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388413U - 冷却装置和具有其的电机组件 - Google Patents

冷却装置和具有其的电机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388413U
CN217388413U CN202220193793.3U CN202220193793U CN217388413U CN 217388413 U CN217388413 U CN 217388413U CN 202220193793 U CN202220193793 U CN 202220193793U CN 217388413 U CN217388413 U CN 2173884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line
cooling
liquid
cooling device
stator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193793.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辉
程云荣
姚宝塔
郑诗奇
王金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ngzhou Byd Automobile Co ltd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193793.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38841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3884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38841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tor Or Generator Cooling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冷却装置和具有其的电机组件,冷却装置用于对电机进行冷却,电机包括机壳、定子组件和转子组件,冷却装置适于设于机壳内且设于定子组件的径向外侧,冷却装置内限定出第一冷却液通道,且包括沿定子组件的周向延伸的第一管路、沿定子组件的轴向延伸的第二管路和第三管路,第一管路形成有第一喷液口,第二管路和第三管路均设于第一管路,第二管路为多个且沿第一管路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每个第二管路形成有第二喷液口,第三管路设于相邻两个第二管路之间,且形成有第三喷液口,第一喷液口、第二喷液口和第三喷液口分别与第一冷却液通道连通。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冷却装置,结构简单,便于保证对电机的冷却效果。

Description

冷却装置和具有其的电机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冷却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冷却装置和具有其的电机组件。
背景技术
电机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热量,一般通过设置冷却装置对电机进行冷却;然而,相关技术中,冷却装置的部件较多、结构复杂、安装困难、且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冷却装置,所述冷却装置结构简单,便于保证对电机的冷却效果。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冷却装置的电机组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冷却装置,所述冷却装置用于对电机进行冷却,所述电机包括机壳、定子组件和转子组件,所述冷却装置适于设于所述机壳内且设于所述定子组件的径向外侧,所述冷却装置内限定出第一冷却液通道,且包括沿所述定子组件的周向延伸的第一管路、沿所述定子组件的轴向延伸的第二管路和第三管路,所述第一管路形成有第一喷液口,所述第二管路和所述第三管路均设于所述第一管路,所述第二管路为多个且沿所述第一管路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每个所述第二管路形成有第二喷液口,所述第三管路设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二管路之间,且形成有第三喷液口,所述第一喷液口、所述第二喷液口和所述第三喷液口分别与所述第一冷却液通道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冷却装置,通过设置第一管路、第二管路和第三管路,并使得第一管路沿定子组件的周向延伸、第二管路沿定子组件的轴向延伸、第三管路设于相邻两个第二管路之间,以保证冷却装置对整个电子组件的冷却效果,实现对电机的冷却,且冷却装置结构简单、成本较低。
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一个所述第二管路的所述第二喷液口为多个且包括沿所述第二管路的周向间隔设置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第二开口的中心轴线之间的夹角为α,15°≤α≤30°。
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一个所述第三管路的所述第三喷液口为多个且包括沿所述第三管路的周向间隔设置的第三开口和第四开口,所述第三开口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第四开口的中心轴线之间的夹角为β,15°≤β≤30°。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管路与所述定子组件同轴设置,在所述定子组件的横截面上,以所述定子组件的中心轴线的正投影为圆心,所述第一管路对应的圆心角为γ,40°≤γ≤80°。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管路为多个且沿所述第一管路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每个所述第三管路的长度一端连接于第一管路。
在一些实施例中,相邻两个所述第三管路分别位于所述第一管路的径向两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冷却装置还包括:安装件,所述安装件固设于所述第一管路,且用于与所述机壳或所述定子组件固定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电机组件,包括:电机,所述电机包括机壳、定子组件和转子组件,所述定子组件套设于所述转子组件外且与所述机壳固定相连,所述转子组件包括转子、转轴和设于所述转子轴向端部的平衡板,所述转轴内限定出第二冷却液通道,所述平衡板内限定出与所述第二冷却液通道连通的第三冷却液通道,所述第三冷却液通道贯穿所述平衡板的一侧表面以形成第四喷液口;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冷却装置,所述冷却装置设于所述机壳内且设于所述定子组件的径向外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机组件,通过采用上述的冷却装置,便于有效实现电机的冷却,同时便于保证电机的NVH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机壳包括端盖,所述端盖形成有进液通道,所述进液通道与所述第二冷却液通道和所述第一冷却液通道分别连通,所述转轴的朝向所述端盖的一端设有导流件,所述导流件用于将所述进液通道的冷却液导引至所述第二冷却液通道和/ 或分配流向所述第一冷却液通道和所述第二冷却液通道冷却液的流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四喷液口形成在所述平衡板的背向所述转子的一侧表面,且所述第四喷液口的中心轴线相对于所述转轴的中心轴线倾斜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冷却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所示的冷却装置与定子组件的配合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电机组件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电机组件100、
冷却装置1、第一冷却液通道10、
第一管路11、第一喷液口110、
第二管路12、第二喷液口120、第一开口120a、第二开口120b、
第三管路13、第三喷液口130、
安装件14、第三开口130a、第四开口130b、
电机2、出液口2a、
机壳21、端盖211、进液通道2110、壳体212、
定子组件22、第一定子端221、第二定子端222、
转子组件23、转子231、转轴232、平衡板233、
第二冷却液通道2320、第三冷却液通道2330、第四喷液口2330a、
导流件2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实用新型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此外,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例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可应用于性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冷却装置1。
其中,冷却装置1用于对电机2进行冷却,以便保证电机2具有合适的工作温度,有利于使得电机2长期正常运行;电机2包括机壳21、定子组件22和转子组件23,冷却装置1适于设于机壳21内,且冷却装置1适于设于定子组件22的径向外侧,则冷却装置1可以用于向定子组件22喷射冷却液,以对定子组件22进行冷却,实现电机2的散热需求。
如图1-图3所示,冷却装置1内限定出第一冷却液通道10,且冷却装置1包括第一管路11、第二管路12和第三管路13,第一管路11沿定子组件22的周向延伸,例如第一管路11可以延伸为弯管(比如封闭环形弯管或开口环形弯管),便于使得第一管路 11与定子组件22之间具有良好的匹配性;第二管路12和第三管路13均设于第一管路 11,使得第二管路12内部与第一管路11内部连通、第三管路13内部与第一管路11内部连通,则第一管路11可以限定出第一冷却液通道10的一部分,第二管路12可以限定出第一冷却液通道10的另一部分,第三管路13可以限定出第一冷却液通道10的再一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的“开口环形”指的是:具有开口的环形(即非闭合环形),其中,“环形”当作广义理解,即不限于“圆环形”,例如还可以是“多边形环”等等。
第一管路11形成有第一喷液口110,第一喷液口110朝向定子组件22设置,且第一喷液口110与第一冷却液通道10连通,则第一喷液口110与第一管路11内部连通,第一冷却液通道10内的冷却液可以通过第一喷液口110喷向定子组件22。
第二管路12为多个,且多个第二管路12沿第一管路11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每个第二管路12沿定子组件22的轴向延伸,且每个第二管路12形成有第二喷液口120,第二喷液口120与第一冷却液通道10连通,则第二喷液口120与第二管路12内部连通,第一冷却液通道10内的冷却液可以通过第二喷液口120喷向定子组件22。
第三管路13设于相邻两个第二管路12之间,第三管路13形成有第三喷液口130,第三喷液口130与第一冷却液通道10连通,则第三喷液口130与第三管路13内部连通,第一冷却液通道10内的冷却液可以通过第三喷液口130喷向定子组件22。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管路11可以为一个或多个,第三管路13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当第一管路11为多个时,多个第一管路11可以沿定子组件22的轴向间隔设置,至少一个第一管路11内部与第二管路12内部和第三管路13内部分别连通;当第三管路13 为多个时,多个第三管路13可以沿定子组件22的周向和/或定子组件22的轴向间隔设置,每个第三管路13内部与对应第一管路11内部连通。第二管路12可以延伸为直管或弯管,第三管路13可以延伸为直管或弯管。此外,第三管路13的延伸方向可以与第二管路12的延伸方向平行或不平行。
而且,第一管路11上的第一喷液口110为一个或多个,第二管路12上的第二喷液口120为一个或多个,第三管路13上的第三喷液口130为一个或多个。比如,当第一管路11上的第一喷液口110为一个时,第一喷液口110可以形成为长条形开口,以便于保证第一喷液口110的喷液范围,保证对定子组件22的冷却效率和冷却效果。
例如,在图1和图2的示例中,第一管路11为一个,第二管路12为两个,两个第二管路12分别设于第一管路11的长度两端、或者至少一个第二管路12与第一管路11 的对应长度一端间隔设置,每个第二管路12延伸为直管,第三管路13为两个,两个第三管路13眼第一管路11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每个第三管路13的延伸方向与第二管路12的延伸方向平行,使得冷却装置1具有“王”字形结构;第一管路11上的第一喷液口110为多个且沿第一管路11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第二管路12上的第二喷液口120 为多个且沿第二管路12的延伸方向间隔,第三管路13上的第三喷液口130为多个且沿第三管路13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则多个第一喷液口110与第二管路12和第三管路13 配合,便于保证定子组件22在其周向上的冷却效果,多个第二喷液口120和多个第三喷液口130配合,便于保证定子组件22在其轴向上的冷却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冷却装置1,通过设置第一管路11、第二管路12和第三管路13,并使得第一管路11沿定子组件22的周向延伸、第二管路12沿定子组件22的轴向延伸、第三管路13设于相邻两个第二管路12之间,以保证冷却装置1对整个电子组件22(包括定子绕组)的冷却效果,实现对电机2的冷却,且冷却装置1结构简单、成本较低。
可选地,单个第一管路11上的第一喷液口110、单个第二管路12上的第二喷液口120和单个第三管路13上的第三喷液口130中的至少一个为多个,有利于提升冷却装置 1的喷液范围,从而提升定子组件22的冷却范围,保证对定子组件22的冷却效率和冷却效果。
可选地,在图1-图2的示例中,第二管路12为两个,每个第二管路12分别连接于第一管路11的长度一端,以在第一管路11和第二管路12之间形成“丁”字形结构,从而在第二管路12与第一管路11焊接相连时,便于保证第一管路11和第二管路12的焊接强度。
当然,第二管路12与第一管路11的连接方式不限于此;例如,第二管路12与第一管路11的长度端部间隔设置、和/或、第二管路12的长度一端连接于第一管路11。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2所示,至少一个第二管路12的第二喷液口120为多个,且第二管路12的上述多个第二喷液口120包括沿第二管路12的周向间隔设置的第一开口120a和第二开口120b,第一开口120a的中心轴线与第二开口120b的中心轴线之间的夹角为α,15°≤α≤30°,例如α可以为15°、或20°、或24°、或30°等,则第一开口120a处的冷却液和第二开口120b处的冷却液分别朝向不同方向喷出,以提升第二管路12的喷液范围,以便于第一开口120a和第二开口120b喷出的冷却液均匀覆盖定子组件22的外周壁,有利于实现对整个定子组件22的冷却。
可见,具有第一开口120a和第二开口120b的第二管路12的数量小于或等于第二管路12的总数量;当至少两个第二管路12上均具有第一开口120a和第二开口120b时,上述至少两个第二管路12上第一开口120a和第二开口120b的数量可以相同或不同。
可以理解的是,记第一开口120a和第二开口120b可以构成一组第一喷口组,第二管路12上的多个第二喷液口120可以包括一组或多组第一喷口组,多组第一喷口组可以沿第二管路12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以使第二管路12喷出的冷却液在定子组件22 的轴向上均匀覆盖定子组件22的外周壁。
可选地,在图1-图2的示例中,每个第二管路12均具有第一喷口组,定子组件22 的轴向两端分别为第一定子端221和第二定子端222,第二管路12上的多个第二喷液口 120包括两组第一喷口组,其中一组与第一定子端221对应以用于朝向第一定子端221 喷出冷却液,另一组与第二定子端222对应以用于朝向第二定子端222喷出冷却液,两组第一喷口组之间设有多个沿第二管路12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二喷液口120,该多个第二喷液口120可以与定子组件22的定子铁芯对应以用于朝向定子铁芯喷出冷却液。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2所示,至少一个第三管路13的第三喷液口130为多个,且第三管路13的上述多个第三喷液口130包括沿第三管路13的周向间隔设置的第三开口130a和第四开口130b,第三开口130a的中心轴线与第四开口130b的中心轴线之间的夹角为β,15°≤β≤30°,则第三开口130a处的冷却液和第四开口130b处的冷却液分别朝向不同方向喷出,以提升第三管路13的喷液范围,以便于第三开口130a 和第四开口130b喷出的冷却液均匀覆盖定子组件22的外周壁,有利于实现对整个定子组件22的冷却。
可见,具有第三开口130a和第四开口130b的第三管路13的数量小于或等于第三管路13的总数量;当至少两个第三管路13上均具有第三开口130a和第四开口130b时,上述至少两个第三管路13上第三开口130a和第四开口130b的数量可以相同或不同。
可以理解的是,记第三开口130a和第四开口130b可以构成一组第二喷口组,第三管路13上的多个第三喷液口130可以包括一组或多组第二喷口组,多组第二喷口组可以沿第三管路13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以使第三管路13喷出的冷却液在定子组件22 的轴向上均匀覆盖定子组件22的外周壁。
可选地,在图1-图2的示例中,第三管路13为两个,每个第三管路13均具有一组第二喷口组,定子组件22的轴向两端分别为第一定子端221和第二定子端222,其中一个第三管路13的第二喷口组与第一定子端221对应以用于朝向第一定子端221喷出冷却液,另一个第三管路13的第二喷口组与第二定子端222对应以用于朝向第二定子端 222喷出冷却液,每个第三管路13还形成有与第二喷口组间隔设置的第三喷液口130。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2所示,第一管路11与定子组件22同轴设置,即第一管路11对应的环形结构的中心轴线与定子组件22的中心轴线重合,在定子组件22的横截面上,以定子组件22的中心轴线的正投影为圆心,第一管路11对应的圆心角为γ, 40°≤γ≤80°,例如可以为40°、或50°、或60°、或75°、或80°等,以便于保证第一管路11在定子组件22周向上的喷液范围,同时便于保证第三管路13和多个第二管路12的布置空间,以便于保证第二管路12和第三管路13在定子组件22轴向上的喷液范围。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2所示,第三管路13为多个,且多个第三管路13沿第一管路11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每个第三管路13的长度一端连接于第一管路11,则每个第三管路13的长度另一端可以形成为自由端,以在第一管路11和第三管路13之间形成“丁”字形结构,从而在第一管路11与多个第三管路13分别焊接相连时,便于保证第一管路11和多个第三管路13形成的多个焊缝沿第一管路11的延伸方向错开设置,从而保证第一管路11和每个第三管路13的焊接强度。
当然,第三管路13的设置不限于此;例如,第三管路13的中部连接于第一管路11,以使第三管路13的一部分位于第一管路11的在定子组件22轴向的一侧、第三管路13 的另一部分位于第一管路11的在定子组件22轴向的另一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2所示,相邻两个第三管路13分别位于第一管路11的径向两侧,则相邻两个第三管路13中的其中一个位于第一管路11的在定子组件22轴向的一侧、另一个位于第一管路11的在定子组件22轴向的另一侧,以便于扩大第三管路13在定子组件22轴向上的喷液范围。
当然,第三管路13的设置不限于此;例如,多个第三管路13均位于第一管路11 的径向同侧,使得多个第三管路13均位于第一管路11在定子组件22轴向的同侧,或者,第三管路13为三个或三个以上且包括两组管路组,其中一组管路组位于第一管路 11的在定子组件22轴向的一侧、另一组管路组位于第一管路11的在定子组件22轴向的另一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2所示,冷却装置1还包括安装件14,安装件14固设于第一管路11,且安装件14用于与机壳21或定子组件22固定相连,以便于实现冷却装置1的可靠安装,同时方便了冷却装置1的安装。
可选地,在图1-图2的示例中,安装件14形成为板状结构,安装件14的一端与第一管路11固定相连,例如安装件14与第一管路11焊接相连,安装件14的另一端形成有安装孔,安装孔内设有紧固件,紧固件与机壳21固定相连。其中,紧固件可以为螺栓、螺钉等。
可以理解的是,冷却装置1内冷却油的流动动力可以来源于液体驱动装置例如泵等,液体驱动装置的安装位置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具体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电机组件100,如图3所示,包括电机2和冷却装置1,电机2包括机壳21、定子组件22和转子组件23,定子组件22和转子组件23 均设于机壳21,定子组件22套设于转子组件23外,且定子组件22与机壳21固定相连,冷却装置1设于机壳21内,且冷却装置1设于定子组件22的径向外侧,则冷却装置1 可以设于机壳21的内周壁和定子组件22的外周壁之间,以用于对定子组件22进行冷却。
其中,转子组件23包括转子231、转轴232和设于转子231轴向端部的平衡板233,转轴232内限定出第二冷却液通道2320,平衡板233可以为两个,每个平衡板233内限定出与第二冷却液通道2320连通的第三冷却液通道2330,第三冷却液通道2330贯穿平衡板233的一侧表面以形成第四喷液口2330a,则第二冷却液通道2320内的冷却液可以通过流至第三冷却液通道2330,并自第四喷液口2330a流至定子组件22的内周壁限定的空间内,以实现转子231、转轴232、平衡板233和定子组件22的冷却。
显然,在实现转子组件23冷却时,冷却液并未流经转子231内部,便于简化转子231的结构,保证转子组件23的动平衡精度,从而保证电机2的NVH性能,减小转子 231的损耗。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机组件100,通过采用上述的冷却装置1,便于有效实现电机2的冷却,同时便于保证电机2的NVH性能。
可以理解的是,第二冷却液通道2320内冷却油的流动动力可以来源于液体驱动装置例如泵等。自冷却装置1流出的冷却液和自第四喷液口2330a最终均流至机壳21内,机壳21可以形成有出液口2a,以便于实现冷却液循环利用,例如冷却液在通过出液口 2a流出后可以进行降温,以便于再次有效冷却电机2;其中,机壳21内的冷却液可以对电机2的轴承进行冷却。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机壳21包括端盖211,端盖211形成有进液通道2110,进液通道2110与第二冷却液通道2320和第一冷却液通道10分别连通,则进液通道2110 内的冷却液可以一部分流向第二冷却液通道2320以用于对转子组件23进行冷却、还有一部分流向第一冷却液通道10以用于对定子组件22进行冷却,同时冷却液在进液通道 2110内流动过程中还可以对端盖211进行冷却,以保证对电机2的冷却效果。此时,可以只需对进液通道2110的冷却液施加流动动力,即可驱动第二冷却液通道2320和第一冷却液通道10内的冷却液分别流动。
其中,如图3所示,转轴232的朝向端盖211的一端设有导流件24,导流件24用于将进液通道2110的冷却液导引至第二冷却液通道2320和/或分配流向第一冷却液通道10和第二冷却液通道2320冷却液的流量。其中,当导流件24用于将进液通道2110 的冷却液导引至第二冷却液通道2320时,有利于保证冷却液自进液通道2110流至第二冷却液通道2320的顺畅性,降低流动阻力;当导流件24用于分配流向第一冷却液通道 10和第二冷却液通道2320冷却液的流量,便于保证流向第一冷却液通道10的冷却液的流量与第一冷却液通道10所要实现的冷却效果相匹配、保证保证流向第二冷却液通道 2320的冷却液的流量与第二冷却液通道2320所要实现的冷却效果相匹配。
可选地,在图3的示例中,第二冷却液通道2320沿转轴232的轴向延伸,且第二冷却液通道2320贯穿导流件24所在的转轴232的一端,导流件24邻近转轴232上的轴承设置,轴承安装于端盖211,导流件24形成为环形结构,且导流件24限定出连通通道,连通通道设于转轴232的端部且与第二冷却液通道2320连通,连通通道的横截面积与进液通道2110的导向第一冷却液通道10的部分的横截面积基本一致;转轴232形成有两个连通口,每个连通口连通第二冷却液通道2320和对应第三冷却液通道2330。
可选地,第二管路12和/或第三管路13与端盖211相连,以使第二管路12和第三管路13中的至少一个的内部与进液通道2110连通,从而实现进液通道2110与第一冷却液通道10的连通,同时有利于提升冷却装置1的安装牢固性。
可选地,在图3的示例中,机壳21包括壳体212,壳体212上形成有与进液通道2110连通的通道,冷却液流至通道,并通过通道流向进液通道2110,便于实现电机2的全方位的冷却。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四喷液口2330a形成在平衡板233的背向转子231的一侧表面,在图3的示例中,左侧平衡板233的第四喷液口2330a形成在该平衡板233 的左侧表面,右侧平衡板233的第四喷液口2330a形成在该平衡板233的右侧表面;第四喷液口2330a的中心轴线相对于转轴232的中心轴线倾斜设置,使得自第四喷液口2330a喷出的冷却液沿相对于转轴232的中心轴线倾斜流动,有利于对定子组件22的在轴向上与转子组件23错位设置部分进行冷却,例如左侧平衡板233的第四喷液口2330a 处的冷却液可以在离心力等的作用下流向第一定子端221的内周壁,右侧平衡板233的第四喷液口2330a处的冷却液可以在离心力等的作用下流向第二定子端222的内周壁,提升定子组件22的冷却均匀性和高效性。
可选地,第四喷液口2330a的中心轴线与转轴232的中心轴线之间的夹角位于30°~80°范围内。
可选地,冷却液为冷却油,以在冷却电机2的同时可以起到润滑作用。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中的电机组件100可以用于车辆例如新能源汽车等中,但不限于此。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机组件100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冷却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装置(1)用于对电机(2)进行冷却,所述电机(2)包括机壳(21)、定子组件(22)和转子组件(23),所述冷却装置(1)适于设于所述机壳(21)内且设于所述定子组件(22)的径向外侧,所述冷却装置(1)内限定出第一冷却液通道(10),且包括沿所述定子组件(22)的周向延伸的第一管路(11)、沿所述定子组件(22)的轴向延伸的第二管路(12)和第三管路(13),所述第一管路(11)形成有第一喷液口(110),所述第二管路(12)和所述第三管路(13)均设于所述第一管路(11),所述第二管路(12)为多个且沿所述第一管路(11)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每个所述第二管路(12)形成有第二喷液口(120),所述第三管路(13)设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二管路(12)之间,且形成有第三喷液口(130),所述第一喷液口(110)、所述第二喷液口(120)和所述第三喷液口(130)分别与所述第一冷却液通道(10)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装置(1),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第二管路(12)的所述第二喷液口(120)为多个且包括沿所述第二管路(12)的周向间隔设置的第一开口(120a)和第二开口(120b),所述第一开口(120a)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第二开口(120b)的中心轴线之间的夹角为α,15°≤α≤3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装置(1),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第三管路(13)的所述第三喷液口(130)为多个且包括沿所述第三管路(13)的周向间隔设置的第三开口(130a)和第四开口(130b),所述第三开口(130a)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第四开口(130b)的中心轴线之间的夹角为β,15°≤β≤3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路(11)与所述定子组件(22)同轴设置,在所述定子组件(22)的横截面上,以所述定子组件(22)的中心轴线的正投影为圆心,所述第一管路(11)对应的圆心角为γ,40°≤γ≤8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管路(13)为多个且沿所述第一管路(11)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每个所述第三管路(13)的长度一端连接于第一管路(1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冷却装置(1),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三管路(13)分别位于所述第一管路(11)的径向两侧。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冷却装置(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安装件(14),所述安装件(14)固设于所述第一管路(11),且用于与所述机壳(21)或所述定子组件(22)固定相连。
8.一种电机组件(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机(2),所述电机(2)包括机壳(21)、定子组件(22)和转子组件(23),所述定子组件(22)套设于所述转子组件(23)外且与所述机壳(21)固定相连,所述转子组件(23)包括转子(231)、转轴(232)和设于所述转子(231)轴向端部的平衡板(233),所述转轴(232)内限定出第二冷却液通道(2320),所述平衡板(233)内限定出与所述第二冷却液通道(2320)连通的第三冷却液通道(2330),所述第三冷却液通道(2330)贯穿所述平衡板(233)的一侧表面以形成第四喷液口(2330a);
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冷却装置(1),所述冷却装置(1)设于所述机壳(21)内且设于所述定子组件(22)的径向外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机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21)包括端盖(211),所述端盖(211)形成有进液通道(2110),所述进液通道(2110)与所述第二冷却液通道(2320)和所述第一冷却液通道(10)分别连通,
所述转轴(232)的朝向所述端盖(211)的一端设有导流件(24),所述导流件(24)用于将所述进液通道(2110)的冷却液导引至所述第二冷却液通道(2320)和/或分配流向所述第一冷却液通道(10)和所述第二冷却液通道(2320)冷却液的流量。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机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喷液口(2330a)形成在所述平衡板(233)的背向所述转子(231)的一侧表面,且所述第四喷液口(2330a)的中心轴线相对于所述转轴(232)的中心轴线倾斜设置。
CN202220193793.3U 2022-01-24 2022-01-24 冷却装置和具有其的电机组件 Active CN21738841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193793.3U CN217388413U (zh) 2022-01-24 2022-01-24 冷却装置和具有其的电机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193793.3U CN217388413U (zh) 2022-01-24 2022-01-24 冷却装置和具有其的电机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388413U true CN217388413U (zh) 2022-09-06

Family

ID=830977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193793.3U Active CN217388413U (zh) 2022-01-24 2022-01-24 冷却装置和具有其的电机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38841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50151431A1 (en) Cooling system for an electric motor
EP2580852B1 (en) Electric machine cooling system and method
CN211456879U (zh) 电机冷却***
JP7053886B2 (ja) モータ油冷構造
CN107681832A (zh) 一种端板设有叶轮的永磁电动机及使用该电动机的电动车
CN217388413U (zh) 冷却装置和具有其的电机组件
EP4246775A1 (en) Rotor, motor, and electric vehicle
CN115360849B (zh) 飞轮储能***
US20230198340A1 (en) Motor having multiple cooling flow channels
CN112421858A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及其驱动电机
CN111756179B (zh) 电机和具有该电机的电动车辆
CN209748302U (zh) 用于电机的端盖和具有该端盖的电机和电动车辆
CN112787456B (zh) 车辆、电机及壳体结构
CN115603493A (zh) 一种定子油路冷却装置及电驱动***
CN112865397B (zh) 一种电机冷却油路结构
CN114825774A (zh) 一种电机定子冷却结构及电动机
CN220421565U (zh) 一种具有冷却***的驱动电机
CN220421522U (zh) 电机及具有该电机的动力设备
CN220342140U (zh) 电机及具有该电机的车辆
CN216056661U (zh) 电机转轴、转子总成、电机及车辆
CN217063421U (zh) 电机、电驱动总成和车辆
CN220172946U (zh) 电机、电动总成和车辆
CN219372193U (zh) 轮毂式电机及轮毂***
CN212231279U (zh) 冷却组件、电机端盖、电机和新能源汽车
CN220325365U (zh) 转子端板、电机和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119

Address after: No. 3009, BYD Road, Pingsh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518118

Patentee after: BYD Co.,Ltd.

Patentee after: Zhengzhou BYD Automobile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118 BYD Road, Pingshan New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3009

Patentee before: BYD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