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107816U - 转轴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转轴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107816U
CN217107816U CN202123197405.3U CN202123197405U CN217107816U CN 217107816 U CN217107816 U CN 217107816U CN 202123197405 U CN202123197405 U CN 202123197405U CN 217107816 U CN217107816 U CN 21710781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m
rotating shaft
concave wheel
elastic member
axle slee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197405.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桂小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chang Yiqi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chang Yiqi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chang Yiqi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chang Yiqi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197405.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10781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10781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10781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ivots And Pivotal Connect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转轴装置,其包括轴套、转轴、凸轮、凹轮、第一弹性件以及第二弹性件,所述转轴与所述凸轮固定连接并穿设于所述轴套内,所述凹轮可移动地穿设于所述转轴并临接于所述凸轮,所述第一弹性件设于所述轴套内且两端分别抵接于所述凹轮的远离所述凸轮的一侧与所述轴套的一端,所述第二弹性件固定于所述轴套的内壁且一端抵接于所述凹轮,所述第二弹性件对所述凹轮始终产生沿其径向的作用力。本实用新型利用第二弹性件的压缩产生的反弹力来吸收凹轮与轴套之间的间隙,保证转轴在任何角度都可以实现与轴套的稳固接触,不会产生虚晃问题,提高用户体验,并且稳定性好,生产成本低。

Description

转轴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间隙配合的旋转结构,尤其涉及一种能够解决转轴虚晃问题的转轴装置。
背景技术
翻盖类产品,大到笔记本电脑,小到TWS(True Wireless Stereo)耳机盒,都使用转轴装置来作为枢转定位结构,例如,笔记本电脑的显示器与主机之间、 TWS耳机盒的外盖与底座之间,都通过转轴装置来实现显示器或者外盖的稳定开启、闭合或调整旋转角度的功能。
目前市面上的转轴装置,其转动的扭力由弹簧压缩反弹力提供,但由于轴套与凹轮之间因组装及公差会有0.01~0.03mm间隙,因此会导致不同程度的虚晃问题,当转轴打开到90°时尤为明显,用户体验效果差。现有改善开合虚晃问题的普遍方式是提高零件精度,但相对应的成本也会成倍增加,因此不利于大量生产。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保证开合不虚晃并且生产成本低的转轴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保证开合不虚晃并且生产成本低的转轴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转轴装置,其包括轴套、转轴、凸轮、凹轮、第一弹性件以及第二弹性件,其中,所述转轴与所述凸轮固定连接并穿设于所述轴套内,所述凹轮可移动地穿设于所述转轴上并临接于所述凸轮,所述第一弹性件设于所述轴套内且两端分别抵接于所述凹轮的远离所述凸轮的一侧与所述轴套的一端,所述第二弹性件固定于所述轴套的内壁且一端抵接于所述凹轮,所述第二弹性件对所述凹轮始终产生沿其径向的作用力。
较佳地,所述第二弹性件包括呈弯折状的第一弹臂及第二弹臂,且所述第二弹臂相较于所述第一弹臂倾斜延伸,所述第一弹臂固定于所述轴套的内壁,所述第二弹臂向所述转轴凸伸并抵接于所述凹轮,并且所述第二弹臂呈压缩状态,通过所述第二弹性件所产生的反弹力顶推所述凹轮以使其始终抵接于轴套的内壁,使凸轮与轴套之间的间隙为0mm,因此在转轴做开合时,不会产生虚晃问题。
较佳地,所述轴套的内壁设有与所述第二弹性件的形状相对应的凹槽,所述第二弹性件固定于所述凹槽内。
较佳地,所述第二弹性件的力值约为所述第一弹性件的1/3,这样可防止第二弹性件的弹片力较大而影响转轴的转动力偏弱。
较佳地,所述凸轮的侧面设有凸起部,所述凹轮的临接所述凸轮的侧面设有与所述凸起部相对应的凹陷部,当所述凸起部、所述凹陷部相错位时,所述转轴带动所述凸轮转动可使其顶推所述凹轮沿所述转轴的轴向滑动进而挤压所述第一弹性件,当所述凸起部、所述凹陷部相嵌合时,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弹性力使所述凸起部保持在所述凹陷部内以实现所述转轴的定位。
较佳地,所述凸起部的两侧设有第一斜面,所述凹陷部的两侧设有第二斜面,当所述凸轮转动时,通过所述第一斜面、所述第二斜面的相互作用而顶推所述凹轮滑动。
较佳地,所述转轴装置还包括卡扣,所述转轴的远离所述凸轮的一端设有凸出于所述轴套外并设有定位槽,所述卡扣卡合于所述定位槽内。
较佳地,所述转轴装置还包括连接座,所述连接座固定于所述转轴或所述凸轮并位于所述轴套外,所述连接座上开设有连接孔。
较佳地,所述轴套的端壁凸设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沿所述转轴的轴向凸伸,所述凸轮的位于所述轴套外的侧壁上设有沿其径向凸伸的抵接块,通过所述抵接块与所述限位块的抵接以对所述转轴的转动进行限位。
较佳地,所述第一弹性件为弹簧,所述第二弹性件为弹片。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实用新型的转轴装置,通过在其轴套的内壁设置第二弹性件,该第二弹性件的一端抵接于凹轮,并且第二弹性件对所述凹轮始终产生沿其径向的作用力,利用第二弹性件的压缩产生的反弹力来吸收凹轮与轴套之间的间隙,使凹轮与轴套之间始终保持零间隙配合,保证转轴在任何角度都可以实现与轴套的稳固接触,不会产生虚晃问题,并且稳定性好,提高用户体验,同时采用第二弹性件来解决虚晃问题的生产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转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一角度的分解图。
图3是图1另一角度的分解图。
图4是图1的截面示意图。
图5是图1的一剖视图。
图6是图1的另一剖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转轴装置的轴套的截面示意图,其中第二弹性件安装于轴套内。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考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标号代表类似的元件。本申请所涉及到的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左、右、前、后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均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或/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所描述到的第一、第二等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下面先结合图1-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转轴装置100适用于需要旋转开合的任何设备,例如笔记本电脑、TWS耳机盒、卡合结构等等,以解决两种配合间隙之间存在晃动的问题。
先结合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转轴装置100,其包括轴套110、转轴 120、凸轮130、凹轮140、第一弹性件150以及第二弹性件160。其中,所述转轴120与凸轮130固定连接并穿设于轴套110内,凹轮140可移动地穿设于所述转轴120并临接于凸轮130,第一弹性件150设于所述轴套110内且两端分别抵接于所述凹轮140的远离凸轮130的一侧与轴套110的一端,所述第二弹性件160固定于轴套110的内壁且一端抵接于凹轮140,第二弹性件160对凹轮 140始终产生沿其径向的作用力。
下面结合图3-5、图7所示,其中,图5是所述转轴装置100沿转轴120的轴向的剖视图,图6是所述转轴装置100沿垂直于转轴120的轴向的剖视图。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轴套110呈中空结构,轴套110的一端设有连通其内部的开口,如图2所示,轴套110的另一端具有一端壁112,如图3所示,该端壁112 上开设有一穿设孔113,如图7所示;并且,轴套110上还设有一凹孔114,如图3、图7所示,该凹孔114位于端壁112外侧,用于转轴120的安装,详见后述。转轴120从所述开口穿设于轴套110内,且转轴120的另一端穿设于所述穿设孔113内并凸出于轴套110外,通过所述凹孔114可方便地将卡扣170(详见后述)安装于转轴120上,以实现转轴120的定位。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弹性件150优选为一弹簧,第一弹性件150穿设于转轴120上且两端分别抵接于凹轮140以及端壁112。当然,第一弹性件 150并不限于弹簧,其只要能够对凹轮140产生沿转轴120的轴向的作用力即可。
下面结合图2、图4-图7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轴套 110的内壁设有与第二弹性件160的形状相对应的凹槽111,如图2、图4-5所示,第二弹性件160固定于所述凹槽111内,并且第二弹性件160的一端向轴套 110凸伸并抵接于凹轮140上。并且,第二弹性件160的力值约为第一弹性件 150的1/3,这样可防止第二弹性件160的弹性力较大而影响转轴120的转动力偏弱。
下面结合图2-3、图7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弹性件160包括呈弯折状的第一弹臂161及第二弹臂162,并且第一弹臂161、第二弹臂162均呈片状结构,第二弹臂162相较于第一弹臂161倾斜延伸。参看图7所示,第二弹性件160安装于轴套110内时,第一弹臂161固定于轴套 110的凹槽111内,第二弹臂162也容置于所述凹槽111内并向转轴120凸伸,并且第二弹臂162抵接于凹轮140,安装完之后第二弹臂162呈压缩状态,因此通过第二弹性件160所产生的反弹力(见图7中箭头方向所示)顶推凹轮140 以使其始终抵接于轴套110的内壁,使凹轮140与轴套110之间的间隙为0mm,因此在转轴120旋转开合时,不会产生虚晃问题。
本实用新型中,第二弹性件160优选为弹片,但并不以此为限,并且第二弹性件160的形状也不以本具体实施方式中的为限,其只要能够对凹轮140产生沿其径向的作用力即可。
下面参看图2-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凸轮130的侧面设有凸起部131,所述凸起部131的两侧设有第一斜面132,两第一斜面132由凸起部131 的底部向其顶部倾斜收拢,凸轮130旋转时通过第一斜面132顶推凹轮140以使其沿转轴120的轴向滑动,详见后述。
相对应地,所述凹轮140的临接于凸轮130的侧面设有与所述凸起部131 相对应的凹陷部141,见图2所示;并且所述凹陷部141的两侧设有第二斜面 142,第二斜面142由凹陷部141的底部向其顶部倾斜扩张,因此,凹陷部141 可所述凸起部131相嵌合。
下面结合图2-5所示,当所述凸起部131、所述凹陷部141相错位时,转轴 120转动可带动凸轮130同步转动,凸轮130通过其上的凸起部131顶推凹轮 140,从而使凹轮140沿转轴120的轴向滑动进而挤压第一弹性件150,由第一弹性件150压缩所产生的反弹力来提供转动的扭力。当转动到所述凸起部131、所述凹陷部141相对应时,所述凸起部131相嵌合于所述凹陷部141内,此时第一弹性件150的弹性力使所述凸起部131保持在所述凹陷部141内以实现所述转轴120的定位。当转轴120再次转动而带动凸轮130转动时,所述凸起部 131的第一斜面132顶推所述凹陷部141的第二斜面142,通过斜面的相互作用,从而驱动凹轮140再次沿所述转轴120的轴向滑动。
下面再次参看图1-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之转轴装置100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转轴装置100还包括卡扣170以及连接座180。其中,卡扣170上开设有U型卡槽171,所述转轴120的远离凸轮130的一端设有环形的定位槽 121,安装后,转轴120的具有定位槽121的一端凸出于轴套110外,然后从轴套110的凹孔114将卡扣170卡合于所述定位槽121内,从而防止转轴120从轴套110脱离,参看图4-5所示。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凸轮130的远离其凸起部 131的一侧位于轴套110外,参看图1、图4-5所示,所述连接座180固定于凸轮130的位于轴套110外的一侧,并且连接座180上开设有连接孔181,连接座 180用于和需要旋转开合的部件安装。可理解地,连接座180并不限于固定在凸轮130上,将其与转轴120直接固定连接同样可行。
再次参看图2-图3所示,所述轴套110的开口一端的端壁凸设有限位块115,所述限位块115沿转轴120的轴向凸伸,如图2所示。对应地,所述凸轮130 的位于轴套110外的侧壁上设有沿其径向凸伸的抵接块133,如图3所示,凸轮 130转动的过程中,通过所述抵接块133与限位块115的抵接以对凸轮130以及转轴120的转动进行限位。
下面再次结合图1-7所示,对本实用新型之转轴装置100的组装过程进行说明。
组装时,首先将第二弹性件160固定于轴套110内,即,第二弹性件160 容置于轴套110的凹槽111内,并且其第一弹臂161固定于轴套110的凹槽111 内,第二弹臂162容置于所述凹槽111内但是向转轴120凸伸。
然后将第一弹性件150、凹轮140依次装入轴套110内,第一弹性件150的两端分别抵接于轴套110的端壁112和凹轮140,凹轮140的具有凹陷部141的一侧朝向轴套110的开口一侧。然后,将转轴120装入轴套110内,并且转轴 120依次穿设于凹轮140、第一弹性件150上,转轴120的具有定位槽121的一端穿过所述穿设孔113并凸出于转轴120外,此时凸轮130的具有凸起部131 的一侧与凹轮140的具有凹陷部141的一侧相临接,并且凹轮140抵接于第二弹臂162,第二弹臂162呈压缩状态,因此第二弹性件160产生的反弹力顶推凹轮140以使其始终抵接于轴套110的内壁,从而吸收凹轮140与轴套110之间的间隙,在转轴120旋转开合时,不会产生虚晃问题。
最后再将卡扣170从轴套110的凹孔114卡合于所述定位槽121内,从而防止转轴120从轴套110脱离,参看图4-5所示。
综上所述,由于本实用新型的转轴装置100,通过在其轴套110的内壁设置第二弹性件160,该第二弹性件160的一端抵接于凹轮140,并且第二弹性件160 对凹轮140始终产生沿其径向的作用力,利用第二弹性件160的压缩所产生的反弹力来吸收凹轮140与轴套110之间的间隙,使凹轮140与轴套110之间始终保持零间隙配合,保证转轴120在任何角度都可以实现与轴套110的稳固接触,不会产生虚晃问题,并且稳定性好,提高用户体验,同时采用第二弹性件160 来解决虚晃问题的生产成本低。
本实用新型所涉及到的转轴装置100的其他部分的结构均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常规方式,在此不再做详细的说明。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转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轴套、转轴、凸轮、凹轮、第一弹性件以及第二弹性件,其中,所述转轴与所述凸轮固定连接并穿设于所述轴套内,所述凹轮可移动地穿设于所述转轴上并临接于所述凸轮,所述第一弹性件设于所述轴套内且两端分别抵接于所述凹轮的远离所述凸轮的一侧与所述轴套的一端,所述第二弹性件固定于所述轴套的内壁且一端抵接于所述凹轮,所述第二弹性件对所述凹轮始终产生沿其径向的作用力。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性件包括呈弯折状的第一弹臂及第二弹臂,且所述第二弹臂相较于所述第一弹臂倾斜延伸,所述第一弹臂固定于所述轴套的内壁,所述第二弹臂向所述转轴凸伸并抵接于所述凹轮,并且所述第二弹臂呈压缩状态。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套的内壁设有与所述第二弹性件的形状相对应的凹槽,所述第二弹性件固定于所述凹槽内。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转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性件的力值为所述第一弹性件的1/3。
5.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转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轮的侧面设有凸起部,所述凹轮的临接所述凸轮的侧面设有与所述凸起部相对应的凹陷部,当所述凸起部、所述凹陷部相错位时,所述转轴带动所述凸轮转动可使其顶推所述凹轮沿所述转轴的轴向滑动进而挤压所述第一弹性件,当所述凸起部、所述凹陷部相嵌合时,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弹性力使所述凸起部保持在所述凹陷部内以实现所述转轴的定位。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部的两侧设有第一斜面,所述凹陷部的两侧设有第二斜面,当所述凸轮转动时,通过所述第一斜面、所述第二斜面的相互作用而顶推所述凹轮滑动。
7.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转轴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卡扣,所述转轴的远离所述凸轮的一端设有凸出于所述轴套外并设有定位槽,所述卡扣卡合于所述定位槽内。
8.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转轴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座,所述连接座固定于所述转轴或所述凸轮并位于所述轴套外,所述连接座上开设有连接孔。
9.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转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套的端壁凸设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沿所述转轴的轴向凸伸,所述凸轮的位于所述轴套外的侧壁上设有沿其径向凸伸的抵接块,通过所述抵接块与所述限位块的抵接以对所述转轴的转动进行限位。
10.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转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件为弹簧,所述第二弹性件为弹片。
CN202123197405.3U 2021-12-17 2021-12-17 转轴装置 Active CN21710781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197405.3U CN217107816U (zh) 2021-12-17 2021-12-17 转轴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197405.3U CN217107816U (zh) 2021-12-17 2021-12-17 转轴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107816U true CN217107816U (zh) 2022-08-02

Family

ID=825905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197405.3U Active CN217107816U (zh) 2021-12-17 2021-12-17 转轴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10781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732619B2 (ja) ヒンジ装置
CN100582506C (zh) 转动机构
JP3721244B2 (ja) 開閉体の開閉装置
EP1559859B1 (en) Rotary-type hinge device for a portable terminal
JP4141651B2 (ja) ヒンジ装置
US8418319B2 (en) Hinge mechanism
US8429796B2 (en) Tilt hinge
US7530145B2 (en) Cover restricting mechanism for foldable electronic device
US20070039135A1 (en) Hinge assembly for foldable electronic device
CN110080643B (zh) 铰链及具有该铰链的家居装置
WO2006085461A1 (ja) 扉開閉装置
EP1496673B1 (en) Swivel hinge and portable terminal using the same
JP3828643B2 (ja) ヒンジ装置
JP2006170255A5 (zh)
CN217107816U (zh) 转轴装置
US5655261A (en) Closing mechanism for cabinet hinge
CN215110046U (zh) 枢纽器
JPWO2011058615A1 (ja) ヒンジ装置
KR20050039579A (ko) 휴대단말기용 힌지
CN108729785B (zh) 带有阻尼器套的门铰链
CN221177874U (zh) 开合结构和收纳盒
JP2001032823A (ja) チルトヒンジ
EP3816384A1 (en) Stay
JPH1025948A (ja) 開閉カバー用回動保持装置
CN212970041U (zh) 一种耳机充电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