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114924U - 一种直流插座尾端线缆孔塞垫防水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直流插座尾端线缆孔塞垫防水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114924U
CN217114924U CN202220294508.7U CN202220294508U CN217114924U CN 217114924 U CN217114924 U CN 217114924U CN 202220294508 U CN202220294508 U CN 202220294508U CN 217114924 U CN217114924 U CN 21711492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cket
cable
terminal
pad
main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294508.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青
王帅
占宏康
陈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ia Electric Pingh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ia Electric Pingh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ia Electric Pinghu Co ltd filed Critical Aia Electric Pingh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294508.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11492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11492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11492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直流插座尾端线缆孔塞垫防水结构,包括:插座部,所述插座部包括插座主体、端子压盖以及插座尾盖,所述端子压盖设置在插座主体与插座尾盖之间;接线部,所述接线部包括接线端子与电缆线,所述接线端子设置在插座主体内且穿入端子压盖,所述电缆线穿入插座尾盖且与接线端子相连接;密封部,所述密封部包括线缆塞垫与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套设在端子压盖上且与插座主体的内壁相贴合,所述线缆塞垫设置在端子压盖与插座尾盖之间。本实用新型通过线缆塞垫的结构,与线缆填充结合形成防水屏障,并在挤压以及线缆塞垫与插座中体、插座尾盖的密封连接之下,将充电座内部与外部实现隔离从而达到IP67级防水功能。

Description

一种直流插座尾端线缆孔塞垫防水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电动汽车车端充电插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直流插座尾端线缆孔塞垫防水结构。
背景技术
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时,需要将充电插头与充电座相连接。现有的充电座防护等级低,充电座容易进水、进灰尘,容易产生短路的问题,对充电汽车及充电桩都存在着潜在的危险,严重时会引发火灾,在使用中的安全隐患较大,尤其是,目前市面常用常规车端插座尾端防护等级IP55,防水能不佳,产品在实际使用中,线缆翘曲或注塑件变型,导致防水圈与线缆之间的防水结构失效,产品内部进水,影响产品性能或出现安全事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避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了一种高防水性能的直流插座尾端线缆孔塞垫防水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直流插座尾端线缆孔塞垫防水结构,包括:
插座部,所述插座部包括插座主体、端子压盖以及插座尾盖,所述端子压盖设置在插座主体与插座尾盖之间;
接线部,所述接线部包括接线端子与电缆线,所述接线端子设置在插座主体内且穿入端子压盖,所述电缆线穿入插座尾盖且与接线端子相连接;
密封部,所述密封部包括线缆塞垫与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套设在端子压盖上且与插座主体的内壁相贴合,所述线缆塞垫套设在电缆线上,所述线缆塞垫设置在端子压盖与插座尾盖之间,且所述线缆塞垫一端***设置在插座主体内,其另一端则***设置在插座尾盖内。
在数个实施方式中,端子压盖周身环绕设置有一圈密封槽,所述密封圈贴合设置在密封槽中。
通过密封槽与密封圈进行嵌入并贴合固定。
在数个实施方式中,密封圈包括相对设置的一内侧面与一外侧面,所述内侧面平滑设置,所述外侧面具有多圈凸边,所述凸边与插座主体的内侧面相贴合。
由平滑的内侧面与密封槽进行稳定连接,通过凸边与插座主体实现稳定的连接及高度密封。
在数个实施方式中,线缆塞垫上设置有多个通孔,所述通孔可供电缆线穿过。
在数个实施方式中,线缆塞垫包括堆叠设置的前部与后部,所述通孔贯穿前部与后部,所述前部与插座主体的内侧面贴合配合,所述后部与插座尾盖的内侧面贴合配合。
在数个实施方式中,前部的侧身环绕设置有多个凸起的第一凸圈,所述第一凸圈与插座主体的内侧面相贴合。
通过第一凸边与插座主体进行稳定的连接及高度密封。
在数个实施方式中,后部靠近前部的一侧端面上设置有一圈第二凸圈,所述第二凸圈环绕设置在前部的周身且与前部之间存在间隙,所述第二凸圈与插座主体相贴合。
通过第二凸圈与插座主体的开口位置进行完全的覆盖密封。
在数个实施方式中,插座主体包括相连通的主体部与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外径小于主体部的外径,所述连接部的周身设置有多个卡点,所述插座尾盖的周身设置有多个卡孔,所述插座尾盖套设在连接部周身并通过卡点与卡孔进行卡接固定。
通过卡接与卡孔的结构,保证插座主体与插座尾盖之间的连接稳定,实现密封部的固定。
本实用新型使充电座的防护等级由IP55提升至IP67,且功能可靠,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本实用新型通过线缆塞垫的结构,电缆线挤压线缆塞垫,使其与线缆填充结合形成防水屏障,并在挤压以及线缆塞垫与插座中体、插座尾盖的密封连接之下,将充电座内部与外部实现隔离从而达到IP67级防水功能。
附图说明
本文所描述的附图仅用于所选择实施例的阐述目的,而不代表所有可能的实施方式,且不应认为是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限制。
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直流插座尾端线缆孔塞垫防水结构的整体结构;
图2示意性地示出了图1的部分***结构;
图3示意性地示出了图2的剖面结构;
图4示意性地示出了图3中线缆塞垫的放大结构;
图5示意性地示出了图3中A部的放大结构;
图6示意性地示出了图3中密封圈的放大结构;
图7示意性地示出了图3中B部的的放大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因此,以下对结合附图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下面,参照图1至图7,详细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
实施例1
如图1-3所示,本直流插座尾端线缆孔塞垫防水结构,主要包括插座部、接线部以及密封部,由插座部与接线部结合实现充电座功能,由密封部实现防水密封效果。
具体的,插座部包括插座主体110、端子压盖120以及插座尾盖130,所述端子压盖120设置在插座主体110与插座尾盖130之间,并且在端子压盖120 周身环绕设置有一圈密封槽121,具体的,端子压盖120是从是尾部***设置在插座主体110内的,插座尾盖130则从尾部卡接在插座主体110的外侧位置,实现插座结构。
其中,插座主体110包括相连通的主体部101与连接部102,所述连接部 102的外径小于主体部101的外径,所述连接部102的周身设置有多个卡点111,一般设置四个即可,均匀分布在连接部102的四周位置,相应的,在插座尾盖 130的周身设置有四个卡孔131,所述插座尾盖130套设在连接部102周身并通过卡点111与卡孔131进行卡接固定,即在插座尾盖130套入连接部102上,卡点相应的穿入卡孔内实现卡接固定。
具体的,接线部包括接线端子210与电缆线220,所述接线端子210设置在插座主体110内且穿入端子压盖120,即接线端子210一端是***固定在插座主体110内的,其自由的另一端则***端子压盖120内,由此实现稳定,相应的电缆线220穿入插座尾盖130与端子压盖120,再与接线端子210进行电性连接。
具体的,如图3-7所示,密封部包括线缆塞垫310与密封圈320,所述密封圈320套设在端子压盖120上且与插座主体110的内壁相贴合,所述线缆塞垫 310套设在电缆线220上,所述线缆塞垫310设置在端子压盖120与插座尾盖 130之间,且所述线缆塞垫310一端***设置在插座主体110内,其另一端则***设置在插座尾盖130内。
如图4-5所示,首先在线缆塞垫310上设置有多个通孔301,通孔310的数量根据需要的接线数量进行定量,通孔301可供电缆线220以及其他的领域内常规需要的传感器接线穿过。
且,该线缆塞垫310包括堆叠设置的前部311与后部312,所述通孔301贯穿前部311与后部312,所述前部311与插座主体110中的连接部102的内侧面贴合配合,所述后部312与插座尾盖130的内侧面贴合配合,由于连接部102 与插座尾盖130的大小关系,前部311也是小于后部312的,以前部211与后部312均是圆柱状结构为例,前部211与后部312首先是同轴线设置的,且前部211的外径是小于后部312的外径的,由此与相应的连接部、插座尾盖进行紧密配合。
在前部311的侧身环绕设置有两个以上的并向径向凸起的第一凸圈3111,第一凸圈3111与插座主体110的内侧面相贴合,相邻两个第一凸起3111之间是存在供形变的间隙的。
同时,在后部312靠近前部311的一侧端面上设置有一圈第二凸圈3121,所述第二凸圈3121环绕设置在前部311的周身且与前部311之间存在间隙,所述第二凸圈3121与插座主体110中的连接部102进行贴合,即在前部塞入连接部102内后,第二凸圈3121挤压在连接部102的开口位置,实现开口处的有效麻烦。
如图6-7所示,其中的密封圈320是贴合设置在密封槽121中的,其包括相对设置的一内侧面321与一外侧面322,所述内侧面321平滑设置,由此与密封槽121进行配合嵌入,在外侧面322上具有三圈左右的凸边3221,凸边3221与插座主体110的内侧面321相贴合,凸边3221是沿密封圈320的形状一致分布的,两个相邻的凸边3221之间是存在间隙的,提供挤压空间。
本实用新型在装配时,采用如下步骤:
1.将电缆线220穿进插座尾盖130;
2.将电缆线220与线缆塞垫310,密封圈320与端子压盖120进行组装;
3.将接线端子210与缆线220进行配合压接,用螺钉锁紧插座主体110 和端子压盖120;
4.将线缆塞垫310推至端子压盖120与其贴合,线缆塞垫310中的前部 311塞入插座主体110;
5.将线缆塞垫310的后部312塞入插座尾盖130内,将插座尾盖130与插座主体110进行卡扣配合固定,由此实现将充电座内部与外部现隔离,从而起到防水功能。
需要注意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零部件之间未说明的连接方式均采用领域内常用的连接方式即可。
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并非由上述描述的实施方式来限定,而是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价物来限定。

Claims (8)

1.一种直流插座尾端线缆孔塞垫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插座部,所述插座部包括插座主体、端子压盖以及插座尾盖,所述端子压盖设置在插座主体与插座尾盖之间;
接线部,所述接线部包括接线端子与电缆线,所述接线端子设置在插座主体内且穿入端子压盖,所述电缆线穿入插座尾盖且与接线端子相连接;
密封部,所述密封部包括线缆塞垫与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套设在端子压盖上且与插座主体的内壁相贴合,所述线缆塞垫套设在电缆线上,所述线缆塞垫设置在端子压盖与插座尾盖之间,且所述线缆塞垫一端***设置在插座主体内,其另一端则***设置在插座尾盖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直流插座尾端线缆孔塞垫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压盖周身环绕设置有一圈密封槽,所述密封圈贴合设置在密封槽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直流插座尾端线缆孔塞垫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包括相对设置的一内侧面与一外侧面,所述内侧面平滑设置,所述外侧面具有多圈凸边,所述凸边与插座主体的内侧面相贴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直流插座尾端线缆孔塞垫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塞垫上设置有多个通孔,所述通孔可供电缆线穿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直流插座尾端线缆孔塞垫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塞垫包括堆叠设置的前部与后部,所述通孔贯穿前部与后部,所述前部与插座主体的内侧面贴合配合,所述后部与插座尾盖的内侧面贴合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直流插座尾端线缆孔塞垫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部的侧身环绕设置有多个凸起的第一凸圈,所述第一凸圈与插座主体的内侧面相贴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直流插座尾端线缆孔塞垫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部靠近前部的一侧端面上设置有一圈第二凸圈,所述第二凸圈环绕设置在前部的周身且与前部之间存在间隙,所述第二凸圈与插座主体相贴合。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直流插座尾端线缆孔塞垫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主体包括相连通的主体部与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外径小于主体部的外径,所述连接部的周身设置有多个卡点,所述插座尾盖的周身设置有多个卡孔,所述插座尾盖套设在连接部周身并通过卡点与卡孔进行卡接固定。
CN202220294508.7U 2022-02-11 2022-02-11 一种直流插座尾端线缆孔塞垫防水结构 Active CN21711492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294508.7U CN217114924U (zh) 2022-02-11 2022-02-11 一种直流插座尾端线缆孔塞垫防水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294508.7U CN217114924U (zh) 2022-02-11 2022-02-11 一种直流插座尾端线缆孔塞垫防水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114924U true CN217114924U (zh) 2022-08-02

Family

ID=825997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294508.7U Active CN217114924U (zh) 2022-02-11 2022-02-11 一种直流插座尾端线缆孔塞垫防水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11492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929491B2 (en) Live portion protection structure and connector
JP5531940B2 (ja) 防水コネクタ
CN102893459B (zh) 屏蔽连接器
CN109088223B (zh) 包含树脂的密封件和防水连接器
US20130017719A1 (en) Connector
US9570831B2 (en) Retaining structure for terminal fitting
CN106953185B (zh) 电连接器
CN210379629U (zh) 一种连接器组件
CN111934122A (zh) 一种公连接器和母连接器及包括其的连接器组件
CN210806161U (zh) 高压连接器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17114924U (zh) 一种直流插座尾端线缆孔塞垫防水结构
CN110212366B (zh) 一种多向密封连接器
CN218632695U (zh) 电连接器、电传输结构及汽车
CN114552269A (zh) 一种直流插座尾端线缆孔塞垫防水结构
CN216214283U (zh) 一种直流充电接口
CN212304093U (zh) 高压连接器
US20110111613A1 (en) Rotatable power adapter
CN211655162U (zh) 一种同轴防水连接器
JP2013191489A (ja) 大電流対応シールド付き電線用コネクター
CN109273917B (zh) 防水连接器母头和防水连接器
JP6907038B2 (ja) コネクタ
TWM600027U (zh) 連接器
CN220797198U (zh) 一种高压连接器
CN215377767U (zh) 高压线缆连接结构
CN210404174U (zh) 一种防水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