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127413U - 新型培养皿 - Google Patents

新型培养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127413U
CN217127413U CN202123188682.8U CN202123188682U CN217127413U CN 217127413 U CN217127413 U CN 217127413U CN 202123188682 U CN202123188682 U CN 202123188682U CN 217127413 U CN217127413 U CN 2171274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low tube
ware body
microorganisms
culture dish
dis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188682.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谈书华
吴窈画
张德超
施晓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Yingwotai Bio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itotest Labware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itotest Labware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itotest Labware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188682.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12741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1274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12741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pparatus Associated With Microorganisms And Enzym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新型培养皿,包括皿体以及套设在皿体顶端的顶盖,在皿体的内部还设置有空心管,且空心管的底端与皿体的底壁相接触,然后在皿体的内部可拆卸设置一个与空心管位置相对应的内螺纹环,且空心管与内螺纹环螺纹连接,空心管将皿体分隔成第一培养腔和第二培养腔。本实用新型在培养两种微生物时,将两种微生物分别置于第一培养腔和第二培养腔中单独培养,培养完成后,人工顺时针转动空心管,空心管在内螺纹环的螺纹作用下旋转上升,此时空心管的底端不与皿体接触,第一培养腔和第二培养腔连通,两种微生物可以在不开启顶盖和端盖的情况下直接混合,混合环境密封,防止其它微生物进入皿体,进而提高实验精度。

Description

新型培养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培养皿领域,具体涉及新型培养皿。
背景技术
培养皿是一种用于微生物或细胞培养的实验室器皿,由一个平面圆盘状的底和一个盖组成,一般用玻璃或塑料制成,培养皿材质基本上分为两类,主要为塑料和玻璃的,玻璃的可以用于植物材料、微生物培养和动物细胞的贴壁培养也可能用到,塑料的可能是聚乙烯材料的,有一次性的和多次使用的,适合实验室接种、划线、分离细菌的操作,可以用于植物材料的培养。
现有技术存在以下不足:现有培养皿主要为单腔体培养,如果实验需要先单独培养两种微生物,然后再将两种微生物混合繁殖时,需要先使用两个培养皿分别培养两种微生物,然后再将一个培养皿中的微生物转移到另一个培养皿中,使两种微生物混合繁殖,然而该种方式不仅增加实验步骤,而且培养皿打开时,可能会导致其它微生物混入到培养皿中,导致实验出现误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新型培养皿,以解决背景技术中不足。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新型培养皿,包括皿体以及套设在皿体顶端的顶盖,在皿体的内部还设置有空心管,且空心管的底端与皿体的底壁相接触,在空心管的顶端还套设有端盖,端盖用于空心管顶端的密封,然后在皿体的内部可拆卸设置一个与空心管位置相对应的内螺纹环,且空心管与内螺纹环螺纹连接,在空心管的底端与皿体的底壁接触处后,空心管将皿体分隔成第一培养腔和第二培养腔,而且我们为了便于在密封状态下可以转动空心管,还在顶盖上开设有与空心管相适配的通孔,这样在顶盖关闭时,空心管的顶端穿过通孔延伸至顶盖的顶部;
优选的,培养两种微生物时,将两种微生物分别置于第一培养腔和第二培养腔中单独培养,培养完成后,人工顺时针转动空心管,空心管在内螺纹环的螺纹作用下旋转上升,此时空心管的底端不与皿体接触,第一培养腔和第二培养腔连通,两种微生物可以在不开启顶盖和端盖的情况下直接混合,混合环境密封,防止其它微生物进入皿体,进而提高实验精度。
优选的,为了便于皿体的后期清理,我们将内螺纹环为可拆卸的设置在皿体中,在内螺纹环的两端均固定设有支架,并在皿体的顶部开设与支架位置相对应的定位槽,这样在支架的端部嵌入定位槽后即可完成内螺纹环与皿体的安装,拆卸时打开顶盖可直接取出内螺纹环。
优选的,因为培养皿通常是在台面上使用,考虑到实验室人员多,可能会存在不小心将培养皿从台面上碰掉的情况,因此我们在皿体的底部设置一个基座,然后在皿体的底部中心处固定设置螺柱,螺柱与基座螺纹连接,可将皿体固定在基座上,基座的边缘处固定设置若干安装架,将安装架通过螺栓固定在台面后,可固定基座,这样在皿体与基座通过螺柱固定后,可避免培养皿从台面掉落。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本实用新型在培养两种微生物时,将两种微生物分别置于第一培养腔和第二培养腔中单独培养,培养完成后,人工顺时针转动空心管,空心管在内螺纹环的螺纹作用下旋转上升,此时空心管的底端不与皿体接触,第一培养腔和第二培养腔连通,两种微生物可以在不开启顶盖和端盖的情况下直接混合,混合环境密封,防止其它微生物进入皿体,进而提高实验精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效果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纵向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皿体;2、顶盖;3、空心管;4、端盖;5、内螺纹环;6、支架;7、定位槽;8、第一培养腔;9、第二培养腔;10、基座;11、螺柱;12、安装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实施例
现有技术的培养皿主要包括皿体1以及套设在皿体1顶端的顶盖2,这样会存在以下问题:
培养皿主要为单腔体培养,如果实验需要先单独培养两种微生物,然后再将两种微生物混合繁殖时,需要先使用两个培养皿分别培养两种微生物,然后再将一个培养皿中的微生物转移到另一个培养皿中,使两种微生物混合繁殖,然而该种方式不仅增加实验步骤,而且培养皿打开时,可能会导致其它微生物混入到培养皿中,导致实验出现误差。
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对现有培养皿进行改进,使改进后的培养皿能够同时培养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微生物,并在封闭状态下便于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微生物混合繁殖,以提高实验的精度,改进方案如下:
请参阅图1所示,本实施例所述新型培养皿,在皿体1的内部还设置有空心管3,且空心管3的底端与皿体1的底壁相接触,在空心管3的顶端还套设有端盖4,端盖4用于空心管3顶端的密封,然后在皿体1的内部可拆卸设置一个与空心管3位置相对应的内螺纹环5,且空心管3与内螺纹环5螺纹连接,在空心管3的底端与皿体1的底壁接触处后,空心管3将皿体1分隔成第一培养腔8和第二培养腔9,而且我们为了便于在密封状态下可以转动空心管3,还在顶盖2上开设有与空心管3相适配的通孔,这样在顶盖2关闭时,空心管3的顶端穿过通孔延伸至顶盖2的顶部;
具体工作原理为:培养两种微生物时,将两种微生物分别置于第一培养腔8和第二培养腔9中单独培养,培养完成后,人工顺时针转动空心管3,空心管3在内螺纹环5的螺纹作用下旋转上升,此时空心管3的底端不与皿体1接触,第一培养腔8和第二培养腔9连通,两种微生物可以在不开启顶盖2和端盖4的情况下直接混合,混合环境密封,防止其它微生物进入皿体1,进而提高实验精度。
进一步的,为了便于皿体1的后期清理,我们将内螺纹环5为可拆卸的设置在皿体1中,在内螺纹环5的两端均固定设有支架6,并在皿体1的顶部开设与支架6位置相对应的定位槽7,这样在支架6的端部嵌入定位槽7后即可完成内螺纹环5与皿体1的安装,拆卸时打开顶盖2可直接取出内螺纹环5。
进一步的,因为培养皿通常是在台面上使用,考虑到实验室人员多,可能会存在不小心将培养皿从台面上碰掉的情况,因此我们在皿体1的底部设置一个基座10,然后在皿体1的底部中心处固定设置螺柱11,螺柱11与基座10螺纹连接,可将皿体1固定在基座10上,基座10的边缘处固定设置若干安装架12,将安装架12通过螺栓固定在台面后,可固定基座10,这样在皿体1与基座10通过螺柱11固定后,可避免培养皿从台面掉落。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如若存在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8)

1.新型培养皿,其特征在于:包括皿体(1)以及套设在皿体(1)顶端的顶盖(2),所述皿体(1)的内部还设置有空心管(3),所述皿体(1)的内部可拆卸设置有与空心管(3)位置相对应的内螺纹环(5),且空心管(3)与内螺纹环(5)螺纹连接,所述空心管(3)将皿体(1)分隔成第一培养腔(8)和第二培养腔(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培养皿,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管(3)的底端与皿体(1)的底壁相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培养皿,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管(3)的顶端还套设有端盖(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培养皿,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2)上开设有与空心管(3)相适配的通孔,且空心管(3)的顶端穿过通孔延伸至顶盖(2)的顶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培养皿,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螺纹环(5)的两端均固定设有支架(6),所述皿体(1)的顶部开设与支架(6)位置相对应的定位槽(7),且支架(6)的端部嵌入定位槽(7)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培养皿,其特征在于:所述皿体(1)的底部设置有基座(1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型培养皿,其特征在于:所述皿体(1)的底部中心处固定设置螺柱(11),且螺柱(11)与基座(10)螺纹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7任一项所述的新型培养皿,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0)的边缘处固定设置若干安装架(12)。
CN202123188682.8U 2021-12-17 2021-12-17 新型培养皿 Active CN21712741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188682.8U CN217127413U (zh) 2021-12-17 2021-12-17 新型培养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188682.8U CN217127413U (zh) 2021-12-17 2021-12-17 新型培养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127413U true CN217127413U (zh) 2022-08-05

Family

ID=826185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188682.8U Active CN217127413U (zh) 2021-12-17 2021-12-17 新型培养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12741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7127413U (zh) 新型培养皿
CN205347445U (zh) 细胞培养纤维膜支撑架、细胞培养支架及细胞培养装置
CN212581931U (zh) 一种生物研发用细胞培养固定装置
CN219449693U (zh) 一种细胞培养皿
CN211471400U (zh) 一种实验室用细菌培养皿
CN108504574A (zh) 培养瓶
CN205368399U (zh) 一种细胞培养瓶
CN212426032U (zh) 一种具有分隔结构的一次性培养皿
CN210856118U (zh) 一种分子生物学培养皿
CN107325968A (zh) 一种生物实验感应式培养皿
CN209906782U (zh) 一种培养瓶以及丝状真菌的培养装置
CN218755733U (zh) 厌氧微生物培养皿
CN208964921U (zh) 一种储存培养基的新型培养瓶
CN201400687Y (zh) 病毒培养瓶
CN208440646U (zh) 一种检测用生物样本培养装置
CN109913366A (zh) 一种培养瓶以及丝状真菌的培养装置
CN213203078U (zh) 一种便于分离的细胞培养皿
CN102485878B (zh) 模拟失重下多细胞联合培养装置
CN205741065U (zh) 一种细胞培养皿
CN212102869U (zh) 一种辅助生殖用培养皿
CN218579952U (zh) 一种用于细菌耐药性检测的培养皿
CN207933452U (zh) 家禽用多腔室可调节的微生物培养皿
CN220246104U (zh) 一种卡合式培养皿
CN219886099U (zh) 一种便于分类的培养皿
CN214270865U (zh) 一种微生物培养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1215

Address after: 226100 No.48, Xinxiu Road, Haimen street, Haimen District, Nanto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Jiangsu yingwotai Bio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26100 No. 339, Beihai West Road, Haimen street, Haimen City, Nanto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CITOTEST LABWARE MANUFACTURING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