座本体231的侧边缘对应受电连接电路22设有避让口231d,受电连接电路22的一端穿过避让口231d并与转接部23连接。如此,能够避免转接部23被夹在受电座本体231与受电设备240之间,导致磨损及难以操作的问题。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不设置避让口,座本体的侧边缘向外侧凸起并形成有沉槽,受电连接电路的一端收容预沉槽并翻越座本体的侧边,而与转接部连接。
在受电结构20另一实施例中,可选地,转接部23包括相连接的转接头23c和连接头23b,转接头23c用以与充电连接位246连接,连接头23b可拆卸连接于受电连接电路22。具体而言,受电连接电路22与连接头23b通过第一连接器237可拆卸连接,第一连接器237位于受电连接电路22的远离受电座本体231的一侧。第一连接器237可以是板对板连接器、板对线连接器等,根据受电连接电路22与连接头23b的具体结构设定即可;第一连接器237的结构形式可采用卡口连接、卡锁连接、推拉式连接、直插式连接等。如此,既能够方便转接部23与受电连接电路22的安装,又能够方便用户拆装转接部23以对转接部23进行日常清洁、维修和更换。容易理解地,由于转接部23长期暴露在受电座230的外侧,容易积聚有灰尘、脏污,所以存在日常清洁的需求,单独拆下转接部23能够方便用户对其进行清洁。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是转接部包括转接头,转接头直接安装在受电连接电路的端部。在另一些实施中,转接部包括相连接的转接头和至少两导电线,导电线的端部裸露,受电连接电路配置为导电线,转接部上的导电线能够与受电连接电路的导电线相互缠绕以实现可拆卸连接。
在受电结构20另一实施例中,可选地,转接部23设有至少两个,至少两转接部23的型号设为不同,并择一地连接于受电连接电路22。不失一般性地,不同厂家生产的笔记本电脑,或者是不同型号的笔记本电脑,其充电接口246的尺寸型号可能存在差异。本实施例中,通过向用户同时提供多种型号的转接头23c(转接部23),以适配不同型号的充电接口246,也即,使该受电座230能够适用于不同的笔记本电脑,从而提升该受电座230的通用性及使用灵活性,进而提升用户体验。其次,由于转接部23与受电连接电路22是可拆卸连接,所以能够方便用户更换所需的转接部23。具体地,本实施例中,转接头23c可以包括Type-C接头、圆形接头及方形接头,以分别适配于Type-C接口、圆形接口及方形接口。
在受电结构20另一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受电座230还包括护盖236,护盖236连接于受电座本体231,并用以至少遮罩连接头23b。如此,能够保护显露在受电座本体231的外侧的连接头23b、第一连接器237及受电连接电路22,并保证这三者的连接关系,避免因这三者意外脱开导致充电工作异常的问题。
在受电结构20另一实施例中,可选地,护盖236还遮罩至少部分的转接头23c。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护盖236包括分体设置的第一盖体236a和第二盖体236b,第一盖体236a遮罩连接头23b,第二盖体236b遮罩转接头23c。如此,护盖236还同时保护转接头23c,能够避免转接头23c在使用过程中被意外磕碰导致损坏的风险,还能起到部分防尘防水的效果。其次,由于第一盖体236a和第二盖体236b分体设置,所以用户可根据使用需求进行安装,从而提升受电座230的使用灵活性。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护盖包括第一盖段和第二盖段,第一盖段和第二盖段成型为一体设置,第一盖段遮罩连接头,第二盖段遮罩转接头。
在受电结构20另一实施例中,可选地,第一盖体236a可拆卸连接于受电座本体231,第二盖体236b嵌设在转接头23c上。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第一盖体236a设有卡凸,受电座本体231对应卡凸设有卡槽,卡凸能够卡置于卡槽内。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护盖通过魔术贴、螺钉锁附等方式与座本体可拆卸连接。
请参照图15至20,在受电结构20又一实施例中,可选地,受电电极21组设于笔记本电脑的壳底盖242的底面。如此,能够方便笔记本电脑上的受电电极21与桌面142上的供电电极11对位,从而方便笔记本电脑在充电操作,并利用笔记本电脑的重量,来使受电电极21持续有效地抵持在供电电极11上,以避免这两者意外脱开导致供电/充电工作异常的问题。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是受电电极组设于受电设备的壳体侧壁上,以与设在墙面上的供电电极配合工作。例如,供电片安装在墙面上并靠近地面设置,扫地机的壳体侧壁上设有受电电极,当扫地机朝向墙面靠近时,会使受电电极与墙面上的供电电极相抵接而构成电路回路,从而实现充电功能。
在受电结构20又一实施例中,可选地,受电连接电路22设于壳底盖242的远离受电电极21的一侧。具体而言,壳底盖242对应受电电极21设有安装通孔,受电电极21通过连接柱215与受电连接电路22连接,连接柱215位于安装通孔。如此,能够避免受电连接电路22长期暴露在外而导致受损的问题,起到保护受电连接电路22的效果,从而提高受电座230的使用寿命。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是受电连接电路设在壳底盖的底面,供电座还包括覆盖受电连接电路的保护膜或垫片。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受电电极设于壳底盖的边缘,受电连接电路的一端连接于受电电极,另一端翻越壳底盖的侧边并延伸至壳底盖的远离受电电极的一侧。
在受电结构20又一实施例中,可选地,连接柱215设于受电电极21,受电连接电路22对应连接柱215设有安装孔,连接柱215的一端穿过安装通孔并插设于安装孔。具体地,受电电极21的连接柱215穿出安装通孔后,与受电连接电路22上的安装孔插接卡置,即可完成受电电极21与受电连接电路22的安装。如此,能够方便受电电极21与受电连接电路22之间的安装。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是连接柱设于受电连接电路,连接柱的一端穿过安装通孔并通过导电胶水粘接到受电电极上。
在受电结构20又一实施例中,可选地,受电连接电路22粘接于壳底盖242,受电电极21粘接于壳底盖242。如此,既方便工人安装受电电极21及受电连接电路22,又能够保证受电电极21与受电连接电路22之间的连接关系,从而提高笔记本电脑的工作稳定性。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受电电极的连接柱焊接或粘接固定于受电连接电路的安装孔上。
在受电结构20又一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受电电极21与壳底盖242之间夹设有第一绝缘结构(附图中未示出),受电连接电路22与壳底盖242之间夹设有第二绝缘结构;受电设备还包括设于壳体内的电子元器件(包括主控电路板、散热器、风扇等),连接电路与电子元器件之间夹设有第三绝缘结构。具体而言,绝缘结构可以是绝缘胶、绝缘漆、绝缘硅脂、绝缘膜245、塑料片或陶瓷片等。本实施例中,受电电极21通过绝缘胶粘接到壳底盖242的底面,受电连接电路22设在一张绝缘膜245上,绝缘膜245的背离受电连接电路22的一侧设有粘接剂并固定在壳底盖242的内侧。其次,可以选择在电子元器件的朝向连接电路的一侧粘贴绝缘膜,或涂覆绝缘硅脂。如此,能够避免不同的受电连接电路22之间、或不同的受电电极21之间,借由具有导电性能的壳底盖242或电子元器件发生电连接,导致电路短路的问题,从而能够保证笔记本电脑的正常受电工作。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是壳底盖的材质配置为绝缘材质,此时由于壳底盖不导电,所以不必在受电电极与壳底盖之间、或受电连接电路与壳底盖之间设置绝缘结构。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壳底盖的材质配置为绝缘材质,同时受电电极与壳底盖之间夹设有第一绝缘结构,接电路与壳底盖之间夹设有第二绝缘结构。
在受电结构20又一实施例中,可选地,主控电路板244设有第二连接器247,第二连接器247的一端与受电连接电路22电连接。具体而言,第二连接器247配置为弹簧顶针(PogoPin),如此,方便主控电路板244与受电连接电路22的安装,且能够有效保证主控电路板244与受电连接电路22的连接关系,从而提高笔记本电脑的工作稳定性。其次,弹簧顶针具有结构简单、小巧的优势,并且传输性能好。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连接器还可以配置为板对板连接器、板对线连接器等,根据受电连接电路与连接头的具体结构设定即可;连接器的结构形式可采用卡口连接、卡锁连接、推拉式连接、直插式连接等。
在受电结构20又一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受电设备240还包括充电电池(附图中未示出),充电电池与主控电路板244电连接。如此,受电电极21所获取的电能通过主控电路板244输入给充电电池并储存起来,当使用场景无外部电源时,笔记本电脑就能够依靠充电电池内的电能进行工作,从而提高笔记本电脑的使用便捷性和灵活性。
在受电结构20又一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受电设备240还包括与主控电路板244电连接的充电连接位246,充电连接位246用以与外部电源电连接。具体地,充电连接位246可以是充电接口246、充电接头、充电触点等,本实施例中,笔记本电脑的壳体241侧壁上设有充电接口246。如此,提供充电接口246作为备用、额外的充电方式,方便用户根据使用场景和需求进行合理选择,也即,用户既可以选择通过充电接口246来获取外部电源的电能,也可以选择通过受电电极21来获取外部电源的电能,从而提升受电设备240的使用场景适配性。例如,当笔记本电脑的使用环境里不具备设有供电电极11的桌子时,用户就可以通过充电接口246来连接外部电源。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不设置充电连接位。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充电装置,用于受电设备与支撑面之间,所述受电设备包括主控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装置包括:
供电结构,包括至少一供电电极组,所述供电电极组包括至少两供电电极,所述供电电极用以与外部电源电连接,所述供电电极组在支撑面上显露于外;以及
受电结构,包括至少两受电电极,所述受电电极在所述受电设备上显露于外,并用以与所述主控电路板电连接,所述受电电极能够与所述供电电极电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结构还包括供电基体,所述供电基体用以连接于所述支撑面,所述供电电极在所述供电基体上显露于外。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结构配置为供电片,所述供电片包括供电基膜,所述供电基膜配置为所述供电基体,所述供电基膜具有相对的第一安装面和第二安装面,所述第一安装面用以安装在所述支撑面上,所述第二安装面上设有至少一所述供电电极组。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结构配置为供电座,所述供电座包括供电座本体,所述供电座本体配置为所述供电基体,所述供电座本体用以置放或嵌设于所述支撑面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受电结构还包括受电基体,所述受电基体用以与所述受电设备安装或配置为所述受电设备的一部分,所述受电电极在所述受电基体上显露于外。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受电结构配置为受电片,所述受电片包括受电基膜,所述受电基膜配置为所述受电基体,所述受电基膜具有相对的第三安装面和第四安装面,所述第三安装面用以安装在所述受电设备上,所述受电电极位于所述第四安装面。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受电结构配置为受电座,所述受电座包括受电座本体,所述受电座本体配置为所述受电基体,所述受电座本体设有收容槽,所述收容槽用以供所述受电设备安装。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受电基体配置为所述受电设备的壳底盖,所述受电电极设于所述壳底盖的底面。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装置还包括桌子,所述桌子的桌面配置为所述支撑面;
和/或,所述供电结构还包括电源适配器,至少一所述电源适配器与至少一所述供电电极组电连接,所述电源适配器用以与所述外部电源电连接;
和/或,所述供电电极嵌设于所述支撑面;
和/或,所述供电电极粘接于所述支撑面。
10.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电极配置为导电箔、导电片、导电薄膜、柔性电路板、金属化塑胶体、及弹簧顶针的其中至少一种;
和/或,所述受电电极配置为导电箔、导电片、导电薄膜、柔性电路板、金属化塑胶体、及弹簧顶针的其中至少一种。
CN202220814031.0U 2022-04-08 2022-04-08 充电装置 Active CN21740621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814031.0U CN217406215U (zh) 2022-04-08 2022-04-08 充电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814031.0U CN217406215U (zh) 2022-04-08 2022-04-08 充电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406215U true CN217406215U (zh) 2022-09-09

Family

ID=831402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814031.0U Active CN217406215U (zh) 2022-04-08 2022-04-08 充电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40621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986059B2 (en) Device cover with embedded power receiver
CN108292849B (zh) 用于再充电漫游设备的***和方法,以及用于这种***的适配器
US20090096415A1 (en) Retention of rechargeable devices
WO2010050958A1 (en) Wireless power receiver module
US20110057614A1 (en) Power Supply Adapter
CN103166287B (zh) 移动电子终端设备的底座
CN217406215U (zh) 充电装置
CN218682799U (zh) 供电桌
US20210226459A1 (en) Wireless charger device
WO2004036774A2 (en) Small geometry pads and system for wireless power supply
CN114696419A (zh) 充电装置
CN218242510U (zh) 受电座和受电装置
CN218070244U (zh) 受电片和受电装置
JP2019110131A (ja) 給電スタンド
CN218783584U (zh) 供电座
CN217882195U (zh) 供电片
CN218449512U (zh) 受电设备
KR200474737Y1 (ko) 모바일 단말기용 충전 거치대
CN211266528U (zh) 可拆卸充电宝手机壳
EP2278669A2 (en) Power supply adapter
CN208094250U (zh) 一种无线充电组件
CN220510369U (zh) 侧面接触用电单元和无线充电器
CN220544745U (zh) 一种组合式无线充电器
US20100285847A1 (en) Cell phone mount
CN205509542U (zh) 复合式充电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