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360999U - 一种动静脉内瘘狭窄pta实训模型 - Google Patents

一种动静脉内瘘狭窄pta实训模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360999U
CN217360999U CN202221139362.5U CN202221139362U CN217360999U CN 217360999 U CN217360999 U CN 217360999U CN 202221139362 U CN202221139362 U CN 202221139362U CN 217360999 U CN217360999 U CN 21736099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ood vessel
simulated
pta
narrow
mod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139362.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硕珊
肖嫦娟
曾清华
罗逊
李航洋
梁玉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Provincial Peoples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Provincial Peoples Hospit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Provincial Peoples Hospital filed Critical Hunan Provincial Peoples Hospital
Priority to CN202221139362.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36099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36099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36099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structional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动静脉内瘘狭窄PTA实训模型,包括手臂模型、模拟动脉血管、第一模拟静脉血管、第二模拟静脉血管与球囊扩张导管,在第一模拟静脉血管上设置有凹陷的血管狭窄处,在手臂模型上设有与第一模拟静脉血管连通的穿刺口;本PTA实训模型可展示动静脉内瘘与血管狭窄处的概念及动静脉内瘘的连接方式,并通过血管狭窄处与穿刺口能帮助初学者在模型上操练动静脉内瘘狭窄球囊扩张术,帮助初学者理解动静脉内瘘狭窄球囊扩张术的概念与操作流程,并通过设有的感应触点、感应板与提示报警装置能形象、感观的显示球囊扩张效果,对于无经验的初学者,在对患者进行实践操作前使用该实训模型进行培训和反复操练,能有效提高PTA操作的成功率。

Description

一种动静脉内瘘狭窄PTA实训模型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实训模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动静脉内瘘狭窄PTA实训模型。
背景技术:
动静脉内瘘(AVF)是指动静脉在皮下吻合建立的血管通道,是目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常用的血管通路,被称为血透患者的“生命线”;然而动静脉内瘘常常引发多种并发症,其中,血管狭窄是最为常见的并发症,表现为低血流量,透析充分性不能得到满足;内瘘狭窄一般发生在动静脉吻合口,尤其在距吻合口静脉端数厘米内或反复穿刺的部位,部分患者内瘘使用不到半年时间就会出现血管狭窄或血栓性闭塞,进而无法透析;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是指经皮穿刺血管,送入球囊扩张导管,对血管的狭窄部分进行扩张,使狭窄部位矫正至正常血管腔内径的手术,该手术是国际公认的通路狭窄首选治疗方案,基于PTA能有效的改善狭窄血管流量,维护透析患者的“生命线”,保证透析充分性。
对于从事血液透析的医护人员而言,PTA的操作需具有一定血管通路解剖基础及反复多次的实操训练才可以掌握,因此开展动静脉内瘘狭窄PTA术的临床教学势在必行,动静脉内瘘血管通路的基本理论与PTA操作技能一直是培训的重点和难点,目前,临床上尚无该手术的教学实训装置;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是学员通过书本上的解剖图示和动画演示以了解动静脉内瘘血管通路的解剖结构和相关理论知识,以上方式缺少直观性、真实性和全面性;而在血液透析PTA操作的临床实践中,血液透析医护人员在临床教学示教及学员实践技能操作中的现状主要是在内瘘血管存在狭窄的患者身上进行实践技能操作,对于无经验的初学者,PTA操作的成功率低,因此有必要在对患者进行实践操作前使用练习模具进行培训和反复练习,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动静脉内瘘狭窄球囊扩张的训练模型。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够帮助无经验的初学者理解动静脉内瘘血管通路的基本理论与反复操练PTA操作技能的动静脉内瘘狭窄PTA实训模型。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其发明目的:一种动静脉内瘘狭窄PTA实训模型,包括手臂模型及设置于手臂模型内部的模拟动脉血管、第一模拟静脉血管与第二模拟静脉血管,所述模拟动脉血管、第一模拟静脉血管与第二模拟静脉血管均为空心结构且采用弹性材料制成;所述模拟动脉血管与第一模拟静脉血管一端均向近心端延伸,模拟动脉血管另一端向手掌端延伸,第一模拟静脉血管另一端通过可拆卸连接结构与模拟动脉血管连接吻合,所述第二模拟静脉血管一端向手掌端延伸,另一端为开放端,该开放端向所述第一模拟静脉血管延伸,所述第二模拟静脉血管的开放端上设置有将该开放端封闭的血管封闭部件。
进一步的,在所述手臂模型上设置有视窗与视窗盖,所述视窗开设于手臂模型上,所述视窗可暴露出模拟动脉血管与第一模拟静脉血管的连接吻合部、第二模拟静脉血管的开放端;所述视窗盖一端铰接于视窗的边缘,所述视窗盖可开闭所述视窗。
优选的,所述模拟动脉血管的外径大于第一模拟静脉血管与第二模拟静脉血管的的外径,所述模拟动脉血管为红色,所述第一模拟静脉血管与第二模拟静脉血管为蓝色。
优选的,所述手臂模型的表层采用与人体肤色接近的弹性硅胶材料制成,在所述手臂模型内填充有使模拟动脉血管、第一模拟静脉血管与第二模拟静脉血管位置恒定的填充材料。
优选的,所述连接结构为固定连接于模拟动脉血管上的套管,所述第一模拟静脉血管的另一端套接在所述套管内实现与模拟动脉血管的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的,在所述第一模拟静脉血管上设置有向第一模拟静脉血管内侧凹陷的血管狭窄处,所述血管狭窄处距离第一模拟静脉血管与模拟动脉血管的连接吻合部3-5cm。
进一步的,在所述手臂模型近心端的表层设置有穿刺口,所述穿刺口通过空心管道与第一模拟静脉血管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动静脉内瘘狭窄PTA实训模型还包括球囊扩张导管,所述球囊扩张导管包括延伸导管、扩张球囊与球囊充放气接头,所述扩张球囊与球囊充放气接头分别设置于延伸导管的前端与后端。
进一步的,所述动静脉内瘘狭窄PTA实训模型还包括感应触点、感应板与提示报警装置;所述感应触点设置于血管狭窄处的外侧;所述感应板为直板且感应板的两端分别与血管狭窄处的两端固定连接;所述感应板与感应触点位置对应且感应板朝向所述感应触点;提示报警装置设置于手臂模型外部,所述感应触点与感应板均通过导线与提示报警装置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感应触点有多个且多个感应触点等距离均匀设置于血管狭窄处的外侧。
进一步的,所述动静脉内瘘狭窄PTA实训模型还包括导丝、鞘管与套管针。
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较好的实现了其发明目的,本动静脉内瘘狭窄PTA实训模型可直观、真实和全面的展示动静脉内瘘与血管狭窄处的概念及动静脉内瘘的连接方式,帮助初学者理解动静脉内瘘的解剖结构和相关理论知识;并且通过设有的血管狭窄处与穿刺口能帮助初学者在模型上操练动静脉内瘘狭窄球囊扩张术,帮助初学者理解动静脉内瘘狭窄球囊扩张术的概念与操作流程,并通过设有的感应触点、感应板与提示报警装置能形象、感观的显示球囊扩张效果,对于无经验的初学者,在对患者进行实践操作前使用该实训模型进行培训和反复操练,能有效提高PTA操作的成功率。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附图1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球囊扩张导管5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球囊扩张导管5对血管狭窄处31进行扩张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见如下表格。
标记数字 标记名称 标记数字 标记名称
1 手臂模型1 33 感应板33
11 穿刺口11 4 第二模拟静脉血管4
12 视窗12 41 血管封闭部件41
13 视窗盖13 5 球囊扩张导管5
2 模拟动脉血管2 51 延伸导管51
3 第一模拟静脉血管3 52 扩张球囊52
31 血管狭窄处31 53 球囊充放气接头53
32 感应触点32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下面结合附图对发明内容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参照说明书附图1,一种动静脉内瘘狭窄PTA实训模型,包括手臂模型1及设置于手臂模型1内部的模拟动脉血管2、第一模拟静脉血管3与第二模拟静脉血管4,所述模拟动脉血管2、第一模拟静脉血管3与第二模拟静脉血管4均为空心结构且采用弹性材料制成;所述模拟动脉血管2与第一模拟静脉血管3一端均向近心端延伸,模拟动脉血管2另一端向手掌端延伸,第一模拟静脉血管3另一端通过可拆卸连接结构与模拟动脉血管2连接吻合,所述第二模拟静脉血管4一端向手掌端延伸,另一端为开放端,该开放端向所述第一模拟静脉血管3延伸,所述第二模拟静脉血管4的开放端上设置有将该开放端封闭的血管封闭部件41,血管封闭部件41模拟的是在将静脉血管断开后,临床上将开放的静脉血管封闭的真实场景,所述血管封闭部件41可为临床护理常用的血管夹、血管闭合夹、组织闭合夹等,还可以为手术缝线;所述模拟动脉血管2的外径大于第一模拟静脉血管3与第二模拟静脉血管4的的外径,所述模拟动脉血管2为红色,所述第一模拟静脉血管3与第二模拟静脉血管4为蓝色,使初学者更加直观的分辨出静脉血管与动脉血管,可帮助初学者直观、真实和全面的理解动静脉内瘘的概念及动静脉内瘘的连接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附图1中示出的是动静脉内瘘中动脉与静脉端侧吻合的一种连接方式,该领域的医护人员可以联想到的是,该模型还可以示出动静脉内瘘中动脉与静脉还可以是端端吻合与侧侧吻合的连接方式;比如:当需要展示端端吻合时,可将模拟动脉血管2断开并可通过套管将断开的模拟动脉血管2可拆卸连接,将第一模拟静脉血管3与处于近心端的模拟动脉血管2两个开放端通过套管连接,处于手掌端的模拟动脉血管2的开放端通过血管封闭部件41夹闭;当需要展示侧侧吻合时,可在模拟动脉血管2上设置有两个靠近的套管,将第一模拟静脉血管3与第二模拟静脉血管4的开放端分别套接在一个套管来模拟侧侧吻合。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参照附图1,在所述手臂模型1上设置有视窗12与视窗盖13,所述视窗12开设于手臂模型1上,所述视窗12可暴露出模拟动脉血管2与第一模拟静脉血管3的连接吻合部、第二模拟静脉血管4的开放端;所述视窗盖13一端铰接于视窗12的边缘,所述视窗盖13可开闭所述视窗12;通过打开所述视窗12可以直观的看到手臂模型1内部的模拟动脉血管2、第一模拟静脉血管3与第二模拟静脉血管4的分布情况及连接方式,便于初学者直观、真实和全面的理解动静脉内瘘的概念及动静脉内瘘的连接方式。
在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手臂模型1的表层采用与人体肤色接近的弹性硅胶材料制成,使该模型更加逼真;在所述手臂模型1内填充有使模拟动脉血管2、第一模拟静脉血管3与第二模拟静脉血管4位置恒定的填充材料;该填充材料可以为海绵或者泡沫粒子,使模拟动脉血管2、第一模拟静脉血管3与第二模拟静脉血管4在不受外力作用下位置恒定,防止模拟动脉血管2、第一模拟静脉血管3与第二模拟静脉血管4之间的位置变化及连接断开。
在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结构为固定连接于模拟动脉血管2上的套管,所述第一模拟静脉血管3的另一端套接在所述套管内实现与模拟动脉血管2的可拆卸连接,所述套管为内部中空两端开放的管道,套管一端与模拟动脉血管2连通,第一模拟静脉血管3的另一端可套接在套管另一端的内侧或者外侧实现可拆卸连接;同样的,在所述第二模拟静脉血管4的开放端也可以设有套管,便于将第一模拟静脉血管3与第二模拟静脉血管4可拆卸连接,这样可以更加直观的模拟动静脉内瘘血管的通路情况及连接方式。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参照附图1、2,在所述第一模拟静脉血管3上设置有向第一模拟静脉血管3内侧凹陷的血管狭窄处31,所述血管狭窄处31距离第一模拟静脉血管3与模拟动脉血管2的连接吻合部3-5cm;便于帮助初学者理解血管狭窄处31位置的概念,并且可以通过将血管狭窄处31使用与第一模拟静脉血管3不同颜色的材料标识出来,使血管狭窄处31位置更直观。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参照附图1、3,在所述手臂模型1近心端的表层设置有穿刺口11,所述穿刺口11通过空心管道与第一模拟静脉血管3连通;所述动静脉内瘘狭窄PTA实训模型还包括球囊扩张导管5、导丝、鞘管与套管针;所述球囊扩张导管5包括延伸导管51、扩张球囊52与球囊充放气接头53,所述扩张球囊52与球囊充放气接头53分别设置于延伸导管51的前端与后端;由于导丝、鞘管与套管针均属于该领域常规的医疗器械,其结构与使用方法是该领域医护人员应该掌握的基础常识,因此此处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球囊扩张导管5、导丝、鞘管与套管针均是进行动静脉内瘘狭窄PTA操作所使用的医疗器械,初学者可使用一套上述医疗器械在实训模型上反复操练,并且这套医疗器械可重复使用。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参照附图2,所述动静脉内瘘狭窄PTA实训模型还包括感应触点32、感应板33与提示报警装置;所述感应触点32有多个且多个感应触点32等距离均匀设置于血管狭窄处31的外侧;所述感应板33为直板且感应板33的两端分别与血管狭窄处31的两端固定连接;所述感应板33与感应触点32位置对应且感应板33朝向所述感应触点32;提示报警装置设置于手臂模型1外部,所述感应触点32与感应板33均通过导线与提示报警装置电性连接;所述提示报警装置内集成有移动电源、语音播放器、微型蜂鸣器或微型振动器。
所述提示报警装置的原理在于:在将球囊扩张导管5延伸到所述血管狭窄处31位置时,通过球囊充放气接头53向扩张球囊52内注气时,参照附图4,扩张球囊52膨胀并将血管狭窄处31扩张,当扩张到任一感应触点32与感应板33接触时,使整个提示报警电路导通,相应的提示报警装置发出报警信号(可通过语音播放器播放语音报警信号,可通过微型蜂鸣器或微型振动器发出蜂鸣或振动报警信号)提醒实训操作人员该次血管狭窄处31的PTA操作成功,并可进行下一次的PTA操作训练。
在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动静脉内瘘狭窄PTA实训模型还包括可将手臂模型1水平放置在台面上的底座,在所述底座上设置有供手臂模型1放置的凹槽或在底座与手臂模型1之间设置有可拆卸连接的凸柱与凹槽的连接结构;将手臂模型1稳定放置在台面上,一方面便于导师进行展示讲解,另一方面是学员在进行PTA实训操作时更加方便。
该专利所述的动静脉内瘘狭窄PTA实训模型的使用方法为:在进行动静脉内瘘的概念及动静脉内瘘的连接方式的学习时,可将视窗盖13打开以通过视窗12暴露出手臂模型1内部的模拟动脉血管2、第一模拟静脉血管3与第二模拟静脉血管4,可帮助初学者直观、真实和全面的理解动静脉内瘘的概念及动静脉内瘘的连接方式;
在进行PTA实训操作时:先将套管针穿刺入穿刺口11内,拔除套管针上的穿刺针,快速交换微穿刺鞘,将鞘管前端置入第一模拟静脉血管3,并将导丝沿所述套管针的套管置入直至导丝穿过血管狭窄处31并继续将导丝通过第一模拟静脉血管3与模拟动脉血管2连接吻合口处进入模拟动脉血管2,一只手固定导丝,随后沿导丝将球囊扩张导管5沿导丝置入第一模拟静脉血管3,使延伸导管51前端的扩张球囊52抵达所述血管狭窄处31,在球囊充放气接头53上连接好充放气设备(如压力泵)向扩张球囊52内充气使扩张球囊52膨胀并将血管狭窄处31扩张(一般压力泵约12-18atm),当扩张到任一感应触点32与感应板33接触或持续30秒时,使整个提示报警电路导通,相应的提示报警装置发出报警信号提醒实训操作人员该次血管狭窄处31的PTA操作成功,并可重复上述操作进行下一次的PTA操作训练。
很显然,能够对上述的动静脉内瘘狭窄PTA实训模型以及相应的方法进行部件的修改和/或增加,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和范围。
同样清楚的是,虽然本实用新型已对该动静脉内瘘狭窄PTA实训模型进行详细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必定能够获得许多动静脉内瘘狭窄PTA实训模型的其它等效形式的动静脉内瘘狭窄PTA实训模型和相应的方法,该动静脉内瘘狭窄PTA实训模型和相应的方法具有如权利要求所述的特征,因此都位于由此限定的保护领域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动静脉内瘘狭窄PTA实训模型,其特征在于:包括手臂模型(1)及设置于手臂模型(1)内部的模拟动脉血管(2)、第一模拟静脉血管(3)与第二模拟静脉血管(4),所述模拟动脉血管(2)、第一模拟静脉血管(3)与第二模拟静脉血管(4)均为空心结构且采用弹性材料制成;所述模拟动脉血管(2)与第一模拟静脉血管(3)一端均向近心端延伸,模拟动脉血管(2)另一端向手掌端延伸,第一模拟静脉血管(3)另一端通过可拆卸连接结构与模拟动脉血管(2)连接吻合,所述第二模拟静脉血管(4)一端向手掌端延伸,另一端为开放端,该开放端向所述第一模拟静脉血管(3)延伸,所述第二模拟静脉血管(4)的开放端上设置有将该开放端封闭的血管封闭部件(4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静脉内瘘狭窄PTA实训模型,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手臂模型(1)上设置有视窗(12)与视窗盖(13),所述视窗(12)开设于手臂模型(1)上,所述视窗(12)可暴露出模拟动脉血管(2)与第一模拟静脉血管(3)的连接吻合部、第二模拟静脉血管(4)的开放端;所述视窗盖(13)一端铰接于视窗(12)的边缘,所述视窗盖(13)可开闭所述视窗(1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静脉内瘘狭窄PTA实训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拟动脉血管(2)的外径大于第一模拟静脉血管(3)与第二模拟静脉血管(4)的外径,所述模拟动脉血管(2)为红色,所述第一模拟静脉血管(3)与第二模拟静脉血管(4)为蓝色。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静脉内瘘狭窄PTA实训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手臂模型(1)的表层采用与人体肤色接近的弹性硅胶材料制成,在所述手臂模型(1)内填充有使模拟动脉血管(2)、第一模拟静脉血管(3)与第二模拟静脉血管(4)位置恒定的填充材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静脉内瘘狭窄PTA实训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为固定连接于模拟动脉血管(2)上的套管,所述第一模拟静脉血管(3)的另一端套接在所述套管内实现与模拟动脉血管(2)的可拆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静脉内瘘狭窄PTA实训模型,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模拟静脉血管(3)上设置有向第一模拟静脉血管(3)内侧凹陷的血管狭窄处(31),所述血管狭窄处(31)距离第一模拟静脉血管(3)与模拟动脉血管(2)的连接吻合部3-5cm。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动静脉内瘘狭窄PTA实训模型,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手臂模型(1)近心端的表层设置有穿刺口(11),所述穿刺口(11)通过空心管道与第一模拟静脉血管(3)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动静脉内瘘狭窄PTA实训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动静脉内瘘狭窄PTA实训模型还包括球囊扩张导管(5),所述球囊扩张导管(5)包括延伸导管(51)、扩张球囊(52)与球囊充放气接头(53),所述扩张球囊(52)与球囊充放气接头(53)分别设置于延伸导管(51)的前端与后端。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动静脉内瘘狭窄PTA实训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动静脉内瘘狭窄PTA实训模型还包括感应触点(32)、感应板(33)与提示报警装置;所述感应触点(32)设置于血管狭窄处(31)的外侧;所述感应板(33)为直板且感应板(33)的两端分别与血管狭窄处(31)的两端固定连接;所述感应板(33)与感应触点(32)位置对应且感应板(33)朝向所述感应触点(32);提示报警装置设置于手臂模型(1)外部,所述感应触点(32)与感应板(33)均通过导线与提示报警装置电性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动静脉内瘘狭窄PTA实训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触点(32)有多个且多个感应触点(32)等距离均匀设置于血管狭窄处(31)的外侧。
CN202221139362.5U 2022-05-12 2022-05-12 一种动静脉内瘘狭窄pta实训模型 Active CN21736099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139362.5U CN217360999U (zh) 2022-05-12 2022-05-12 一种动静脉内瘘狭窄pta实训模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139362.5U CN217360999U (zh) 2022-05-12 2022-05-12 一种动静脉内瘘狭窄pta实训模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360999U true CN217360999U (zh) 2022-09-02

Family

ID=830134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139362.5U Active CN217360999U (zh) 2022-05-12 2022-05-12 一种动静脉内瘘狭窄pta实训模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36099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153161A (zh) * 2023-04-19 2023-05-23 吉林大学 心脏搭桥手术模拟训练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153161A (zh) * 2023-04-19 2023-05-23 吉林大学 心脏搭桥手术模拟训练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342224B1 (en) Interactive education system for teaching patient care
US10937338B2 (en) Surgical simulation models, materials, and methods
US9406244B2 (en) Interactive education system for teaching patient care
US20170229044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imulated health care procedures in combination with virtual reality
CN217360999U (zh) 一种动静脉内瘘狭窄pta实训模型
CN110675686A (zh) 一种仿真血管穿刺模拟训练装置
CN113393747A (zh) 高仿真电子监测肛瘘检查及挂线疗法训练模型
CN209895643U (zh) 一种用于内瘘狭窄介入治疗的模拟训练装置
CN204990964U (zh) 仿真动静脉内瘘手臂模型
CN114093216A (zh) Ecmo技能训练模拟教学***
CN209859451U (zh) 一种用于血液透析通路穿刺的模拟训练装置
CN209859452U (zh) 一种血透通路穿刺模拟训练装置
CA3055796A1 (en) Portable multifunctional anatomical model for medical training
CN211181376U (zh) 一种血管穿刺置管模型
CN215417205U (zh) 高仿真电子监测肛瘘检查及挂线疗法训练模型
CN217426279U (zh) 一种模拟血管穿刺教学装置
CN221008458U (zh) 动静脉采血输液练习模拟手臂
CN215341629U (zh) 一种血液透析血管通路教学仿真模型
TWM643396U (zh) 仿真透析瘻管穿刺手臂教具
CN117912342A (zh) 一种穿刺训练考核装置
CN116704861A (zh) 智能肝脏模型示教***
TWM652170U (zh) 肌肉注射抽血練習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Xiao Changjuan

Inventor after: Xie Shuoshan

Inventor after: Zeng Qinghua

Inventor after: Luo Xun

Inventor after: Li Hangyang

Inventor after: Liang Yumei

Inventor before: Xie Shuoshan

Inventor before: Xiao Changjuan

Inventor before: Zeng Qinghua

Inventor before: Luo Xun

Inventor before: Li Hangyang

Inventor before: Liang Yumei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