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391446U - 灭火介质发生机构及灭火装置 - Google Patents

灭火介质发生机构及灭火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391446U
CN217391446U CN202122408602.9U CN202122408602U CN217391446U CN 217391446 U CN217391446 U CN 217391446U CN 202122408602 U CN202122408602 U CN 202122408602U CN 217391446 U CN217391446 U CN 21739144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re extinguishing
flame
extinguishing medium
generating mechanism
pass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408602.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付巧宇
王祺
张俊峰
李先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bei Jiandun Fir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bei Jiandun Fir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bei Jiandun Fir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bei Jiandun Fir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408602.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39144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39144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39144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re-Extinguishing By Fire Departments, And Fire-Extinguishing Equipment And Control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灭火介质发生机构及灭火装置。该灭火介质发生机构包括本体,包括第一喷出口;灭火介质发生器,设于本体内,且包括第二喷出口,用于产生灭火介质;消焰通道,设于本体内,且消焰通道的相对两端分别连通于第一喷出口与第二喷出口;其中,消焰通道的中心轴线沿一连续变化的方向延伸设置。由于消焰通道的中心轴线沿一连续变化的方向延伸设置,消焰通道的长度得以延长,高温、明火不易直接从第一喷出口喷出,有利于消焰效果的提高。此外,还能提高消焰通道内壁与火焰的接触面积,从而也有利于消焰效果的提高。如此,能够避免灭火装置产生灭火介质时的高温或明火直接与灭火装置使用环境中的人或物相接触,从而降低了发生二次损伤的几率。

Description

灭火介质发生机构及灭火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消防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灭火介质发生机构及灭火装置。
背景技术
气溶胶发生剂作为灭火装置中的一种常用灭火剂,启动后能够产生具有灭火效能的气溶胶灭火介质,在消防行业当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但是,灭火装置中的气溶胶发生剂在启动后,除了会释放出大量的气溶胶灭火介质以外,还伴随产生有高温及明火,而产生的高温及明火可能会对灭火装置使用环境中的人或物带来二次损伤。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灭火装置中的气溶胶发生剂在启动后,产生的高温及明火可能会对灭火装置使用环境中的人或物带来二次损伤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有效抑制高温和消除明火的灭火介质发生机构及灭火装置。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灭火介质发生机构,包括:
本体,包括第一喷出口;
灭火介质发生器,设于所述本体内,且包括第二喷出口,用于产生灭火介质;
消焰通道,设于所述本体内,且所述消焰通道的相对两端分别连通于所述第一喷出口与所述第二喷出口;
其中,所述消焰通道的中心轴线沿一连续变化的方向延伸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灭火介质发生机构包括多条消焰通道,所述多条消焰通道环绕所述灭火介质发生器设置,且每一所述消焰通道的相对两端分别连通于所述第一喷出口与所述第二喷出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消焰通道的内壁上凸设有多个改向部,至少两个相邻的所述改向部彼此之间间隔且相对设置,以界定形成多个子通道;
其中,至少一所述子通道的中心轴线与相邻的一所述子通道的中心轴线彼此之间呈角度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全部所述子通道的中心轴线彼此之间的连线呈波浪形线或螺旋形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至少一所述改向部沿所述消焰通道的径向方向凸设于所述消焰通道的内壁上;和/或
至少一所述改向部沿与所述消焰通道的径向方向相交的方向凸设于所述消焰通道的内壁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本体包括第一壳体,所述灭火介质发生器包括与所述第一壳体间隔设置的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配合所述第二壳体界定形成所述消焰通道;
所述第一喷出口开设于所述第一壳体,所述第二喷出口开设于所述第二壳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启动结构,所述启动结构的一端伸入所述本体内与所述灭火介质发生器相连,所述启动结构受控启动,以引燃所述灭火介质发生器产生灭火介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启动结构的一端置于所述本体外,另一端依次穿过所述第一喷出口、所述消焰通道及所述第二喷出口与所述灭火介质发生器相连。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启动结构包括电子点火头或热敏线。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灭火装置,包括如上述的灭火介质发生机构。
上述灭火介质发生机构,灭火介质在灭火介质发生器内产生后,先从第二喷出口喷出,经过消焰通道传输至第一喷出口,再由第一喷出口喷出本体外。由于消焰通道的中心轴线沿一连续变化的方向延伸设置,消焰通道的长度得以延长,致使高温、明火不易直接从第一喷出口喷出,有利于消焰效果的提高。此外,还能提高消焰通道内壁与火焰的接触面积,强化了传热,从而也有利于消焰效果的提高。如此,能够避免灭火装置在产生灭火介质时,高温及明火直接与灭火装置使用环境中的人或物相接触,从而降低发生二次损伤的几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灭火介质发生机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的灭火介质发生机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的灭火介质发生机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100、灭火介质发生机构;10、本体;11、第一喷出口;13、第一壳体;20、灭火介质发生器;21、第二喷出口;23、第二壳体;25、灭火发生剂;30、消焰通道;31、子通道;40、热敏线;50、保护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灭火介质发生机构及灭火装置进行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灭火介质发生机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的灭火介质发生机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的灭火介质发生机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为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申请相关的结构。
本申请至少一实施例公开的灭火介质发生机构100包括本体10、灭火介质发生器20、消焰通道30,灭火介质发生器20及消焰通道30均设于本体10内,灭火介质发生器20能够产生灭火介质。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体10包括第一喷出口11,灭火介质发生器20包括第二喷出口21,消焰通道30的相对两端分别连通于第一喷出口11与第二喷出口21。
具体到一些实施例中,本体10包括第一壳体13,灭火介质发生器20包括与第一壳体13间隔设置的第二壳体23,第一壳体13配合第二壳体23界定形成消焰通道30。第一喷出口11开设于第一壳体13,第二喷出口21开设于第二壳体23。
在实际运用中,灭火介质发生器20启动后产生灭火介质,产生的灭火介质依次从第二喷出口21、消焰通道30及第一喷出口11排出本体10外。
需要了解的是,灭火介质发生器20启动并产生灭火介质时,会同时产生高温及明火,且会随灭火介质一同从第一喷出口11排出,从而对人和物造成二次损伤。
故,在一些实施例中,消焰通道30的中心轴线沿一连续变化的方向延伸设置。可以理解,由于消焰通道30的中心轴线沿一连续变化的方向延伸设置,消焰通道30的长度得以延长,所以,高温、明火将不易直接从第一喷出口11喷出,从而有利于消焰效果的提高。如此,能够避免灭火装置产生的高温或明火直接与灭火装置使用环境中的人或物相接触,降低二次损伤发生几率。
此外,中心轴线沿一连续变化的方向延伸设置的消焰通道30还能提高消焰通道30内壁与火焰的接触面积,从而强化传热,进而也有利于消焰效果的提高。具体地,火焰与消焰通道30内壁的接触面积增加,传热后,使火焰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从而阻止火焰蔓延。
进一步地,提高消焰通道30内壁与火焰的接触面积,还会导致自由基与反应分子之间碰撞几率随之减少。而自由基与消焰通道30壁的碰撞几率反而增加,能够促使自由基反应减低,从而不能达到火焰的传播条件,火焰被阻止。如此,能够避免发生二次损伤。
在一些实施例中,灭火介质发生机构100包括多条消焰通道30,多条消焰通道30环绕灭火介质发生器20设置,且每一消焰通道30的相对两端分别连通于第一喷出口11与第二喷出口21。多条消焰通道30与上述的消焰通道30的结构均相同,故在此不再累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消焰通道30的内壁上沿灭火介质在消焰通道30内的传输方向上间隔且相对的设置有多个改向部,多个改向部配合消焰通道30的内壁界定形成多个子通道31。具体地,第一壳体13上沿灭火介质在消焰通道30内的传输方向上间隔设有多个第一改向部,第二壳体23上沿灭火介质在消焰通道30内的传输方向上间隔设有多个第二改向部。
进一步地,第一改向部和第二改向部相对设置,且多个第一改向部与多个第二改向部交错设置。即,一个第一改向部与其相邻的两个第二改向部可以形成两个子通道31,也或者,一个第二改向部能够与其相邻的两个第一改向部形成两个子通道31。
更进一步地,至少一子通道31的中心轴线与相邻的一子通道31的中心轴线彼此之间呈角度设置。具体地,可以呈锐角设置,也可以呈钝角设置。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消相邻的子通道31的中心轴线彼此之间呈锐角设置,以提高该消焰通道30对高温及明火的去除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全部子通道31的中心轴线彼此之间的连线呈波浪线或螺旋线。如此,能够在灭火装置的有效容积内大幅延长消焰通道30的长度,并增加消焰通道30内壁与高温及明火的接触面积。
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一改向部可以沿消焰通道30的径向方向凸设于消焰通道30的内壁上,也可以沿与消焰通道30的径向方向相交的方向凸设于消焰通道30的内壁上。
在其他的实施例中,多个改向部中,既有沿消焰通道30的径向方向凸设于消焰通道30的内壁上的情况,也有沿与消焰通道30的径向方向相交的方向凸设于消焰通道30的内壁上的情况。如此,能够起到延长消焰通道30的长度,且能够增加消焰通道30内壁与高温及明火的接触面积的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灭火介质发生机构100还包括启动结构,启动结构的一端伸入本体10内与灭火介质发生器20相连,启动结构受控启动,以引燃灭火介质发生器20产生灭火介质。
进一步地,启动结构的一端置于本体10外,另一端依次穿过第一喷出口11、消焰通道30及第二喷出口21与灭火介质发生器20相连,以向灭火介质发生器20传递热信号,灭火介质发生器20能够响应热信号产生灭火介质。
更进一步地,启动结构可包括电子点火头或热敏线40。当然,启动结构还可以为其他的适用于向灭火介质发生器20传递热信号的结构,本申请在此并不作具体限定。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启动结构包括热敏线40,灭火介质发生机构100还包括配接于第一喷出口11的保护套50,置于本体10外的部分热敏线40穿设于保护套50内。
实际使用中,温度透过保护套50激活热敏线40,热敏线40在保护套50内燃烧,而保护套50又使其燃烧的火星和高温不会影响到使用环境中的其他物品,从而避免对灭火装置使用环境中的人或物造成二次损害。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壳体23内具有一发生腔,发生腔与第二喷出口21连通。灭火介质发生器20还包括灭火发生剂25,灭火发生剂25设于发生腔内,且与热敏线40相连。
具体到一些实施例中,灭火发生剂25可以为气溶胶发生剂,气溶胶发生剂燃烧产生的灭火介质为气溶胶灭火剂。
具体到实际运用中,热敏线40感热燃烧,引燃灭火发生剂25,灭火发生剂25燃烧产生灭火介质,产生的灭火介质依次从第二喷出口21、消焰通道30及第一喷出口11排出。
作为本申请的同一构思,还提供一种灭火装置,包括上述的灭火介质发生机构100。该灭火装置能够有效避免灭火介质产生时附带的高温物质或明火对使用环境中的人或物中造成二次损伤。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灭火介质发生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本体,包括第一喷出口;
灭火介质发生器,设于所述本体内,且包括第二喷出口,用于产生灭火介质;
消焰通道,设于所述本体内,且所述消焰通道的相对两端分别连通于所述第一喷出口与所述第二喷出口;
其中,所述消焰通道的中心轴线沿一连续变化的方向延伸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灭火介质发生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灭火介质发生机构包括多条消焰通道,所述多条消焰通道环绕所述灭火介质发生器设置,且每一所述消焰通道的相对两端分别连通于所述第一喷出口与所述第二喷出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灭火介质发生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消焰通道的内壁上沿灭火介质在所述消焰通道内的传输方向上间隔且相对的设置有多个改向部,所述多个改向部配合所述消焰通道的内壁界定形成多个子通道;
其中,至少一所述子通道的中心轴线与相邻的一所述子通道的中心轴线彼此之间呈角度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灭火介质发生机构,其特征在于,全部所述子通道的中心轴线彼此之间的连线呈波浪线形或螺旋线形。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灭火介质发生机构,其特征在于,至少一所述改向部沿所述消焰通道的径向方向凸设于所述消焰通道的内壁上;和/或
至少一所述改向部沿与所述消焰通道的径向方向相交的方向凸设于所述消焰通道的内壁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灭火介质发生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包括第一壳体,所述灭火介质发生器包括与所述第一壳体间隔设置的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配合所述第二壳体界定形成所述消焰通道;
所述第一喷出口开设于所述第一壳体,所述第二喷出口开设于所述第二壳体。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灭火介质发生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启动结构,所述启动结构的一端伸入所述本体内与所述灭火介质发生器相连,所述启动结构受控启动,以引燃所述灭火介质发生器产生所述灭火介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灭火介质发生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启动结构的一端置于所述本体外,另一端依次穿过所述第一喷出口、所述消焰通道及所述第二喷出口与所述灭火介质发生器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灭火介质发生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启动结构包括电子点火头或热敏线。
10.一种灭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灭火介质发生机构。
CN202122408602.9U 2021-09-30 2021-09-30 灭火介质发生机构及灭火装置 Active CN21739144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408602.9U CN217391446U (zh) 2021-09-30 2021-09-30 灭火介质发生机构及灭火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408602.9U CN217391446U (zh) 2021-09-30 2021-09-30 灭火介质发生机构及灭火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391446U true CN217391446U (zh) 2022-09-09

Family

ID=831330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408602.9U Active CN217391446U (zh) 2021-09-30 2021-09-30 灭火介质发生机构及灭火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39144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02219556B2 (en) Gas burning type hair drier
US9476587B2 (en) Gas burner for ovens or grills
CN217391446U (zh) 灭火介质发生机构及灭火装置
KR101509466B1 (ko) 자동소화장치
CN115300847B (zh) 灭火装置
CN218636516U (zh) 热敏线组件及灭火装置
CN215929553U (zh) 燃烧器
CN217391447U (zh) 灭火介质发生机构及灭火装置
CN217593678U (zh) 灭火装置
RU2206353C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объемного аэрозольного тушения пожара
CN213667658U (zh) 灭火装置
CN215995436U (zh) 安全防护结构、热敏线组件及灭火装置
CN216169605U (zh) 热敏线防护装置、热敏线组件及灭火装置
CN113633918A (zh) 导火索启动装置及灭火器
CN216777814U (zh) 启动装置及灭火器
CN212038715U (zh) 一种复合式灭火弹
CN216022881U (zh) 安全防护结构、热敏线组件及灭火装置
CN216022877U (zh) 热敏线及灭火装置
CN215995437U (zh) 安全防护结构、热敏线组件及灭火装置
CN216022828U (zh) 灭火器
CN217366994U (zh) 启动装置及灭火器
CN216777802U (zh) 灭火装置
CN217593664U (zh) 灭火装置
CN213031729U (zh) 灭火器
CN216022832U (zh) 一种灭火器及其启动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Fire extinguishing medium generation mechanism and fire extinguishing device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506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20909

Pledgee: Bank of China Limited by Share Ltd. Three Gorges Branch

Pledgor: Hubei and Andun Fire Technology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3420000194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