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886568U - 集成支架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集成支架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886568U
CN216886568U CN202220443029.7U CN202220443029U CN216886568U CN 216886568 U CN216886568 U CN 216886568U CN 202220443029 U CN202220443029 U CN 202220443029U CN 216886568 U CN216886568 U CN 21688656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frame
bracket
integrated
wire harn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443029.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远博
马青源
杨灿辉
汤亚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Geely New Energy Commercial Vehicle Group Co Ltd
Geely Sichuan Commercial Vehicle Co Ltd
Zhejiang Remote Commercial Vehicle R&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Geely New Energy Commercial Vehicle Group Co Ltd
Geely Sichuan Commercial Vehicle Co Ltd
Zhejiang Remote Commercial Vehicle R&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Geely New Energy Commercial Vehicle Group Co Ltd, Geely Sichuan Commercial Vehicle Co Ltd, Zhejiang Remote Commercial Vehicle R&D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443029.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88656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8865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88656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集成支架及车辆,其中,集成支架包括:至少两个支撑纵梁和多个支撑柱,其中,所述至少两个支撑纵梁平行设置且位于同一水平面,所述至少两个支撑纵梁之间形成安装平面,所述多个支撑柱竖向设置在所述安装平面的下方,所述多个支撑柱之间形成安装腔,所述至少两个支撑纵梁的一端架设在所述多个支撑柱的顶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集成支架及车辆,可有利于电气部件集成化、模块化以及其走线的布置,解决驾驶室下方布置空间紧张的问题。同时,大量电气部件可通过分装到集成支架上,解决装配困难,维修困难的问题。

Description

集成支架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集成支架及车辆。
背景技术
纯电动汽车是指以车载电源为动力,用电机驱动车轮行驶,符合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各项要求的车辆,由于对环境影响相对较小,其前景被广泛看好。
目前纯电动汽车正处于行业上升期,随着客户需求越来越多样化,纯电动重卡的车型也越来越多。相比传统燃油车车型,纯电动重卡车型的电气部件(例如高低压控制器等)数量增多,为了满足高压零部件防水、检修等要求,一般将大多控制器部件放于驾驶室下方。
但是,若将大多电气部件不规整的放于驾驶室下方,将会造成驾驶室下方布置空间紧张,同时也会出现装卸困难、维修困难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集成支架及车辆,可有利于电气部件集成化、模块化以及其走线的布置,解决驾驶室下方布置空间紧张的问题。同时,大量电气部件可通过分装到集成支架上,解决装配困难,维修困难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一种集成支架,包括:至少两个支撑纵梁和多个支撑柱;其中,所述至少两个支撑纵梁平行设置且位于同一水平面,所述至少两个支撑纵梁之间形成安装平面;
所述多个支撑柱竖向设置在所述安装平面的下方,所述多个支撑柱之间形成安装腔,所述至少两个支撑纵梁的一端架设在所述多个支撑柱的顶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集成支架,通过前后、上下、左右的设计布局,可将电气部件作为一个集成模块,同时可将线束同步固定,解决驾驶室下方布置空间紧张的问题。另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集成支架,可将电器部件及其连接线束提前分装完毕,之后利用吊具将电气部件与集成支架的整体吊装于车架上,再通过螺栓等将集成支架固定在车架上,然后将管线与周围组件连接,可大大提升整车的装配效率。与此同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集成支架,结构简单,可以使电气部件布置更加合理,有利于提升空间利用率、降低结构重量,结构的优化可带来整体重量的减轻,符合汽车轻量化的发展趋势,并且,集成支架的尺寸调整方便,可满足不同尺寸、结构控制器类型适配需求。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线束支架;
所述线束支架跨设在所述至少两个支撑纵梁中的其中两个目标支撑纵梁之间,所述线束支架用于架设走线。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线束支架包括:第一支撑架、第二支撑架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架与所述第二支撑架之间的线束装配架;
所述第一支撑架和所述第二支撑架分别设置在所述两个目标支撑梁上;
所述线束装配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相连,所述线束装配架用于架设走线。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线束支架还包括:集束架;
所述集束架设置在所述线束装配架的底部,所述集束架具有集束孔,所述集束孔的两端分别朝向所述第一支撑架和所述第二支撑架。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支撑架背离所述线束装配架的一面开设有安装孔,所述第二支撑架背离所述线束装配架的一面开设有安装孔。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凹型固定架;
所述凹型固定架设置在安装平面的底面,所述固定架远离所述多个支撑柱设置;
所述凹型固定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目标支撑纵梁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承载板;
所述承载板设置在所述安装腔的底部,所述承载板与所述多个支撑柱相连。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多个加强梁;
每个所述加强梁设置在所述多个支撑柱的其中两个之间。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多个支撑横梁;
每个所述支撑横梁设置在所述至少两个支撑纵梁的其中两个之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车辆,包括车架以及如上所述的集成支架,该集成支架与车架相连。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辆,通过集成支架前后、上下、左右的设计布局,可将电气部件作为一个集成模块,同时可将线束同步固定,解决驾驶室下方布置空间紧张的问题。另外,通过集成支架,可将电器部件及其连接线束提前分装完毕,之后利用吊具将电气部件与集成支架的整体吊装于车架上,再通过螺栓等将集成支架固定在车架上,然后将管线与周围组件连接,可大大提升整车的装配效率。与此同时,该集成支架结构简单,可以使电气部件布置更加合理,有利于提升空间利用率、降低结构重量,结构的优化可带来整体重量的减轻,符合汽车轻量化的发展趋势,并且,集成支架的尺寸调整方便,可满足不同尺寸、结构控制器类型适配需求。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解决的技术问题、构成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以及由这些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能解决的其他技术问题、技术方案中包含的其他技术特征以及这些技术特征带来的有益效果,将在具体实施方式中作出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集成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集成支架与电气部件安装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集成支架与电气部件安装后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蓄电池;
20-配电盒;
30-整车控制器;
40-空气滤清器;
50-空气泵;
60-高压配电柜;
70-冷却水泵;
80-空调压缩机;
90-电机控制器;
100-集成支架;
110-第一安装支架;
111-支撑柱;
1111-安装腔;
120-第二安装支架;
121-支撑纵梁;
1211-安装平面;
130-线束支架;
131-第一支撑架;
132-第二支撑架;
133-线束装配架;
134-集束架;
1341-集束孔;
135-安装孔;
140-凹型固定架;
141-第一固定脚;
142-第二固定脚;
143-固定横梁;
150-承载板;
160-加强梁;
170-支撑横梁。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纯电动汽车是指以车载电源为动力,用电机驱动车轮行驶,符合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各项要求的车辆,它是完全由可充电电池(如铅酸电池、镍镉电池、镍氢电池或锂离子电池)提供动力源的汽车,由于对环境影响相对较小,其前景被广泛看好。
目前纯电动汽车正处于行业上升期,随着客户需求越来越多样化,纯电动重卡的车型也越来越多。相比传统燃油车车型,纯电动重卡车型的电气零件(例如高低压控制器等)数量增多,为了满足高压零部件防水、检修等要求,一般将大多控制器部件放于驾驶室下方。
由于纯电动重卡车型底盘轴距与整车长度的限制,底盘各***布置空间十分有限,若将大多电气部件不规整的放于驾驶室下方,将会造成驾驶室下方布置空间紧张,同时也会出现装卸困难、维修困难等问题。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集成支架及车辆,其中,集成支架可在驾驶室下方布置,在Z方向上(即竖直方向上)充分利用空间,有利于电气部件集成化、模块化以及其走线的布置,解决驾驶室下方布置空间紧张的问题。另外,大量电气部件可通过分装解决装配困难、维修困难的问题。同时,也可提高装配效率、提高生产效率,适用于汽车行业集成化方向的需求。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集成支架及车辆进行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集成支架100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集成支架100,包括:第一安装支架110以及第二安装支架120。
其中,第一安装支架110包括多个支撑柱111,多个支撑柱111竖向设置,且多个支撑柱111之间形成安装腔1111。示例性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以支撑柱111为四个进行说明,四个支撑柱111竖直设置,并呈矩形排布,四个支撑柱111之间围合形成四棱柱安装腔1111。当然,也可以是两个支撑柱111之间围合形成广义上的安装腔1111、三个支撑柱111围合形成三棱柱安装腔1111,五个支撑柱111之间围合形成五棱柱安装腔1111等等,只需要满足能形成竖直方向上的安装空间即可,在此,对支撑柱111的数量不做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多个支撑柱111竖向设置中的“竖向设置”指的是,支撑柱111可以垂直水平面设置,也可以倾斜向上设置,只需要满足多个支撑柱111之间能形成竖向上的安装腔1111即可。
其中,第二安装支架120包括:至少两个支撑纵梁121,至少两个支撑纵梁121的一端架设在多个支撑柱111的顶端,即至少两个支撑纵梁121的一端分别与第一安装支架110的顶端相连,至少两个支撑纵梁121平行设置且位于同一水平面,至少两个支撑纵梁121之间形成安装平面1211,多个支撑柱111设置在安装平面1211的下方。
具体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以支撑纵梁121为两个进行说明,支撑纵梁121的个数可根据具体工况进行设置,例如,可根据安装平面1211上所需要承载的电气部件重量进行设置。两个支撑纵梁121的一端分别与支撑柱111的顶端相连,连接方式可采用焊接、紧固件连接等常规连接方式。两个支撑纵梁121位于同一平面上,并且两个支撑纵梁121之间形成安装平面1211。
安装腔1111中和安装平面1211上可装配纯电动汽车所需要的电气部件,实现上下、左右、前后方向上的分层布局,可理解为立体方向上的整体布局,完美利用装配空间。下面介绍一种电气部件安装于集成支架100上的具体实施方式。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集成支架100与电气部件安装的分解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集成支架100与电气部件安装后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2和图3所示,首先,为了方便说明,建立三维坐标系,规定X方向为集成支架100的前后方向,Y方向为集成支架100的左右方向,Z方向为集成支架100的上下方向。
在一种集成支架100的应用场景中,安装平面1211上从后到前可依次安装蓄电池10、配电盒20、整车控制器30、空气滤清器40、空气泵50,其安装方式可采用紧固件紧固、焊接等方式安装在支撑纵梁121上。其中,由于配电盒20和整车控制器30体积较小,可将配电盒20和整车控制器30相对布置在安装平面1211的左右两侧,并且可方便后期对于配电盒20和整车控制器30的维修调试。其中,蓄电池10可通过对应底座固定在支撑纵梁121上,蓄电池10与其他电器部件之间的连线可穿过配电盒20和整车控制器30之间的空隙与对应电器部件进行连接。
安装平面1211远离第一安装支架110的一端的底面可吊装高压配电柜60,其安装方式可采用紧固件紧固、焊接等方式安装在支撑纵梁121上。
安装腔1111中从下到上可安装冷却水泵70、空调压缩机80和电机控制器90,其中,冷却水泵70和空调压缩机80可相对设置在安装腔1111底部的左右两侧,其安装方式可采用紧固件紧固、焊接等方式安装在支撑柱111上。位于集成支架100前部的电气线束可固定在整集成支架100的前方,冷却水泵70的水管可直接从安装腔1111连接至高压配电柜60,给配电柜做冷却,实现线束与管路隔离,可大大降低对集成支架100周围组件的热害影响。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电气布置方式,根据具体工况,可将集成支架100的上下、左右、前后的部件进行重新匹配布置,当然,也可以更换电气部件,比如增程器、电池管理控制器、多合一控制器等,实现整体结构变化,可以适应增程式、换电式、混合动力等其他重卡车型。
应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集成支架100,通过前后、上下、左右的设计布局,可将电气部件作为一个集成模块,同时可将线束同步固定,解决驾驶室下方布置空间紧张的问题。另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集成支架100,可将电器部件及其连接线束提前分装完毕,之后利用吊具将电气部件与集成支架100的整体吊装于车架上,再通过螺栓等将集成支架100固定在车架上,然后将管线与周围组件连接,可大大提升整车的装配效率。与此同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集成支架100,结构简单,可以使电气部件布置更加合理,有利于提升空间利用率、降低结构重量,结构的优化可带来整体重量的减轻,符合汽车轻量化的发展趋势,并且,集成支架100的尺寸调整方便,可满足不同尺寸、结构控制器类型适配需求。
当然,本实用新型不止于此,继续参考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集成支架100还可以包括线束支架130,线束支架130跨设在两个支撑纵梁121之间。当支撑纵梁121为多于两个时,线束支架130可跨设在多个支撑纵梁121中其中两个之间,例如,线束支架130可跨设在处于最外侧的两个支撑纵梁121之间,该线束支架130可用来架设走线,防止线束散乱,干涉电气部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线束支架130可包括:第一支撑架131、第二支撑架132以及设置在第一支撑架131和第二支撑架132之间的线束装配架133,第一支撑架131和第二支撑架132相对设置在安装平面1211的左右两侧的目标支撑纵梁121上,例如,第一支撑架131安装在其中一个支撑纵梁121上,第二支撑架132安装在另一个支撑纵梁121上。第一支撑架131的一端与第二支撑架132的一端与两个支撑纵梁121分别相连,线束装配架133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支撑架131和第二支撑架132相连,如此,线束装配架133的顶部便可用于架设走线,防止线束散乱,干涉电气部件。线束支架130可根据具体需要安装在第二安装支架120的任意位置,例如将线束支架130整体架设在安装平面1211的顶面,或者将线束支架130整体悬挂在安装平面1211的底面,在本实用新型附图中,以线束支架130安装在安装平面1211顶部的中间位置为例进行说明。
继续参考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架131背离线束装配架133的一面和第二支撑架132背离线束装配架133的一面可开设安装孔135,其安装孔135可用来安装配电盒20和整车控制器30,可参考图2和图3所示,配电盒20和整车控制器30分别安装在线束支架130的左右两侧,使电气部件在集成支架100的安装位置更加紧凑,进一步节省驾驶室下方的安装空间。
此外,线束支架130还可以包括:集束架134,集束架134设置在线束装配架133的底部,集束架134具有集束孔1341,该集束孔1341朝向第一支撑架131和第二支撑架132,如此,配电盒20和整车控制器30之间的连线可通过集束孔1341进行集束和固定,防止线束散乱,干涉电气部件。
继续参考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集成支架100还可以包括凹型固定架140,凹型固定架140设置在安装平面1211的底面,且远离第一安装支架110(多个支撑柱111)设置,凹型固定架140的两端分别与目标支撑纵梁121连接,例如凹型固定架140可以包括:第一固定脚141、第二固定脚142以及固定横梁143,第一固定脚141的顶端与第二固定脚142的顶端分别与两个支撑纵梁121相连,当支撑纵梁121多于两个时,则与其中两个支撑纵梁121相连,固定横梁143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固定脚141远离安装平面1211的一端和第二固定脚142远离安装平面1211的一端相连。可以理解的是,凹型固定架140可对吊装在安装平面1211下的电气部件进行支撑和固定,例如上文提到的,当安装平面1211远离第一安装支架110的一端的底面吊装高压配电柜60时,凹型固定架140可对高压配电柜60进行支撑和固定作用,保证电气部件在集成支架100上的安装稳定性。
需要提到的是,凹型固定架140的数量可根据需要吊装的电气部件的重量和体积进行具体设置,例如图1中凹型固定架140为一个,而图2和图3中,可设置两个凹型固定架140对高压配电柜60进行支撑和固定。
为了进一步提高电气部件在集成支架100上的安装稳定性和结构稳定性,参考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集成支架100还可以包括承载板150,该承载板150设置在安装腔1111的底部,承载板150与多个支撑柱111相连,其承载板150可对安装在安装腔1111内的电气部件进行支撑,减轻支撑柱111安装电气部件时的负载,保证电气部件的安装稳定性和集成支架100的结构稳定性。
同理,集成支架100还可以包括多个加强梁160,加强梁160设置在多个支撑柱111的其中两个之间,如此,第一安装支架110的结构稳定性能得到进一步加强,并且,加强梁160上还可开设安装孔,协助支撑柱111对电气部件的安装。
另外,集成支架100还可以包括多个支撑横梁170,支撑横梁170设置在两个支撑纵梁121之间,当支撑纵梁121多于两个时,支撑横梁170则设置在其中两个支撑横梁170之间,如此,第二安装支架120的结构稳定性能得到进一步的加强。
综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集成支架100充分考虑到了纯电动重卡电气部件繁多不好布置,分装困难的问题,模块化、集成化、轻量化的设计可使驾驶室下方的布置更加合理,并且能提高整车装配效率,避免各个电气部件分散布置导致的装配及管线路连接时的复杂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车架以及如上文所示的集成支架100,集成支架100与车架相连。
其中,集成支架100的技术特征以及技术特征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和带来的技术效果均与上文中所提到的集成支架100相同,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辆,通过集成支架100前后、上下、左右的设计布局,可将电气部件作为一个集成模块,同时可将线束同步固定,解决驾驶室下方布置空间紧张的问题。另外,通过集成支架100,可将电器部件及其连接线束提前分装完毕,之后利用吊具将电气部件与集成支架100的整体吊装于车架上,再通过螺栓等将集成支架100固定在车架上,然后将管线与周围组件连接,可大大提升整车的装配效率。与此同时,该集成支架100结构简单,可以使电气部件布置更加合理,有利于提升空间利用率、降低结构重量,结构的优化可带来整体重量的减轻,符合汽车轻量化的发展趋势,并且,集成支架100的尺寸调整方便,可满足不同尺寸、结构控制器类型适配需求。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为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使两个元件内部的相连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集成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个支撑纵梁和多个支撑柱;其中,所述至少两个支撑纵梁平行设置且位于同一水平面,所述至少两个支撑纵梁之间形成安装平面;
所述多个支撑柱竖向设置在所述安装平面的下方,所述多个支撑柱之间形成安装腔,所述至少两个支撑纵梁的一端架设在所述多个支撑柱的顶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支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线束支架;
所述线束支架跨设在所述至少两个支撑纵梁中的其中两个目标支撑纵梁之间,所述线束支架用于架设走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成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束支架包括:第一支撑架、第二支撑架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架与所述第二支撑架之间的线束装配架;
所述第一支撑架和所述第二支撑架分别设置在所述两个目标支撑梁上;
所述线束装配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相连,所述线束装配架用于架设走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集成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束支架还包括:集束架;
所述集束架设置在所述线束装配架的底部,所述集束架具有集束孔,所述集束孔的两端分别朝向所述第一支撑架和所述第二支撑架。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集成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架背离所述线束装配架的一面开设有安装孔,所述第二支撑架背离所述线束装配架的一面开设有安装孔。
6.根据权利要求2-5任一项所述的集成支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凹型固定架;
所述凹型固定架设置在安装平面的底面,所述固定架远离所述多个支撑柱设置;
所述凹型固定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两个目标支撑纵梁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集成支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承载板;
所述承载板设置在所述安装腔的底部,所述承载板与所述多个支撑柱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集成支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加强梁;
每个所述加强梁设置在所述多个支撑柱的其中两个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集成支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支撑横梁;
每个所述支撑横梁设置在所述至少两个支撑纵梁的其中两个之间。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以及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集成支架;
所述集成支架与所述车架相连。
CN202220443029.7U 2022-03-01 2022-03-01 集成支架及车辆 Active CN21688656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443029.7U CN216886568U (zh) 2022-03-01 2022-03-01 集成支架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443029.7U CN216886568U (zh) 2022-03-01 2022-03-01 集成支架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886568U true CN216886568U (zh) 2022-07-05

Family

ID=821873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443029.7U Active CN216886568U (zh) 2022-03-01 2022-03-01 集成支架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88656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09979A (zh) 用于车辆、尤其地商用车的电驱动模块
CN111791954B (zh) 一种采用贯通纵梁车架的纯电动卡车底盘
CN104786803A (zh) 高续驶里程纯电动物流车结构布置
CN110861481A (zh) 一种电动矿用车的电池安装装置
CN116279807A (zh) 装配一体式电池包的车架结构
CN216886568U (zh) 集成支架及车辆
CN106335354A (zh) 混合动力汽车电池包安装装置
CN111430589A (zh) 一种电池包总成
CN219544890U (zh) 一种电动轻卡物流车的车架
CN218505646U (zh) 一种承载50吨纯电矿用自卸车安装动力电池的机械结构
CN218513598U (zh) 电池框、电池包和车辆
CN216958345U (zh) 电池***、底盘和作业机械
CN115195442A (zh) 一种电动车辆
CN213682282U (zh) 电动装载机
CN213566117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车架及电气化部件布置结构
CN213035646U (zh) 用于车辆的电池包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11731566U (zh) 电动车底盘及车辆
CN113246750A (zh) 一种氢能载货汽车布置方案
CN216139806U (zh) 电动车底盘及电动车
CN215284336U (zh) 一种纯电动汽车的多功能安装支架
CN219948111U (zh) 一种电动汽车驾驶室下方组合支架
CN219467546U (zh) 一种基于模块化设计的动力电池模组
CN220147425U (zh) 箱梁式车架本体、车架总成及车辆
CN220465613U (zh) 车架本体、箱梁式车架本体、箱梁式车架总成及车辆
CN216886903U (zh) 底盘及汽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