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890607U - 污泥干化*** - Google Patents

污泥干化***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890607U
CN216890607U CN202220471974.8U CN202220471974U CN216890607U CN 216890607 U CN216890607 U CN 216890607U CN 202220471974 U CN202220471974 U CN 202220471974U CN 216890607 U CN216890607 U CN 2168906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let
drying
outlet
sludge
ga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471974.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孟
郭超
谢金坤
于群
于文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ereh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ereh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ereh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ereh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471974.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8906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8906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89060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30Wastewater or sewage treatment systems using renewable energies
    • Y02W10/37Wastewater or sewage treatment systems using renewable energies using solar energy

Landscapes

  • Drying Of Solid Materials (AREA)
  • Treatment Of Sludg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污泥干化***,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一种污泥干化***包括:第一干化装置和第二干化装置;第一干化装置具有第一进料口、第一出料口、第一加热气体进口和第一废气出口;第二干化装置包括干燥部件和第一加热部件,干燥部件具有第二进料口、第二出料口、第一循环气体进口和第一循环气体出口,第一加热部件具有第一废气进口、第二废气出口、第二循环气体进口和第二循环气体出口;第一出料口与第二进料口连接;第一废气出口与第一废气进口连接;第一循环气体出口与第二循环气体进口连接,第二循环气体出口与第一循环气体进口连接。本申请至少能够解决两段式污泥处理过程造成能源浪费的问题。

Description

污泥干化***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污泥干化***。
背景技术
污泥是污水处理的副产物,含有有毒有害物质,需要进行稳定化、减量化和无害化处理。当前,多采取热干化处理方法对脱水后的污泥进行减量化,该方法采用两段式污泥减量化工艺,以满足大规模处理、更高脱水性能的要求。
然而,两段式污泥处理过程中,各段处理过程分别采用单独的热源进行加热,从而增加了能源的消耗,造成了能源的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污泥干化***,至少能够解决两段式污泥处理过程造成能源浪费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污泥干化***,该污泥干化***包括:第一干化装置和第二干化装置;
所述第一干化装置具有第一进料口、第一出料口、第一加热气体进口和第一废气出口;
所述第二干化装置包括干燥部件和第一加热部件,所述干燥部件具有第二进料口、第二出料口、第一循环气体进口和第一循环气体出口,所述第一加热部件具有第一废气进口、第二废气出口、第二循环气体进口和第二循环气体出口;
所述第一进料口用于接收待干化的污泥,所述第一出料口与所述第二进料口连接,所述第二出料口用于排出干化后的污泥;
所述第一加热气体进口用于接收加热气体,所述第一废气出口与所述第一废气进口连接,所述第二废气出口用于排出换热后的废气;
所述第一循环气体出口与所述第二循环气体进口连接,所述第二循环气体出口与所述第一循环气体进口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第一干化装置可以对污泥进行第一次干化处理,以降低污泥的含水率,通过第二干化装置可以对污泥进行第二次干化处理,从而进一步实现脱水而降低含水率;第一干化装置干化污泥的过程中从污泥中产生温度较高的废气,将这些温度较高的废气通入至第二干化装置的第一加热部件中,从而可以对干燥部件中产生的气体进行再加热,以使气体升温,升温后的气体再次回流至干燥部件中对其内的污泥进行加热,可以实现废气中热量的循环利用,如此,在气体循环流动的过程中,可以通过第一加热部件使温度较高的废气与干燥部件输出的气体进行换热,从而使循环流动的气体升温。因此,本申请实施例充分利用了第一次干化处理过程产生的废气中的热量,以对第二次干化处理的循环气体进行加热,无需额外补充热量,从而可以有效利用废气中的热量,避免废气中的热量浪费,达到了节约能源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污泥干化***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第一干化装置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第二干化装置及切条装置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第一冷却部件、冷却水循环装置、第一加热部件、第二加热部件、第二冷却部件、干化冷凝水箱、废气处理装置等构件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第一干化装置;
11-壳体;111-第一腔体;112-第二腔体;113-第一进料口;114-第一出料口;115-第一废气出口;116-第一加热气体进口;1161-第一进口单元;1162-第二进口单元;117-第一排水口;1171-第一排水口单元;1172-第二排水口单元;
12-主轴;121-中空腔体;13-盘片;14-变频电机;
20-第二干化装置;
21-干燥部件;211-第三腔体;2111-第二进料口;2112-第二出料口;2113-第一循环气体进口;2114-第一循环气体出口;212-第一传送带;213-第二传送带;
22-第一加热部件;221-第一废气进口;222-第二废气出口;223-第二循环气体进口;224-第二循环气体出口;
23-第二加热部件;231-第三循环气体进口;232-第三循环气体出口;233-第二加热气体进口;234-第二排水口;
31-第一冷却部件;311-第四循环气体进口;312-第四循环气体出口;313-第一冷却水进口;314-第一冷却水出口;315-第三排水口;
32-第二冷却部件;321-第二废气进口;322-第三废气出口;323-第二冷却水进口;324-第二冷却水出口;325-第四排水口;
40-冷却水循环装置;
50-废气处理装置;51-除臭机构;52-排气风机;53-烟囱;
60-废料处理装置;61-出料机构;611-第三进料口;612-第三出料口;613-第三冷却水进口;614-第三冷却水出口;62-渣仓;
71-蒸汽凝结水箱;72-干化冷凝水箱;
81-储料仓;82-缓存料仓;83-传料装置;84-切条装置;
90-锅炉;
100-污水处理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且“第一”、“第二”等所区分的对象通常为一类,并不限定对象的个数,例如第一对象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及其应用场景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详细地说明。
参考图1至图4,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污泥干化***,用于对污水处理的副产物污泥进行干化处理。所公开的污泥干化***包括第一干化装置10和第二干化装置20,通过第一干化装置10和第二干化装置20可以实现对污泥的二次干化,以对污泥进行脱水。可选地,第一干化装置10可以为圆盘干化机,其可以将污泥的含水率降至55%至65%;第二干化装置20可以为带式干化机,其可以将污泥的含水率将至20%至30%。
其中,第一干化装置10具有第一进料口113、第一出料口114、第一加热气体进口116和第一废气出口115,其中,第一进料口113用于接收待干化的污泥。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进料口113与储料仓81的出口连接,以通过储料仓81为第一干化装置10提供污泥。另外,还可以在第一干化装置10与储料仓81之间设置输送机构,以通过输送机构将储料仓81中的污泥输送至第一干化装置10。可选地,输送机构可以是输送带机构。
第一出料口114用于输出经过第一次干化工艺的污泥,以使污泥排出第一干化装置10。第一加热气体进口116用于接收加热气体,以通过加热气体与第一干化装置10内的污泥进行换热,从而实现对污泥的加热脱水。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将第一加热气体进口116与锅炉90的蒸汽出口连接,以将锅炉90产生的蒸汽通入第一干化装置10,实现供热。可选地,蒸汽可以是饱和蒸汽,饱和蒸汽经过换热降温后生成冷凝水。
第二干化装置20包括干燥部件21和第一加热部件22,干燥部件21用于对污泥进行第二次干化处理,第一加热部件22起到加热作用。可选地,干燥部件21可以是干燥箱,第一加热部件22可以是加热器。
其中,干燥部件21具有第二进料口2111、第二出料口2112、第一循环气体进口2113和第一循环气体出口2114,而第一加热部件22具有第一废气进口221、第二废气出口222、第二循环气体进口223和第二循环气体出口224。
为了将第一干化装置10中经过第一次干化处理的污泥传输至第二干化装置20,可以将第一出料口114与第二进料口2111连接,以使污泥通过第一出料口114和第二进料口2111进入干燥部件21,以在干燥部件21内进行第二次干化处理。污泥在干燥部件21内经过第二次干化处理后,可以经过第二出料口2112排出干化后的污泥。另外,还可以将排出后的污泥进行收集,以防止其外排造成污染。
污泥在干燥部件21内进行第二次干化处理过程中,污泥受热会产生气体,为了充分利用第一干化过程产生的废气中的热量,还可以使高温的废气与第二干化过程产生的气体在第一加热部件22内进行换热,从而实现对第二干化过程产生的气体进行加热,而后将加热后的气体再次通入至干燥部件21内对污泥进行加热脱水,从而可以实现气体的循环流动,并充分利用废气中的热量。
基于上述情况,将第一废气出口115与第一加热部件22的第一废气进口221连接,以向第一加热部件22通入高温的废气,而经过换热后的低温废气则通过第二废气出口222排出。另外,还可以对第二废气出口222排出的废气进行收集或处理,以防止废气污染环境。
将第一循环气体出口2114与第二循环气体进口223连接,以将干燥部件21内干化污泥后的热气(包括循环气体和蒸发废气等)通入第一加热部件22内实现热量交换,以对气体进行加热。第二循环气体出口224与第一循环气体进口2113连接,以将经过第一加热部件22加热后的气体再次通入干燥部件21内,通过气体加热污泥,实现对污泥的脱水,从而实现了气体的循环利用。
基于上述设置,通过第一干化装置10可以对污泥进行第一次干化处理,以降低污泥的含水率,通过第二干化装置20可以对污泥进行第二次干化处理,从而进一步实现脱水;第一干化装置10干化污泥的过程中从污泥中产生温度较高的废气,将这些温度较高的废气通入至第二干化装置20的第一加热部件22中,从而可以对干燥部件21中产生的气体进行再加热,以使气体升温,升温后的气体再次回流至干燥部件21中对其内的污泥进行加热,可以实现循环加热,如此,在气体循环的过程中,可以通过第一加热部件22使温度较高的废气与干燥部件21输出的气体进行换热,从而使气体升温。因此,本申请实施例充分利用了第一次干化处理过程产生的废气中的热量,以对第二次干化处理所使用的气体进行加热,无需额外补充热量,从而可以有效利用热量,避免废气中的热量浪费,达到了节约能源的目的。
参考图1和图2,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干化装置10为圆盘干化机,圆盘干化机包括壳体11、主轴12和盘片13。其中,壳体11具有第一腔体111,主轴12至少部分设置于第一腔体111内,并相对于壳体11可旋转,盘片13连接于主轴12,并位于第一腔体111内,第一进料口113、第一出料口114和第一废气出口115均与第一腔体111连通;壳体11还具有设置于第一腔体111外侧的第二腔体112,第一加热气体进口116包括开设于壳体11的第一进口单元1161,第一进口单元1161与第二腔体112连通;主轴12具有沿自身轴向设置的中空腔体121,第一加热气体进口116还包括开设于主轴12的第二进口单元1162,第二进口单元1162与中空腔体121连通。此处需要说明的是,为了分别向第二腔体112和中空腔体121通入加热气体,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一加热气体进口116可以分为第一进口单元1161和第二进口单元1162,如此,可以将加热气体分配至第二腔体112和中空腔体121,从而实现从内侧和外侧分别对第一腔体111内的污泥进行加热,以提高脱水效率,进而提高干化效率。
待处理的污泥的含水率在80%至85%,通过圆盘干化机处理后的污泥的含水率为55%至65%,基于此,可以有效缓解出现处理“粘滞区”的污泥处理效率较低的问题,从而可以提高干化处理效率,减少能源消耗。
为使主轴12旋转,可以使主轴12的一端伸出第一腔体111,并与变频电机14传动连接,以通过变频电机14驱动主轴12旋转;与此同时,由主轴12携带盘片13旋转,从而对污泥进行破碎,并通过盘片13推动污泥移动。可选地,盘片13表面可以设置刮刀,通过设置刮刀可以进一步提高破碎效果。
为了提高第一次干化处理的效率,可以在壳体11上设置多个第一加热气体进口116,以使第二腔体112增加加热气体的通入量,从而提高加热干化效率。除此以外,还可以通过第一加热气体进口116向主轴12的中空腔体121通入加热气体。
为了进一步提高干化效率,盘片13还可以设有第三腔体,也即,盘片13为空心结构,且第三腔体与中空腔体121连通,从而可以使通入中空腔体121内的加热气体进入第三腔体,以使盘片13具有相对较高的温度。如此,可以增加污泥的加热区域,以提高干化效率。
在第一次干化处理过程中,第一腔体111内的污泥受热产生较高温度的废气(即,废蒸汽),并通过第一废气出口115排出,以便于后续使用而充分利用热量,以减少能源消耗。
参考图1和图4,为了提高进入干燥部件21内的气体的温度,第二干化装置20还可以包括第二加热部件23,通过第二加热部件23可以对进入干燥部件21的气体进行第二次加热,从而可以提高气体温度。
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加热部件23具有第三循环气体进口231、第三循环气体出口232和第二加热气体进口233,其中,第三循环气体进口231与第二循环气体出口224连接,第三循环气体出口232与第一循环气体进口2113连接,第二加热气体进口233用于接收加热气体。
第一加热部件22加热后的气体经过第二循环气体出口224和第三循环气体进口231进入第二加热部件23内进行二次加热,以使气体升温,二次加热后的气体经过第三循环气体出口232和第一循环气体进口2113进入干燥部件21内,以对干燥部件21内的污泥进行加热脱水,而换热后的气体以及污泥中的水分受热蒸发产生的蒸汽共同经过第一循环气体出口2114排出,进入第一加热部件22进行一次加热(即,预热),如此,实现了气体的循环流动,从而实现了对污泥的循环加热,而在气体循环流动的过程中,会吸收来自废气的热量和加热气体的热量,以使循环气体升温,以便于对污泥进行脱水。
此处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加热部件22和第二加热部件23均可以是换热型的加热器,各自的具体结构及加热原理均可以参考相关技术,此处不再赘述。
参考图1、图2和图4,一些实施例中,加热气体为饱和蒸汽,饱和蒸汽降温后形成冷凝水,使得第一干化装置10在对污泥进行一次干化处理后,形成冷凝水,且第二加热部件23在对循环气体加热后,使通入的饱和蒸汽形成冷凝水。可选地,饱和蒸汽的压力可以为0.4至0.8MPa。
为了排出冷凝水,第一干化装置10还具有第一排水口117,通过第一排水口117可以排出一次干化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冷凝水,以防止冷凝水积存在第一干化装置10内。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排水口117可以包括第一排水口单元1171和第二排水口单元1172。其中,第一排水口单元1171开设于第一干化装置10的壳体11,且第一排水口单元1171与第二腔体112连通,以便于排出第二腔体112内的饱和蒸汽降温形成的冷凝水;第二排水口单元1172开设于第一干化装置10的主轴12,且第二排水口单元1172与中空腔体121连通,以便于排出中空腔体121内的饱和蒸汽降温形成的冷凝水。
为了排出第二加热部件23内形成的冷凝水,第二加热部件23可以具有第二排水口234,以通过第二排水口234排出冷凝水,防止冷凝水在第二加热部件23内积存。
为了收集冷凝水,污泥干化***还可以包括蒸汽凝结水箱71,并使第一排水口单元1171、第二排水口单元1172和第二排水口234均与蒸汽凝结水箱71连接,以对第一干化装置10和第二加热部件23各自形成的冷凝水进行收集,以防止冷凝水乱排。
参考图1和图4,为了降低循环气体内的含水率,污泥干化***还可以包括第一冷却部件31,通过第一冷却部件31可以对循环气体进行冷却降温,从而可以使循环气体内的部分蒸汽冷凝,进而可以降低循环气体的含水率。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冷却部件31设置于干燥部件21与第一加热部件22之间。可选地,第一冷却部件31可以是冷却器。此处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冷却部件31的具体结构及其工作原理还可以参考相关技术,此处不再赘述。
为了实现冷却,污泥干化***还可以包括冷却水循环装置40,通过冷却水循环装置40为第一冷却部件31提供降温作用,并携带走热量,以达到冷却循环气体的效果。
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冷却部件31具有第四循环气体进口311、第四循环气体出口312、第一冷却水进口313、第一冷却水出口314和第三排水口315。其中,第四循环气体进口311与第一循环气体出口2114连接,第四循环气体出口312与第二循环气体进口223连接,第一冷却水进口313和第一冷却水出口314均与冷却水循环装置40连接,第三排水口315用于与干化冷凝水箱72连接。
另外,为了对干化冷凝水进行处理,还可以使干化冷凝水箱72的出口与污水处理装置100连接,以对干化冷凝水进行处理,以防止其污染环境。
为抽取干化冷凝水,还可以在干化冷凝水箱72与污水处理装置100之间连接水泵,以提供抽水动力。
基于上述设置,二次干化处理过程产生高温高湿的气体,气体通过第一循环气体出口2114和第四循环气体进口311进入第一冷却部件31内,在第一冷却部件31内换热冷却后,通过第四循环气体出口312和第二循环气体进口223进入第一加热部件22内,以通过第一加热部件22对气体加热。与此同时,冷却水循环装置40通过第一冷却水进口313向第一冷却部件31通入冷却水,并使冷却水在第一冷却部件31内与高温高湿的气体进行换热,以实现对气体的冷却降温作用,从而使气体中的部分蒸汽变为冷凝水,进而降低了气体的含水率;而经过换热后的冷却水经由第一冷却水出口314再次回到冷却水循环装置40。
高温高湿的气体降温后形成的冷凝水通过第三排水口315流入干化冷凝水箱72进行收集,以防止干化产生的冷凝水乱排而造成污染。
本申请实施例利用冷却水对第二干化装置20产生的高温高湿的气体进行脱水,以提高对气体的脱水量,降低气体的携水量。
参考图1和图4,为了对废气进行冷却降温,污泥干化***还可以包括第二冷却部件32,通过第二冷却部件32达到对废气的降温效果。可选地,第二冷却部件32可以是冷却器。此处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冷却部件32的具体结构及其工作原理还可以参考相关技术,此处不再赘述。
另外,考虑到废气的排放会造成污染,污泥干化***还可以包括废气处理装置50,以通过废气处理装置50对废气进行处理,处理后排放可以减少废气中的有害物质,从而可以达到环保的效果。
另外,还可以通过冷却水循环装置40对第二冷却部件32提供冷量和降温作用。此处需要说明的是,冷却水循环装置40的具体结构及其工作原理还可以参考相关技术,此处不再赘述。
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冷却部件32具有第二废气进口321、第三废气出口322、第二冷却水进口323、第二冷却水出口324和第四排水口325。其中,第二废气进口321与第二废气出口222连接,第三废气出口322用于排出冷却后的废气(可选地,第三废气出口322可以与废气处理装置50连接),第二冷却水进口323和第二冷却水出口324均与冷却水循环装置40连接,第四排水口325用于与干化冷凝水箱72连接。
基于上述设置,经过第一加热部件22换热后的废气经由第二废气出口222和第二废气进口321进入第二冷却部件32内,在第二冷却部件32内换热冷却后,通过第三废气出口322排出并进入废气处理装置50进行处理,以去除废气中的有害物质。与此同时,冷却水循环装置40通过第二冷却水进口323向第二冷却部件32通入冷却水,并使冷却水与第二冷却部件32内与废气进行换热,以实现对废气的冷却降温作用,并且,废气中的部分蒸汽变为冷凝水,进而可以降低废气的含水率;而经过换热后的冷却水经由第二冷却水出口324再次回到冷却水循环装置40。
上述换热过程中,废气中的部分蒸汽降温后形成的冷凝水通过第四排水口325流入干化冷凝水箱72进而收集,以防止冷凝水乱排而造成污染。
本申请实施例利用第二冷却部件32通过间接换热的方式对废气进行冷凝脱水,从而可以降低后端废气处理装置50的处理压力。
参考图1,为了处理废气,污泥干化***还可以包括废气处理装置50,一些实施例中,废气处理装置50可以包括除臭机构51、排气风机52和烟囱53。其中,除臭机构51的进口与第二废气出口222连接,除臭机构51的出口与排气风机52的进口连接,排气风机52的出口与烟囱53连接。此处需要说明的是,除臭机构51的具体结构及其工作原理还可以参考相关技术,此处不再赘述。
废气在经过第二冷却部件32后,部分气体冷凝形成冷凝水,剩余部分不凝气体,不凝气体在排气风机52的作用下进入除臭机构51处理,以去除不凝气体中的臭气,如,硫化氢、氨气、其他有机性气体等,以保证废气不会污染环境,经过除臭处理后的废气经过烟囱53排出。
为了使第一干化装置10与第二干化装置20之间不会出现污泥传输过快或过慢,以造成污泥堆积或供应不足,污泥干化***还可以包括缓存料仓82,该缓存料仓82设置于第一干化装置10与第二干化装置20之间,且缓存料仓82的进口与第一出料口114连接,缓存料仓82的出口与第二进料口2111连接。
基于上述设置,可以通过缓存料仓82对第一干化装置10排出的污泥进行缓存,从而可以适应第二干化装置20的进料速度,以防止污泥堆积或供应不足。
为了在第一干化装置10与第二干化装置20之间传输污泥,污泥干化***还可以包括传料装置83,该传料装置83设置于第一干化装置10与第二干化装置20之间,且传料装置83的入料端与第一出料口114对应设置,传料装置83的出料端与第二进料端对应设置。
基于上述设置,通过传料装置83可以将第一出料口114输出的污泥传输至第二进料口2111,从而使污泥能够通过第二进料口2111进入干燥部件21,以进行二次干化处理。
可选地,传料装置83可以为输送带机构,并使输送带机构位于第一出料口114的下方,以承接第一出料口114输出的污泥;输送带机构的出料端位于第二进料口2111上方,以使污泥能够挑落至第二进料口2111,并经由第二进料口2111进入干燥部件21进行二次干化处理。
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将传料装置83设置于缓存料仓82与第二干化装置20之间,以将缓存料仓82内缓存的污泥传输至第二干化装置20的干燥部件21,以进行二次干化处理。
为提高污泥的干化效率,还可以对经过一次干化后的污泥进行切条成型处理,并使切条成型后的污泥分布于干燥部件21内,从而增加与干燥部件21内的循环气体的接触面积,进而可以提高二次干化效率,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二次干化处理过程中产生的粉尘量。此处需要说明的是,减少二次干化处理过程中产生的粉尘量的方式还可以参考其他相关技术。
其中,切条装置84可以设置在第一干化装置10与第二干化装置20之间,且切条装置84的入料端与第一出料口114对应设置,切条装置84的出料端与第二进料口2111对应设置。此处需要说明的是,切条装置84的具体结构及其工作原理还可以参考相关技术,此处不再赘述。
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将切条装置84设置在第二进料口2111处,并使传料装置83的出料端位于切条装置84的上方,从而可以将传输的污泥掉落至切条装置84的入料端,通过切条装置84切条成型后的污泥通过第二进料口2111进入干燥部件21,以进行二次干化处理。
参考图1和图4,为了实现对干化后的污泥进行处理,污泥干化***还可以包括废料处理装置60。其中,废料处理装置60包括出料机构61和渣仓62,出料机构61具有第三进料口611和第三出料口612,第三进料口611与第二出料口2112连接,第三出料口612与渣仓62连接。如此,可以通过出料机构61将干化后的污泥传输至渣仓62,以通过渣仓62对干化后的污泥进行储存,以防止干化后的污泥乱排而影响环境。
考虑到经过二次干化后的污泥具有一定的温度,为防止污泥温度过高而出现闷燃的风险,出料机构61还可以具有冷却降温功能。一些实施例中,出料机构61具有第三冷却水进口613和第三冷却水出口614,且第三冷却水进口613和第三冷却水出口614均与冷却水循环装置40连接。基于此,可以通过冷却水循环装置40将冷却水通入出料机构61,并使换热后的冷却水返回冷却水循环装置40,从而可以使干化后的污泥的热量被冷却水带走,以达到冷却降温作用。可选地,出料机构61可以设置冷却水管道,并使第三冷却水进口613和第三冷却水出口614分别连接于冷却水管道的两端,以向冷却水管道内通入冷却水。
参考图1和图3,一些实施例中,干燥部件21可以包括第三腔体211、第一传送带212和第二传送带213,其中,第一传送带212和第二传送带213均设置于第三腔体211内,且第一传送带212和第二传送带213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此处需要说明的是,在干燥部件21正常使用过程中,第一方向即为向上或向下的方向。
为了通过第一传送带212承接第二进料口2111进入的污泥,可以使第二进料口2111与第一传送带212的至少部分对应设置。可选地,在干燥部件21正常使用过程中,将第一传送带212设置在第二进料口2111的下方,以承接进入的污泥。
为了使第一传送带212上的污泥能够掉落至第二传送带213上,可以使第一传送带212的出料端与第二传送带213的至少部分对应设置。可选地,在干燥部件21正常使用过程中,可以使第一传送带212的出料端位于第二传送带213的上方,以便于污泥能够从第一传送带212掉落至第二传送带213上,实现污泥的移动干化过程。
为了使第二传送带213传输的污泥能够从第二出料口2112排出,可以使第二传送带213的出料端靠近于第二出料口2112,从而可以使第二传送带213传输的污泥掉落至第二出料口2112处,以便于排出。可选地,在干燥部件21正常使用过程中,可以将第二出料口2112设置于第二传送带213的出料端的下方,或前下方,以便于使掉落的污泥经过第二出料口2112排出。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污泥处理***可以实现两段式污泥干化,有效利用废气余热,降低饱和蒸汽消耗量,缓解“粘滞区”污泥处理效率低的问题,减少干化过程的废气排放量,且能够实现***稳定运行。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申请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污泥干化***,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干化装置(10)和第二干化装置(20);
所述第一干化装置(10)具有第一进料口(113)、第一出料口(114)、第一加热气体进口(116)和第一废气出口(115);
所述第二干化装置(20)包括干燥部件(21)和第一加热部件(22),所述干燥部件(21)具有第二进料口(2111)、第二出料口(2112)、第一循环气体进口(2113)和第一循环气体出口(2114),所述第一加热部件(22)具有第一废气进口(221)、第二废气出口(222)、第二循环气体进口(223)和第二循环气体出口(224);
所述第一进料口(113)用于接收待干化的污泥,所述第一出料口(114)与所述第二进料口(2111)连接,所述第二出料口(2112)用于排出干化后的污泥;
所述第一加热气体进口(116)用于接收加热气体,所述第一废气出口(115)与所述第一废气进口(221)连接,所述第二废气出口(222)用于排出换热后的废气;
所述第一循环气体出口(2114)与所述第二循环气体进口(223)连接,所述第二循环气体出口(224)与所述第一循环气体进口(2113)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干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干化装置(10)为圆盘干化机,所述圆盘干化机包括壳体(11)、主轴(12)和盘片(13);
所述壳体(11)具有第一腔体(111),所述主轴(12)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第一腔体(111)内,并相对于所述壳体(11)可旋转,所述盘片(13)连接于所述主轴(12),并位于所述第一腔体(111)内,所述第一进料口(113)、所述第一出料口(114)和所述第一废气出口(115)均与所述第一腔体(111)连通;
所述壳体(11)还具有设置于所述第一腔体(111)外侧的第二腔体(112),所述第一加热气体进口(116)包括开设于所述壳体(11)的第一进口单元(1161),所述第一进口单元(1161)与所述第二腔体(112)连通;
所述主轴(12)具有沿自身轴向设置的中空腔体(121),所述第一加热气体进口(116)还包括开设于所述主轴(12)的第二进口单元(1162),所述第二进口单元(1162)与所述中空腔体(121)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干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干化装置(20)还包括第二加热部件(23);
所述第二加热部件(23)具有第三循环气体进口(231)、第三循环气体出口(232)和第二加热气体进口(233);
所述第三循环气体进口(231)与所述第二循环气体出口(224)连接,所述第三循环气体出口(232)与所述第一循环气体进口(2113)连接,所述第二加热气体进口(233)用于接收加热气体。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污泥干化***,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气体为饱和蒸汽;
所述第一干化装置(10)还具有第一排水口(117),所述第一排水口(117)包括第一排水口单元(1171)和第二排水口单元(1172),所述第一排水口单元(1171)开设于所述第一干化装置(10)的壳体(11),所述第二排水口单元(1172)开设于所述第一干化装置(10)的主轴(12);
所述第二干化装置(20)包括第二加热部件(23),所述第二加热部件(23)具有第二排水口(234);
所述污泥干化***还包括蒸汽凝结水箱(71),所述第一排水口单元(1171)、所述第二排水口单元(1172)和所述第二排水口(234)均与所述蒸汽凝结水箱(71)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干化***,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干化***还包括第一冷却部件(31)和冷却水循环装置(40);
所述第一冷却部件(31)具有第四循环气体进口(311)、第四循环气体出口(312)、第一冷却水进口(313)、第一冷却水出口(314)和第三排水口(315);
所述第四循环气体进口(311)与所述第一循环气体出口(2114)连接,所述第四循环气体出口(312)与所述第二循环气体进口(223)连接,所述第一冷却水进口(313)和所述第一冷却水出口(314)均与所述冷却水循环装置(40)连接,所述第三排水口(315)用于与干化冷凝水箱(72)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干化***,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干化***还包括第二冷却部件(32)和冷却水循环装置(40);
所述第二冷却部件(32)具有第二废气进口(321)、第三废气出口(322)、第二冷却水进口(323)、第二冷却水出口(324)和第四排水口(325);
所述第二废气进口(321)与所述第二废气出口(222)连接,所述第三废气出口(322)用于排出冷却后的废气,所述第二冷却水进口(323)和所述第二冷却水出口(324)均与所述冷却水循环装置(40)连接,所述第四排水口(325)用于与干化冷凝水箱(72)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污泥干化***,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干化***还包括废气处理装置(50);
所述废气处理装置(50)包括除臭机构(51)、排气风机(52)和烟囱(53),所述除臭机构(51)的进口与所述第二废气出口(222)连接,所述除臭机构(51)的出口与所述排气风机(52)的进口连接,所述排气风机(52)的出口与所述烟囱(53)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干化***,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干化***还包括缓存料仓(82),所述缓存料仓(82)设置于所述第一干化装置(10)与所述第二干化装置(20)之间,所述缓存料仓(82)的进口与所述第一出料口(114)连接,所述缓存料仓(82)的出口与所述第二进料口(2111)连接;
和/或,所述污泥干化***还包括传料装置(83),所述传料装置(83)设置于所述第一干化装置(10)与所述第二干化装置(20)之间,所述传料装置(83)的入料端与所述第一出料口(114)对应设置,所述传料装置(83)的出料端与所述第二进料口(2111)对应设置;
和/或,所述污泥干化***还包括切条装置(84),所述切条装置(84)设置于所述第一干化装置(10)与所述第二干化装置(20)之间,所述切条装置(84)的入料端与所述第一出料口(114)对应设置,所述切条装置(84)的出料端与所述第二进料口(2111)对应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干化***,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干化***还包括废料处理装置(60)和冷却水循环装置(40);
所述废料处理装置(60)包括出料机构(61)和渣仓(62),所述出料机构(61)具有第三进料口(611)、第三出料口(612)、第三冷却水进口(613)和第三冷却水出口(614),所述第三进料口(611)与所述第二出料口(2112)连接,所述第三出料口(612)与所述渣仓(62)连接,所述第三冷却水进口(613)和所述第三冷却水出口(614)均与所述冷却水循环装置(40)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干化***,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部件(21)包括第三腔体(211)、第一传送带(212)和第二传送带(213);
所述第一传送带(212)和所述第二传送带(213)均设置于所述第三腔体(211)内,且所述第一传送带(212)和所述第二传送带(213)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
所述第二进料口(2111)与所述第一传送带(212)的至少部分对应设置,所述第一传送带(212)的出料端与所述第二传送带(213)的至少部分对应设置,所述第二传送带(213)的出料端靠近于所述第二出料口(2112)。
CN202220471974.8U 2022-03-03 2022-03-03 污泥干化*** Active CN2168906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471974.8U CN216890607U (zh) 2022-03-03 2022-03-03 污泥干化***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471974.8U CN216890607U (zh) 2022-03-03 2022-03-03 污泥干化***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890607U true CN216890607U (zh) 2022-07-05

Family

ID=821888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471974.8U Active CN216890607U (zh) 2022-03-03 2022-03-03 污泥干化***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890607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31799A (zh) * 2022-07-20 2022-10-25 嘉戎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污泥干化装置
CN115321786A (zh) * 2022-09-16 2022-11-11 滨州市生态环境服务中心 一种污泥废气综合处理***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31799A (zh) * 2022-07-20 2022-10-25 嘉戎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污泥干化装置
CN115321786A (zh) * 2022-09-16 2022-11-11 滨州市生态环境服务中心 一种污泥废气综合处理***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6890607U (zh) 污泥干化***
CN105417923B (zh) 一种污泥干化***
CN215886751U (zh) 污泥两级干化热解处置***
CN109574455B (zh) 一种蓄热式污泥干化炭化***
CN111170778A (zh) 基于零排放架构的污泥干化机节能降耗和废气零排放***及方法
CN211734157U (zh) 一种密闭间接换热的污泥干化***
CN211734214U (zh) 基于零排放架构的污泥干化机节能降耗和废气零排放***
CN111362551A (zh) 一种燃煤电厂的两段式污泥干化焚烧***及运转方法
CN111153584A (zh) 一种两段法热量回用污泥干燥***及其干燥方法
CN100592014C (zh) 废弃物干燥方法及其***装置
CN217127251U (zh) 一种污泥处理***
CN212158049U (zh) 一种节能减排型压滤渣烘干装置
CN212152053U (zh) 污泥电渗透深度脱水耦合除湿干化装置
CN212566782U (zh) 机械蒸汽再压缩mvr热泵干燥***
CN214060318U (zh) 一种污泥圆盘干化***
CN212741112U (zh) 一种两段法热量回用污泥干燥装置
CN104710094A (zh) 印染污泥干燥方法及其设备
CN209507963U (zh) 一种复合型污泥干化处理***
CN211664944U (zh) 一种余热回收烘干***
CN113666604A (zh) 一种利用锅炉余热干化污泥的***
CN209940804U (zh) 一种燃煤耦合污泥供热***
CN102494517A (zh) 一种褐煤梯级分段干燥***
CN214360958U (zh) 一种低温污泥干燥结合焚烧装置
JP7049635B1 (ja) 固液分離装置、燃料用原料の製造方法および食品材料の製造方法
CN209801971U (zh) 一种燃煤机组辅汽干化煤泥多级节能***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