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026432U - 换热器和干衣装置 - Google Patents

换热器和干衣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026432U
CN217026432U CN202220240775.6U CN202220240775U CN217026432U CN 217026432 U CN217026432 U CN 217026432U CN 202220240775 U CN202220240775 U CN 202220240775U CN 217026432 U CN217026432 U CN 21702643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heat exchange
flow
hot
heat exchang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240775.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葛睿彤
王定远
赵鹏达
裴玉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Smart Technology R&D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Smart Technology R&D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Smart Technology R&D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Smart Technology R&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240775.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02643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0264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02643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换热器和干衣装置,换热器包括换热壳体,具有换热腔;间隔地设置在换热腔内的多层换热板,换热板将换热腔分隔为用于供热流体流过的多个热流体流道,换热板内均设置有用于供冷却液流过的冷流体流道,以实现冷却液与热流体的换热;其中,冷流体流道包括由多个分隔部隔开形成的多条流道支路;用于同时向流道支路位于同一端的进口输入冷却液的分流路,分流路与分隔部相对位置的流通面积沿冷却液的流动方向逐渐减小,以平衡各流道支路进口对流体的阻力;用于将流道支路位于同一端的出口汇集在一起的汇流路,分流路和汇流路分别由分隔部的两端与换热板的壳体之间的间隙形成。能够使流道支路内的冷却液流速均匀,提高换热均匀性。

Description

换热器和干衣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烘干衣物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换热器,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干衣装置。
背景技术
干衣机或者具有干衣功能的洗衣机,利用热风实现对衣物的快速干燥。干燥过衣物的空气具有较高的热量及含湿量,直接外排会严重影响周围环境,通过冷凝除湿,可回收这部分空气再利用,实现湿热废气零排放。冷凝除湿的原理是将湿热空气冷却到露点温度以下,使其中的水蒸气冷凝,以达到降低空气中水蒸气含量的目的,再加热空气可达到满足要求的相对湿度及温度,即可对衣物进行干燥。
目前通过换热器引进冷媒与湿热空气换热的方式,实现对湿热空气冷凝除湿的目的,但是,冷媒在换热器的冷流体流道中流动比较不均匀,导致换热不均,影响了冷凝除湿效果,进而影响了烘干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公开一种换热器,以提高换热均匀性,从而提高对湿热空气的冷凝除湿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公开一种具有上述换热器的干衣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换热器,包括:
换热壳体,具有换热腔;
间隔地设置在所述换热腔内的多层换热板,所述换热板将所述换热腔分隔为用于供热流体流过的多个热流体流道,所述换热板内均设置有用于供冷却液流过的冷流体流道,以实现冷却液与热流体的换热;
其中,所述冷流体流道包括:
由多个分隔部隔开形成的多条流道支路;
用于同时向所述流道支路位于同一端的进口输入冷却液的分流路,所述分流路与所述分隔部相对位置的流通面积沿冷却液的流动方向逐渐减小,以平衡各流道支路进口对流体的阻力;
用于将所述流道支路位于同一端的出口汇集在一起的汇流路,所述分流路和所述汇流路分别由所述分隔部的两端与所述换热板的壳体之间的间隙形成。
优选的,上述换热器中,所述换热器还包括:
用于向所述冷流体流道输入冷却液的进液分流管,所述进液分流管与所有所述冷流体流道的进液口连接;
用于输出所述冷流体流道中的冷却液的出液汇流管,所述出液汇流管与所有所述冷流体流道的出液口连接。
优选的,上述换热器中,所述热流体为湿热空气;
所述换热壳体为两端开口的长方体状筒体,其中一个开口形成所述湿热空气的进气口,另一个开口形成所述湿热空气的出气口;
所述换热板呈矩形并平行于所述筒体的其中一个侧面设置;
所述分隔部均沿所述湿热空气的流动方向设置。
优选的,上述换热器中,其中一个所述分隔部以所述换热板宽度的中间位置将所述流道支路分隔为两组流程支路,两组流程支路中的冷却液的流动方向相反;
所述冷流体流道的进液口和出液口位于所述换热板的同一侧。
优选的,上述换热器中,所述冷流体流道的进液口和出液口分别设置在所述换热板沿所述湿热空气流动方向设置的两个侧边的同一端部,且所述冷流体流道的进液口的进液方向和出液口的出液方向均垂直于所述湿热空气的流动方向;
所述进液分流管和所述出液汇流管均沿所述换热板的层叠方向布置并位于所述换热腔的横截面外侧,且所述进液分流管的进液口位于底端的换热板下方,所述出液汇流管的出液口位于顶端的换热板上方。
优选的,上述换热器中,所述进液分流管、所述出液汇流管和所有所述换热板集成为一体结构,且所述换热板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换热壳体内。
优选的,上述换热器中,所述换热板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布置;
所述换热器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换热板较低一端下方的冷凝水收集装置。
优选的,上述换热器还包括:
存储有冷却液的储液结构,所述储液结构的出液口与所述冷流体流道的进液口连接,所述储液结构的回液口与所述冷流体流道的出液口连接;
驱动所述冷却液在所述储液结构与所述冷流体流道之间循环流动的循环泵;
用于向所述储液结构吹风的第一风扇;
用于对冷却液降温的半导体制冷器和设置在所述半导体制冷器热端的第二风扇,且所述半导体制冷器热端设置有散热翅片。
优选的,上述换热器中。所述换热板为双面吹胀的吹胀板;
所述冷却液为水、乙二醇、石墨烯的混合液。
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换热器包括换热壳体,具有换热腔;间隔地设置在换热腔内的多层换热板,换热板将换热腔分隔为用于供热流体流过的多个热流体流道,换热板内均设置有用于供冷却液流过的冷流体流道,以实现冷却液与热流体的换热;其中,冷流体流道包括由多个分隔部隔开形成的多条流道支路;用于同时向流道支路位于同一端的进口输入冷却液的分流路,分流路与分隔部相对位置的流通面积沿冷却液的流动方向逐渐减小,以平衡各流道支路进口对流体的阻力;用于将流道支路位于同一端的出口汇集在一起的汇流路,分流路和汇流路分别由分隔部的两端与换热板的壳体之间的间隙形成。
换热器工作时,使热流体流过热流体流道,使冷却液流过换热板内的冷流体流道,通过温度较低的冷却液对温度较高的热流体进行冷却,以对热流体进行降温。
当冷却液从冷流体流道的进液口进入后,通过分流路同时向流道支路位于同一端的进口输入冷却液,冷却液流经流道支路后,通过汇流路将流道支路位于同一端的出口汇集在一起。由于分流路与分隔部相对位置的流通面积沿冷却液的流动方向逐渐减小,能够平衡各流道支路进口对流体的阻力,使流道支路内的冷却液流速均匀,所以能够提高换热均匀性,从而提高对湿热空气的冷凝除湿效果。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干衣装置,包括具有烘干腔的烘干筒,用于对所述烘干腔排出的湿热空气进行冷凝除湿的冷凝除湿器,所述冷凝除湿器的热流体流道的进气口与所述烘干腔的排气口连通,所述热流体流道的出气口与所述烘干腔的回气口连接,所述冷凝除湿器为上述任一种换热器,由于上述换热器具有上述效果,具有上述换热器的干衣装置具有同样的效果,故本文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换热壳体和换热板在湿热空气进气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换热壳体和换热板在湿热空气出气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换热板内的冷流体流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半导体制冷器和第二风扇的相对位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换热器,提高了换热均匀性,从而提高了对湿热空气的冷凝除湿效果。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考附图1-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换热器包括换热壳体1,具有换热腔;间隔地设置在换热腔内的多层换热板2,换热板2将换热腔分隔为用于供热流体流过的多个热流体流道11,换热板2内均设置有用于供冷却液流过的冷流体流道,以实现冷却液与热流体的换热;其中,冷流体流道包括由多个分隔部隔开形成的多条流道支路22;用于同时向流道支路22位于同一端的进口输入冷却液的分流路21,分流路21与分隔部相对位置的流通面积沿冷却液的流动方向逐渐减小,以平衡各流道支路22进口对流体的阻力;用于将流道支路22位于同一端的出口汇集在一起的汇流路23,分流路21和汇流路 23分别由分隔部的两端与换热板2的壳体之间的间隙形成。
每个冷流体流道均具有进液口和出液口,冷却液在冷流体流道的进液口、出液口分别实现输入冷却液和输出冷却液。
换热器工作时,使热流体流过热流体流道11,使冷却液流过换热板2内的冷流体流道,通过温度较低的冷却液对温度较高的热流体进行冷却,以对热流体进行降温。
当冷却液从冷流体流道的进液口进入后,通过分流路21同时向流道支路 22位于同一端的进口输入冷却液,冷却液流经流道支路22后,通过汇流路 23将流道支路22位于同一端的出口汇集在一起。由于分流路21与分隔部相对位置的流通面积沿冷却液的流动方向逐渐减小,能够平衡各流道支路22进口对流体的阻力,使流道支路22内的冷却液流速均匀,所以能够提高换热均匀性,从而提高对湿热空气的冷凝除湿效果。
此外,本实用新型通过冷却液采用液冷方式对热流体进行冷却,不会受室内空气温度的限制,而且冷却液的比热容较大,冷却效率较高,当用于湿热空气冷凝除湿时,能够提高烘干效率。
换热器还包括用于向冷流体流道输入冷却液的进液分流管8,进液分流管 8与所有冷流体流道的进液口连接;用于输出冷流体流道中的冷却液的出液汇流管3,出液汇流管3与所有冷流体流道的出液口连接。本申请利用一根进液分流管8进行分流,向所有冷流体流道的进液口输入冷却液;通过一根出液汇流管3进行汇流,将所有冷流体流道的出液口输出的冷却液汇流后一起输出,无需每个冷流体流道单独连接一根进液管和一根出液管,从而简化了结构。
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热流体为湿热空气;换热壳体1为两端开口的长方体状筒体,其中一个开口形成湿热空气的进气口,另一个开口形成湿热空气的出气口;换热板2呈矩形并平行于筒体的其中一个侧面设置;分隔部均沿湿热空气的流动方向设置。
如图1-3所示,长方体状筒体内部中空形成换热腔,其相对的两个端部开口分别形成热流体流道11的进气口、出气口,换热板2沿垂直于板面的方向间隔布置在换热腔中,热流体由进气口进入,经过热流体流道11,从出气口流出,如图2-3所示的箭头为热流体流动方向,单流程流经换热腔。
在换热器中,通过温度较低的冷却液对温度较高的湿热空气进行冷却,降低湿热空气的温度和湿度;湿热空气经冷凝后从热流体流道11的出气口排出,引流至加热器,加热至目标烘干温度后由烘干腔的回气口进入烘干腔,回收利用再次用于干燥衣物;冷却液经换热后温度升高,由冷流体流道的出液口流出。
在换热腔中,多个热流体流道11将湿热空气分为多股,利用多层换热板 2形成的多层冷流体流道,分散对湿热空气进行冷却,增加了湿热空气与冷却液的换热接触面积,同时保证了换热均匀性,提高了冷凝效率。
当然,上述热流体还可以热空气或者热液体等,以实现利用换热器对其他热流体进行降温。
为了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其中一个分隔部以换热板2宽度的中间位置将流道支路22分隔为两组流程支路,两组流程支路中的冷却液的流动方向相反;冷流体流道的进液口和出液口位于换热板2的同一侧。这样一来,与冷流体流道的进液口连接的进液分流管8,以及与冷流体流道的出液口连接的出液汇流管3,位于换热壳体1的同一侧,即同位于湿热空气的进气口侧或者同位于湿热空气的出气口侧,方便进液分流管8和出液汇流管3的拆装和清理。
本实施例的换热板2内包括两组流程支路,为了方便描述,命名换热板2 与进液分流管8和出液汇流管3连接的一端为A端,另一端为B端;换热板 2沿热流体流动方向设置的两个侧边,靠近进液口的侧边为a1,另一侧边为 a2,b向代表垂直于热流体流动方向且由a1流向a2方向。
与冷流体流道的进液口连接的流程支路为第一组流程支路,与冷流体流道的出液口连接的流程支路为第二组流程支路,第一组流程支路和第二组流程支路沿换热板2宽度方向并排布置;其中,第一组流程支路包括第一分流路21、第一汇流路23和多条第一流道支路22,第一分流路21连通冷流体流道的进液口与各第一流道支路22的进口,第一分流路21与第一流道支路22 处分隔部相对位置的流通面积沿冷却液的流动方向逐渐减小,第一汇流路23 连接各第一流道支路22的出口;第二组流程支路包括第二分流路21、第二汇流路23和多条第二流道支路22,第二分流路21连通第一汇流路23出口与各第二流道支路22的进口,第二分流路21与第二流道支路22处分隔部相对位置的流通面积沿冷却液的流动方向逐渐减小,第二汇流路23连通各第二流道支路22的出口与冷流体流道的出液口。
具体的,如图4所示,第一流道支路22和第二流道支路22均为4条,当然根据实际布局,还可以为其他条数。冷流体流道的进液口和出液口同位于湿热空气的进气口侧。
当冷流体流道的进液口输入冷却液时,冷却液先进入位于A端的第一分流路21,并沿b向分为四条第一流道支路22进行分流,与热流体形成顺流,冷却液流到B端后在第一汇流路23汇流,接着沿b方向进入第二分流路21 流至a2侧,并分为四条第二流道支路22进行分流至A端,与热流体形成逆流,再在A端的第二汇流路23汇流后沿垂直热流体流动方向的b向流出冷流体流道的出液口。
由此可见,冷流体在单个换热板2中整个流程包含两次分流及两次汇流,即采用双流程流动,分流路21和汇流路23与各流道支路22为垂直关系,分流路21沿流动方向经过各流道支路22进口形成的分流口时,将分流路21逐渐变狭窄,以平衡流体沿各流道支路22阻力,提高各流道支路22流速的均匀性。而且整个换热存在顺流及逆流过程,换热效率较高。
可以理解的是,流道支路22还可以形成单流程流动,也可以形成其他组数的流程支路,如四组等。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冷流体流道的进液口和出液口分别设置在换热板2 沿湿热空气流动方向设置的两个侧边的同一端部,且冷流体流道的进液口的进液方向和出液口的出液方向均垂直于湿热空气的流动方向;进液分流管8 和出液汇流管3均沿换热板2的层叠方向布置并位于换热腔的横截面外侧,且进液分流管8的进液口位于底端的换热板2下方,出液汇流管3的出液口位于顶端的换热板2上方。
如图4所示,冷流体流道的进液口设置在侧边a1的A端,出液口设置在侧边a2的A端,冷流体流道的进液口的进液方向和出液口的出液方向均沿b 向;这样一来,冷却液由进液口沿垂直热流体流动方向进入冷流体流道,换热后沿垂直热流体流动方向从出液口流出;此时与冷流体流道的进液口连接的进液分流管8和与冷流体流道的进液口连接的出液汇流管3均位于换热腔进出口外侧,不会干扰湿热空气在热流体流道11的进出,能够避免影响热流体进出换热腔,从而保证了换热效率;同时方便进液分流管8和出液汇流管3 的装配,还能尽可能的增大换热面积。
可以理解的是,冷流体流道的进液口和出液口还可以分别设置在换热板2 垂直湿热空气流动方向设置的两个侧边的同一端部;也可以设置在同一侧边的不同端部等,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为了方便拆装,进液分流管8、出液汇流管3和所有换热板2集成为一体结构,且换热板2可拆卸地设置于换热壳体1内。具体的,进液分流管8和换热板2上的进液口以及出液汇流管3和换热板2的出液口均通过连接管路连接,进液分流管8、出液汇流管3和所有换热板2连接为一体结构,可整体从换热壳体1内抽出进行清洗,方便换热板2的清洁。
具体的,换热壳体1内壁设置有卡槽,换热板2的侧边卡接在卡槽中,方便换热板2在换热壳体1内的拆装。
为了保证换热效率,换热板2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布置;换热器还包括设置于换热板2较低一端下方的冷凝水收集装置。本实用新型可以采用换热壳体1和换热板2整体倾斜,或换热壳体1水平摆放,换热板2沿与水平方向相对倾斜地穿插于换热壳体1的换热腔。
本实施例中,换热板2相对水平方向呈一定角度倾斜,换热板2的换热界面产生的冷凝水可以沿着斜坡向低位置流动,通过冷凝水收集装置进行冷凝水收集后经过软管等将冷凝水排出,防止湿热空气中水蒸气冷凝为液态水后附着在换热板2表面,造成传热热阻增大,降低传热效率。
换热板2沿热流体流动方向的尺寸可略长或短于换热壳体1,垂直热流体流动方向的尺寸应与换热壳体1内壁匹配,以将其固定在换热壳体1内壁上。
优选的,换热器还包括存储有冷却液的储液结构5,储液结构5的出液口与冷流体流道的进液口连接,储液结构5的回液口与冷流体流道的出液口连接;驱动冷却液在储液结构5与冷流体流道之间循环流动的循环泵4;用于向储液结构5吹风的第一风扇。其中,储液结构5的出液口通过一根供液管连接进液分流管8与所有冷流体流道的进液口连接,所有冷流体流道的出液口通过出液汇流管3连接一根回液管与储液结构5的回液口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储液结构5内冷却液的热容量较大,相同的热量下产生的温升较小,所以从冷流体流道流出的冷却液,进入储液结构5后,能够降温。
从储液结构5输出的冷却液,流经换热板2与热流体换热后温度升高,为便于冷却液的循环使用,需要对冷却液降温处理,冷却液全部封装在封闭***内,利用泵驱动在***内循环流动,同时通过第一风扇引进室温风,冷却储液结构5,降温后的冷却液由储液结构5的出液口再次流经冷流体流道的进液口进入冷流体流道,实现冷却液的循环流动,保证冷却效果
为了方便冷却液在储液结构5的热进冷出,储液结构5的出液口设置在储液结构5的底部,储液结构5的回液口设置在储液结构5的顶部,使升温后的冷却液由上方进入,温度较低的冷却液由下方流出,保证了冷却液的降温效果。
优选的,换热器还包括用于对冷却液降温的半导体制冷器7和设置在半导体制冷器7热端的第二风扇6,且半导体制冷器7热端设置有散热翅片71。为了简化结构,散热翅片71为直线型,均匀分散地布满半导体制冷器7热端的端面。
本实用新型利用储液结构5内大容量的冷却液对升温后的冷却液进行降温,以及利用半导体制冷器7对冷却液进行辅助降温,同时通过散热翅片71 增加散热效率,利用第二风扇6的扰动周围气流,实现腔体内强制对流,利于半导体制冷器7热端散热,可使冷却液达到较低温度,制冷效率较高,进而提高了对湿热空气的冷凝效率。
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利用电卡制冷或者磁卡制冷等小型简单制冷***,以实现同样的辅助降温冷却液的效果。
一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半导体制冷器7设置在储液结构5的出液口与冷流体流道的进液口之间,半导体制冷器7的冷端设置有供冷却液流过的换热流道。
本实施例中,储液结构5的出液口流出的冷却液,先流入半导体制冷器7 的换热流道,利用半导体制冷器7对冷却液再次降温,再流入冷流体流道的进液口。本实施例利用半导体制冷器7针对性地对流入冷流体流道的冷却液进行冷却,冷却效率较高。
如图5所示,为了进一步提高对冷却液的降温效率,换热流道为蛇形盘管72,蛇形盘管72与半导体制冷器7的冷端紧密贴合。储液结构5的出液口连接蛇形盘管72的进液口,从储液结构5流出的经初级冷却的冷却液通过管路进入蛇形盘管72,通过半导体制冷器7进一步冷却,冷却液经降温处理后,通过蛇形盘管72的出液口与冷流体流道的进液口相连的管路,引流至换热器的冷流体流道,重新用于对湿热空气冷却。
可替换的,上述换热流道还可以为环形盘管,也可以为带有内流道腔体的换热装置,相比之下,带有内流道腔体的换热装置,换热接触面积更大,会增加换热效率,只要能够提供使冷却液流过的腔体即可。
另一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储液结构5为顶部具有开口的储液槽。储液槽的开口能够实现与外界的换热,提高冷却液的冷却效率。当然,储液结构5 也可以为封闭的储液箱、储液桶等。
本实施例中,半导体制冷器7设置于储液槽,第二风扇6设置于开口处,且半导体制冷器7冷端与储液槽内的冷却液接触。本实施例利用半导体制冷器7冷端对储液槽内的冷却液进行降温,实现间接冷却冷却液,同样加快了冷却液的冷却效率。
降温后的冷却液在冷流体流道的进液侧处分流后,分别进入各个冷流体流道的进液口,升温后的冷却液在所有的冷流体流道的出液口汇流后,通过管路引流到储液槽的进液口进行冷却。
为了方便加工,换热板2为双面吹胀的吹胀板;吹胀板采用双侧吹胀,可增大通道截面积,增大冷却液流量,同时流道形成的凹凸表面可增强对湿热空气扰流,增强对流换热系数以及换热流体与换热壁面的接触面积,提高换热效率。当然,该换热板2的表面还可以为平面。
在换热腔内沿矩形进风口的一个侧边方向等距穿插多排吹胀板,吹胀板固定于换热壳体1内壁面,从而将换热腔分隔为多个热流体流道11,吹胀板内形成冷流体流道,吹胀板作为冷热流体换热界面。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冷却液为水、乙二醇、石墨烯的混合液。该冷却液可以满足低温工况不结冰,换热能力强的要求,而且成本较低。冷却液还可以采用其他液体,如碳氢制冷剂、氟利昂等。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干衣装置,包括具有烘干腔的烘干筒,用于对烘干腔排出的湿热空气进行冷凝除湿的冷凝除湿器,冷凝除湿器的热流体流道11的进气口与烘干腔的排气口连通,热流体流道11的出气口与烘干腔的回气口连接,冷凝除湿器为上述任一项实施例提供的换热器,提高了换热均匀性,从而提高了对湿热空气的冷凝除湿效果,其优点是由换热器带来的,具体的请参考上述实施例中相关的部分,在此就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干衣装置可以为单独的干衣机,也可以为具有烘干功能的洗衣机上的结构。
具体的,冷凝除湿器整体放置在干衣装置的冷凝腔内,冷凝腔与烘干腔独立设置。冷却液存在于循环封闭***中,完全置于干衣装置内部,不需要在干衣装置外壳额外开孔,保证了干衣装置的外壳整体性。
干衣装置进行烘干工作时,热风在烘干腔内流经衣物表面,对衣物进行加热,同时带走蒸发产生的大量水蒸气,此时空气为高热量高含湿量的湿热空气,通过烘干腔排气口对湿热空气进行过滤;然后由风扇引流至换热器的热流体流道11的进气口,进入换热器的热流体流道11;同时在循环泵4的作用下,储液结构5内的冷却液由储液结构5的出液口引流至换热器的冷流体流道;通过冷却液对湿热空气进行换热;换热结束后,湿热空气中的水蒸气已经冷凝,含湿量降低,从换热器出风口排出后,引流至加热装置,加热至合适的温度及相对湿度后送入烘干腔,用于干燥衣物;冷却水经换热后,温度升高,在换热器吹胀板出口侧流出并汇流后通过储水槽上方进水口进入,进行冷却。
本实用新型通过冷却液采用液冷方式对湿热空气进行冷凝除湿,不会受室内空气温度的限制,而且冷却液的比热容较大,冷凝除湿效率较高,从而提高了烘干效率。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湿热废气不直接外排,用于循环干燥衣物,减小了对环境的影响。而且无需在干衣装置上开设用于冷凝的进风口及出风口,还减少了风扇个数,节约了成本,同时降低了噪音。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换热壳体(1),具有换热腔;
间隔地设置在所述换热腔内的多层换热板(2),所述换热板(2)将所述换热腔分隔为用于供热流体流过的多个热流体流道(11),所述换热板(2)内均设置有用于供冷却液流过的冷流体流道,以实现冷却液与热流体的换热;
其中,所述冷流体流道包括:
由多个分隔部隔开形成的多条流道支路(22);
用于同时向所述流道支路(22)位于同一端的进口输入冷却液的分流路(21),所述分流路(21)与所述分隔部相对位置的流通面积沿冷却液的流动方向逐渐减小,以平衡各流道支路(22)进口对流体的阻力;
用于将所述流道支路(22)位于同一端的出口汇集在一起的汇流路(23),所述分流路(21)和所述汇流路(23)分别由所述分隔部的两端与所述换热板(2)的壳体之间的间隙形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还包括:
用于向所述冷流体流道输入冷却液的进液分流管(8),所述进液分流管(8)与所有所述冷流体流道的进液口连接;
用于输出所述冷流体流道中的冷却液的出液汇流管(3),所述出液汇流管(3)与所有所述冷流体流道的出液口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流体为湿热空气;
所述换热壳体(1)为两端开口的长方体状筒体,其中一个开口形成所述湿热空气的进气口,另一个开口形成所述湿热空气的出气口;
所述换热板(2)呈矩形并平行于所述筒体的其中一个侧面设置;
所述分隔部均沿所述湿热空气的流动方向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其中一个所述分隔部以所述换热板(2)宽度的中间位置将所述流道支路(22)分隔为两组流程支路,两组流程支路中的冷却液的流动方向相反;
所述冷流体流道的进液口和出液口位于所述换热板(2)的同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流体流道的进液口和出液口分别设置在所述换热板(2)沿所述湿热空气流动方向设置的两个侧边的同一端部,且所述冷流体流道的进液口的进液方向和出液口的出液方向均垂直于所述湿热空气的流动方向;
所述进液分流管(8)和所述出液汇流管(3)均沿所述换热板(2)的层叠方向布置并位于所述换热腔的横截面外侧,且所述进液分流管(8)的进液口位于底端的换热板(2)下方,所述出液汇流管(3)的出液口位于顶端的换热板(2)上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分流管(8)、所述出液汇流管(3)和所有所述换热板(2)集成为一体结构,且所述换热板(2)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换热壳体(1)内。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板(2)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布置;
所述换热器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换热板(2)较低一端下方的冷凝水收集装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还包括:
存储有冷却液的储液结构(5),所述储液结构(5)的出液口与所述冷流体流道的进液口连接,所述储液结构(5)的回液口与所述冷流体流道的出液口连接;
驱动所述冷却液在所述储液结构(5)与所述冷流体流道之间循环流动的循环泵(4);
用于向所述储液结构(5)吹风的第一风扇;
用于对冷却液降温的半导体制冷器(7)和设置在所述半导体制冷器(7)热端的第二风扇(6),且所述半导体制冷器(7)热端设置有散热翅片(71)。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板(2)为双面吹胀的吹胀板;
所述冷却液为水、乙二醇、石墨烯的混合液。
10.一种干衣装置,包括具有烘干腔的烘干筒,用于对所述烘干腔排出的湿热空气进行冷凝除湿的冷凝除湿器,所述冷凝除湿器的热流体流道(11)的进气口与所述烘干腔的排气口连通,所述热流体流道(11)的出气口与所述烘干腔的回气口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除湿器为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换热器。
CN202220240775.6U 2022-01-28 2022-01-28 换热器和干衣装置 Active CN21702643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240775.6U CN217026432U (zh) 2022-01-28 2022-01-28 换热器和干衣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240775.6U CN217026432U (zh) 2022-01-28 2022-01-28 换热器和干衣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026432U true CN217026432U (zh) 2022-07-22

Family

ID=824494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240775.6U Active CN217026432U (zh) 2022-01-28 2022-01-28 换热器和干衣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02643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312640B2 (en) Cloth dryer
KR20080082496A (ko) 건조 공기 공급 장치 및 건조기
EP2847374B1 (en) Laundry dryer
US8453720B2 (en) Heat exchanger and condensing type laundry dryer having the same
CN103774402A (zh) 洗衣机
EP3014011B1 (en) Heat pump laundry dryer
WO2022068972A1 (zh) 烘干***及包括该***的衣物处理设备
CN108113618B (zh) 干燥模块和具有其的洗碗机
CN110799695A (zh) 闭式热泵干衣机***
WO2022068971A1 (zh) 烘干***及包括该***的衣物处理设备
WO2011003795A1 (en) Clothes drying apparatus
CN105658866B (zh) 热泵式衣物干燥机
CN217026432U (zh) 换热器和干衣装置
CN213680341U (zh) 一种污泥干化烘箱的预热模块及污泥干化烘箱
CN106012457A (zh) 洗涤物处理装置
CN217460008U (zh) 干衣装置和洗衣机
CN110006243B (zh) 一种蒸发器及果蔬干燥***
CN214300904U (zh) 一种用于排湿装置的换热组件、排湿装置、干衣机
CN217678227U (zh) 干衣装置和洗衣机
CN213896424U (zh) 水气分离的换热组件及衣物烘干装置
CN214300902U (zh) 一种用于排湿装置的换热组件、排湿装置、干衣机
CN218495898U (zh) 换热组件及干衣装置
KR101068847B1 (ko) 냉난방기
CN210764925U (zh) 一种污泥干燥***
CN105658129A (zh) 热泵式衣物干燥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