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901562U - 一种水冷散热电源及计算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水冷散热电源及计算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901562U
CN216901562U CN202220528474.3U CN202220528474U CN216901562U CN 216901562 U CN216901562 U CN 216901562U CN 202220528474 U CN202220528474 U CN 202220528474U CN 216901562 U CN216901562 U CN 21690156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heat dissipation
cooling
power supply
h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528474.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Bray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Bray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Bray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Bray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528474.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90156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90156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90156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10/00Energy efficient computing, e.g. low power processors, power management or thermal management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Semiconductors Or Solid State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冷散热电源及计算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水冷散热电源包括壳体及设置在壳体内的电源主板、散热片和水冷管道,所述电源主板贴合在散热片的一侧,所述散热片的另一侧设置有放置水冷管道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布置与水冷管道的绕设路径相一致,所述安装槽槽壁对每段水冷管道包裹和贴合,所述水冷管道内的热量传递到壳体外的散热***作冷却处理。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水冷散热电源具有体积小和散热效果好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水冷散热电源及计算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元器件散热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冷散热电源及计算机。
背景技术
当电源工作时,内部的功率部件会产生热量,现有的电源散热,一般在电源的壳体外使用散热片加上风扇的方式来进行散热冷却。如果要加强散热效果,传统的做法是采用不断加大散热片并加大风扇转速从而达到将热散出的效果,但这样的方式带来的缺点是散热***体积变大,而使用电源的产品一般空间有限,难以提供大空间来放置电源以及加大的散热片和风扇。除了风冷散热方式,还有水冷散热方式,相对于传统的风冷散热,水冷散热更迅速,降温能力更强,但因为水冷散热***所组成的配件众多,这就注定了水冷散热***的体积较大,而一般的电源内部没有足够的空间可以容纳庞大的水冷散热***,所以现在急需一种体积小并且散热效果好的水冷散热电源。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体积小并且散热效果好的水冷散热电源及计算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水冷散热电源,包括壳体及设置在壳体内的电源主板、散热片和水冷管道,所述电源主板贴合在散热片的一侧,所述散热片的另一侧设置有放置水冷管道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布置与水冷管道的绕设路径相一致,所述安装槽槽壁对每段水冷管道包裹和贴合,所述水冷管道内的热量传递到壳体外的散热***作冷却处理。采用该技术方案的优点为:通过在电源壳体内设置散热片和水冷管道,把电源内的热量带到壳体外,减小电源体积,同时又能达到散热效果;而且把散热片的安装槽设计成对水冷管道呈包裹状贴合,使散热效果达到最佳。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水冷管道具有第一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所述第一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之间水冷管道呈Z字形排布。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壳体相对应电源主板的一面内部留有水道,所述水道内的热量传递到壳体外的散热***作冷却处理。通过在壳体内设置水道的方式,配合散热片和水冷管道进一步对电源主板进行散热。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水道具有第二进水口和第二出水口,所述第二进水口和第二出水口之间的水道呈Z字形排布。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壳体的两侧面均匀设置有若干散热孔,通过设置散热孔进一步提升电源内部的散热效率。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散热孔为百叶窗式散热孔,所述壳体两侧面的散热孔方向相一致,使壳体两侧形成对流,空气带走壳体内部的热量,同时百叶窗式散热孔可以防止灰尘等杂物通过散热孔进入到电源内部,影响电源的性能。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壳体的材质为铝,使散热速度更快,散热效果更好。
一种计算机,包括主机,还包括上述所述的水冷散热电源,所述水冷散热电源设置在主机内,在所述主机内还设有散热***,所述水冷管道内的热量传递到散热***作冷却处理。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散热***包括水泵和换热器,所述水泵的入水口分别连接水冷管道的第一出水口和水道的第二出水口,所述水泵的出水口连接换热器的入口,所述换热器的出口分别与水冷管道的第一进水口和水道的第二进水口连接,通过水泵和换热器对水冷管道以及水道内的热量进行冷却处理。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散热***还包括风扇,所述风扇给换热器吹风散热,利用风扇帮助换热器加快散热,提高冷却效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水冷散热电源把散热片和水冷管道设置在电源内部,把电源内部的热量带到电源外部进行冷却散热,减少了水冷散热***在电源内部所需要的空间,同时散热片的安装槽对水冷管道进行包裹和贴合,增大了散热接触面,提高了散热效率。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水冷散热电源具有体积小和散热效果好的优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计算机,使用了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水冷散热电源,使水冷散热电源内部具有水冷散热功能,并且通过与主机内共用同一套散热***来进行散热,大大节省了主机的体积空间,同时具有较好的散热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所述水冷散热电源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二所述水冷散热电源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水冷散热电源的水冷管道的排布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水冷散热电源的水管的排布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水冷散热电源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计算机的水冷散热***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壳体;11、水道;111、第二进水口;112、第二出水口;12、散热孔;2、电源主板;3、散热片;31、安装槽;4、水冷管道;41、第一进水口;42、第一出水口;5、水泵;6、换热器;7、风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一种水冷散热电源,包括壳体1、电源主板2、散热片3和水冷管道4,其中电源主板2、散热片3和水冷管道4设置在壳体1内。电源主板2贴合在散热片3的一侧,散热片3的另一侧设置有安装槽31,安装槽31用于放置水冷管道4,安装槽31的布置与水冷管道4的绕设路径相一致,安装槽31槽壁对每段水冷管道4进行包裹和贴合,如图2所示,安装槽31壁的形状可以设计为C形,水冷管道4通过C形缺口嵌入散热片3内,C形安装槽31壁对每段水冷管道4包裹和贴合,使水冷管道4与散热片3的接触面积增大,即散热面积增大,提高散热效率。水冷管道4的具体排布如图5所示,水冷管道4具有第一进水口41和第一出水口42,第一进水口41和第一出水口42之间水冷管道4呈Z字形排布,这样的排布方式让水冷管道4之间均匀分隔,利于吸热和散热。电源内只放置电源主板2、散热片3和水冷管道4,减小电源总体体积的同时还具有较好的散热效果,水冷管道4内的热量传递到壳体1外的散热***作冷却处理,完成冷却的液体再重新回到水冷管道4内吸收电源主板2的热量。
电源壳体1为几乎四面封闭的箱体结构,在电源主板2的一侧设置水冷散热,该侧散热效果较好,但另一侧可能达不到该侧的散热效果,为了使电源主板2两侧均匀散热,如图6所示,壳体1相对应电源主板2的一面内部留有水道11,水道11内的热量传递到壳体1外的散热***作冷却处理,完成冷却的液体再重新回到水冷管道4内吸收电源主板2的热量。水道11具有第二进水口111和第二出水口112,第二进水口111和第二出水口112之间的水道11呈Z字形排布,这样的排布方式让水道11之间均匀分隔,利于吸热和散热。
如图7所示,壳体1的两侧面均匀设置有若干散热孔12,散热孔12增加了通风面积,两侧散热孔12形成对流,空气从一侧散热孔12进入,从另一侧散热孔12排出,带走电源壳体1内部的一部分热量,进一步提升了电源壳体1内部的散热效率,达到更好的散热效果。为了防止灰尘等杂物通过散热孔12进入到电源内部,影响电源的性能,散热孔12设计为百叶窗式散热孔12,壳体1两侧面的散热孔12方向相一致,使电源内部的空气更容易流通。
为了达到更佳的散热效果,壳体1的材质为铝,铜和铝的导热性能均较好。
实施例二
如图3所示,一种水冷散热电源,包括壳体1、电源主板2、散热片3和水冷管道4,其中电源主板2、散热片3和水冷管道4设置在壳体1内。电源主板2贴合在散热片3的一侧,散热片3的另一侧设置有安装槽31,安装槽31用于放置水冷管道4,安装槽31的布置与水冷管道4的绕设路径相一致,安装槽31槽壁对每段水冷管道4进行包裹和贴合,如图4所示,安装槽31槽壁的形状可以设计为圆筒形,水冷管道4嵌入安装槽31壁内,圆筒形安装槽31壁对每段水冷管道4包裹和贴合,使水冷管道4与散热片3的接触面积增大,即散热面积增大,提高散热效率。水冷管道4的具体排布如图5所示,水冷管道4具有第一进水口41和第一出水口42,第一进水口41和第一出水口42之间水冷管道4呈Z字形排布,这样的排布方式让水冷管道4之间均匀分隔,利于吸热和散热。电源内只放置电源主板2、散热片3和水冷管道4,减小电源总体体积的同时还具有较好的散热效果,水冷管道4内的热量传递到壳体1外的散热***作冷却处理,完成冷却的液体再重新回到水冷管道4内吸收电源主板2的热量。
电源壳体1为几乎四面封闭的箱体结构,在电源主板2的一侧设置水冷散热,该侧散热效果较好,但另一侧可能达不到该侧的散热效果,为了使电源主板2两侧均匀散热,如图6所示,壳体1相对应电源主板2的一面内部留有水道11,水道11内的热量传递到壳体1外的散热***作冷却处理,完成冷却的液体再重新回到水冷管道4内吸收电源主板2的热量。水道11具有第二进水口111和第二出水口112,第二进水口111和第二出水口112之间的水道11呈Z字形排布,这样的排布方式让水道11之间均匀分隔,利于吸热和散热。
如图7所示,壳体1的两侧面均匀设置有若干散热孔12,散热孔12增加了通风面积,两侧散热孔12形成对流,空气从一侧散热孔12进入,从另一侧散热孔12排出,带走电源壳体1内部的一部分热量,进一步提升了电源壳体1内部的散热效率,达到更好的散热效果。为了防止灰尘等杂物通过散热孔12进入到电源内部,影响电源的性能,散热孔12设计为百叶窗式散热孔12,壳体1两侧面的散热孔12方向相一致,使电源内部的空气更容易流通。
为了达到更佳的散热效果,壳体1的材质为铝,铜和铝的导热性能均较好。
实施例三
一种计算机,包括主机和实施例一所述的水冷散热电源,还包括设置在主机内的主机主板、CPU、内存、硬盘、显卡等计算机所需要的配置。水冷散热电源设置在主机内,散热***设置在主机内并且设置在水冷散热电源的外部,水冷管道4内的热量传递到散热***作冷却处理。主机内其他的发热元器件也可以通过同一散热***来冷却散热,可以在发热元器件一侧设置散热片和水冷管道,该水冷管道内的热量也传递到散热***作冷却处理。如图8所示,上述散热***包括水泵5和换热器6,水泵5的入水口分别管道连接水冷管道4的第一出水口42和水道11的第二出水口112,水泵5的出水口连接换热器6的入口,换热器6的出口分别与水冷管道4的第一进水口41和水道11的第二进水口111管道连接。水泵5的作用是推动液体流动,这样吸收了电源主板2热量的液体就会从水冷管道4和水道11内流出,液体流到换热器6,换热器6将液体的热量带走,而新的低温的液体将继续进入到电源吸收电源主板2的热量。散热***可以在换热器6的旁边设置风扇,风扇给换热器6吹风散热,利用风扇帮助换热器6加快散热,提高冷却效率。为了达到更佳的散热效果,在材质方面,换热器6的材质为铜或铝。
实施例四
一种计算机,包括主机和实施例二所述的水冷散热电源,还包括设置在主机内的主机主板、CPU、内存、硬盘、显卡等计算机所需要的配置。水冷散热电源设置在主机内,散热***设置在主机内并且设置在水冷散热电源的外部,水冷管道4内的热量传递到散热***作冷却处理。主机内其他的发热元器件也可以通过同一散热***来冷却散热,可以在发热元器件一侧设置散热片和水冷管道,该水冷管道内的热量也传递到散热***作冷却处理。如图8所示,上述散热***包括水泵5和换热器6,水泵5的入水口分别管道连接水冷管道4的第一出水口42和水道11的第二出水口112,水泵5的出水口连接换热器6的入口,换热器6的出口分别与水冷管道4的第一进水口41和水道11的第二进水口111管道连接。水泵5的作用是推动液体流动,这样吸收了电源主板2热量的液体就会从水冷管道4和水道11内流出,液体流到换热器6,换热器6将液体的热量带走,而新的低温的液体将继续进入到电源吸收电源主板2的热量。散热***可以在换热器6的旁边设置风扇,风扇给换热器6吹风散热,利用风扇帮助换热器6加快散热,提高冷却效率。为了达到更佳的散热效果,在材质方面,换热器6的材质为铜或铝。
本实用新型的水冷散热电源,除了可以应用在计算机,还可以用于美容仪、舞台灯光、功放等所使用的电源,只要是采用传统散热片的方案,均可使用本实用新型所述水冷散热电源即可实现由水介质将电源内部产生的热带出至外部散热。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他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变形,而所有的这些改变和变形都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水冷散热电源,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及设置在壳体内的电源主板、散热片和水冷管道,所述电源主板贴合在散热片的一侧,所述散热片的另一侧设置有放置水冷管道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布置与水冷管道的绕设路径相一致,所述安装槽槽壁对每段水冷管道包裹和贴合,所述水冷管道内的热量传递到壳体外的散热***作冷却处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冷散热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冷管道具有第一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所述第一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之间水冷管道呈Z字形排布。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冷散热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相对应电源主板的一面内部留有水道,所述水道内的热量传递到壳体外的散热***作冷却处理。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冷散热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水道具有第二进水口和第二出水口,所述第二进水口和第二出水口之间的水道呈Z字形排布。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冷散热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两侧面均匀设置有若干散热孔。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冷散热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孔为百叶窗式散热孔,所述壳体两侧面的散热孔方向相一致。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冷散热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材质为铝。
8.一种计算机,包括主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权利要求4-6任一项所述的水冷散热电源,所述水冷散热电源设置在主机内,在所述主机内还设有散热***,所述水冷管道内的热量传递到散热***作冷却处理。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计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包括水泵和换热器,所述水泵的入水口分别连接水冷管道的第一出水口和水道的第二出水口,所述水泵的出水口连接换热器的入口,所述换热器的出口分别与水冷管道的第一进水口和水道的第二进水口连接。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计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还包括风扇,所述风扇给换热器吹风散热。
CN202220528474.3U 2022-03-11 2022-03-11 一种水冷散热电源及计算机 Active CN21690156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528474.3U CN216901562U (zh) 2022-03-11 2022-03-11 一种水冷散热电源及计算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528474.3U CN216901562U (zh) 2022-03-11 2022-03-11 一种水冷散热电源及计算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901562U true CN216901562U (zh) 2022-07-05

Family

ID=821892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528474.3U Active CN216901562U (zh) 2022-03-11 2022-03-11 一种水冷散热电源及计算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90156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437129B2 (en) Server cabinet
US7613001B1 (en) Heat dissipation device with heat pipe
US20020159233A1 (en) Cooling plate arrangement for electronic components
JP4720688B2 (ja) 電子制御装置の冷却装置
US20210274683A1 (en) Server, server rack and data centre
US11755079B2 (en) Computer device, casing, and water cooling heat dissipation device
US7468885B2 (en) Cooling device for interface card
CN112737195B (zh) 一种电机的冷却装置
CN112286325A (zh) 一种笔记本电脑外置散热器
CN108227883A (zh) 一种大型计算机服务器散热装置
CN216901562U (zh) 一种水冷散热电源及计算机
US10303229B2 (en) Water-cooling heat dissipation module
CN216291941U (zh) 水冷散热装置与电子装置
EP3927127B1 (en) Electrical device using cooling device
CN113593616A (zh) 一种存储器用散热装置
CN110597373A (zh) 斯特林散热装置、服务器机柜散热***及其散热方法
CN213338634U (zh) 一种笔记本电脑外置散热器
CN220874948U (zh) 一种均温液冷板结构
CN220603976U (zh) 一种计算机辅助散热器
CN217135945U (zh) 电子设备
JP7176643B2 (ja) 電子機器の冷却装置、水冷型情報処理装置、及び電子機器の冷却方法
CN213876641U (zh) 具备半导体辅助热泵的电子设备散热装置
CN219800108U (zh) 一种水泵冷排组合式水冷散热装置
CN209928357U (zh) 用于计算机散热的装置及散热机构
CN219179891U (zh) 分体式水冷散热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